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集团或入股高斯国际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618/20090618023745211.html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发自上海
作为中国最大的机械装备制造集团之一的上海电气 (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气集团),近日有意入股美国高斯国际公司(以下简称高斯国际),如果最终成行,上海电气集团将成为高斯国际第二大股东。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致电上海电气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上海电气(601727,SH),上市公司方面表示并不知情。
再次瞄准海外印刷机业务
高斯国际在近日对外表示,上海电气集团与高斯国际的主要股东,包括大股东——美国专业投资公司已达成了收购协议。由于交易还要等待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该交易的相关条款暂时不能对外披露。
其 实,这并不是上海电气第一次在印刷机制造业务上的首次海外开拓。2002年1月上海电气集团和美国晨兴集团联手收购了当时已经破产的日本秋山印刷机械株式 会社的全部资产,此后新公司更名为秋山国际株式会社。这在当时也开创了国有资产的印刷机械行业成功参与收购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先河。
早在上海电气去年年底回归A股之际,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就作为公司一部分一起上市,当时业内直呼这将为上海电气集团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而 上海电气集团的这次投资意向,将会给上市公司旗下的印刷包装业务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上海电气董秘办工作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就总公司此次收购 美国高斯国际公司的相关情况,公司并不知悉。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募集资金,也将主要投向新能源领域。”
印刷机械并非朝阳行业
实际上国内的印刷机械行业现在和国外尚有一定的差距,曾有业内专家表示,中国的印刷机械行业企业,如果仅凭自身的力量是很难赶上的。如果趁现在这个机会进行收购,情况将会不同的。
并且国家在前段时间将高档印刷机械列入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相关印机生产企业将会享受贴息贷款的优惠,或许上海电气集团正是看上了这个机会。
不 过有业内人士对今后印刷机械行业却并不看好。“现在看来印刷机械行业并不是一个朝阳行业。”中信建投机械行业分析师高晓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虽然说印刷行业现在发展较为平稳,报纸、账簿、纸币等等都需要进行印刷。但是这个行业发展潜力不大,毕竟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无纸化的时代。” 【 作者: 每经记者 曹晟源 发自上海 】 (责任编辑:祝裕)
中環在線:上海姑爺靠腰封撐場 李華華
|
|
羅 康瑞「上海姑爺」檔瑞安房地產(272)噚日同歐洲零售地產商領德高(Redevco)簽策略合作協議,官仔骨骨嘅羅主席又係一套中山裝出場,不過,原來 今次佢係負傷上陣,仲係暈陀陀嗰隻。羅主席自爆,早幾日背脊骨嘅舊患突然復發,一日痛過一日,最後瞓咗兩日醫院,o依家仲食緊止痛藥,食到暈陀陀、面色蒼 白咁話。但由於同領德高嘅合作係大事,所以佢點都要親自撐場,惟有戴住個超大腰封,負傷簽約。 有靚老婆錫補番數 雖則話周身骨 痛,但羅主席睇落其實都幾精神,見佢一直同領德高嘅高層傾偈,談笑風生,唔講華華都唔知佢唔舒服。佢喺記者會後被大班傳媒包圍追問問題,佢都係有凳唔坐, 有問必答,全程笑咪咪,佢仲識得同記者講笑,大呻記者們唔畀佢走,好「無良」喎。照華華觀察,羅主席身邊有個靚老婆,即係「最美麗港姐」朱玲玲,有乜頭暈 身㷫都有呢位大美人照料,痛都痛得開心啲啦。李華華[email protected] |
资本策略公司:3年内要砸20亿上海买楼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714/20090714024730123.html
每经记者 李丽 发自上海
与华尔街投行雷曼兄弟 “分手”后,昨日,香港投资公司资本策略(00497,HK)低调启动了其在上海首个房产项目的预租。
值得注意的是,资本策略在上海的首个项目,也曾经是华尔街投行雷曼兄弟所拥有的项目。
雷曼兄弟贱卖项目上海面市
有 业内人士戏言,因金融危机而申请破产保护的雷曼兄弟,其旗下资产被迅速处置。在今年6月完成的上海“盛邦国际大厦”(原“福海商厦”)项目出售协议中,合 作方资本策略仅以不到55%的价格,收购了雷曼兄弟在 “盛邦国际大厦”的权益,算是捡到一个“皮夹子”。
昨日,资本策略非执行主席钟楚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该项目将采用只租不售的方式对外公开,目前正处于内部调试阶段,计划今年10月份可以正式起用。
公 开资料显示,资本策略上海首个项目“盛邦国际大厦”,原名为“福海商厦”,位于上海虹口区四川北路靠近武进路,总建筑面积约5.6859万平方米。 2006年11月,在福海商厦的拍卖会上,雷曼兄弟和资本策略合资公司以4.16亿元的价格,拍下了这栋烂尾楼。
