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空氣自供:十年等來掘金時

http://www.infzm.com/content/71054

灰霾催熱淨化生意 百億市場暗流湧動

十年不溫不火,一朝全國爆紅。因為一個陌生的詞彙「PM2.5」,價值百億的空氣淨化市場的大門正在被打開,但爭議與質疑也喧囂直上。

灰霾大生意

灰霾天氣終於有了受益者——那些一直苦於打不開銷路的空氣淨化器廠家。

北京市民郭傑軍是最早一批願意為空氣淨化器掏腰包的人。從2011年10月PM2.5污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起,38歲的郭傑軍先後花了2萬元買了4台空氣淨化器,機器越用越多,機型不斷增大。

過去四個月,像郭傑軍一樣希望「空氣自供」的消費者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一種外觀看上去由「一排過濾網+一個風扇」組成的新興家用電器,正被很多中國家庭當作救命稻草。

「元旦春節是傳統銷售淡季,但過去幾個月亞都的銷售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出現了貨源緊張、產能不足。」空氣淨化器廠商亞都公司總裁文輝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不僅亞都,據遠大集團提供的數據,2011年下半年,遠大的空氣淨化機銷售量同比增長了300%,其中污染嚴重的京津唐、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銷售額增長最快。

所有人都想抓住這次產業爆發的機會:按照亞都、遠大提供的數據,二者市場份額均在30%左右;飛利浦、松下、夏普為代表的國外品牌則已經擁有一部分擁護者;美的、海爾等知名家電品牌也在積極進入空氣淨化行業。據瞭解,目前中國從事空氣淨化器製造的企業已經驟增至數百家。

不僅如此,還有源源不斷的新入者。2011年5月,合肥市宣佈要建立我國一次性投資規模最大的空氣淨化器研發和生產基地,由一位海歸投資四千多萬元創立,試圖以「舒爾」牌空氣淨化器進軍中國市場。

PM2.5,這種來自燃煤電廠、機動車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領域的顆粒物正在打開中國空氣淨化市場的大門。

根據國家室內環境和環保產品監督檢驗中心預估,「十二五」末中國室內環保產業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此前這一預估數字僅為800億元。室內環保產業包括室內檢測、淨化(淨化劑、淨化器),其中淨化器比重較大,有數百億規模。

曾經的SARS好時光

在亞都公司總裁文輝印象中,空氣淨化器受到如此大的追捧極為少見。唯一一次能與此相提並論的增長出現在九年前。

2003年4月SARS期間,試圖通過空氣淨化器達到「殺菌消毒」目的的人們開始搶購。文輝清楚地記得,2003年4月份亞都空氣淨化器一個月的銷售量就與2002年全年的銷售量相當。

但SARS來得快去得也快,原本以為能藉機「火一把」的空氣淨化器廠商希望迅速落空,當年7月之後銷售一下子降回原來的水平,空氣淨化器這個「應急產品」也迅速被人遺忘。

一等就是九年。在此期間,偶爾一條被媒體熱炒的「9歲女童患白血病疑似裝修甲醛引起」的新聞會或多或少地推動下空氣淨化器企業的銷售,但這種跟冰箱、空調不同的「非必需家電」一直難以被大眾所接受。

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徐東昇認為,這個行業是一個依賴突發性事件刺激的產業。但這次全社會對PM2.5的空前關注,跟過去任何一次局部增長都不同,「可以說是對全社會進行了一次空氣污染教育,中國市場得以全面打開」。

要知道,十年之前「當時的客戶主要是外籍人士,他們認為中國的空氣不可忍受,或者是外企採購給辦公室和員工宿舍。」格瑞衛康環保科技公司總經理嚴義清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說。

在業內人士看來,投資者紛紛湧入除了因為市場需求巨大,更源於空氣淨化器並不是一個高技術門檻的行業。

「技術早已不是問題,上世紀日本和歐洲都經過中國類似的問題,如何處理污染,各種技術都很成熟,關鍵是經濟承受能力。」一位業內人士說。

目前,空氣淨化器行業的平均利潤率也高於一般家電產品,「能達到30%左右」,這也是民營和外資企業涉足空氣淨化領域的重要原因。

洋機器淨不了中國空氣?

