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這四年,谷歌中國落寂了,劉允盡力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5348.html

今天(7月15日)下午,谷歌中國確認,劉允將於近日離開,這雖然不是第一次他離職的傳言,但這次是真的。值得一提的是,一貫多言的李開復並沒有公開祝福劉允。

再看接任者,負責Googe在歐洲的戰略合作拓展業務的是Scott Beaumont將接替劉允,這讓谷歌中國接下來的發展依然蒙著陰影。

谷歌曾如日中天 劉允風光上任

曾擔任SK電訊中國區CEO長達6年的劉允,於2008年1月宣佈加入Google中國。當時的谷歌中國入日中天,在份額上,首次接近30%,而在銷售上,2008年也是谷歌中國業績快速增長的一年,李開復甚至為2008年的業績專門開過一個發佈會去描述。

當時劉允接替周韶寧,職責是推進Google在大中華區的銷售和渠道業務。代理商制度是谷歌的主要營收方式。

重視銷售,是劉允到任時谷歌中國的戰略重點。將既有的份額換來真金白銀,谷歌中國一番將進入正規的態勢讓外界充滿期待。當然,如果不是2010年的重大變動,這一切可能會更好。

不測風波

2009年,李開復在創造了最好的業績、帶來了谷歌音樂、谷歌輸入法等多個本地化產品後,離開了自己一手拉扯大的谷歌中國。包括郭去疾等多位創始人紛紛離開。事後看來,李開復的離開像是感覺到了即將來到的暴風驟雨,也有說法認為正是李開復這個谷歌總部和中國官方的調和者離開導致了後來的一切。

李開復離開後,劉允和楊文洛成為雙總裁製,前者管商務和運營,後者管技術。但在2010年春季,谷歌和中國相關部門關係惡化,隨後將服務器搬離至香港,宣佈關閉中國搜索市場。

比網友更發懵的是已經發展開來的的代理商。當時,谷歌中國代理商頻繁出現新聞,向總部討要說法的行為讓劉允四處忙著滅火。到了10月,谷歌中國與七家主要的代理商終結了協議,幾乎砍掉了40%的收入。而那之後,谷歌在中國搜索市場的份額快速滑落。

移動時代的努力

也許正是不測風雲下劉允的從容表現,他隨後成為了谷歌大中華區的負責人。而內部消息表示,劉允在應付完代理商後,接下來很長時間的工作中心在政府溝通。

業務上,搜索引擎算是徹底報銷,但針對外貿、海外用戶的網絡營銷依然存在。2011年底,劉允重新開始對外露面,推廣Google的展示廣告、移動廣告以及針對外貿企業的網絡營銷業務,成為他當年確立的三項業務重點。

2011年前後,移動互聯網衝擊全球。以移動廣告為首、Android操作系統的全球化發展給谷歌中國帶來了新的生機。

但從團隊來看,谷歌中國產品導向的研發在大幅度削減,在北京清華科技園的團隊更像是廣告技術公司。

真正給谷歌帶來希望的是Android。這個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最大的操作系統在中國依然沒有引入自己的應用商店,而國內行貨手機的閹割化讓谷歌中國開始為Android左右活動關係。

結局依然是未知的。2012年初開始努力的Android Market入華依然沒有消息。在搜索份額上,谷歌中國已經下滑到2%,別說百度,就連異軍突起的360都在想著搜狗的份額而不是Google的。

洋人主導的谷歌中國側重或在Andorid

Scott Beaumont,誰都想知道這位劉允的接替者是誰。從互聯網上的資料來看,這是一位有著電信行業豐富經驗的人。

2000年到2005年,Scott Beaumont是T-mobile執行副總裁,之後創立Refresh Mobile,之後加在2009年加入Google。這麼說來,他在google是劉允的師弟。

但經歷和背景都不是關鍵。因為誰都知道,谷歌中國目前的境遇,並非技術和運營者的能力問題,搜索業務上的本質糾紛,目前來看幾乎無可調和。

Android是一個例外。做為最大的PC市場和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大陸的重要性無比重要,而Android系統下的中文應用開發、本地化運營並非易事。

在大量的Android手機背後,是一個有案例的商業模式,樣本就是蘋果的App Store,而Android Market的缺位讓這個市場給了安智、應用匯、UC等大小幾千家應用商店。

所以不妨設想,Scott Beaumont正是為了Android而來。但Android的業務依然重點在於政府關係,這位洋人真的能收拾好這個爛攤子嗎?外界看好的人並不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347

《植物大戰殭屍2》已經過氣!不信就看這四點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768.html

《植物大戰殭屍》是一個經典的遊戲系列,但這個系列的遊戲現如今已經不是罪熱門的遊戲了。本文將從4個主要方面闡述為什麼《植物大戰殭屍2》(以下簡稱PvZ2)在歐美市場永遠不可能挺近暢銷排行榜前10。

1.不合時宜的遊戲背景

人們總習慣在舒適的家庭環境中玩移動遊戲,因為在家裡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和少量的突發事件和意料之外的干擾因素。人們除了喜歡在家裡玩遊戲以外,還傾向於在上下班乘坐交通工具途中,工作閒暇或者獨自在浴室時玩耍(統計來源於TechCrunch)。因此不同的環境下玩耍時間長度以及對遊戲集中時間需求將被看做是一個關鍵影響指標。

作為一個開發者你有兩個選擇。你可以選擇滿足玩家一整天閒暇時間時的娛樂,來設計你的遊戲,這樣就可以滿足玩家在玩遊戲時所處的環境因素。或者你也可以直接忽略掉環境因素,只需要玩家在他們回到家或者進入浴室時會打開遊戲就可以了,但是這是以玩家在白天閒暇時間不會玩其他遊戲作為前提的選擇。

