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老「三商銀」變犀利!

 

2011-3-21  TCM




能想像嗎?十年前,座位被搬到走 廊上,工作朝不保夕的官股銀行員,如今成為官股金融機構總座。十年間,他由黑翻紅,和金融股走勢,如出一轍。

十年前,台灣發生兩件大事:本土金融風暴、政黨輪替。官股金融機構是重災區,呆帳暴衝,人事整頓壓力也升高。當時,擁有國內外歷練的他,是最高職等的部室 經理,升副總指日可待。

但,一道道人事令,他從一人一間的經理辦公室,變成四人一間,後來,辦公桌被搬到走道上,員工從他身邊經過,毫無隱私。包括他在內的許多銀行員,都把紙箱 折疊塞入桌縫備用,以免被迫走人時,倉卒凌亂更顯難堪。

他的命運在谷底盤旋,猶如被市場棄置的金融股。

從總行調到分行,配合打呆政策,他全台據點走透透,溝通、協調、實地勘查呆帳擔保品,讓一直在總部、海外的他,更了解基層。他悄悄報考EMBA,趁職場谷 底重拾書本,並高分取得學位。

金融機構經過一波波打呆,體質越來越好,打下堅實大底;他經過一番磨練,視野也不同以往。

人事地震來了,他又回到檯面上。這回,金融業發展格局和以往不同,以中國、東南亞市場為主的海外市場,正等有國際經驗的人才發揮,他再度出線。

如今,他成為金融股多頭將軍;日前,他發表金融股股價太委屈的談話,隔日外資加碼、金融股大漲。他與投資人都看到了,金融股的新機會。

不只人翻紅,代表企業擴張腳步的建築物,也展現新貌。

台北一○一對面、二千七百坪的工地,正是華南金控新總部預定地。這是該機構暌違四分之一世紀後,最大手筆的建案。

在去年一月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生效之後,「三商銀」終於動起來。

三商銀指的是第一、華南、彰化等三家銀行,他們成立百年,是台灣的商業銀行始祖與龍頭。雖然前兩者約在十年前分別成立第一金控、華南金控,銀行成為金控旗 下子公司,兩家金控獲利仍以銀行為主。

在一九八九年修改《銀行法》前,台灣只有這三家商業銀行,使企業的投資、借貸,大量集中在三商銀,即使到目前,根據金管會銀行局統計,三家存款合計占全台 銀行存款一六%,放款占一八%,均為全台之首。

三商銀也是首批上市且民營化的官股銀行,在一九九八年廢省之前,省政府是三商銀最大股東,如今官股占比降至約三成以下;但因三商銀董、總座仍為官派,須赴 立法院備詢,使其依舊無法擺脫政府主導。

寡占、政府主導兩大特點,讓三商銀職缺成為「抱越久,賺越多」的金飯碗;一九八○年代後期,股價上逼千元。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料誰也想不到,這三艘台灣金融業的航空母艦就在近十年,船艙進水、帆也破洞,幾近擱淺。

震撼一:二○○○年企金風暴 彰銀被稱爛行,華銀創最大虧損

一九九八年,台灣受九七亞洲金融風暴波及,加上景氣下滑,爆發一連串企業跳票事件,東帝士、長億、國產……,地雷連環爆,三商銀因有爆必中,股價從九七年 底近百元,到二○○○年剩下不到三分之一。

從二○○○年底開始,當時號稱「省府三劍客」的彰銀董事長蔡茂興、一銀董事長陳安治以及台企銀董事長蕭介仁,被無預警撤換、搜索,三商銀成為風暴中心,不 只受重傷,簡直就快被送到加護病房。

在一銀任職超過三十五年的高階經理人回憶,「我那時候在財務部。三天兩頭討論要打呆打多少,每個月到了月底,大家皺著眉頭。很多股票、不動產都是在那時候 拿出來賣,賣到最後,都快沒有祖產可以賣了。」

其中彰銀由中部起家,與省政府牽連最深,關係放款最嚴重;最慘的時候,彰銀逾放比超過一○%,逾放金額超過資本額;「嚴格說來已經破產了!」一位彰銀資深 行員說。

當時彰銀被媒體形容為「四大爛行」之一,電視台SNG車駐守在總部樓下,等拍民眾去擠兌的畫面。身為彰銀員工,也從過去的昂首挺胸,變成抬不起頭來。

「我認定這是一生唯一的工作,也是最後的工作,壓力很大,」彰銀資深行員回憶,「以前覺得在彰銀上班很驕傲,現在不敢跟別人說在彰銀上班,因為報紙每天登 彰銀很爛、逾放比很大。你很難面對朋友、客戶……。」

就連華南銀行,在二○○二年也一口氣打銷呆帳四百多億元,當年稅前虧損達三百八十六億元,創史上最大虧損。

也是這一年,政府推出二五八方案,計畫兩年內清理金融體系壞帳,將逾放比降至五%,資本適足率提高為八%,外界稱為一次金改。這次金改,有很大成分是衝著 滿手地雷的三商銀而來。

震撼二:二○○○年政黨輪替 一銀人事大洗牌,隨時會被解職

正當三商銀因呆帳焦頭爛額,二○○○年又因政黨輪替產生人事地震,屋漏偏逢連夜雨。當時陳建隆出任第一銀行董事長,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從上到下大幅組織調 動,人人隨時都會被解職。「那時候就覺得沒有明天,誰還敢想在這裡待到退休?」一位一銀經理人說。

