太保涨停故事:传延税型个人养老金破冰上海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401/01516049490.shtml
3月31日午后,一宗有关延税型个人养老金计划即将在上海试点的传闻蔓延资本市场。 传闻称,上海方面日前已同国家税务部门达成协议,上述酝酿已有多年的试点不日将执行,在上海试点2-3年后将向全国推广。 受此推动,总部位于上海的保险股中国太保(16.53,-0.25,-1.49%)(601601.SH)于13:25涨停。但截至记者发稿,接受查询的多渠道均尚未能证实此事。 花落上海 “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计划在上海试点,是行业内预料中的事情,只是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启动。”上海某寿险公司负责人说,“现在看来,上海的金融、航运‘双中心’获批极可能成为推行的催化剂”。 有关个人养老金计划取道延税之路的讨论已有两年之久。早在2007年9月,关于个人延税型养老保险运营机制的论证报告便已完成。作为前期试点机 会最大的城市,上海保监局会同当地金融服务办公室及相关寿险公司与养老公司启动政策研究。之后,由国税总局人士参与的大规模市场调研随之展开。 恰在上海建设“双中心”意见获批的前夜,3月中旬,前期参与调研的多间沪上寿险及养老险公司负责人再度被上海保监局召集,会同国税总局相关人士就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计划技术、政策等问题深度磋商。 综合记者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信息,在已获得批准的试点中,预计个人每月可以享受额度为每人500元-600元,即全年6000-7200元。参与税延型养老计划的投保人,可在税前列支保费,但须在领取保险金时补缴税款。 作为行业内期盼多年的税收优惠养老计划,促成投保人购买欲望的因素至少有两点:前期免税金额的时间价值与所得税递延后的边际税率变化。对于前 者,被延后征收的税款将与“税后”部分同样进入保险公司投资账户,同样进行增值保值;而对于后者,在不再有工作收入的晚年领取年金,适用税率自然大幅降 低。 对于税延方式的确定,参与前述研讨会的人士称,最终出台的试点方案有两种可能,投保时确定或领取时再测算。 而接近上海保监局的一人士称,为了最大程度的体现这一方案的优惠,“领取时测算”的方式概率较大。 东方证券分析师王小罡当日就此事向机构群发的销售邮件中称,此举意味着长期限制养老险(年金)发展的因素——缺乏全国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有 望破冰。他预计,中国的年金规模有望在2010年增长到4000亿元,2030年将增长到15万亿元。即年金业务增速有望超过寿险12%-15%的长期年 均复合增长率。 谁是最受益公司? 中国太保3月31日的走势,俨然成为延税型个人养老金上海试点的最大受益者。一位市场人士称,当日下午这一消息的放出,正是来自于某投行对中国太保的推荐理由。 该计划的试点地正是中国太保大本营所在。太保在受让原上海国际集团持有的长江养老约20%股权后,将持有后者33%的股权。后者正是昔日近200亿元上海社保基金的养老公司。 知情人士说,由于参与研讨会的保险公司人士多为团险部门负责人,便有参会者提议个人客户可通过所在企业在现有的企业年金之外购买。但国税总局相关负责人强调,本轮上海的试点,会将受益者尽可能扩大到那些没有或不需要单位挂靠的个人身上,让其可以直接进行购买。 依此逻辑,寿险公司的个人保险渠道将极可能成为本次试点的最大受益者。各大保险公司在沪原有业务规模,将很大程度上成为本轮试点的受益规模。 按上海保监局的统计数据,2008年上海市场份额最大的是平安人寿(19.85%)、其次是中国人寿(23.11,0.12,0.52%)(16.44%)和新华人寿(9.04%),太保寿险仅以7.03%的份额位列第5。 另一位上海外资寿险公司人士推断,中国平安(38.78,-0.33,-0.84%)将是最大的受惠者,因为平安(个险)是上海的老大,国寿第二,友邦第三,太保第四。同样以客户群角度,平安、友邦的客户收入较高,在不考虑外资受限的情况下,受此利好的机会较大。
