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运营商肉搏校园:每个新用户都是纯收益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3/2NMDAwMDE5NzA2Nw.html

“考上北大不容易,电信手机辐射低”——9月7日下午,一幅被部分网友评价为“雷人”的广告语,张贴在北京大学校园内著名的“三角地”。

作为北大校园信息发布的聚集地,“三角地”是该校人流最集中的区域之一。正因如此,对于欲极力拓展北大学生市场的电信运营商,“三角地”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广 告语的旁侧,便是北京电信位于北大校园的促销点。距离不到十米,北京移动“动感地带”的促销活动亦摆开阵势,现场的促销人员,不放过和每一个新生靠近的机 会——对于远道进京的“新同学”,更换手机卡,成为“必备动作”——他们即将成为北京地区电信运营商的又一个新增用户。

校园外的争夺,亦热度不减。在北京地铁四号线,北京移动“动感地带”和北京电信“天翼校园套餐”的广告牌交错出现。知情者透露,四号线途径中关村,此处广告费价格不菲,即便如此运营商依旧不惜本钱。

相比较高昂的广告投入,四号线的潜在市场更为可期——由南往北,民族大学、北理工、人大、北大、清华均途径四号线。对于争夺校园市场的运营商,这是校园外又一个重要的战场。

“每一年的新生促销,都是我们年度营销的重头戏。”中国移动某分公司一市场推广负责人坦言,现在校园市场的争夺可谓惨烈。

校 园市场争夺的背后,则是中国移动用户市场的增长放缓。2009年,中国的移动电话新增用户1.05亿,相比较2008年近9000万新增用户数,增幅仅千 万户。“新增用户数量的放缓,将是大趋势,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持续。”电信行业专家付亮分析,在此背景下,校园市场是少有的新增市场。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面对刚刚启幕的中国3G市场,大学生无疑是3G高端市场最大的潜在用户。“争夺校园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布局未来。”上述运营商人士直言。

深度捆绑

8月中旬,经历高考后的漫长暑假,家在揭阳的小寒(化名),等到了位于广州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意料之外的是,通知书中夹着一张广州移动赠送的“动感地带”手机号码,并附有55元话费。

对于即将去广州上大学的小寒,更换一张广州地区的电话卡,早已在其计划之列。到广州的大学报到后,小寒随即换上了寄来的“新号码”。

“我们这一届的新生,都在录取通知书中,收到了赠送的‘动感地带’新号码。”小寒告诉记者,这让他们很方便,“我觉得挺好的,反正我们也要换号了,而且还不用花钱。”

但在市场的另一面,却有另一种解读。当小寒漫步大学校园,发现相比较电信和联通的大力促销,移动这一次“安静了许多”。尽管电信和联通卖力促销,其对新生用户斩获寥寥。

“我们班上的同学,基本上都直接换上了寄来的号码,成为移动的用户。”小寒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了解到,除移动外,电信和联通在各地的分公司,在今年的新生入学中也采取过夹带录取通知书的营销方式。但这仅是吸引新生入网的第一步。

更激烈的争夺,是在学生用户的深度捆绑上。“尽管各家运营商针对校园市场的套餐相对优惠,但以语音业务为主的业务模式,其用户的粘性并不太高。”电信行业专家付亮认为,如何将校园业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深度捆绑”,成为运营商争夺校园市场的新趋势。

本报记者获得一份广州联通针对某高校的促销单显示:“亲爱的同学,下发到你手中的中国联通手机号码卡为你在校就读期间与学校信息对口的号码。学校的有关信息(包括学生活动、考试信息、就业信息等)都将通过学校信息平台发送到此号码。”

“通过深度捆绑,把该运营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而其他运营商甚至很难获得入网的机会。”付亮分析,区别于其他商品销售,电信商品的排他性较强,“尤其是学生群体,很难同时成为多家运营商的用户。”

前述中国移动一分公司人士直言,在校园促销中各家运营商都有排他性的愿望,但部分学校也正是基于此,有着包括收取进场费在内的权利寻租诉求:“双方作用下,校园市场的争夺既复杂又惨烈。”

低成本营销?

校园市场的低价格,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广东的部分高校新生报到期间,广东联通甚至打出了“充50元送500元话费”“充100元送800元话费”的大幅度优惠。而在北京市场,北京电信甚至推出了在校园内,长途市话合一0.1元/分钟的超低优惠。

“学生市场作为一个低收入人群,是一个对价格弹性极为敏感的群体。”上述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对于校园市场的争夺,几家运营商之间最主要的比拼就是价格,对于自身而言,就是谁能把利润降得最低。

但这还是问题的表象,据本报记者了解,移动业务运营特定的成本与收入模型,或许才是运营商不计成本“肉搏”校园市场的背后支撑。

“对于基站网络已经覆盖的一定区域,其成本投入是相对固定的。”电信专家付亮分析,区别于固定电话业务,在一个固定的无线区域内,并不会因为增加新的移动电话用户,而增加相应的成本。

“从运营的角度讲,我们每增加一个新的用户,其收入几乎是纯收益。”上述运营商人士直言,“对于所谓低价促销,只存在赚多赚少的问题,而不存在亏本的问题。”

但在现实校园市场,实物促销盛行带来的高成本,却同样让运营商面临着一定的成本压力。本报记者走访多家北京高校发现,运营商校园促销点都是赠品密布。除了常规的存话费送手机之外,还有自行车、移动硬盘、电风扇、蓝牙耳机等价值不等的实物赠品。

“我们每年花在实物赠品上的成本逐年增加。”上述运营商人士直言,几家运营商相互比拼,“都是互相逼出来的。”

竞逐增量市场

惨烈的价格搏杀,从整体上摊薄了校园市场的利润。

一位接近广东移动的业界人士透露,在广州地区高校学生群体, ARPU值(每户每月收入贡献)约在50元左右。而根据中国移动2009年年报披露,2009年中国移动用户ARPU值平均在77元人民币。

“在目前的市场现状下,学生群体对运营商的利润贡献很有限。”广东移动一家分公司人士分析,除了学生自身属于低消费人群外,也与学生的整体数量有关,“学生用户一般不足区域用户数量的十五分之一。”

即便从当下看,校园市场并非是“利润牛奶”,但运营商的争夺丝毫未见减弱。

“从移动用户新增人数看,呈现放缓趋势。”上述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分析,而在各家运营商的竞争中,发展和争夺新用户,无一例外地成为各家运营商市场推广的首要战略之一。

在此背景下,由于大学生群体的异地求学,所产生的增量市场,很自然的成为各家运营商竞逐的焦点。

不止于此,对校园市场的争夺,还为运营商日后的3G业务打下铺垫。值得关注的是,自2009年开始,三家运营商在校园推广中,都开始有意识地推广数据业务。例如,在今年北京电信的校园套餐中,均包含上网流量、WiFi时长赠送,而用于促销赠送的手机,均是3G手机。

“尽管学生属于低消费群体,但极愿意尝试新鲜应用。”前述中国移动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发展学生市场更多地着眼于未来的市场培育,“形成对某一家运营商的使用依赖,对于未来的市场延续很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65

联通10城市招标 运营商圈地IPTV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13/2OMDAwMDE5NzA2OA.html

三网融合试点正从政策博弈走向市场争夺。

9月10日,本报记者从一家参与联通招标的IPTV设备商处获悉,中国联通覆盖10个城市的IPTV招标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华为、中兴、思华、爱立信、阿尔卡特朗讯、乐视和青牛等7家IPTV设备商入局。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参与招标的设备商一共有11家,结果昔日IPTV设备商的霸主UT斯达康、海信、东软以及烽火通信落选,而思华、乐视、青牛等名不见经传的设备商却分别在大连、杭州、武汉和绵阳成为赢家。

不过在中国电信比较强势的上海、南京、深圳、厦门等4个试点城市这次中国联通并没有布局,反而补充了石家庄和天津两个非试点城市来开展IPTV业务,显然其希望在电信相对薄弱的北方地区取得IPTV业务的突破。

联通招标IPTV

“在 IPTV领域,现在已经并入联通的中国网通其实布局比中国电信还早,其布局的领域主要是哈尔滨、吉林、北京等区域,然而由于歌华有线等广电运营商的抵 制,2006年中国网通在北京和吉林的IPTV被广电总局叫停,而哈尔滨也在发展了近10万用户后停止了扩张的步伐。”广电总局科技司有关人士9月10日 如是表示。

然而随着今年以来三网融合总体方案和试点方案相继出台,特别是12个试点城市提交了各自的三网融合试点细则后,中国联通开始重新布局自己的IPTV业务,首批12个试点城市中,联通都被列入了参与试点的运营商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联通从今年8月开始召集IPTV设备商参与IPTV试点业务的讨论,并在11家参会的设备商中进行选择,最终华为、中兴通讯和思华等设备商脱颖而出。

广 电专家吴纯勇告诉记者,虽然IPTV业务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是一个很小的新兴业务,而且目前也找不到什么盈利模式,同时其内容播控平台又被广电的CNTV 和上海文广百视通控制,然而作为三网融合进入视频的入口,电信运营商要想在未来的高清视频传输领域突破广电的封锁,就必须建立自己的IPTV平台。

格兰研究的数据显示,到今年8月全国IPTV用户已经突破950万户,其中中国电信的用户数量超过800万户,而上海、江苏两省的用户数量都超过了150万户,然而中国联通的用户数量则只有70万户。

显然要想在IPTV这一三网融合的标志性业务中赶超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需要更多的投入。北京联通近日抛出了年内发展3万IPTV用户的目标,显然其在IPTV领域依然在试探。

中国数字电视杂志主编包冉表示,“对于联通来说要在整体IPTV用户上超越电信短期内是不可能的,联通必须在局部市场先取得优势,比如是电信相对薄弱的黑龙江、吉林、北京、山东、河北等地。”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联通确定的首批建设IPTV系统平台的区域就包括北京、哈尔滨、大连、青岛、天津、石家庄、武汉、杭州、绵阳、长沙。