然而, 世事难料。雷曼兄弟因金融危机而申请破产保护,于是其旗下资产被“贱卖”。今年6月,资本策略发布股东通函表示,公司正向处于清盘阶段的雷曼兄弟亚洲商业 公司买入其持有的贷款项目。而本次的购入交易,资本策略仅以2.365亿港元的价格,就成功收购了约4.34亿港元的雷曼兄弟其附属公司为偿还有年期贷 款。
资本策略3年砸20亿布局上海
资本策略早已开始对中国内地楼市悄悄布局。
“对上海非常有信心,今后3年内,将把更多的发展机会落在上海。”昨日,钟楚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未来3年内,资本策略计划投资20亿元,用于收购上海物业。
钟楚义同时透露说,目前,正在积极接洽的商业项目大约2~3个。另外,还有一些优质的住宅项目。他认为,从目前来看,上海的办公楼租金、售价大约只是香港的1/4,而区域经济发展却在不断增长,因此,公司今后3年,将会有一半的投资机会放在上海。
而早在一个月前,负责参与执行雷曼兄弟破产清算的代表曾称,如此迅速处理资产的原因在于“上海写字楼领域租金以及资本价值存在恶化风险”。
钟楚义表示,由于土地市场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公司不会考虑通过土地市场竞买土地的方式增加在内地的项目。未来更多采取的模式,将是通过收购优质物业、或者是与成熟开发商合作。
他同时坦言,在内地扩大项目布局,期望获得的租金回报率大约在7%~8%左右。今后,资本策略在内地的收购物业,将会由企业长期持有。
2345上海集優 味皇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083
在講上海集優之前,我想先講一個科學知識--寄生,共生寄生同共生都是指寄生物依附在寄主體內或附著於體外以維持生存或者得到保護的行為,不同之處是寄生在寄生物受益的同時寄主會受損,而共生則是兩者利益都無損時至少其中一方有得益甚至兩方都得益在上市公司中,也有同樣的情況例如錦江酒店寄生在錦江國際上,好多時想賤價注入母公司的資產,又例如華人置業寄生在金匡至祥上,成日借後者集資當成小金庫用,又例如越南控股寄生在金源米業上,蝕曬後者d錢,又例如永隆寄生在招商上,拖低後者的資本率同抽水能力而好似中銀香港同中行共生,中銀香港可以用阿爺之名進行政治收購,又好似比亞迪同巴郡共生,比亞迪可以用巴菲特慨念集資,又好似味丹國際同味丹企業 共生,只要味丹企業有生意,原料一定向味丹國際採購,又好似首創置業同首創集團共生,首創置業可以利用母公司人事關係買地同借錢,又好似上海電氣同寶鋼集 團共生,兩公司的地址接近採購運輸方便如果是共生企業,可能其中一間係市場的大明星,而另一間就冇人知,可以代用嘅話,自然買冇人知果間而上海集優則同葛洲壩,中國南車及上海電氣等共生以前我提過,中國起碼會出一間通用電氣,就算冇,阿爺都會扶一個出黎,邊間公司咁有幸?除左上海電氣仲有邊個上海電氣在上海寶山區,寶鋼就係廠房隔離,有利採購,上海係乜乜物物中心,有利人材,上海鐵路通全國,有利內銷,上海係大港,有利出口,上海係主要城市,有利宣傳上海電氣係無質倫比的公司,但是貴得離譜,點解仲要堅持買上電?因此改買佢指定供應商,而上海電氣的半成品材料由上海集優生產,自然有同等著數上海集優的產品有4種:1.扇葉-->華能,葛洲壩,中航科工2.啤鈴-->南車時代3.鑽頭,鋸齒-->創科4.五金-->上海電氣,德昌 扇葉業務: 08 07 06 營業額(億) 8.0 6.4 5.8出口額 1.2 1.0 ?毛利 2.3 2.2 ?純利 1.4 1.5 1.4折舊 0.52 0.35 0.28增加投資 1.8 1.9 1.3毛利率29-34%,純利率17-24%,出口的毛利率如果比國內高就會狂出口,現在似乎說明國內需求仲算唔錯,沒有固定資產數字,就假設折舊 8%,推出固定資產08年6.5億,07年4.4億,生產效率很高,廠房之後因收地的問題,得到3億的土地補償,証明僅是器材的價值在3.5億以上,上海 集優的扇葉業務設備主要是指94年買的18000噸壓力的千斤頂,仲有一部更舊的6300噸壓力的千斤頂,所有盈利皆由這舊機器而來,即使機器舊,還是中 國第一,年壓幾十萬塊毛利率廿幾三十%的扇葉,而且占大陸的大扇葉市場的7成公司今年用集資的錢重金向西門子買了一部新的35500噸壓力的千斤頂,價錢2.8億,算係世界第一,94年的機器毛利率都有廿幾三十%,咁新機器 肯定在此之上,況且產品會係全新系列,國策會要求電廠更新,而且新機器可以整飛機引擎,收入多一瓣,另外舊時1部機的產能是1的話,兩部機就係2,營業額 起碼多一倍電廠呢幾年窮死,設備唔更新,又舊幾年啦,好似車咁,人人忍幾年舊車唔劏,需求自然會積埋由於收地要搬廠,新舊機器都會搬去更大的新廠,下年中就搬好曬,舊廠建區面積11.2萬平方,政府用3億收回,而新廠區22.6萬平方,只需用2.2億建設,官方自稱新廠投產後營業額會有20億如果營業額真係有20億,而毛利率35%,毛利7億,純利率25%,純利5億,即期的話,投資增加量同上年一樣,新機器又未投產,咁樣毛利都係多0.1-0.2億左右 啤鈴業務: 08 07 06 營業額(億) 4.3 3.9 2.5鐵路用 2.4 2.0 1.4出口額 0.54 0.72 ?毛利 1.2 0.9 ?純利 0.4 0.55 0.3 折舊 0.13 0.09 0.06增加投資 0.36 0.67 0.2040000億國策的主要政策係搞鐵路,南車直接受益,同樣南車的供應商也會受益,集優係其中之一集優的啤鈴除左火車用之外,仲有汽車用,船用,電梯用,電機用,軍用,個別類型易磨損或易淘汰,多更新就多生意毛利率23%,純利率9-14%,出口下降可以理解為國內需求增加,產能不足,出口轉內銷,啤鈴有一半賣比南車呢類公司,純利下降是因為有0.3億 的撥備,所以純利實際係0.7億,純利率14-16%,同樣用8%折舊率計,固定資產1.6億,實際效率也是很高,投資增加有限,固定資產加0.36億為 2億,毛利應該增至1.5億左右,純利有1億似乎未有發展大計,集優似乎傾向收購上海電氣的子公司 鑽頭業務: 08 07 06營業額(億) 4.7 4.5 3.6出口額 0.7 0.8 ?