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去努力,去尝试,你的梦想会成真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12/wNMDAwMDE4NjIwNA.html

核心提示:李宁希望快意能源将来会经营例 如体育经纪、赛事等业务。此前,外界揣度:李宁要开始二次创业,跨界经营进入新能源领域。

李宁先生讲述“运动员精神”


无论作为运动员,还是企业家,20年来,李宁始终相信梦想的力量。

为了实现一个个梦想,李宁不害怕变革——就如李宁公司最新的口号 “Make the Change”。变革确实正在发生,发生在李宁公司(2331.HK)之外,也在李宁公司之内。

“新收购的公司会用来 经营李宁公司主营业务以外的一些体育业务”,平日极少出现在媒体面前的他,谈起今年他以兄弟二人之名新收购的上市公司快意能源(8032.HK),回答得 很干脆,利落得令人想起这位体操王子巅峰时期的体操动作。

他希望快意能源将来会经营例如体育经纪、赛事等业务。此前,外界揣度:李宁要开始 二次创业,跨界经营进入新能源领域。

2009年,李宁在国内的销售额超越阿迪达斯,在年营业额即将逾百亿营收的关口,李宁公司掀起了一场史 无前例的品牌再造运动。李宁公司的高管们口径一致:要再造品牌DNA,以提炼更为鲜明的品牌内涵;在他们看来,品牌重塑以及由此触及的业务流程和组织再 造,将解决李宁公司此前的发展瓶颈问题——无法成为具有绝对的行业领袖气质的品牌。

为此,李宁公司甚至对有着创始人鲜明烙印的公司商标都动 了“手术”。改动自己在创业之初建立的,已然附着一定认知度的松鼠式的L形LOGO,作为创始人和董事长,李宁是在意的。

在第一批新 LOGO呈于眼前,有待他定夺时,李宁的反应又多少透着些孩子式的可爱,他扭了扭腰说:坐得太久,腰有点疼,身体不适有碍于他做出有效决策。不过几番选 择,最终他还是确定了取而代之的新LOGO。在李宁看来,如果要让自己一手创办的品牌和公司成为能够承载更大规模经营的平台,改变势在必行。

重 塑品牌

《21世纪》:从你个人角度,如何诠释李宁公司的这次品牌重塑和商标再造?

李宁:新商标只是其 中一项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公司整个系统会做一次变革,体现我们的品牌内涵、品牌精神和品牌想去的方向。以后,你们在体育营销、产品研发、市场推广方面,都 可以看到变革的思路。

新的LOGO,会更鲜明一点,会让人们对李宁的认识丰富起来;新的LOGO,也更有益于商品设计应对的挑战。因为是两 部分组合起来,在商品设计应用方面,会有很大的一个变化。我们追求的是更现代的线条。这符合我们想做的体育品牌的理念。

《21世 纪》:2007年5月开始,李宁启动了品牌再塑的战略;在品牌再塑的过程,你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年来,围绕品牌重塑一事,董事会有过几次讨论?讨论的焦 点是什么?出现的最大异议是什么?

李宁:当然会出现很多异议,很正常。重塑,如果不复杂,也不会花那么长的时间。所以,我所起的作用,更多 的是如何把握这个品牌的内涵,作为一位运动员,如何理解运动员精神。其实这些内涵,在过去也一直都存在,只不过,人们对李宁的认识太过于丰富。于是这次我 们把它(内涵)提炼出来,有更鲜明的表述和表现。

《21世纪》:你对这个品牌的定义是?

李宁:运动员精神。

其 实也很简单,我做过运动员,追求过冠军,有成功和失败的经历,在建设李宁品牌过程中,就希望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表现这一代人的智慧和梦想。

变 与不变

《21世纪》:在此次品牌重塑之前,李宁公司在2001-2002年间,提出“一切皆有可能”;当时是怎么确 定这个口号?当时是李宁的第二任总经理陈义红辞职,而后CEO张志勇开始全面管理公司业务的过渡期,在那个阶段重新定义品牌内涵,是什么触动你们提这个口 号?

李宁:中国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有很多事情,人们连梦都不敢做。我们确实在有些方面很落后,我指的是现代工业。改革之后,我们希望能赶 上世界的步伐,很多年轻人身上都有梦,但是有时候不见得那么自信地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讲“一切皆有可能”,就是说——你去努力,你去尝试,你的梦想会成 真。

刚开始严格来讲,我也不是很有信心(它是否合适),因为这句话,后面是要有很多铺垫——就像对运动员来讲,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冠军,这 得有好多铺垫。但是在过去十年,这又很符合中国的发展,也符合中国的社会现状,所以大家接受了。

《21世纪》:你对于李宁这一品牌的理解从 创业至今,有过怎样的变化?

李宁:原则上没有变化。我开始做第一件商品,试图做中国的体育品牌时,想表现出中国的文化,表现出体育的文化, 这一直都没有变。李宁公司的第一个口号叫“中国新一代的期望”。

当然市场在变化,社会在变化,因此,在表现的方法和沟通方法要有所改变,要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授权者说

《21 世纪》:据说在品牌重塑的过程中,你只把握品牌内涵的大方向,并不介入由此而引发的组织架构调整。这是否意味着,作为董事长,如今你已经很少介入公司的日 常经营?

李宁:这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公司的治理结构,一是个人做事的风格。

就公司治理结构而言,我是比较推崇团队职业化,能 够有各自的空间、责任和目标。确定公司的一个整体目标,并把它传承好。所以,作为董事会主席,我想更多是在公司的治理层面上贡献我的能力,那是我的责任和 空间。与此同时,因为我是公司的创始人和股东,在公司重大战略决策上我是参与的,这是符合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模型。

就个人做事的风格而言, 如果我的梦想,我自己能够实现,那我就不需要他人。但实际上要成就一个品牌,建立一家现代化企业,建立技术研发、工业制造、市场零售、品牌营销等流程,这 不是一个人的能力,甚至不是一家公司的能力足以完成。

李宁要能成为世界级品牌,这期间,至少中国的化纤工业要成为世界级的,单个公司不能脱 离国家、民族的情况去谈发展。所以同样的,在公司营运上也不能靠个人,我比较喜欢与我的同事、团队一起实现梦想。

《21世纪》:这种“个人 自治”的管理理念似乎很早就萌发了。在李宁公司创办3年之后,你曾用了一段时间拍电视剧和电影。与此同时,陈义红和天津梅花厂厂长李纪铎、大华衬衫厂副厂 长张向都等一批专业管理人员的进入,此前有媒体对这段往事的描述是,1993年随着这些人的到来,你就淡出公司管理。是这样么?

李宁:如果 说管理,其实我从一开始就没有天天坐在那儿管理过,我比较喜欢充分授权。即便是在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我的授权就相当多。

创 业初期,可能会有过一些时候,我的主意、想法主导着某一款产品、某一种业务的模式,比如说当时做销售,那时候中国市场都太初级了,必须利用体育局和体委系 统的一些体育销售网络,他们不太接受我们的这种商品和这种形式,那我的想法就是决定自己做专卖店,我这样想,他们(管理层)就这样做了。

但 是随着公司的发展,我把我的一些想法强加在一款产品上,或者强加在一种生意的模式上,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这也是公司成熟的一个过程。

《21 世纪》:根据你20年的经营企业的经验,怎样才能建立一个高效的董事会?您认为董事会最核心的职责是什么?您认为李宁公司现在的董事会是否高效?

李 宁:我个人认为,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一个董事会就像一个人,每个人有个人的基因,有环境,有不同性格。

我觉得李宁公司的董事会,就公司治理 结构来讲,效率还是很高,但反过来来讲,中国正处于变革的时代,上述的结构有可能对于一些具体、快速变化的市场,反应不够快。在还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下,太 规范的公司反而也会显得效率低一点,这就看你追求什么了。如果追求更长远的目标,希望公司从资本,到决策,到执行、营运,都有一个有序的内部体系,有透明 的而且可以不断成长的平台,一个可以实现大规模经营的平台,我想你肯定得放弃一些东西,那么上述的治理结构,从长远看还是有效的。

北 大往事

《21世纪》:此后你曾经提出1997年,李宁公司要做到10亿规模,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打断了这个目标的完 成。当年,你把总经理的位置交给陈义红,去北京大学读书。你是带着哪些问题去读书呢?这可以视为作为企业家的李宁的自我修炼么?修炼什么?

