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週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突然宣佈推出滬港股直通車,最快半年後開通。「一鎚定音」,恆指一度急升超過三百點,甚至出現「炒錯股」,無受惠的股份照升。不過,翌日即腳軟,回吐一百八十點,部分H股更暴跌半成至一成。對照今次「李克強版」的直通車和○七年將港股推上三萬點的「溫家寶版本」,今次無論時機及作用都「好唔妥」。本刊走訪中港兩地股民及專家,對滬港股直通車均反應冷淡。事實上,早年推出的QFII(合格境外投資者)及QDII(合格境內投資者),已經「局部」接通兩地股市,但遭機構投資者冷待,認購額度用極唔完。今趟「遲來的禮物」,看穿只是中央為拯救正走下坡的經濟,要打通渠道「吸水」的新招數,入市者小心捉蟲。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毫無先兆之下,於海南博鰲論壇宣佈「滬港通」,亦即大家理解的「上海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後知後覺的港交所(388),被迫即時停牌。突如其來的消息「炸亂」港股,部分H股即時被炒起。有「金手指」之稱的股評人孫柏文,瞓醒時聽到消息,未瞭解詳情,即刻撲槌買入A、H差價最大的浙江世寶(1057)。當時浙江世寶A股價二十元,H股只是三元多。當日他激動道﹕「朝早仲係每股三蚊一毫,到下午已經五蚊七毫,升咗八成!」但最諷刺是,整個市場都「炒錯股」,孫柏文下午清醒點再看新聞,才知道「互聯互通」只惠及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並不包括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浙江世寶,於是他在四元九毫價位全數沽出。上週五,浙江世寶自高位回落,至今約四元四毫,高追者中伏,孫柏文表示﹕「我喺facebook見到啲人留言話知道唔關事,但話照買,『買定先』喎!」至於「真命天子」中,表現較好的天津創業環保股份(1065)及大連港(2880)等,均升近一成。不過,翌日港股已因美股拖累而後勁不繼打回原形。 中港股民反應冷淡 其實香港散戶自○七年「版本」直通車撞板後,入市態度明顯審慎,甚至認為宣佈當日,正是「散貨」好時機。在中環信城證券全職炒股的張先生,大彈「直通車」無料到﹕「得港交所受惠,恆指唔會爆升,每日得百零億資金流入香港,作用唔大。」另外,耀才證券客戶廖先生亦指,暫時不會改變投資組合,他表示﹕「今次股民冇咁熱情,我冇入貨,好怕高追。○七年嗰次我都有玩,但好快就沽貨離場,嗰次好多股民跌得好傷,所以今次會冷靜好多。」另一邊廂,內地A股反應亦大同小異,先升後跌,股民反應冷淡。本週一,深圳福田國信證券行內,股民王先生一邊緊張地按著股票機,一邊大呻﹕「今天的股市又在跌!滬港通根本沒用啊!」當他知道記者從香港來時,再次強調﹕「我自己不會買香港股票,不會炒一些不熟悉的股票。我更擔心內地資金會流向香港,那內地股市會更差。」記者提醒,有的公司的H股股價較A股有折讓,一旁的股民陳先生即反駁﹕「H股便宜又如何?炒股要有升幅才有錢賺,同一公司,H股升,A股也會升,都一樣啊,又不能換股,不會因為H股便宜而賺多一點。」而自稱炒股近二十年的李小姐,亦加把口,指港股本週二更大跌三百六十多點。現在並不便宜,好像騰訊(700),是好公司,但已升到五百多塊,「太貴了,怎麼買?」 差價陷阱隨時輸突 內地股市暢旺時,香港人對A股趨之若鶩,早前傳A股見底,大家又轉炒安碩A50(2823)等A股ETF。