「你看一開窗子指示燈就變成了紅色,說明PM2.5進來了!」現在,每每有客人到訪,郭傑軍都會頗為得意的演示下新傢伙——空氣淨化器。

2011年12月,當郭傑軍第一次去買空氣淨化器時,銷售員說指示燈會根據室內空氣污染的不同程度顯示不同顏色,這一度讓他將信將疑。直到1個月後,郭傑軍欣喜地發現早上起來咽喉不適的老毛病減輕了,他立即把這歸功於淨化器。

目前空氣淨化器在中國的普及率在3%左右,在空氣質量更好的美國和日本卻達30%左右。在國外,空氣淨化器功能主要是去除花粉和可吸入顆粒物,在大氣污染更為嚴重的中國,空氣淨化器則被生活在灰霾天氣下的人們寄予重任——「去毒」和「去污染」。

這種認識偏離了空氣淨化器的本質。「國外使用淨化器的目的只是更『健康環保』,由於中國的甲醛污染世界獨有,指望空氣淨化器能完全解決污染是不可能 的。」國家室內環境和環保產品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說,中國市場上80%的消費者買空氣淨化器是想解決甲醛污染問題,但市場上80%的淨化器不解決甲醛 問題。

在郭傑軍看來,這些被笑稱為「安慰機」的空氣淨化器非常管用,儘管他沒有得到醫院證實,咽喉不適症狀與室內空氣污染有關。

不過,郭傑軍很快發現,淨化器的濾芯開始飽和。此前銷售說三年才換一次,過濾芯每換一次需要六百元左右的材料費。

「國外品牌很難想像中國的污染有多嚴重,在國外可以一年換一次的濾芯,在中國三四個月就得換,不換污染物被吹出來,就會造成二次污染。」亞都公司總裁文輝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目前,按照郭傑軍家裡4台空氣淨化器每三個月換一次過濾芯計算,郭傑軍在花了2萬元的購買費用後,今後每年還需要花費9600元的維護成本,他已經感到難以承受。

很火,也很亂

「所有的銷售都會告訴你,這個淨化器甲醛、PM2.5、細菌病毒都能除。」但是,郭傑軍卻發現家裡的四台空氣淨化器殺菌消毒的功能並非如宣傳的那樣。

目前市場上的空氣淨化器主要有三種技術:一是普遍採用的HEPA(英文簡稱,意為高效空氣過濾器)高效過濾技術,通過一層一層的高密度濾芯達到過濾 空氣作用。這種技術成熟,但需要定期更換維護濾芯,後期成本較高,這被亞都、飛利浦等品牌普遍採用。二是靜電吸附技術,通過放電將顆粒物吸附在電板上,好 處是不用更換濾芯,維護費用較低,但淨化過程相對被動和靜態,靜電產生的臭氧如果超標,對人體也有較大危害,這種技術的採用者以遠大為代表。三是通過消毒 燈技術實現殺菌、消毒。

中國家電協會會長徐東昇說,各個國家的空氣污染物成分不一樣,各公司的產品也有不同的側重點。中國城市家庭的空氣污染問題主要是甲醛,「如果希望除甲醛的淨化器又能消毒殺菌,那是很困難的。」文輝說。

此外,由於行業標準規範缺失,空氣淨化器質量參差不齊。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環境與節能研究院的專家曾經對幾種空氣淨化器的淨化效果做過分析,實 驗發現,在相同的測試條件下,不同技術的淨化器淨化效率差別很大,有的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90%以上,而有的技術只能達到30%左右;即便是同種技 術,其淨化器淨化效率也存在很大差異。