对于这些试点和非试点城市的选择,广东联通有关人士表示,“这些城市中国电信此前基本上没有布局,有的城市比如长沙、绵阳则基本上是空白,所以我们希望能取得突破,而上海、南京等城市我们已经没有再去布局的必要了,因为电信已经形成了相对的优势。”

设备商重新洗牌

对 于这次参与联通招标的设备商来说,虽然这10个城市的IPTV平台总定单金额并不大,约在1亿元左右,其与电信运营商在3G领域的投入相比简直就是“九牛 一毛”,但是如果IPTV从明年开始推广到40个城市,2012年后全国推广的话,那也意味着上百亿元的订单。显然能否抢得先机非常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联通的这次IPTV平台招标中,华为拿下了北京和哈尔滨,而中兴通讯取得了青岛和天津。然而老牌IPTV设备商UT斯达康,以及目前风头正劲的烽火通信出局,以及北京青牛软件、乐视,以及思华的胜出,都有些爆冷门的意思。

有业内人士表示,“思华的胜出并不意外,因为思华是国内互动电视做得比较好的厂商,它是杭州华数的系统平台厂家,但这些年比较低调。”

此外,记者了解到,思华和中国联通在手机业务上的合作也相当紧密,双方的认知可能是这次思华能进一线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2000年成立的北京青牛软件,曾于2005年获得软银亚洲、华登国际和中科招商等国内外著名投资基金的3150万美元注资,而且其与中国电信等三大运营商都建立了合作关系,所以这次中标定单规模最小的绵阳也在情理之中。

对 于UT斯达康的出局,包冉告诉本报记者,“其实UT斯达康曾经将IPTV作为小灵通后最大的潜在业务,但是IPTV前些年发展不顺利让其心灰意冷,如今卷 土重来无论在技术还是资金上都无法与华为、中兴通讯相提并论,与其他IPTV设备商也没有优势,所以其出局也很正常。”

记者了解到,中国电信也在青岛、长沙、绵阳、武汉、云南等地区进行IPTV的平台布局,这也是IPTV设备商的机会。

运营商圈地

在IPTV设备商激烈竞争的同时,电信、联通两大电信运营商也展开了IPTV的圈地战。

包冉表示,“由于工信部并没有明确电信运营商的势力范围,所以在12个试点城市,以及此前获准开办IPTV业务的二省十二市,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将展开争夺,而在正式运营前,布局较晚的中国联通的投资欲望更为强烈。”

记者了解到,此前中国联通在北京、哈尔滨和大连都建立了IPTV平台,其中北京由中兴通讯和阿尔卡特朗讯共同中标,而大连则是中兴通讯,哈尔滨是UT斯达康。目前中国联通招标后要建立新的平台,而中国电信也将在这些地区进行布局。

吴纯勇表示,“从三网融合的试点方案来看是不鼓励重复建设的,这样的确有重复建设的性质,但是考虑到原来中国联通在北京等地的平台多年没有使用而且技术上已经落后需要更新,而同时两家电信运营商良性竞争的话,会让IPTV业务发展更快,所以多平台竞争并非坏事。”

然而对于联通等电信运营商来说,除了自身建设外,还需要与CNTV、百视通等建设IPTV内容播控平台对接。

目 前,云南电信已经与CNTV建立了全新的合作关系。据悉,此前,CNTV以控股公司的方式和云南电视台合作,CNTV出2000万现金占60%股份,与云 南电视台成立了云南爱上网络公司。该合资公司到2010年4月在云南昆明、楚雄、大理、曲靖、玉溪等地发展用户达到4万户。CNTV有意让云南电信参与到 该合资公司中来,而云南电信也表示了参股的愿望。

云南电信有关人士表示,之前发展IPTV电信的投入很大、回报不佳,但是从合作模式上看,电信可以控制用户认证计费,央视和云南电视台提供EPG和内容服务,这种模式对各方来说都是各取所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67

WiFi競逐廣東樣本:三大運營商的免費邏輯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18/2MMDAwMDIzMjk2MQ.html

2010年因亞運會之機小試牛刀後,三大電信運營商在廣東WiFi市場再顯身手。

4月13日,廣東電信對外宣佈,從2011年5月1日到9月30日的深圳大運會期間,廣東電信天翼手機和寬帶用戶使用WiFi免費,而其固話、小靈通、非廣東的天翼用戶,以及其他運營商手機用戶也可每月使用10小時的免費WiFi。

在此之前,廣東移動和廣東聯通也分別推出了免費WiFi上網服務,其中廣東聯通將年初開始的WiFi友好體驗活動從3月31日延長至今年8月31日;廣東移動也宣佈對其全球通八大套餐客戶實行全年WiFi免費政策。

廣東WiFi免費潮

4月初,三大運營商在廣東掀起的免費WiFi大戰,頗有爭先恐後的架勢。

與 其他兩大運營商不同,廣東電信已經開始將WiFi潛在用戶的拓展目標延伸到了移動和聯通的手機用戶中。按照廣東電信市場部WiFi業務主管陳柱的說法, 「這並非是針對競爭對手促銷做出的應對行動,也不是挖牆角,廣東電信只是為了通過免費讓WiFi業務的潛在用戶得到激活。」

然而三大運營商的免費WiFi戰略,卻有著各自的出發點。從廣東省的移動通信市場情況來看,廣東移動的優惠對象是其高端的全球通用戶,與之前推出的送話費一樣,移動是為了穩定全球通高端用戶,以免被聯通「沃3G」、電信「天翼」的3G套餐大規模拉走。

廣東聯通在去年底就推出後付費手機用戶開展WLAN友好體驗活動,原計劃截止2011年3月31日,近日又將此免費WiFi上網體驗延長至2011年8月31日。

然而三大運營商中只有電信WiFi針對的用戶最為寬泛,但是其優惠最多的還是天翼3G手機和寬帶用戶,所以其推免費WiFi的主要目的依然是借此來吸引更多人使用天翼3G手機和無線寬帶。

「我們內部制定的就是C+W(CDMA2000+WiFi)的捆綁策略。」陳柱告訴本報記者,「其實之前廣東電信針對天翼用戶就贈送每月30個小時的免費WiFi,而今年5月-9月的大運促銷期間則取消時間限制,活動核心依然是為了帶動3G用戶的快速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廣東電信第一次將免費WiFi覆蓋的目標瞄準了非廣東的天翼用戶以及其他運營商手機用戶,而且在大運促銷期間贈送的免費時長從此前的2小時延長到10小時。對此,陳柱的解釋是,「這主要是為了盤活電信的WiFi網絡資源。」

截 至目前,廣東電信已經投資過億元建設了1萬多個WiFi熱點,而AP數量則達到了3萬多個,目前在廣東省內依然處於相對領先的位置,但是之前的活躍用戶數 量太少,這導致大量的WiFi網絡資源閒置。而同時3G寬帶資源則比較擁擠,而免費WiFi可以分流部分3G網絡的壓力。

其實廣東電信在去 年亞運期間就曾經面向廣州市民免費開放全城的WiFi網絡,按照陳柱的介紹,當時電信的活躍WiFi用戶(每月使用1次以上)從2萬多戶快速增長到15萬 戶,而在亞運後隨著免費WiFi業務的停止,其活躍用戶下降到6萬戶左右。廣東電信希望通過這次到年底的促銷,讓活躍用戶數量增長到20萬以上。

共建共享摸索

「廣東電信2011年計劃投資近億元新增1萬個AP。」陳柱表示。

除了完全自建的模式外,廣電電信已經開始在探索WiFi社會化共享共建,一方面借助各地市政府提出的無線城市計劃,利用政府資源來減少自身投資的壓力;另一方面探討與一些商業地產的開發商、業主合作合資的方式來建設WiFi熱點。

「比 如麥當勞建設一個WiFi接入點的費用可能只有1萬元,但是依靠這項增值服務很多麥當勞餐廳的顧客大大增加。」陳柱表示,未來電信在WiFi布點時也會考 慮與這些場所以及商業樓宇開發商合作的方式,電信負責提供光纖高帶寬的接入,而樓宇則可以免費提供了入駐的公司和客戶。

他還表示,「這些商業樓宇因為免費WiFi帶來的收益能否分享,這一切大家都可以談,但是對電信來說,在商業樓宇WiFi提前佈局是很必要的,因為誰的熱點和AP更多,今後在WiFi商業化運營中就將佔據有利位置。」

財 力更加雄厚的廣東移動,其WiFi投資力度更大。「移動一方面沒有寬帶用戶,同時其TD網絡上網速度較慢,希望通過建設WiFi網絡來彌補TD網絡的不 足。」一位電信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其實從2010年開始,移動建設WiFi的速度要快於電信,預計到2011年底,廣東移動WiFi熱點數量將超過電 信。」

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期間,廣東移動就投入超過4000萬元,在省內亞運主辦城市以及珠三角區域綠道,開通了超過1萬個WLAN熱點。進入2011年,廣東移動還將在全省21個市新增2萬個WLAN無線接入點。

免費下一步

從目前三大運營商的促銷內容以及亞運前後的活躍用戶對比來看,免費依然是WiFi用戶增長最為快捷的方式。

其實盈利模式問題一直是外界對WiFi運營將信將疑的關鍵。電信運營商的WiFi業務此前更多是各地政府「無線城市」計劃的跟進角色而已。另外,也有擔心,運營商對於WiFi網絡的投資和免費推廣,可能會對有線寬帶ADSL,以及3G等無線寬帶業務造成衝擊。

「其 實我們WiFi熱點的布點是非常有考究的,我們會考慮外來人口和商務人士集中的機場、酒店、商業樓宇等區域,而對於本地人為主的住宅小區暫時沒有佈局的計 劃。」陳柱表示,這樣一來,WiFi對有線寬帶並沒有什麼影響,而由於目前WiFi主要是局部範圍內提供高速無線上網服務,而3G寬帶則可以提供隨時隨地 上網的需要,所以兩者是互補關係。