不過,豐盛融資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A股已過了最熾熱的時段,沉寂多年沒有起色,已不能吸引港人購買。「你返去內地證券行行個圈,就發現一般市民對買股票唔熱衷,多數喺○七年後已輸到貼地,而家多數係大戶圈錢、炒內幕消息。」他指內地近年流行的理財產品回報十分可觀,不必考慮股票,「內地人覺得港股唯一吸引嘅,可能係科網、澳門賭股等藍籌。但需要時間宣傳,所以短期對港股無乜推動作用,唔會再出現○七年升到三萬點嘅盛況。」中國銀盛財富管理首席策略師郭家耀更警告,利用「互聯互通」政策炒A、H股差價,是炒錯對象,他解釋﹕「H股同A股有好大差價,總有原因,通常就係質素唔好,拉近差價可以係因為A股嗰邊跌。炒A、H股差價,可以話係接火棒嘅遊戲。而家用一個唔合理嘅價錢,去合理化股票價值,不太可能實現到,一輸可能輸好勁。」另外,活躍於內地金融市場的前摩根士丹利亞太區經濟首席分析師謝國忠亦認為,兩地股票不能互換,限制了滬港通的作用﹕「同一隻股票,如果在H股有溢價,我在H股沽空,同時在A股買入,再換到H股平倉,這樣才令A、H股差價拉平。但現在不能互換,兩地股價還有差異,代表股市效率不好。」這包含A股部分股票流通量低、內地未夠市場化,及有停板機制等技術性問題。 基金冷待散戶接火棒 情況就如「阿爺」開鑿了一條新路,但會否有人肯行,當然要看利益回報。其實所謂「互聯互通」,一早已變相「開通」,但無論反應及回報都差強人意。○二年時,內地送「大禮」,推出QFII,容許設於港、澳、台的境外機構投資者成立基金,投資內地的證券市場。QFII至今批出一千五百億美元的額度,但已申請使用的額度,只佔總額度約三成六。一一年時,內地再推出以人民幣計價的RQFII,至今亦只用約七成四額度。機構投資者冷待,皆因A股連年積弱,不少外資大行和基金都損手。根據基金分析公司理柏的報告,一眾QFII基金在去年的成績,平均跌逾百分之四點五。今年首兩個月,更分別平均跌約百分之三點七及二點一。至於○六年出台,讓內地機構投資者投資境外資本市場的QDII,已申請的使用額度,亦僅比QFII高出六個百分點,但仍未足額,而且內地人本身已可「自由行」來港開戶買港股,可見內地股民亦非十分熱衷。謝國忠認為,滬港通性質與QFII及QDII差別不大,只是後兩者針對機構投資者,前者則針對散戶,他表示﹕「QFII及QDII都是失敗的,額度都用唔完,現在換個名叫滬港通,對振興A股作用不大。」連專業的大戶都在A股市損手爛腳,香港散戶入市,只會形同接火棒。 「微調」救市非送禮 一名金融界人士指,今次中央推出互聯互通,並非如○七年般真正送大禮,反而是刺激經濟的招數:「上次急就章,遇發改委阻力而爛尾,今次籌劃咗年幾兩年,咩阻力都過曬!而且亦配合李克強現時經濟政策,雖然內地經濟走下坡,但不會再『四萬億』放水,而是借政策開放市場流入資金。」回顧○七年時,中央放風推出港股直通車,刺激恆指於兩個月內暴升一萬點;但是次滬港通則遭金融市場冷待。信誠證券副總裁何智威解釋,中港經濟不比往日﹕「○七年中國經濟仲係當頭起,GDP增長超過一成,但而家只係保七,經濟差好遠,承托唔到股市向上。」有資深銀行家表示,中央此時推出滬港通,亦是內地資本市場國際化的一小步,「內地股市不濟,資本市場受壞賬及影子銀行等問題困擾,中央唔會再放水,以防谷大泡沫,只會用微調去擴大資金流動。」熟悉中國市場的傲揚投資集團投資總監尹滿華指,中央是次明顯是衝著上證A股而來,「內地投資者以散戶為主,鍾意炒細價股,而細價股多在深圳上市,所以深圳A股非常活躍,上年創業板指數大升八成。」真正積弱的其實是上海A股,「好多大型內房、資源能源股都喺上海上市,因為壞賬、行業差呢啲問題,無人買,指數唔升,氣氛差。因為氣氛差,新股上唔到市,而家有成六百多間企業排隊上市。」有辦你睇,香港人,切忌一廂情願,炒錯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