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熊市更慘的,是熊市期間苦迎雙十一。不多說了,看看今年能買的起啥。
最多投票的單品:書。
有錯峰從京東上先買回家的;有給老婆、女兒、自己都買上精神食糧的;有趁著熊市學習技術分析的,嗯,看看這緊張的庫存,學會看圖真的是很重要啊。
豆瓣上還有這麽個神人,趁雙十一買書,場面hin壯觀。
二級狗表示,買書絕對是比買愛馬仕還要牛逼的投資。因為等作者去世了,這書就值錢了,比如你上學時候買的金庸全集,當時花了300塊,現在1萬5都買不回來了,不算通脹這18年可是50倍的投資回報啊啊啊啊!
還有粉絲發來鏈接,表示除了書,還能買買鋼筆,修養身心。金主爸爸們看看,我的粉絲都是文化人。
除了書跟筆,你們很愛的Chak,值此雙十一佳節,給金融民工安利了合約神器Sony DPT-RP1,可惜沒有天貓店,搜出來的都不怎麽參與雙十一,價格不到5000。京東有個自營店,買送保護套跟筆芯,價格5666。
修身養性以外,今年我發現粉絲們也有很多改善性需求。比如有兩位粉絲仔細研究了全網測評後,pass了小米跟網易嚴選,最終選擇了松下5210T的智能馬桶,畢竟肛需產品一定要質量穩定、維修網絡齊全。
同款產品我對比了阿里跟京東的價格。淘寶預售價2349,需要歷經各種券減完後是1798,送吹風機(限量5500個)。京東到手1799,前3050個送價值1199的吸塵器。
二級狗們繼續拿著手機,研究哪些日用品雙十一買比較便宜。他們買了洗衣液(第二套減半哦),沐浴露,泡面等等。我其實是想買即食小火鍋的,感覺需要一些時間研究下哪個好,你們給我一點時間,今年來寫一篇全面的測評。
讓二級狗購物車看起來不會那麽寡淡的方法是,再買一年的愛奇藝視頻會員,保證未來一年有劇可以煲了。
騰訊官方視頻會員在淘寶上是不存在的。可以去京東,兩年騰訊視頻會員只要198!(剛充了一年會員的我感覺虧大了,哭暈在廁所里)
說到京東截胡淘寶雙十一這事,要給大家一個栗子。有個妹子說本來要買飛利浦牙刷補充刷頭的,天貓上從199降價到了雙十一當天139;想等到1111買的時候,她親爹出現了:閨女,京東現在就是139啊……
所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雙十一並不是真的就是最便宜。再來一個栗子,比如九月份十月份淘寶上的獼猴桃都是150左右。
Somehow在11月,獼猴桃的供需關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獼猴桃漲價到了200塊左右,好吧,那只能望眼欲穿等到雙十一買了!!!
對於不想苦苦等待的港村同學,二級狗給出了以下良心建議:
通過京東、拼多多(看到股市這副熊樣,maybe真的需要),錯開物流高峰;
京東送香港是免運費的,刷外幣卡現在也沒有手續費,人民幣不夠的同學們,可以撇除對劉強東的道德譴責,來看一看瞧一瞧。
買完視頻的會員,三位同學推薦了小音箱,下面Vifa這個雙十一的價錢已經比國外都便宜了,妹子說下單一臺,讓麻麻愉快地去跳舞啦。(查了京東,淘寶便宜21塊錢)
B&O;這款京東現價賣799;淘寶預售價1038,經歷感恩最後一定要在雙十一才會打到788,比京東便宜11塊。
索尼這個小巧防水,音質不錯還不貴,是軟妹子們居家旅行必備。京東現價299,天貓雙十一也還是要300。
雙十一也是為旅行買行李箱的好時候,有人推薦了Ito旅行箱。雙十一那天,京東到手價622,天貓是633起。兩個網站相愛相殺到最後,也就是11塊的差距。
還有人推薦了福瑞達舒腹貼膏。暈車、腹脹、受涼有點拉肚子、胃不舒服的時候貼一下就會舒服很多,旅行必備。
雙十一嘛,苦誰不能苦家里領導。給她們送啥禮物呢,都是過來人的大佬們給了以下一些選擇:
大排燈。
Hairmax。這個看著感覺被種草了,我需要保護發際線,想要~~
松下sw66的護眼儀,帶蒸汽香薰spa,讓領導的眼神永遠有星星。(bug是我看充電一小時,只能用2次24分鐘)
作為中年少女,我有些時候晚上睡眠很差,最近發現一套提升睡眠質量的好套數:晚上洗澡前,泡腳20分鐘,喝半杯熱牛奶(加黑糖),試了一段時間,睡的比之前踏實了不少,簡直就是養生好眠三大寶!
泡腳盆我買了泰昌的,雖然實物有丟丟簡陋,但是泡著舒服,用了一年多也沒壞。去年買339,今年雙十一價格369,萬一雙十一沒買到也不要著急,因為說不定過完節更便宜。
泡腳包是雙十一前買的,金泰康量還是很實惠的。雙十一比節前買價格每包便宜3.44。
熱牛奶就用的養生壺煮,有粉絲推薦了北鼎,我是買了小熊(因為便宜呀,還是好用的)。雙十一價格比平時便宜10塊錢。
寫到現在都沒有寫到美妝產品,這是因為我的粉絲們今年買的好像真的不多。有位La Mer的粉絲打算9號至11號去線下專櫃買八折的水跟精華,雖然打完折還是比英國貴15%,但是看在有雙倍積分跟護理的份上,還是先把錢包準備好。
還有個妹子推薦了Nursery的卸妝。
有個妹子訂了很火的大英博物館眼影盤。
有個漢子推薦了歐舒丹的護手霜。
還有漢子為了戒掉真煙,囤了一堆電子煙的煙彈。
有入手椅子的,據說竹制雷達椅也不錯,到時候看一看。
有個粉絲回複我說,雙十一當然是折扣買房啦!
折扣買資產這事,對二級狗來說,今年很多時候都在過雙十一啊,因為股票真是打折打得實誠。所以,在股票和剁手中二選一,你們又會買啥呢?