他還表示,「其實電信WiFi瞄準的客戶主要是兩類,一是使用智能通訊終端的人群,二是使用上網本、iPad等經常出差的人群,所以不會與有線和無線3G寬帶業務形成人群的衝突。」

當 然,對於電信來說,由於其自身存在大量的有線寬帶和3G無線寬帶用戶,所以其投資WiFi業務的速度近年來相對較慢,廣州移動綜合部有關人士就指出,「對 於電信來說,建設WiFi的積極性遠沒有其發展3G的積極性高,一方面WiFi短期內難以形成自己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其對原來寬帶業務的內耗是難以避 免。」

WiFi業務未來是否可以帶來更多的數據業務並實現單獨盈利?對此陳柱表示,「現在電信在很多營業廳和銷售網點已經推出了5種WiFi時長卡(5元5小時、50元100小時等),我們也在考慮製作實體卡,但是對於這一市場的規模增長前景目前還很難預測。」

「我們希望一兩年後實現WiFi收費,比如說在提供一定時長的免費WiFi後,可以收取超出部分時長的費用。」陳柱表示,但考慮到去年亞運免費WiFi大餐結束後很多活躍用戶馬上停止使用的情況,相信對WiFi收費會有一個較長的過渡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30

運營商的歧途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50204.html

營商究竟應該多大程度上介入產業鏈?恐怕它自己都沒想清楚。

本週聯通WCDMA產業鏈高峰論壇上,它再次高調將自己自主研發的沃Phone推向前台,這是繼今年2月發佈沃Phone操作系統後,第一次發佈市場化終端。

運營商做操作系統與終端,聯通並非首個。中移動借助Ophone早已衝在前面。

運營商有許多理由這麼幹。比如自主研發,或希望掌控未來移動互聯網入口等,但要知道,打造一款操作系統並非易事,需要大量投入。谷歌每年向安卓投入超過10億美元,市佔率不到10%。沃系統雖基於linux研發,想來也要花不少錢,聯通難道不擔心回報尷尬嗎?

至少目前還看不到樂觀跡象。實際市場反應讓人為它捏把汗。截至目前,聯通推向市場的沃Phone產品只有天語U2和英華達C580;能展示機型的,還有中興和TCL。

這4個非主流品牌能否讓消費者產生購買衝動,不得而知。何況還是未經過市場和消費者檢驗的全新的操作系統。

也許聯通有能力刺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沃Phone將是今年重點補貼產品,補貼額度將超過50%。但讓我困惑的是,如果一個產品只能依靠高額補貼才能打開市場,它值得大力推廣嗎?

難道僅僅只是為一個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做個交代?據我所知,沃Phone是國家重大專項補貼支持的項目,而且由董事長常小兵親自出面申請的。

面臨尷尬的自然不只是聯通。中移動之前已做出「表率」。當初,它研發和推廣Ophone時說,這是出於戰略考慮,比如搶奪移動互聯網入口等。

時至今日,不知道中移動的戰略目標達到了幾成。至少從市場表現看,實在不敢令人恭維。

TD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3G標準,由於只有中移動一家運營商推廣,本身希望調動整個產業鏈積極性,這是個極其艱辛的過程。以終端廠家來說,專門研發TD標準終端需要時間和人力,而且會增加手機成本,這導致了TD終端產業鏈與其他產業鏈相比,總是處於遲緩及追趕狀態。

而Ophone操作系統的誕生,看上去並未加快TD終端產業鏈步伐,反而拖了後腿。由於Ophone是在Andriod底層協議基礎上進行的二次開發,無疑進一步增加了終端廠商的研發成本。比如進行系統流暢性測試以及相應的軟件適配測試等。

更重要的是,Ophone版本更新太慢。當Andriod升級到2.1時,Ophone長時停在1.6版本。如今Andriod已到3.0,Ophone只是2.0。

在配置與軟件版本決定終端競爭力的時期,面對大紅大紫的iPhone,以及正在醞釀推出橫跨主流PC、平板及智能手機終端系統的巨頭微軟,運營商們放著知名度很高的操作系統不用,偏要投入巨大力氣自主研發,換來一個吃力不討好的市場反應,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

事實上,操作系統只是它們介入產業鏈的其中一步而已。為擺脫管道命運,運營商們做得更多。

比如應用程序商店。大概受了蘋果App Store刺激,三大運營商都已經建立起獨立的應用程序商店,但效果只能用「慘淡」形容。

比如天翼空間有關人士對筆者承認,如何做好應用商店,運營商並沒想好。聯通應用商店發佈後甚至悄無聲息。走在前面的中移動,雖然希望Mobile Market能扮演下一個增長點,但它顯然也低估了困難。

比如中移動一位互聯網基地負責人就坦陳,發展同樣一款應用MM的投入是蘋果的40倍。對於MM而言,每款應用都要針對上千款手機進行測試。而蘋果只 要針對iOS一個平台做測試就可以了。根據一個珠海的應用開發者的比較,其產品放在MM上獲得的收入只是放在iTunes上的1/3。

還有139說客、飛信等多種互聯網產品。前者類似微博,後者是IM工具。由於互聯網產業聚合效應明顯,行業裡只有第一名與失敗者。運營商想借此去打敗充滿活力的互聯網企業,短期看不到勝算。

那麼,運營商在產業鏈中究竟應該處於什麼位置?如果是作為平台,又該如何避免管道化的命運?現在看來,各方都沒有很好的結論。而在沒有想清楚前景的情況下,過度介入可能並非一個合理選擇。

這並不意味著筆者反對運營商在產業鏈嘗試創新,而是支持本土三大運營商帶有試錯的嘗試。事實上,這也是外部環境的變遷帶來的需求。中移動董事長王建 宙曾對筆者感慨地說,中移動希望學習一些國際經驗,而國際運營商則認為,中移動作為用戶最多的運營商,應該為其他同行提供經驗。

只是說,與其大包大攬,「中移動們」是否有其他一些更為專注的思路與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7

運營商的管道化生存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50201.html

一則對蘋果應用商店的收入構成分析說,除去開發者獲得的七成外,蘋果自身拿到的是13%,信用卡公司則獲取 16%,剩下的1%歸屬數據存儲和傳輸服務商。換句話說,在用戶下載一個收費應用中,提供網絡支持的(也是必需的),只有微不足道的收益。這就是徹頭徹腦 的一個管道化的體現。

移動互聯網物理管道的建設者非運營商莫屬,但令運營商最鬱悶的是,它辛辛苦苦花了極大的代價所建立起來的網絡,卻是它過往業務的殺手。以短信這項基 礎業務為例,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發佈的數據表明:2004年第二季度的短信量僅為250億條,但是五年之後,短信量竟達到8230億條,增 長極其驚人。到了2010年下半年,美國手機用戶的短信收發量雖然尚有1萬億之巨,但僅比上半年增長8.7%。這是短信極速發展的十年間最小的增幅。

短信是運營商利潤豐厚的一項業務,瑞士聯合銀行的研究表明:顧客同樣是花費1美元,無線數據和語音服務產生的利潤只有35%,而短信產生的利潤至少 達到80%。但類似kik、whatsapp之類的智能手機應用的出現,人們除了給運營商繳納一筆流量費之外,就是在免費使用短信功能了。來自荷蘭的消息 說,荷蘭某運營商的android手機用戶,去年8月還沒有一個人使用whatsapp,但到了今年4月,則有85%的用戶在使用這項服務。

另外一個利潤點——通話,也在受到後來者的衝擊。iPhone機上的viber,正在讓用戶免費打電話(無論是本地的,還是長途的,抑或國際的)。 自去年12月發佈以來,短短5個月就拿下了1000萬用戶。目前這項應用已經蔓延到android平台上。這個應用最讓運營商感到頭疼的地方在於,它直接 向通訊錄下手。使用者無需新註冊賬號,就可以直接使用。並且,可以直接調用用戶過往手機通訊錄的聯繫人列表。 

回到文頭的那個例子。在以智能手機及其應用為主導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看到的是,諸個渠道的份量之比:應用商店本身、支付渠道是網絡傳輸渠道的十倍以上。這對於中國本土運營商來說,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

中國運營商的對策是:在承認傳統基礎服務受到衝擊的前提下,努力向前兩個渠道發展。

中移動搞了一個MM(mobilemarket)應用商店,中電信有天翼空間商城,中聯通同樣也有一個類似的。按照DCCI的說法,中移動MM是中 國開發者使用過的商店比率最高的,達到38%,居蘋果的appstore和谷歌的androidmarket之上。但這只是DCCI的一個調研,我個人相 當懷疑,應用開發者究竟在中移動MM上有多大的黏著。從公開消息來看,中移動MM上並沒有誕生出多麼火爆的應用。

運營商也在搞移動支付,但並沒有太大的發展。中移動MM上的收費渠道是短信。用戶下載一個收費應用後會得到一個短信通知,確認後從話費中扣除。這個 手段是很有些中國特色的。因為中國移動互聯網至今主體用戶略顯低端(因為他們除了手機再無上網設備),讓他們掏出一張信用卡來支付委實要求太高了。

但中移動最近一連串的高層地震告訴我們,它的內部決策機制還是有問題的。中國的電信服務商整體上而言,一不缺錢二不缺人三不缺用戶,但他們缺的是思 維,或者說,公司基因。他們喜歡自己跳出來做應用——這對搞應用商店其實是一個打擊。而在我看來,管道化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問題的關鍵是,你做什麼管 道。做好一個賣場,難道不是相當賺錢的管道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98

运营商比拼政企业务 改善盈利结构尚需时日

http://news.imeigu.com/a/1317230775998.html

“你去看过运营商展台没有?什么都没有。”9月27日是2011年中国国际通信展第二天,记者刚刚走进展馆,就听到走在前面的两个参观者这样议论。

运营商更愿意在展会上展示针对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业务,这在个人参观者看来,实在“很没意思”。

