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地的機器人還需提升智能化與精度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5096.html
上天入地的機器人還需提升智能化與精度
一財網 寧佳彥 2015-11-22 14:48:00
雖然應用領域不盡相同,但機器人發展的趨勢一定是融合機電一體化、人工智能、多模態感知、新能源、新材料、網絡通訊、認知科學、人機交互、仿生設計和控制的最新技術。
除了工業機器人和服務型機器人,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在我們想象不到的場景里工作——上至空間站,下到海面甚至海底,但他們並非無往不摧。學界關註更多的是如何讓機器人具有智能化的思考並實現更加精準的控制。
在上海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和上海機器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共同主辦的上海國際機器人創新論壇上,幾位學者介紹了神經生物學與智能工程技術的互動、生機電一體化與生物機器人、微納機器人及系統與技術的最新發展與未來動向,還有空間在軌服務與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及趨勢以及海洋無人機技術的應用。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朱向陽在介紹生機電一體化技術及其在智能機器人醫療與康複工程時提到,兩個自由度的機器人就可以實現80%的手部功能,4個自由度則可以實現手95%的功能。“我們要爭取做到用最少的自由度控制最多的關節,現在應用傳感器不難,從機電技術的意義上來講技術還是比較成熟的,難的是機器與人類感知的銜接,如何進行信息的傳遞。我們可以機遇幻肢區經皮電刺激來重建感知通道,甚至說未來能不能研制出通往大腦的USB接口。”他表示,希望機器人與神經科學領域專家一起進行跨界研究。
除了跨學科合作,機器人的應用和發展與操作精度也密不可分。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究員、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副總設計師張崇峰在介紹空間機器人發展現狀及趨勢時指出,靈巧機械手的主要目的是實現維修,並盡可能減少人工操作,因此精度要求在毫米到厘米的級別,甚至不惜犧牲效率、保證操作安全。
而在目前實際運用中,醫療行業對機器人的要求就已算是較高級別。當下最先進的機器人手術輔助系統達芬奇機器人最早由 Intuitive Surgical Inc. 公司研發 ,為微創技術的較高階段。它的學名叫“機器人輔助微創手術系統”,是一個“站”在手術臺上的機器人。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機器手臂,它還包括一套3D內鏡監視系統。手術時,機器人將腹底世界“直播”給遠處操作臺上的主刀醫生,達芬奇在醫生的操控下可以完成精度在毫米級別的手術。
但是在1毫米以下,幾乎就沒有機器人的用武之地了。因為當物體小到一定程度之後重力完全失去了作用,造成機器人出現拿得起、放不下的尷尬,因此會利用水的表面張力或者外部磁場的作用進行操作。
這個精度級別就是致力於微納機器人研究的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機械和工業工程系教授加拿大國家工程院院士孫鈺呼籲更多的年輕人進入的新興研究領域
所謂微納機器人領域,包括設計與制造微納米尺度的機器人系統,也包括精密機器人系統對於微納米尺度問題的操作。在過去的20年里,微納機器人領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而在精密儀器和系統的構建以及精密傳感、觸發和控制上,未來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我很慶幸自己在這個行業發展的最早的15到20年就開始參加工作,而在這片領域會有更多的機遇留給青年學生。”孫鈺說。
雖然應用領域不盡相同,但機器人發展的趨勢一定是融合機電一體化、人工智能、多模態感知、新能源、新材料、網絡通訊、認知科學、人機交互、仿生設計和控制的最新技術。
在學者看來,中國機器人的發展要想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也正在其中。
德國漢堡大學信息學科學系教授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張建偉表示:“中國與歐美日韓服務機器人研究關註的題目類似。著眼未來機器人科學技術,如果充分發揮優勢,中國完全有可能實現引領。比如研究下一代未來機器人大腦的共性關鍵技術,縮短理論和實際的距離,實現數據、軟件、硬件模塊的共享創造,完成下一代信息產業機器人產業化的最後一公里。”
編輯:邊長勇
發紅包才能看朋友圈照片!微信你咋不上天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6/153980.shtml
導讀 : 什麽?今晚?微信你沒開玩笑吧?!現在已經開刷朋友圈了!
今天下午黑馬哥的朋友圈被刷屏,我了個去!點開一看原來是“朋友圈照片紅包”。黑馬哥驚恐的看了一下日期,今天剛26號啊!不是說好了有搖一搖的嗎?這是怎麽個意思?
想了半天終於明白了,原來是紅包大戰已經開打了!事情是這樣的,昨天支付寶公布了春晚的紅包玩法,微信自然不甘落後,剛剛“騰訊”在公眾號放出自己的大招宣稱:我們今晚就發!