 

 

從上面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出,每個關卡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時間並需要100%集中精力,這種快速遊戲模式的確不適合在大量干擾環境下進行。

玩家玩耍背景的忽略,是PvZ2的一個重要問題。首先要通一關的時間需要4分鐘左右,如果跟其他手機遊戲相比,是非常長的。在一些休閒遊戲中,一輪遊戲僅需1分鐘就會失去一次生命值。其次,PvZ2需要絕對的集中精力,包括手指的滑動的速度和頻率。一不留神你就會錯失一個太陽。這對於在上班途中有著大量的干擾環境下,絕對不是一款合適的休閒遊戲。

不要誤會我的初衷,我並不主張一款遊戲必須在所有環境下都能易於玩耍。許多遊戲為了避免這個問題會創造不同的遊戲模式。例如在《Clash of Clans》(部落戰爭)中,攻擊敵方部落需要絕對的集中,但是在收集能源建築,訓練部隊,以及與部落閒聊時能夠在旅途過程中輕鬆完成。

2.缺乏社交因素

與真人一起玩耍遊戲,對於一款遊戲的留存和貨幣化模式具有巨大推動作用。想像一下,如果《Hay Day》(卡通農場)這款遊戲設計中,玩家之間不能互相交易遊戲物品;如果《Candy Crush Saga》(糖果粉碎傳奇)中沒有進程地圖,來顯示他們的朋友現在所處的關卡和進程。儘管PvZ2中有Facebook分享鏈接和進程地圖,但是整款遊戲沒有任何社交因素。

PvZ2鼓勵玩家從Facebook賬戶登陸進遊戲,同時也會在地圖上顯示玩家的遊戲進程,但是地圖上的遊戲進程並沒有同時顯示好友進程,也沒有提供任何的排行榜。這點讓人非常失望。

遊戲貨幣化是通過競爭推進形成的。沒有好友遊戲進程和排行榜這兩個關鍵因素,將直接影響PvZ2的遊戲貨幣化模式發展。

3.害怕玩家受挫

免費模擬人生系列遊戲非常容易吸引玩家,這種遊戲都有一個共同點,遊戲內提供不斷的獎勵帶給玩家在現實中難以找到的成就感。例如《FarmVille》(類似國內的開心農場),《Sims Social》(模擬人生社交版),Hay Day都是模擬人生系列遊戲的模範標誌遊戲。這些遊戲能夠快速吸引新玩家的興趣,並有不失去玩家的絕招。總而言之,這類遊戲並不需要涉及太多的遊戲技能,玩家的成功和晉級完全是時間的堆積或者消耗付費道具來加速遊戲進程。

就某種程度而言,模擬人生系列遊戲的形式是很有用的,但我們還是需要考慮遊戲的類型。比如,免費的益智類或者大型遊戲就得另當別論了。眾所周知,當我們玩《Candy Crush Saga》,《Jelly Splash》(果凍爆破)或者《Angry Birds》(憤怒的小鳥)時,遊戲失敗只會更加激起我們過關斬將的決心。而辛苦過關後總會帶給我們別樣的成就感。

然而PvZ2卻簡單得讓人覺得可笑。不需要過多努力就能通關,讓遊戲非常的無聊,毫無挑戰性。(遊戲茶館註:美版PvZ2通關只需30個小時,中版需110個小時)。就我所瞭解的,放棄玩耍PvZ2的主要原因之一則是缺乏挑戰。而對於被Candy Crush Saga一個關卡難倒一週的情況下,卻少有人望而退卻停止通關。

缺乏難度指數不僅會降低遊戲留存而且會降低IAP(應用內支付)收入,何況PvZ2還提供IAP遊戲道具來加速遊戲進度,這樣玩家就能更快更容易的通關。然而這樣的加速道具是在遊戲難度過高的情況下,人們才會購買,而這樣一款簡單的遊戲,又有多少玩家願意掏腰包呢?

4.沒有核心循環模式

免費遊戲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則是核心循環模式。從技術角度而言,核心循環模式是對一款遊戲的重塑。就免費遊戲而言,有限的遊戲回合設計對核心循環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核心循環並不需要設計太複雜。例如,《Candy Crush Saga》中,只有玩家生命指數這一項遊戲運作核心循環模式。在《CCS》這款遊戲中,當玩家用盡自己的生命指數值後,會造成暫時性的遊戲終止,那麼玩家就有三個選擇,要麼固定時間等待生命值回滿,要麼向Facebook好友發送及時求助贈送生命值,或者花錢充滿生命值。《CCS》的核心循環模式非常的簡單也非常有效。

 

 

另外在《Hay Day》遊戲中,有著更加複雜的核心循環模式。在遊戲中,你需要種植農作物,在農作物成熟後,你需要進行收割,並用他們來創造另外的資源,需要創造多少根據玩家自己的意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每次農作物生長結束後,玩家可以選擇通過P2P市場或者NPC角色銷售自己的商品。

 

 

從核心循環角度來看,《Hay Day》遊戲裡把時間間接轉化成了遊戲內貨幣。一個高效率的玩家實際上願意不斷地玩遊戲以及賣基礎裝備來賺取更多的利益,而不是花過多時間來生產商品。儘管從玩家的角度,他們認為花時間製成南瓜派,再以100個金幣賣掉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但是實際上,他們可以節約時間,只需要賣掉10個小麥徽章就可以獲得15個金幣。