毛利 1.1 1.0 ?純利 0.6 0.6 0.7 折舊 0.21 0.17 0.15增加投資 0.17 1.0 0.09有說"鑽頭是男人的浪漫",的確,神隼人是浪漫的男人,牙醫鑽你的時候也會很浪漫鑽頭業務公司稱之為刀具業務,這點比例難以想象,刀的造型應該係疤面拔刀男咁,不過事實電鋸男同電鑽男都具有同樣的分屍功能無論係鋸定鑽,都容易磨損,係消耗品,理論上需求係無限的,尤其中國係世界工廠,全世界的鋸同鑽都會係中國度用爛,即是說中國的需求就是全世界的需求,當然,毛利率有限毛利率23-25%,純利率13%,出口持平,同樣用8%折舊率計,固定資產2.6億,實際效率也是很高,今年投資增加先得0.17,業績應該持平 五金業務: 08 07 06 營業額(億) 15.5 14.2 12.7 出口額 13.9 12.7 ? 毛利 1.6 1.1 ? 純利 0.7 0.6 0.7折舊 0.20 0.14 0.11增加投資 0.32 1.6 0.23就是螺絲釘,帽,鐵圈,夾等五金,邊度有工業就,邊度有需求,而且用量很大,生金秀呀,擰爛呀又要換過,同樣,中國係世界工廠,無邊度比中國更大需求,而且最近佢係邊個要用五金?上海電氣也五金的好處是,100年前生產五金的機器即使到現在也能用,因為英制,公制等標準從來沒有改過,五金不用改良,100年後人類還是用同樣標準的五金,設備可以一直用由於產品異常白痴,人人也能做出一模一樣的,因此決勝在於成本,相信冇幾多間公司的運輸成本會低得過鋼鐵廠旁邊的集優毛利率8-10%,純利率4%,純利率低很正常,因為產品白痴嘛,大半出口,唯一理由係出口比內銷好賺,公司完全可以以5%毛利率內銷或自用,所以 產能增加就一定能賺錢,影響毛利率的只是出口量的極限,同樣用8%折舊率計,固定資產2.5億,實際效率也是很高,今年投資增加0.3億2,如果出口順 利,毛利應該1.8億左右,純利0.7億,但萬一加強反傾銷,全轉內銷,純利可能低至0.3億集優最重要的業務係扇葉,不過我個人卻認為集優最優秀的業務是五金 大煲粥裡的老鼠屎--董事陳振X陳振X係利來同位元堂的董事,大叫一聲老千千千千千~~中之霸,陳振X最近成一都見,一提就會想起小聰子,事實佢係唔係有成村親戚?陳振X以复存在,以陳振X命名的上市公司董事至少超過4人我不認為陳振X會係上海集優度搞事,至少不認為佢地有搞國務院直轄國企的本事,,根據小聰子的人脈,陳振X可能係用於監察上海電氣的春江鴨
潘石屹进军上海计划遇阻 东海广场原权利人搅局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803/08042986620.shtml
手握大把现金用不出去的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日前将目光瞄准了上海第一烂尾楼“东海广场”,希望以此进军上海商业地产。而就在计划刚刚有 所进展时,“东海广场”原权利人突然杀出,声称已经向潘石屹发出了律师函,告知“东海广场”权属尚有争议未决,提醒其审慎收购。业内人士表示,收购烂尾楼 最忌讳的是产权纠纷,此举或将影响到潘石屹的收购。而昨日SOHO中国公司对此消息表示不予评论。 为何看上了上海烂尾楼? 今年上半年潘石屹似乎有种有钱没地方花的感觉。公司有着100亿元的资金,又先后获得了中国银行(4.68,-0.03,-0.64%)北京分行和招商银行(19.51,-0.13,-0.66%)北京分行共200亿元的授信。手握超300亿元的可动用资金,SOHO中国上半年却鲜有投资。参与买地却铩羽而归,而北京地区可供投资的商业地产项目也寥寥无几。 “潘石屹专做商业地产,他的投资理念就是核心区域的商业,目前北京CBD区域已经没有多少项目可以做了,此时老潘只能够将目光瞄准上海。而收购烂尾楼只是其进入上海的一个跳板。”接近潘石屹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东海广场”号称上海第一烂尾楼,位于上海南京西路,总建筑面积超过13万平方米,项目共分三期。目前该项目已完工的为一期近7.6万平方米的写字楼。 “东海广场”十余年几经转手后,2006年,摩根士丹利(大摩)以19.6亿元的价格接手“东海广场”。今年上半年,国际金融环境持续恶化、写字楼市场一片萧条,加之3月份大摩原中国高管盖斯·彼得森身陷在华贿赂事件,大摩将手中拥有的多处上海物业在市场抛售。 “像‘东海广场’这个项目,很有可能是很多代理行向潘石屹推荐的。因为这个项目符合潘石屹对于地段的要求。”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顺理成章,双方就该项目进行了接洽。日前有消息显示,SOHO中国对此次收购已开始进入尽职调查阶段,预计3周以后会有结果。而业界对这位地产大鳄在上海的破冰之举也都充满期待。 原权利人为何现身搅局? 而就在合作刚有眉目之时,就杀出一个“程咬金”,这就是自称“东海广场”原权利人的上海天怡房地产开发公司。 上周末,天怡房地产公司发给本报记者一封“给潘石屹的信”,并称已经以律师函方式发给了潘石屹,信中指出,“东海广场”权属之争还未明晰,希望SOHO中国谨慎考虑此次收购。 记者查阅历史资料了解了上海第一烂尾楼的始末。“东海广场”曾是上海社保基金投资的五大房地产项目之一。1994年,天怡房地产有限公司与浦发银行(27.10,-0.07,-0.26%)社保部、上海计算机公司达成三方协议,建立“东海广场”项目,协议约定由社保部出资,计算机公司出地皮,天怡公司负责办理各项手续并承建该项目。 后来随着国务院清理各种违规投向房地产业的资金,明确社保基金已经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要全部退出。于是,合作无法进行下去,浦发银行社保部不能作为合伙人投资,转而以借款人的身份向天怡公司追讨已经投入的资金,最后法院判决天怡公司赔偿浦发银行本息共5.6亿元。 因为天怡公司无力偿还资金,作为债务抵押,“东海广场”项目被抵押到了浦发银行名下。历经多次转手,最终导致“东海广场”开发的停滞,成为了烂尾楼。