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緣何錯買破產能源企業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9125898在2014年的股東大會上,股神坦然承認在對能源未來控股公司(Energy Future Holdings)的投資上,「犯下了一個重大投資失誤」。
仔細分析這個失誤,有頗多耐人尋味之處。
在股東大會的問答中,巴菲特談及在2007年買入20億元能源未來控股公司是因為「我們以為能源價格會保持高企」。這句話,恐怕會讓跟隨巴菲特成為價值投資的中國信徒們跌落一地眼鏡——當他們跟隨巴菲特教誨不關注市場金融市場價格波動之時,巴菲特竟然在對能源價格進行預測,並以此做出投資判斷,這真是讓人情何以堪。
其實,雖然巴菲特擅長價值投資,但絕非不進行「價格投機」。巴菲特在這個領域最著名案例當然是在1999年開始囤積白銀,並在隨後的白銀價格大漲中狠狠賺了一筆。只可惜,即使是股神,在預測市場價格上也不可能成為常勝將軍,當年白銀價格是押對了,但是這次在能源價格更準確說天然氣價格上卻是壓錯了。
回頭來看,巴菲特這次在天然氣價格上壓錯寶,也實在是異數。以巴菲特當時買入能源未來控股公司的價位,只要天然氣價格高於6.15美元/單位,這家公司就能有足夠的利潤率償還債務,而在巴菲特下單的2007年,天然氣價格一直在8-9美元徘徊,此後的2008年還到過13.69美元,巴菲特的短期判斷並未出錯。但是天算不如人算,由於水力壓裂技術的成熟,美國可從頁岩中開發出大量天然氣,供應增加之下天然氣價格自然暴跌,在2012年初甚至最低見1.9美元——低價之下能源未來控股公司經營不善,最終於近期申請破產保護,外界普遍認為巴菲特當年的20億元債券將血本無歸。
巴菲特始終強調能力圈概念,不碰自己分析能力之外看不懂的公司。因此看不懂科技股,所以巴菲特輕鬆逃過2000年科網泡沫的慘烈。不過從這次能源未來控股公司的案例可以看出,能力圈的邊界還真不好界定——像能源這樣看似老套簡單的行業,一旦出現頁岩氣這樣的技術突破,同樣會出現讓巴菲特這個持有眾多能源企業老行家也預料不到的「劇變」,一樣會超出巴菲特的「能力圈」。
科技讓生活更美好,但是對投資卻是巨大的不確定性。巴菲特這次在能源未來控股公司的失守,其實更突顯了當年他買入可口可樂、吉利、西斯糖果這些消費股的英明——畢竟消費者對食品的口味變化,是不會因為科技而出現快速變化了,而這些公司又恰好在巴菲特的能力圈之內,才是巴菲特能夠成功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