結論:PvZ2徹頭徹尾就是一款免費遊戲

即使PvZ提供應用內付費,但是沒有遊戲回合限制機制,沒有核心循環創造的應用內支付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遊戲缺乏玩家之間協作和競爭的社交機制。對開發者而言,從付費到免費遊戲的轉型是非常艱難的,開發者內部也存在大量的意見衝突。但是我認為,玩家不喜歡免費遊戲。如果玩家不喜歡這種模式,那麼熱門排行榜還有什麼希望而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112

做好這四件事台灣才能真正走出災難

2014-08-18  TCW
 
 

 

台灣,禁不起再一次的氣爆事件,歸納專家學者與企業界建議,我們呼籲政府必須要做到四件事,避免慘劇再度發生。

行動一:立即清查、公佈全省管線配置圖

箱涵設置不當、管線操作不當、管線平日沒有確實維修、公部門未將管線納入管理追蹤系統,是肇事的四大元兇。

「只要有預防的觀念,就可以避免與降低災禍發生,」中山醫學大學職業安全衛生系副教授顏慶堂建議,政府應該立即清查國內所有的管線配置,並納入地理資訊系統(GIS),一旦管線出現問題,把資料調出來,就可立即知道哪些管線出問題,以正確方式因應,把災禍降到最低。

高雄市是石化重鎮,支撐高雄就業率的石化工業,短期內很難離開這個區域,「管線輸送還是最符合經濟效益的,」長榮大學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助理教授何三平說。「可以成立一個由居民、官方、專家與業者組成的監督單位,確實做到管線檢查與維修,」中鋼前董事長、現任中華經濟產業策進會理事長王鍾渝建議。

都市更新研發基金會執行長丁致成提醒,過去工業區土地變更成住宅區或商業區,大家只在意地價是否大漲,卻忽略原先埋在工廠底下的管線有沒有遷走,或土地是否被污染,這都影響日後居住品質。

行動二:成立國家級化學爆炸救災單位

「救災不是光灑水就好,有時候反而會引來反效果,有些消防人員的專業知識不夠,」一位中油資深員工語重心長的說。「知道外洩的氣體、液體是什麼,才知道要用什麼設備與方法來救災,弄錯了反而會讓災情擴大。」中華民國消費設備師協會前理事長何岫璁則提醒,要建立完整的「物質安全資料表」(MSDS),並培養各縣市消防隊的化學救災種子部隊。

物質安全資料表為什麼這麼重要?這份資料上清楚列出遇到什麼樣物質災害時,要用什麼方式撲滅。譬如乙醇(酒精)廠失火,必須要用二氧化碳、化學乾粉或是酒精泡沫來撲滅,如果直接用水澆灌,反而會將乙醇衝入下水道,會有引起更大火災和爆炸的可能。

以工業著稱的德國,為了預防林立的化學工廠釀災,在南部的布魯赫薩爾市(Bruchsal)成立了巴登訓練中心。這裡面有石化廠救災的模擬基地,消防隊員對於化學品火災或洩漏的模擬訓練設施。

德國是用國家的力量來訓練消防人員基本功,師法德國,若國內成立國家級救災單位,就可以快速提供正確救災方法,打火兄弟才不會白白犧牲。「救災單位如同急診室一樣,必須在短期內將災禍撲滅,」銘傳大學設計學院都市規畫與防災學系助理教授馬士元說,「災害都是複合性的,必須要有人負責解決跨部門的問題。」

目前,國內毒性化學物質災害防救體系由行政院環保署負責,二○一四年編列了約一億五千八百萬元預算,佔中央政府災害防救預算的○.七%,還遭到立法院凍結一千萬元預算。雖然環境毒災應變隊系統由環保署負責,但受限於組織、人力限制,環境毒災應變隊無法聘用專業救災人員,只好委託給中原大學、雲林科技大學與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辦理。

毒災應變隊不應該長期採用委外方式辦法,應該成立國家級專責單位或部門,並利用公部門力量培養及訓練專業人員。

行動三:全面修法,推動地下共同管道

「可以學習日本的荷蘭村,他們的共同管道線做得很好,人員可以進去檢修,」曾到日本考察管線配置的台塑董事長李志村提議。如此可把管線集中在一個箱涵內,節省不斷開挖馬路的成本,還便於管理。

目前,日本共同管道的高與寬分別是二百三十一公分與二百九十七公分,足以讓一個人進出,檢測管線。這個空間的左邊置放電器、通訊管線,右下方置放自來水管(水道)與污水管(下水道),家庭用瓦斯管則放在右上方。每一個區塊還以鋼筋水泥牆做隔間,預防管道同時出現裂縫時,不會影響到其他管線的安全。至於石化管線則與民生的共同管道區隔,避免發生意外,影響到民生安全。

其實,國內從二○○○年就開始推動實施。只是立法之初,只要求新開發地區、重劃區及重大工程時優先試做共同管道。這樣還不夠,老舊的管線更需要管理。所以必須全面修法,從危險程度較高的區域開始推動,讓當地的居民可以住得安心。

行動四:公佈權責單位並嚴定檢測規範

高雄氣爆事件發生後,只見地方與中央互踢皮球,民眾也看得霧煞煞。建議乘此機會,把管線的管理者與責任歸屬釐清,並明訂監督單位,要求管線的擁有者確實做好檢測,若沒依照規定,不得使用管線。

「埋在地下的石化管線,或是滿街跑的槽車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有沒有好好的管理,」顏慶堂說。「建構共同管線的經費很高,政府應該列為國家政策,逐步執行,讓人民居住可以安心,」丁致成說。

高雄氣爆事件不能再發生第二次,靠正確的管理與對策,民眾才能無懼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87