直至2006年摩根士丹利进入。 天怡房地产公司在提供给记者的律师函中提出,2004年11月房地产交易中心在未经天怡公司同意并申请的前提下,以“法院判决”的理由,将“东海广场”项目权利人变更登记至第三人。天怡公司随后提起行政诉讼,而法院对“东海广场”权属之争案件的审理至今未结。 潘石屹收购计划是否会被打乱? “潘石屹对于这其中的产权、债务关系应该是十分清楚。如果产权真的存在纠纷,还没有明确权利人,潘石屹要么不会进入,要么是潘石屹有信心处理好债权债务关系。”上述接近潘石屹人士向记者表示。 记者昨日致电SOHO中国,其推广部媒体公共专员何新向记者表示:“目前我们对于‘东海广场’的事情不做任何评论。” 业界专家、明天地产业务总监贾玉鹏向记者表示:“收购烂尾楼最忌讳的就是债权债务关系不明晰,一旦再次引发纠纷将会带来各方面的问题, 这就是很多开发商不敢接收烂尾楼的原因。” 天怡房地产公司明确表示,已在前述诉讼过程中当庭表示不放弃对“东海广场”二期项目的追索权利,并已要求律师研究准备诉讼材料以通过法律途径继续主张合法权益。 天怡房地产公司代理律师表示,SOHO中国作为公众上市公司在“东海广场”一二期项目权属未清的情况下实施收购应当予以高度谨慎,以切实保障股民利益,不负股民之信任。 “如果‘东海广场’原权利人处处进行阻拦,那么潘石屹的计划或许将打乱。”上述不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商报记者 潘建
上海实业借世博转做发展商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2/HTML_WVHIJ175KD0G.html
在接连出售联华超市、光明乳业、微创医疗和中芯国际等四项非核心资产后,9月1日,上海实业控股(HK.0363 下简“上实控股”)发布了一份还算不错的中报。净利润14.03亿港元,同比上升6.7%;每股盈利约1.302港元,上升6.3%。上实控股董事长滕一龙在中期业绩会上表示,上半年上实控股成功出售多个非核心资产,并陆续启动大规模房地产扩展项目,下半年将通过收购兼并加大投资力度,打造强势房地产及基建核心业务。调整主营业务上月,上海实业曾提出打造强势房地产及基建业务为核心业务的计划,引起投资者的极大关注。中报业绩会上,滕一龙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上实决定在上海世博会之前退出非核心业务,以便使下一阶段的核心业务与上海世博会以及建设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刚好契合。而上实前8个月出售四个非核心资产权益后,共套现约50亿港元。退出后,上实控股的投资组合得以优化。在核心业务扩展方面,上实今年已分别落实20亿元人民币收购世博园区尚海湾住宅项目,以及从母公司上实集团以15.25亿元人民币购入青浦区优质低端的土地储备。8 月13日,该公司在公告中称,此项收购交易包括上海青浦区的两处地块,占地面积947,000平方米,总楼面面积473,000平方米。平均交易价格约为 人民币1,500元/平方米。滕一龙在公告中表示,此项收购交易价格很有吸引力,表明母公司对其房地产业务给予了大力扶持。滕一龙透露,除上述地块外,上实控股还购入了另外两块地,目前正在法律程序当中,不能透露具体情况。他认为,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属于健康状态,虽然房价较高的房源确实出现了供需之间的矛盾,但接下来的供应量将主要是普通商品房和廉价房。“上海市政府已投入了217万公顷的住宅用地。房地产价格高有点和面之间的关系,在短时内相对高价的房销售了以后,房价较高是正常的,但相对长的时期各种价位的房销售以后,房价则会稀释。”他说。事实上,基建业虽在上实控股的投资业务中占比较少,但其为集团业务净利润的贡献度却很高。2009年中报披露,基建设施业务盈利贡献约3.33亿港元,同比上升24.8%,占集团业务净利润的约22.9%。而2008年,其基建设施业务的净利润较2007年大幅增长约223.7%。机构预期乐观难得的是,各研究机构对上实控股产业集中后的举动普遍看好。野村证券在研究报告中称,此项收购交易具有增值潜力,投资者可能将把关注重点从重组转移到公司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竞争力上来。海 通证券(香港)投资咨询部副总裁郭家耀表示,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使上海实业得以更集中发展公路及地产业务。由于业务更集中,可望降低控股公司的资产净值 的折让。公司于上海发展房地产亦有地理优势,当有更多土储收购行动,市场可能会给予估值重估。现时上实的估值亦合理,股价可展现不俗的抗跌力。摩根大通指出,随着上海实业执行能力改善以及在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竞争优势,预计公司通过获注入公司资产的方式扩大收费公路和房地产业务,从而拉升其2009年和2010年年报的利润率,预计分别上调24%和27%。一中证券认为,受上海物业销售稳定增长带动,相信上实的利润可持续增长,全年盈利亦可维持强劲预期上半年扣除特殊项目盈利按年增29%。
张玉良与李嘉诚聚首上海真如副中心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2-24/159154.html