上海楼市全面回暖尚需时日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4-01/110131712.html
【《财经网》上海专稿/记者 陈中小路】今年2月中下旬至今,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持续增长。这波“小阳春”行情能走多远,备受各界瞩目。来自业内和官方的多数意见认为,上海楼市的全面回暖尚需时日。 近期楼市确已回暖。市场机构佑威·楼市通系统数据显示,3月以来,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每周均保持环比10%以上涨幅。4月1日,上海市政府网站转载了相关数据。 而在近期举行的上海市政协的“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论坛上,国泰君安高级研究员孙建平表示,目前的行情只算是“雨转多云”;上海的情形和全国类 似,成交的主力是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一定程度上是受到前一阶段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刺激、银行降息以及开发商降价等因素的影响。 日前,原上海市徐汇区房地局局长朱志荣调研了徐汇区房地产市场。他在了解了交易情况、开发商资金情况和退盘意愿、购房者心态、经济形势等方面因素后,综合判断认为,“上海房地产市场会出现价格继续下调,成交量继续回升的局面;在价格回调至合理水平,成交量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价格和成交量才会趋向于稳定发展的态势,预计价格和成交量趋稳的时间在今年下半年。” 不过,朱志荣强调,上述趋势判断是基于目前的经济运行状态,如果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房地产调整的时间将会更长。 近期,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李迅雷和高级研究员孙建平提交给上海市政协的《上海市房地产趋势分析》(下称《分析》),其中表示,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全面回暖尚需时日。 《分析》给出了几点理由。其一为,宏观经济和居民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影响商品房消费情绪和能力。房地产行业作为第三产业,基本与宏观经济景气同步;目前国外的金融危机已经危害到了中国的实体经济,并造成冲击,而金融危机是否见底,宏观经济何时回升,尚无明确信号。 从商品房的供给来看,上海的压力也很大。《分析》表示,开发商拥有大量可售楼盘,而2008年销售的低迷进一步增加了2009年供应的压力。其 提供的数据称,截至今年2月末,上海一手和二手可售住宅共计16.7万套,面积2051万平方米。而易居中国的统计显示,2009年上海可上市的新建住宅 楼盘可达165个,共计2237万平方米。 照此推算,2009年上海将有4288万平方米住宅等待消化,如果按照2008年月均130万平方米的成交量计划,要33个月才能消化完成。 此外,上海市统计局3月20日公布的数据亦显示,截至2009年2月末,上海商品房空置面积已达到创纪录的1211.75万平方米。 《分析》还指出,由于目前市场上投机以及投资需求基本消失,购房者中能创造成交量的是消费需求,衡量消费价格是否合理最有效的量化指标是房价收 入比和租售回报比。该文分析比较认为,上海房价仍有继续下降的需要——2008年上海房价收入比是12倍,租售回报比是3%,而2003年-2006年时 平均房价收入比是9倍。可参考的数据是,美国房价收入比是5倍,英国是4倍,美国和香港的租售回报比是4.5%-5%。 多重因素影响下,居民收入预期和购房意愿下降,购房者多持币观望。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上海居民的购房意愿比例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种种不乐观预期的同时,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所所长杨建文却已在一篇论文中担心,未来随着经济复苏而至,“房价继续上涨”。