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從投資理念轉變解釋大宗商品超級周期的終結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9923

以往,人們認為大宗商品與股票的回報率相似,但與股票的相關性低,因此投資組合中配置大宗商品能更好地實現多樣化投資,分散風險。2013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挫,FT Alphaville專欄作者Mark Haefele認為,這是由於人們對大宗商品的投資理念發生了變化。2006年,Gary Gorton和K. Geert Rouwenhorst發表了一篇題為“商品期貨的事實與幻想”的文章。文中給出了大量證據,認為投資組合中應配置大宗商品:1. 抵押大宗商品期貨(Collateralized Commodity Futures)與股市回報率相似,與股市和債市的相關度為負。2. 大宗商品的回報率與當前通脹水平以及未預期到的通脹水平正相關。以上研究結論對於希望用大宗商品進行資產配置的投資者來講毫無疑問是個好消息。盡管學術界對該結論有一定異議,但多家媒體將這一結論作為重大發現進行了披露。然而,投資者是如何看待大宗商品投資的呢?他們的投資行為是否發生了變化?前幾年,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湧入大宗商品市場,大宗商品市場的基本動態發生了變化,投資者的投資組合較以往面臨更大的波動性。大宗商品投資包括做多和做空,並非單一方向,被動投資掩蓋了實際大宗商品投資的複雜性。今年以來,金價暴跌,過去策略性地在投資組合中配置大宗商品顯得不大合適了。FT Alphaville專欄作者Mark Haefele認為,資產組合中配置大宗商品不再如以往那樣有效,可能的原因如下:Haefele的金融模型顯示,未來5年,大宗商品的波動性將如股票一樣大,波動性平均為18%,而年化收益率不到2%。中期看,大宗商品經風險調整後的收益不如其它資產類別。盡管投資者依舊可以戰術性地投資,獲取收益,但是戰略性地在投資組合中配置大宗商品已顯得沒有必要了。Abnormal Returns認為,大宗商品ETF的設立,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但最終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是投資者對利益與風險的權衡,以及投資中的“羊群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5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