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仰融再造風雲 李華華

2008-05-08  AppleDaily


遠 東金源(1188)上個禮拜五宣佈,以400萬人仔,收購大陸採礦公司吉林晟世全部股權,交易冇乜特別,其他行家都有報道,但篇幅唔大,但華華睇完大陸 《每日經濟新聞》嘅報道,就覺得呢單細新聞唔講得笑。首先,唔講大家可能唔為意,遠東金源主席,就係大名鼎鼎嘅仰融。仰融係華晨汽車(1114)創辦人兼 前主席,0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名第三,當時身家近70億銀,仰融最令人印象深刻嘅係,92年將華晨汽車喺美國上市,成為第一隻喺美國掛牌嘅中國公 司。

不過04年,仰融同內地政府因公司股權出現爭拗,搞到要出走美國,仲俾遼寧省發通緝令緝捕。美國遙控遠東金源家陣仰融係遠東金源嘅大股東,公司市值約 11億銀,遠東金源前身係歡樂天地,仰融98年收購返嚟。間公司都經歷過唔少變動,先後改名圓通科技同圓通控股。據報道,仰融仲喺美國,家吓遠距離遙控公 司業務,今次可以稱得上係復出,將遠東金源作為最後籌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

無軌電車系擴張之五殼風雲-元昇國際(925)(1)





這系擴張速度非常快,由前年,一殼8089開始,之後以8089379股權,379以抵押債權方法收購2371379又購入8158的控股權,在一個月不久,8089又出手買入925。旁支有692,745和老莊系885(因利益不均鬧翻)

元昇國際(925)1998年股市低潮上市,至今已10年,該公司上市之後一直都是財政不穩,需要多次炒作集資以維持經營,最終都是撐不住賣殼收場。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623/GLN20080623049_C.pdf

以下是其收購條款:

8089以每股港幣0.335元向主席林春癸等關連人士收購925494,180,000股,佔公司股權49.46%,共耗資約1.69億,若關連人士之一不出售部分股票,則耗資會降低至約1.65億。

1.65億會分兩部分支付。

(1)80899255期提供1億的無息貸款,以償還公司的銀行貸款。

(2)共餘約6,500萬會支付給林主席的關連人士。

大股東要向公司的資產提供擔保,確保公司資產不少於137,953,000元。

8089亦向上月配售的7,544萬元,有12厘高息可換股債提出收購,該等換股債行使價為0.41元,可換取約1.84億新股,佔公司發行股本約18%。以換股價(0.41)和全購價(0.335)的折價比例18.30%計算,收購該等可換股債共耗6,164萬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330/GLN20080330077_C.pdf

因抵達收購觸發點,所以要向所有股東提出收購,如全部股東接受收購,以公司股數999,196,000股計算,約需3.35億元,計及其可換股債券,則最多共耗資約3.96億元,佔上年業績所公佈的約9.18億淨流動資產約42%

公司收購的原因如下:

中國鐵路為一間投資控股公司。其附屬公司主要從事增值電訊產品及電腦電話產品之設計、開發及銷售,以及物流運輸。誠如中國鐵路截至二零零七年十二月 三十一日止年度之年報所載列,中國鐵路集團之銀行結餘及現金為923,400,000港元。鑒於中國鐵路集團強勁的現金狀況,中國鐵路董事一直致力於發掘 令其業務範圍多元化之合適商機,以不斷提升股東之長期價值。中國鐵路董事認為,收購事項是收購一間主要從事園藝業務之上市公司之良機。

(greatsoup:你又無呢行的經驗?你懂它的經營嗎?你們只懂得玩財技!)

元昇董事認為,元昇集團擁有良好的開發能力、先進的製造技術、卓越的客戶基礎及合理的生產佈局,所有該等優勢均為元昇集團迎接挑戰提供了堅實的平台。中國鐵路董事認為,一方面,元昇集團可從中國鐵路集團強大的財務資源中受益,以便其更好地適應艱難的市場環境及提升其園藝業務,另一方面,中國鐵路集團亦可收購一間具有穩健業務及營業額之集團。

(greatsoup:公司業務穩健?業績前一陣快公佈不了啦!前者反而合理,不過只是它玩財技的工具。)
收購人計劃,在收購建議完成後,元昇集團將繼續其現有主要業務及收購人將維持元昇於聯交所之上市地位。收購人將於完成後對元昇集團之業務運營及財務狀況進行檢討,以制定適合元昇集團之商業計劃及戰略。 收購人注意到,元昇集團於中國廣東省汕尾市擁有若干物業權益,該等權益目前作為車間、倉庫及輔助性寫字樓用途。如中國鐵路二零零八年第一季季報所載,儘管 中國鐵路將繼續就其中國鐵路物流運輸業務與合營夥伴進行磋商,以解決附屬公司之控制權問題,其亦正發掘中國運輸及物流行業的其他商機。收購人認為,元昇集 團之設施可作為中國鐵路集團未來物流業務發展之補充。根據檢討結果,收購人無意對元昇集團之僱員及固定資產進行重新部署,惟於一般業務過程中所進行者除 外。

(greatsoup:那個物業遲早會連同虧損業務以低價被購入,不要吹水了。)
鑒於上述因素,中國鐵路董事認為,收購事項之條款公平合理,且收購事項符合中國鐵路及中國鐵路股東之整體利益。

(greatsoup:例牌,是不是合理、合符整體利益就...)

greatsoup:

有機會明天說說其賣殼歷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2

蝕$1,000億坐艇08風雲人物李兆基︰未離場唔算輸


2008-12-24  NextMagazine


二○○八年,相信是本港金融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香港最終敵不過金融海嘯的衝擊,恒指像海嘯的水位般高低起伏,由年中的兩萬六千點,下滑至萬一點低位;而過去兩年在金融市場呼風喚雨的恒基主席李兆基,其私人的兆基財經也蒸發了千億元,雖然成為坐艇大戶,但四叔並無迴避,而且承認投資「唔見一截」兼自嘲為「A貨股神」,這種「拎得起、放得低」的態度,在香港芸芸富豪中甚為罕見;而四叔的言論對每位香港人來說均具影響力,本刊編委會一致認定,李兆基連續三年稱霸,再次登上○八年風雲人物。

今年以及未來的日子,香港人的生活無不受金融海嘯的影響,小股民輸錢,雷曼苦主拼死上街示威,而打工仔則面臨減薪裁員的威脅。今年八十歲的李兆基,見證着香港開埠以來多次風浪,他欣然接受本刊訪問,分享如何看待虧損的投資,勉勵香港人不要悲觀,應部署未來的投資良機。論股市

○八年,恒指連番插水,十月更低見一萬一千點,年結將至,恒指徘徊在萬五點。股市波動,股民齊齊吃驚風散,「四叔李兆基更慘變箭靶,淪為「冒牌股神」,旗下兆基財經,高峰期市值達二千億,賬面上已「唔見一半」,與香港股民一齊「坐艇」。儘管如此,○九年,李兆基繼續發揮其樂觀本色,預示恒指牛皮靠好,高位將在二萬點或以上,股民現階段可分批入市。

於本月十八日到日本度聖誕的四叔李兆基,出發前即上週三傍晚,在國金二期,七十六樓恒基總部的會議室內接受本刊記者訪問,依然不脫其「股神」本色,暢談股市,但語氣較以前謹慎得多。訪問甫開始,李兆基便拿着一早準備好的「標準答案」朗讀起來。「○九年,上上落落,浮浮沉沉。牛皮靠好,料低見萬二點,高位二萬點或以上,短期內,以防守性為佳,衰退情形未明朗……」李兆基認為,待金融穩定,銀行互信借貸恢復時,股市將會轉好。「上半年未係咁好,下半年安全啲。」

“未衰盡,(恒指)低位萬二點,高位二萬,而家低低哋,可以分批入(貨)。”

去年十一月,恒指由三萬點大瀉至二萬六千點時,李兆基曾大叫「抵買」,更高調宣布斥百億元入市。今日,恒指跌至萬五點,李兆基語氣如履薄冰。「(經濟)未衰盡,明年一、二、三月麻麻哋,恒指未有定位。」不過,李兆基表示,各國政府為應付全球經濟下滑,推出多項刺激經濟措施,預期未來將會逐漸復甦,長線投資者可在是次「危」中找「機」。

李兆基拒絕透露有否入市,卻再搬出「股神」巴菲特,教股民要懂得「低買高賣」。「幾時為之低?各有各嘅睇法,萬二點就最好。」李兆基表示,目前恒指「低低哋」,股民可考慮分批入市。「怕走雞,就高啲都買,穩陣嘅,就萬二先買。」不過,去年曾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大談愛股的李兆基,現已封口不再派「冧把」,「唔講邊隻好邊隻淡啦,費事一陣又話買我(建議)隻股票蝕咗,多多批評。」他只提醒股民,買股票「不宜做按(借錢),量力而為。」

雖不談個股,但李兆基強調,來年首選仍是國企股。他一方面勁踩美國政府為海嘯禍首,另一方面盛讚中國外匯儲備龐大,金融體系穩健,加上沒有「英雄救美(美國)」,預料○九年經濟可保八,即國民生產總值維持百分之八的增長。

 

去年,李兆基曾向股民教路,買國企同時要沽空美股,做到「兩邊賺」。說到這點,李兆基突然拿出○七年《壹週刊》,他接受風雲人物訪問那一期,向記者說:「我拎本嘢俾你,交番差俾你,花咗一、兩日功夫o架……」不服輸的李兆基,為證明自己「冇錯到」,將去年文中由他推介的五大精選國企股及五大可沽空美股,過去一年的升跌幅度再計算一次,並表列出來。其中,國企股平均跌幅近四成七,而美股跌幅為七成七。「今年(○八年)買呢五隻(國企)沽呢五隻(美股),兩邊減埋,仲有百分之三十幾賺。」李兆基指着筆記上的數字強調,更表示○九年仍可以這個策略去投資。

“LV手袋,賣幾萬元,深圳次貨,幾百元個……我就係次級嘅深圳貨。”

四叔今年不願推介股票,事關他成為不少股民在跌市中的箭靶。性格隨和的李兆基亦不忿反擊:「而家我都冇乜錯吖,係海嘯嘅問題,大圍市(差)……」早前,李兆基曾自爆有股民來信,投訴因跟其買股,炒輸錢,欠下銀行筆爛賬,向四叔借錢。「我一向叫人唔好借錢,你借錢嘅,不如去澳門賭錢,(呢種)賭仔,我冇理佢。」李兆基說。

接着,李兆基更笑着表示,要「多謝」這位股民。「佢提醒我,知道自己講嘢要小心,多講多錯,勿多言,多言多敗,失敗嘅敗。」李兆基更引用深圳A貨LV手袋,自嘲乃「冒牌股神」。「好像(正牌)LV手袋,賣幾萬蚊一個,深圳次貨,幾百蚊個,差好遠,我就係次級嘅深圳貨,我係冒個牌子,(講嘅嘢)冇用嘅……」

事實上,在訪問開始前,李兆基便三番四次要求記者寫明,並非自己主動要做訪問,而是「被迫的」。「係你三番四次來等我……唔係我想出風頭,係你特別邀請我講,今次你唔好咁大陣仗,唔好影咁多相。」就算拍照擺甫士,也不太願意繑手,怕這樣「太沙塵」。