杨建文称,关键在于是否有可能出现“通胀预期”,如是则有可能出现对房价的进一步推动。 在这篇提交给有关部门的论文中,杨建文称,为了刺激经济,各国政府大量注入新的流动性,一旦经济复苏,这些流动性加速释放,出现通胀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今后一个时期,增长预期和通胀预期同时出现,再加上国际经济复苏,房价并非没有再度出现上升的可能性。 “楼市不应该再出现大幅波动,房价不能再过度上涨,但愿这些担忧是多余的,但是只有存在可能性,政府就应该未雨绸缪,早做准备。”杨建文称。■
蛰伏近三年 李嘉诚父子上海动“心”
From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423/20090423024042470.html
和 记黄埔(00013,HK)与长江实业(00001,HK)虽然都是李嘉诚旗下的产业航母,但历来各自分工不同。有报道称,李嘉诚在上海的大部分项目主要 是由和记黄埔运作,长江实业更多只是进行股份投资和基础建设。但从上海真如项目开始,情况则有所变化,变成由长江实业主导操作。在和黄上海抛售高端物业的 同时,长江实业却在上海商业地产领域积极布局。
真如项目的动工,正好暗合长江实业战略转变的需要。真如副中心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何智奇曾表示,可以预判,李嘉诚对真如项目胸有成竹。
看好楼市长远发展
对于今后的发展,李泽钜说:“今后,我们将继续与政府合作,打造上海市的城市亮点。”
长江实业网站资料显示,从1992年进军内地开始,目前“长和系”在上海拥有的项目已经达到13个,包括最初的梅陇镇广场以及2005年竞得的浦东竹园商贸区地块。
真如项目此时动工,意味着李嘉诚仍然看好内地房地产市场。3月26日,长江实业2008年年报中称,“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物业市场整体交投及价格相应下调,惟长远住房需求、以及政府行之有效的土地和房屋政策,为物业市场长远、平稳发展奠定基石。”
李 嘉诚认为,加上内地维持稳固发展的利好因素支持,集团将把握机会“以合理价格购入有潜力之优质土地”,对未来两三年的地产价格持乐观态度。目前,集团在北 京、天津、长春、沈阳、上海、常州、青岛、重庆、成都、武汉、西安、长沙、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江门及惠州等地均有多个项目正在进行中,并会继续考虑 在其他省市投资。
不怕上海 左丁山
|
|
自 從國務院宣佈批准上海建設金融中心及航運中心後,本地不斷有報導講及上海威脅。左丁山呢類市場派就認為市場動向決定一切,要驚都冇得驚,如果上海受市場追 捧嘅話,香港有乜辦法可以阻擋之?左派干預派經濟學家認為憑政府之力,上海就可以成為乜乜中心,但右派市場派就覺得政府(即使係強大之中國政府)唔可以單 憑「發改委」紙上作業,就可以令一個大城市成為乜乜中心嘅,除非…… 真正國際金融中心要有「必需及充份條件」,必需條件包括市政與衞生城市 建設、交通運輸通訊及優越地理位置等等,一一俱備。世界上有齊呢啲條件嘅城市多到數唔晒,上海唔會差得去邊。跟住就要講市民素質嘞,包括文化、教育、守 法、傳統等等,世界上亦有好多城市在這方面冇得彈,例如維也納、蘇黎世就在呢方面領先。 充份條件方面,上海就一時之間,唔見得有噃,就係新 聞自由資訊自由、外匯自由兌換、法治──在中國嚟講,就係法大於黨,中共中央政治局唔可以指揮或影響上海法庭判案,例如外國銀行與上海市政府打官司,上海 法院可以獨立判案。呢三點係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之最大障礙。經濟學教授話中國在五年至十年內會開放外匯,開放資本市場,左丁山信住先,但新聞與資訊自由 呢?香港所有報紙可以在上海自由出售呢?或者互聯網可以真正無禁區呢?上海幾時會做得到,冇人敢預測。至於法治囉喎,黨永遠大於法,否則如何中央控制呀? 中國係一黨專政國家,黨中央一定要牢牢控制黨政軍及新聞陣地。 上海一定係中國金融中心,香港冇得爭,假如中央要支持上海,陰乾香港,可以命 令所有國企民企只准在上海上市,令香港股市萎縮,但即使如此,上海還是做不了國際金融中心,正一利己損人而達不到目的,難道中央真係想香港一沉不起乎?香 港目前在金融各方面都做得好好,唔係好似一啲民粹派議員、評論員眼中咁不堪聞問,只要特區政府唔好急劇左轉,香港冇嘢好驚。 |