作为上海最后一个城市副中心,真如副中心大鳄云集,剧情正一幕幕展开。3 年前李嘉诚拿下真如首幅也是最核心的地块,奠定真如的“江湖地位”后,上海本土的地产头牌——绿地集团也在李嘉诚项目正式启动半年后拿下第二幅真如土地: 真如副中心2幅商业地块,绿地以14.166亿元网上报价竞得。最终约9000元/平方米的楼板价已经涨了近3倍,但与周边地价相比,业内人士还是纳闷 “为何这么便宜?”超低溢价率背后玄机12月23日,绿地集团在启动上海崇明县长兴岛64万平 方米配套商品房项目的同时表示,公司新获项目50%以上均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综合体项目。进军真如这个上海核心地区商业地产大蛋糕,即是绿地集团今年加强 在上海市场综合性项目投资战略的核心策略之一。绿地集团是在最新“国四条”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炉的次日拿下真如城市副中心B1、B2南块土地的。今年年中,真如城市副中心举行的一次公开推介会上,推介的总面积达243万平方米地块项目(新建建筑面积约340万平方米),吸引了60余家开发商,绿地以外,还包括和记黄埔、新鸿基、仁恒、太古等众多地产大鳄。B1、 B2南块土地作为真如土地全面出让的序幕,加上今年上海地市如此火爆,此前业内几乎一致预测B1、B2南块土地必将争夺激烈,但最终的结果却相当低调和冷 静,尽管共有24家房企领取了申请书,但仅3家企业提出参与竞买,两轮报价之后临近挂牌竞价结束之前一小时,绿地挂出的14.166亿元价格未遭任何挑战 直接成交,溢价幅度仅为20%,几乎创下了今年下半年上海土地公开出让溢价幅度的“最低纪录”。“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影响”的观点显然站不住 脚。当天在真如地块前成交的一幅土地,是另一家上海本土大鳄——复地集团以8.84亿元竞得,同处于上海普陀区,客观而言地段远不如真如地块,但最终以 1.8万元/平方米的楼板价成交,达到起始价的3.25倍。同样在“国四条”出台后的这几天,上海甚至还出现了溢价率超过400%的土地出让。“低价”似乎来得有些意外。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则透露,“这应该是个合理的价格,结合相关地块在多个环节的严格投资开发要求,最终的成交情况是正常反应,这与那些几乎不设任何投资开发规范条件而竞价一路飙升的地块有根本区别。”城市副中心之惑:拒绝高地价?有 业内人士指出,公司总部一直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绿地集团,在该区域拥有其他企业难以企及的经验和资源。而且绿地集团参与真如副中心开发的相关工作,远在此 次正式拿地之前,早在今年年初,绿地就公开宣布,已经与普陀区政府签约,确定将参与真如城市副中心现代服务业综合项目的开发建设。作为出让方,为了保证真如副中心 核心区域项目的顺利开发和经营,对B1、B2南块土地定下了严格要求:土地竞得人应当自行持有经营不低于30%的商办物业,竣工后五年内不得分割转让。土 地竞得人须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10个月内开工,项目开工后3年内竣工,竣工后一年内营业。“这给开发商设置了非常高的条件,不是一般企业 能够胜任的。”一位知名房企的投资部负责人坦言,这种要求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地块遭遇“炒地皮”的投机者。“许多遭遇闲置的重要地块甚至地王,往往是遭遇 炒地的投机者,影响土地正常开发,甚至浪费一块宝地,这显然是真如方面极力要避免的。”从副中心整体发展的角度,设置土地门槛即使客观上导致成交价格平平,也是值得的。据 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智奇介绍,真如副中心开发实行三个五年计划,分四步走。第一步,花三年时间把基础设施全部做完,包括交 通、道路、绿化、公园等。第二步,同时进行土地出让,由发展商来开发商业楼宇,这步大概需要六到八年。第三步,全力以赴服务这些商业开发公司。第四步,着 重整个的营运管理。与一些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采取“无限制”甚至推波助澜的短视态度和做法相比,真如有些“自损”的土地出让模式,牺牲溢价率的同时换来的或许是更低的闲置风险和整个区域物业的长远升值通道。
上海裁縫 左丁山
|
|
披 圖最近行運沒法擋,佢隻馬「正本仁心」在國際賽馬日出場,同場有隻名氣馬「齊歡唱」孭起半個彩池,披圖來電講明話隻馬已經醫番好,一於搏殺,唔怕「齊歡 唱」,只怕「齊歡唱」唔夠熱,一於買自己隻馬WP(獨贏、位置)兼做膽食全餐。左丁山乃冇運之人,聽咗一半就話「齊歡唱」氣勢如虹,不能放棄,不如買呢兩 隻馬單Q兼孖膽可以慳本。唉吔吔,「正本仁心」果然以7.5倍左右勝出,「齊歡唱」熱到一點幾倍就唔知跑咗去邊,左丁山啲單Q付諸流水,孖膽斷埋,為之眼 濕濕,披圖就乜都中齊,大獲全勝;左丁山拍住個馬主,人地咁有信心,自己都唔肯跟,係要拖隻頂頭大熱門,抵輸死啦。 好彩,正如馬主G話齋, 炒股炒匯賭馬二十幾年,至今仍然在馬場行走,在商界做老闆,秘方只有一條,就係大大聲、細細注,拉勻輸得起,凡係大大聲、大大注,或者細細聲、大大注者, 始終會係「獵狗終須山上喪」。聽講一位評馬人從一無所有,窮過蒙正,至今天揸波子出入,令人矚目,唔駛羨慕嘅。 披圖介紹認識一位裁縫E,估 唔到呢位裁縫E對住美國人講英文,似足美國北佬,對英國客人講英文,近似BBC口音,跟住日本客行入嚟,佢又講到東京人咁款,問佢喺邊度讀書學返嚟,裁縫 E話:「我地邊度有讀過書呀,十零歲就在尖沙咀上海幫裁縫學師,月薪十五蚊咋,因為見得英美日客人多,咪學曉佢地口音囉,我去過美國、日本二十幾年o架, 唔係話過去打工,而係帶埋布料、樣本過去上門或在酒店同客人度身,返香港縫製,再寄西裝過去,唔係點搵到食呀!」唔怪得,佢呢啲四十後零舍搏殺,充滿獅子 山下嘅精神,今天之八十後唔會學嘅嘞。 咦,香港乜都貴,醒起律師C叫左丁山去上海度身做衫,平靚正兼夾快,三日交貨喎,計埋飛機票都平過香 港,香港裁縫點同上海人爭?裁縫E笑呵呵:「怕乜呀,我地啲行家返鄉下,在上海搵鄉里開舖,鄉里做台前,佢地做幕後,一齊搵食啫。」現在越來越少青年人入 行,裁縫後繼乏人,裁縫E話:「我可能係最後一代尖沙咀上海幫裁縫咯,印度幫裁縫先至有氣勢。」咁又係,阿Sam可以走入白宮同克林頓度身做西裝嘅,進取 程度無人能及,上海裁縫都自嘆不如。 |