即使是往年在运营商展台上大放异彩,能吸引不少目光的各种终端,今年也都没有在运营商展台上出现,而是在各个终端厂商的展台上各自展示。

虽然个人业务仍然是运营商最大部分的收入来源,但由于业务模式已经基本成熟,运营商正在逐步把更多的精力转向各种行业和企业应用。不过,从收入构成上看,运营商改善盈利结构还为时过早、尚需时日。

政企业务登台

“中国电信正在推进战略转型和全业务发展。”在26日举行的ICT中国·2011高层论坛上,中国电信副总工程师靳东滨表示。继2009年成立物联网实验室之外,今年8月,中国电信又正式发布了天翼云计算,并计划明年推出新的云计算产品。

记者在中国电信展台看到,例如“数字城管”、“车联网”、“智能公交”等行业应用都是中国电信展台的主角。相比之下,天翼商城、天翼阅读等大众应用只有一面墙的展示空间。

中国联通的展台与中国电信类似。虽然沃门户、沃音乐、沃商店等也占据了不小的空间,但更主要的展示,是移动警务、掌上证券、智能交通等行业解决方案。

中国移动的展台最为明显。消费者相对熟悉的只有Mobile Market和飞信。数据显示,飞信活跃客户超过8400万,应用商店注册用户数达1.16亿。不过,在Mobile Market大屏幕前观看和了解的人寥寥无几,远没有对面华为展台,围在视讯解决方案前,看《让子弹飞》片段的观众热闹。

中国移动主要展示的是无线城市解决方案和TD-LTE技术应用。不过,让很多业内人士空欢喜一场的是,传言中将展出的第一款TD-LTE手机终端并没有在展台上出现。

运营商的焦虑

前不久,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就指出,运营商“管道化”的问题,还没有一家能有很好的应对方案。

中国联通一位市场部高层也指出,“3G对运营商是美酒也是毒药,特别是微信、米聊等的出现,对运营商来说难道不是毒酒吗?对短信和语音的替代将很快让运营商尝到苦头。”

虽然联通也推出了类似功能的“沃友”、中国移动推出了飞信升级版以及中国电信正在酝酿的“翼聊”,但对于运营商而言,改善收入结构才是改变“管道化”命运的关键,于是政企应用市场成为运营商下一阶段最为关注的重点。

业内人士认为,集团客户的成规模需求使移动信息化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全球运营商十分看重的。

中国联通的数据显示,中国联通现已在全国累计发展集团客户800多家,终端用户数规模已经超过50万。

中国移动的数据看上去更为乐观。自2004年来,中国移动物联网终端数和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到7月为止,中国移动集团客户比6月净增了 1.3万家,总数达到311万家,在集团客户的主要经营业务中,M2M(物联网应用)终端总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5.5%,达到1167.2万台。

集团客户需求的加大以及3G时代的来临也为M2M(物联网应用)产业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中国电信虽然没有公布具体的数字,但相对其他两大运营商,中国电信转型的战略更为明确。之前据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介绍,中国电信已经明确了“十二 五”期间的转型目标,希望成为“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并计划重点布局下一代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和全方位信息化应 用。

虽然运营商都给自己描述了美好的前景,但据记者查阅财报,目前各大运营商基于政企业务的行业应用收入占比还非常有限,以至于并没有在财报中体现。

从面对大众市场卖电话卡,到转向大型企事业单位卖应用,对于深植于通信行业的运营商来说,面临的挑战并不小。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马晓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7

重新定義千元智能機 運營商引爆3G臨界點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4MMDcyXzM2OTc4Mw.html

自2009年3G發牌以來,如何快速推動2G用戶轉向3G,成為三大運營商面臨的首要任務。在整個2010年,三大運營商交出的答卷是4000萬3G用戶,低於政府和公眾之前的預期。

「運營商花大量資金建了網絡,也有了不少的應用,3G的引爆點到底在哪裡?」三大運營商的老總們過去常常被追問。進入2011年,情況逐漸開始改變。根據運營商發佈的8月份營運數據,單月新增3G用戶數出現大幅上升,整體3G滲透率也突破了10%的門檻。

中國聯通銷售部總經理於英濤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主要在於大屏千元智能機的普及,普及型的智能終端正是3G用戶大規模增長的引爆點。

從今年6月份開始,千元智能機突然開始火熱,現在中興、華為、酷派等廠商都碰到了不同程度的「產能不足」問題,預計到下個月才能緩解。「我們9月份的手機嚴重供應不足,基本缺一半的量。」於英濤說。

事實上,千元智能機概念是運營商聯合中興、華為這樣的廠商共同推動的陽謀,其本質是抓住2G用戶向3G轉移的趨勢。在2G時代,使用千元終端的用戶比例佔到近70%,顯然,在3G時代也需要大量這樣價位的智能終端來滿足用戶需求。

由 於運營商對千元智能機的屏幕大小、芯片主頻都有一定要求,這對下游廣大應用開發商來說也是一大利好。特別是Android應用開發者,由於Android Market付費應用比例偏低,開發者很難靠下載收費,廣告成為其獲得收入的主要方向。而要發展廣告模式,就必須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

「從我們合作APP的流量及用戶數來看,從6月到9月的一個季度時間,啟動用戶數增長了285%,流量增長超過了300%。」移動廣告聯盟Domob聯合創始人兼COO張鶴告訴記者,千元智能機等帶來的3G用戶普及對移動互聯網的拉動效果明顯。

千元智能機引爆3G潮

3G終端開始朝低端化普及,特別是電信、聯通明顯有了很多具體動作

「判斷3G是不是開始進入快速增長的臨界點,從全球來看主要有兩個指標:一個是新增用戶中3G用戶數超過50%,二個是保有率達到10%。」電信分析師付亮表示,目前國內這兩個指標都已經達到。

根據工信部發佈的最新統計,2001年1到8月份,全國移動電話用戶累計淨增8108.2萬戶,達到94008.5萬戶。移動電話用戶中,3G用戶淨增4707.0萬戶,達到9412.1萬戶,3G用戶佔比超過10%。

另外,三大運營商均公佈了各自8月的最新運營數據,中國移動用戶新增577.7萬戶,其中TD用戶新增272.1萬戶;中國電信新增CDMA用戶259萬,其中3G用戶205萬;中國聯通3G用戶增長204.9萬戶,2G用戶增長31.5萬戶。

「事實上單月新增用戶中3G用戶佔比在7月份就已經60%了。」付亮說。事實上,按照往年的規律7、8月份都是用戶增長的淡季,但今年卻出現用戶的大幅增長特別是3G用戶數的暴增。

對於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付亮認為原因之一是今年校園市場爭奪從8月份就開始啟動。但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3G終端開始朝低端化普及,特別是電信、聯通明顯有了很多具體動作。」

記者走訪運營商營業廳發現,華為、中興、酷派、聯想的千元智能機產品都被放在了醒目的位置,並有詳細的合約計劃可供選擇。比如在聯通的營業廳中,預存1399元或者1499元話費即可獲得酷派W706或者中興V880。

而在中關村賣場之中,當記者提出想購買千元左右的手機時,華為C8650,中興V880等產品也被銷售人員極力推薦,同時表示能幫助辦理3G套餐補貼話費。

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何士友認為,今年以來市場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比如諾基亞份額大幅下滑,LG出現虧損,MOTO被谷歌收購等等,「這對中興是難得的機會。」何士友認為,在國內這一波3G浪潮之中,是國產廠商抓住了千元智能機的機會,進而市場佔有率也大幅提升。

來 自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Android智能手機用戶使用品牌調查中,三星、摩托羅拉佔比分別為24.2%、13.1%;國內品牌華為、中興、 酷派佔比分別為11.4%、9.8%和9.2%,三款品牌在中國Android智能手機用戶使用比例均超過HTC、索尼愛立信和LG。

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為,從國內品牌的份額增長也能看出千元智能機對3G的推動作用。目前3G用戶純新增數量已經有限,主要是來自於老用戶向3G的轉移,而老用戶中使用低價位功能手機的佔據了大多數。

張毅表示,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已經出現了一波換機潮,主要是從原有的功能手機換成以Android為主的千元智能機。「下半年這樣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第四季度將是全年的銷售旺季。」

重新定義千元智能機

聯通提出了價格千元左右,屏幕3.5英吋以上電容屏,處理器主頻至少600MHz的智能手機,並號召廠商加入

在宇龍酷派品牌總監古勇看來,最近千元智能機大熱主要是由於兩點因素:其一自然是智能化的大趨勢,除此之外,「運營商的助推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實過去早就有千元智能機的概念,但是一直都是不溫不火的。」於英濤說,早在2010年三大運營商都有過千元智能機的嘗試。「不過一般都是2.8吋以下的屏幕,而且是電阻屏。用戶體驗很不好。」

於英濤認為,千元智能機之所以直到今年6月份才真正開始引起大的風潮,「除了微博等應用的成熟,主要原因就是運營商重新定義了千元智能手機。」

事實上,目前這批千元智能機概念的出現還要感謝蘋果。「蘋果為什麼成功?簡單說是兩點原因。」於英濤認為,第一是App Store做到了封閉之中的開放,第二是硬件的人性化,提供了良好的移動互聯網體驗。

「蘋果教育了用戶什麼是真正的3G和移動互聯網。」於英濤說。不過,對於大部分中國消費者來說,尤其是廣大二三線城市的普通用戶,iPhone的價格依然過高。但其實絕大部分用戶都有同樣的移動互聯網的需求。

於英濤告訴記者,當時考慮提出新定義千元智能機最直接的想法就是,「能不能把類iPhone做到一千元。」由此,聯通提出了價格在千元左右,屏幕在3.5英吋以上電容屏,處理器主頻至少600MHz的智能手機,並號召廠商加入。

「千元智能機是運營商和我們一起挑動的市場。」何士友表示,「比如微博是很平民化的應用,所以智能手機也要平民化,讓普通百姓都用得起。」不過,要做出符合運營商要求的千元智能機,控制成本就成了關鍵。