|
潘石屹抄底上海第一烂尾楼?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05/20090505024134934.html
每经记者 李丽 发自上海
潘石屹在主席报告中说:“SOHO中国将在新的一年,用我们所拥有的现金和银行提供的兼并贷款,在北京和上海市场全力抄底。”目前,SOHO中国为此番收购、兼并,准备了超过200亿元的现金。
日前,市场传来 “上海第一烂尾楼”东海广场即将易主为潘石屹的消息,由于SOHO中国充足的现金流,这一传闻让很多人深信不疑。
昨日,SOHO中国高层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否认即将易主的消息。不过该高层表示:“这一项目(东海广场)确实跟我们有过接触,来找我们谈过价格。但目前还没有到收购那个阶段。”
200亿现金 潘石屹广撒网
“目前找我们谈收购事宜的项目很多,目前公司对收购还处于 ‘广撒网’的阶段。”昨日,SOHO中国上述高层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近期来洽谈转让事宜的项目,大多是一些位于北京和上海优质地段的商业项目。
而在SOHO中国2008年年报中,潘石屹在主席报告中说:“SOHO中国将在新的一年,用我们所拥有的现金和银行提供的兼并贷款,在北京和上海市场全力抄底。”但在过去的几个月里,SOHO中国没有购进过一块土地和一个项目。
潘石屹表示,当前房地产公司一般负债率都比较高,因此有不少公司想要出售自己的商业物业。公司年报公布后,“有许多项目来找我们,希望向我们转让他们的项目”。
SOHO中国在2008年的预售收入为77亿元,比2007年增长92%,年底账面现金和存款为107亿元。如果加上100亿元的授信和融资,也就是说,SOHO中国为此番收购、兼并,准备了超过200亿元的现金。
潘石屹说,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每一项投入都是巨大的,再多的钱也是很难渡过持续的经济萧条。SOHO中国最根本的就是在要开拓市场的同时,抓好销售。
关注上海核心商业项目
据悉,目前与SOHO中国洽谈收购事宜的项目中,上海项目相对较多,而出让方主要是海外基金和一些内资开发商。
潘石屹表示,近期关注的上海项目,均在上海外滩、陆家嘴、南京路、淮海路等核心地段。“此次金融危机,可能就是我们进入上海的机遇。”
昨日,SOHO中国相关高层向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公司衡量收购项目的主要指标是地段和价格。首先,项目一定要位于北京、上海的核心商业中心,同时项目价格也是比较重要的考量标准。在综合考量后,公司会准确出手收购。
对于坚持收购一线城市市中心商业项目,潘石屹说,现在看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房地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都明显放缓了,集中在大中型中心城市开发是有道理的。
聚焦商业地产 避开住宅
一直以来,潘石屹都对商业地产前景表现乐观,而对住宅市场前景则认为有所不确定。据悉,2008年北京的住宅成交量下降了近50%,而商业物业成交量则几乎翻倍。
对于SOHO中国下一步的策略,潘石屹说,基于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影响的看法,SOHO中国的策略主要有三条:第一,避开住宅;第二,聚焦商业地产;第三,限于北京、上海的繁华地段。
对于住宅市场,潘石屹认为,对房地产行业而言,政府计划未来3年供应990万套保障性住房,进一步加大了住宅的供应,使住宅市场的销售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同时,政府也表现出很大的决心来稳定住宅价格。