李 宁:做人其实不需要有那么准确的计划目标,否则就会像机器。

有时候,学习一方面是为了追求,另外一方面是要获得自身的提升。总体上来讲,个 人如果不提升,那可能你有想法,但是不知道怎么来确认这个想法——它是对还是错。我去北大读书更多是对我自身的充电,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做决策的能力。

我 一开始学法律本科;后来两年在光华上管理学。我对社会运行规律有兴趣,所以选择了法律这个专业,了解社会结构的设计、形成等等。本科的教育更多的是一个基 础教育,是教会你如何学习,一种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当然从大学里,我获得很多新理念,对社会现象、社会思路都有新的认识。

《21世纪》:我 听你的校友说过,在北大期间,上专业课也好,英语课也好,你总是坐在前三排,很早就到,大家觉得你特别刻苦。我想知道你在北大里有没有参加社会活动,包括 校园的社团活动,校园的氛围对你有什么影响?

李宁:校园的活动我参与得不多,原因是我本身有家庭,有公司业务,所以我不可能像一个18岁的青年这样,有很多空余的时间去参与学校活动。

至 于说坐在第一排刻苦,可能是大家觉得这个老同志还挺努力的,事实上刻苦的人未必都能拿冠军,我们同学都很有出息,比我好。

《21世纪》:你 选人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能让员工有OWNERSHIP,或者说主人翁精神,尤其在他们没有股权激励的情况下?

李宁:首先这个人应该有梦 想,如果他没有梦,他做事就没有激情,就很难持续地去把它变得更好。另一方面,专业技能也是需要的。最后,我们公司有公司的文化,如果能成为公司的一员, 要认同公司文化。你不可能把那些跟你不很志同道合的人捏在一起;否则捏合一年两年还可能,但是时间长了就不行。

困惑与思考

《21 世纪》:之前,我在媒体上看过你都说:“我对于交易和成本都不敏感,我只是目标很明确,然后就一个劲往那走。而这是我在做运动员时,得到最多的训练。”经 营公司20年以来,没有迷茫过么?在过去的20年内,作为企业家,你的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李宁:从一开始就困惑,到今天还在困惑。

《21 世纪》:不同阶段的困惑各有什么不同?

李宁:不同阶段的困惑,水平、层次都不一样。

《21世纪》:能具体跟我们说说吗,比如 创业阶段?

李宁:创业阶段很简单,你想做这样一个商品,凭什么人家要买你的商品?我第一次订货会,我们通过关系找来的经销商很热闹,饭也吃 了,交流也交流了,最后他们拍拍你的肩膀说,小伙子有志气,这就完了。你说困惑不困惑?你不知道你做的对还是不对。

那到今天,我们已经做到 这样的规模,你可以看到大量的同质化产品在市场上贩卖,可能今天的市场你会有机会赚钱,但这是我们想要的吗?为什么要做品牌的重塑,如果我们不去明确那些 已经在我们身上留有的记忆,我们明确下来怎么做,将来也是巨大的挑战。因为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我们中国人过去没有做过,我想不光是李宁在做,也有很多中国 人也在做,就看你是怎么样来发展,这个过程是有挑战的。

《21世纪》:前段时间,富士康事件引发热议,人们开始切实地思考中国商业模式的转 型,以及在此之上的新商业文明。在你的思考中,中国应该建立和发展何种新商业文明?

李宁:我现在还不具备能力来答你这个问题。我相信中国社 会的进步,会让它自然地走到拥有理想价值观的阶段。你看西方的发展必须要经过这一步,我们用三四十年时间,做了人家几十年、上百年要做的事,所以这种社会 矛盾一直是有的。

但是不要忘了,严格来讲我们还是需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条件,改变我们生活条件会带来一些成本。你要说富士康全部都是企业的问 题,我也不太相信,就是说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解决的。我们有大量的人口,你不发展经济是不行的,但如何去解决,我觉得未来中国应该需要有一些新商业秩 序、价值观;但中国的进步是一步步来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每个人也不要太极端。





惠普喊撤!施振榮半年前預言成真

2011-8-29  TCW




八月十九日,當全球科技業者還沒 從Google宣布買下行動裝置大廠摩托羅拉(Motorola)的震撼中恢復,全球PC龍頭惠普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宣布計畫分拆甚至出售旗下PC 業務。消息傳出當天,惠普股價暴跌二○%,市值足足蒸發一百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四百八十億元),創下六年來新低。

「這不只是大刀闊 斧,根本是對自己開槍!」一位美系外商分析師掩不住驚愕的語氣說。

攤開惠普的財務報表,PC業務占惠普整體營收近三分之一,去年幫公司帶進 了四百零七億美元營收。截至七月三十一日為止,PC部門獲利為五億六千七百萬美元,並未出現虧損。根據國際市場調查機構顧能(Gartner)發布的二○ 一一年第二季度全球PC市場出貨量統計,惠普市占率達一七.五%,連續四年排名第一。這些數據都顯示了PC業務之於惠普的重要性。

今年初, 惠普執行長李艾科(Leo Apotheker)才信誓旦旦的說,要發揮惠普在PC上的優勢,投入更多研發資源帶給消費者更多創新,沒想到一轉頭,就朝自己開了一槍,這究竟是怎麼回 事?

微薄營益率,沒搞頭台灣還在撐,老美不玩了

答案,就在日漸下滑的營業利益率。惠普的PC營益率六%不到,與蘋果的麥金塔 (Mac)系統將近一五%的營益率形成強烈對比。原本寄予厚望要與iPad抗衡的平板電腦TouchPad,今年七月一日推出以來四十九天內,在百思買 (BestBuy)只賣出了二萬五千台,慘不忍睹。

「平板電腦只賣了(預期)十分之一,非常難看,加上這麼低的營益率……,台灣人或許會死 撐活撐做下去,但美國人不打沒把握的仗,覺得不行就快刀斬亂麻,」顧能亞太區半導體首席分析師王菊梅說。

事實上,不只惠普,其他歐美PC廠 商也面臨相同窘境。全球第二大PC廠商戴爾(Dell)公布今年第二季的財報顯示,消費類PC業務的營業利益率低到只有二.五%。

種種不利 的消息,是否已經代表著PC產業走入末日,而重度依賴歐美品牌的台灣代工廠也跟著被宣判死刑?

創新主導權,轉移中亞洲技術優勢,已勝歐美

「這 反而是一個機會!」今年二月,宏?硈郈鴗H施振榮在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就曾經預測,PC的低營業利益率將會逼得惠普、戴爾等公司丟掉這個產業,現 在看起來,這些預言似乎在一個個成真。

施振榮指出,科技演進的邏輯常常是歐美發明,亞洲發揚光大。例如電視機,曾經被歐美視為是夕陽產業, 卻在日本人手中重新被撿起,賦予其更高的價值,現在反而成為日本科技工藝的代表。

他認為,PC產業也有類似的現象在發生。「當華碩、宏?痋 B聯想三家市值加起來超過惠普、戴爾的時候,整個產業的黃金交叉點就出現了!」施振榮肯定的說。台灣過去累積了三十年的代工經驗,在PC上的技術優勢已經 遠超過歐美,黃金交叉之後,整個產業的創新主導權從歐美轉移到亞洲的態勢將更加明確。

雖然產業的轉移趨勢顯然已成定局,但不少人都在猜測, 究竟是哪家亞洲公司會拿下惠普的PC業務。因為,即使台灣長期的未來可以如施振榮預期般樂觀,但當前還是要面對轉移過後的短期衝擊。

目前最 有可能接手的,是韓系的三星與中國的聯想。「這個時代已經走向大者恆大,沒有三百億美元(預算),是玩不起這場遊戲的,」大和證券亞洲科技研究部主管陳慧 明指出。

幾乎擁有所有消費性電子產品,獨缺PC的三星,對這個產業一直虎視眈眈;聯想目前在PC市占率以一二%排名第三,一旦併入惠普,市 占率將一口氣衝到近三成,具絕對主導優勢。雙方各有戰略性考量,但以目前來看,「資源高度集中的三星勝出機率比較高,」陳慧明觀察。

陳慧明 指出,依過去經驗,美系品牌對台灣代工的依賴程度最高,中國次之,三星因擁有自己的一條龍產業鏈,接手後台灣可以吃到的餅肯定會大幅縮減。為此,經濟部長 施顏祥非常憂心,不僅第一時間了解狀況,更緊急邀集台灣PC品牌與代工廠商研擬對策。