創業公司品牌該如何起名?記住基於定位理論的這四個要素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0/147610.html

i黑馬:定位反應、品牌反應、利於傳播、避免混淆是基於定位理論總結出來的系統起名方法,而定位理論則是基於心智規律的。

\【定位反應】

就是要求名字能讓顧客“望文生義”,反映品牌所代表的品類或特性, 給人以專家品牌印象或正面聯想,例如我們投資的“周黑鴨”“湯城小廚”“飯掃光”等品牌,就很容易傳遞鹵鴨、湯菜館、下飯菜的專家型認知;而且也有助於減少傳播過程中被問“那是啥?”的概率以提高溝通效率,例如“農夫山泉”“鮮橙多”“周黑鴨”。又比如Coca-Cola初進中國時譯為“蝌蝌啃蠟”,乏人問津,後來懸賞征集到具有美味聯想的“可口可樂”譯名後才風行民國。

筆者生於重慶,對花椒油情有獨鐘,通常是親手制作,但到深圳後一時沒有自給自足的條件,只能去超市淘寶,但腦子里沒有一個品牌,只好在貨架上百度。眾多初見品牌中,“川老匯”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感覺:這應該是一個四川老字號;於是便選擇了它。這就是定位反應的力量。多年以後我們投資“飯掃光”,發現它與“川老匯”同為成都高福記公司擁有的品牌,其老板可謂起名高手。

名字的定位反應需與品牌實際定位一致,錯誤的定位反應有不如無。例如“俏江南”,強烈的定位反應是江浙菜。我在某購物中心觀察到:想吃江浙菜的顧客進了俏江南一問是川菜,立即退出走進旁邊的江南廚子,而想吃川菜的顧客,除非是回頭客,否則多半不會進店,直接去了巴蜀風。曾與俏江南一位副總交流,他毫無保留地支持我的觀點,說十多年了,俏江南仍要不厭其煩地向潛在顧客解釋自己是川菜,造成營銷資源的極大浪費。

定位反應除了品類和特性,還包括基於文化背景而在顧客心智中激發的調性和忌諱。手機品牌“小米”“魅族”“榮耀”“錘子”所激發的調性和價值感是不一樣的。我坐過“銀建”出租,印象頗深(看官:你這是淫者見淫)。還好打車是沒有行為剩余的純服務,如果一件有形產品叫這麽個品牌名,當眾使用恐怕需要一點兒心理素質。Gold lion最早進入香港市場時直譯“金獅”,在粵語中聽起來像“金輸”,銷售不暢,改名“金利來”後方成一時名牌。

筆者曾和騰訊戰略發展部的一位朋友交流,說假如當初米聊不叫“米聊”而叫“米信”,微信不叫“微信”而叫“微聊”,很可能就沒有微信作為後來者的輝煌了。朋友深以為然,透露騰訊真的推過“微聊”但沒有做起來。這便是“聊”字的定位反應妨礙了上班時間使用。我這算是成功地做了一次預言般的事後推斷。

最後,追求定位反應要避免走極端,進入通用名誤區,成了“去哪兒”,不加引號就會誤讀,而這種類型的名字在互聯網企業中卻是重災區。這就引出起名的第二個要點:

【品牌反應】

就是說,哪怕顧客初次聽到,也要一聽就感覺是個品牌名而不是個通用詞匯,才容易被當作品牌來記憶。如果有人談論一個有品牌反應的名字,路人甲偶然聽到那麽一下,就可能產生品牌印象;以後見到該品牌時就可能冒出“噢~我好像聽說過”的念頭,其它條件相同時,熟悉感可導致優先選擇。在慘烈的同質化競爭時代,這一丁點選擇優勢的馬太效應說不定就讓你的品牌最終取勝。

我卸任三泰電子董事的最後一次董事會上,聽到三泰正在試點“小區智能快遞櫃”,品牌名叫“我來啦”,我一聽就問“誰來啦?”,這顯然是一個既無定位反應也無品牌反應的壞名字,當即強烈建議公司將品牌名改為“速遞易”。現在,“速遞易”已成為智能快遞櫃的品類代名詞,進入的小區數超過所有競爭對手總和的十倍。互聯網企業中類似“我來啦”的品牌反應微弱甚至缺失的名字如“去哪兒”“要出發”“去啊”“來往”“餓了麽”“阿姨來了”“大姨媽”“今日頭條”“喜馬拉雅”等不勝枚舉。

品牌反應依賴於現實狀況和文化背景。比如“紅牛”有品牌反應而“黃牛”就沒有,因為現實中沒見過紅色的牛而“黃牛”則作為經常談論的類名詞。又比如“白象”在中國有品牌反應,因為中國大象不常見白象就更不常見,但在泰國的文化背景中“白象”就沒有品牌反應而是另有其義。泰國歷史上國王對臣下不滿就會賜他一頭白象,因為白象被時人視為神物,啥也不能幹卻供養費用巨大,被賜白象的大臣很快便要家道中落了。於是“白象”演變成了“昂貴而無用的東西”的代名詞(白象方便面躺槍了)。

有的企業以為將品類名註冊為品牌名,就可以獨占品類封殺競爭對手,這是一個天大的誤區。比如,普通消費者聽到“金華火腿”多半會問“哪個牌子的金華火腿最好?”,即便看到“金華火腿”產品也可能困惑“這產品咋連個牌子都沒有?”,恐怕這是讓獨占了“金華火腿”商標的金華火腿公司吐血的問題。而金華地區的其他火腿,品類名只好改為“金字火腿”,導致“金華火腿”品類缺乏跟進者而缺乏熱度,難以做大。