論投行

去 年九月,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倒閉,除了禍及股市,一眾用盡平生積蓄,買入雷曼迷你債券及相關產品的市民,更是血本無歸,投訴個案達四萬宗。苦主之一的 陳先生,今年五十歲,與太太在美孚經營菜檔,去年底將六百萬積蓄,向中銀買入兩款迷你債券。他激動地說:「呢幾個月,我同太太足足瘦咗三十磅,搞到太太精 神病、糖尿病出晒來。銀行誠信破產,以後任何公司發嘅債券我都唔會買,淨係買政府債券。」

其實李兆基亦是雷曼苦主之一,其雷曼股票戶口,至今仍未解凍,估計蝕掉逾四十億港元,就連雷曼送給四叔的獎座,也在芸芸獎座群中消失了。

李兆基與普通的雷曼苦主一樣,經歷雷曼破產後,對投行信心大減,他說:「我幫襯佢哋,代我買賣股票。」李兆基承認,雷曼清盤前已收到風公司有問題,已想「搬走」,但「搬唔晒」,戶口內還有約值十億美元的買賣來往數(即現金)及股票。「而家睇,唔蝕得晒嘅,我唔係買迷你債券,清盤後,將來派錢,係頭一、兩級可以攞番錢的,應該唔見咗一半,五億(美元)度啦。」李兆基說,最快也要一年半載先知結果。「仲要睇股市表現,好彩嘅有六、七成,少嘅就兩、三成。」

“(投行)時時俾山埃人食,(我)間中都有食過。”

經此一役,李兆基表示,在挑選合作銀行會比以前小心,但認為目前金融機構已比較穩陣,毋須太擔心,「大(單)嘅都爆晒啦。」資產龐大的兆基財經,在香港十七間投資銀行,均設有戶口。李兆基雖然與投行來往甚密,但並非百分百信任,更大爆投行「時時俾山埃人食」。「佢哋講嘅嘢,有時可信有時唔可信,我一向都係聽吓人,但就自己拿主意。」李兆基更表示一些山埃貼士,自己「間中都有食過」。

雖然市道低迷,李兆基與一眾投行的御用經紀,仍不時會面,包括高盛的郭德勝。「佢哋都停咗手啦,冇乜生意,以前大把花紅分,而家冇入息,買賣少好多,多數休息,冇乜心機。」李兆基表示。

“買Accumulator,賺粒糖,輸間廠,直情搵笨,我哋發明嗰啲(三寶至尊)好好多。”

「山埃產品」包括○八年無人不識的Accumulator(股票累積期權),提到城中唔少富豪,甚至上市公司,向銀行買入Accumulator,而損手爛腳,甚至與銀行反目成仇。對此,李兆基大呼:「好蠢!直情搵笨。」他一早澄清自己及兩位兒子都沒有碰Accumulator,並指出這個產品以小搏大,贏粒糖,輸間廠。「得一元,買十元,賺就賺百分之二至三,就要你收手,蝕就冇底,要接好多倍嘅貨,失咗預算。」

批評完Accumulator,李兆基便 力讚兆基財經發明的結構性產品,包括經常掛在口邊的「三寶至尊」。三寶的玩法,是將幾項產品捆綁一起,包括股票、指數等,只要在合約期內,產品價格或指數 不低於協商的數目,便可收二十至三十五釐息,但一旦跌穿(以最低者計),便要以七成價格接一份貨,不能取回本金。「贏就贏百分之三十幾,輸都係輸百分之三 十幾。」李兆基得意地說:「唔單只三寶,四寶、二寶都有,呵呵。」

論地產

金融海嘯,不單股市崩圍,樓市亦當災。這兩個月,新地華懋等發展商賣樓,營造樓市升溫氣氛,但李兆基就明言樓市明年下半年才向好,作為大型發展商的四叔,並無盲目唱好樓市,相反從用家角度給予意見,他說持有現金者「炒樓不如炒股。」答案老實得來帶點可愛。

恒基的地產業務,一直被外界與長實比較。長實今年賣樓成績一枝獨秀,由賣首都、半山壹號到四季豪園,套現超過三百億。金融海嘯發生至今,樓價平均跌幅已接近三成,令不少炒家損手,摸頂買入長實這批樓的業主,隨即坐艇。

作為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亦認為炒樓成本較炒股高:「買樓自住就無問題,有需要就買。但炒樓一買一賣成本都好高。豪宅可以炒,但又唔係普通人炒得起。炒新界嗰啲五百餘呎,三、四千元一呎的樓已沒有水位、沒空間,不如買優質國企股,較快見效。」

恒基今年的賣樓收益較為遜色,只賣出一些單幢樓或貨尾單位,如長沙灣的星匯居和大埔的比華利山;亦未有大型樓盤推出,單計香港區的售樓收入,與去年二百四十億元相比(○七年一月至十二月),今年只有不足一百億元 (根據○八至六月底中期業績) 。

不過,李兆基左右手林高演在股東會上就解釋說:「公司喺去年樓價高峰期已經出售不少樓盤套現。之前無高價買地,土地成本不高,未來增加土地儲備亦會以農地補地價來進行。」李兆基亦指樓市於來年下半年才會開始回升,用家不妨靜候入市機會。而由恒基發展的較大型發展項目如位於沙田仁安醫院旁的地盤,和比華利山三期都暫定來年推出。

論家庭

○八年快要結束,李家又有喜訊,就是徐子淇已經身懷第二胎,李兆基還要求新抱生到三十三歲。李家誠與徐子淇亦將會搬入麥當勞道惠苑,住在四叔樓下,樂也融融,李兆基謂「家和萬事興」。

問到李兆基第二個孫是男是女,他笑笑口說:「仲未知,最少都要一個月後先知。有男有女就最好啦。」每次提到孫女,李兆基總是「四萬咁口」,他還向傳媒說想新抱徐子淇為李家添丁至三十三歲。李家誠提起父親,就說:「佢係一個十分慈祥嘅人,好錫我哋亦好錫孫女。雖然而家經濟環境唔係咁好,大家嘅錢都一齊少咗,只係我哋唔係借錢就無問題。我哋一家仲係日日咁開心、咁溫馨。」

現年三十七歲的李家誠,大學畢業至今一直留在父親身邊學習打理恒基業務,李兆基更 安排「太傅」林高演教這個兒子做生意。記者於是問他覺得父親在事業上是一個怎樣的人,李家誠笑說:「你條問題好難答呀……唔知呀。」想了一會,他才補充 說:「他在工作上的成功是有目共睹,不用我多說,我反而在他做慈善工作上學得最多。很多人捐錢都是把一嚿錢捐出去就算,但他捐錢的時候會去想那筆錢是否用 得其所呢?他會跟進那些慈善計劃的進度,他還希望以四兩撥千斤,即係要捐嘅錢可以幫到最多人,那我就學會做什麼事都要講效率同效果。」

“大家族係麻煩啲,希望下一代唔好只掛住跳舞、打機,唔做正經事。”

相 反,長子李家傑自從八五年在英國大學畢業後便加入恒基,主力開拓國內的市場。年初,他與一班富豪之後成立「百仁基金」,並擔任主席。記者問他有沒有在父親 身上「偷師」,一向較獨立的李家傑說:「父親喜歡做教育方面的慈善工作,我就主要做防止自殺方面的慈善工作,兩者性質不同。在防止自殺方面,我經驗比他還 多,用不着他(李兆基)教。」

對於未結婚的大仔,李兆基似乎亦不敢催促,只反問記者:「你哋結咗婚未吖?你哋有無帶男朋友返屋企?佢啲嘢,你都係問番佢啦。」對於教導仔女,李兆基指沒有什麼技巧:「兩代思想不同,要教就好難教。但當長輩最緊要和藹可親,多些與仔女溝通接觸。」早前新地家變風波,李兆基以長輩的身份擔當「和事老」,勸導郭氏兄弟要家和萬事興,「大家族係麻煩啲。我只希望下一代至少不要只顧跳舞、打機而不做正經事。」

○八年總結︰未離場未為輸

現時不少香港人股樓皆輸,企業倒閉,減薪裁員報導不絕於耳,社會氣氛低沉。講明「今次出來講,係要俾啲信心市民」的李兆基,便以自己的經歷鼓勵香港市民。

李兆基表 示,自己經歷過四次風浪,包括六十年代暴動,八十年代中英談判引發的主權危機,九七金融風暴及○三年沙士,其中,以八二年信心危機最為艱難。「戴卓爾夫人 跪低,地產界最慘,蝕到入肉,有人蝕到欠債走佬。大家都覺得香港成個都俾咗人,回歸後由中國管理,地產、物業未來唔知會點處理,即擁有權問題。」

李兆基說,當年銀行亦是「有收冇借」,幸好恒基作風向來較保守,靠分層賣樓,寧願減價,套回「生錢」來渡過難關。「當時諗,有得生存就得啦,嗰個大浪都企得穩,算好彩。」李兆基笑說。

對於成為「股蟹」、「樓蟹」的市民,李兆基亦分享自己一套心靈雞湯,「全世界都跌,銀碼係假嘅,唔係真蝕,係賬面上,以股票數目或層樓為本位,實質上冇『少』吖,跌都咪理,十年後可能升突。」李兆基表示,如果懂得如此安慰自己,就不會覺得「好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889

09風雲銀行極速改過滙豐虎年翻身

2009-12-31  Nm





二○○九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成立於香港,有一百四十五年歷史的滙豐遭逢了一場災劫,受到美國次按危機拖累而捲入金融海嘯的漩渦。

三月九日,在滙豐宣布供股一星期後,香港股民和滙豐經歷了最驚心動魄的一天,滙豐股價於收市前暴插至三十三元,單日跌幅達兩成四,破了八七年股災時創下的紀錄。「有買貴,冇買錯」的滙豐神話告終,全城哀痛。但「世紀供股」亦體現了香港人對滙豐的一份感情。

供股大半年後,滙豐股價由谷底急速反彈近兩倍,一度高見九十八元,雖未能重拾「紅底股」地位,但對當日咬緊牙關供股救滙豐的九成八香港股東,總算有所交代。

當各國金融機構向政府伸手要求注資之時,滙豐的舵手堅決拒絕,此舉成為滙豐翻身的關鍵之舉。供股完畢後滙豐痛定思痛,承認錯誤,極速調整集團的策略;九月底宣布把集團行政總裁辦公室遷回香港,獅子回頭押注大中華,為開拓中華業務打下基石。

本刊編輯部每年都會選舉「風雲人物」,滙豐是今年的不二之選。

匯業財經證券部主管熊麗萍是城中常見的股評人,為免利益衝突,平日甚少買賣股票,因此其投資組合以長揸為目標。現時她只持有滙豐、建行、招行及國藥四大股份,當中以滙豐最重注。「其實我都係近一兩年先開始買滙豐,平均價大約七十蚊,諗住穩穩陣陣等收息。」

惟今年三月滙豐股價大插水,她接受訪問時以「八號仔」電盈比喻滙豐,感嘆「任何股票都可以出問題,冇股可以揸過世」,更建議散戶賣出供股權套現,自己亦言行一致,「當時覺得應該要分散風險,冇理由再掉錢入去,寧願尋找其他高增長嘅機會,例如中資銀行股。」