台灣代工廠,要轉型純做硬體,只有一條死路

「這 等於強迫台灣的PC產業加速思考,是要繼續仰人鼻息,還是要轉型做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陳慧明說。

「台灣現在需要的,不是放棄硬體,而是在 硬體的基礎上,加上創新服務,」施振榮說。純做硬體的話,就只有一條摩爾定律,那是死的,但如果能強化對市場的洞察力,找出消費者的需求,把PC當成載 具,掌握「easy」(簡潔),「dependable」(可靠),「end-to-end」(端對端)三項要素,仍有可能創造出新的價值。

王 菊梅也指出,當前PC產業的成長動能全部集中在亞洲,大中華地區正逐漸取代歐美,成為下一個科技主戰場,「到時候我們控制載具,又有在地文化優勢,五十年 之後,搞不好全世界的電腦都會變成台灣(品牌)呢!」施振榮大笑說。



無名小站創辦人林弘全 化身台灣群眾募資推手 小額集資平台 讓「進擊太白粉」成真

2013-08-26  TWM  
 

 

靠著網民的力量,全球最大群眾募資網站Kickstarter,成立四年就募資超過七億美元;在台灣,占有率超過八成的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也在一年多募資超過三千萬元。其中,「進擊的太白粉」創意路跑,就是透過群眾募資,一百小時集資超過六百五十萬元。

當最火的路跑活動遇到最紅的群眾募資(Crowd funding)風潮,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仿效「彩色路跑」(The Color Run,參加者每跑一公里都會經過一個彩粉區,完賽後,全身將被撒滿各色彩粉)而發起的「進擊的太白粉」(Attack on Flour,用太白粉代替彩粉)路跑活動,八月十七日在台灣颳起一陣旋風。

起因是源自美國的彩色路跑、號稱最快樂的五公里路,預計九月底登台,因路跑愛好者報名過於踴躍,致使網路大塞車;網友一股怨氣催生了一場由群眾自力發起的「進擊的太白粉」路跑活動。

「進擊的太白粉」路跑活動先是吸引兩萬名網友力挺臉書粉絲專頁;之後搬上台灣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在短短一百個小時募得超過六百五十萬元,寫下台灣群眾募資史上驚人的一頁。

除了催生濃濃台味的太白粉路跑,由網友自行研發設計的超電能飛行腕錶,也透過群眾募資創下超過三五○萬元的募款紀錄,遠超過原先訂的三十六萬元目標。其他像在網路瘋狂流傳的「外國背包客為什麼不來台灣?」短片、紅遍全球的音樂App遊戲──Cytus現場演唱會,都是透過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圓夢。

顛覆傳統創投營運生態

這一切,象徵一個舊時代的結束、一個新時代的開啟。堪稱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破壞性創新——群眾募資,正在改變世界。

知名「破壞式創新」理論創造者、哈佛商學院教授克里斯丁森(Clayton Christensen)曾指出,群眾募資是種標準的「破壞式創新」,隨著這種新形態的經濟活動竄起,將破壞傳統做生意的方式,甚至會顛覆創投業的營運生態。

全球製造業正從過去大量、低價製造,走向小量、客製化的分散化生產,刺激新一波「自造者運動」崛起;在此同時,一種以網路為平台的新型募資方式也迅速崛起。集大眾之力支持提案者所發起募資專案,大幅降低創業門檻,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美國,成立於二○○九年的Kickstarter,是目前規模最大的群眾募資平台;一只電子紙手錶Pebble靠它成功募資超過一千萬美元,不僅被《時代》雜誌讚美是一○年最好的發明,更被譽為「繼臉書之後,下一個極具上市潛力的公司。」這股「團結力量大」的築夢熱潮,一二年從國外吹進台灣。

而談起台灣占有率超過八成的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就不得不提創辦人林弘全。人稱「小光」的林弘全,頂著大光頭,穿著夾腳拖、T恤;若沒特別介紹,絕對想像不到眼前這位就是赫赫有名的「無名小站」創辦人。

這位因創辦無名小站登上人生巔峰的科技新貴,在兩年前離開雅虎,經過一段時間沉潛,去年選擇從「群眾募資」重新站起。

將助人與獲利完美結合

講起成立flyingV的緣起,林弘全臉上帶著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說自己是想幫助人,好像太矯情,但那時候真的是想做些不一樣的東西。」十多年前,由六位交大研究生創辦的網誌與相簿平台無名小站,從校園網路看板BBS起家,成為全台最受歡迎的社交網站。

○七年,雅虎購併無名小站,讓林弘全不到三十歲就擁有超過億元身價,林弘全進入雅虎三年後,坐上全球社群服務產品最高主管,年薪至少三百萬元;但就在一切看起來都很好的時候,林弘全卻毅然選擇閃退。

「就是覺得,人生卡住了!」這一個轉念,讓他放棄人人稱羨的穩定工作,當了八個月的無業遊民。那一年,正好是林弘全走到三十歲的關卡。

在無業期間,林弘全完全放空自己,不斷找尋新的可能性。回想過去一路被時勢推著成立公司、茁壯、被雅虎購併,林弘全笑著說:「說起來也是幸運,讓我在七年之內就經歷了一個公司的輪迴。」但離開雅虎,大可選擇再次創辦網路公司、賺進大把財富的他,卻開始質疑:這是我想走的路嗎?

「或許是老狗變不出新把戲吧,那時候就不想再做網路的東西。」林弘全說。剛好在這段無業的日子,美國募資平台「Kickstarter」崛起,林弘全靈光乍現,「這完全符合我要的,把獲利與助人完美結合!」一二年四月,林弘全一手催生的群眾募資平台flyingV正式上線。一年多來,他的團隊收到五四六件提案,有二一三件正式上架募資,成功募款完成的有九十三件,累積總募資金額超過三千萬元,成為台灣最具規模的群眾募資平台。

點開電腦螢幕,flyingV網頁上放著琳琅滿目的夢想等待實現,從紀錄片的後製與發行募款、流浪動物回家計畫,到一個女大生的鐵馬環台活動,都希望能在flyingV集結群眾力量圓夢。

其中,讓林弘全印象最深刻的,還是flyingV剛成立接到的第一個專案——歐北來。四位來自不同工作背景的年輕人,因為熱愛台灣在地的人情文化而聚在一塊,利用工作閒暇到各大小鄉鎮,以背包客方式自助旅行。

「就是很熱血啊!」三十歲出頭的林弘全興奮地表示。他們記錄下沿途遇到的人、住的地方、吃的東西,藉此發行周邊商品如音樂EP、旅行口袋筆記書、明信片等。直到現在,這幾位年輕人仍憑藉著這股熱情,持續記錄台灣在地美好的人事物。

隱身幕後看台灣創意發光

但把鏡頭轉回現實面,由於flyingV完全不收上架費、諮詢費,唯一獲利來源就是從成功完成募資的專案中,收取總募資金額八%的平台使用費;若是未能在期限內完成募資的,則完全不收費。

林弘全苦笑說:「這樣的規模還無法穩定支撐獲利,五百萬元資本額燒得差不多了。」但林弘全不死心,隨著台灣對群眾募資接受度提升,預估今年底,募資總額將會達到三千八百萬元,明年很有機會衝破一億元大關。那將是正式邁向獲利的里程碑。

努力為青年人圓夢的同時,林弘全最常被質疑的問題是:「若是募資失敗了,那我的錢還拿得回來嗎?」為了讓募資過程更加透明、公開,櫃買中心也從八月成立「創意集資資訊揭露專區」,把flyingV正在募資的專案再次揭示;同時,導入第三方支付業者。

在募資期間,所有小額集資會先統一到銀行業者的信託帳戶,若專案未能在期限內完成募資,再從戶頭將金額一一退還給捐贈人。

林弘全無奈地說:「這還是有些麻煩!」募資工具的便利性,絕對是大大影響專案募資成功與否的關鍵。以美國Kickstarter為例,捐贈者只要像入住飯店那樣刷個空單,等到募資案完成後,才會從戶頭扣錢。站在第一線推動台灣群眾募資發展的他,懇切地希望未來法規能夠鬆綁,讓台灣的群眾募資蓬勃發展。

或許看在外人眼中,二十三歲就成立公司的林弘全,是標準的天之驕子,但從大學就開始玩樂團的他,心中卻一直有個未實現的搖滾夢。林弘全從電腦中秀出他最愛的吉他手表演照片,感性地說:「站在舞台後方,我同樣能分享同一片風景。」正因如此,年過三十,選擇二度創業的他,這次希望幫助許多懷抱夢想等待實現的人,透過群眾募資平台,讓台灣的創意人才能被全世界看見。圓夢,不再遙不可及。