什麽?今晚?微信你沒開玩笑吧?!這可還沒到晚上啊!
現在黑馬哥的朋友圈里充斥著各種照片和標題。例如“這是我的前男(女)友;這里有X照;美女與野獸的故事;我的小鮮肉……而毛玻璃效果的照片加之“標題黨”們的宣傳,真是令人浮想聯翩啊!想點開嗎?那就掏錢吧!想留言嗎?那就掏錢吧!想點贊嗎?那就掏錢吧!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有的小夥伴也表示,“本來就很窮!已經刷不起朋友圈了好嗎?!”你們到底是想幹甚?


本月初,微信宣布除夕前後10天的朋友圈廣告收入統統用於發紅包,總金額至少達到9位數,考慮到距離除夕還有一段時間,所以今晚的活動可以算是小小的預熱。
今天上午,騰訊公司唯一官方微信帳號發布一則消息,“微信紅包今晚出招,絕對不止搖一搖”。圖片標註著兩個時間: 17:00 和 20:00。分別對應朋友圈和搖一搖的 logo。

春節到了,收紅包總是讓人高興的事情。今年支付寶、微信、QQ、微博、百度錢包都在不斷的發紅包,而春節紅包大戰更是一觸即發。
對於收紅包的,無論誰發的,並不重要,但對於發紅包的商家來說,誰收紅包卻很重要,因為無利不起三分早,商家借助這些平臺給大眾發紅包一定是有所期盼。
支付寶在去年創造了“口令紅包”的模式,用戶需輸入品牌或產品的名稱,無形當中就加深了記憶。而微信上的發紅包是屬於“熟人”之間的遊戲,你發我搶,我發你搶,來來回回,玩的成分比紅包的成分更大,一些商家在上面發紅包變成了邊緣化的“冤大頭”,不會成為微信紅包的主流記憶。
如今,微信利用朋友圈這一大眾群體做起了紅包營銷,而此次微信朋友圈紅包妙用之處可以提高朋友圈活躍度和提高微信錢包的認知度。
而且對於本次騰訊的營銷行為,確實會引起媒體的關註,更會引起對社會大眾用戶的吸引,紅包只是個引子,需要依靠紅包將用戶吸引,之後一系列的營銷手段跟上,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掘金“兩會”】兩會刮起VR風 “上天入地”都可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1122.html
【掘金“兩會”】兩會刮起VR風 “上天入地”都可期
一財網 林琴思 2016-03-13 21:44:00
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物聯網,身邊事物的變化讓人驚嘆不可思議,在物聯網之後,虛擬現實或許是下一個超級終端
“國民老朋友”哆啦A夢為什麽是一代人的“心頭好”,除了它是一代人的童年外,還有我們對每一集它從口袋中拿出道具那種要而不得的向往。
你想有一扇任意門嗎?想體驗逼真的打槍、打遊戲效果嗎?想上天入地、安全地體驗驚心動魄嗎?

世界這麽大,小編也想感受“你品嘗了夜的巴黎,你踏過下雪的北京,你迷失在地圖上每一道短暫的光陰”。
這種想法對於絕大多數處在社會夾心層的我們來說,真是圖樣圖森破,我們不敢在競爭日益激烈下急流勇退,來滿足這份對世界的好奇,只能逆水行舟。
不過當虛擬現實VR(Virtual Reality)概念出現之後,這些或許不再僅僅是憧憬。
那什麽是虛擬現實?