結果她押錯了注,滙豐供股後股價至今反彈近兩倍,問她有否後悔,她有點酸溜溜地說:「我冇後悔,始終係風險管理問題。後尾我買入建行,至今回報有一倍,算係唔錯,但梗係唔及跌過龍嘅滙豐啦!」

「但願從未購入滙融」

回 看○九年,滙豐可謂「置諸死地而後生」。三月時,集團公布○八年業績,盈利暴跌逾七成。其中,北美業務錄得超過一百五十五億美元的嚴重虧損,不過滙豐終於 忍痛割除毒瘤,為美國滙豐融資作出一百零六億美元的一次性商譽減值,同時宣布結束美國除信用卡以外的消費貸款業務,關閉大多數分行,並裁減超過六千個職 位。主席葛霖更公開「認錯」:「事後檢討,我們的結論是:但願從未購入滙豐融資。」

事 實上,○七年二月,滙豐破天荒發出盈警,同時縮減北美的按揭業務,是第一間為次按危機敲響警鐘的金融機構。一名銀行家表示,滙豐較其他銀行優勝的地方,正 是壓力測試(Stress Test)。「好多突發嘅事,如次按危機,無人預計得到,好多銀行內部亂晒,但滙豐最定,應變能力最好。究竟幾時集資,供股價幾多,佢哋都計算及掌握得好 好。」

滙豐雖一早發現危機,卻未能當機立斷斬纜,股價由一百四十七元高位輾轉而下,終於難逃供股命運。公布供股價廿八元之後,滙豐股價一度 淪陷至三十三元,但香港股東對「獅子」仍不離不棄,供股率達九成八。滙豐銀行執董王冬勝對此表示十分高興,他說:「宣布供股後,投資者如坐過山車,個市衰 得好緊要,滙豐有三分一股東喺香港,當中九成八都供股,我好開心。」

「香港是我家」

香港股東「瞓身」力撐,總算沒有白費,滙 豐股價於半年間急彈逾一點八倍,於九月中重上九十元。同月底,滙豐「回饋」了另一個「驚喜」給香港,宣布於一○年二月,將行政總裁辦公室搬回香港,由集團 二號人物,行政總裁紀勤,親自駐港督師。獅子回頭,是滙豐自九三年遷冊倫敦後,集團最大的架構變動,向全世界宣示滙豐聚焦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決心,葛霖明確 表示:「亞洲已成為全球動力核心。」滙豐強勢回歸,展現環球經濟核心東移的重要里程碑,全球矚目。

滙豐主席葛霖及行政總裁紀勤,親自來港主持「回歸」記者會。其間,平時不苟言笑的紀勤,更用半鹹不淡的廣東話表示:「好開心來香港。」葛霖亦賣口乖,直呼「香港是我家。」強調「從未忘記滙豐銀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由來。」

滙豐選擇在國慶前夕高調宣布「染紅回朝」,被外界視為向中央送禮「投誠」。事實上,滙豐下一步大計,正是爭取成為首批在內地上市的國際企業,加快在內地的發展。最近,便傳出滙豐有望於一○年三月在上海上市,法巴就在十二月中發表報告,預期滙控未來兩年將焦點拓展至中國業務,若落實在上海上市,將顯示滙控進一步擴大中國投資策略,並重申買入評級,目標價一百一十四點五八元。

不過,陪伴滙豐坐了一轉過山車的股民,世紀供股過後,對滙豐亦抱有新的看法。

一剛一柔滙豐雙頭馬車

是次帶領滙豐迎戰金融海嘯的掌舵人,除了主席葛霖,還有行政總裁紀勤,二人齊齊站在最前線,與以往滙豐由主席「一人獨大」的管治模式截然不同。

六十一歲的葛霖,出身滙豐「炒房」,與紅褲子出身,由低做起的前兩任大班不同。葛霖系出名門,牛津大學畢業,修讀哲學、政治及經濟,曾在一個酗酒治療中心工作,後加入英國政府海外發展局,其後辭工往美國麻省理工修讀碩士。七七年,加入管理顧問公司麥肯錫工作,直到八二年,被獵頭公司看 中,到香港加盟滙豐。三年後便擔起財資業務(俗稱「炒房」)的大旗。出身基督教家庭的葛霖,是英國聖公會非受薪牧師,因此有「上帝的銀行家」(God's Banker)之稱,九六年曾撰寫一本有關信仰與金錢的書《Serving God? Serving Mammon?》(天國與財利)。去年四月,次按風暴期間,葛霖再次執筆,寫了《Good Value》,探討全球化與人文、道德價值的重塑。

有滙豐高層曾形容,葛霖是智慧型的思想策略家,而紀勤則是雷厲風行的行動家,正好互補不足。

五十六歲的紀勤,英國溫莎郡出身,七三年加入滙豐,曾在有集團「少林寺」之稱,前滙豐亞太主席艾 爾敦亦曾任職的旺角分行工作。紀勤身經百戰,尤其熟悉新興市場,多年來先後任職中東、北美及歐洲,九七年成為滙豐巴西業務的開荒牛,後升任集團在拉丁美洲 的統帥,以當地為家。紀勤出名快人快語,○四年出任英國滙豐行政總裁,甫上任便極速「踩勻」英國千多間分行,○六年升任集團行政總裁後,再以十二日時間, 橫掃二十三個城市,到駐守香港之時,想必又有一番新搞作。

楊國佳:不再是大笨象

今年三月滙豐世紀賤價大供股,本刊曾訪問身為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的楊國佳,當時他已說滙豐股價只是被人刻意打殘,買貨與否會靜觀其變,而他對人生亦有一番體會:「唔需要太傷心,做人係計拉curve嘛!有衰大家一齊衰……要笑傲江湖呀!」

事 隔九個月,本刊再找楊國佳,他固然能繼續笑傲江湖,因為在最恐慌供股之時,他已趁機冷靜掃貨。今年五十二歲的他,背負管理家族資產大任,打理家族最少十數 幢收租物業,資產保守估計過百億元。○八年中秋節前夕他已聽取私人銀行家建議,在滙豐股價一百二十元水平,沽掉大部分,只保留部分作「棺材本」。他因此留 下的大量現金,已在今年三月用來買滙豐並參與供股。

「我百二蚊放,賣一股可買番三股,仲有供股權。不過買咗幾多就係私隱,唔會答你了,哈 哈!」楊國佳心情愉快地說。他肯支持滙豐度過低潮,除了因為投資眼光,還因為爸爸楊耀松的一番話,「以前我哋一家人住嘉慧園,呂明才(著名米商)係鄰居; 當年打仗時佢暗中送好多米糧俾滙豐大班,打仗後啲銀行大班好感激佢,結果借好多錢俾呂明才發展事業。所以我老豆(楊耀松)話,窮到擔泥都要幫滙豐呀!」楊 國佳笑說。

雖然與滙豐維持長期關係,但他不諱言滙豐角色已有所「變質」,「而家放喺銀行嘅滙豐,已唔單只係用來長揸收息,仲係用來補飛嘅實 貨,方便投資者玩衍生工具如accumulator及decumulator賺錢。」他亦直言滙豐已不再是大笨象,「大笨象係唔郁嘅,但你睇滙豐今年股 價,由最低三十幾蚊彈到最高的九十多元,波幅達兩倍。叫滙豐做豹,又或者變色龍,可能仲適當。」

莊友堅:一種投資工具

對手持 六、七隻殼股的中南證券話事人莊友堅來說,對滙豐並沒有「感情的包袱」,只是單純的投資工具。今年三月初,他趁滙豐公布供股,股價大瀉時,以每股四十六元 八角,買入八十八萬股,牽涉資金四千一百多萬元。其後滙豐一度跌至每股三十三元、賬面蝕近八百萬元,莊友堅當時聲稱:「如果再跌就再買!咁我嘅每股平均價 就平啲。」

結果今年八月,滙豐公布中期業績,純利二百五十九億,倒退五成七。雖然成績僅稍勝市場預期,但隨着市場回穩,滙豐股價亦反彈回 升,而莊友堅亦在六十八至七十二元水平左右,放售大部分滙豐,大賺四、五千萬元,「我放咗之後,先發覺阿媽嘅廿萬股未放喎,即刻嗰兩日放埋佢!」在本年初 銀行股最低潮時,他亦有以美金二元多購入花旗集團,不過花旗無滙豐般「強勁」,至十二月底也只是美金三元多,升幅僅三成。

他認為每一隻股票的升跌都有步伐,而滙豐的上升步伐暫時已經終結,所以短期內不會再購入:「我睇佢嘅股價好難過到一百元,已經慢慢無晒升勢,有排先會去到第二個上升期,我不如搵第二啲股票炒好過!」

趙世曾:印銀紙的機器

卓能集團主席趙 世曾,六、七十年代已開始買入滙豐股票,屬長情fans;次次滙豐有事,傳媒一定找他,而趙世曾亦每次必「撐到底」。今年三月滙豐供股,他主動聯絡投資銀 行要求包銷,並有意在市場上額外買入供股權供股;到今年十月,滙豐將十八年前遷往英國倫敦、代表集團「中樞神經」的行政總裁辦公室搬回香港,他又指是「脫 離苦海」,「大方向正確,做大陸生意先有錢賺,歐美搞少啲。」

趙世曾與滙豐的淵源,源自他父親趙從衍是上海四大船王之一,與這家銀行關係源遠流長。他七十元、一百元及百三元都買過滙豐,又做過accumulator,現時手持的滙豐平均成本約四十元左右,相對本週二股價八十八元,贏了一個開有多。

○九年終結,一○伊始,趙世曾明言會繼續力撐滙豐:「一間好似滙豐嘅銀行,有晒固定管理團隊,人脈聯繫,除非遇到好特別嘅情況,否則就好似一架會印鈔票嘅機器一樣咁穩陣。」

胡孟青:滙豐好在知道錯喺邊

滙豐與香港人的感情,有見於股評人胡孟青的眼淚。今年三月,滙豐股價於競價時段突然急插至三十三元,胡孟青於電視直播節目中淚灑當埸,片段紅爆YouTube,一天瀏覽次數逾十萬。當時,青姐自我解畫,因為「滙控跌得咁慘,忍唔住激動起來。」

灑淚事件後,人氣急升的胡孟青,強調自己並沒持有滙豐,更主張「唔好供滙豐」,就連滙豐執董霍嘉治亦急急約見青姐,加以安撫。其後,青姐態度軟化,改口說:「有閒錢先供滙豐。」

大 半年後,滙豐股價大反彈,青姐表示算是對股東有交代。「佢哋(股東)真係嘔最以前嘅股息來供股o架。滙豐好在知道錯喺邊,審慎應對危機,至少而家仲係間獨 立銀行,唔使俾政府掐住條頸,唔似花旗同AIG咁慘。」不過,青姐強調,香港人眼中不應該只有滙豐一隻股票。「時代進步咗,我從來唔會推介買滙豐,成本咁 貴唔係人人買得起,相反仲鎖死筆錢,你跟(內地)國策行,去買海爾,一元升到五元,滙豐兩年都升唔到四倍。」

滙豐自強得救花旗賣身失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77

利字當頭:電視風雲 利世民

2010-03-12  AD





 