創業者找金援的新模式 ──群眾募資三大類型

性質說明發起者

與投資者類似平台

捐贈贊助者投入資金後,可獲得提案者承諾的回饋,屬附條件式的捐贈;若提案者並無承諾回饋,則為單純的捐贈。發起者多為藝術家、發明者、電影製作人等;資金來源為慈善家、粉絲。Kickstarter

flyingV

債權提案者向個人或組織募集資金,並在未來某個承諾的時點償付本金與利息。發起者多為創業者、企業所有人;資金來源為投資者、企業家。Prosper Lending Club

股權

贊助者投入資金後,獲得組織的股權。若未來該組織營運良好,贊助者獲得的股權價值也提高。發起者多為企業家、企業所有人;資金來源為投資者、股東。FundersClub

Symbid

整理:顏雅娟


“民資入鐵”如何成真

2013-09-16  TWM

政企分開,僅屬鐵路改革的起始階段,下一步必須引入競爭、放鬆管制。

鐵路投融資改革必須在鐵路全面改革的框架下才能拓進鐵路改革正在除舊佈新中推進。

在原鐵道部通過機構改革

手術一分為三之後,國務院又于8月19日公開發佈《關於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在9月11日的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演講中,中國總理李克強再度將是項改革列入議程。

繼劉志軍案一審判決之後,與劉案相涉的一系列案件也陸續開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本月10日開庭審理的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兼副總工程師張曙光案。

歷史的教訓和現實的呼喚,促使人們進一步審視鐵路改革的布局。箭在弦上。

國務院8月19日發佈的《意見》亮點頗多。這份文件首次確定將向社會資本開放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和支線鐵路的所有權、經營權;提出以中央財政為引導設立鐵路發展基金,使民間資本獲得穩定合理回報;明確支持鐵路車站及線路用地綜合開發;承諾建立鐵路公益性運輸補貼機制;堅持鐵路運價改革市場化,增加運價彈性,等等,這些都具有破冰意義,初步勾勒出 “民資入鐵”路線圖。

劉志軍系列案顯示,鐵路系統長期實行的政企合一、半軍事化管理、壟斷 經營的體制弊端嚴重,已經到了非終結 不可的時候。鐵路素有“國民經濟先行官”之稱,30多年來在路網建設等方面亦有建樹,但因改革滯後,如今已成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在原鐵道部“跨越式發展”戰略主導下,片面追求高標準、高速度,加劇了鐵路路網建設中的不合理布局,也造成運輸供需不足和過剩並存的格局。當前在債務高企與投資加大的雙重壓力下,吸引民間資本投資鐵路,正可以起到關鍵性作用,可收大輸血之效。

不過,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鐵路並非易事。原鐵道部也曾兩度有此主張,但應者寥寥。究其原因,即在於鐵道部政企不分,公益性與經營性鐵路的運營虧 損依靠貨運收入彌補,全國十八個鐵路局和三大專業運輸公司要服從鐵道部的統一調度,統一清算,服從于其人事及財務安排。鐵道部掌握鐵路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社會資本進入鐵路建設後只是投資,無法參與經營管理;鐵路運輸管制嚴重,無法根據市場變化來調整運價,且腐敗盛行,投資者權益無法保障。顯然,如果“鐵老大”機制不能改弦更張,民間資本擔心有去無回,根本不可能貿然進入。

面對當前鐵路建設所遇困境,投融資體制改革既是燃眉之急,也是全面改革的突破口。走出這一步的同時,必須思考和努力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其核心仍然是政府與市場的關係,這牽涉到半軍事化格局下的壟斷桎梏拆解、運輸管理體制變革、企業組織框架重構等一系列難題。只有成本核算與清算體系趨於透明,開放投資才有意義;只有在路網建設與經營、運輸業務經營方面引入競爭,民間資本才能踴躍進入;只有鐵路運價逐步形成基於競爭的動態調節,市場競爭主體日漸清晰,民間資本才能引進來、留得住、揚其長;只有鐵路貨運組織改革、客運改革、路局改革等一系列市場化改革陸續到位,鐵路投融資困境才會逐步解決。

其實,鐵路體制改革,與電力、電信、民航、石油等國有企業主導的其他戰略性行業的改革相比,可稱有共性也有個性。過往這些領域的改革主要走了兩步棋,第一步是政企分開,第二步則是破除壟斷,扶持多個市場主體來參與競爭。鐵路的政企分開,僅屬改革的起始階段,更重大的改革任務正在眼前。

目前的中鐵總公司全面保留了原鐵道部的運輸企業組織架構,在鐵路建設、運營方面具備絕對主導權,下屬十八個路局按原管理模式各管一段。下一步改革必須在引入競爭、放鬆管制上下大功夫。

這其實是鐵路投融資改革推進的前提,而投融資改革本身,也必須在鐵路全面改革的框架下拓進。

未來,中國鐵路還需探索合理科學的體制模式。究竟是借鑒美國平行線模式,還是歐洲網運分開模式,抑或日本分區域一體化公司模式 ? 也有專家主張,按東中西地區不同情況,打造一種獨特的混合模式。這些課題仍可繼續探索,適時決策。與此同時,以鐵路投融資改革為先導,更為基本的運價改革、客運改革、路局改革、機構改革當儘快推進,鐵路核心領域改革必須加速。“民資入鐵”需要信心支持,需要機會召喚;“民資入鐵”既是輸血,更是參與改善造血機制。改革的汽笛已經鳴響,車輪也一定要轉動起來。



莎莎郭羅桂珍夢想成真

2013-10-10  NM
 
 

 

生意,當然想愈做愈大,要成功,除了靠實幹,有時亦要諗諗計。羅氏針織太子女羅可旋,十年前在巴黎創辦bread n butter這時裝品牌,今日在中、港的門市已過百間,但她依然每季搞搞新意思;而莎莎(178)由做水貨變成化妝品王國,上月他們更在銅鑼灣這發跡地開了間二萬多呎、集美容、髮型、美甲、餐飲等一站式的概念店Sa Sa Supreme,副主席郭羅桂珍說:「係我其中一個理想,好似間百貨公司。」女兒郭詩慧都話:「我成日約朋友喺呢度,食完嘢等佢哋慢慢睇。」金色標記

訪問當日,莎莎老闆娘郭羅桂珍著住Chanel金色套裙前來,平日寡言、少做訪問的她,每次開口只講重點,「今年唔興金色,為間鋪之嘛,唔好誤會。」郭太說。

原來鋪頭用了金、玫瑰金和古銅金三隻顏色,「等人易認,似間高貴華麗的化妝品百貨公司。」身為集團企業策劃及發展總監的女兒郭詩慧(Melody)補充說:「爹哋媽咪對每個產品、鋪頭裝修都親力親為。」

這間樓高兩層、位於禮頓中心的Sa Sa Supreme,地面放最新產品,上了扶手電梯,就開始一站式兩萬多呎的扮靚消閒大本營,郭太說:「因為間間鋪都好逼,我覺得要有一間寬敞嘅店招呼我哋嘅本地客,等本地客買得舒服。」

這裡除可買到平時莎莎有的貨品外,還可以在這裡做facial、身體護理、set頭、修眉、修甲,並有不同國際品牌如BOBBI BROWN、M.A.C及ANNA SUI專櫃,又有最新代理的韓國美容品牌banila co.,郭太說:「呢啲係Melody幫手去搵嘅牌子。」店內還設有caffè HABIT¯U,行到攰可以醫肚,Melody說:「諗揀邊間都要慢慢傾,我哋都試過好多間菜,揀HABIT¯U因為我本身好鍾意飲咖啡。」

朋友聚腳地

在澳洲Monash University讀完Mast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的Melody,對這行充滿熱誠,所以畢業後便回港打理家族生意。她喜歡約朋友在這裡嘆茶,八月試業時,林建岳女兒林恬兒、百樂集團主席羅家寶女兒羅穎怡等亦來過,「佢哋覺得好好,有時約朋友喺度食飯都好方便,之前可以早少少喺度扮靚,再過去HABIT¯U,一定唔會遲到。」籌備了大半年的概念店選在銅鑼灣,同郭氏夫婦情意結有關,郭太說:「我自己在銅鑼灣起家。」莎莎之所以誕生,是因為曾當佳麗寶化妝小姐的郭太,在七八年偶然知道總統商場有個莎莎化妝品櫃位放盤,頂手費二萬元,她便靠積蓄及向外家借貸創業。之後生意轉好,丈夫郭少明亦辭去維修咪錶和隧道收費的公務員職位,全職夫妻檔打拚,郭少明憶述:「我當時返夜更,朝早七點放工,鋪頭十點開,我瞓一陣就去幫太太。」三年前總統商場及他們的舊居中央樓,已由豐泰地產以二十八億元購入,將重建商廈。重臨發跡區,郭太披露這重建項目她亦投資了兩成,「對銅鑼灣當然倍有親切感,所以有份 投資。」