中國家電協會一位專家分析說,目前衡量空氣淨化器質量的核心指標僅是「潔淨空氣量」,標準中尚沒有對淨化顆粒物的直徑提出明確要求,「我家也有一台淨化器,但至少現在不能說明是否所有產品都對PM2.5有用。」

「檢驗檢測規則沒有細化,甚至還存在標準相互衝突的情況。」遠大科技集團副總裁張忠說,現有標準中關於臭氧的測試條件由於規定模糊,導致許多國家檢測單位雖然都是按照國家標準方法檢測,但得出的試驗結論卻不一致。

在買了第四台空氣淨化器後,郭傑軍陷入了兩難:如果開窗,室外的污染物就會進來,如果不開,又無法呼吸到新鮮空氣。兩難之間,他又聽說了空調企業正在研製能夠跟室外進行空氣交換的新一代空氣淨化器,買還是不買?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郭傑軍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19

以為實爆活動app捱窮4年等天使


2015-11-26  NM

屬中學同學的阮文朗(Sam)和高立基(Mike),愛好活動,發現自己經常錯過心水表演,因而度 出了商機。他們創立的Timable,將香港的文化、慈善、消閒娛樂活動,通通放在這個平台。週末與家人、朋友出街,便不愁無節目。只是,兩人在缺乏資金 下捱了四年,不斷思考應否放棄,終於上年得到天使基金投資。一有資金到手,兩人的目標就變成了上市!本刊找來有投資手機app的上市公司先思行(595) 行政總裁蘇智安(Billy)向二人「盤問」。近年Billy投資的南韓手機遊戲商Me2on,前年收入逾一億元,他亦是GoGoVan的投資者之一。對 於Sam及Mike話要上市,Billy說:「如果估價吸引,我絕對會投資。」究竟有咩咁吸引?我點sell:以為實爆

週末要搵嘢玩,就連Google、Yahoo!,都無一個有效方法,幫你找到特定時間、地點的活動。但在Timable,就可以活動性質如音樂、夜蒲、工 作坊等分類搜尋。很方便吧!活動我們有專人在facebook、網上「收集」,但投資者四年來都「收集」不到!最初無錢,我們就兼職,上班時「蛇王」睇雜 誌找活動、放工就寫Timable的系統。但要跳出comfort zone,全職做,最初很掙扎。突破的動力來自雅虎香港。一二年雅虎與我們合作,將我們內容放在他們專頁中。即時雄心萬丈起來,還辭了職!可惜,除了數碼 港的資助外,一直沒有天使(Angel Fund)。幾年間掙扎求存,中間一路諗放棄,不過想放棄之際又找到西九文化區,成為長期合作大客,之後又接觸到麥當勞,他們都有付費。其實我們的狀態很 尷尬,無蝕錢但做唔起。是不是應該放棄,做回打工仔?這刻我找到天使當然答你:「唔好放棄!」捱了四年,而家我哋每月有五十萬用戶瀏覽,收入包括廣告費、 排名費(將活動放頭位的費用),並按一天、一星期或一個月收費。我們亦會派同事做採訪宣傳。上年有了Sunny(天使投資者)投資,立時迅速發展。但未來 幾年,我哋只會


中國冷鮮肉普及度不及歐美三分之一 雙匯布局二十年等爆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0003.html

雙匯集團官方消息,日前,雙匯與江西餐飲連鎖品牌黎大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匯為黎大姐提供冷鮮肉。

黎大姐是江西地方餐飲品牌,主打產品是餃子,目前有50多家門店,與國內門店數上千家的連鎖洋快餐和中式快餐相比,規模不大。雙匯與黎大姐的合作,看上去只是一小步;這一動作背後,國內餐飲業正在經歷從熱鮮肉向冷鮮肉的歷史轉型,肉類企業的機會開始顯山漏水。