我們投資的“德州扒雞”也面臨和“金華火腿”類似的問題,好在德州扒雞是開連鎖店的,名字的不利比起放在超市貨架上賣的金華火腿要小。如果德州扒雞不是碩果罕存的中華老字號,那就不如改名算了。

【利於傳播】

這是品牌起名的第三個要點,就是要盡一切可能降低傳播負荷,增加傳播機會。

降低傳播負荷的第一個考慮就是聽音知名,即一聽就明白是哪幾個字,比如“農夫山泉”“周黑鴨”“淘寶”。聽音能知名的品牌傳播時無廢話,因而更容易傳播。如果聽者問“哪幾個字?”,就會幹擾傳播,本項得分就減半;如果面對此問不能用一個常用成語或俗語簡潔回答而需逐字解釋,那本項就得個鴨蛋。有人問“天圖是哪兩個字”時,我通常回答“天津圖書館”,對方沒有不明白的。曾有人問我“甘其食”是哪幾個字,我回答“甘甜的甘、其他的其、食品的食”,結果對方追問“丹田的丹?”,我氣沈丹田運功三秒才說出“同甘共苦的甘”來。現在甘其食包子正在醞釀改名。

要聽音知名,不僅應避免“甘其食”似的生僻典故,更要忌用生僻字。生僻字不僅難以聽音知名,而且顧客可能因擔心讀錯傷臉而不願推薦你的品牌,如同老師不願抽問名字難認的學生。我見過最奇葩的餐館名字之一是“犇羴鱻”,在多個場合測試,三字認全的十不足一。這幾年頗受關註的“西貝蓧面村”也面臨“蓧”字困擾,不僅難以用常用詞匯講解它,用寫法解說“上面一個草頭,下面一個攸”時再次面對生僻字“攸”的問題。“哪個攸?”“許攸的攸”“什麽許攸?”“三國曹操的謀士”“靠~你丫真有學問”,而這並非一個虛構的對話。西貝現在門店招牌上標註了“蓧”的漢語拼音,可這只能解決怕讀錯的問題,而不能解決轉述難的問題。組詞困難、解說寫法也困難的“蓧”字可謂二階生僻字。

降低傳播負荷的第二個考慮是簡短。品牌名最好是兩個字或三個字。一個字在漢語中基本沒有品牌反應,需附加“牌”字如“柒牌”“馬牌”,其實浪費了一個字的表達機會。四個字並非不可以,但四字名的定位反應應當強到無需附加品類名,否則長名字再加上品類名就更長,傳播負荷大增。比如,“農夫山泉”“湯城小廚”就是不錯的四字名,無需說成“農夫山泉礦泉水”“湯城小廚餐館”;而“我的美麗日記”就是個糟糕的長名字,顧客自動簡約成“美麗日記”,但是定位反應錯誤品牌反應不足,不附加品類名就不知道“美麗日記”是啥。又比如眾多法國紅酒中唯Lafite在中國名氣最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有一個利於中國人記憶和傳播的簡短譯名“拉菲”。本起名法最初叫“品牌命名四大/法則”,改為“起名四要”既簡短,也避免了像“五道口/交警”一般冒犯河蟹君。

除低傳播負荷的第三個考慮是避免字母縮寫、純數字以及字母和數字、數字和漢字、漢字和字母混合的品牌名。這一類品牌名不僅容易缺乏定位反應和品牌反應(因而缺少記憶線索),而且不容易口頭傳播,因為口頭傳播時常常需要解釋某個音節是數字、字母,甚至讀法也可能不統一。比如《2小時品牌素養》一書,雖然作者鄧德隆是國內有數的定位高手,但書名仍是白璧微瑕,口頭傳播時需要解釋“是阿拉伯數字2而不是漢字二”,而且有人讀“二”有人讀“兩”,因此該書若再版宜更名為《兩小時品牌素養》。又比如HTC、TCL,字面毫無意義,初見之下還以為是某個科技名詞的縮寫,久而久之坊間便主動為其賦予漢字原型“火腿腸”“太差了”,恐非企業所樂見也。

降低傳播負荷的第四個考慮其實不是關於品牌名本身的,而是關於品牌名和公司名之關系的。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最好是公司名和品牌名一致,因為有些場合只適合出現公司名,兩者一致能讓真正重要的品牌名得到更多傳播。例如天圖投資高福記一案被投中集團評為2014年度消費領域最佳創新投資案例,獲得大量媒體傳播,但消費者心中只有“飯掃光”而無“高福記”,因公司名和品牌名不一致,“飯掃光”失去了一次傳播品牌、增加銷售的機會。同樣,如果“三泰電子”將股票(002312)改名為“速遞易”,將會每天都得到股市的宣傳,公司價值將會大增,“泰子黨”們留意會否出現這個買入信號哈。

【避免混淆】

這是品牌起名的第四個要點,目的也是利於傳播,但立足點不同。前面的“利於傳播”立足於好名字的本身特征,而“避免混淆”則要求好名字不應與所處環境中眾所周知的名字過於相似而造成混淆。

我曾經和某珠寶品牌的老板喝咖啡,問他為什麽起了一個易混淆的名字,他回答說當年人窮誌短,想沾點周大福的光。再問現在感覺如何,答曰現在無論怎麽努力都被看作是山寨。不僅這家企業,整個珠寶行業都患了想象力貧乏癥,周大福、周大生、周生生、金大生、金大福、金六福、周六福、六福、……,屈指難數。