 

i黑馬預言成真:騰訊起舞O2O之處,阿里顫栗之時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9/57767.html

這篇文章,是i黑馬寫於一個多月前。適時,騰訊和阿里雖然有碰撞和口角,但是仍未像今天一樣劍拔弩張。要深刻的理解一觸即發的“中國互聯網第一次世界大戰”,就必須深刻的理解戰爭的導火索――O2O電商。美國市值超過30億美元的本地消費O2O網站Yelp副總裁Mike Ghaffary認為,未來十年,本地商務依然會遠遠大於普遍意義上的電子商務。目前,美國網絡零售占整體零售的比重為5%,剩下的95%依然是傳統零售――這一比率與中國市場完全相同。2013年,中國本地零售業接近25萬億的市場,這是1萬億市場規模的“純電商”們無法觸及的領域。95%的傳統零售業中,例如餐飲、酒吧等,本質上屬於服務業,無法突破本地商務的範疇,要打穿這95%的市場,依靠的只有O2O。騰訊仰仗微信O2O,已經突破到了阿里純電商還未能觸及的O2O電商領域,這正是阿里的顫栗之處。以下為i黑馬於2013年12月4日寫的大戰預言,原文騰訊的電子支付平臺財付通在2005年9月就已經上市,微信也已經度過了高速發展期,為何馬雲會在這個時候開始對微信支付如此忌憚?只是因為微信的用戶足夠多?i黑馬告訴你,事情並不是表面看起來那麽簡單。真正讓馬雲忌憚的,是騰訊那條已經在線下開始搭建出雛形的“戰略縱深”體系。這個體系是以微信的特質為起點,以O2O為閉環,直接為微信構建了新的移動O2O“電商消費場景”。這套體系一旦成熟,最終導致的結果將是:微信成為移動端第一支付工具指日可待。支付之戰――關鍵詞:消費場景支付寶是阿里集團的“命根子”,馬雲在策劃把阿里集團打包上市時,唯獨把支付寶拆分握於手中,因為支付寶的支付體系,不但是阿里電商體系正常運行的基礎保障,也是阿里集團擴張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基石。支付寶的強大,有其必然性,因為支付只是一種工具,需要消費場景來支撐。而阿里的淘寶與天貓,本身就是中國最大的電商消費平臺,所以消費者在此消費場景中,必然會優先選擇阿里提供的支付工具支付寶,這也是支付寶作為支付工具在PC端地位難以被撼動的根本原因。而在移動互聯網中,阿里也有絕對的“消費場景”優勢,淘寶系在移動購物中仍占據50%(根據艾瑞等第三方數據顯示)左右的市場。阿里在移動端也構建了絕對的電商消費場景,根據艾瑞、易觀等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支付寶錢包在今年上半年,仍占我國移動支付領域80%的市場。i黑馬的判斷是,擁有“消費場景”主場優勢的支付寶,成為支付霸主似乎成為了一種必然。但是,在這個時代,沒有牢不可破的霸主,只有不斷湧現的顛覆者。擁有微信6億用戶的騰訊,也渴望成為移動端支付的霸主,但是僅僅加入一個“支付功能”是遠遠不夠的,騰訊需要構建一個新的“消費場景”――一個以微信為核心工具的“消費場景”。而騰訊的選擇是O2O,結合微信LBS與“二維碼掃描”等功能特征,開拓一個新的“消費場景”。改變消費場景――關鍵詞:O2O為了開創以微信為核心的O2O“消費場景”,騰訊在今年下半年加快了O2O布局。據i黑馬了解,騰訊公開O2O合作的企業已經有兩家,分別是服裝業的綾致與家具業的宜華木業。騰訊目前O2O合作的對象都是已經上市的行業巨頭,這樣做的好處是:1.這些企業標準化高,有數據化管理需求,且都是零售業,面對電商的沖擊變革的欲望強烈,能夠全面的配合騰訊O2O改造。2.都是行業巨頭,有著極好的示範效應。騰訊為了構建良好的微信O2O消費場景,親自派出技術團隊長期進駐企業,根據企業的需求量身打造O2O應用,梳理企業的數據,為企業搭建微信平臺。作為一直號稱自己是“純互聯網公司”的騰訊,用如此大的手筆進行“地推”還是頭一次,也可以看出騰訊做O2O決心之大。以下為微信幫助企業進行O2O改造的案例:=======================================================================微信O2O案例一:服裝業的O2O改造――綾致綾致旗下包括傑克瓊斯、SELECTED、ONLY、VERO MODA四大品牌,業內有“無綾致,不商場”之說,可見其在國內商場的地位。綾致一年有300多億銷售額,超過一萬家的店鋪,這樣一個巨無霸與微信“密謀”大半年的O2O項目,將在12月份正式公布。這是一套什麽樣的系統呢?我們先還原一個消費場景。一個消費者進入ONLY的店鋪里,看中了某款衣服,除了試穿之外,她還可以打開微信,掃描一下衣服吊牌上的二維碼,會有相關的搭配服飾出現,每一款衣服大約會有三款推薦搭配(也要參考庫存狀況),這就給了顧客更多的體驗和選擇,若是選中了某款,可以在店里下單,也可以在微信下單,還可以收藏此款,回家想想看考慮考慮,讓家人朋友參考一下意見再購買。想現在拿走就在店里下單現在拿走,若是店里無貨,就給你快遞,完全沒問題。至於購買之後(即便不購買)分享到朋友圈、騰訊微博、QQ空間,那更不在話下了。通過微信發給朋友征集意見,更是手到擒來,都不用拍照。怎麽樣?這樣一個消費場景夠酷吧?國內還沒有吧?這種模式就是把有限店做成無限店。傳統線下店鋪面積有限,可以陳列的貨品有限,JJ有一千多個款式,但是店鋪里面,頂多也就百十款,通過一個小小的二維碼,讓消費者鏈接到線上商城,通過搭配吸引消費者看到更多商品,線上享受線下的流量,線下享受線上的服務,充分釋放線下店鋪這個活廣告帶來的客流。O2O上各個角色的積極性如何調動?這種模式很好,大家早就提出來了,問題是,店鋪憑什麽有積極性去做這件事?這對於綾致來說,不算難事,首先綾致的渠道都是直營的,沒有加盟,所以可以全盤一體化管理,只要分配好利潤空間,就可以參與。而且ONLY的負責人非常積極的推動此事,所以這個項目首先在ONLY的店鋪里試驗。商場為什麽會同意呢?聯營制的商場,是要跟品牌商分成的,這樣子切走訂單,商場豈不是有損失?所以,綾致盡量讓顧客在商場下單,由於項目剛開始,還沒有看到商場的阻礙。同時,綾致線下店鋪中,有三分之二是在shopmall中,是獨立店,所以,問題也不是太大。那麽,導購呢?最核心的還是導購的積極性,要引導用戶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只要把線上的訂單也算給導購就行了,怎麽實現的呢?每個導購的編碼與店鋪的編碼建立關聯,當顧客決定下單的時候,必須要掃描導購的二維碼才能下單,這就是最最核心的一點,一定要讓每一個訂單對應一個導購,導購對應店鋪,店鋪對應各個銷售大區,整個傳統營銷體系的積極性就都調動起來了。哪怕是消費者現場沒買,回去下單,也是這個導購的業績。這就是傳說中的人單合一吧。為什麽要這麽細致?這就是零售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很好的掌握庫存,又能調動銷售的積極性。微信得到了什麽好處呢?微信采取扣點模式,0.5%的扣點,這就很了不起了,他們線下300多億的規模,哪怕能帶來10%的增長,30多億銷售額的千分之五就是1500萬,微信當然也有動力推廣綾致的微購物商城。微信是這套系統的開發者,綾致各個部門的團隊需要對接開放接口即可。綾致的電商團隊什麽意見呢?免費流量,分成模式,這不就是線下CPC嗎?自己只需要建立無線團隊就行了,他們是直接受益方,作為運營團隊,需要克服的是建立一整套流程體系,據綾致電商負責人張一星說,他們最近在無線上花費了大量精力,每天的晨會除了統一晨會之外,還專門開無線部門的會議,商量各種流程細節。綾致之所以能夠做成這種模式,還有一些因素,比如,他們可以做到線上線下同價,反正顧客在哪兒買都是買,不用擔心買貴了。其次,他們的倉儲是統一運營,分開管理,無線端的訂單,在店鋪銷售的,直接扣掉庫存;需要快遞的,統一發貨,不會讓店鋪發貨的,因為店鋪不可能再做一個配送團隊。至於集團層面,據綾致員工介紹,做這件事的熱情很高,大力支持,包括雙十一的支持,大力調撥貨物、人員、資金,反正都是自己的貨,只要打通層層對接,就萬事大吉了。所以,打通O2O這件事,在綾致內外幾乎都找不到任何障礙。這件事看起來沒那麽難啊?沒有障礙,不代表沒有困難!國內的傳統企業實施O2O,限於體制障礙,微信選擇綾致這個沒有體制負擔的企業做實驗,但不代表沒有困難。這是一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複雜很費勁的項目。比如:POS機的改造,現在的POS機是掃描條形碼的,雖然也可以,但是二維碼是更方便的;還有原來的零售系統,現在加入了無線業務,當顧客在微信端付款之後,拿走商品,怎樣跟店鋪系統對接,自動去掉庫存數量,都需要改造。幾千家店鋪、四大品牌的POS機改造方案,要費多大勁?=========================================================微信O2O案例二:騰訊聯手上市公司宜華木業,試水家居行業O2O試水O2O 的陣營繼續壯大。上市公司宜華木業今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日同廣東騰南網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廣東騰南”)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聯手推進宜華家居微信 應用平臺建設。據悉,廣東騰南為騰訊控股有限公司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組建的合資公司,在社交互動平臺化運營,提供專業化的網絡營銷解決方案,搭建精準、互動、立體的品牌化網絡營銷平臺方面,具有強大的研發運營推廣能力。細查公告,雙方的合作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雙方聯手建設宜華家居微信應用平臺,廣東騰南將授權專業技術團隊,為宜華木業制定相關實施方案,提供全程服務。二是雙方聯合打造宜華家居公眾賬號及平臺系統。該平臺系統分三階段建設,第一階段開展微信公眾平臺的基礎功能實現:包括微信公眾賬號的開通,關註時圖文推送、內容管理、LBS功能、互動功能、活動管理、用戶管理、數據統計;第二階段進行產品信息的展示、網上商城的實現、下單並實現支付及日常互動活動功能的完成;定制宜華家居全國門店地圖,由點到面全面展開宜華微信營銷,實現全國多省份、多門店聯動微營銷,營銷數據可實現分城市展示及管理,實現微信移動端門店可視化;第三階段將開發宜華微信CRM系統,實現移動端的深度會員交流及客戶管理。公司表示,將通過此次合作打造O2O商務模式,有效整合合作方的平臺數據資源與公司自身實體渠道資源,為消費者提供及時的資訊及便捷的消費通道,實現消費者從產品選購、體驗、互動、訂購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模式,豐富公司精準化營銷手段,進一步優化公司的業務模式,提升公司的品牌影響力。============================================================現在看來,騰訊的戰略縱深已然很明顯,騰訊這家互聯網公司為了構建自己的O2O消費場景,將全面走入線下,騰訊為了成為“移動端支付霸主”,其戰略路線圖已經躍然紙上,基本可以概括為三個步驟:一、坐擁有6億微信用戶,加入適當的支付和電商功能二、圍繞微信的功能特征去構建O2O電商體系,創造新的“消費場景”三、依靠強大的消費場景,顛覆用戶支付習慣目前騰訊正在第二戰略步驟中深耕,形成戰略縱深。為兩家零售業巨頭進行O2O改造只是開始,為了完善這個體系,騰訊還有很多工作要做。O2O本質也是電商,想要在電商領域獲得更好的用戶體驗,就必須在商品管理和物流配送兩個方面做到可控,騰訊後續必然會有更多配套動作。而就在11月28日,i黑馬獲得騰訊官方消息,騰訊電商旗下易迅網將與順豐速運達成全面戰略合作,而就在這幾天,騰訊已經透露出了吞並順豐快遞的野心。目前看來,現在的移動端支付霸主阿里的反擊是無力的,無論是強推“類微信應用”來往,還是在PC端進行轉賬收費,把用戶往移動端趕,都無法在真正意義上阻擋微信構建“新消費場景”的腳步,如果這個以微信特質為起點,以O2O為閉環的“消費場景”真的構建成功,那麽微信成為移動端第一支付工具也就指日可待了。而未來兩年內,支付寶錢包在移動端支付失去半壁江山,也算是在合理範圍內。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韋物主義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大師專訪》50天前的建言成真 馬丁沃夫:有了貨幣寬鬆魔杖 「還需要新咒語」