中國冷鮮肉普及度不及歐美三分之一

中國是世界豬肉消費第一大國,每年出欄生豬約7億頭,大多數是熱鮮肉,冷鮮肉是少數。傳統熱鮮肉,一般是淩晨宰殺,清早上市。屠宰後的肉溫高達40℃,不經低溫冷卻,直接上市。從屠宰到銷售只有幾個小時,處於肉的僵直期,沒有經過充分的成熟變化,肉質堅韌,口感相對粗糙。同時,熱鮮肉肉溫高會滋生大量微生物,不但容易肉品變質,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

冷鮮肉是生豬屠宰後,迅速進行冷卻排酸處理,豬肉在24小時內降為0-7℃,豬肉經歷了由屠宰後僵直到肉質成熟的過程,肉的內部細微結構發生一定變化,肉的嫩度增加,肉質得到改善,並產生氨基酸、多肽等風味物質,使冷鮮肉更容易烹調加工,更容易消化吸收。冷鮮肉生產、運輸、貯藏都在低溫條件下,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長。

在上海,雙匯、雨潤、金鑼、愛森等大品牌的冷鮮肉接受度高,冷鮮肉的市場占有率達到60%左右,有些內陸地區是零,全國綜合來看,冷鮮肉的綜合普及率20~30%左右。雙匯發展副總裁宋保國表示,在歐美發達國家,冷鮮肉已經有近百年的消費歷史,占到豬肉消費市場份額的90%以上,中國冷鮮肉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冷鮮肉的概念是舶來品,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雙匯等品牌開始在國內市場推廣冷鮮肉,大城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冷鮮肉,部分中小城市以及農村地區,仍然是熱鮮肉的天下。

餐飲渠道:冷鮮肉增長爆點

冷鮮肉的普及,教育消費者需要循序漸進,與之相比,餐飲渠道醞釀的機會不容忽視。

中國飯店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稱, 2015年,全國餐飲收入實現32310億元,同比增長11.7%,這是我國餐飲收入第一次破3萬億,已經成為消費升級的十大行業之一。

餐飲行業是肉類消費的主要場景之一,是用冷鮮肉還是熱鮮肉,並不是餐飲企業最關心的問題,“餐企主要關註貨量與利潤”,一位食品行業的人士介紹說。有些餐飲企業為了控制成本,把不同肉類摻混在一起的動作並不少見。

一些餐飲企業不願意用冷鮮肉。雙匯冷鮮肉的價格高,一位經銷商解釋,雙匯搞的生豬頭頭檢測瘦肉精,費用上億元,需要攤入肉價;一位業內人士說,還有許多餐飲企業認識不到雙匯冷鮮肉的安全性,覺得其他企業的安全保障和雙匯都差不多,其實差距還真的很大。冷鮮肉生產需要建設高標準的倉儲、物流、加工設備,新建的雙匯南昌工廠投資達到12億元,遠高於同樣體量的熱鮮肉生產企業。

福喜事件給國內餐飲企業敲響了警鐘。2014年,上海福喜食品公司被曝使用過期劣質肉,麥當勞、必勝客、漢堡王等餐飲連鎖企業受到牽連,業績大跌。一些餐飲企業意識到,如果食品安全出事,就直接得關門,成了生死攸關的大事,賺多少錢反而是第二位的問題。因此,餐飲渠道開始註重原材料的安全和品質,一些餐飲企業將成本控制讓位於產品的健康和美味,餐飲渠道的轉型和升級,為冷鮮肉提供了一個歷史性的發展機會。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家對食品安全的要求和管理越來越嚴格,會有越來越多的重視質量和安全的餐飲企業看重冷鮮肉的安全保障。雙匯已經明確了“進廚房、上餐桌”的新產品研發方向,並已研發投產了定制化、預制化、真空包裝和使用方便、品種多樣的生鮮產品,和全國2萬多家餐飲企業展開了合作。