留言區見!
http://www3.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8/1108/LTN20181108353_C.pdf
筆者看完這份收購後,有幾個結論:
1. 「三防」業務增長快的離奇,盈利率高得離奇,幾年營業額由2億,增至年化10億。前兩年毛利率達到近50%,盈利率更有近30%,完全是好賺過賣毒品。
2. 今年盈利離奇暴跌,除了匯率損失,產品利潤急跌也是主因,研發成本也有大量增加,但扣除全部純利率仍有15%以上,遠高於一般產品的5%。
3. 收購30%業務價格近2.9172億,即全間公司價值約9.724億,相對其資產值2.121億,溢價逾4倍,其稱是因為客戶及專業團隊價值,以去年盈利,市盈率計約5.62倍,很超值,但以今年全年不計匯兌損失盈利約4,400萬,市盈率22.1倍,不算便宜,但以長期訂單約10億,加上合理盈利率約5%,正常盈利水平約5,000萬,市盈率估計19.448倍,比較貴。但每股發行股票支付價格1.6元,相對現價0.98元,溢價超過60%,買方也願接受的話,相信買方也明白自己賣的東西是否超值。
4. 公司稱下半年智能手機推出及打入電腦行業會令收購公司改善,但這兩個行業根據資料很明顯已到頂,所以潛力未發揮的機會較低,所以盈利未必會改善。
5. 公司只是壓存貨和應收款已有半年銷售額,如有任何差池,公司盈利很大機會受影響。
總結: 業務價值已走下坡,前景不明朗,價值顯然高估,很明顯的買垃圾行為。
曾經有一本暢銷書——《海底撈你學不會》。在我讀完Citi對海底撈一百多頁的初次覆蓋報告後,我覺著張勇開的根本不是火鍋店,而是一家平臺式對沖基金呢,你讓開餐廳的怎麽學。
請先看蝸牛妹總結的海底撈PK平臺式對沖基金,下面聽我慢慢來給你們breakdown。
客戶滿意度
眾口難調,所以評價一間餐廳也是世界上最具主觀性的行為之一。米其林有五個標準:食材品質、廚師對味道及烹調技巧的駕馭能力、料理中袒露的個性、是否物有所值及餐廳水準的一致性。
這個標準是非常的專業深奧,一般人日常吃飯不一定能全用到。所以大眾點評簡單粗暴的使用了三個維度衡量餐廳:口味、環境、服務。
為了寫火鍋報告吃到快工傷的猿猴,非常實誠地表示:正常價位下,口味上吃出花的概率相對比較小,但服務、環境卻能殺出一條血路。
蝸牛妹從大眾點評上,選擇了五間深圳餐廳:除了海底撈,其余幾間餐廳的口味分數,幾乎都是三項指標中最高的;而餐廳的服務分數,基本都是三項指標中最低的。
但是海底撈是完全相反的:在海底撈金光華店的分數中,口味是三項中最低的8.8分,服務分達到了超級高的9.2分,這個店的人均消費金額碾壓了深圳超火的椰子雞,實在是厲害!
在深圳六家海底撈店的橫向對比中,所有海底撈分店的服務分數,都是排名第一,口味分排名最後(當然,差距並不是很大)。
所以,我特別看了下Citi的研究報告,是如何用英文跟投資者描述海底撈的服務的,比如Iconic, attentive, personal, comfortable and fun, extra warmth and sincere attention, enthusiastic and intimate, most unique……
海底撈的服務只有“要上天”才能形容。
海底撈是真心把客戶當上帝。這個跟HF一樣的,要讓客戶開心,死心塌地把錢留在fund才能賺錢啊。
執行團隊
做好服務、炒好股票,最終都是要落到底層員工的。海底撈靠的是每個火鍋店里的員工,對沖基金靠的就是基金經理跟猿猴啊。
無論在火鍋店,還是對沖基金,人才,都是公司最關鍵的成本之一。只有員工幹的開心;服務、業績才會好;客人才開心;翻臺率才會高;財務數據也才會好;餐廳才能越開越多,AUM才能越做越大;大BOSS才能賺更多的錢。
激勵機制
那麽如何留住員工?靠情懷是肯定沒有靠錢靠譜的。
對沖基金的激勵機制比較簡單粗暴,像SAC這種平臺式對沖基金,那就超額收益部分,每個團隊扣除成本,再跟公司分,PM拿大頭,猿猴們分小頭。
海底撈的激勵機制叫做學徒制度。分店店長就是PM,底下的員工就像猿猴們一樣,各司其職,大家一起開好火鍋店。
對店長來說,有兩種激勵機制可供選擇:
分享自己店面2.8%的利潤;
自己的店拿0.4%,但自己培養出來新門店經理,可以分享2.8-3.1%的利潤;
如果你的徒弟開完新店後,再成功孵化了下一個新門店的店長,那第一代門店店長還能再拿第二代徒弟門店1.5%的利潤。(這個模式又有點像保險經紀)
這個架構,可以保證海底撈自下而上地增長:
首先,你想努力工作、當店長,拿自己的店里的利潤;
其次,你想好好經營好自己的火鍋店,運營成公司內部A級別的,這樣才能優先讓自己的人排在下一任店長的最前面;
再次,你想好好培養店里有潛力的員工,最好能把店員全部培養成下一代店長!
底層員工看到這條路徑,當然也想好好幹活,你刷的每一個碗,送上桌的每一盤菜,都代表了你的努力程度。只要你足夠努力,相信組織,相信系統,總有一天你會成為新一代的火鍋店店長!(所以他們的人才池特別深)
看看海底撈香港的員工招聘待遇,秒殺全港酒樓的洗碗工啊。
HF的猿猴就跟火鍋店的底層員工一樣,大家走到一起,就是為了跑贏市場,年底多分點錢,猿猴們也不就想多看幾個板塊,多跟幾個公司,學習多一點多一點再多一點,總有一天,猿猴也能成為基金經理!