解職之外,調職也相當頻繁。諸如一個人事命令,無預警宣布十個竹南員工與十個頭份員工互調;總行裡面擁有十年年資以上員工,與分行十年以上的員工互換,整 個大洗牌,連總行總機小姐也被調到分行坐櫃檯,員工只能眼淚往肚裡吞。

但,回頭看,企金風暴與政黨輪替,讓一銀從上到下心態改變,沒有破壞,就難以創新。「這三年最大的收穫,就是有危機意識,」第一金控總經理簡明仁說,「讓 行員擺脫公務員心態,穩定,不代表永遠。」

震撼三:二○○四年二次金改 台新入主彰銀,內勤開始拉業務

二○○四年,政府宣布二次金融改革,三商銀又成為主角。

從企金風暴到二次金改,彰銀仍為不良債權所困,先前組織改造和現金增資都失敗,只好在二○○五年由台新金控引資入主彰銀,協助彰銀打銷呆帳。

彰銀員工開始耳語不斷,擔心自己被淘汰,退休金拿不到,人心惶惶,結果迸發有史以來最大離職潮:三年內,一千一百人放棄金飯碗,離職人數超過彰銀總員工六 分之一!

打銷呆帳後,分行、總行重新分工,分行找業務、總行負責審核,降低人情放款風險;並將前台業務人數和後台風控人數調為六比四(原為五比五),把員工盡量推 出去做業務。改革後,呆帳明顯下降,覆蓋率(編按:備抵呆帳費用除以逾放款的比率)提升。

同時期,第一金控籠罩組織改造的陣痛中。

○四年第一金控董事長謝壽夫推動組織改造,將第一銀行年資導向的組織架構,改成績效導向的矩陣組織,員工考績制度改成看KPI績效,沒績效沒升遷;「矩陣 組織讓襄理、副理直接面對客戶,有業績表現,經理感覺被架空,很多分行經理反彈,」第一金一位資深主管表示,「可是績效導向的大改革,間接促成行銷文化的 形成,對於業務推展變得積極。」

升息循環啟動:一百五十萬企金戶,是最大優勢

經過十年生聚教訓,三商銀終於交出漂亮成績單,逾放比均降至一%以下,覆蓋率在一○○%以上,彰銀甚至高達二○○%,可說是過去三十年以來、資產最健康的 時期。

而且,三商銀在企金具有優勢,每家往來企業數都在一百五十萬戶上下,利差擴大有助於提高獲利。以第一銀行為例,央行升息半碼(○.一二五個百分點),對銀 行獲利貢獻度就有二%至四%。

再加上兩岸開放,政策開道,官股銀行受惠最多,雖然短期內,大陸分行獲利對三商銀個別挹注約只一至二個百分點,但長期仍有期待。「大陸一定要去,但也不要 期待太高,總要分行的支行到一個規模,才可能有大成長。到一個新的地方,總要試探適合什麼方法,看看是不是自己單相思。現在是信心起來了,但很多還是要一 步一步來,至少要五到七年才會有大期待。」第一金控董事長蔡慶年說。

三商銀這三艘大船,歷經十年補破洞、修破帆,水手心態不同以往,現正重新出發。不過,三商銀雖有政策護航,「船長、大副」卻是官派,船往哪裡開,船長難做 主,這也是官股金融機構最大的挑戰。

要能駛得萬年船,必須具備優良的船況、航行的路線和明確的目標,全船人員更須具備隨時調整改變的勇氣。三商銀在喜迎政策順風同時,應記取過往教訓,避免大 船難轉彎,遇到風暴暗礁,再度擱淺難行。

【延伸閱讀】多數官銀逾放比,皆不到1%!——8官股銀行比較表臺灣銀行 總資產(兆元):3.77 逾放比(%):0.63 存放利差(百分點):N/A 中國布局:1.與南京銀行簽MOU 2.准升格上海分行

土地銀行 總資產(兆元):2.18 逾放比(%):0.42 存放利差(百分點):1.04 中國布局:成立上海分行

合作金庫 總資產(兆元):2.70 逾放比(%):0.86 存放利差(百分點):1.18 中國布局:1.成立蘇州分行、北京辦事處 2.與中國銀行簽MOU

兆豐銀行 總資產(兆元):2.20 逾放比(%):0.33 存放利差(百分點):1.30 中國布局:1.准設蘇州分行 2.與中國銀行簽MOU 3.與南京證券簽MOU

第一銀行 總資產(兆元):1.99 逾放比(%):0.80 存放利差(百分點):1.41 中國布局:1.成立上海分行 2.第一租賃、第一金證券獲准登陸營業 3.與中國銀行、農行、交銀簽MOU

華南銀行 總資產(兆元):1.83 逾放比(%):0.75 存放利差(百分點):1.29 中國布局:1.成立深圳分行 2.與福建海峽銀行簽MOU

彰化銀行 總資產(兆元):1.53 逾放比(%):0.54 存放利差(百分點):1.25 中國布局:成立昆山分行

台企銀 總資產(兆元):1.21 逾放比(%):1.02 存放利差(百分點):1.60 中國布局:與北京銀行簽MOU

註1:臺銀不對外提供存放利差數字 註2:總資產、逾放比和存放利差皆為2010年統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