但目前房屋二手房市场还不健全,没有成交统计的公开数字,按揭申请较困,周期长,且交易费用和税收较高。在市场信息和配套设施完善之前,二手房市场的潜力还不能充分体现,同时也会阻碍一手房市场的发展。
对于当前楼市回暖,是否会影响到收购进程,潘石屹表示,仔细分析,这种回暖的趋势,是2008年被压抑了一年的刚性需求集中释放的结果。而在回暖的成交量中,住宅占比较大,因此对SOHO中国收购的商业项目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重拾太阳能 上海电气疾步新能源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5-8/HTML_E75QC5730E07.html
在国家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即将出炉的前夕,上海电气(601727.SH)接连表示进军核电设备和风电设备领域。去年年末,受经济危机影响,上海电气决意退出太阳能板块。记者5月7日了解到,上海电气有意再次涉足太阳能板块的投入,以完善其在新能源产业的布局。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室一位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公司拟募集50亿元的资金,除投资公司核电和风电产业机电设备以外,也在讨论在太阳能发电产业方面的投资。”重返太阳能板块?2008年12月30日,上海电气发布公告称,公司以人民币1.38亿元的价格将所持有的上海交大泰阳绿色能源有限 公司(简称:交大泰阳)36%股权转让给盐城市东投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是次股权转让,公司预计将获得约338万元的股权转让收益,占公司2007年度归 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0.12%,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仍将持有交大泰阳25.35%的股权,但公司不再将交大泰阳纳入合并报表。当时,上海电气表示,鉴于太阳能业务与公司的其他板块协同效应不强,公司希望逐步退出太阳能板块的业务,以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主营业务,因此公司计划将继续出售所持有的交大泰阳剩余25.35%的股权。转 机出现在今年首季度,新能源产业刺激政策好消息接连不断。3月27日,交大泰阳公司网站消息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等上海市领导在公 司总经理朱元昊的陪同下,参观了解了公司的科研、经营、生产状况。交大泰阳总经理朱元昊向俞正声汇报了公司发展历程与行业前景。短短几个月内,太阳能光伏产业完成了从灰姑娘到小公主的转变。而“同其他板块协同效应不强”,上海电气是否会继续出售所持剩余的25.35%的股权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交大泰阳内部人士均因此话题敏感为由,拒绝了采访。然而,一些市场和技术人员私下里对记者表示:“公司内部传闻上海电气要加大对交大泰阳的投入。”对于此话题,上海电气董秘室的工作人员表示,“上海电气所持交大泰阳剩余股份不会转让,但是否增加应该在董事会内部进行过讨论,细节不得而知。”借力风能核能开发上月末,上海电气已公开向外界表示,公司将加大核电和风电产业方面的投入。