你們也許會說,HF的薪水這麽好,火鍋店怎麽能跟他們比。但從P&L;上橫向比較,海底撈給員工的薪水比例,是比像呷哺呷哺等同業要高的。
員工也沒有辜負組織的真金白銀,認真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所以消費者在海底撈的人均消費,是遠高於別人家的火鍋店的;當然了,這相對高的服務員薪水,是由消費者買單的。
海底撈2017年的人均消費金額是95塊,兩倍於呷哺呷哺;而且海底撈還特別努力,有些店是24小時營業,所以海底撈的每平方米銷售金額是呷哺呷哺的三倍。
不過就跟HF一樣啦,無論熊市或牛市,基金都能給你賺錢,所以交2%+20%,你也樂意啊。
這里插播下香港悲催的大家樂,不僅要熬貴租金,人工成本還很高,今年冬天的小火鍋明顯量少了,沒有去年好吃了,桑心~~
回來講海底撈跟對沖基金,兩者都有比較嚴格的考核機制。像SAC等平臺式對沖基金,平臺上基金經理有很多,誰跑的好,bonus拿的就多,之後管的錢也會更多;跑的差的,可能就直接被公司給幹掉了。
海底撈對內部餐廳也有考核機制,會從秘密的檢查員、大眾點評上的點評、員工流失率、外部咨詢、店面的財務數據等等,將店面分成ABC三個等級。
A級火鍋店店長的徒弟,最有機會成為下一任店長,他們可以最先挑選新店;
B級火鍋店說明還有改善空間,需要公司內部教練的指導;
C級火鍋店店長別說徒弟沒辦法開新店,連他自己的店長位置都有可能不保,需要很努力的,並且此處敲黑板:任何店面一旦發現食品安全問題,就會被直接降到C級。
現在海底撈的預備役店長大約超過400個,citi預計海底撈2018年凈新開店190家,2019年新開260家,2020年新開150家。海底撈這套制度起到的效果簡單說就是:好好幹活,多開店,大家都在一條船上~~
錢途在哪里
最重要的問題,工作的前途錢途在哪里。
二級狗嘛比較單純,等牛市,就有beta,就能賺錢。技藝高超的,找alpha,也能賺錢。魄力一些的,還可以加杠桿放大收益。品牌大、人員精壯的,還可以發個新基金,搞個新策略,都能賺錢。
火鍋店沒那麽多花兒。要麽就是同店的增長,但是今年這個數據並不是很好看,citi剔除24小時營業及新開店影響,海底撈在2018年上半年的同店增速已經從2016及2017年的14%,降低到了6%。
但海底撈還可以開新店,做大這個餅。不過我想跟猿猴們討論下:.
新開火鍋店的數量總有個上限;
在三線城市開店下沈,又會對margin產生負面影響;
並且區域內新開一家店,肯定會對已有店面產生分流作用;
citi報告里說,海底撈會開店開到每個區域10%的餐廳出現一定程度的低翻臺率甚至虧錢,才會停止開店。
就像任何基金,AUM超過了投資能力後,投資回報便會出現下滑;這個地心引力對海底撈的擴張是不是也適用呢?開店數量達到天花板後,怎麽平衡員工與公司、店面與店面之間的利益,激勵員工呢?
當然,海底撈這幾年做的還是很成功,有很多創新,比如火鍋外賣啦,懶人小火鍋啦,我絕對不懷疑他們有增加收入來源的創新能力,這些新業務收入的體量能不能撐起估值,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都是老板的
也許你會說,增長到了天花板後,沒法晉升的員工,翅膀夠硬的可以出來自立門戶開店開fund啊。
這里,你們就圖樣圖森破了。跟基金界一樣,連鎖火鍋店的行業門檻是很高的。
首先,不管炒股票還是開火鍋店,你得先有啟動資金。
其次,光有服務員、搬磚民工是不夠的,成功的火鍋店和fund一定有匹配的外部資源,比如最頂尖sellside的服務啊,調味料、食材的供應商啊,而且你還要能維持跟第三方長期的合作關系,即你要不斷給他們帶來業務,不然大的第三方誰鳥你這個小客戶。
最後,除了炒股業績、火鍋底料好吃,整個fund跟火鍋店的中後臺管理也很重要啊,除非你只想做個family business,否則任何有想做大規模的心,就必須配上中後臺。
就像蝸牛妹之前寫過一樣,很多PM只有炒股的心,以為只要股技了得就能做大做強,結果發現離開了原來的平臺後,從投資到茶水阿姨到員工什麽事都要管,痛苦得不得了。火鍋店也是啊,連鎖店里什麽都是總部安排好,自己開了後,那是真的柴米油鹽需要日日操心,沒那麽多資源打點好,那不就是生意做不火麽。
有數據有真相,平臺加持現在還是有很大的優勢,比如:
新店實現盈虧平衡,行業平均需要3-6個月,呷哺呷哺要3個月,海底撈只需要1-3個月。
新店回本,行業平均是15-20個月,呷哺呷哺要16-17個月,海底撈是5-13個月。
在這點上,老板們拎的都很清,中後臺、第三方這些平臺系統資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公司離了誰不是繼續轉~~
最後跟著citi的報告看下火鍋行業的幾個有趣數字。
首先,中國的餐飲市場中80.5%都是中餐,在中餐中火鍋又占了13.7%的市場份額。也比較好理解,聚會的話涮個火鍋多熱鬧,菜式、鍋底味道的選擇都很多;並且火鍋對廚師、廚房的要求都不高,所以很容易開起來。
截止2017年的時候,中國有差不多60萬家火鍋店,預計到2022年的時候會增加到近89.6萬。
這麽多店,就可想而知市場有多分散,前五個火鍋品牌合計利潤只有火鍋行業的5.5%,當中海底撈占比達到2.2%。
2015年的時候有6300萬人去吃過海底撈,2016年流量達到8100萬人,2017年流量破億,至1.07億!火鍋界的流量扛把子!!!
截止2018年8月27日,海底撈會員人數3210萬。根據F&S;的數據,去過海底撈的人,有68.3%的人會每月至少去一次;99.3%的人吃過表示很開心,98.2%的人表示會再去。
中國90%的火鍋店分布都是非一線城市。海底撈的店面分布也是很多集中在非一線城市。
數據上來說,雖然海外店鋪少。
但卻是人均消費最高的區域店鋪啊,把內地一線城市都甩了幾條街(所以港村的盆友坐個高鐵去深圳吃頓海底撈,省的錢應該都夠來回車票了~~)
而吃火鍋最快的城市,反而在二線城市,翻臺率碾壓境內外!