李嘉诚上海项目“合法囤地”调查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14/20100114043903627.html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发自上海
1月8日,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宣布,拟会同相关区政府收回并督促开工东方海外上海外高桥俱乐部有限公司天平地块等八幅闲置土地。
上述八幅闲置土地被收回的导火索是易居中国去年底发布的2009年土地报告。根据上述报告,上海有330宗土地“批而未用”,这些闲置土 地的所属公司包括多家知名地产企业。在公布的上海闲置地块的所属公司详细清单上,上百家地产企业上榜,其中包括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和记黄埔、瑞安房地 产、东方海外置业(上海)有限公司。
“在检查团来到时打几个洞,等检查团走了再继续晒地皮。”说起一些开发商“变相囤地”的现象,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如此形容。
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2000年至2008年的年报显示,上述两家公司在上海的项目,虽然最长只有三年的“计划期”,但大部分时间项目都处于开工阶段。
易居中国方面一再强调所谓的“330宗闲置土地”属于“被误读”,因上述地块中的大部分是因为动迁和规划等方面问题,超过2年没有开工或没能上市销售,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闲置不开发。
但《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发现,开发商的“囤地”方式,远比人们想象中隐蔽得多。他们利用合理的规则,延长开发时间,进而获取更为丰厚的利润。事实上,此前被曝光闲置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大多都会在法定时间内开工,但销售和竣工时间则往往无限期延后。
在诸多善于使用“拖字诀”的开发商中,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无疑有一定代表性。《每日经济新闻》查阅该两家企业自2000年至 2008年的年报发现,他们最近8年在上海所取得的地块中,最快开发建设完成的项目——上海古北翠玉豪庭所花费的时间至少是7年。
开发进度的缓慢,令和黄旗下的项目快速增加。方方地产咨询机构去年年中曾发布报告称,按照和黄过去几年的平均销售额,现有的土地储备至少可以卖20年。
表面现象
大部分项目土地闲置未超两年
《每日经济新闻》统计了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2000~2008年年报中所披露的上海项目,发现多个项目从地块取得到上市销售的时间长达6 年以上。但其中处于“空地阶段”(即工程进度为“计划中”)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很多项目从土地获得到完全完工,所使用的时间超过6年。
早在1999年4月26日国土资源部第6次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的《闲置土地处置办法》中就已经规定,土地闲置时间超过两年,将被有关部门收回。
开发商对上述规定显然心知肚明。因而上述地块大部分的空地时间不超过两年。但开工后进度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给了开发商灵活控制的空间。
根据2001年的年报,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在长宁区的古北项目当时的工程进度是“计划中”,当时计划是2004年6月完工。而在此后的两 年年报中,古北项目一直处于“计划中”,竣工时间也一再推迟,从原定的2004年,推迟至2005年,乃至2008年。上海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局网站显 示,直到2005年才有上述长宁区古北项目获得规划建设许可证的记录。
不仅是上述古北项目,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旗下的其他项目,也被年报公布为长时间“计划中”,例如2005年2月,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合伙 购得的马桥地块,也经历了2年多的“计划中”阶段,直到2007年才开始进入施工期,竣工时间因此由2005年年报公布的2007年推迟至一期项目 2009年竣工,二期项目2011年竣工。但截至目前,马桥项目仍未竣工,显然年报披露的竣工时间还将继续顺延。
最近一块刚刚结束“计划中”状态的普陀真如副中心A3-A6地块,虽然早在2006年12月就已由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共同拍下,但项目的 施工铭牌显示,项目的桩基及围护栏在去年2月份才开始动工。两公司2007年和2008年年报披露,上述项目在整整两年中一直处于“计划中”状态。《每日 经济新闻》记者今年1月12日曾造访上述工地现场,发现整个项目仍然在“打基础”。而按照施工铭牌,桩基及围护栏应该在去年11月份就已经完成。
由于进展缓慢,长江实业2008年年报宣布,上述于2006年就已经取得的地块,完成时间至少将在2016年。李泽钜在去年4月的项目开工仪式上说,全部完工要到2018年前。这也将成为目前为止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在上海完成时间最久的项目。
