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色列網路新創產業,憑什麼把一票矽谷大企業全都吸引到以色列設點?秘密就藏在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維夫(Tel Aviv)建城的發源地,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大道上。 頗富歷史的老街上,四百棟矗立在街區的「包浩斯」風格老房子,於二○○三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斑駁的白色外牆、長型玻璃窗、圓弧狀陽台,在這些極簡近乎無裝飾的老建築群中,根據特拉維夫市政府統計,方圓一平方英里的區域內,竟設有六百多家新創公司!是以色列新創公司最集中的寶地。 這裡儼然是美國矽谷的復刻版,新創公司、創投、大企業研發中心櫛比鱗次。羅斯柴爾德大道四十五號,是互動影音平台業者Interlude,甫獲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投資;十三號則是美國拍賣網站eBay以色列創新中心;美國知名創投Benchmark也前進三十二號卡位獵捕以色列小金雞。 亞洲首富李嘉誠旗下創投維港投資的二十多家以色列公司中,影音新聞自動產生App公司Wibbitz就坐落在此,「創業家們集中到這裡,是因為建築老舊、租金便宜,但是現在租金都已經漲上來囉!」Wibbitz創辦人戴洋(Zohar Dayan)笑著說。 政府補助沒多少秘訣在用簡單方法獲得複雜成果 高度聚落化是網路新創產業的一大特徵。以色列網路公司是在這三、四年才聚集到這裡的,比起老大哥矽谷聚落形成的時間短了許多。事實上,包括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德國柏林等大城市,都忙著提供優厚補助複製小矽谷,但阮囊羞澀的以色列政府甚至沒花太多錢輔導,以色列網路產業就在這短短期間迅速壯大。 原因很簡單,網路產業強調創意、快速的特性,簡直就是為以色列人量身打造的。在維港投資創辦人周凱旋看來,以色列人的成功,是能在資源條件限制下,利用簡單的方法,得到所需的複雜成果。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行動地圖公司Waze。Google靠經年累月大筆投資所建立的地圖,穩坐全球龍頭,連蘋果公司(Apple)想推自家地圖時都敗得一塌糊塗。但是Waze透過一個簡單的概念,利用App使用者日日夜夜留下行動軌跡,沒花太多經費,就自動畫出免費又精準的地圖,還附上Google地圖沒有的社群討論、即時路況通報功能,成立五年就讓Google甘願出高價以十一億美元購併。 購併後堅持留家鄉國際大廠,因此注入更多資源 這群猶太創業家以小搏大的能力,甚至連購併他們的大廠也「中招」。Waze拒絕嫁給臉書(Facebook),轉而答應Google的求婚,是因為前者要求將公司遷往美國矽谷,後者承諾把一百一十多名員工留在當地。面對態度強硬的以色列新創公司,臉書扼腕之餘,在購併Onavo時只好讓步,同意讓該公司留在以色列,成為臉書在美、英以外的第一個研發據點。 今年,IBM因購併,增加了第二個以色列據點。蘋果也不例外,去年購併以色列新創公司Anobit時,為了留住人才,在以色列設立了美國加州以外的第一個研發中心,到現在,蘋果已經一口氣在以色列設了三個研發中心。 以色列新創公司透過把自己嫁掉,反向把矽谷大企業「買」進以色列,讓他們持續對這塊土地投入資源,相當高招。相較之下,其他國家創業者一旦獲大廠青睞後,莫不盼望著舉家搬到創業聖地矽谷,或是輕易被倫敦、柏林的優惠創業條件吸引而搬家,以色列創業家顯然更願意為國家創造就業機會。「我想,是因為愛國情操吧!」戴洋說。 當兵同袍變創業夥伴服役時的訓練成創新能量 愛國情操除了有猶太人多舛命運為背景,創業團隊的組成來源也是原因之一。比起矽谷人創業,主要透過大學校友、同學串聯出創業家、創投的緊密人脈網。但在特拉維夫,卻是當兵同袍做背書保證,牽起創業機緣。 以色列採全民徵兵制,高中畢業後女性一律服役兩年、男性三年,退伍後才攻讀大學學位,最優秀的人才還會被延攬加長役期,施予最先進的科學訓練,這些知識是以色列創新能量的重要來源。 有了這些淵源,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以色列新創公司面對購併時,對於「留下來」這件事特別堅持。 羅斯柴爾德大道獨有的寬敞林蔭安全島上,兩年前正是以色列人抗議高房價、薪資凍漲時,搭帳棚示威的核心地點。而現在房價更高,以色列產業仍在經歷轉型陣痛,但往露天咖啡座一瞧,不時可見到年輕創業家們正激動的討論企畫案。隨著他們持續以小搏大「買」矽谷,建立起本土新興網路產業,以色列的轉型火苗正在茁壯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