寫的我真的很想去涮火鍋吃。
至於海底撈的股票能不能買,citi的評級是neutral,你懂的~~
出的價錢是現金6.3元或是1股新地加0.94元,當時新城市8塊多,新地15塊多,相信你也懂選擇,是一個不錯的套利。
這星期比較多事,考慮星期四爆煲潮及星期六Webb 指出41隻細價股仍是「不發表意見」或「否定意見」會有停牌風險。筆者考慮以上情況。已即時應對,決定:
(1) 爆煲股全部調升至中度以上,但中國燃氣藍天(6828)考慮新股東加入,業務轉實,故調降其評級至低。天譽置業(59)考慮派息及估值,決定不調升評級,維持低度。考慮基金持股,引入綠地(337)為低度。
(2) Webb 新指出41隻股全部調升至中度。
(3) 2018年10月至11月新股已全數評級。
(4) 考慮金蟬脫殼情況,中國全通(633)調至高度。中民築友(726)暫時保持低度,或考慮調至中度。
(5) 「傅軍系」的東岳集團(189)、新絲路文旅(472)及新華聯資本(758),以及向其借貸的民銀資本(1141)全調至中度。
(6) 廣澤發展(989)及其相關的九台農商行(6122)全部調至中度。
(7) 用假護照的Leon Li 為主要股東的中國環保(646)調至中度。
現時不適合投資名單股票共1,397隻,其中高度356隻,中度399隻,低度642隻,白名單約1,550隻。
估計年底前會再有一版。
Google Spreadsheet 版本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3Ac9TXVHQHnoJnjt15O3JMIum19Jw8e7vimTz95cymY/edit#gid=0
天利控股(117,前宇陽控股)出售東莞市鳳崗鎮永盛大街119號物業,包括83,000呎土地及10座廠房建築,該廠房是租予現在電容生產之用,也是主力生產廠房,早年更用於電容買賣,至2018年7月終止,作價5,650萬元。
根據上市招股書文件,上市時該物業尚未擴建,仍有7座建築,估值為5,700萬人民幣,後根據年報,估計投入約3,000多萬人民幣加建,但經過10年量化寬鬆後,東莞物業價值大增約3倍,且多了3座物業,過了10多年後價值只是1.026億,是否即是說這多年只增值1,000多萬,即約12%,我完全不相信這是一個合理的估值。筆者預計,該物業真正價值應在2億人民幣左右,加上其他應佔資產及負債,其價值估計在1.7億人民幣左右,現時低估近1.2億。
該公司在之前被強制停牌,港交所也譴責後,成功復牌後估計控股股東已無心經營。2015年11月由前主席陳先生進行配售把股權降至28%後,再一氣出售所有股權予獨立第三方,再進行一次供股,變相完成賣殼。新股東估計掌控股權後,轉營金融業務,易名天利控股。
2017年,陳先生和關聯人士欲購回業務,但可能因為港交所對現金公司憂慮,故最後終止交易,相信他們也是一直希望買回這業務,只是苦無機會。今次交易或許也是部署一部份,或許利用加租方式,以及大環境轉差,以及交易模式變化關係,壓縮集團利潤,準備利用帳面價值低的方式,以低價買回僅有生產機器及無形資產,變相實現回歸原大股東懷抱,完成整個買殼操作。
筆者認為,既然出售集團盈利不錯,也足夠在創業板或主板上市資格,為何不重新申請上市。類近中國支付集團(8325、前奧思知集團)分拆東方支付集團(8613),及恆安集團(1044)分拆親親食品(1583)模式,把業務再重新上市再分派予所持股東,然後通過股權重組,把股權還原舊股東。這樣更易為股東釋放價值,也有利小股東作出選擇,同時價格也公開,不用通過這些古靈精怪手段弄得小股東受到損失。
1985年11月22日,東方海外實業公佈中期業績,雖除息後盈利仍有超過1億元,但因為對董氏私人集團約12億帳款撇帳及出售船隻虧損,宣佈虧損17.8億,並宣佈債務重組,部份著名董事辭任。據當時主席董建華表示,公司營運正常,沒有欠付第三方款項,貿易方面不良影響受到控制。
因為運貨櫃輸集團仍有盈利,故債務重組也以此為重心,包括重組貨運集團,保留其價值,並把所需資產注入新集團,並以該等資產抵押,以及控制債務及逐步降低之,從事使債權人債務避免損失。
為了免於破產清盤,董建華開始了艱難的談判。他多方奔走,以小額賠償為代價換取日本船廠取消12艘新船訂單,然後從中國銀行、匯豐銀行等12家債權銀行籌集到2.4億美元貸款,用於支付剩下12艘新船訂單。此間,董浩雲又得霍英東出手相助,使東方海外支撐到重組階段。
1987年,董建華掀開了艱難的債務重組。主要分為3步:
第一步,將旗下散裝貨輪與貨櫃油輪業務分開,前者由金山輪船公司經營,後者注入一家新公司東方海外國際有限公司。「東方海外國際」股權分為兩部分,霍英東注資1億美元,獲得35%股權,剩餘65%的股權由東方海外持有。在股本結構上實現清晰化。
第二步,東方海外的200餘家債權人通過債轉股的方式獲得東方海外67%的股權。其中52%的股權連同董氏家族持有的東方海外23%股權注入董氏控股基金,以便將來董氏家族清償債務、贖回股權。原東方海外除了董氏家族以外的股東所持股權被稀釋到10%。
此後,董建華剝除非核心資產,將東方海外業務重心集中於貨櫃運輸領域,而散裝輪船業務劃撥到金山輪船公司。隨着航運業緩慢複蘇,負債累累的東方海外逐漸實現盈利。後來,東方海外國際取代母公司東方海外在香港上市,董氏家族通過向債權人贖回股權,重新奪得東方海外國際的控制權。2017年,董氏家族又把東方海外出售至中遠海控(1919),退出經營,但仍與中遠海控仍保持獨立。
參考資料:
「以小錢控大錢」:香港航運界發展與危機
http://news.takungpao.com.hk/history/xianggang/2013-10/1962363_3.html
冬天,就應該熱騰騰的吃火鍋!
去年,我們測評了香港幾大快餐品牌的小火鍋;今年,我們一起來測評懶人小火鍋。趁著雙十一,此次從知名火鍋或零食品牌中,挑選了海底撈、德莊、小龍坎、良品鋪子及衛龍的五款懶人小火鍋;售價均在20人民幣以上,理論上食品安全和質素應該都是可以信賴的。
註:每款小火鍋都是我自己花錢買的,此篇為個人試吃體驗,不是廣告!
每家小火鍋的配置其實差不多,都會有盒子、餐具、底料包、粉條包、蔬菜包、肉包、發熱包。除了沒有貨,香港地區我只能買到德莊的全素火鍋外;剩下四個品牌買的都是有肉小火鍋。沒耐心看全文的,先來看總結圖,前後順序按照吃的順序排列的:
最失望:良品鋪子。他家懶人小火鍋是唯一一家食材包使用凍幹技術的小火鍋,粉條占了小火鍋近一半的含量,加上火鍋底料凈含量占比都超過80%了;按照克數算單價竟然比海底撈還貴。我是花著最貴的錢來吃方便粉條的麽請問!!!
最推薦:衛龍。雖然肉類少,但是小火鍋整體搭配很有誠意,內里包裝也很心細,口味也不輸辣條,按克計算價錢非常友好,我要去補單!