對 廠商來說,千元智能機要將成本主要靠規模化,運營商的補貼以及渠道推廣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古勇告訴記者,從銷售渠道來看,一般定製的千元智能機產品,運 營商渠道能佔到50%以上,甚至到70%。另外,運營商還有大量的話費補貼,雖然不能直接降低廠商成本,但是能幫助提高用戶規模。

重新定義千元智能機 運營商引爆3G臨界點

以中興熱銷的V880為例,據聯通方面稱,6月1日上市後每天銷售4000部,後來逐漸增至1萬台,一個月下來,銷量最終達到30萬台。到8月底,中興V880的銷量就已超100萬台。

於英濤表示,由於廠商沒有料到千元智能機如此火熱,對芯片、觸摸屏的備貨預估不足,導致9月份手機供貨嚴重不足。他告訴記者,在與廠商溝通之後預計10月底問題能得到緩解,聯通在10到12月將會向全渠道供貨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的熱銷千元智能機各200萬部。

中國電信在千元智能機方面也不甘示弱。據中國電信移動終端管理中心主任馬道傑透露,8月份國內市場3G手機銷量達首次突破1000萬台,天翼3G手機在CDMA手機月度總銷量中的佔比則已經達到68%。

據媒體報導,在今年年底前中國電信還將聯合眾多合作夥伴推出20多款大屏千元3G智能手機,預計需求量超過千萬部。

開發者給力

「有了大量的智能終端,有了迅速增長的3G用戶數,這對應用開發者無疑是巨大的利好。」張毅認為,用戶多了之後,對於移動開發商探索和實現自身的商業模式是一個契機。

「對我們開發者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潛在用戶的規模大大增加了。」杭州挖財網COO全云峰告訴記者,之前智能機的門檻很高,而非智能機在應用的展現力以及體驗方面又遜色很多。

並且,由於Android手機廠商機型眾多,對不同的CPU處理能力、屏幕大小進行適配是一個巨大的負擔,特別對中小開發者而言。千元智能機由於限定了處理器主頻、屏幕最低規格等,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開發者的壓力。

根據DOMOB對其合作APP的監測顯示:從6月到9月的一個季度時間,啟動用戶數增長了285%,流量增長超過了300%。

「3G開始快速向中低端普及之後,APP應用無論是用戶數量還是用戶時長都有了較快增長。」張鶴說。從應用的類型看,社交類APP的用戶及用戶時長增長最快,平均達到了5倍以上,遊戲及閱讀類APP的數量增長最快。

張毅表示,從探索商業模式的角度,除了蘋果的App Store,其他平台很難通過下載付費的模式盈利,所以廣告成為最基本的盈利方向。「而只有大量的用戶使用之後,應用的媒體價值才能凸顯出來。」

如果3G和智能機由於價格原因僅僅是少部分用戶在使用,顯然很難吸引廣告主的目光。這也是之前移動互聯網廣告市場被形容為「自娛自樂」的原因,因為主要的廣告投放者都是來自圈內,超過80%的應用內置廣告都由其他應用投放。

張毅認為,在低價智能終端帶動下,3G普及之後,品牌廣告主將會逐漸進入市場。這樣應用開發者才能真正獲得收入。

事實上,不光是廣大的應用開發者,手機廠商和運營商都想憑藉各自的優勢介入其中。古勇認為,千元智能機的熱賣以及3G用戶數的快速提升,對於酷派完善移動互聯網的佈局意義重大。目前酷派已經有自己的軟件商店以及名為「酷云」的云應用服務,急需更多的用戶。

有分析認為,運營商如聯通自身已經有閱讀、視頻等諸多應用,但在iPhone中難以將這些業務植入其中。而由其主導規定主頻、屏幕標準的千元智能機則對運營商發展自身業務意義重大。對此於英濤表示,3G千元智能機對於應用提供商都提供了標準和便利,聯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3

運營商校園大戰:如何爭奪3000萬消費者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0/1158748.html

克有種錯覺,此時自己正置身某條商業街。

一位「黃T恤」攔住他說:「同學是新生嗎?新生可以憑錄取通知書免費使用行李車搬運物品。」黃T恤的背後,印著「M-ZONE」。還沒等「黃T恤」說完,又有一個人湊上前來,「同學,聯通送3G智能手機!」

這是中國傳媒大學的校園,吳克看見文化廣場前、食堂和宿舍門口擠滿了移動、聯通,甚至是健身房的促銷展台,佈告欄上方貼著騰訊微博、中糧悅活等產品廣告,大眾、奔馳在教學樓前隨意穿行……習慣了高中校園的他,這場景從沒出現過。

吳克剛上大一,現在他成了商家眼裡的金主,它們湧向他,企圖控制他的消費。

越來越多品牌開始重視校園市場,招商銀行曾推出首張學生信用卡Young卡、蘋果公司的經銷商將體驗店開進北京大學、可口可樂在開學和軍訓期間給學 生提供免費飲料、新浪微博開車去火車站迎接新生、Levi's總是在學校做Live秀、寶馬這類高檔車品牌也會去清華大學贊助活動,甚至連杜蕾斯都不想放 過校園……

「Levi's北方區總經理和我說,她並沒有期待現在,而是希望激發學生對Levi's的渴望,這種渴望聚集到他們工作後發第一個月薪水時爆發。」 新鮮傳媒Freshmedia CEO紀中展對《第一財經週刊》說。這家公司專門做校園營銷,曾給Levi's做過校園Rock Party。它的員工人數還不到50人,但全國高校中卻有8000多名學生是其兼職員工,他們或許正穿著M-ZONE的T恤在發宣傳單,也有可能正在一場 校園秀現場幫工,兼職的學生們是校園營銷產業鏈上的重要部分。

2004年,紀中展發現了校園營銷這門生意。當時並沒有多少商家重視校園市場,偶爾有品牌做校園宣傳,也是學生會做活動主動拉的贊助,這些品牌多來 自學長們開的公司或是學校周邊的餐廳。紀中展稱直到2006年,新鮮傳媒的年收入都只在100萬元人民幣徘徊,但最近這兩年增長了40倍,每年收入都在 4000萬元左右。「客戶數目並沒有快速增加,原因是它們對校園營銷的投入在猛增。」紀中展估算商家今年在高校投入的營銷資源將近200億,其中TMT和 快消行業的投入居前兩位。

3月,陳丹已經開始忙今年的高校迎新工作了,雖然離迎新的時間還有半年。他是北京移動海淀區的大客戶部銷售員,在公司內部,校園用戶一直被當成是集 團大客戶來操作。到了8月,陳丹和1000多名同事聚在一起預演迎新情境,物流車輛何時進校園、用時多久搭建好促銷展棚、禮品如何交接、遇到下雨天氣現場 要怎樣安排……這些都要掐表計時、提前有對策。

在陳丹的工作日程裡,6月前他必須完成海淀區30多所高校關鍵人物的拜訪工作,這決定了接下來和聯通、電信員工的競爭中自己所處的位置—7月,運營 商會爭著代學校向新生郵寄錄取通知書,裡面夾寄手機卡或廣告冊;8月底9月初,運營商都會免費提供車輛,到火車站、長途客運站接新生,在車上向新生銷售手 機卡;報名結束後,再搶著與校方共同策劃、承辦校園迎新晚會,運營商會提供場地布展、宣傳物料、獎品,在晚會過程中進行業務、品牌宣傳。也許是不知該如何 平衡,西安培華學院開了兩次迎新晚會,分別由移動、電信贊助。

校園競爭中,沒有誰比這三家公司更激烈的了,8月中旬就開學的清華大學成了它們的首戰地。

劉若晴手裡正拿著中興G3手機走在校園裡,一位握著手機輻射檢測儀的電信員工追上來要給他的手機做檢測,電信最愛喊的口號是「考上清華不容易,電信手機輻射低」,它的展台前還立著大幅廣告—如果G3也算3G,那麼國美就是美國—這些並不是在宣傳自己,而是在諷刺對手移動。

移動和聯通也有自己的口號,來看看今年各大高校運營商的迎新橫幅吧,它們總是針鋒相對。「動感地帶,我的地盤,享受大學生活,拒絕做個翼(鳥)人」 —這是移動針對電信的口號;「走沃的高速路,讓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摺騰去吧」—聯通這樣打擊移動;移動送給兩位競爭對手的:「移動LTE時代,神馬天翼、 沃派都是浮云」……這在通信行業被看作是「營銷技巧」,更惡劣的「技巧」還有剪斷對手的校園光纜,今年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都發生了 這類事件。

此前衣服都由父母代為購買的吳克還有些不適應新校園,但他很快做出了人生第一筆重大消費—在選擇了188開頭的動感地帶手機號後,充了500元話 費,這樣他能得到一輛免費的自行車。排在隊列裡的同學,有人充值80元返了70元話費,也有人充500元拿到了一部新手機。在這座校園裡,動感地帶那枚橙 黃的標識隨處可見,同學們說「滿城儘是M-ZONE」,不光是校內,吳克發現學校周邊中國移動的營業廳也很密集。

謝佳覺得自己要比吳克「幸運」一些,她在收到錄取通知書那天就得到了一張動感地帶卡,儘管工信部曾對此下過禁令,但仍無濟於事,三家運營商都在這麼 做。「7月25日中國移動還打電話問我是不是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位於南京)的新生,說通知書裡的電話卡可以開始用了,裡面有話費,當時心情大好。」

許多高校都把動感地帶手機卡作為開學必備品送給新生。在《第一財經週刊》的採訪中,中國人民大學的動感地帶卡是夾在錄取通知書裡發出去的,清華大 學、中央民族大學則把它放在新生開學領取的「新生袋」裡,中國農業大學的老師給班裡的同學每人發了一張,並告訴他們以後班級事務都會通過這個號碼傳達……