顧名思義是以仿真系統生成一種模擬現實環境,以多源信息融合、交互式、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使用戶沈浸到該環境中。就是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滿足你足不出戶卻能雲遊四海、不真槍實彈卻體驗驚心動魄等等。而其“最終幻想”是VR社交,則是一個平行世界。
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物聯網,身邊事物的變化讓人驚嘆不可思議。而在物聯網之後,虛擬現實或許是下一個超級終端。

“兩會”刮起VR風
今年“兩會”成了VR應用到新聞報道上的首秀,記者們配備的VR攝像機和VR眼鏡,儼然成了各家媒體的“裝X神器”有木有,回頭率百分百,走在了時尚的前端。若有一天小編從38線混上1線,小編也想擁有一臺……

用VR設備報道兩會,除了利用VR眼鏡仿佛置身於現場之中,網友也可以在PC端通過拖動鼠標體驗360度全景視頻。
除了視頻,還有媒體曬出了VR全景式圖片的報道,並且起了《360度全景遊XX》的名字,網友打開手機,就可以完成各個方位的場景體驗。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讓小編不禁想到,曾經烏鎮某會,也有媒體利用無人機拍攝,配上《不一樣的視角看XXX》賺得數百萬點擊量。

VR這把火已經在2016年燒起來了,新科技、新體驗的VR為本屆兩會帶來了別樣的光彩。
人大代表李松泉也用這個“新媒體神器”,把親自參與拍攝的貧困村VR全景視頻向其他人大代表現場展示,讓更多的人親眼看到邊境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的真實面貌。
幾套VR眼鏡盒平板電腦在代表們手中傳閱,代表們戴著VR眼鏡,配合著視頻擡頭、低頭,左右互看,隨著李松泉的解說觀看影片。

VR解析
說了這麽多,想必小夥伴們還是對VR一知半解,肯定會疑惑,這麽火咋沒怎麽用過呢?市場上怎麽沒推行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解析下VR。
VR行業覆蓋了硬件、系統、平臺、開發工具、應用以及消費內容等諸多方面。但是,這個產業還尚未成熟,VR行業的產業鏈還比較單薄,參與廠商(尤其是內容提供方)比較少,投入力度不是太大。
核心內容生產工具面臨較大的研發制作瓶頸,如360度全景拍攝相機,市面上的產品屈指可數。
再看一下VR的主要設備:

VR將會涉及到娛樂,如VR遊戲、VR影視、VR演藝、VR直播。生活服務類如VR社交、VR教育、VR旅遊。商業服務場景如VR交易、VR訓練。
VR社交將成為整個VR行業的終極內容平臺。但是產品尚未成型,是人類對“虛擬現實”的最終幻想。用戶可以以虛擬的或是擬真的形象與身份在完全虛擬的世界中學習、逛街、交際等。在這個平行世界中嘗試改變自己的性格,更新自己的交際圈,挑戰平時不太會做的事。
聽到VR社交,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是天方夜譚,哪會有什麽平行世界。但若你身在古代,你能想象現在的發達嗎?能想到高鐵、飛機這些交通工具,而不是小毛驢滴滴答答伴你走天涯嗎?
就像90年代初,大哥大成了土豪們掛在腰間的標配,僅僅10余年,就從黑白屏、藍屏、彩屏到後來諾基亞扛把子,而當大家都以為沒人可以撼動它地位的時候,蘋果又風靡了全球。
扯遠了,雖然VR尚未成型,但是它給予了我們希冀,或許我們這一代人等不到,但未來科技或許能帶給我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或好或壞,但是更多選擇,更多歡笑。而目前,遊戲與影視將是VR發展初期最具潛力的兩大內容板塊。

機構怎麽看
興業證券:虛擬現實將有望成為近半個世紀繼互聯網、智能手機之後,第三個改變人類工作、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維方式的技術。
安信證券:虛擬現實作為下一代計算平臺,產業不斷推進,2016年將成為爆發元年。Oculus Rift CV1Q1 發售, Sony Playstation VR H1 將發售。作為跨年主題,熱度將延續。
東方證券:虛擬現實爆發在即,影視產業將迎風口:我們認為虛擬現實產業在2016年上半年隨著Oculus、HTCVive以及PlayStationVR等一系列備受關註的設備正式發貨將獲得產值爆發式增長機遇,與海外以VR遊戲為主的娛樂內容市場發展路徑不同,我們認為國內市場由於受到高性能硬件進入門檻以及VR遊戲研發技術水平的限制,VR影視產業將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會。根據行業研究及我們測算,國內消費層面VR影視產業在2017年將達到數十億元產值規模。
