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道德經譯註 第十九章 Michael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rjlx.html

原文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朴,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註釋

文:理論之義。

見:表現。

翻譯

拋棄聰明的才智,人們可以獲得百倍的好處。去除仁和義,人們就會恢復孝敬和慈愛。拒絕機巧和利益,盜賊就會消失。這三個方面作為理論是不夠的,因此還應該使人們認識有一個總的歸屬,那就是:表現自然淳樸,保持樸實,減少私心,降低慾望,拋棄追求智巧的學問就沒有煩惱。

理解

社會當中大多數人都是理性的人,每個人(家庭、組織)幾乎都可以被看做是遵循著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則行為(忽略少部分的利他行為)。但是作為一個社會,每個人的最優行為可能反而是對社會是沒有好處的。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擠公交,當每一個人為了擠上公交而不擇手段的時候,上車的效率是很低的,遠遠低於每個人有禮貌的排隊依次上車。再比如在戰爭當中,個別人的逃跑可能引起整個軍隊的潰敗。中國人尤其如此,極盡機巧之能事,在社會上辦事認為不走走後門就沒有門道,這種心理反而助長了貪官。所以有時我就想,所謂的貪官老百姓也得付那麼一點責任。所以老子會說,放棄那些智巧的行為,回歸淳樸的大道上,反而對老百姓是有利的。

絕仁棄義並不是說仁和義是不好的,應該拋棄。而是應該聯繫上一章「大道廢,有仁義」來理解。這樣看的話老子只不過還是在說人們應該回歸到大道的狀態上,不要始終處在那個統治者宣揚仁義的狀態,那些所謂的仁義只不過是統治者統治人們的工具而已,應該去追求比仁義更加根本的東西---道。君不見多少統治者對外滿口仁義道德,暗地裡卻行大奸大惡之事。

老子認為還必須要讓人們的思想有所歸屬,回歸淳樸的天性。有個核心的容易把握的方法---見素抱朴,少私寡慾,絕學無憂。很多人抨擊老子「絕學無憂」這句話,認為他主張毀滅文化,實行愚民政策。但是把握老子的一貫思想來看,「絕學無憂」的意思應該指的是放棄學習那些所謂的智巧、仁義、巧利的學問,回歸淳樸的天性就沒有憂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8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