4月28日,上海电气计划以非公开发售不超过7亿股A股,集资50亿元人民币,该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运行官徐建国表示,集资额主要投资现有项目,当中包括核电、风电项目等,而公司当前并无计划向母公司收购资产。此 外,上海电气公司还表示,旗下发电设备首季订单的195亿元当中,去年上半年有关订单达600亿元,估计首季订单同比略有下跌;重工的订单则约55亿元, 较去年同期略有增加。截至今年首季末期,公司手头订单总值1730亿元,其中包括590亿元工程总承包项目、逾60亿元核电项目,以及10亿元风电项目。上述董秘室工作人员对本报表示,目前,该筹资计划还在董事会讨论过程中,将来要通过监管部门和董事会通过才能成型。继国务院去年发布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来,国内的核电投资市场利好不断。 国内媒体报道,中国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黄鹂此前曾表示,中国将向国家关键的核电和风电设备生产企业提供8亿元补贴。中国核电和风电设备生产企业中将有约10%的企业获得上述补贴。上海电气从秦山一期30万千瓦项目就开始进入核电领域,与最具实力的核电集团中核集团有长期合作历史,在秦山二期中又与西屋建立了投标联合体而中标。业内公认,西屋的AP1000有望成为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主流。上海电气曾表示,上海电气在核电发展上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上海电气是国家指定的承担第三代核电设备国产化的企业之一;二是上海电气是国内唯一拥有核岛主设备——反应堆堆内构件和控制棒驱动机构生产能力的企业。上海电气董秘室工作人员称,上海电气近来股票的良好表现,得益于市场对风能与核能板块的做多情绪,也有上海电气近来对新能源产业投入的信心感染。
汤臣22亿上海圈地低价推房回笼资金
From
http://company.nbd.com.cn/newshtml/20090508/20090508024544496.html
每经记者 熊晓辉 发自上海
《每日经济新闻》日前获悉,汤臣集团 (00258,HK)宣布订立补充协议,就收购上海高尔夫球场及住宅项目的若干条款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收购总代价为22亿元,收购项目的面积也将调整至约102万平方米。
收购地块为储备
公 告称,合资企业上海汤臣浦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汤臣浦东”)将就住宅部分分期向上海市浦东土地发展(控股)公司(下称“发展公司”)支付 20.47亿元收购款,而发展公司与汤臣集团作为合资企业的股东之一,将以股东贷款的方式按比例为合资企业提供资金,以支付住宅用地的代价。
记者在公告中发现,此次收购其实早在2001年10月3日即已签订转让合同。但是由于发展公司称政府方面土地规划变更及居民的安置及调迁费用原因,原协议并未如期履行。
此次收购标的地块位于中国上海浦东金桥-张江地区B-2及B-13-4地块,与此前汤臣集团开发的汤臣高尔夫球场、高尔夫国际社区、汤臣湖庭花园紧邻。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汤臣集团去年获得了不错的业绩,但其未来可供销售的物业并不多,此次拿地也是为了储备开发资源。
低价出售减少库存
4月19日,汤臣低价公开发售位于汤臣高尔夫国际社区、毗邻世纪公园的汤臣湖庭花园二期。日前,汤臣湖庭花园项目接待中心接待人员告诉记者:“现在签约已经超过50套。”以此计算,汤臣在两周的时间内就回笼了近5亿元资金。
“ 主要是价格低。”一位地产人士指出,一向不打价格战的豪宅,似乎也难免相互之间会出现价格的竞争。在汤臣湖庭花园热卖的时候,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共同开发 的别墅项目——御翠园也将推出第八期房源。据推算,御翠园别墅单价在6.6万~8.3万元/平方米之间。而此次汤臣湖庭花园推出的别墅单价在3.8万~4 万元/平方米之间,比御翠园便宜了约四成。
联系汤臣集团收购上海高尔夫球场及住宅项目一事,不由得让人猜测,其急于卖房 是否与此次收购浦东土地有一定联系。但汤臣集团2008年年报显示,结算日汤臣集团的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为15.13亿港元,相对于其他房产公司紧张的 资金链,汤臣集团的现金流相对充沛。
汤臣方面也公开表示,在资金方面,汤臣在上海是零负债,不存在偿付银行利息的困扰。