虛擬現實VR概念股
虛擬現實設備自營
暴風科技(300431):暴風科技旗下的暴風魔鏡是專門自營VR虛擬現實設備的,目前已推出暴風魔鏡(1代、2代、3代)、小魔鏡、魔眼、手工版魔鏡等產品。
樂視網(300104):樂視網旗下擁有“超級頭盔”的VR眼鏡盒,據介紹,“超級頭盔”能實現1000寸巨幕、15米的觀影體驗;瞳距毫米級調節,近視可調節,最大支持800度;樂視超級手機即插即用。
虛擬顯示等硬件制造
聯創光電(600363):以LED和光電線纜為主導產業,主要業務領域包括:LED、光電線纜、繼電器、通信和信息服務。已經形成了LED外延、芯片、器件、背光源及半導體照明光源等較完整的產業鏈和規模化生產。
水晶光電(002273):研制成功LCOS(矽基液晶)封裝玻璃,LOCS為虛擬現實未來的顯示技術選擇之一。
歐菲光(002456):從事攝像頭模組制造,給億思達全息手機提供帶眼球追蹤能力的前置廣角攝像頭,眼球追蹤為虛擬現實關鍵的自然交互技術之一。
深天馬A(000050):深天馬的3Dlens作為3D設備普及的核心零部件,其穩定的供貨能力在當前時點具備較強的稀缺性。
虛擬現實軟件或系統平臺
華力創通(300045):開發出了虛擬現實軟件平臺,同時開發的三維建模軟件也可用於虛擬現實技術。
川大智勝(002253):研發三維人臉識別技術,未來產業化空間無限。采用英特爾公司的低成本傳感器,成功開發出國內第一套三維人臉識別系統,並在2015年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展示。
大恒科技(600288):大恒科技以虛擬現實軟件切入行業,一直從事智能檢測系統及部件和激光器及應用設備的研究、開發和應用。
視聽觸展示等後臺配套
數碼視訊(300079):具有體感技術全套方案的廠商,能將數字內容投射成全息圖像,可以和現實世界互動。
易尚展示(002751):從事商業連鎖終端集成服務,提供虛擬展示服務。
京東方A(000725):著力可穿戴智能設備,同時一直對新型顯示技術的不同技術方向進行跟蹤與研究,在虛擬現實領域已有較好的技術積累,有助於隨時切入虛擬現實領域。
奧飛動漫(002292):近期以B輪領投方式對從事動作捕捉相關技術開發及應用的諾亦騰公司進行投資。雙方將在多項業務方面共同進行拓展,包括眼下大熱的內容與虛擬現實技術融合題材,合作開發領先行業的解決方案。
華誼兄弟(300027):今年4月,華誼兄弟旗下全資子公司就斥資2400萬投資暴風魔鏡,交易完成後,華誼持有暴風魔鏡8%股權。
關於壹資本(cbnyiziben)
壹資本(cbnyiziben)
《第一財經日報》資本部,新鮮、重磅、原創稿件,有新聞線索、意見反饋、互動交流等,歡迎關註微信號。
(1).jpeg)
編輯:王樂
不怕豬價漲上天! 雙匯一季度進口6億元豬肉、利潤兩位數增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8566.html
中國生豬價格已經成為世界農產品的一道風景線,生豬價格超過20元/公斤,並且居高不下,處在豬肉產業鏈下遊的雙匯發展(000895.SZ)看上去扛過了這一輪高豬價的沖擊。
4月28日,雙匯發展公布了其2016年第一季度的業績,收入和利潤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雙匯發展公告稱:報告期內,公司屠宰生豬348萬頭,比2015年同期增長3.02%;銷售鮮凍產品34.12萬噸,同比增長19.7%,高低溫肉制品37.37萬噸,比2015年同期增長7.98%;實現營業收入127.40億元,比2015年同期增長28.28%;實現利潤總額14.43億元,比2015年同期增長20.10%;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74億元,比2015年同期增長16.65%。
雙匯發展的業績大增是建立在銷量增長基礎上的。在豬價大漲的背景下,生豬養殖業者有一些會囤貨等待更好的價錢,消費者因為豬價太高,會縮減消費量,肉類企業受上述因素的影響,屠宰量往往會下滑或者持平。

雙匯發展鮮凍肉和肉制品的銷量大幅領先於屠宰量的增幅,原因之一是2016年第一季度,雙匯發展從關聯方羅特克斯有限公司進口了約6億元的分割肉、分體肉、骨類及副產品,羅特克斯供應的豬肉來自進口。如果按照一個季度進口6億元豬肉的節奏,2016年雙匯發展進口豬肉將達到24億元,比起2015年的約21億元,要增加不少。
進口豬肉的成本不到中國的一半,進的越多,利潤越多。
但是雙匯發展並沒有敞開進口國外豬肉。
搜豬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中國對豬肉進口並不進行配額管理,但是不意味著可以敞開進口。雙匯發展從美國進口的豬肉,已經按照中國官方的要求,養殖階段不使用瘦肉精。另外對於進口的豬肉,在檢驗檢疫等方面有嚴格的質量管控措施。中國是世界第一豬肉生產大國,馮永輝說:“無條件開放後果不堪設想。”