2011年有近650萬大學新生入學,而全國的2493所高校中,在校大學生約3000萬人,大公司們都在盤算著如何抓住這個機會。

剛出站口,劉暉就看見有人舉著北京大學的牌子,上面還寫著「新浪微博迎新接站」。他隨學長坐上新浪微博大巴,車從北京西站一路開往學校。為了抓住學 生用戶,新浪微博決定發展學生社團,儘管已經有了足夠多的公司人用戶,但這家公司希望自己的用戶群能更年輕些。這是互聯網公司偏愛的做法,騰訊、人人網等 都是如此,它們找來學校的活躍分子組織社團,給他發工資並提供活動經費。每年開學,這些社團和文學社、排球社一樣招新,不同的是,他們會有更多的資源,比 如組織迎新,清華、北大、中科大等學校的新生,成了新浪微博迎新大巴的首批乘客。

除了收到免費的手機卡,西安、瀋陽、武漢等地的許多學生開學還能喝到免費的可口可樂,液體被裝在小時候喝的那種玻璃瓶子裡,相比於現在販售的塑料瓶 裝可樂,玻璃瓶的包裝會讓人回想起喝到的第一瓶可口可樂,所以這個活動取名為「免費暢飲我的第一瓶可口可樂」,它成為了可口可樂125週年慶活動的一部 分。

這個面向年輕人的品牌,在校園裡總是出手大方,一台位於美國校園餐廳的可口可樂販賣機可真是酷極了,它看上去像是位聖誕老人,當前來購買可樂的女生 投下一枚硬幣後,這台機器開始源源不斷往外吐出瓶裝的可口可樂,餐廳裡開始騷動,同學們都圍過去分享這台販賣機的恩賜。這時可樂的出口伸出了一隻手,看樣 子除了可樂,它還想再來點別的,於是它又送出了鮮花、氣球、漢堡和比薩。可口可樂的這次校園營銷被拍了下來,它掛在視頻網站上像病毒一樣傳播。

可口可樂的競爭對手百事可樂更愛在校園裡來一場秀,比如百事的校園歌手大賽,這場針對80後的營銷做了近10年。校園選秀是大多數宣揚年輕的品牌愛 用的模式,它們抓住這一代年輕人的心理,冠以「夢想」之名,鼓勵他們秀個性、當偶像。因為沒有銷售任務,這類營銷比的是誰能製造更多的話題。Levi's 曾製作過一條長7米的褲子掛在北京大學的校園裡,它的Rock Party要的是傳達品牌主張,給學生們打上品牌烙印。

相比之下,通信運營商們的校園營銷真是枯燥得要命,中央民族大學的於瀚鵬發現除了實惠的排隊辦卡充話費,也就算電信的促銷有點特色,它在旁邊擺放了一個定製的籃球架,男生們可以在這玩投籃。

不過,運營商們的營銷效果總是立竿見影。

陳丹聽同事說8月27日那天,中國移動海淀校園充值總額上千萬。而9月,更多的高校開學,中國移動今年在海淀區去30多所高校做了迎新活動。這家公司稱其在校園市場的佔有率在90%以上。

儘管佔據絕對優勢,但陳丹發現,校園營銷越來越難做了。2008年時,陳丹開始做校園營銷,他覺得這還真是一門好做的生意,那時候,中國聯通還沒有 iPhone,也沒有3G和「沃」,它的品牌價值並未得到認可;中國電信剛推出天翼,還沒來得及進入校園市場。而中國移動自2002年3月推出年輕群體品 牌「動感地帶(M-ZONE)」時起,就開始了校園市場的佈局,它針對80後一代叛逆、自我的個性,喊出口號「我的地盤聽我的」,並找來周杰倫代言,這讓 該群體產生歸屬感。陳丹記得儘管當時的校園促銷策略還僅是校內通話優惠和短信套餐(20元內含300條短信息,30元內含500條短信息),但學生們很買 賬,直到2008年,短信套餐都還是移動校園營銷的最大賣點。

但到了2009年,聯通和電信都開始推3G,這是網絡一代年輕人喜歡的技術,兩家運營商將無線數據傳輸速率大幅提升的優勢帶入校園。「電信進入後, 三家運營商的校園大戰才算開始。」紀中展說。以前,移動和電信的銷售們私下還時常打配合戰,移動幫電信賣固話,電信則幫賣全球通,但現在,這個新進入者成 了移動最大的麻煩。

移動要做的是淡化3G概念。在福建師範大學裡,一則移動的廣告寫道—90%的用戶使用2G,我們相信群眾。不是「天翼」就能夠飛起來,你懂的!

除了短信套餐,移動開始強調GPRS套餐,如果你辦理35元的校園套餐,還會得到70M免費流量。即時通訊工具飛信也被重點提及,許多學校都通過該 軟件向學生群發短信,這是移動最愛提及的優勢。現在,陳丹還在忙著鋪設Wi-Fi接入點,海淀所有校園一共有3873個點,他和同事們已經鋪了2000多 個了。

相比聯通,陳丹覺得電信在校園裡是更強悍的競爭對手,「它們願意花心思」。電信的手機卡在一些學校成了一卡通,位於大興黃村的北京郵電大學世紀學院,學生們已經用電信的手機號刷卡吃飯了。

願意花心思的還有聯想,這家自稱傳統、穩重的公司,此前在校園市場上落後於宏碁、華碩,營銷上也缺乏新意,直到2009年,聯想開始自建校園店,副 總裁湯捷想對此做些改變,他們開始玩創意,5月聯想推出了ideapad Y450 NBA紀念版機型,湯捷希望借助NBA在各高校中的號召力,帶動聯想的銷量,但一直到7月底,該款機型的市場反應平平,銷量不超過20萬台。

「這些年輕人怎麼想的,他們的生活態度是什麼,我們不知道。所以需要在他們身上找到共鳴,這個共鳴只能來源於他們,而不是我們。」在8月ideapad Y系列學生機型面市前,湯捷決定把校園營銷交給學生來做。這次冒險的舉動,湯捷設定的試驗期限是20天。

2009年7月,J34項目組彙集北京聯想總部,他們由12名大學生組成,工作是籌備聯想 ideapad Y450的上市推廣和籌建聯想idea精英匯(學生社團)。

北京師範大學的向思也在其中,她通過幾輪面試進入了團隊,和其他同學開始了五天四夜的封閉會議。聯想和大學生們在Slogan上產生了分歧,其最先 擬定的是「超強配置享四年」,但這顯然不符合大學生的口味。團隊裡來自北京工商大學的呂大鵬喜歡質疑別人,他總愛問Why,同學們覺得也許可以從Why這 個思路著手,它代表了年輕人勇敢挑戰權威的Why精神,也是體現Y一代精神的「I'my」,最後他們決定用「小y」來稱呼該系列機型。但成為宣傳語,小y 顯然不夠。一天晚上,向思突然想到一句當紅的網語—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她覺得彪悍和小y搭配在一起,很有80、90後的范兒,於是當晚提出這一建議, 「彪悍的小y」在團隊中達成共識。

在聯想全國的電話會議上,分區的同事反覆質疑聯想的該項目負責人毛凱:「彪悍的小y會不會太男性化?全交給學生能行嗎?」最終,聯想選擇了讓學生做 主。「要知道『彪悍』這個詞顯然不太符合聯想一貫的風格,但是聯想喜歡的不一定是大學生喜歡的,所以我們只能用大學生喜歡的。」湯捷說。

8月,全國358名聯想實習生開始了ideapad Y450的推廣銷售,他們讓「彪悍的小y」這句Slogan一夜之間爆紅天涯社區,三週時間百度已經能檢索到1700萬條關於小y的記錄,Y450不到一年的時間銷售了130萬台。

湯捷20天的試驗期已經無限延長,在產品的設計上,聯想發放1.5萬份問卷徵求學生的建議,最終確立了ideapad Y470跑車外觀造型。今年4月,聯想開始為校園營銷大賽做上百場宣講,之後還有海選、校園賽、省級賽、總決賽,8月份又有10名大學生進駐J34項目 組,他們為Y470做校園營銷方案。從4月初的校園宣講到總決賽,這本身就是一次營銷,因為已經有10萬多名學生參與其中。

現在,聯想稱其筆記本在學生市場的份額達28%,這個數字超過了第二名一倍。向思已經是聯想消費事業部的一名員工了,她的學弟學妹們也希望能像她一 樣,聯想抓住了大學生的就業需求,它開始每年暑期提供至少300個實習崗位給大學生們,而他們的任務,就是開學時營銷聯想的小y。

比起現在,更多商家在意的是學生們未來的使用習慣和購買決定,眼下不惜成本換來豐厚收益的通信運營商們也不例外,畢竟更換手機號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 的事情。消費心理學家Martin Lindstrom說,當我們要做出購買決定時,大腦會召回並掃瞄不計其數的記憶、事實和情感,並把它們壓縮成一個快速的反應。這就是Levi's北方區 總經理說的爆發—用你的第一個月的工資換來一條Levi's 501仔褲。

回憶一下你所鍾愛的品牌,它們有多少是在你的學生時代夢寐以求又渴望不可及的,而當你有能力得到它時,你的購買行為會讓你產生一種歸屬感。

寶馬深諳這一點,儘管還沒有幾個學生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買得起它的汽車,但這家公司早已在北大、清華、同濟等高校開始了巡展活動。一些投行、基金也不想放過在高校營銷的機會。

這些大學生,可都是它們未來的潛在客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64

運營商開放平台:低姿態的背後

http://content.businessvalue.com.cn/post/5231.html

運營商掌控產業鏈的2G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面對移動互聯網新戰局,運營商不僅要放低姿態,還需要構建新的價值體系吸引價值鏈上的合作夥伴。

開放,這個原本屬於互聯網巨頭的關鍵詞在2011年被三大電信運營商演繹了一把。

無論是2G時代的絕對霸主中國移動,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挑戰者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在2011年關將至前都完成了自己移動互聯開放戰略的部署。