有人著文把“黃太吉”“大黃瘋”“牛燉”當作有互聯網逼格的好名字,其實大謬不然。在“利於傳播”的“聽音知名”一關,聽者很容易誤以為自己聽對了“皇太極”“大黃蜂”“牛頓”,於是追問“哪幾個字?”讓說者解釋一下的機會都沒有,但當聽者將來真的見到“黃太吉”“大黃瘋”“牛燉”時,恐怕只會疑惑,而不會認為自己聽說過這些品牌,這就是玩弄諧音文字遊戲而導致的混淆後果,這類品牌少有成大器者,是最容易掉入的起名誤區之一。

玩弄文字遊戲自找麻煩的一個例子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每次聽人誇張地說出後一個“漁”字時,心里就想:“何不說人話?授人以魚不如教人結網”。

當然,由於大多數簡短而有意義的好名字都被註冊了,再加上還可能要兼顧互聯網域名,起個好名字越來越難,花錢買個好名字可能是最有效的辦法。但如果不懂得什麽是好名字,則更大可能是花錢買垃圾。我們投資的青海小西牛就想過花錢搞定“奶酸老海青”商標註冊,我就告訴小西牛老板,就算你搞定的是“青海老酸奶”商標,那也是花冤枉錢,因為你根本就不應當試圖把品類名註冊為品牌名,你需要的是更多企業來把青海老酸奶品類做大,小西牛作為品類領導品牌自然是最大受益者。

起名四要——定位反應、品牌反應、利於傳播、避免混淆——是基於定位理論總結出來的系統起名方法,而定位理論則是基於心智規律的,其有效性不是陰陽五行命理運數等國粹起名法可比的,也不是那些以品牌成敗論好壞而歸納出來的起名法可比的。一些名字糟糕的企業(尤其是互聯網企業)也獲得了成功,那是因為他們通過開創新品類獲得了極大關註和公關傳播,從而抵消了名字的不足,或者是燒了大把錢用於品牌傳播;如果起個好名字其實會更成功的。倘若以為成功者的一切都是對的,那就很可能東施效顰而不自知了。

本文經品途網授權轉載


【盤點】近期這四支海外IPO,不容錯過! 財說

來源: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3524596

如果這四家即將海外掛牌的企業您還不了解就太OUT了!這其中既有全球最大的P2P公司、線下商業地產巨頭萬達,也有社交神器陌陌、火爆京城的快火鍋呷哺呷哺。今天財說為您詳細盤點這四家公司的最新IPO進展。




 1.世界上最大的P2P公司$LendingClub(LC)$

IPO進展:將於下周一開始路演,或12月11日掛牌

上市地:紐交所

交易代碼:LC

發行區間:每股10-12美元

募集資金:最多6.924億美元

市值:約40億美元

主承銷商:摩根士丹利、高盛、瑞士信貸以及花旗集團

基石投資者:谷歌、KPCB旗下風投公司、基金公司T. Rowe Price以及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BlackRock)。

  從2007年成立以來,Lending Club的發展呈現加速之勢,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Lending Club平臺共貸款50億美元,其中超過10億美元貸款是在今年第二季度實現。投資者通過這些貸款獲得的利息收入將近4.94億美元。

  Lending Club利用互聯網技術,成功地通過其平臺,將資金剩余者和資金短缺者更有效率地撮合在一起,令借款者以更低的利率、更快地獲得貸款。收入來源為向借款人收取的交易手續費、向投資者收取的服務費及管理費。2014年上半年交易手續費占總收入的93%,是主要收入來源。今年11月,公司還還推出了為期兩年的至尊貸款服務,其允許客戶最多借款1萬美元。

欲查看對該公司的深度解讀,歡迎點擊如下鏈接: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1824967



社(yue)交(pao)神器:$陌陌(MOMO)$

IPO進展:路演正在進行中,將於雙十二掛牌

上市地:納斯達克

交易代碼:MOMO

發行區間:每股12.5-14.5美元

發行股數:1600萬股美國存托股(ADS),還授予承銷商240萬股ADS的超額配售權

募集資金:最多2.32億美元,在此次IPO時陌陌還會向阿里巴巴和58同城分別定向增發5000萬美元和1000萬美元的新股,增發價格與IPO發行價相同。

市值:約為25億美元

主承銷商: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摩根大通和華興資本

基石投資者:從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共經歷了四輪融資,投資方分別由經緯、阿里巴巴、DST、紅杉資本、雲鋒基金和老虎環球基金。唐巖是陌陌IPO前的最大控股股東,占股達到39.8%;阿里巴巴是陌陌的最大機構股東,占股20%;經緯創投是第二大機構股東,占股19.9%。

  陌陌於2011年3月份成立由前網易總編輯唐巖創建,專註於移動互聯網時代陌生人社交領域。今年前9個月公司註冊用戶已達1.803億人,月活躍用戶達到6020萬人,平均日活躍用戶2550萬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公司今年前9個月的收入為2620萬美元,其中68.1%或1790萬美元來自會員訂閱費,目前還未實現盈利,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凈虧損為8.229億美元。

欲查看對該公司的深度解讀,歡迎點擊如下鏈接: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843208




快速休閑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

IPO進展:已開始路演,本周四開始公開招股,17日掛牌上市

上市地:港交所

發行區間:每股4.4-5元

發行股數:2.271億股,超額配售權15%,每手1000股

募集資金:9.99-11.36億元

入場費:5050.4元

主承銷商:美林、瑞士信貸

  公司是一家定位於快速休閑火鍋的餐飲公司。開創吧臺式火鍋餐飲,采取U型吧臺設計,店鋪面積小但利用率高。每家餐館面積約200-300平方米,可容納約100名顧客同時用餐。

欲查看對該公司的深度解讀,歡迎點擊如下鏈接: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699258