另外,雙匯發展此前的庫存在高豬價時期派上了用場。
2015年同期,雙匯發展的存貨約34億元,2016年第一季度只有26億元左右,少了8億元,其中有不少是庫存的屠宰產品。這些庫存的屠宰產品現在趕上了生豬價格超過20元/公斤的好時候,此時出庫,替雙匯發展省了不少成本。
財報顯示,雙匯發展調集了大量資金理財。2016年第一季度末,雙匯發展的貨幣資金15億元,與2015年同期的24億元相比,減少了9億,主要原因是本期貨幣資金用於購買理財產品。雙匯財務公司2016年年初已經獲準成立,殺豬賣肉賺的是辛苦錢,雙匯也要從金融市場挖上兩桶金。
豬價高漲,消費者捂緊了錢袋子,政府補貼這一塊,重要性對於提升利潤而言大為提升。2016年第一季度,雙匯發展營業外收入超過4100萬元,比2015年同期增加近2000萬元,較同期增幅87.28%,主要原因是本期確認的政府補助同比增加。
雙匯發展的利潤兩位數增長,成本控制做得不錯。現在工資等費用基本上只增不減,雙匯的管理費用做到了不增反減。2016年第一季度,雙匯發展管理費用開支3.1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近5000萬元。
知情人士稱,雙匯旗下有工廠可以將接待費用壓縮到基本為零的程度。此外,雙匯發展近期對人員進行了優化調整,人員優化後降低了管理費用,除了薪酬開支減少,一些崗位的開支,如行政崗上的人員每年可以節省1萬元左右的管理費用。
阿里真的要“上天了”!聚劃算打算發射衛星開啟太空營銷
9月23日消息,據新華社報道,近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華航天博物館聯合阿里巴巴旗下電商“聚劃算”在北京共同召開媒體溝通會,宣布開啟“奇聚太空”聚劃算太空營銷計劃。
三方首次將互聯網與航天相結合,共同探索包括火箭脫落材料定制、太空農業等創新項目,為中國航天科技尋找更為多元的商業應用空間,並拉近普通人與航天科技的距離。此外,三方將通過定制首顆電子商務衛星,向外星人發出“到地球購物”的倡議。
三方計劃將於2017年發射全球首顆電子商務衛星——聚劃算號,通過航天科技與電商消費數據的結合,未來開啟一系列包括太空農業、太空情人節甚至太空定制唱片的新玩法。例如,聚劃算可以利用衛星功能拍照監測全球農業種植和收獲情況,從而第一時間將全球最好的蔬菜輸送到消費者餐桌。
據悉,商用衛星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已有較為成熟的嘗試,但在國內與電商公司的探索尚屬首次,“本次合作對雙方來說都具有里程碑意義。”關嵩表示。
“未來,聚劃算消費者將有機會享受到跟衛星轉動軌跡同步的全球好貨,將情侶之間的信物或紀念品送達太空,並向太空生命傳遞優質的地球產品、美好的地球文化,開辟一系列衛星定制經濟。”聚劃算總經理劉博表示,“聚劃算將持續在事件營銷和推動商家爆發上進行創新。”
據悉,為了探索更多新奇玩法,從9月22日開始,聚劃算還將通過技術達人們聚集的問答平臺知乎征集關於太空計劃的意見建議,將用戶的創意送上天。
優步要上天?10年內讓你“打飛的”上下班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30/1048826.html
想不想當“空中飛人”,天天“打飛的”上下班?美國優步公司大膽預測,10年內這一想法將成為現實。
這家打車軟件開發商27日公布一份長達98頁的白皮書,描繪了未來“打飛的”上下班的美好圖景,並對可行性進行評估。
法新社報道,報告的兩名作者、優步產品開發負責人傑夫·霍爾登和產品經理尼基爾·戈爾認為,優步空中交通將利用三維空域,緩解地面交通壓力。它與城市通過摩天大樓拓展空間的做法類似。可垂直起降的小型電動飛機將搭建起城郊之間快速、可靠的交通網絡,並最終實現城際空中交通。
過去幾十年來,可垂直起降飛機一直是美國飛機制造商、軍方、國家航空航天局和聯邦航空局的研究對象。優步報告認為,最新技術已經可以制造出這種兼具零排放、零噪音等優點的電動飛機。這家目前致力於探索無人駕駛技術的公司說,未來的“空中”的士最終也可能實現全自動化。
不過,要讓這一近乎科幻的想法成為現實,優步面臨多重挑戰,比如,如何提高“飛的”的性價比?如何訓練飛行員、通過監管機構批準?霍爾登則認為,最大的困難在於城市是否能夠提供充足的飛機起降場。
只管好好做人,上天自有安排
很多人其實到現在也沒弄明白他們是怎麼賺錢的,賺大錢從來不用辛苦。很多人都會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能力的結果,事實上這個是最大的可悲。大部份StartUp創業者其實都是很勤奮、很努力的,絕大部分都是很聰明的,他們都在想把自己的公司做好,為什麼有的成功了,有的失敗了?