已經好多天,中環的話題都圍繞電視圈的風風雨雨。

傳 媒本來就是惹人注目的行業。這一行,誰不懂製造噪音,就不該呆下去。鰲頭獨佔的一個台,由青靚白淨的志雲大師領軍,屢建奇功,就算有慣性收視,總算有叫人 信服的地方。不過,沒有最高管理層的祝福,很難想像有任何人,在一間有幾十年歷史的大機構,可以突破框架的枷鎖,志雲是老闆愛將的說法,也不脛而走。當 然,後來民眾對一台獨大的手法有不滿,志雲被人身攻擊,只好看是成名的代價吧。

另一邊廂,第二台擾擾攘攘的人事變動,和那充滿 soundbite的股東罵戰,娛樂性和張力,不下於荷李活頂級編劇嘔心瀝血製作的票房冠軍。本來,生意糾紛,八卦話題,如果沒有公眾利益的元素,就應止 於茶餘飯後。可是,廣播的大氣電波,卻是賤價批出的公共資源,消費者有怨言,政府就不能不出來回應。

強者越強成廣播業常態

一 台獨大,矛頭都指到一台的反競爭行為。但事實上,廣播行業的特性,自然容易做成一台獨大。廣播企業是沒有邊際成本的行業。換言之,再多觀眾,製作節目的成 本也是一樣。所以,一個地方的廣播業強者,也容易靠更高的廣告收入,支持更高質素的節目,保持強勢。如是者,強者越強,成為廣播業的常態,亦解釋了,為何 做第二的,永遠都好像打不上去。

原則上,廣播企業牌照已拿到手上,保住盈利的上策,不是靠市場競爭,而是透過政治上的影響力,阻止新的企業 加入競爭。弱勢的台,一個對手已經辛苦經營,難道應付兩個對手會更容易嗎?弱勢台如果有微利,自動歸邊支持這種卡特爾。沒有利潤的,就更要擋住後來居上的 對手,因為明知山有虎的,自然不是善類。

法例不合時消費者冇選擇

香港推出數碼廣播,重點就是要讓大氣電波可以容納多些頻道。 可是,今時今日,免費電視廣播只限於兩台。官方的立場,說任何人有興趣,都可以提出申請。但是,挑戰已經被盤踞多年的一個行業,又談何容易?現在的廣播規 管,更有跨媒體限制,令引入競爭更加困難。本來,香港還有兩個收費電視台未涉足免費廣播業務,競爭的基礎早已存在,可是就是不合時宜的法例,令消費者遲遲 沒有選擇。

政府是時候大刀闊斧了,否則,說甚麼政府支持競爭的空話,很難叫人信服。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40

高雄百貨天王 反攻台北再掀風雲 國揚侯西峰的傳奇人生

2010-04-19  今周刊





長長的隧道,終於,走到了盡頭。

從四十多歲就近1000億元的身價,一瞬間雲端墜落,從此展開負債500億元的還債人生。

這是國揚實業創辦人侯西峰傳奇的前半生。

如今,不僅沉重的重擔終於卸下,而且他手上的企業,包括高雄百貨業與飯店業龍頭——漢神百貨與漢來飯店,近期之內都有反攻台北的大計畫,令所有台北業者嚴 陣以待。

侯西峰不但回來了,而且將再掀風雲!

撰文‧劉俞青

﹁天漸漸光,雲慢慢在散,溫暖的土地,咱永遠袂孤單??﹂台上歌手黃國倫,正在輕唱這首名叫﹁天光﹂的歌,台下,國揚集團創辦人侯西峰坐著,他認真傾聽, 眼神中透著複雜的情緒。

這一天,在高雄的漢神百貨正對面,國揚建設正式推出十年來最大力作﹁國硯﹂,一舉把高雄房地產推上史上最高每坪七十萬元的寶座。當天晚上,侯西峰特別在漢 來飯店十二樓舉辦晚宴,招待VIP貴賓客戶。

風雲

從破產到帶大案重回市場

當受邀演唱的黃國倫,在台上娓娓唱出這首「天光」,裡頭的歌詞說道:﹁咱的青春,是一首勇敢的歌,咱的名,惦惦寫在土地的心肝……﹂時,原本坐在台下說說 笑笑的侯西峰,突然正色起來,當演唱到﹁天漸漸光,雲慢慢在散,……溫暖的土地,咱永遠袂孤單﹂,只見侯西峰低頭沉吟,再抬起頭時,目光看向遠方,彷彿這 十幾年來的低潮,都隨風而去,未來,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裡。

如今,侯西峰風光在高雄推出第一豪宅,四月九日正式公開當天,侯西峰親自跳上第一線,白天他親自向上海來的看屋團介紹產品。晚上的宴會上,個子不高的他, 拿著酒杯,周旋於賓客與媒體之間,還一併帶上難得露臉的太太李宛瑩與漂亮的女兒,這一晚的侯西峰,自信與開心全寫在臉上。

這個場景,對很多國揚的員工,以及當天出席的諸多侯西峰老友而言,都久違了!從以前漢揚建設時期就是侯的員工、兩人交情超過三十年的北投水美溫泉會館董事長周水美就說:﹁很久沒看到侯董這麼開心了。﹂因為過去十年,為了像天一樣高的負債還沒全數償 還,他鮮少公開露面,頂多就是出席自家國揚集團的內部活動,例如開工、團拜等場合,連侯西峰自己都說,﹁十幾年來,我不曾出來主持過。﹂這一次,他不僅大 方現身會場,甚至還上台致詞,大動作等於向外界正式宣告:﹁我回來了!﹂侯西峰是回來了!但回來的,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毛躁、追逐眼前近利的侯西峰。這一次 他不僅帶著﹁國硯﹂這個超級大案重回市場,而且,在經過長時間的審慎評估之後,包括名下的漢神百貨、漢來飯店都已蓄勢待發,在近期之內即將北上,重回台北 主戰場。而今年下半年以及明年,國揚建設也還有大案分別要在北縣汐止、北市南港推案,所有能量一併啟動。如同國揚建設總經理彭邵齡說:﹁三十年的功力,傾注一擲。﹂國揚建設董事長林子寬親口證實,今年年底前,漢神百貨北上的計畫就會拍板確定;目前為止最可能的地點選在遠雄 集團主導的台北大巨蛋,也就是松山菸廠的舊址。

遠雄集團透露,這個合作案兩造已談了一年多,其間國揚曾經派出百貨團隊專程北上評估,而遠雄也曾派員南下介紹。根據了解,國揚與遠雄本來為了百貨到底要蓋 在這塊地上的哪個區位,稍有爭執;國揚希望能夠面忠孝東路,遠雄則希望蓋在光復南路邊。但最近兩邊慢慢達成共識,一旦明年遠雄與台北市政府的歧見整合完 畢,侯西峰有可能在不久的未來,就能在忠孝東路四段旁的黃金地段,掛上﹁漢神百貨﹂的金字招牌。

而無論是營業額、或是百貨業最重視的坪效,漢神百貨早已穩坐大高雄百貨業的龍頭寶座,而且是遙遙領先;如今挾著高雄的成功經驗北攻一級戰區,屆時面對原已 戰火連天的台北百貨業,肯定還是一場硬仗。

北上

帶百貨與建案重回台北

聽聞侯西峰對台北市場的躍躍欲試,台北的百貨業者也全數嚴陣以待,包括近期仍身陷SOGO經營權之爭的原始經營者章啟明也證實﹁知道此事﹂,但他也說﹁台 北市場的飽和度會是侯的最大挑戰﹂。

而另一方面,漢來飯店則確定落腳台北南港,目前規畫是一棟有二百房的商務型酒店,和國揚明年的重頭戲﹁大南港案﹂共同開發。

對今年已經五十六歲的侯西峰而言,這其實是一場第二回合的人生競賽。

十二年前,一九九八年四月,國揚在出事前,股本一百零八億元,股價最高來到八十二元,市值高達八八五億元;那一年侯西峰才四十四歲,如果再加上個人名下其 他資產,等於擁有將近千億元的身價,不可一世。

但因為過度的轉投資,當時他手上包括南企、利陽水泥、漢神百貨與漢來飯店,全數虧損連連;加上最後關頭,侯西峰幾乎動用全數的現金下去護盤,孤注一擲最後 一夕崩盤。同一年的十一月七日,他個人名下投資公司確定跳票,他差一點跳樓;隔天,他召 開記者會,除了選擇面對之外,也懇求大家給他時間,他願意傾全力還債。

困頓

從千億身價到負債

所有的璀璨一瞬間風雲變色,從雲端墜落,從此開始他看不見盡頭的還債人生。

不過,國揚的資深員工強調,﹁從頭到尾,跳票的都是侯西峰個人,國揚至今沒有跳票紀錄,也沒欠銀行一毛錢利息。﹂侯西峰堅持守住國揚的完整性,因此國揚沒 有暫停交易、也沒有下市,儘管股價慘跌仍讓股東受傷慘重,但至少沒有變成壁紙。

出事時國揚名下負債共一百九十八億元,而他個人名下負債究竟有多少?眾說紛紜,但研判大約是在三百億元之譜,合計大約將近四、五百億元。

直到今天,當時國揚帳上的負債已經確定全數還清,而他個人負債也清理掉二百多億元,即使是最難搞定的貸款業者,基本上都願意認同他的還債態度。

但即使把這幾年來的國揚推案總銷數字加總起來,恐怕都還抵不過這些負債,這有如天文數字般的負債究竟是怎麼還的?事實上,自從出事以來,侯西峰的諸多好友 陸續對他伸出援手,包括東南水泥的陳敏賢(已故)、三商行陳河東(已故)等等,都讓他銘感五內。但當然也有一些人態度丕變,侯西峰說,﹁這場猶如電影情節 的大災難,讓我認清很多事情,也看清很多人,現在很多人在我面前是穿透過去的,是透明的,我看不到他。﹂但細數下來,所有幫忙的朋友當中,對他實質幫助最 大的,當屬第一時間以實際動作力挺的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

相對當時市場上很多人冷眼旁觀,甚至要等著看侯西峰完全倒下,到時可能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坐收其名下的資產。但趙藤雄憑著多年交情,答應願意用國揚帳上成本 價、約四十八億元買下位在台北市南港路上的南隆案土地(後來遠雄在此推出﹁新天地﹂案,也順利銷售)。這筆錢對當時的侯西峰而言,是﹁救命的錢﹂,等於是 在一團毫無章法的毛線團裡,終於理出的第一個頭緒。

國揚的員工說,這筆為數可觀的錢入帳後,先還掉這塊土地原來帳上約三十幾億元的銀行負債後,剩下的十幾億元,就成了其他工地復工的工程款。等於一台故障暫 停的大機器,從核心的齒輪開始慢慢運轉開來。順利引入這筆十幾億元的活水後,緊接著好幾塊工地陸續復工、推案銷售,資金才慢慢流進來。

援手

來自趙藤雄的保命錢

而趙藤雄此舉或許讓市場對侯西峰稍稍安了點心,也起了帶頭作用。緊接著包括位在台北市建國北路、南京東路附近的土地,原本國揚和富邦各持分一半,後來富邦 也答應願意仿效遠雄,以成本價買進。不過這筆賣土地的現金沒有直接回到侯西峰的口袋,富邦把這筆錢直接轉進另一個工地,當成北縣中和後來推案﹁天琴﹂的工 程款,而天琴順銷,又有了活水進帳。