雖然全球運營商都在想辦法避免淪為管道,但卻始終沒有奏效的方法,不過中國的三家運營商卻始終沒有停止過嘗試。從最開始的應用程序商店,到搭建開放平台,吸引並聚合產業鏈合作夥伴。

在2G時代運營商是產業鏈上絕對的霸主,他們與內容提供商CP和服務提供商SP之間的關係用中國移動一句廣告語來形容最恰當不過:我的地盤聽我的。 CP和SP與運營商是一種寄生關係,他們本身並沒有用戶群體(這與今天的App大不相同——新浪微博和大眾點評這樣的App應用開發廠商擁有千萬級用 戶)。而是靠著依附運營商獲得分成,因此運營商向CP/SP提供能力開放平台是不可能的。

以往產業鏈上的霸主正在放低姿態,重新自我定位。對於開發者、用戶甚至是整個產業鏈而言未嘗不是件好事。

籌謀能力開放平台

2011年8月中國電信先發出了開放平台的聲音,在舉辦移動互聯網應用創新大賽的同時,推出了能力開放平台,將向開發者提供互聯網業界通用的標準化API接口,以及虛擬真機、遠程測試平台,甚至通信能力、銷售渠道、客服等方面的資源。

雖然不如2011年末移動與聯通舉辦的大會如此大張旗鼓,但是電信的這一舉動讓外界看到了運營商轉型的決心,對於開發者的支持已經從最簡單的建立基 金、舉辦大賽,到將部分優秀App預裝在運營商定製終端,再到吸引開發者進入運營商的體系,「通信能力對合作夥伴開放」這一點也是史無前例的。

同作為競爭者,中國聯通要比中國電信的動作大很多。2011年12月,聯通發佈了WO+開放體系,涉及了四大平台:全媒體開放平台、智能通信開放平 台、分享傳播平台、社交生活開放平台。隨後在廣東聯通主辦的「珠江論道·2011移動互聯網領袖峰會」上聯通更具體地解釋了此番推出的四個開放平台。

與聯通前後腳舉辦的是移動全球開發者大會,雖然同樣盛況空前,但基本是承襲之前吸引開發者的一些做法,除了強調MM應用商場是「開放、合作、共贏」 三位一體的服務平台外,並沒有放棄以往的基地做法,反而更加重磅推出了九大基地,進而通過這些平台,將中國移動的優勢資源和能力對外開放,從而匯聚產業鏈 中各方力量。

三大運營商的開放戰略

目前來看,三家運營商中動作最大,相對而言開放戰略最徹底的是中國聯通。對於中國聯通而言,是急切希望促成2G用戶向3G網絡轉移。作為技術最出 色、產業鏈最完善的WCDMA牌照的持有者,中國聯通在端和管方面有較好的基礎,因此集中精力打造「云」,即應用和業務是聯通當下最為看重的。

與電信的開放試水不同,聯通在開放戰略的基礎上由廣東聯通首先對開放平台進行體繫上的梳理,將「Wo+開放體系」戰略細化落實為四大平台:社交生活開放平台、全媒體開放平台、分享傳播開放平台、智能通信開放平台。

據廣東聯通創新部副總經理李韓介紹:「這四個開放平台的初衷就是希望通過運營商開放能力平台為用戶打造更強大的應用。」

每個平台聯通都給出了具體的開放能力。例如社交生活開放平台提供的五個能力包括:用戶關係服務、基礎通信服務、渠道開發服務,精確運營服務,SNS 能力開放接口。分享傳播開放平台開放的六大能力包括:支持合作夥伴通過內容分發模塊直接調用平台內容、通過圈子分享模塊實現社交分享傳播、通過積分共享模 塊實現會員共享與資源互通、通過二維碼O2O支撐模塊實現線上線下融合互動服務、通過渠道共享模塊共享聯通全渠道資源、通過精準營銷能力模塊獲得用戶畫像 和精準推送能力。智能通信開放平台則是開放云通訊錄共享接口協議,提供聯通短(彩)信、語音、視頻、微博等各項通信能力。全媒體開放平台開放的十大能力包 括:短信彩信、精細化營銷、流媒體下發、手機直播、二維碼能力等。

聯通的這一做法大大升級了以往的應用程序商店模式,事實上,此前三大運營商都在嘗試做應用程序商店,但所取得的成績卻並不理想,其根本原因是運營商 始終跳脫不出2G時代「百貨商場」的思路:無論用戶通過手機購買任何服務、內容,都需要通過運營商,運營商從中抽成,曾經的CP和SP也不可能在運營商打 造的大資源池外獨活。日本運營商NTT docomo所提倡的i model就是這類模式的典型,而中國移動推出的基地模式也是希望複製i model所取得的成功。

以往這種打造大資源池的做法已經很難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需求,2G時代SP和CP所提供的服務以信息類服務為主,其他衍生服務也是與運營商所經營的語音服務相關:例如彩鈴、手機來電鈴聲下載等等。

今天App的種類繁多,大多已經跳出運營商的話音業務,而是有獨立的內容、服務體系,甚至擁有自己的忠實用戶,像新浪微博、大眾點評本身就擁有千萬級的用戶,運營商企圖像當年控制SP\CP一樣已經不可能。

而吸引這類App廠商與自己結成利益共同體,最根本的需要就是用開放能力換取這些App廠商的用戶,將用戶對App的黏性延伸到網絡以及運營商身上。

與中國聯通重新打造開放體系不同的是,作為2G時代的寡頭,中國移動曾經打造了基地模式,作為運營其增值業務的載體。而此次的全球開發者大會又再次 重磅推出了九大基地:無線音樂基地、手機視頻基地、位置服務基地、電子商務基地、互聯網基地、手機閱讀基地、遊戲及12580基地、手機動漫基地和物聯網 基地。

而這幾大基地未來將是移動互聯網開放合作戰略的承載平台,基地模式與MM平台多少沿襲了此前的「百貨商場」模式,移動的開放似乎並沒有聯通徹底,而 這也與目前移動所處的環境相關:作為中國最大的運營商,移動必須順應開放的大勢,但是另一方面移動本身推進2G向3G網升級的迫切程度顯然不如聯通,拿到 TD-SCDMA的移動希望快速過渡到4G-LTE,而在等待的過程中大規模地調整自己的開放架構對於移動來說似乎還不是時候,畢竟在端和管的領域移動還 存在不少隱憂,此時大規模地鼓勵用戶使用3G網絡顯然是自曝其短,且做且等的心態決定了移動沿襲基地模式,沒有在開放能力平台方面做體系重建。

未來之路

開放,對於運營商來說是陌生的。作為產業鏈的掌控者太久,運營商很難在短時間內徹底轉變,但轉變又是必須的,「再這樣下去運營商就快成為電網公司 了,沒人知道你是誰,人家只知道電視、冰箱的品牌,卻不知道你的品牌,最後你就淪為純粹的管道了。」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堅定地告訴本刊記者。

但是移動互聯網留給運營商的想像空間究竟在什麼地方?運營商真正的機會不是依靠歷史的財富,而是開創新的疆界,甚至在必要時需要放棄部分利益和自己以往積累的一些優勢,在產業劇變的時候往往也是優勢變為劣勢的時候。

在2G時代移動的基地模式或許很成功,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可能會成為移動的包袱。最簡單的例子就是12580基地作為開放平台的載體本身與大眾 點評和一些LBS類的App所提供的服務就有衝突,那它是否還能以開放的心態打開大門歡迎這些合作夥伴?如果答案是否定,畢竟生長在移動體制內的基地能否 具備移動互聯網公司的創新力?

在這方面反倒是沒有歷史積累的聯通更容易輕裝上陣,大眾點評資深副總裁龍偉表示此次和中國聯通合作推出「Wo」點評就是集合了大眾點評在用戶生活服 務信息方面的優勢,以及聯通在用戶號碼認證、net取號、用戶服務信息實時推送等方面的優勢。用戶數據的互相開放帶來的最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雙方共享用 戶,李韓表示未來通過合作還將帶來無限可能,Wo+開放平台的巨大價值2012年就會體現出來。

事實上,運營商的身份就注定了它不可能像蘋果一樣靠賣終端賺錢,也不可能像開發者一樣靠賣App以及服務來賺錢,其收入的最大來源仍將是數據流量費用。

這一點在移動互聯網初級階段是難以改變的,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戶使用數據流量將會是這個階段運營商保證收入的唯一辦法。

至於未來運營商如何徹底擺脫管道的命運,卻任重而道遠,畢竟在云管端三位一體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管道的身份可以說是運營商的宿命。

要想改變這一宿命運營商需要成功卡位,而打造開放平台應該是運營商在移動互聯網階段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只有擁有更具體系的開放能力才能吸引更多產業鏈上的合作者,在關鍵領域中卡位成功。

畢竟在一些領域中,開發者與手機廠商並不能扮演大面積普及創新應用的角色,擁有眾多用戶的運營商卻具備這樣的能力:例如NFC的普及推廣,將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從互聯網移植到移動互聯網,都有可能是運營商施展拳腳的空間。

就像聯通與大眾點評的合作,如果僅僅是停留在開發者在運營商的平台上開放一個特殊一點的應用版本,那麼其意義就不大了,如果運營商放棄以往他們所經營的電話導航業務,徹底轉變思路,將點評這樣的合作夥伴請進門來,再結合NFC等新技術,其產生的聚合效果應該更為驚人。

雖然聯通與大眾點評方面都表示未來會拓寬思維令合作更為深入,但是這就涉及到了另一個問題:運營商的開放究竟會到什麼地步,打開院門歡迎大家到院子裡玩,還是打開屋門請大家在屋子裡共商大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94

全球最大電信運營商為何無緣iPhone

http://www.infzm.com/content/69315

聯通有了,電信有了,中移動還是沒有

中國移動與蘋果為引進iPhone進行了四年馬拉松式的談判,然而即便在聯通、電信相繼談判成功之後,這場漫長的談判還在持續。而iPhone的熱銷,帶走了全球通用戶,也壯大了對手在3G時代的競爭力,中國移動現在不得不將扭轉戰局的希望寄託在4G。

近日,中國電信正緊鑼密鼓部署iPhone發售事宜,如無意外,消費者最快將在2月15日左右買到電信版合約機。

聯通有了,電信有了,最早與蘋果談判欲引進iPhone的中國移動仍兩手空空。從2007年開始,中國移動和蘋果公司就引入iPhone手機展開了長達4年多時間的談判,至今沒有實質性結果。

作為全球最大電信運營商的中國移動為何始終拿不到蘋果手機的銷售權?