失敗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人品、家庭、身體健康這樣的個人因素,也有商業模式的選擇、市場選擇、創新力這樣的團隊和決策因素,看起來大相徑庭,我總結出一些規律。我認為創業者最重要的兩件事:找方向和配種。
永遠別與趨勢作對,所有的成功失敗,很大程度上都不是自己個人能力決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大趨勢給決定了。世界上能跟著趨勢賺錢的只有兩類人:
一類人是Trader,他們天生具備敏銳的嗅覺,對於市場的理解很通透,而且執行力很強,天生夠狠,對自己能狠下心來的人,都能成點事情,如果看准來方向,能成大事。
還有一類人所謂跟著趨勢賺錢,並不是主動意識的結果,而是被動選擇的結果(我們的研究數據是1:99),他們被社會的洪流拋向了不同的領域,然後就是花落誰家是誰家的格局,有人成事,有人敗事,無非是祖墳冒青煙的結果。在過去的十年裡面,這個邏輯和趨勢很明顯,決定你是否賺大錢的邏輯,不是選擇,不是能力,而是運氣。賺小錢才是能力,賺大錢其實是靠命的,你努力勤奮,現在的社會,讓你能過比較好的生活,但是,並不是努力勤奮就能讓你成為馬雲、馬化騰,命格不再,就別發夢了。
是因為大爆發的年代裡,越底層越容易被拋向不一樣的社會洪流,而不一樣的洪流,往往會有大機遇,很多人沒得選擇,更不會走固有的社會路徑,也就更容易被拋棄社會的大趨勢之中去。在一個趨勢起來的時候,乘風而起其實難度並不如想像中大,在新興領域並不需要太大努力,就能較為輕鬆地擊敗固有規則體系裡的王者。我們過去20年的趨勢性機會,不是互聯網,互聯網其實是最近三五年的趨勢,過去十年的趨勢性機會其實是資產升值,大量的房地產商在過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實是極強的。只是趨勢一旦逆轉以後,互聯網很輕鬆的就擊垮了這個固有的社會趨勢,不是房地產不行,也不是互聯網,而是社會趨勢轉化很快。你剛好在適合的年代碰巧做對了一件事情而已,然後以後就長期堅持這種策略,堅持固有的邏輯去做事情的話,結果可能會死的很慘。
現在創業的人很多,跟我所思考的幾乎是一致的,這簡直就是句真理,這個世界上,賺錢的事情,從來不是辛苦的事情。
創業有時候選擇大方向很重要,賺大錢和賺小錢,說白了,其實都會很辛苦,都很艱難,你路邊開一個小店鋪賣魚蛋要賺錢,其實也不見得比做好StartUp要容易到哪裡去,都不容易,但是同樣辛苦,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肥佬黎第一桶金是70年代股市賺回來,後來他提到我自己為什麼離開股市,突然只是因為覺得他這個人能力不如別人,勤奮不如別人,運氣不如別人,憑什麼跟人在一個能力充分競爭市場上賺錢?
如果在一個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場上的時候,我發現賺錢一般都是辛苦錢,也就是跟人比體力才能賺錢,花更多的時間,做更多的調研,那些都是辛苦錢。而可悲的可能是競爭越充分的市場,你會更可悲的發現你即使很辛苦了,也是不賺錢的。也就是說,生活總會給你答案,但不會馬上把一切都告訴你。
其實,回報不一定在付出後立即出現。只要你肯等一等,生活的美好,總在你不經意的時候,盛裝蒞臨。
第二點是配種
(12月
9日吾在
信報專欄也提到
),配什麼種呢?純種。賽馬,養狗,都要純種。人類的進步,整個生物的進化呀,都不是完全靠純種的,要做雜交的。
找人也要學會多元化。創業的第一批團隊,一定是找自己最信任的人。他可以不信你的方向,但是他信你這個人,信你什麼?