就這樣一點一滴,原本烏雲密布的天空,彷彿看到了一點點的曙光。不過,也有極資深的地產人士分析,侯西峰還債最艱困的時期,大約是從一九九九年到二○○四 年之間,這段期間剛好是台灣房地產業最暗無天日的谷底,大跌一跤的侯西峰竟然可以在此時逆勢而行,大舉清債,其實應該與後來他透過好友陳敏賢引薦,結交認 識當時陳水扁的重要帳房林文淵有關。

透過林文淵的幫忙,加上當時的國揚已經略有起色,讓債權銀行團對侯西峰個人及公司的債務﹁適度鬆綁﹂,應該也是他能重新再起的重要關鍵。

但無論如何,在最困難的時候,朋友伸出援手,侯西峰除了感念之外,事過境遷,他也曾自嘲:﹁我人緣算不錯。﹂什麼是好人緣?侯西峰說,﹁在你最困難時,不 要奢望人家幫你,但至少不要趁機推你一把,也沒有落阱下石,就叫好人緣。﹂這段一般人不會也不想有的人生經歷,改變了侯西峰很多處世觀念。以前成功來得太 快,他接受媒體採訪時,整個人陷在沙發裡蹺著二郎腿,戴著名表的手揮舞著,眼睛卻不太看著對方的態度,讓來訪的記者印象深刻。但如今的侯西峰出現人前時經 常是一套胸前印著﹁國揚﹂的休閒POLO衫,整齊乾淨卻樸素;北市新生南路巷子裡十幾年的老房子,一住多年也沒換。

後來,國揚一度和當時還在尋覓合作對象的宏國集團,優先簽下經營BR4(就是現在的SOGO復興館)的意向書,等於是第一順位的經營者。如果當時侯西峰堅 持不讓,現在漢神百貨的招牌,恐怕早就樹立在台北市復興南路、忠孝東路口的燙金地段了。

但遠東集團的徐旭東半途殺出,開出了一個﹁夢幻價格﹂,讓宏國心動不已。侯西峰固然可以選擇不讓,但當時宏國的財務狀況非常不好,手上唯一最值錢的資產, 當然就屬這塊黃金土地,有類似經驗的侯西峰,深刻了解宏國﹁迫切的需求﹂。

最後,侯西峰告訴宏國﹁以自家公司的立場,我應該要堅持下去;但以朋友立場,我勸你半夜就趕快去簽合約吧!﹂國揚選擇成全由遠東集 團向宏國買下這塊土地使用權,但侯西峰自己的漢神百貨,也因此與台北戰區擦肩而過。

侯西峰事後曾向朋友回想這段還債的歷程,有三大關鍵促成他能夠逐漸清償債務。首先當然是許多朋友的情義相挺。第二則是出事當時,公司與個人名下都還有一些資產,侯西峰充分發揮創意,靈活運用這些資產價值,也清掉不少負債。

此外,在出事五年之後,也就是○三年,侯西峰才意外地被遠東銀行向法院申請破產,當時有一說是遠東集團為了爭取BR4的主導權,刻意讓他因此記上一筆破產 的紀錄。

脫身

二年後將再披國揚董座戰袍但無論真相如何,儘管他本人極度不願意留下這個紀錄,但他周邊的員工和朋友們,都因此大大鬆了一口氣,因為如此一來,侯西峰名下 的許多銀行負債一筆勾消。而根據《破產法》第一百五十條規定,破產人可以在破產終結三年後,申請復權之規定;換句話說,當時遠東銀提出破產申請,但直到去 年、也就是○九年,才真正走完所有破產程序。因此,只要等上三年,也就是二○一二年、侯西峰五十八歲那年,他就有機會正式浮上台面,重新坐回暌違十四年之 久的國揚董事長寶座。

長長的隧道,終於,走到了盡頭,曾經壓得人喘不過氣的重擔總算是放了下來。但今年年初,一次集團內部會議上,一向樂天派的侯西峰突然語出驚人,跟大家 說:﹁我得了躁鬱症,最近只要是一點小事就大聲小聲,不要來跟我計較。﹂原來,一路以來一直被債務壓得太ㄍㄧㄥ的侯西峰,在壓力釋放之後,反而開始和自己 心裡過不去。他ㄍㄧㄥ到什麼程度,侯西峰曾經跟朋友說,出事之後,十幾年來他沒有掉過一滴眼淚。朋友說當時召開記者會宣布跳票時,你明明就有摘下眼鏡拭 淚,當時讓很多人印象深刻,但超ㄍㄧㄥ的侯西峰堅稱「那不是擦淚,是擦汗。」是汗還是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出了這一道幽長的人生隧道之後,此時,侯西 峰真的需要喘一口氣,釋放自己也善待自己。

但他也沒能歇息太久,因為所有的事業已經蓄勢待發,很快,他不高的身影又要活躍在台灣的市場上,只是這一次的他已經大不相同,他準備充分,而且懂得拿捏分 寸踩煞車,還特地跑去把原本已經灰白的頭髮染成黑色。或許,稍停下來就要得躁鬱症的他,只要加足馬力認真工作,帶著他的得意之作——漢神百貨與漢來飯店, 重新反攻台北這個一級戰區,就是治療他躁鬱症最棒的特效藥。

侯西峰再度揮軍北上

建案

地區地點案名推出日期總銷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六段37號國揚天母2009.1116億元台北縣汐止汐止市新台五路旁新汐止案 2010.4

(預計)32億元

(分得18 億元)

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三段 大南港案(國揚、工信與和桐合作)2010.Q4(預計取得建造)500億元,其中國揚占比重四成,約200億元

百貨

● 2006年,台北景美漢神百貨因規模太小,被迫退出市場,吹熄燈號● 侯西峰有意重返台北,一度想搶標忠孝復興捷運站的BR4,後讓給SOGO ● 與遠雄集團協商多時後,規畫將在台北大巨蛋建地臨忠孝東路四段邊興建

旅館

規畫將在南港路三段的「大南港案」中,興建一棟200房的商務型酒店。

侯西峰的三段人生

巔峰

1989年推出新店安坑「黎明清境」建案,總銷金額上百億元,侯西峰因而冠上「侯百億」封號1997年 以20億元現金,接手高雄漢來飯店與漢神百貨

谷底

1998年 國揚跳票,負債高達198億元,龐大負債讓侯西峰興起自殺念頭,並被捕入獄1999年以500萬元交保,暫時恢復自由之身,10月將集團公司減至3家,國揚建設並減資50億元

再登巔峰

2008年還清198億元債務,高雄漢神巨蛋開張2010年國揚與葉國一合作推出「高雄國硯」,親自現身介紹推案,再創人生新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99

镛记股权风云

http://www.p5w.net/newfortune/qianyan/201009/t3188622.htm

  镛记版“溏心风暴”在港爆发,兄弟之间的股权纷争一时成为街头热议的话题,老字号酒楼的经营和传承问题被再度摆上风口浪尖。

  有着“名人饭堂”之称的香港镛记酒家陷入股权纷争。2010年7月21日,香港高等法院批准酒店董事总经理、已故创办人甘穗辉长子甘健成,可以申请将酒店的母公司镛记控股清盘。
“磐基永固·期臻万年”,镛记大厦奠基石上的8个大字清楚写出烧鹅大王甘穗辉的毕生心愿。他与儿子们苦心经营多年的镛记酒家,称得上是香港饮食业的传奇故事。但他离世不足6年,即使酒家每天仍然门庭若市,镛记的磐基却出现了裂痕。

  股权≠经营权
  2010年3月,甘穗辉长子甘健成要求自己的二弟甘琨礼收购其持有的45%的股 权,否则将申请把镛记酒家的母公司镛记控股清盘。法官认为,即使批准清盘,也不会影响镛记酒家的股东利益、顾客信心和员工士气,因此批准了甘健成的申请。 被申请清盘的镛记控股是镛记酒家集团的控股公司,旗下资产包括市值超过10亿港元的中环威灵顿街镛记大厦、柴湾自置货仓及食品生产中心,8.8亿港元现 金,以及净资产1.27亿港元的镛记酒家。甘健成持有的45%股份,市值估计达到10亿港元。
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及财务学系联席教授范博宏 表示,中国很多企业家都把企业当自己儿子,对于传承没有具体安排,很多企业的创办人迟迟不愿清楚交待身后企业的股权分配,引发家族成员在创办人离世后激烈 的权力斗争。不过,甘穗辉生前对两个儿子一直紧遵“平衡”的原则,两兄弟合作超过30年,无论是股权还是获发的薪金都一样,职衔也都一样是董事总经理。
代表大哥甘健成的律师透露,甘健成和甘琨礼两兄弟,原各持有镛记控股45%的股权,余下10%由妹妹甘美玲持有。但在甘健成不知情的情况下,甘琨礼取得 胞妹所持有的10%股权,令自己的股权由45%增至55%,成为镛记控股的大股东。之后甘琨礼安排儿子进入董事局,不仅影响了甘健成的控制权,限制他接触 集团的财务文件,更令他对甘琨礼失去信心,因此希望将股权出售给甘琨礼后退出董事局。
范博宏表示,如果依照甘穗辉安排的45%、45%和 10%的股权比例来看,他的意愿是要两个儿子合作,并且照顾妹妹。如此股权分配虽然明晰了获利权,但股权通常意味着经营权、获利权和转让权三项权力。 45-45-10的股权分配直接导致了日后企业经营权的模糊空间。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是老二服从老大,然而镛记创办人希望兄弟合作、平分权力,并在此思维下 平分股权与二人。可惜事与愿违,平分股权不能保证兄弟和谐,反而弱化了企业的有效控制,成为亲兄弟对簿公堂、镛记版“溏心风暴”上演的根本原因所在。