還是去店里吃吧:小龍坎比較令我失望,盒子煮起來開始竟然讓人聞到了塑料的味道,肉類吃著能感覺到不新鮮;可圈可點的是他們家是唯一送了幹碟的。德莊可能只買到了全素,吃著感覺不過癮,湯底不夠辣。
可以考慮:海底撈。是試吃的火鍋品牌中表現最優秀的了,值得一試。下面單獨來說每家小火鍋。
良品鋪子燃火鍋
1
他們家的小火鍋盒子看著大,摸起來也很厚實,手感挺不錯。但是打開盒子看到配料的時候,感覺將自己作為方便面升級版本的定位,表達得有點太明顯。
發熱包、火鍋底料包、粉條包幾乎占了一半的食材。剩下的肉包、香菇木耳包、海帶包、凍幹豆腐包,都不是真空包裝;上手感覺很輕,一度讓我懷疑吃不吃得飽。這個包裝比小浣熊幹脆面看著都要土味。
打開包裝看食材:肉及蔬菜的確實很少及幹癟,這個火鍋一半都是粉條撐起來的。
話不多說,開始煮火鍋。
口味上,良品鋪子的鍋底是辣的;粉條入味也不錯;肉煮起來之後吃的比我想象中好。但是,蔬菜表現就很一般了,種類少就不說了,關鍵煮完不好吃:海帶入嘴,感覺像吃紙;香菇一股濃濃的香菇水味道,也讓人主動放棄了。
筷子只配了一雙,可能良品鋪子也覺得這火鍋分量真的只夠一個人吃吧。良品鋪子小火鍋的凈含量只有210克,五家小火鍋中最少的。價格倒不便宜,雙十一折後價格23.88人民幣,建議繞開這一款。
不過從生產銷售的角度,良品鋪子的上遊比較少,只有三家。肉包、海帶包、香菇木耳包全部是一家公司生產——湖北新美香食品有限公司,粉條找的北京德潤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火鍋底料是成都艾家食品有限公司。
說明書上沒有分別說明每個包裝的保質期,給的是整個小火鍋6個月的保質期。
衛龍辣條火鍋
2
有段時間,我特別特別特別特別特別喜歡吃衛龍的辣條!所以看到他們家有辣條火鍋,當然要買來嘗一嘗。
他們家的火鍋盒子是五家中最小的,摸起來也比較薄。就在我擔心會不會被辣條火鍋忽悠了的時候,打開盒子,發現他們配了兩雙筷子,而且料包hin多,感覺應該能吃飽!
辣條火鍋的內包裝,傳承了辣條的真空獨立包裝。除了火鍋底料、粉條外,他們家的蔬菜包整整120克,好開心;雖然沒有肉,但他們有香腸哦;然後配料還有兩包魔芋,兩包豆皮。
並且他們是此次測評中唯一一家每個包裝上還標記了步驟數字,非常懶人friendly。
打開包裝看實物,蔬菜種類很豐富有海帶、香菇、土豆、藕片,而且魔芋跟豆皮量也很足。
然後開煮:
口味上,辣條火鍋的辣度跟良品鋪子差不多,但是他們的底料有不少花椒,還挺有麻度,喜歡吃麻的盆友們可以考慮下。
寫到這里你們一定想問,辣條火鍋,辣條在哪里?煮完吃的時候發現,豆皮就是辣條,有那麽一絲絲衛龍辣條的味道,海帶、藕這些的蔬菜也還蠻好吃;雖然肉類只有香腸,在麻辣火鍋的口感中吃起來還帶一絲甜味,打Call!
再來看辣條火鍋的供應商,一共有六家。四川江中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了火鍋底料跟蔬菜包,香腸是四川省宜賓市岷源食品有限公司做的,魔芋爽來自河南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豆皮是河南省漯河市衛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粉條是四川廣元市劍蜀食品有限公司的。
其中保質期最短的是魔芋爽跟豆皮,只有6個月;火鍋粉跟香腸可以保存8個月,蔬菜包是9個月,火鍋底料12個月。
小龍坎方便火鍋3.0
3
包裝盒外觀、大小跟衛龍差不多。內包裝簡單分為粉條、肉包、蔬菜包,感覺比較粗狂。但是他們家是唯一送了醋和幹碟的小火鍋,畢竟吃火鍋調味料很重要,所以一開始,我是很期待的。
然鵝,當我把包裝打開放在盤子上的時候,感覺他們家的火鍋食材看著真的太冷淡了。特別你們看到右邊的肉包了麽?我倒上盤子那一刻,心里只想到小時候吃的鄉巴佬雞翅~~
好不好吃,煮一煮就知道了。我要說下,小龍坎小火鍋剛開始煮的時候,有一段時間能明顯聞到塑料加熱的味道,讓人有點擔憂盒子的質量,其他家的盒子都沒出現這個問題。
煮完之後整個鍋看著紅一些了,但是味道吃起來有點寡淡,跟堂食的火鍋感覺差了不是一點點。最要命的是,看著像鄉巴佬雞翅的肉包,煮完後雞尖什麽是只只分明了,但是隔著火鍋湯底的味道,還是能聞到加工時候的不知道什麽化學成分的味道,我就只敢吃了一只雞。
雖然對他們家的小火鍋評價一般,但還是要表揚下他們送了包幹碟,贊!
下面來看供應商。六包材料、六個供應商,除了醋找的是山西晉中健釀坊醋業外,其余材料全部來源於四川。蔬菜包由五虎將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像鄉巴佬雞腿的肉包來源於廣漢市康達食品,川粉用的是四川糧之髓食品,蘸料為四川翠宏食品,最重要的火鍋底料源於成都漫味龍廚食品有限公司。
查了下,成都漫味龍廚食品也是小龍坎堂食火鍋店的底料的供應商。
查了下漫味龍廚的老板叫夏誌強,小龍坎的老板叫夏林肖,都沒上市,除了都姓夏,股權上沒查到什麽關聯。
德莊微火鍋全素加量版
4
有肉的德莊懶人火鍋,要麽寄不到香港,要麽賣完了,最後只能買全素火鍋來試一下。我首先想說,盡管德莊全素加量版的總凈含量是所有小火鍋里最多的,但沒有肉的火鍋,即使是懶人火鍋,吃起來還是感覺少了一點什麽。
內包裝看著挺幹凈衛生的,他們家的粉條是紫番薯的,感覺比較特別。但是,餐具他們竟然只給了一只叉子,不太符合吃火鍋的習慣啊~~
倒入盤子中,你們看,量巨大,看著感覺比較小龍坎豐盛多了。馬上煮起來。
BTW,德莊的火鍋盒子,是這麽多家小火鍋中最漂亮的。上層裝菜的盒子是錫類的,外面的大盒子有一定透明度,而且蓋子蓋起來,是一個鴛鴦鍋的造型呢,兩個出氣口。我特意拍照留念,哈哈哈。
至於好不好吃,重口味選手表示味道有點淡,想念辣條火鍋。
德莊的火鍋一共由六家供應商組成。除了做川粉的北京德潤通外,德莊的懶人火鍋料全部來自重慶。蔬菜包是重慶順源同做的,脆豆腐是重慶鑫佳寶食品,豆皮為重慶市珍真脆食品,火鍋底料是德莊自己的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做的。
海底撈麻辣嫩牛自煮火鍋
5
中國第一大火鍋品牌的小火鍋還是值得一試的。內包裝主要有底料、菜包、牛肉片包跟粉條組成。
碟子里看起來,肉是真的肉,蔬菜種類肉眼可見的豐盛。並且他們家的餐具包很有誠意,有勺子,牙簽,還有可加長的筷子。煮起來。
湯底味道還算是不錯的,麻辣度都OK。肉是實打實的肉,海帶煮開了也還算厚,但是我最喜歡吃的是粉條。
海底撈的供應商比較少,四包產品有四個供應商。四川省吉香居食品負責菜包,四川羅城牛肉食品做牛肉,濕粉條是北京德潤通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做的,火鍋底料那肯定得是老板自己的公司做的嘍,要麽是鄭州的蜀海,要麽是我大安徽馬鞍山的頤海。
最後一些碎碎念
Last
一個禮拜吃完五個懶人小火鍋後,個人感覺小火鍋整體差異化不大,但肉與蔬菜包煮完食用差異化還是比較明顯的。但無論哪個小火鍋,最能保證口感的穩定性的是——粉條!!!