记者曾在昨日(1月13日)向和记黄埔地产上海分公司公关部门提问,为何旗下项目不断延后开发时间?是否有“囤地”之嫌疑?截至昨日发稿,该公司公关部门给予的回复是:“所问问题已上交香港总部,但尚未收到回复。”
操作手法
“拖”到土地增值、区域成熟
在上海地产圈内,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一直以开发速度缓慢而著称。
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骑麟说,无论是在古北,还是在马桥,李嘉诚旗下的项目都是最后一个开工、销售的。其时,周边区域大多已完全开发,整个区域都由当初的一片荒凉转变成人丁兴旺的成熟居住区,楼盘的房价也已经能卖出高价。
“别的公司都已盖完楼后,李嘉诚便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完成整个地块的价值提升。而他们所盖的项目即使品质一般,也依然可以以高价出售。”上 海地产业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评论李嘉诚的“拖字诀”,颇有“四两拨千斤”的能力,并表示香港开发商大多是内地“囤地”的“鼻祖”,借“囤地”赚钱 的方法,最早就是来自于海外房地产企业。
上述极为缓慢的开发、建造模式给和记黄埔、长江实业带来的高额利润显而易见。易居克而瑞的数据显示,2005年~2009年的5年时间,马桥地区别墅的成交均价,由8034元/平方米,直线上涨至29684元/平方米。
李嘉诚旗下位于马桥地区的御涛苑,预期销售单价在8万~12万元/平方米之间,总价超过2000万元/栋,并被预言可能会热卖。房地产行 业机构粗略估计,御涛园项目将给李嘉诚带来40亿元的销售额。而在2005年,李嘉诚只花了2.6亿元的收购金及5894万元的土地出让金就获得了该项目 地块。
和马桥项目情况相似,李嘉诚位于古北的项目,也在区域整体开发成熟后,达到了较高的销售价格。熟悉古北地区楼盘的房地产业内人士介绍说, 率先在古北地区开发项目的一些房地产商,当初项目的销售价格不到2万元/平方米,大部分住宅的售价不到1.8万元/平方米。而李嘉诚古北御翠豪庭开盘的成 交均价达到了36000多元/平方米。
至于普陀真如副中心A3-A6地块,虽尚处于基桩阶段,但地块价值已增值超过30亿元。
业内人士说,除了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外,拖延竣工和销售时间的好处,不仅在于整个区域的城市建设已经高度成熟,房子更容易卖出好价钱。更重要的是当其他楼盘都已售磬时,开发商就能掌握整个区域的新房定价权,某种意义上形成“垄断”。
业内分析
开发商或利用规则“变相囤地”
今年1月6日,第一太平戴维斯上海公司董事长刘德扬在该公司新闻发布会上说,海外“囤地”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为此,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城市 的市政管理部门,通常要求开发商一次性付清土地出让金,并对具体项目规定开、竣工时间。内地目前也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只要严格执行,“囤地”现象势 必会大量减少。
但事实上,内地开发商的“变相囤地”,更像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游戏。很多开发商会利用政策空子以更隐蔽的办法“变相囤地”。
钱生辉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钱生辉曾表示,上海目前未开发的项目,大部分都是被动闲置。是因为政府部门的规划调整,或者地块上房屋迟迟未能完成动迁才搁置。否则,按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上述地块早就已经被收回。
易居中国分析师薛建雄也介绍,在易居中国披露的330宗没有开工或没能上市销售的地块中,大多在2004年前就已经被出让,大部分项目都是因为动迁和规划等方面问题,而没能及时上市销售。
不过,他并不排除一些开发商用隐蔽的方法“变相囤地”,比如故意造成规划上的缺陷,而使规划建设许可批准时间被拖延;或者留下一两处房屋故意不拆迁,以上述 “客观原因”,推延项目的开工期。
钱生辉则说,开发商可以通过不断调整规划出让方案、延缓施工时间,或者寻找政府政策漏洞等多种办法,巧妙地“变相囤地”,而使得政府找不到理由收回土地。根据他的介绍,一些开发商会在房子打完基础后停工,象征性地赔偿施工单位损失后,把地块晒在一边。
此前,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曾很形象地形容开发商的“囤地”方式:“在中央检查团来到时打几个洞,等检查团走了再继续晒地皮。”
显然,仅仅依靠土地闲置两年,还难以逼迫开发商老老实实地不囤地。近期出台的提高土地出让金支付比例等政策,如能严格执行,对开发商囤地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此,经济学家郎咸平曾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方案。他认为,开发商囤地获得的收益,并不是通过努力得到的,而是全社会的经济进步带来的结果, 是全社会的老百姓带给他的利润。他提出应采用孙中山先生宣扬的“地权平均,涨价归公”理论,以抑制开发商的囤地行为,并让全民享受到社会进步带来的土地增 值收益。
事实上,国内早有既能抑制开发商“囤地”、又能让全民享受土地增值成果的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对于开发商的高额土地增值收益,可征收税率高达30%~60%的高额土地增值税。
这一政策曾让不少低价买地的开发商不愿意高价卖房,原因是大部分利润会被税务部门作为土地增值税收走。