  个人持股
还是家族信托?
  人称“烧鹅辉”的镛记创办人甘穗辉在港出生,由中环经营烧 味大排档起家,先后娶四名妻妾,共有11个儿子和7个女儿,三名第二代接班人甘健成(原名琨胜)、琨礼及琨岐,都是第三任妻子麦少珍所生。后来,甘穗辉买 下“镛记”茶档,主营烧腊,开始吸引一班食客。1964年甘穗辉买下现在的威灵顿街铺位,开始大展拳脚。镛记在1968年被美国财富杂志选为世界十五大食 府,也是唯一一家入选的中式食府。
甘穗辉生前设计的“均衡”的经营权分配对于酒店早期的发展功不可没。股权纷争之前,家族第二代的三个儿子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协助父亲打造了一个金字招牌。甘健成自1973年已获父亲首肯担任酒家总经理,后来甘琨礼及3年前去世的三弟琨岐加入,一直以来 都遵循着各人权力相同,重要决定要征询集体意见的原则。甘健成负责采购、菜式设计及对外宣传;甘琨礼主管公司运作;甘琨岐则管理烧味部。 甘家之后陆续将 铺位附近单位收购并重建,终成今天的“镛记大厦”。
可惜,这种平权式的传承机制没能护佑镛记在后续经营上一路乘风破浪。甘琨礼成为控股股东打 破了镛记董事会“均衡”的分配和决策机制。董事会内部在经营决策上也出现了分歧。2010年年初,镛记董事、甘琨礼之子的甘连宏提出建议,投标在机场开分 店,甘琨礼表示支持,但却遭到大哥甘健成反对。尽管甘健成最终同意计划并参与投标,但镛记没有中标。甘氏兄弟之间也出现裂缝,关系大不如前。
事实上,镛记兄弟的股权纷争只是冰山一角。香港第一代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大都年逾古稀,虽然很多仍然老当益壮,但是如何平稳换班,延续上一代的心血,避免 子女间的股权之争,成为了愈发紧迫的问题。以酒楼来说,仅在过去半年,老牌酒楼福临门和莲香楼的后人都为了股权闹起内讧,骨肉之间最终对簿公堂。
在范博宏看来,家族企业的第一代企业家最少应该在退休前10年就着手安排所有权分配和接班人的培养,以及公司的制度化建设。通常而言,创业10年后,如 果企业还能存活和持续发展,就可以认定创业成功,这时创业者就可以开始准备企业传承和制度化建设了,包括引入民主化的决策方式和非家属的职业经理人。
而在设计股权承接方面,除了经营权和获利权以外,转让权也很重要。很多企业以家族信托基金的方式控股,而大多数的家族信托则都是私人信托,后代可根据委 托人设下的分配法则获取信托股权收益,保障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委托人常常在信托契约或者意愿书中设立家族财产不可分割和转让或信托不可撤销的条款, 让信托具有紧锁企业股权的功能。
相较之下,范博宏认为,镛记个人持股的方式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如果家族成员出现不和,股权可以随时转让。他指 出,个人持股的方式适合参与经营的家族成员人数比较少的情况;对于超过3名的情况,信托基金的形式则略占上风,不过最好在内部设置调解家族纷争的机制以完 善信托,例如家族委员会。此外,预先设定好信托的解散条款,也可以调解未来可能出现的家族不和状况,例如20年以后或者所有子女过世以后信托可以解散,这 样既可以保证企业在20年以内由家族控制,也可以让后代灵活决定家族企业的未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65

迪化幫風雲再起

2010-11-22 TCW




初冬午後,距淡水河畔一百多公尺處的老街中,人潮聚集。操廣東腔的香港人、金髮老外,好奇的在一卷卷布料中穿梭;「要選布就去迪化街」,老輩台北人總這麼說。這裡是台灣布業的源頭。

鏡頭往南,十一月初,彰化埔鹽長長的貨櫃車排在工廠前等著搶貨,生產線二十四小時運作也無法滿足客戶需求;連在桃園停工三年多老舊設備,也被其他紡織業者搶著要,趕在農曆年前開工出貨。想從國外買新設備,但無論德國或日本的設備廠,訂單滿載要排到兩年後。

搶原料、搶布料、搶股票;紡織股成為台股二十二類股中,今年漲幅第六大的類股,漲幅較大盤高出十二倍。昔日的黃昏產業,如今變成了烈日高照的當紅產業。

十月中旬,棉花創下一百四十年來的新高價,目前全球仍缺四百多萬噸的棉花,而且光中國今年就增加了一百億件的成衣新需求。供給跟不上需求,「台灣紡織業生意很好,下個月報價上漲會更嚇人。」一位上市紡織股董事長說。

彰化、雲林、台南的紡織聚落,與台北迪化街、南京西路一帶布商,有個共同點,他們多數發跡自淡水河畔的大稻埕。

彈丸地發跡:不到一平方公里土地聚成紡織幫

對照今日街道,大稻埕範圍乃以迪化街為核心畫一個圓,包括民權西路以南、忠孝西路以北、重慶北路以西、西鄰淡水河一帶,面積約○‧九平方公里。早在一八八 五年,清朝台灣巡撫劉銘傳便將大稻埕開闢為台灣首善之區,並建立台灣第一座火車站。十九世紀末,日治時期,此處被稱為永樂町,台灣七○%布料批發商,均集 中在此,尤以現今南京西路、迪化街一帶,最為密集。

雖然大稻埕聚集南北貨、中藥商、食品糧行,但以布商最有名,也是該地區上市櫃最多的族群。目前上市櫃五十六檔紡織股,由大稻埕起家者,達九成以上。一百多 年來,儘管許多布商轉為生產製造,如今台股以「14」開頭的四十多家上市紡織股中,仍有十一家總部設在這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內,密集度可見一斑。

這?堨i稱作台灣紡織業的「總部區」,這些布商起家的老闆們,則被外界稱為「迪化幫」。

口袋超級深:上市公司,只是財富冰山一角

這個百年商幫,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商幫,也是台灣最富有的商幫。

他們的口袋,如同迪化街典型建築,窄而深,門面不起眼,往裡走卻深不可測。他們行為低調,穿著普通,但手握大批土地、紡織原料,家族事業多數未上市,上市 公司只是他們的財富冰山一角,冰山下的遠比冰山上多。保守估計,單就個人身價,不含公司資產,這批人的財富便高達一千億元以上,不用舉債就可建造二棟台北 一○一大樓。

今年以來,紡織股因棉花價格上揚、新興市場內需成長、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等效應下,由黑翻紅,十月份紡織類股指數更創下十年新高。投資人開始把焦點從竹科轉向迪化街,沉寂多年的「迪化幫」,再度被注意。

其實,紡織股衝上十年新高前,來自迪化街的金主們,早已壓寶他們的鄰居。

本業超吸金:金主抬股價,銀行拜託借錢

清末與日治時代,迪化街就是地下錢莊重鎮,根據當地永樂里里長陳鳳揚說法,日據時代從海外來的南北貨,還沒到大稻埕碼頭,許多商人就捧著現金去碼頭搶貨,現金不足者,便向地下錢莊商借。

其後,民國七、八十年代,股市當紅,股市墊丙(經由不合法取得融資買進或融券賣出股票的代墊資金)年息高達二、三○%,吸引許多迪化街富商改行當金主。南 京西路二三九巷是當年聞名的金主巷,金主們穿著短褲木屐,泡茶聊天,彈指間調撥資金,動輒上億。如今,窄窄四公尺寬的巷弄兩邊,仍以布料批發商居多,據說 仍有少數金主以該巷為聚點,投資、放款、兼打探消息。

這批金主只愛做熟悉的股票,不碰電子股。過去十年電子股當道,傳產股式微,於是他們將資金轉往中國、香港投資傳產股,並在兩岸三地大賺地產錢。如今,他們認為台灣紡織業有機會,又回頭力捧他們最熟悉的股票。

一位與迪化街金主互動達二十年的證券營業員,轉述金主圈看法:「因為ECFA,傳產股的本益比沒有理由在十倍以下。紡織股則從南紡、新纖、力麗、力鵬開 始,只要是產業龍頭股,不會倒的,他們就敢買。而且,過去他們看過南紡、新纖五、六十元以上的價位,現在怎麼看,怎麼便宜!」

該營業員形容這批金主,不只是鮭魚返鄉,「是大鯊魚,錢多得不得了,」光在一個營業員身上,下單就能以億起跳,而且投資股市資金「只用到零頭而已」。

此外,這批金主因為對迪化街紡織業者極了解,認為五都大選後,紡織股雖可能走跌,但「多家公司辦現金增資、擴廠、買廠,顯示公司派信心十足。紡織股長多應該不會假。」因此長線看好,就算逢高拉回,「也不至於大倒貨。」

不只金主,就連銀行也捧著錢上門。一位紡織迪化幫核心業者說:「銀行很現實,景氣不好時抽我們銀根,現在把利息從三%降到二%,二%降到一%,無擔保也能借到錢。」

集盛董事長葉守焞證實:「今年初,我向銀行說不借了,結果銀行把利息降到○‧九%,還把擔保品還給我,給我一百億元額度,求我繼續借錢。」

錢是長眼睛的,資金同時往迪化街周邊匯流,顯示紡織業正在大翻身。

紡織迪化幫主要有四個族群,其一,日治時代便赴迪化街發展的台南幫創始人侯雨利、中和紡織葉山母、萬源紡織杜萬全、新光集團創始人吳火獅、聯發創始人葉進德、德隆集團創始人陳登修等。

十年黃金盛世:過去台股上萬點,股價三位數

這些人從買布販布起家,累積了雄厚資產,到了今天仍在台北市擁有精華土地,如杜萬全今年四月過世前,住在仁愛路占地六百多坪的房子。

又例如中和紡織雖不上市,但葉山母是士林大地主士電的常董。另一個葉家葉進德,除了聯發之外,還有四家紡織公司,檯面下的財產遠比檯面上多。

其二,隨國民政府遷台,約民國四十年代開始在迪化街發展的上海幫與山東幫,例如潤泰集團創始人尹書田、正大尼龍創始人何朝育等。

尹家在山東幫中,發展最為興盛,從紡織跨足了營建、零售業,現在更打造出中國零售量販業龍頭大潤發。何朝育家族雖然已不生產尼龍,但光是新店、北投的土地資產便超過百億元。

其三,民國四、五十年代,力麗集團創始人郭木生、集盛蘇阿琳家族與後期的宜進實業詹正田等本省幫,從桃園、彰化鄉下,落腳迪化街。他們也從布莊開始,再承接日本的紡織技術,一路從織布、染整,往上游的化纖產業發展,是今天台灣紡織業的主軸產業。

其四,六、七十年代赴迪化街發展的翁明昌家族、陳由豪家族、王又曾家族。翁大銘將華隆發揚光大,一度在紡織化纖的規模稱霸全台;陳由豪是台南的紡織家族陳家的第二代,但他跑到迪化街發展,創東帝士集團。至於王又曾承接嘉麵之後,從大宗物資,跨到當年當紅的紡織領域。

七十年代,紡織業成為第一大創匯產業,迪化街布行紛紛轉型進入紡織上下游的生產製造,人稱「加工絲五虎」的聯發、集盛、力麗、宜進、宏益五家聚酯纖維廠,也在此時崛起。

民國八十六年,台灣紡織出口創匯創歷史新高,那一波萬點行情,缺了紡織股,還真的演不成戲。再加上迪化街金主拉抬,最紅的三檔股票是華隆、中興紡織、新纖,被稱「紡織三劍客」,其餘紡織股也因為資金匯集,個個紅光滿面。

台股登上一萬點時,紡織股超過二十檔站上三位數,包括南染、南紡、東和、華隆等,均與迪化街有淵源。當年翁大銘、陳由豪、中興紡織董事長周音喜等人,都是台股叱吒風雲的人物。所謂的股市四大天王,如雷伯龍等人,也以炒作紡織三劍客聞名。

十年繁華落盡:產業外移大陸,金主也走了

對老一輩的商人而言,迪化街是令人嚮往的商業寶地。對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也不例外。

聯發紡織董事長葉清澤透露,王永慶生前數年最愛到的地方,就是迪化街,他經常到昔日德記洋行,也就是聯發公司八樓,靜默的看著大稻埕,遙想當年父親王長庚划著小船,年幼的王永慶就蹲在船上,順著新店溪到這裡賣茶葉的情景。

王永慶到迪化街,會問葉清澤:「小時候吃的鷄捲店還在嗎?」王永慶的司機跟葉清澤說,不曾看過王永慶同一個地方去十幾次。

但對迪化幫以外的年輕創業者而言,迪化街早已繁華落盡,只有農曆年前採買年貨時才會想起,產業明星早已移至新竹科學園區。

這十年,發生了什麼事?