幾乎每家的粉條都很好吃。我做了統計,良品鋪子、德莊、海底撈的粉條全部是北京德潤農業科技生產的。雖然沒上市,但絕對是懶人小火鍋最大贏家!
然而其他的配料中,供應商還是非常分散的。本次試吃的小火鍋中,除海底撈外,並沒有發現頤海的身影。
當然,小火鍋本身市場還是很小的,不能跟方便面抗衡。
至於葷素搭配上,喜歡吃素菜的朋友,一定記得避開良品鋪子;從種類上說,也不建議小龍坎;剩下衛龍、德莊(全素)還有海底撈的素菜無論從數量還是重量上講,都算能過關。
喜歡吃肉的朋友,肉相對最好的是海底撈;衛龍雖然沒有肉,可是有臘腸也不錯;其他的都不推薦。建議大家直接走去火鍋店吃,或者買點肉用鍋煮懶人火鍋吧。
公號可以加入商品哦,今天讓我試下這個功能,看看你們要不要買一盒海底撈的火鍋(其他品牌微信上還沒有~~)
然後,煮的時候,不要放在玻璃上。因為下層的發熱包加入冷水後(生石灰遇水發熱的原理),溫度最高可達150度,怕把玻璃熱碎了。
最後,如果在家煮,建議上層還是加熱水吧,之前因為加礦泉水,火鍋沒煮熟的故事,我會隨便告訴你麽~~
艾滋病在1920年非洲出現,1981年美國通報了全球首宗艾滋病毒感染案例。
1996年,科學界發現CCR5基因是艾滋病毒入侵細胞的主要輔助受體之一。
而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2002年前後,也被學界所發現。
這十多年來,CCR5基因被研究的很透,基因編輯技術也發展的很成熟了,但是為什麽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科學家直接上手做呢?
科學家除了聰明,也要有道德和底線的啊。
雖然CRISPR剪輯CCR5基因不難,但是CRISPR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脫靶(編輯基因,需要引導序列把要編輯的位置找出來,如果找錯了,就是脫靶)。人類基因組包含了大約30億個DNA堿基對,要改CCR5基因差不多就得精準的大海撈針,萬一找錯了有什麽後果,那可是一條生命啊。
今天賀建奎在香港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現場,是這麽回答學術界對基因編輯脫靶可能性的。他在被基因剪輯的胚胎細胞上,放置了1萬個觀察點,觀察脫靶情況,在他們實驗的50個胚胎細胞上,沒發現什麽異常。(相關文字實錄於閱讀原文)
但實際情況是,這兩個被基因編輯的嬰兒中,只有一個達到了預期目標,還有一個未達預期效果。
當然,賀建奎的學術表達跟實際操守中出入不止一個地方。比如,明明基因編輯嬰兒出生的消息是他自己宣布的。
但今天他要說,消息提前泄露是他沒想到的,他本來想先和學術界分享。( This leaked unexpectedly, taking away from the community before presenting in a scientific venue, and without the peer review process engaged before this conference.)
雖然上來前,大會就表示:此前完全不知道他要講的是基因編輯嬰兒!(We didn't know the story that was going to break over the last couple of days when he accepted the invitation to come and speak to us. We didn't know this story beforehand. In fact, he had sent me the slides he was going to show in this session and it did not include any of the work that he is now going to talk about. There was some clinical data, but nothing involving implanted human embryos.)
賀說南方科技大學不知道自己做了啥。反正不管知不知道,他在學校的實驗室已經被封了。
賀建奎口口聲聲說,艾滋病令很多出生嬰兒輸在起跑線,但是請註意非洲感染艾滋病的嬰兒,多數情況都是母親本人是艾滋病陽性。(For unaffected children, born to HIV+ mothers, make up a large percentage of births in South Africa. The risk of being infected by HIV in the first few months of life is many many times higher than other babies. )
而此次基因編輯嬰兒的父母,母親為艾滋病陰性,父親為艾滋病陽性。(The mother was HIV negative. The father was HIV positive with undetectable viral load. Sperm washing was used to prevent transmission.)
有很多種方法可以幫助小孩健康成長,但偏偏要選擇編輯孩子的基因,唯一的好處是可能對艾滋病毒免疫,但對孩子健康的副作用就需要小孩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去承擔了。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母嬰傳播艾滋病的科普
浙大生命科學研究員教授王立銘撰文的點評就是:在人類個體身上嘗試高風險、又幾乎沒有任何健康好處的研究,不光是不科學的,更是不道德的。
更可怕的是,賀建奎在今天的會上,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是非常的驕傲和自豪。學術界提問:既然母親沒有攜帶艾滋病毒,父親的精液也已經被清洗過了,為什麽還要對嬰兒進行基因編輯?
賀建奎回答:因為還有百萬的兒童需要這樣的免疫保護,我自己見過村里30%的人感染了艾滋病,只能將自己的子女交給親戚養育,以免他們換上艾滋病。他們的人生中已經沒有希望,但有了我的技術,他們可以努力工作,賺多點錢,照顧好自己的妻子小孩。(我只能說,這也太答非所問了)
說到這次基因編輯到底要多少錢的問題。賀建奎說,這次參與實驗的夫婦費用,全部由自己承擔,夫婦也不會收到任何款項。
而根據經濟觀察網的報道,項目組承諾向每對夫婦支付28萬人民幣的總費用。
所以基因編輯費用28萬人民幣,患有艾滋病毒的貧困人口能不能負擔的了,大家心里有個數。
除了已經出生的雙胞胎外,賀建奎同期還有7對夫婦參與了實驗。雖然現在實驗已經暫停了。
真的,這個事看到這里,真的覺得很生氣,很喪。懷胎都要十個月,這世上怎麽可能沒有一個人知道呢?這也是今早學術界對賀建奎的重點問題之一,把雙胞胎生下來,他難道不用經過相關部門的批準麽?