但杨红旭说,实践中土地增值税的政策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还是按1%~2%预征,没有得到彻底清算,这使得开发商囤地热情没有消退。
(每经实习生罗伦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海梅林追账 意在吃下“黑老大”股权?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20/20100120043117126.html
每经记者 王文嫣 发自上海
1月19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第24庭开庭审理一起股权转让纠纷。由于该案被告为在重庆打黑风暴中倒下的重庆今普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今普)创始人、原总经理王天伦,因此颇为引人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原告上海梅林(600073,SH)在案发前先与王天伦控股的重庆今普合资成立了梅林今普公司,后又从王天伦 兄弟手中收购了重庆今普51%股权。2009年年底,王天伦一审被判处死缓,并处罚金1亿元。而上海梅林方面则以侵权为由要求王天伦返还4600余万元股 权转让款。
王天伦涉黑 优质资产蒙尘
2009年12月30日上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对王天伦涉黑一案作出了一审宣判。王天伦因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强迫交易 罪、故意伤害罪、行贿罪、敲诈勒索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和非法拘禁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并处罚金1亿元。处于羁押状态的王天伦只能通过委 托代理人参与到这场与上海梅林的民事诉讼中。
1月19日,在计划开庭时间过去15分钟后,审判长在被告缺席的情况下宣布开庭审理。庭审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得知王天伦尚未正式签字委托律师,但基本确定继续委托刑事案件的辩护律师为本案律师,该律师因在外考察而未能到庭。
至今,王天伦仍是重庆今普第二大股东,掌握公司33.55%的股权,上海梅林在诉前已对这部分股权申请了财产保全。据上海梅林2009年 半年报透露,由于受让了重庆今普食品有限公司51%的股权,主营业务收入有较大的提高,达到了106%的增幅,主营盈利能力也有较大改善,半年贡献了 433万元的净利润。相关收购报告书显示,重庆今普在当地猪肉市场占45%以上份额。
2009年6月,王天伦因涉黑遭司法部门调查,与上海梅林数年的合作也蒙上阴影。但媒体报道称,重庆相关官员仍肯定地表示重庆今普是个经营良好的企业。分析人士猜测,上海梅林可能想借这场诉讼将王天伦掌握的3成多股权一并收入囊中。
应收账款回收可能性较小
上海梅林在诉状中称,从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1月,在上海梅林收购重庆今普过程中,王天伦侵犯了上海梅林的权益。该诉状首次披露 了重庆今普存在8657万余元应收账款没有收回,导致公司净资产减值,严重损害了上海梅林的利益,并要求王天伦按照51%的股权比例返还4000余万元股 权转让款以及近224万元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看当时的收购报告书后,发现报告并未提及重庆今普有坏账风险。
庭审中,上海梅林要求赔偿的金额比公告发布的标的高了100万元。上海梅林的代理律师表示,起诉时是根据重庆今普提供的截至2009年6 月30日的账面情况,应收账款高达8882万余元,后来有部分收回。但此后又发现王天伦在股权转让协议签订后、工商变更登记前,从重庆今普擅自提取了 760万元。此番状告王天伦,是因为他显然没有对应收账款回收采取积极措施,如今身负刑责后更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他的前述行为导致上海梅林收购的股权净资 产价值严重下降,因此要求其退赔。
当法官询问上海梅林的委托律师,如何确认账款回收的可能性较小时,该律师称,由于交易对象大多为农贸市场的摊贩,记账极为简陋,大量账款 项下既无合同也没有对账单,甚至有对方的名字被记为 “土匪”。上海梅林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报审计的同时,也将要求他们对重庆今普的应收账款以及 其他应收款进行专项审计,预判大部分款项最终将成为坏账。
相关证据显示,在收购前,上海梅林掌握了重庆今普存在大量应收账款、坏账风险较大的情况。代理律师告诉法官,在与王天伦、王东明兄弟两人 签订51%的股权转让协议前,王天伦曾出具过一份承诺函表示这些账款能够回收,否则以自己的财产予以抵偿。2009年4月18日,王天伦再度向上海梅林出 具承诺函称,对于近6400万元时间较长的账款将在2009年度完成回收,否则以自己的资产进行抵偿。2009年初,上海梅林入主重庆今普,完成工商变更 登记手续后,就支付了王天伦、王东明兄弟全部的股权转让款8650万元。
法院方面仍然希望王天伦方面能够参加诉讼,表示将再度联系相关律师,进行第二次开庭审理。由于刑事案件对王天伦的一审判决结果包括1亿元 的罚金,上海梅林能否获得清偿也成为悬念。刑法专家刘宪权表示,根据法律规定,正当的债权债务能够在罚金处罚前得到受偿。《每日经济新闻》试图联系上海梅 林,但公司相关人士表示董秘在外地,要下周才能返回上海。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