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家首席投資官”辭別 中國外管局將再陷“奪權”之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4530

因作風低調而得到“隱形人”稱號的中國外管局儲備管理司首席投資長朱長虹又一次“隱身”了:本月底離職的原因和日後去向至今不明,也不清楚是否因政治影響隱退。可以確定的是,在他負責管理外儲投資期間,中國減少了美國國債的投資比重,更傾向於比這類債券風險更高、收益也相應更高的資產。而朱長虹的辭別可能使外管局再度陷入與中投的外儲投資權“爭奪戰”。 在向媒體發出的聲明中,中國外管局透露朱長虹卸任是計劃安排, 按照計劃的安排,朱長虹總監在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央外匯業務中心的工作到2014年1月底就結束了。 聲明評價:朱長虹 在系統建設、資產配置、組合管理、交易執行、研究分析等方面為外匯儲備經營管理做出了重要和突出的貢獻。 君投資本管理中心(Empire Capital Management)董事長彭俊明曾任中國外管局儲備管理司投資戰略師長達8年。他認為: 朱長虹的離開對外管局乃至中國都是巨大損失。 知情者向華爾街日報透露,外管局的工作有保密性質,朱長虹難以掌控外管局的內部政策。而且一些外管局的同事也對朱長虹有些抵觸情緒,將他視為沒有努力通過中國式逐級提拔認可的“空降兵”。 一位中國政府官員就表示: 朱長虹的業績有目共睹,可一直都有人懷疑,日子久了他是否還適合。 外管局的對外聲明沒有暗示任何朱長虹離職的原因,無法確定是否與政治影響有關。不論怎樣,“按計劃安排”離職不能抵消朱長虹缺陣帶來的影響,因為他是真正的中國金融精英。 十年前,中國的外儲尚不足6000億美元,截至2013年年末,中國外儲達到3.82萬億美元,比上年末增加5097億美元。 面對外儲如此巨大的增量,外儲保值成為重要的經濟問題。 金融時報分析指出,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中投(CIC)一直在爭取得到更多的外儲管理權。 不過,控制外管局的中國央行並不放心由中投操作外儲的資金,因為財政部主管的中投顯得虛有其名,2007年中投的兩筆投資可以作為例證:投資摩根士丹利兩年多之後浮虧9億美元,投資黑石(BlackStone)三年多以後浮虧約18億美元。 有鑒於此,央行設法讓大部分外儲都掌握在外管局手中,撥給中投的資金並沒有中投期望的那麽多。 外管局2009年聘請朱長虹主管外儲投資其實是一步險棋。當時,除了定期將外儲部分轉移給中投投資之外,外管局並沒有什麽外匯投資的大動作。 朱長虹加入外管局後,外管局開始積極投資美國企業債券與股票、日本股票、日本和歐洲債券。 中國財政部數據顯示,2009年6月30日至2010年6月30日,中國外儲的股票投資由原來的780億美元增長到1270億美元,增幅62%。 對於日本股市,朱長虹把握了2012年底至2013年的持續上漲期也值得稱道。 而且,他不僅著力多樣化投資,還籌劃擴大業務範圍,在紐約開設辦事處,旨在投資房地產和私募股權。 在朱長虹的幫助下,外管局扛住了中投“爭奪”外儲管理的壓力。 而且,朱長虹以獲得投資回報為工作重心,這讓外管局免去了其他政治指令的影響。 沒能擺脫那些影響的中投子公司中央匯金就得為擡高國有銀行的股價出力,最新的例子是去年匯金第五輪增持四大行。 Quartz編輯Gwynn Guilford預計,今後,缺少朱長虹掌舵的外管局可能再度與中投發生“奪權”之爭。朱長虹的繼任者要麽像他那樣是金融驕子,要麽就得更願意施展政治手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4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