回答依然是答非所問:我開始跟一些科學家聊過。我把一些數據,在2017年Cold Spring Harbor還有伯克利的基因剪輯會議上展示過,我收到一些正面負面的評論。當然我還跟美國斯坦福、哈佛最頂級的倫理學專家討論過。我開始臨床測試的時候,還有給美國的教授看過我的知情同意書。有四個人看過知情同意書還覺得沒有問題。
所以中國的實驗,中國的父母,中國的雙胞胎,竟然沒有跟任何中國的監管機構溝通過?光沒有出名字的美國的教授知道就可以幹了?驚呆!
當然,學術討論本來就是自由的,所以主辦方給了賀建奎發聲的機會。但是主辦方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不把安全性解決就進行臨床測試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賀建奎此次基因編輯的過程也非常不透明,大家都是小孩出生後才知道消息,我自己都不知道對這個雙胞胎進行基因編輯有什麽醫學必要性。我覺得正是因為不透明,才導致了學術界自我監管的失敗。
盡管有記者寫小紙條問賀建奎,如果是你親生的娃,你會幫他編輯基因麽?
他回答:如果他也面臨同樣的情況,我會去做。
真的是聽得呵呵噠。不知道的,還以為看的是小說《魔鬼積木》呢。
最後,摘錄一部分環球時報的社評《基因編輯嬰兒事件,理性比煽情重要》做總結吧:
全球範圍的科學家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做出近乎一致的反應,當然不是偶然的。作為一家媒體的編輯部,我們的基因學知識雖很有限,但這個領域的每一個行為都應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人類社會的風險,而不應將小團體的利益置於全人類的安全利益之上,這個倫理我們所有人都看得懂,而賀建奎的行為顯然有悖這一倫理。
就像反對這一實驗的科學家們所指出的,賀修改的是兩個正常胚胎的基因,那兩個孩子在出生前並沒有面臨必然得上艾滋病的風險,他的實驗不是為了挽救這兩個孩子生命而采取的最後手段,而是為了自己的“科學成就”。他沒有首先在科學家共同認可的平臺上探討自己的實驗,而是直接向大眾媒體發布消息,我們有理由認為他更看重出名,追求轟動效應。
賀建奎實驗所經過的所謂倫理審查敷衍潦草,與該實驗實際對應的倫理風險極不相稱。這樣的實驗顯然不是實施基因編輯的醫院和胎兒父母同意就能作為倫理過關依據的。這件事迅速引起的震動範圍足以證明,它涉及的是最高級別的倫理風險。
令人驚訝的是,賀作為一名大學副教授,對自己究竟在做什麽,似乎缺乏基本的概念。賀最後是以“世界第一”的豪邁之情對大眾媒體做出宣布的,很像是他完全沒有想過自己有可能闖了禍。
我們的問題是,一位大學副教授對科學倫理應該是這樣認知的嗎?這樣的科學家是個別的,還是有很多呢?中國要加強科學研究的立法,也要通過賀建奎事件開展一次深入的大討論,讓所有科研領域經歷一次倫理道德的洗禮。
老粉一定知道,蝸牛妹是個珍珠奶茶控,去年給你們寫過中環的珍珠奶茶。今年珍珠奶茶最大的變化不在中環,而是從銅鑼灣刮起來的黑糖珍珠奶茶:
老虎堂排隊向左,幸福堂排隊向右(測評等我後面來說),每天都是兩條人龍,生意好到爆。
以前珍珠奶茶很多都是用奶粉沖的,而黑糖珍珠奶茶,是直接把牛奶跟珍珠撞在一起。因為加入珍珠時候,已經在透明杯壁上淋上了黑糖,所以既有口感、冷熱的對撞,還有牛奶跟黑糖顏色上的撞。非常適合打卡po去朋友圈啊,INS。
結果還沒喝幾杯就看到新聞,幸福堂總部竟然跟香港代理商撕起來了。一杯珍珠奶茶,賣出這麽多風波,難不成背後是幾個億的經濟糾紛?根據臺灣幸福堂、香港幸福堂的官方INS,整理了下雙方口水戰的主要觀點:
8月10號,幸福堂才在銅鑼灣老虎堂隔壁開了新店;9月23號總部就突然發聲明說香港代理商沒按規矩辦事,沒整改好前不能加盟新店,分分鐘把你的代理權剝奪了。
香港代理表示,雙方是有爭執啦,但我們有圓滿的討論哦。
但是看到珍珠奶茶店總部還是很生氣啊,9月底死咬香港代理沒有遵守公司標準,影響公司形象,而且敲黑板強調總部不知道香港其他加盟店的計劃,香港代理怎麽能惡性營利方式拓展呢?