信你會很公正,很公平地對待他人,信你會不會放棄,這很重要。如果團隊動不動懷疑大佬會放棄,那他一定不會相信你。純種、找方向,
搵錢,它是一個三角形的一個良性迴圈。
在不同階段,這三件事要反復地做,優先順序不一樣。第一次找人的時候,特點是清一色這個純種血統純正。第二次找人,2.0的時候,想繼續在自己熟悉,價值觀高度一致的夥伴裡面再找人,這就不對了。人再多是什麼,是烏合之眾,打一仗就散了。(見689那班Asshole蛋散,腦殘兼面癱)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是心理催眠師最喜歡講的一個故事,因為在他們看來,人的潛意識是十分強大的,而且是沒有判斷能力的,只要你輸入正確的指令和程式,它就會聽從和工作。
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們的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感恩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這時候,大格局大趨勢就顯得非常重要,儘量去做一些趨勢性的機會的事情,市場整體向上的機會,只要做的稍微好點,總還是有機會的,而有些行業,你再怎麼做,其實都註定了最終的結果都不會好。
民資真的要“上天” 受國家航天局歡迎參與商業航天項目
12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並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艷華在會上表示,將邀請民營資本參與商業火箭開發項目、衛星研制和商業化項目。
吳艷華指出,2016年以來,世界航天日益呈現新的熱點,就是商業航天的推進力度是空前的。中國政府一直堅持航天要融入國民經濟,為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民生福祉和提高綜合國力做貢獻。
第一,從政策維度來說,2014年國務院正式發布了鼓勵社會各類資本投資指導意見,對此已有明確表述,歡迎各類社會資本投資中國的衛星商業發射、衛星應用等有關領域。
第二,最近中國政府針對外國企業投資中國領域發布了一個負面清單,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其中航天領域禁止投入的項目非常少。關於衛星的研制、核心配套產品的研制、應用、服務等各領域,都歡迎鼓勵國際、國內各種資本投資。
第三,在本部白皮書中,也闡述了商業航天的有關政策,對私營資本和社會資本、多元資本包括境外資本,都是持支持鼓勵的態度。一是關於商業火箭,現在至少有不少於3家企業從事商業火箭的研究和推進工作,國有股份都是多元化的,尤其還有民營企業。二是關於衛星研制、設計、攻關以及關鍵的材料、單機,我們也是鼓勵的,特別是衛星應用推廣,目前我國已經有170顆衛星在軌,要把這些衛星用好,同時要把大量的航天先進技術和知識產權更好更快地轉化為民生福祉服務的產品和服務項目。至於大家關註的如商業發射場、商業測控等領域問題,我們都在深化論證,也是持開放支持的態度,這也是國際發展的趨勢。
吳艷華表示,未來五年,將積極推進航天企事業單位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構建多元化投融資體系,在保障國家投入的同時,完善競爭、評價、監督和激勵等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優勢資源、優勢力量參與航天發展。到2030年左右,中國航天要躋身世界航天強國行列。
評:劉永好:通過互聯網和金融服務把豬吹上天
Nainital的碎片哥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2wux2.html
劉永好:通過互聯網和金融服務把豬吹上天
http://finance.qq.com/a/20161216/034927.htm
以上是演講的鏈接 剛剛友人讓我看下這個演講發表下意見
我看了感覺比較悲哀
因為我看到的依舊是過去時代的劉永好 通篇都是供應 產能 銷售額 供應鏈管理 稍微延伸一下才是金融服務。
我感覺他依然沒有理解 為什麽丁磊的豬可以賣10萬
丁磊賣的不是豬 丁磊賣的是可靠和安全 丁磊在滿足客戶的需求
劉永好依然停留在研究供應的階段 降低成本 垂直產業鏈 丁磊賣的是品牌 服務 可靠性
這個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毛利上 劉永好追求的應該是毛利多1個點 2個點 最多5個點 丁磊直接就是毛利 40+以上
我想這個時代 誰解決需求痛點 誰就能更快增長
whole food 就是例子 lululemon也是
so 看完這段 我對新希望是絕望的
C919大型客機進入首飛準備階段 預計上半年“上天”