2014-06-16  TWM
 
 

 

五十天前,經濟大師馬丁沃夫呼籲歐洲央行「立即啟動QE」,如今,他認為央行動作雖來得太遲,但並非沒有機會一搏,成敗關鍵除了政策火力,更在於德拉吉那句深入人心的「咒語」。

撰文‧陳怡芬

「就時間點來說,我認為已經太遲了。」六月五日,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發表震撼市場的搶救歐元區通縮危機計畫,對此,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夫(Martin Wolf)如此表示。

四月中旬,《今週刊》即已針對歐元區通縮危機的解方專訪馬丁沃夫,當時他的答案很明確:「歐元區走入通貨緊縮已無可避免」、「歐洲央行應該立即QE」。時隔一個半月,德拉吉算是從善如流;即使沒有真的祭出QE,但推出的方案中,無論是全球主要央行首見的負利率政策,或是企圖引導歐洲各地銀行向中小企業放款四千億歐元的TLTROs(定向長期融資再操作),其作法之創新、手筆之大氣,已經算得上是誠意十足。

錯失最佳時間點 效果打折馬丁沃夫這一回再次接受本刊專訪時強調,他並不否認德拉吉的用心;但要他對歐元區自此扭轉危機的可能性做個定論,這位在歐洲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評論員,仍然不敢輕易斷言。

時間,是最主要的考量點。

他口中所謂的時間,包含兩個層面。一方面是德拉吉祭出救市方案的時間點,歐元區的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已經連續八個月低於一%,遠遠不及歐洲央行設定的二%目標;若看核心通膨率,今年前五月平均僅有○‧七%;如果想得更遠一點,歐元區的整體經濟規模已比六年前金融海嘯前夕減少了二%。在馬丁沃夫看來,「通貨緊縮,其實早就逼到眼前了。」即使德拉吉終於出手,但在出手時間延遲的情況下,馬丁沃夫表示,歐元區走入日本式通縮應該還是一種「可以理解的發展」。

而也就是因為時間推遲,政策火力恐怕事倍功半,因此馬丁沃夫認為歐洲央行可能會在未來推出更進一步的寬鬆政策,當然,包括了德拉吉口中預示的「QE」;「不過,如同以往,正式推出的時間恐怕又會慢了好幾拍。」這就是他所認定的第二個時間問題。

「德拉吉面對的困難沒有改變,他要對付的是歐元區好幾個經濟體;歐洲央行的決策,要擺平一堆國家的中央銀行。」馬丁沃夫認為,這是歐洲央行決策總是顯得慢半拍的原因。「歐洲央行實施QE有其合法性、可行性與必要性,但遇到政治問題,QE始終就是一個禁忌。」他說。

於是,德拉吉需要的不只是聰明且有效的政策,「他還需要……魔法!」馬丁沃夫不像是在開玩笑,他認真的把德拉吉比喻為「魔法師」,而這位魔法師的聲譽卓著,是他認為這一趟「搶救通縮魔法」或許仍有一搏機會的原因。

「別忘了,他在兩年前就施過一次魔法,一夕之間,就讓當時幾近崩盤的歐債危機化險為夷。」馬丁沃夫說。二○一二年,德拉吉甫就任歐洲央行總裁,先是對外宣稱,「歐洲央行已經準備進場,大買義大利與西班牙公債」,在當時,買進歐豬國家公債是各界預期、想當然耳的救市作法,,而馬丁沃夫如今則把此計畫比喻為「德拉吉手中的魔杖」。