誰都不願低頭

其實中國移動很早就看上了iPhone。2007年6月底, iPhone在美國上市,風靡一時。11月,中國移動數據部部長高唸書等人就來到蘋果總部,洽談將iPhone引入中國事宜。

但到了11月13日,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在參加GSMA移動通信亞洲大會期間透露,兩家公司在一些具體條款如收入分配上存在分歧,沒有達成任何協議。按照蘋果公司和其他電信運營商合作的先例,蘋果要求從中移動獲得20%-30%的流量費分成,遭到拒絕。

2008年1月,中移動表示,已暫停與蘋果的談判。但五個月後,在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CEO斯蒂夫·喬布斯稱,3G版iPhone有望在年內進入中國內地,但還需要等待監管部門的批准。

沒過幾天,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公開表示,同蘋果合作的障礙已解決,中國移動始終保持著跟蘋果的密切聯繫,剩下的只是工作層面的問題。

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談判的轉機在於,蘋果公司讓步,不再堅持收入分成模式。雙方重啟談判,蘋果要求中國移動一次性支付每部iPhone手機600 美元,且還要給客戶補貼。此外,蘋果於2008年7月10日發佈了在線商店App Store,用戶直接從那裡購買應用,無須繞道運營商。

這些都與中國移動的過往經驗大相逕庭。反差最大的是,在中國移動平台上,SP、CP們都唯中國移動馬首是瞻,用戶訂購的所有服務和內容,都是中國移動從話費中收取費用,然後與之分成。

於是,蘋果開出的條件再次遭到拒絕。2008年10月,王建宙表示,「作為時尚產品,iPhone不是中國移動的唯一選擇」。

的確,中國移動的選擇還有谷歌。2007年末,中國移動就加入了Android聯盟,谷歌手機T-Mobile G1在2008年9月上市,當時被市場寄望為一款可以與iPhone對抗的產品。

但此後讓中國移動陷入被動境地的,是中國3G牌照的發放。

解不開TD-SCDMA的結

2009年1月7日,中國工信部正式向國內三家電信運營商發放3G牌照,中國聯通獲得WCDMA,中國電信獲得CDMA2000,中國移動則是中國自主研發的TD-SCDMA。前兩者在全球各有多家運營商,技術相對成熟,覆蓋面廣;後者僅有中國移動一家運營商。

而蘋果推出的新產品3G版iPhone,恰恰支持WCDMA制式,但不支持TD-SCDMA。

2009年3月初,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帶領中國聯通談判小組赴美與蘋果談判。同年8月28日,雙方宣佈達成為期3年的合約在中國大陸銷售兩款3G iPhone手機,並簽訂了獨家經銷協議,中國聯通成為蘋果在大陸的唯一授權銷售的電信運營商,期限為兩年。

中國移動不甘示弱。三天後,中國移動發佈了基於TD制式的智能手機OPhone平台,採用基於Android的開放操作系統OMS,聯合聯想移動、多普達、海信、LG等廠商共推OPhone手機,發展TD終端。

此外,中國移動也開始借鑑蘋果App Store的做法,2009年8月17日,正式推出了應用商店Mobile Market(MM)。

但中國移動也並未真正放棄蘋果。2010年3月,王建宙在2009年中國移動業績發佈會上談到,中國移動仍在和蘋果就引進iPhone進行談判,難點在於國內自主研發的TD-SCDMA如何植入iPhone。

同樣至今沒有獲得iPhone銷售權的還有美國第四大運營商T-Mobile,該運營商雖然採用的是CDMA制式,但iPhone無法支持它所特有的AWS頻段。

支持AWS頻段,並非增加一個模塊那麼簡單,還可能影響iPhone整體設計。要知道,iPhone4發佈之初,機身四周不鏽鋼邊框作為外置天線的一個設計缺陷,影響手機信號接收,曾給蘋果公司帶來一場信譽危機。

畢竟,中國移動不等於T-Mobile,作為擁有全球最多用戶的運營商,其權重不足以讓蘋果為之出一款產品嗎?但蘋果可能擔心的是,TD網絡問題是否會帶來糟糕的iPhone用戶體驗。

2011年1月,王建宙在達沃斯論壇的一次採訪中表示,中國移動希望蘋果在新一代iPhone的開發中能夠支持TD-SCDMA,但是蘋果有難處, 他們要開發的項目太多,安排開發TD制式還要一個過程。兩家公司為此一直在談判,蘋果已明確表示會全力支持TD-LTE(4G)。

iPhone的殺傷力有多大

iPhone手機對運營商的拉動作用究竟有多大?

在美國,儘管T-Mobile也力推三星等安卓系統手機,並對iPhone用戶採取了專卡、套餐等服務,吸引了100萬左右的iPhone用戶寧願 捨棄3G上網功能,也要留在T-Mobile,但是在2011年第三季度財報大會上,作為唯一一家沒有獲得iPhone運營權的公司,他們不得不面對用戶 增速減緩,甚至因為iPhone4S而轉向其他運營商的事實。

自引入iPhone後,中國聯通在利潤指標上表現不佳。2010年中國聯通業績報告顯示,其2010年營收1713億元,同比增長11.3%,但淨利潤只有38.5億元,同比下降了59.7%,破歷史最低紀錄。這被很多人指責為對iPhone的補貼太多。

2011年前三季度,中國聯通銷售費用為206.3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5.24億元,增長20.6%,3G手機補貼成本為41.56億元,同比增加28.9億元。

一位中國電信內部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稱,中國聯通補貼iPhone表面上看雖然虧了,但是卻樹立了聯通在3G領域的口碑,並拉動了1000-1500元級別智能手機的銷售。

2012年初在深圳華強北電子市場走了一圈之後,他發現這個原本最大的手機零部件集散地,60%的廣告和零部件都和iPhone有關。

更重要的是,中國聯通借助iPhone開發了蘇寧、國美等社會渠道發售手機,2011年上半年,中國聯通的社會渠道銷售佔比達到51%。 iPhone也幫助中國聯通挖走了很多中國移動全球通用戶,從2010年開始,中國移動搞得最多的促銷活動是充值送話費,目的是能綁住用戶一年算一年。

按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等智能手機熱起來,中國移動還能保持第一大運營商地位嗎?

2012年2月7日,中國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透露,截至2011年底,全國電話用戶達到12.7億戶,3G電話用戶達到1.28億戶,當年淨增 8137萬戶。截至2011年底,中國聯通公佈其3G用戶數為4000萬,中國移動則稱3G終端的G3客戶數為5121萬戶。這兩個數字裡不僅包括3G手 機,還包括3G數據卡,但他們都沒有公佈其比例。

寄望TD-LTE

蘋果公司和中國聯通從未透露其掌握的iPhone用戶數量。但從2011年5月起,中國移動卻高調公佈其iPhone用戶量。

2011年10月25日,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參加日內瓦ITU世界電信大會時透露,中國移動網絡iPhone用戶已達1000萬。他將此歸功於蘋果在國內開設的專賣店。

其實中國移動各地子公司也功不可沒。2011年11月,在北京地鐵廣告牌上,中國移動打出全球通智能手機套餐的廣告,首選機型iPhone4,最高可享受2800元返還。當然,中國移動自有渠道並不發售iPhone,消費者需要從別處購買。

除了iPhone套餐和剪卡,中國移動各地子公司也通過各自渠道暗線推廣iPhone。一位中國移動內部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具體操作辦法是:在 當地找一兩家有實力的第三方代理商組織貨源(只要確保正品,有些是行貨,有些甚至直接來自聯通),綁定與中國聯通類似的套餐,中國移動補差額。

中國移動這1000萬iPhone用戶,雖然持有高端設備,但只能用上2G網絡通話或者短信,上網主要依靠WLAN或者Wifi,畢竟不如直接3G上網來得便利。如何穩住這些用戶也是一個問題。

2011年整整一年裡,中國移動一直強調與蘋果公司的談判在繼續。這一年裡,「中國移動即將銷售iPhone」的傳言和澄清相繼上演。

當年6月22日,時任蘋果COO的蒂姆·庫克造訪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總部,中國移動將在9月開賣iPhone手機的消息隨即傳開。

兩個月後,在中國移動中期業績發佈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表示,希望盡快與蘋果就iPhone合作達成協議,但目前沒有時間表。

但到了11月,彭博社報導稱,蘋果和中國移動之間有關在TD-SCDMA領域進行合作的談判破裂了,蘋果將不會發佈支持TD-SCDMA的iPhone。中移動很快否認了該報導,稱談判還在進行中。

儘管有蘋果承諾將支持TD-LTE,但無人知曉4G何時到來。中國的4G頻段規劃尚未出台,在上海、杭州、南京、廣州、深圳、廈門六個城市試點的TD-LTE第一階段規模試驗後,目前剛剛進入第二階段規模試驗,預計要到2012年6月才能完成。

對中國移動來說,4G也不全然是好事,「4G來得越快,運營商死得越快。」一位中國移動的內部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網絡越快,互聯網公司提供的基於網絡的通信產品會加快其傳統高利潤業務如語音、短信等的衰退,加速其淪為管道的命運。

儘管中國移動正在極力推動其平台能力建設,但OPhone和MM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其九大移動互聯網基地也剛開始起步。

前述中國移動內部人士透露,最近他們接到通知,正在解決部分iPhone手機iOS5.0.1與移動Sim卡不兼容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