據《人民日報》報道,在1月17日,在中國商飛公司民用飛機試飛中心的上海浦東祝橋試飛機庫內,C919在進行首飛前必須完成的全機地面共振試驗和模態耦合試驗,這個試驗的開始也意味著C919進入首飛前最後的沖刺階段。
目前,C919已基本完成機載系統安裝和主要的靜力、系統集成試驗,進入首飛準備階段,預計將在2017年上半年實現飛上藍天的夢想。
C919大型客機順利通過如“酷刑”般的全機2.5g靜力試驗
2016年11月8日,C919大型客機迎來“出生”以來第一次也是最嚴酷的一次“展翅”。
“加載5%,以5%為一級,逐級加至20%,檢查設備”;“加載至50%。保載3秒”;“加載至85%。保載3秒”……
伴隨著紅色數據的不斷變化,一條曲線同時在兩側大屏幕上躍動,反映出C919大型客機首架靜力試驗機內部的反應——飛機如同做心電圖一樣,渾身布滿白色膠布帶,膠帶內則是緊貼機體表面能敏感測出應力、應變的電阻應變片。這測量的不是C919心臟的跳動,而是機體“骨骼”在外部不斷加載情況下的應變和變形。伴隨著持續加載,飛機開始顯現明顯的外部反映,機翼開始向上一點點翹起……最後,當載荷達到試驗大綱要求的100%時,翼尖向上翹起達到近2米。
最終,C919大型客機順利通過了這項“酷刑”一般的全機2.5g靜力試驗,試驗結果也與試驗前的強度分析高度吻合,表明其強健的“骨骼”與機體足以支撐飛上藍天,為首飛打下了又一個堅實基礎。
“結構必須能夠承受極限載荷3秒鐘而不破壞。別看這短短的3秒鐘,背後的準備工作卻遠遠超過300天。”C919大型客機副總設計師周良道說。
首飛前,C919大型客機必須完成增壓艙增壓、前起連接、主起連接、全機情況、垂尾和方向舵等13項共48個工況的靜力試驗,其進展情況直接影響著C919能否早日首飛。
增壓艙增壓試驗中的飛機像一個巨大的高壓鍋,登機門要承受16噸的載荷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飛機客艙內設計有增壓設備,用來在空氣稀薄的高空給客艙增加氣壓,保持乘客在最舒適的大氣壓下擁有良好的飛行體驗。此時,飛機要承受內外壓差帶來的巨大載荷。飛機的結構設計是否能承受這份載荷的考驗?這是C919大型客機進行的第一項靜力試驗——增壓艙增壓試驗。
飛機進行限制載荷試驗必須考慮飛機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嚴苛場景。在增壓艙增壓試驗中,需要模擬0.8個大氣壓的壓差。“在上海的試驗環境大概是1個大氣壓左右,因此,我們要往機艙‘灌’1.8個大氣壓的空氣,來模擬這個壓差。別小看這0.8個大氣壓的壓差,它相當於在登機門大小的機身上施加16噸的載荷。”靜力試驗團隊強度部現場負責人趙峻峰說。
“試驗中的飛機就像一個巨大的高壓鍋,國外出現過進行增壓艙極限載荷試驗時艙門爆出的情況。如果有什麽零件被壓力頂飛出來,那是非常危險的。”趙峻峰說,“在試驗時,我們給飛機做了一個防護網,為了更好地觀測飛機受載荷情況,把機身一些部位空了出來。等到做極限載荷試驗時,試驗壓力還要在此基礎上再乘1.5倍來進行。屆時會用個‘大罩子’把飛機罩起來,試驗人員也要離開現場,通過預先安裝的傳感器和攝像設備測量和觀察試驗。”
去年5月13日,在人們的見證下,C919大型客機順利完成了增壓艙增壓試驗,為靜力試驗開了一個好頭。不過,比增壓艙增壓試驗本身更為重要的,是試驗數據對強度計算方法的驗證。
我國首款自主研制的支線噴氣客機ARJ21,在靜力試驗時也曾經歷過一段考驗
在中國商飛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強度團隊是一支年輕的團隊,里面幾乎全是“80後”“90後”。在很多專業領域仍是空白的中國民機產業,這支通過不懈努力和奮鬥成長起來的隊伍已嶄露頭角,由原來的三四十人壯大到220多人,也是中國民機研制的寶貴財富。在他們的努力下,C919飛機也已經順利通過了全機2.5g靜力試驗。這是難度最高、風險最大的試驗項目之一,要驗證的是飛機在2.5倍重力情況下的承載情況。而2.5g這個數字,也曾經是一個幾乎要把強度團隊乃至年輕的中國民用航空工業“壓”進深淵的重力。
2009年12月1日,我國首款自主研制的支線噴氣客機ARJ21新支線飛機在進行2.5g全機穩定俯仰靜力試驗過程中,當載荷施加到87%載荷時,龍骨梁後延伸段結構遭遇破壞,結構無法繼續承載,試驗被迫中止。這就意味著不僅後續20多項靜力試驗全部無法繼續開展,而且正在全面展開的試飛工作也不得不全線陷於停滯。這對已經面臨巨大進度壓力的新支線飛機項目來說,無異雪上加霜。
2010年6月28日,經過7個月絕地攻堅,ARJ21新支線飛機2.5g極限載荷試驗也就是2.5g靜力試驗終於圓滿通過,朱林剛說,那是大飛機強度技術團隊最刻骨銘心的一段歷程,“7個月,在各級領導的帶領下,我們把原因分析清楚了,把修正方案找到了,把故障複現了,走了整個質量體系的過程,然後把事情最終幹成了。更重要的是,這7個月大家不再僅僅是同事,而是戰友。”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