想恢復市場信心 先聽掌聲他手中或許有了把不錯的魔杖,但還需要厲害的「咒語」才能讓魔法啟動,「歐洲央行已準備好盡一切可能來捍衛歐元!」這是當時德拉吉的「咒語」,就是因為這句話,讓全球投資人開始相信歐洲央行是玩真的,瞬間對殖利率超高的歐豬國家公債另眼相看;「這一回,魔法師德拉吉又想出了新的咒語。」馬丁沃夫說。

德拉吉宣示,「我們已經一致決定,要用所有可能的創新手段克服通縮風險,」「但這樣就結束了嗎?答案是,不,還有更多的手段將會推出。」馬丁沃夫打趣地說,「仔細聽聽,這段話不是和當年的說法有些相似嗎?這就是德拉吉的新咒語。」的確,無論是負利率或央行印鈔票撒錢,過往如丹麥或日本都曾經有過政策失靈的失敗經驗,但當這些魔杖,或說是政策,多加了一句足以撩動群眾相信、跟進的宣言,就有機會讓情勢隨著歐洲央行的盤算運行。

畢竟,通縮危機往往是一趟自我實現的過程,民眾相信未來物價比現在低,開始減少消費、減少投資,於是經濟活動也就真的陷入停滯狀態;要扭轉惡性循環,除了足夠火力的政策,更要有絕對的信心建設。

「關鍵,就是立刻恢復市場信心。」在馬丁沃夫的解讀中,歐洲央行或許未來還是會有新動作,但不宜寄予過多期待,畢竟時間已經不利;換言之,六月五日德拉吉的這場「魔法秀」究竟能贏得多少掌聲,其實就將決定歐元區通縮與否的命運了。


TED創辦人醞釀五十年的狂想將成真 理察.沃爾曼要讓千座城市互動學習

2014-08-18  TWM
 
 

 

因為物聯網技術,理察.沃爾曼終於可以做一樁比創辦TED大會更瘋狂的事,實現他五十年前的計畫——城市瞭望台。這項計畫目標要連結一千座以上城市,建立一套全新城市溝通標準,讓城市之間可以互相對照、學習,未來無論你在巴黎、京都、台北或紐約,都可以透過雲端得到這些訊息。

撰文‧周品均

有一個舞台,它是賈伯斯第一次帶著麥金塔電腦站上去的地方、索尼第一次將CD於世人面前亮相、Google在這裡公開無人駕駛車輛、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這裡說明宇宙祕密、比爾蓋茲在這裡分享與疾病對抗的經驗,這個舞台就是TED大會。

TED大會首次在一九八四年舉行,三十年以來已有數不清的創意從這個平台誕生,網路上的TED影片已吸引好幾億人次的點閱,而催生這個創意萌芽平台的是他——TED創辦人理察.沃爾曼(Richard Saul Wurman)。

理察.沃爾曼出生於美國費城的一個猶太人家庭,大學讀的是賓州大學建築系。在創立TED之前,他的工作是一位建築師,與科技沾不上一點關係,三十歲時曾與朋友合作開過一家建築設計公司;然而,不但建築設計公司的營運從來沒達到目標,他後來從事的教學工作、寫書、主持會議等事業,也都沒有為他帶來大紅大紫的機會。

用手機與電腦

就能觀察城市動態

直到一九八四年TED誕生,沃爾曼終於嘗到功成名就的滋味。他堅持TED不接受贊助、不能宣傳、沒有綵排、沒有講稿,甚至不邀請政治人物以及企業執行長,並且要演講者在平均十八分鐘的時間內,為觀眾帶來大家從來沒聽過、酷炫新訊息的形式,讓TED成為各領域爭相朝聖的創新大會。

如今三十年過去,這位將TED打造成全世界創意搖籃的教父,再度帶來一項全新計畫,他要讓全世界的人都可以透過手機與電腦,觀察一千座城市的動態指標。二○一四年七月,沃爾曼在全球最大的地理訊息系統公司Esri的使用者大會上,發表了這項名為城市瞭望台(Urban Observatory)計畫。

八月八日上午,理察.沃爾曼坐在他紐約的書房中,接受《今週刊》電話訪問。現年已經七十九歲的他,興奮地說起自己正在進行的計畫,「這項計畫比TED更廣」。電話那一頭的沃爾曼提高了語調。

「你知道嗎?全世界目前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口占去總數一半,到了五○年,全球將有三分之二的人口都會居住在城市裡。」他接著說,當城市人口密集度越來越高後,城市會遇到的問題也將前所未見,問題是,「城市之間有辦法藉由客觀的數據分析,而彼此學習嗎?」「很難,因為每座城市蒐集資訊的方法不一樣,過去也從來沒有一套標準化的城市地圖。」他所謂的地圖,不單單只是表現地理位置的平面圖,而是包含各種「城市居民行為數據」的地圖。

「其實,這是個醞釀多年的夢想,我在一九六○年代就想做這件事了!」沃爾曼說。事實上,早在一九六二年,他就曾出版這樣一本書,一本比較全球五十座城市的地圖集。

相較當年,如今的「城市瞭望台」計畫先進多了,它將透過3D模擬、地理訊息系統(GIS)、衛星等技術,建構出全球模型,並且由全球超過二百個國家中、一萬五千名地圖學家提供數據,由沃爾曼的合作夥伴Esri進行地圖製作。

而今年全球最夯的物聯網技術,正是幫助他實現城市瞭望台夢想的推手,「物聯網讓我們可以蒐集到不同城市的數據(data),同時進行大量數據傳輸與分析。」他以鉛筆作為比擬,「如果沒有筆的發明,想要畫畫將費時、費力得多,而物聯網就像這枝筆,有了這枝筆,我才能以更容易的方式實現計畫。」

懂得分析數據

﹁只是想更瞭解世界」

目前,全球約有五十八座城市加入城市瞭望台計畫,到了二○一八年,沃爾曼的目標是要讓全世界一千座城市都參與這項計畫,「你可以輕易掌握世界上每座城市的孩童上學地區分佈,也可以觀察疾病擴散的狀態。」他還打算要在計畫中加入收入、犯罪統計、流浪者、健康統計的指標。至於這些資訊究竟能夠創造多少實際價值?他坦言,「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們有一堆大數據,這些數據如果不被試著解讀,就是一堆垃圾。」倒是他的合作夥伴,對於「城市瞭望台」的企圖有著較為明確的解釋,「我們讓城市之間可以用相同語言對話,一座城市可以輕易地向另一城市學習經驗。」Esri創辦人Jack Dangermond說。

TED大會風行全球,奠定沃爾曼在網路時代的一席之地;如今,物聯網時代來臨,他的腳步也沒有落後,他不僅懂得蒐集數據的重要性,更瞭解只有數據是沒有用的,更重要的是分析數據,「我的目標是把巨量資料變成能理解的重要資訊」。沃爾曼說,自己想推動城市瞭望台計畫的原因就這麼簡單。

「別問我是不是想要改變世界,我不想!我只是想更瞭解世界。」即使TED已經成為網路時代中的傳奇,理察.沃爾曼也從未改變過他的初衷。

理察.沃爾曼

(Richard Saul Wurman)

出生:1935年

現職:城市瞭望台計畫主持人經歷:城市瞭望台計畫人、TED創辦人、建築師學歷:美國賓州大學建築碩士家庭:已婚,育有4子


圈內人揭秘:喬布斯預言將成真 HTML5移動遊戲生態在成型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5/146761.html

i黑馬:雖然,《圍住神經貓》這款基於HTML5技術開發的遊戲只在微信朋友圈中生存了很短時間,但其帶給互聯網產業的影響遠大於其自身。

\過去要跟投資人費力解釋HTML5技術的創業者們,如今只要對投資人說:我們是做類似《神經貓》產品/神經貓用了我們的技術,投資人就會拿出錢來。

而據企鵝生態了解,ChinaJoy期間還在猶豫要不要做H5的騰訊互娛,如今已正八經的啟動H5遊戲開發項目;同時,很多大的遊戲公司,比如觸控科技、博雅互動等都開始深度介入H5遊戲。

企鵝君拜訪了多位HTML5遊戲行業最前沿的從業者,向他們了解了HTML5遊戲的現狀,整理如下:

1.HTML5遊戲終於得到資本青睞。

雖然喬布斯生前就一直在說HTML5代表未來,國內也有不少HTML5開發者存在,就連HTML5峰會等活動都辦好幾屆了,HTML5開發卻一直不溫不火。

《神經貓》背後開發引擎項目的聯合創始人就表示,H5遊戲在朋友圈大火後,我們只要跟投資人說《神經貓》用我們產品開發的,投資人就會說:哦,明白了。

以最出利潤的遊戲作為切入點,終於使HTML5開發者告別“高冷”階段,獲得了資本的青睞。

2.HTML5遊戲爆發原因:手機硬件性能提升+統治級的微信

有HTML5遊戲開發者認為,《神經貓》和後續一系列作品能火,有兩方面原因:

一是,微信這個統治級產品出現,展示了HTML5遊戲的魅力,並利用了社交傳播;

二是,本質原因在於技術成熟,手機硬件已足以支撐HTML5遊戲爆發。

據了解,《神經貓》只用了開發引擎不到1/8的功能,現有的技術已足以支撐中度、重度HTML5遊戲出現。

同時國內還積累有大量Flash開發資源,這些資源不少轉入了HTML5開發中。

3.HTML5遊戲真正爆發要到明年,標誌是中度H5遊戲賺到錢

雖然H5遊戲火了,但其並未獲得商業上的成功,《神經貓》接入騰訊廣點通時,已錯過流量最充沛的階段。

同時,由於輕度H5遊戲依賴社交傳播,偶然性很大,最好的開發者也不能保證和知道遊戲會不會爆發、何時爆發。

因此很多人也懷疑H5遊戲只能停留在玩票階段。對此這個問題,開發者們看法是:

H5遊戲真正爆發要在明年,標誌為出現中度H5遊戲,並依靠向用戶收費而非廣告賺到錢。中度H5遊戲可以擺脫目前《神經貓》用戶粘性低的問題,而只要一款作品出現,後續就會有無數跟風作品。

其實道理等同於PC端的端遊到頁遊,頁遊最早的形態就是農場偷菜,是基於社交平臺的內置遊戲,然後就出現了中度、重度的頁遊。

另外,只有中度和重度H5遊戲才可以展開真正的商業化運作,運營者甚至可以去大量投放廣告,只要把流量引入到遊戲中變現加倍賺回就好。這個玩法甚至有可能讓遊戲開發者不再依賴分發渠道。

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是,HTML5遊戲不再依賴病毒式傳播和廣告,就不會對社交平臺產生沖擊,就不會得罪平臺。

4.微信正在限制H5遊戲傳播,X5引擎或為敲門磚。

神經貓和最成功的一批H5遊戲,其用戶訪問都超過了超過了千萬IP,才能讓很多用戶感知到。

但最近H5遊戲卻從朋友圈中“消失”,其中,微信的限制起了一定作用。

有開發者就表示,測算結果是最低十幾萬IP訪問後,微信就會進行限制,方法是用戶分享到朋友圈後除了自己不可見。同時也有開發者透露,微信的標準其實是20萬IP。

上述開發者認為,微信這樣做,等於為HTML5遊戲放了個遠低於從前的天花板,開發者已很難做有很大影響力的HTML5遊戲了。這個開發者的應對辦法是更換遊戲域名,跟微信打遊擊戰。

對於微信限制H5遊戲,有知情人士表示,微信限制HTML5遊戲也是有原因的,很多H5遊戲接入很多成人藥品之類的廣告,對產品體驗有影響。加上,微信對將流量引出微信一直很謹慎的,微信公眾平臺很長時間都不允許加外鏈。

據了解,微信對HTML遊戲已有一整套計劃,包括廣告如何接入、運營規範、而更多則是技術標準方面的事情。

有趣的地方在於,騰訊瀏覽器部門最近發布了X5引擎,該引擎技術也將應用到微信內置的瀏覽器中。有開發者透露,X5引擎的技術標準也是微信的技術標準,且X5引擎也在高度關註H5遊戲,或許X5引擎將是H5遊戲在微信發展的關鍵。

5.移動端平臺級產品都在關註H5移動遊戲,生態正在建立中。

《神經貓》起於微信後,巨頭現在都非常關註HTML5這塊,都在積極進行合作和聯合開發。

據了解,除了UC瀏覽器、騰訊X5等產品外,其他移動產品也都在關註HTML5遊戲,並積極進行外部合作,包括360會基於手機助手、小米基於MIUI(負責遊戲的小米互娛屬於MIUI部門)、騰訊應用寶的想法則是把H5遊戲做成遊戲試玩版等。

不過依賴非微信平臺進行H5遊戲運作的話,中度遊戲是重要的門檻,一位開發者就表示,H5遊戲不依靠微信的社交關系鏈傳播的話,就只能靠廣告引流,但廣告引流用在輕度H5遊戲上穩賠,只能是中、重度H5遊戲的運營手段,這又回到了前文說的問題。

同時,大的遊戲公司也紛紛開始立項HTML5遊戲開發,騰訊互娛、博雅互動等等都開始進行遊戲開發,觸控科技的HTML5遊戲開發引擎也在最近開始推廣。

正如PC端的頁遊起於端遊之後,圍繞著HTML5移動遊戲,一個涉及廣告引流、遊戲底層技術、遊戲開發、遊戲運營等產業鏈正在建立。


喊了五年的移動支付“元年”終成真?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94

本帖最後由 三杯茶 於 2014-12-11 11:14 編輯

喊了五年的移動支付“元年”終成真?

作者:孫昌旭

引言:從2010年第一個移動支付“元年”開始,到現在第五個“元年”,移動支付一直是熱點,但是一直沒有真正的爆發,2015年會爆發嗎?手機廠商有哪些困惑?安卓產業鏈如何複制ApplePay產業鏈?聽一個最資深的前線專家來談談。。。。。


蘋果的ApplePay再一次掀起移動支付熱潮,大家都說2015將是移動支付的元年。但是回憶過去,我們從2010年第一個移動支付“元年”開始,到現在已是第五個“元年”。那麽,“真的元年”來了嗎?本刊特請到一位中國移動支付產業最早的倡導者與參與者——新成立的天喻果核公司總經理陳吉,他從2003年開始為銀行、金融機構提供互聯網金融的安全解決方案,一路走過來,作為天喻負責新興方向的技術中堅,陳吉參與了幾乎所有移動支付重要活動/平臺的研發與推廣,並參與起草了相關標準。我們聽他談談對於“真元年”的判斷。


為什麽成為移動支付的堅定擁躉者?

2003年開始,我開始為銀行、金融機構提供互聯網金融的安全解決方案,那時候,網上支付剛剛興起,網上銀行還不普及,手機還是功能機、黑白屏,沒有人提移動支付。


2005年基於WINCE的智能手機開始在IT界流行,我也是這個時候開始接觸智能手機,並且再也沒有使用過功能機。這個時期,我一直在考慮將PC上的網銀系統遷移到智能手機上的安全方案。2006年,天喻開始研究智能SD卡,我們在2007年就將智能SD卡應用於招商銀行的手機網銀了,那個時候,智能手機都還是稀罕物,更別談移動支付了。


2008年,我開始接觸移動支付的,那時候移動支付剛剛起步,移動運營商還在做2.4G的方案。整個移動支付產業鏈條中包括芯片商、卡商、移動運營商、金融支付應用提供方,其中金融支付應用提供方主要是銀行在參與。天喻作為智能卡業內有名的“學院派”,積極參與了由移動運營商主導的移動支付技術與應用推廣。後來因為2.4G方案在產業鏈整合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困難,也與國內金融支付領域現有的基礎設施不兼容,改造過程有太多成本需要消化,技術上面也還需要時間去完善,所以從2009年開始各種基於13.56M的移動支付技術方案開始出現,從SWP-SIM、SIMPASS、雙界面SIM卡、到SWP-SD、SIMall、SDMall等等,技術方案層出不窮,還包括一些對終端的改造方案,整個就是方案大戰。天喻在這個過程中,始終堅定自己作為技術提供者的角色,幾乎對每種技術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進行開發,保證每種方案都是第一時間推出,並參與項目測試。


作為天喻負責新興方向的技術中堅,我參與了幾乎所有移動支付方案的研發與推廣,從2010年開始,我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與各大運營商、銀行、銀聯、城市一卡通等交流移動支付的解決方案,從大量的溝通工作中,我了解到了移動支付對於這些應用方的重要性。也正在這幾年,移動終端智能化開始在中國全面普及,移動支付作為所有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基礎支撐的作用也逐漸顯現,雖然,移動支付還處於第一個“元年”,但是我已經認定移動支付是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剛需,這一年,我開始自詡為“移動支付人”。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