送Benz送金條刺激商場人流中環在線:上海谷消費益咗恒隆 李華華
|
|
香港各大小型商場經常推出泊車優惠同抽獎活動,希望帶旺人流,噚日華華同恒隆地產(101)執行董事吳士元傾開偈至知,原來上海嘅區政府非常進取,出埋禮物幫區內商場搞抽獎活動,鼓勵市民消費。咁小事都咁積極,上海要喺2020年成為國際航運同金融中心,真係指日可待。 重本抽獎刺激消費 恒 隆喺上海徐匯區有個港匯廣場,徐匯區商務委員會啱啱喺上月底至今個月10日,連續3個禮拜舉辦徐家匯消費抽獎活動,消費者喺參與嘅商場消費滿200蚊人民 幣,就會有一張抽獎券,每期頭獎係一架Benz(內地稱為奔馳),二獎50名就獲贈20克重金條。咁嘅禮品,除咗嘩嘩聲,都係嘩嘩聲。相對香港,零售業界 叫極政府仿傚台灣派消費券,刺激吓市民消費意欲都冇乜回音,上海一個徐匯區就出啲咁勁嘅禮品,真係完全兩回事。不過咁,香港人一向識得靈活走位,業主見商 場唔夠人流都會自動自覺搞搞佢啩!最近H1N1豬流感肆虐,吳士元話03年沙士期間,每日都要落去重災區淘大商場,噚日講番起仲記憶猶新。 沙士冇戴口罩要分居 佢話當年最初一個禮拜都未識驚,冇戴口罩就去淘大,返屋企梗係俾老婆鬧啦,結果老婆帶埋兩個女走去黃金海岸住咗3個月先返嚟咁話。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
|
匯豐回歸上海灘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1783
1949年上海匯豐銀行比人共左產,冚家逃回英國,60年後回來,仲打算成為第1隻A股上市的外資銀行,成事可能性極高中國由於有外匯管制,集資的資金不能匯出國,只能投資在中國上,由於香港係中國屬地,匯豐是可以將錢用在香港上的,因此一旦上市成功,匯豐將成為中國第2間人民幣結算行上市細節方面,匯豐應該不會用母公司上市,因為冇理由攤薄全世界的股東去投資一個地區,因此上市的很可以是子公司"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在上海創立的公司在上海上市,亦合乎歷史鄭海泉將成為東亞地區最接近神的男人(比柯清輝去金管局代替陳德霖咪好囉...)雖然阿爺話比英資上市,但匯豐為了得到更多的方便,很可能會將總部搬回香港成為港資,一來香港前景暗淡,稅率將越來越低,二來離阿爺更近,合乎匯豐的重心在亞洲的戰略
女生投資周記:上海世博股第四梯隊 王雅媛
|
|
近期大市有回調的迹象,前幾日狂炒的垃圾股,有一些一日便跌回10%,不知何時就會被打回原形,非常恐怖。因此,我覺得近期還是要去發掘一些比較有價值的股票去買,才比較安心。 今 天要說一說一隻有價值的股票,是廖創興企業(00194),其手上持有46%的創興銀行(01111)股權。創興銀行現時的市值為55億元,46%即是 25億元。而現在廖創興企業只有18億元市值,它除了有創興銀行的股票外,還持有不少香港及內地的投資物業。香港物業處於旺角、西環及淺水灣,雖然說不上 質素有多好,但截至○八年底,它們的出租率都是高於90%,十分理想。而於內地,它於廣州有一幢五層高購物中心;於上海,有一幢市值十四億元的甲級寫字樓 及開設了兩間經濟型酒店。勉強來說,它是上海世博股的第三或第四梯隊。 大致看一下廖創興企業的帳目,它的投資物業達55億元,手上有8億元 現金,總負債35億元。驟眼一看,投資者可能會覺得它負債過高,但大家不要忘記,它本身就可說是經營銀行的。經濟差都不會被銀行收縮資金。而它每股資產淨 值達16元,現在股價為4.8元左右,折讓了70%。 部分銀行股超悶 香港的銀行牌照,政府已經不會再發。香港作為中國在未來其中一個人民幣流出的樞紐,其實很多外資行都想在香港開辦業務。所以,香港的銀行牌照是十分有價值的,但並沒有反映在創興銀行的帳目裏。因此,持有46%創興銀行的價值,是遠遠超過25億元的。 但 是,觀察一段時間它的股價變化,覺得它是一隻超悶的股票。如果不是超值,可能根本沒有人願意出來買。因此,現在趁着大市反彈,會有一些賣家看到成交轉活, 就立刻出來沽。而他們沽出的理由,我相信不是認為它不值,而實在是因為太悶。不過只要有較大的資金留意到它的價值,願意現價買入持有一段時間,股價不難去 到合理折讓的50%,當時價格已經是8元了,這樣都有差不多40%的升幅空間了。 (筆者並沒持有以上股票) |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