港交所最大的IPO:萬達商業地產

IPO進展:今日已獲港交所批準,12月8日開始路演,最快12月22日掛牌

募集規模:約40億美元,最高可至60億美元

市值:約為267億美元

保薦人:中金、匯豐

  目前香港資本市場一線房企估值是歷史市盈率的5-7倍,考慮到萬達大部分利潤來源於非現金的物業重估,這部分利潤含金量低,給予其5倍歷史市盈率作為估值或比較合理,具體情況怎麽樣,讓我們拭目以待。

欲查看對該公司的深度解讀,歡迎點擊如下鏈接: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3353790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11月28日晚間,萬達集團旗下的另外一家公司萬達院線已獲中國證監會發審委通過,將成為A股院線第一股,擬發行不超過6000萬股份,募集20億元資金,每股價格約在33元左右,萬達院線的總市值將達到187億元。



閱讀財說更多精華文章歡迎一下目錄鏈接:
http://xueqiu.com/9041141730/32370964
主題投資、新股解讀、熱門個股剖析、投資知識補習等等一網打盡,為您開啟海外投資之路$萬達酒店發展(00169)$ $萬達信息(SZ300168)$ @今日話題




上財說,給您一張財富綠卡,讓您暢享財務自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682

余承東高調秀業績:華為這四年做對了什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8782.html

余承東高調秀業績:華為這四年做對了什麽

一財網 李娜 2015-07-22 21:45:00

華為終端這幾年每年都超額完成任務,從大家不認知的一個產品,華為員工都不願意用的產品,到現在華為員工都紛紛換成華為手機,這個過程並不容易

幾天前,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董事長余承東在手機圈狠狠地“拉了一次仇恨”。

除了曬出終端上半年的“高增長”業績外,余承東還表示將在年內為員工發兩次獎金,對於仍然在利潤線徘徊的中國手機廠商來說,華為最近半年的表現確實有些“高調”。

但余承東認為,華為終端的崛起僅僅只是開始。

“這幾年華為在研發上投入了很多錢,我們投入的錢還沒有真正爆發出來。”7月22日, 余承東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從今年秋季開始尤其到明年華為會形成一個爆發期,並且華為在研發上的高投入將為未來幾年超過蘋果、三星奠定基礎。

余承東(資料圖)

今年上半年,華為消費者業務銷售收入90.9億美元,同比增長69%,其中智能手機發貨4820萬部,同比增長39%。而對於下半年,華為給出了更為樂觀的預期,全年銷售收入預期由160億美元上調至200億美元。

“只要這兩年不死掉就成功了,今後3~5年最終活下來的是極少數的廠商,希望華為能夠成為領導性的品牌。”余承東表示,手機巨頭中很多不是被對手打敗,而是被自己打敗的,而華為不會成為那樣的企業。

余承東這四年

單純倚靠運營商渠道大量推超低端手機註定是一條不歸路,華為從去年開始大減機型,聚焦中高端市場。

“我們要做精品,減少機型,匯聚精品,其實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華為也用了幾年時間才逐步實現這樣一個轉變。”余承東對本報記者表示,開發機型華為也經歷過很多的失敗。

“華為第一代P系列的產品是非常好的,但是賣得不太好,也經歷了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要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需要非常長時間的積累。”余承東認為這方面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需要很強的核心技術的積累、創新的積累。現在這種方式,如果一款手機開發失敗的話,對廠家的影響肯定很大。

在主政終端業務的四年,余承東坦言曾經面臨很多的壓力。

“我們在轉型過程中還要完成經營目標,保持業務和收入利潤的增長,所以轉型是非常危險的,轉不好就死了。”他表示,華為終端這幾年每年都超額完成任務,從大家不認知的一個產品、華為員工都不願意用的產品,到現在華為員工都紛紛換成華為手機,這個過程並不容易。

“定位決定地位,眼界決定境界,你的眼界水平決定了你能走多遠、站多高,我一直要求我的團隊要比對手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看得更深,就像下棋一樣,你能看多少步之後。當人人都能看到這個應該怎麽做的時候,你再這麽去做,已經晚了。”余承東要求各級主管都要有超越競爭對手的精神,王者之氣。

追趕蘋果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FK數據,2015年1至5月華為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居全球前三。在中國市場今年3~6月,華為分別以12.9%、13.6%、14.1%和15.2%的市場份額占據中國市場份額第一,超過了蘋果與三星。

但從利潤情況來看華為和蘋果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三季度財報中,蘋果公司的凈利潤為106.77億美元。

“我們的量跟蘋果、三星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在中國雖然我們市場份額超過三星、蘋果了,但是蘋果高端的量還是比我們多,在海外三星和蘋果在高端市場的量也比我們多,所以我們未來有巨大的成長空間。”余承東表示。

“明年會迅速縮小和三星、蘋果的差距,特別是在中國市場,我們有機會在份額上超過蘋果。”余承東表示,最晚在2018年,華為有機會在營收上超過蘋果,這幾年華為在構築產品、品牌、渠道、零售、服務上一整套的能力,包括流程、IT體系的支撐,有的能力要到爆發的時候才會體現出來。

“這些能力是什麽,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們都會看到。我們花了這麽大的研發投入,我們的研發投入是國內同行的很多倍,我們主要就是投資在未來。”在他看來,華為消費者業務參與的蛋糕是5000億的蛋糕,華為在未來將有機會沖擊1000億元年收入。