十年間,紡織業不管是產值還是創匯都幾乎折半。就連上市的紡織類股,也少掉四成,從七十七家掉為四十七家。

「新纖代號1409,前面也空了,後面也空了。(編按:指上市紡織股編號從1402直接跳到1409,1409以後也有多處不連號)」新纖董事長吳東昇形容。

為何紡織業由盛而衰?

其一,政府產業政策重心轉向電子,享有高額稅負減免,紡織則無,資金與人才大量轉向電子。

力鵬總經理林文仲說:「別說想要跟電子業一樣有減稅,連(向政府)申請研發專案,都被質疑說紡織業哪需要研發?」吳東昇也說:「過去(政府)太偏重新科技,好像有通電的才是產業。」

其二,成本高漲,產業外移。紡織迪化幫走了,迪化街金主也跟著走了,十年紡織股無人抬轎,自然趴地不起。

十年河東河西:有人擴張過度陣亡,有人熬成龍頭

其三,部分業者投資失利波及本業,或是擴張太快使產能過剩,惡性競爭,售價長期低於成本,部分公司出現連年虧損。

翁大銘、陳由豪、王又曾這些人從迪化街茁壯,更將產業延伸到迪化街之外,不僅操作資本市場;翁大銘更曾經當選立法委員,王又曾更是國民黨中常委,這些人縱橫政商兩界,但問題也來了。

他們有的跨足銀行、保險、百貨與電信,卻沒有一個轉投資公司具備業界競爭力,例如國華人壽、中華銀行等,始終沒辦法擠進一流的壽險或銀行,甚至發生掏空問題。

葉守焞認為:「不專心本業,是(上述業者失敗)主要原因。」

此外,快速擴張短期內雖為台灣紡織業帶來的龐大外匯收益,但卻埋下台灣紡織由盛轉衰的伏筆。

當年翁大銘曾經跟王永慶拚過化纖產能第一的寶座,王又曾也祭出進軍化纖產業的擴張計畫,當時台股很熱,他們輕易就能從股市募集大量資金,自己大擴廠,也帶 動一波擴廠潮,宏洲、東和、新藝、福大、聚隆等紛紛跟進。如今,宏洲近十年虧九年,東和賣掉舊廠房才轉虧為盈,新藝下市了,福大則是賣土地還債,聚隆透過 減資才活過來。

此時,大陸同業也瘋狂擴建產能。吳東昇這樣比喻:「高速公路上有一台大卡車亂開,我們就不要跟他搶那個路,我們下高速公路,開自己的路。」

回頭來看,野心太大、太容易取得資金,不見得是好事。當年沒參加擴廠大賽的迪化街業者,有的退出生產轉當金主,有的專心本業,新纖、力麗、集盛、聯發這些迪化街家族,十幾年來,默默往轉型、升級的方向走。

十年間,許多迪化街紡織業者,在政府不理、股市不看、爹不疼娘不愛的冷峻中,勒緊褲帶熬著。葉守焞形容:「這十年,我們淨值超過十元,但股價只有兩、三元,總共有過兩次,心?堳傿h,但能怎麼樣?因為大家這樣看我們(夕陽產業)。」

基本面好轉:搶廠房設備,甚至出現增資潮

如今,他們從戰壕?堛戎X來,存活且更勇健。他們基本面轉好了嗎?數字會說話。據證交所統計,紡織股前三季毛利率為一一‧六%,較去年增加一‧五個百分點,營收成長二六‧六%,稅後淨利更增長一六○‧一%!

此外,紡織迪化幫還出現三個現象:第一,出局者的廠房設備,被存活者低價搶進。例如,下市的華隆、中興紡織、東雲,留下來的舊廠房設備,被活下來的紡織迪化幫買走了。

在台南,宜進買下了東和的舊化纖設備以及三萬三千坪的土地廠房。在桃園,嘉食化舊廠被拍賣,被遠東集團買下,迪化街的紡織業者也一擁而上,宜進、宏遠都想跟遠東集團購買這批舊設備。

第二,大買新機器。台塑集團福懋公司,一口氣要添增五百多台的機台。新纖、集盛、力麗也準備添購機台,十台、二十台分批買進,擴充台灣產能。

第三,紡織業出現十多年沒有的增資潮,今年以來,宜進、聚隆、新纖、力麗都增資。新纖近期甚至將定價每股十元上調為每股十三元,顯然看好後市。

從窄巷走向國際:他們氣夠長,藉ECFA一夕翻身

這群人還擁有兩項競爭優勢:一、完整的產業鏈,二、創新技術。

吳東昇分析,台灣紡織業雖然有些移出去,但產業鏈仍互相連結,中上下游紡織業者經常聚會,交換意見。「現在很多創新,不只單一布廠開發,必須從原料端創 新,整個連在一起,大家一起做,原料端、POY(聚酯絲)、DTY(加工絲)、紡織、布的開發一起來,台灣優勢在這裡。」

透過上中游一體往前推,即便很多新技術由日本或是歐美大廠發明,但真正能量產的是台灣。而且迪化幫業者變得快,超細纖維由台灣首先量化,大陸跟進後,台灣業者又轉往功能系纖維,例如透氣排汗、抗菌防紫外線等,確保競爭優勢。

明年元月一日ECFA正式實施,紡織業一百三十六項產品關稅逐漸降到零,包含當前台灣最有競爭力的加工絲產業,業界正摩拳擦掌布局著。

然而,與其說是外部因素讓紡織股復活,不如說是他們氣夠長、口袋夠深,自己撐得久,終於等到翻身時機。

下一次,當你走入迪化街一帶,別小看這些老舊的建築,也許某位身價百億的紡織老闆,正埋頭研究如何從上下游整合開發新材質,讓它們變成世界名牌的新款式,或成為飛機、汽車、潛水設備不可或缺的材料。古老巷弄中,至今仍臥虎藏龍,許多你不知道的全球第一,正藏身其中。

【延伸閱讀】基本面好轉,紡織股翻紅! 營收年成長 26.6% 稅後淨利年成長 160.1% 毛利率年成長 1.5個百分點 註:1.紡織類股整體營收、淨利、毛利率以今年前3季與去年同期比較;2.股價指數漲幅計算區間為2010年5月13日~11月12日 資料來源:Google Finance

【延伸閱讀】一群小夥計變最富有商幫——迪化幫百年大事紀

聚落形成清咸豐6年(1856):漳泉械鬥,泉州人從艋舺移居到大稻埕 清光緒11年(1885):劉銘傳出任台灣巡撫,將大稻埕開闢為台灣首善之區 日治時代(1896):迪化街稱為永樂町。當時台灣七成布料批發商都集中此地 民國15年:台南幫創始人侯雨利在迪化街開設新復興布行,吳修齊和胞弟吳尊賢也先後到侯雨利門下拜師學藝 民國16年:前台鳳董事長謝成源從父親手上接下布莊義裕行,隻身直接赴日採購,打破日商壟斷進口 民國23年:吳修齊自行創業,在迪化街開設新和興布行 民國28年:新光企業集團創辦人吳火獅在小川布行擔任總經理,負責棉布批發 民國33年:統一集團創辦人高清愿到新和興布行當囝仔工,從學徒幹起

奠基期 民國34年:吳火獅在現在的南京西路自立門戶,成立新光商行 民國36年:政府以新疆省省會迪化來命名 民國38年:高清愿與舊日同事共組德興布行,經營布料生意 民國43年:美援時代,政府全力扶持紡織業以供民生需求,迪化街布莊轉型紡織生產 吳火獅同年成立新光紡織和中國人造纖維公司,為台灣第一家生產人造棉及人造絲棉公司

極盛期 民國60年代:紡織成為出口第一大創匯產業 紡織上下游成形,聯發、集盛、力麗、宜進、宏益五家聚酯纖維廠崛起 民國70年代:成衣染整業者因新台幣升值、工資高漲,大量外移大陸及越南

沒落期 民國80年代:新台幣升破三十元,紡織業上中下游幾乎整廠輸出到對岸 民國90年代:走向機能性材質研發,遠紡、力麗、台化、儒鴻成為愛迪達、耐吉、杜邦的主要材質供應商

谷底翻升 民國98年:大陸工資高漲、ECFA效應,吸引業者擴大在台灣設廠 民國99年:新興市場服裝需求帶動棉花、人造纖維等紡織品需求,業者營收、毛利與淨利全面翻揚,台灣紡織業上中下游出現全面復甦景象

資料來源:歷史傳記、論文資料

【延伸閱讀】9成紡織上市公司在這發跡! 新纖:創辦人為新光集團吳火獅。目前由4子吳東昇擔任董座 市值:250億

理隆:國內最大花式紡紗廠 市值:15.3億

尹書田:集團接班人為尹衍樑,如今企業轉型跨足6大產業 市值:1,063.5億(潤泰集團)

大統染:屬聯發體系,產品以運動用纖維布料為主 市值:9.4億

宏益:台灣流行服裝最專業的加工絲廠 市值:19.8億

宏洲:老牌紡織廠,宜進是最大法人股東 市值:17.3

聯發:布商世家,專業加工絲製造知名廠商 市值:48.1億

三洋纖:亞洲唯一會生產高強力產業用聚丙烯 (PP)纖維廠 市值:6.3億

立益:同屬集盛蘇家體系 市值:11.1億

集盛:紡織業第一家整廠全自動化作業工廠 市值:73.4億

力麗、力鵬:力麗集團為全球第2大、亞洲第1大尼龍一貫聚合廠 市值:223.5億(合併)

宜進:曾推出「海鷗牌」加工絲名譟一時 市值:32.7億

註:1.市值為11月15日資料2.圖為具代表性公司 資料來源:Cmon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5

義海豪情之股票風雲 雪明資產管理世界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29.html

  昨天睇到晴晴死都要死返去豬籠里,於是成班人坐三輪車返去,但最後晴晴死左係里口到,楊楊同晴晴坐在三輪車上不動幾乎數分鐘,其實我想問點解三輪車車 夫並不叫其下車或者剩勢跳錶,收多些錢,因為我們乘坐的士也會因為佔用車輛時間而需要跳錶吧,拍戲就不需要嗎。說笑吧,我這兒並非想交待劇情,我只是因為 這輛三輪車而找到了一個更能令人明白的股票定價的定義。

        其實一家公司的資產就等於車夫的三輪車,車夫就是總裁,只有當三輪車配車夫的時候才會達到最佳的營運效率和收入,而且一個好的車夫和一個 壞的車夫,能夠招來的生意成長也就不同,可持續性也不同,好的車夫生意長做長有,差的車夫客人們都說下次不用指意再光顧,好的車夫羸得別人的口卑,差的車 夫被人唱通街,好的車夫懂得維修和保養,延長車的壽命,從而減少重置和重大的資本開支,而差的車夫很快就要再買一輛車規換,增加現金流出。