香港代理表示,我們已經釋出善意,但也沒有收到公司的書面回複,作為香港代理招收加盟商不用總部同意,總部無權收回加盟商的權利,你們必須要履行合約,供應原材料,不能單方停止供應。
嘴炮打到這里,好像講合約精神已經不行了。於是從11月開始,幸福堂總部,將紛爭直接上升到了食品安全角度。他們覺得香港店的珍珠、茶葉跟黑糖不是來自總部,畢竟兩個月都沒給總部匯款、進貨買食材了,所以食材可能會引起食品安全問題,號召大家不要喝代理商的珍珠奶茶,但是記得等待明年一季度公司在尖沙咀和旺角開的直營店哦。
香港代理表示,食材都是臺灣進口來的,符合香港食用衛生安全。然後直接在ins上馬賽克了店面的招牌,邀請網友重新給店起名字(看來是要自立門戶、改朝換代了啊)。
搞得11月開張的尖沙咀加盟店,9月底一臉懵逼的發了條狀態表示,8月中決定加盟幸福堂,聯絡了總部的陳老板,被轉介之香港代理;開店過程遵從開店水準和總部理念;上周才知道自己開設的加盟店不被承認;現在感到驚訝和無助,現在甚為苦惱,攤手~~
你們說說,有沒有喝過這麽一杯含有恩怨情仇的珍珠奶茶?到底是幾個億的利潤,才能撕成這樣?反正市場都這樣了,不如順手研究下香港的珍珠奶茶行業吧,順便嘗試還原一下事件的真相~~
首先,港村人民還是蠻喜歡喝茶類飲料的,2016年度的消耗量是4500萬杯,複合年增長率3.8%。2016年香港733萬人,平均每人每年喝6杯茶類飲料。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是拖了後腿還是主力消費群體。
數據來源於2018年3月上市的天仁茗茶代理商賓仕國際。
其次,港村人民花在茶飲上的錢也越來越多。2012年的零售價格指數從100開始算,到了2016年就漲到了128.6,複合年增長率6.5%。
奶茶漲價主要是人工漲價的結果:2012年珍珠奶茶行業的平均月薪是1.11萬,2016年漲到了1.4萬,複合年增長率6%。相對而言,已經很高的租金,表現有點起伏,同期的複合年增長率是0.4%,令珍珠奶茶價格沒有漲的太誇張。
不過因為產品之間的差異化有限,珍珠奶茶行業的入行門檻比火鍋店低多了。截止2017年10月31日,香港有超過500家茶飲零售店;但主要利潤還是掌握在連鎖店手中,香港有十個主要的連鎖奶茶店品牌,其中前三就占據了茶飲市場總收益的62.4%。
雖然大家都知道珍珠奶茶肥,但是只要消費者覺得珍珠奶茶配方健康、卡路里少一點,多那幾塊錢還是願意付的。你們看天仁這幾年的飲料產品平均售價,從2015年的19.3港幣,提高到了2017年8月底的20.6港幣。
2018年上半年,珍珠奶茶的平均價格漲到了22.1港幣(幸福堂招牌黑糖珍珠鮮奶價格是30港幣)。並且隨著新開店,天仁的日平均杯銷量也很可觀,從2015年每天賣4600杯,到2018年半年平均每天賣2.75萬杯(幸福堂在臺灣最高紀錄一天賣了6000杯)~~真,一頭現金牛。
吃貨們可能還記得,天仁茗茶的第一家店,是跟著老鄉誠品書店,於2012年8月份在銅鑼灣希慎廣場里開的。還記得當年,為了喝珍珠奶茶,特意在誠品排過hin多次隊,那一層的香味啊,真的是太饞人了。
你看看,六年時間過去了,天仁在香港開到了38家店,而且幾乎沒有什麽關店的情況。
珍珠奶茶店的同店增速,無論上市前後,絕對算得上是香港零售業中的一股清流。
雖然上面說香港珍珠奶茶店人工成本年年漲,租金也不便宜,但是真的敵不過珍珠奶茶的高毛利率啊。珍珠奶茶跟雪糕什麽的,銷售毛利率達到了78.4%。
珍珠奶茶的店這麽好賺,自然吸引不少新品牌來香港開店,比如老虎堂,幸福堂,喜茶(據報道開店ing)。
不過跟1953年開始賣茶葉、2000年賣珍珠奶茶、2012年進軍香港的天仁比起來,幸福堂的發展速度大概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後浪速度。幸福堂是2018年1月創立的,6月份臺灣開了20家分店,8月份進入香港銅鑼灣,9月和11月分別於元朗和尖沙咀開了新的加盟店。
一年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品牌創立、進入異地市場擴張、雙方口水大戰這麽多事,連懷疑印著自己名字的奶茶可能有食品安全問題、號召粉絲不好喝這種聲明都能一發再發。
如果這都不算浪~~
作為一家連鎖珍珠奶茶店,最重要的競爭力是品牌、飲品品種、價格、店鋪地點、分店數量和營運效率,以及跟原材料供應商搞好關系。
再回去已經成為上市公司的天仁茗茶的代理是咋弄的。天仁在香港是按照特許處方制作的,品牌方派人定期檢查香港的制作工序,並檢查產品品質、店鋪衛生等等。除了水果這些易腐爛食品本地采購外,其他的原材料如茶葉、蜜糖、奶粉都是從品牌方采購的。品牌方也是賓仕國際五大供應商之一。
具體的特許經營條款是這樣的:賓仕國際是天仁茗茶香港唯一的特許持人,不可以轉售,特許期10年,到期後有權再續期5年。賓仕會將每個月總收益(gross revenue)的2%,作為專利費支付給臺灣品牌方,每半年結算一次。而品牌方也承諾不會在香港開設自營店或者透過其他渠道分銷天仁的產品。
於是也就有了,歲月靜好,上市共贏。
再看回我們的幸福堂珍珠奶茶撕X大戰,為什麽開張不夠兩個月就能吵的這麽厲害?雙方咬的最死的一個點,就是香港代理商到底能不能新開加盟店。品牌方很擔心自己被香港代理拿去當賺快錢的槍使,透支品牌形象。畢竟2018年1月份創立的幸福堂,“是自己經營很久的品牌”,抽成和原材料都比別人家低。
所以,為了經營好品牌的幸福堂,向香港代理商抽多少呢?十年合約,抽傭5%,品牌維護費1萬美金。
結果,幸福堂老板somehow發現了,香港代理商的玩法。只要在香港招十個加盟商,每間生意額抽傭8%,再收40萬加盟費跟一萬美金維護費,簽約三年。這,豈不是比自己的品牌賺的更多還更省心?!
真的是令人發指!
而且更致命的是,據老板自己說,香港代理10月份已經將跟總部連接的收銀機斷開了。所以,自己到底能不能收到5%的抽傭,都要打上大大的問號。
難怪陳幸福老板要號召粉絲:別喝茶,食材有毒;別去買,代理會笑。
香港是個講法制的地方。最新的進展是,香港代理商已經把總部告上法院,怎麽能過河拆橋呢!!!
細看下幸福堂銅鑼灣單店表現,店鋪月租金15萬,營業額130萬!真,現金牛。
但不管官司結果怎樣,我覺得陳幸福老板都是贏家了啊,連續創業十次後,今年終於靠黑糖珍珠奶茶成功了!一年5億新臺幣的營業額,直接買帝寶,跟小S做鄰居!
雖然,跟其他奶茶大鱷相比,還有距離不少距離~~
最後給老虎堂跟幸福堂做一個簡短的測評吧:
人數上看,基本每次都是老虎堂人多;
但從排隊到拿到奶茶,基本都是老虎堂更快;
因為幸福堂是真的在門口架了口鍋,炒黑糖珍珠給你,我大概碰到幾次錯過一鍋,需要等十分鐘再炒一鍋新的時候;
如果你是幸福堂新炒珍珠的頭幾杯,珍珠入口的感覺還有點硬,不夠彈,但是老虎堂就沒這個問題,口感一致性比較強;
所以如果不怕600卡路里的熱量,我會選老虎堂(比喜茶的波波茶好喝哦)。
以及,最重要的風險提示,讓我摸著我的小肚子告訴你們:珍珠奶茶特別特別肥,不利於大家減脂,喝前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