餐飲企業願意用雙匯等大品牌的冷鮮肉,一個是證照齊全,產品質量有保證。大一點的食品企業,有自己的檢驗機構,對豬肉等原料可以進行關鍵指標的檢測;小一點的餐飲企業,沒有能力檢測,只能通過驗看營業執照、質量合格證等證照材料來間接判斷餐飲原料安全。雙匯等大公司有完善的內控體系,產品經過嚴格檢疫檢驗,有品牌信譽,更為放心。

現在豬肉、蔬菜等餐飲原材料的價格高,人工成本也高,餐飲企業如果自己做原材料的粗加工,需要招聘人員,人力成本開支增加;另外粗加工也會產生損耗。雙匯為了占領餐飲市場的份額,為餐飲企業提供半成品形態的原材料,比如紅燒肉、獅子頭,配料都準備好了,下鍋加工就行,方便了餐飲企業。

上述人士說,暫時餐飲渠道還無法和面向消費者的雙匯冷鮮肉特約店渠道分庭抗禮,但是餐飲至少是雙匯冷鮮肉一個很有發展潛力的渠道。


576公屋單位供家庭特快編配兩童慘死凶宅 第三年等人揀

1 : GS(14)@2017-10-09 03:56:11

定泰樓



【本報訊】公屋單位一屋難求,房署新一期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接獲約8.05萬份申請,超額申請72倍,房屋署昨日公佈首批供家庭申請者申請的576個單位,當中有兩兇殺案單位,包括連續3年榜上有名的屯門安定邨定泰樓4樓的單位,該單位2002年發生雙屍兇殺案;沙角邨綠鷺樓16樓的單位更兩度發生兇殺案。記者:譚靜雯 鍾雅宜


公屋輪候冊申請宗數近28萬,一般申請者平均要等4.7年才能獲配公屋,凶宅等不受歡迎單位成基層市民上樓捷徑。房署指今年共有1,100個單位供特快公屋編配計劃申請者揀選,其網頁昨首先上載今年可供家庭申請者揀選的576個不受歡迎公屋單位名單,詳列位置、面積及租金等資料,其餘約520多個供單身申請者揀選的公屋單位則稍後公佈。今年接獲約8.05萬份申請,當中3.98萬為二人或以上家庭申請,4.07萬為一人申請,家庭申請者約69人爭一個單位,而一人競爭更激烈,78人爭一個單位。房署罕有在網頁表明今次計劃申請人數眾多,不同地區內可選單位數目不一而且有限,無法保證所有申請者均能獲邀揀樓或成功揀選單位。


首年半租優惠 月租$479

首批576個不受歡迎單位中有兩個為兇殺案單位,其中屯門安定邨定泰樓4樓的單位,15年前曾發生雙屍兇殺案,更連續第3年上榜,即第3年等人揀,當年一名持雙程證男子因追求女子不遂,殺害該女子的8歲兒子及4歲女兒,兩童身上共有130處刀傷,分別被菜刀劈頭及尖刀插胸致死。該單位面積約249平方呎,每月租金958元,房署提供一年的半租優惠,首年月租僅479元。另一兇案單位則位於沙角邨綠鷺樓16樓,同一個單位分別於2002年及2008年或以前分別發生兇殺案,該單位同樣面積約249平方呎,房署未有提供租金優惠,每月租金約1,092元。其餘的不受歡迎單位則包括曾發生自殺或意外死亡事件、曾發生白蟻等蟲患及噪音水平略高等,亦另有多個鉛水屋邨的單位因曾發生意外或自殺事件而上榜,包括元州邨、彩福邨及牛頭角下邨。首批二人或以上家庭申請者可於明日開始揀選單位,其後才到一人申請者,預計於11月下旬才展開。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認為公屋輪候時間太長令大批申請人參與特快編配計劃,但單位有限,料不少申請人以博彩心態申請,不少單位只是坐向不佳或鄰近垃圾房等,對部分申請人來說仍可以接受。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926/201642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