        其實當你買一家公司的時候,資產、盈利能力、增長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競爭護城河、自由現金流等各重要指標亦都要參考,資產價值幾本上 你需要等一家公司清算時才會有其實質意義,否則幾乎是多項之中最不重要者,例如車夫的三輪車巿場價值為100元,車夫用它一年賺一萬元,IPO時定價為十 萬元,巿盈率為10倍,因此我們更加關心的是這位陀手會不會很快退休,或者說三輪車的競爭力將會是如何,十萬元之中的另外99.9%的溢價包含這位總裁的 經盈能力和品牌價值等。而經盈能力亦要和自由現金流對等,否則盈利數字只會是一個虛數。業務一定要有前瞻性和可持續發展力,否則過去的數字幾乎不具有什麼 參考意義。競爭力護城河指的是即使你的產品面臨巿場競爭,消費者仍願意在同一質量下以較高價錢購買或在同一價錢之下優先購買公司的產品,這就是品牌的護城 河,可能是幾於信心或者歷史緣由,例如大家熟知的L.V.和Lafite等。幾本上一家公司如果都具備各項重點要素,那麼請你抱持他並等待一個更好的價錢 或各項因素出現扭轉時才考慮出脫吧。

        巿場上很喜歡用ROE和PB來比較內銀股是否抵買,其實這兒要說的是銀行生意幾本上已趨近相同,但品牌優勢和陀手並不同,今日ROE高者 並不保證明年ROE一定會高,而單純PB也是一個沒有太多意義的數字,銀行業的關鍵仍在於放貸員的眼光和審慎程度,所以請大家多些比較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79

CBD土地竞标风云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06523&time=2010-12-11&cl=115&page=all

苛刻的招标条件和流程,将包括万科、富力、首创、首开在内绝大多数地产开发商排除在外,胜出者多为金融企业。竞标过程风云变幻,高潮迭起
《新世纪》周刊 记者 李慎

 

  2010年12月7日,对北京市国土局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天。

  经过一年多的等待,包括中服地块在内的北京市CBD核心区六块土地,终于将迎来第二轮,也是最后一轮招标。7日,20余家进入第二轮招标环节的企业提交了标书和报价,评标结果将于三个到七个工作日后出炉。

  这次土地出让,几乎毫无疑问将诞生北京市土地出让总价“地王”。而且,这六块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合计有望超过200亿元,创下北京市单次推 地金额最高。更重要的是,这也许是北京CBD最后的一次大规模供地——如果没有大规模拆迁,今后北京市CBD核心区将无地可供。

  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8月2日,共有超过60家企业参与第一轮竞标,提交的单体设计方案达到200多份。而到了12月7日的第二轮招标环节,仅剩17家竞标者。

  有不少企业选择激流勇退,没有现身第二轮招标。也有的企业望洋兴叹,SOHO中国第一轮招标的成绩很不理想,最高只得到了5分(满分为20分),因此参与第二轮招标对它已没有太大意义,但12月7日SOHO中国的负责人仍现身国土局“围观”。

  现场情节不断。大连万达对Z15地块的报价低于底价,成为CBD核心区土地出让环节惟一的废标。这让同为Z15地块竞争者的中信集团十分不解,万达集团被指“故意给中信难堪”。

  更有11家企业化敌为友,组成史上最强联合体共同参与竞标,成为Z14地块的惟一竞标者,结果皆大欢喜。

  一场CBD竞标,背后几多风云?

大象的游戏

  中服地块一直麻烦缠身,从内定风波,到拍卖叫停、暂停出让,再到拆分改装、重新上市,种种明争暗斗,尽展CBD核心区12块土地的魅力。

  1月29日,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挂出中服地块的出让信息,挂牌起始价50亿元,规划用途为商业金融。公告显示,竞买人须为金融机构与房地产 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其中,金融机构应为由中国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且注册资本不少于50亿元,并 在联合体中绝对控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具备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且注册资本不少于30亿元。

  公告公布当天,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即公开表示,“符合挂牌文件的全世界只有一家公司”,直指该条件为远洋地产量身定制。彼时,远洋地产刚完成股权转让,中国人寿成为远洋地产大股东。作为中服地块的一级开发商,远洋地产对这块土地志在必得。

  此后两月,北京市土地市场急速升温,“地王”频出,因担心再拍出高价,北京市3月紧急叫停中服地块出让计划。五个月后的8月2日,中服地块拆分改装后重出江湖,这时楼市正经历炼狱般的调控,但中服地块的入市,还是刺激了人们兴奋的神经。

  改装之后,参与的机会增大了。8月入市的CBD核心区土地,总共有12块,包括中服地块拆分而成的4块,以及8块毗邻中服地块的未拆迁土地。“以前中服地块整体出让,我们是一点机会都没有;分拆后,总算有了百分之一的机会。”潘石屹曾向记者表示。

  虽然如此,条件和流程却更加复杂苛刻。对此,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副主任王兵曾公开解释说,“CBD核心区是北京的城市名片,政府希望能够建成地标性建筑,所以对建筑本身,以及开发商的要求都较高。”

  这12块地的招标分两轮,总分100分。第一轮20分,第二轮80分。第一轮主要竞标内容,是这12块地的总体设计方案;第二轮,才是单个地块的竞标方案和报价。招标文件对竞标人资质、土地规划和建筑使用性质作了严格规定,光是竞买保证金就高达8亿元。

  门槛包括,所有项目不能散卖,中标人需对项目持有并经营十年以上时间。这意味着,包括SOHO中国在内以散卖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开发商,将被拒之门外,而对大连万达这种部分散卖、部分持有的开发商来说,禁止散卖的规定也对现金流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招标文件要求竞买者具有与所投标地块功能性质类似的项目开发经验与业绩,如写字楼和商业金融大楼,住宅开发不能作为相关开发经验与业绩。这又几乎将万科、首开、首创等以住宅开发为主的企业踢出门外。

  为了防止囤地、炒地,招标合同还约定,开工之日起三年内必须竣工。这些条款要求竞买人不仅方案过硬,还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如此严苛的条 件下,不少企业坦承,“不想跟着掺乎”。首创置业总经理刘晓光则直言,对CBD核心区土地的招标,“我们就是参与参与,没抱任何希望。”

胜利者谁属

  让企业望而生畏的,远不止竞标条件的严苛。不少企业私下向本刊记者暗示,这次CBD核心区土地出让太“复杂”,不仅要深谙北京市政府对CBD的规划、期望,还要应对各路“志在必得”竞标者的夹击,不如避而远之。

  甚至在第一轮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企业,也不敢托大。在Z3地块第一轮招标中,万通地产的方案得到最高分20分。到第二轮,万通地产与中国国际金融 集团、中金嘉业、亚洲电视有限公司(亚视)及西部金融贸易中心组成联合体,竞标面积为10490平方米的Z3地块,出价约25.20亿元。但万通地产一位 内部人士仍表示,万通就算入围第二轮,甚至最后拿到地,也只是“陪太子读书”。

  在万通的合作伙伴中,只有亚视参与了第一轮招标,其他三家均是第二轮才参与进来。此次招标文件规定,联合体中有一家企业参与第一轮即可。

  也因此,很多新面孔在第二轮招标中浮出水面。CBD核心区招标答疑会备忘录显示,金融机构可直接从开发商手里购买其投标的部分面积,不算联合投 标。这意味着,金融机构甚至可以等土地归属落定后,再从中标者手中购买全部或部分土地。中信地产一位负责土地前期人士透露,等招标结束后,竞标联合体或将 发生一系列股权转让,会有更多真正的觊觎者浮出水面。

  远洋地产则是另一种情形。远洋地产是中服地块的一级开发商,过去一直被指“内定”,从这次招标的第一轮到第二轮,远洋地产一直高歌猛进。第一轮 中,远洋地产在面积为11007.36平方米的Z6地块上得了最高分20分;第二轮中,远洋地产联合汇丰银行和崇高发展,出价约38.07亿元。相对于其 他两家竞标者,远洋地产联合体在方案、资质上都略胜一筹,夺标可能性极大。

  在众多参与第一轮招标的知名房企中,万通地产和远洋地产是惟一两家成功晋级第二轮的企业。此外,万科、富力、首创、首开、苏宁置业、和记黄埔、九龙仓、中建国际、珠江投资、新华联置业、葛洲坝房地产等全军覆没。

  取代开发商唱主角的是金融机构,这也是本次CBD核心区土地招标的最大特色。除了Z3和Z6地块,其他四个地块的争夺基本在金融机构中展开。

  Z4地块,面积10030平方米,出让底价20.23亿元。第一轮招标中得分最高的融侨,选择与福建金辉、华康资本组成联合体,报价26亿元; 第一轮招标中得分第二的民生银行,报出了29.96亿元。Z5地块,面积9578平方米,出让底价17.34亿元。安邦财险、和谐健康保险及标准投资集团 组成的联合体,出价25.20亿元,出价最高。

  参与招标的北京世博投资公司的一位高管向本刊记者透露,Z4地块民生银行夺标的可能性极大,Z5地块最终的胜出者或将是安邦财险联合体。公开资 料显示,安邦财险的董事包括陈小鲁、刘晓光等,股东中不仅有上汽集团、中石化等央企,还包括一些有背景的公司,如标准基础设施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小鲁为“十 大元帅”之一陈毅之子、“开国大将”粟裕之婿。

  Z14和Z15地块,是此次竞标中最优质的两块地,面积分别为16401平方米和11478平方米。第一轮招标中,中信集团在这两块地的方案都 得了最高分,但第二轮中,中信放弃Z14,转而集中精力投标Z15。上述中信地产内部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Z15的高度为400米,而Z14只有150 米,中信集团有建总部的打算,因此Z15地块的高度更符合要求。”他透露,这次CBD核心区的招标方案是中信地产做的,而土地投资建设则由中信集团负责。

  在Z15地块的争夺上,中信集团信心满满,“无论从第一轮得分还是第二轮报价,我们中标没有太大悬念。”上述中信地产人士表示。Z15地块出让底价约50.58亿元,中信集团报价最高,达63亿元。

  如果中信集团最终如愿中标,新的北京市土地出让总价“地王”将诞生。不过以竞标价计算,这块地的楼面单价只有不到2万元/平方米,远低于目前CBD核心区的楼面价。

  值得关注的是,在Z15地块的争夺中,大连万达集团出价仅为45亿元,低于底价。万达集团相关人士现场表示,“万达认为从一开始机会就不大。” 但中信地产人士却认为,万达投出废标或许是因年关将至,现金流不太充裕,另外,万达看中的可能是其他地块,如Z7、Z8和Z9。

  在中信集团退出竞争的Z14地块,状况极为戏剧性。Z14地块的所有竞争者化敌为友,组成史上最强联合体,出价41.14亿元,结果将皆大欢 喜。这11家企业是:正大集团、正大置业、卜蜂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帝豪发展有限公司、正大制药投资公司、中山市凯茵豪园房地产公司、东莞玖龙纸业有限 公司、华侨凤凰集团、华康资本、金光纸业和上海世茂建设公司。其中,女富豪张茵控制的玖龙纸业和总部位于泰国曼谷的正大集团,均是第二轮才现身。

  对这六块地的最终归属,北京市国土局并未给出明确时间表,但北京市土地中心交易部工作人员现场表示,根据正常评标程序,三天到七天内将出结果, 但是否将对社会公布,何时公布,将视情况而定。而CBD核心区剩余六块土地的第二轮招标将于2011年进行,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样将划入2011年。

  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2010年城市土地出让金排名显示,虽遭遇史上最严厉的地产调控,截至11月22日,北京市2010年土地出让金达到1004.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