對於區域市場,華為表示在西班牙、比利時、新西蘭、澳大利亞、埃及等國家和地區進入市場前三,而美國市場將會以華為自有品牌高端路線,重新和蘋果、三星競爭。

“我們現在是智能手機,下一代是智慧型手機,有大量的傳感技術、輸入、輸出、人機交互的技術用在這個產品上。另外它有強大的處理能力,最核心的是下代智慧型手機有背後的大數據和雲服務的連接,有大數據和雲服務在後面支撐。”余承東對本報記者表示,下一代手機應該具有人工智能的特性,不只是一部手機,還可能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有感知能力的產品。

而機會點則是包括衣食住行的所有領域。“我們將圍繞衣食住行全方位打造產業鏈,我希望未來全世界滿大街跑的車,下一代的智能汽車領域都有我們的通信模塊,都有我們的4G、4.5G、5G的連接模塊,這是我們消費者業務要做的事情。”

對於最近半年互聯網公司進入手機領域,余承東認為很大一部分都會失敗。

“術業有專攻,大家說的構築生態體系,其實生態體系要靠整個行業來構建,而不是靠某一家公司。”余承東表示,真正的業務生態要靠大量的APP,要靠大量的業務內容合作夥伴來做,對華為來說,生態體系的構建不是靠一家吃獨食,而是要靠大家共贏。

他認為,今後三到五年,大部分手機終端廠家都會消失。“未來中國的市場也一樣,大部分蜂擁而入的廠家都會消失,能活下來的非常少。”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39

創業公司如何省錢?學會這四個招牌動作就夠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229/153521.shtml

導讀 : “省錢就是花得有效率”,創業公司、增長型公司,成熟公司各有各的花錢之道。在招聘、開發、運營、效率四個環節,有哪些獨門秘籍讓創業者一邊“省錢”,一邊追求夢想呢?峰瑞資本早期項目負責人田里給你支招。

資本冬天的論調不絕於耳,大批 O2O 企業面臨錢荒甚至不得不關張。2015 年 12 月 20 日,在 Coding.net 舉辦的分享會上,峰瑞資本(FREES FUND)早期項目負責人田里以 “初創公司如何省之有道” 為題進行了分享。 

招聘節流:早期用股權吸引價值觀一致的人

中國正在進入一個老齡化社會,這帶來的副作用是勞動力的供給減少,並帶來另一個問題:勞動力越來越貴。過去 7 到 8 年里,人力成本以每年 16% 的速度上漲,這讓招聘的成本變高。在招聘上,我給初創公司的建議是:

首先很重要的一點是,價值觀比能力更重要,盡量招可以陪伴公司走很長時間的人。能陪公司走到最後的,基本都認同創始人,認同公司價值。如果為了短期業績招了一個能力較強、價值觀卻不符的人,創業者需要做好隨時和他分手的準備。

1 

價值觀比能力更重要

其次,為了找到誌同道合的人,CEO 可以實驗多個招聘渠道。除了各種垂直的、綜合的求職網站,BBS,知乎等也可以嘗試。

第三,為了留住人,早期創業者可以在股權上適當大方一點。即在控制自己的股權結構的同時,適當讓出一些股權,因為這時候創業公司薪酬不可能付得很高,需要畫餅把好的人吸引過來。公司發展到後期時,創業者能付得起很高的工資時,要更多地拿薪酬來吸引人才,對股權要珍惜一些。

最後,除了薪酬與股權激勵以外,創業者招人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北京是一個偏理想型、情懷型的地方,很多人願意加入創業公司。而上海、深圳這類南方城市更註重生活品質,薪資水平需要適度提高。此外,年輕員工更關註軟性福利,對零食、健身、團建之類的生活方式抱有極大的興趣。

2

年輕員工更關註軟性福利

開發節流:善用既有的工具和手段,快速叠代

《精益創業》讓MVP(最小可行性產品)概念成為創業大街上最常聽到的英文詞之一。我非常認同這種開發思維,也就是用一個最小的原形去驗證,並且聽取用戶的反饋,然後不斷叠代。小公司追求成本,不太可能一開始就花很大的精力、時間和金錢來做一個很大的東西。

開發過程中,出於時間和經濟成本的考慮,創業公司可以多想用現成的(工具、技術等),然後去改造它,盡快把產品做出來,不要什麽都自己去開發。而且早期創業團隊,由於成本有限,又要快速上線,我覺得早期版本使用外包是個不錯的嘗試。

3

出於成本有限和快速上線的考量,早期創業團隊可以多使用外包

開發完畢後,創業公司可以采取數據驅動的思想,利用灰度測試、A/B 測試來進行叠代。包括吆喝科技在內的一些創業公司專註於為互聯網企業提供這類服務。這麽做不僅可以幫助大公司減少叠代引起的用戶體驗變化,也可以幫助小型企業節省成本。

根本點是 “快”,一定要快,有時候沒有做到省時,甚至會錯過好的融資時機。我遇到很多來自傳統行業的創始人,他們往往看到傳統行業的各種不好並相信互聯網能很好地改造它,因而願意花很多時間來打磨線上的產品。我的建議是,如果你的產品帶著很重的線下服務,就不要花太多時間打磨線上的產品。有個 O2O 領域的創始人的產品上線比計劃晚了4個月,結果競爭對手多起來了,再拿著互聯網產品見投資人做下一輪融資的時候,發現市場已經天翻地覆。

4

創業者一旦犯拖延癥,會錯過融資時機

運營節流:把錢花在用戶集中的地方

運營推廣也是可以省錢的。創業公司在運營方面要問自己 3 個問題:

1.用戶是誰?

2.他們在哪兒?

3.如何最低成本獲取這些用戶?

“用戶是誰” 這一問題聽上去很愚蠢,卻反映出不少產品經理的通病:誤以為自己的需求就是用戶的需求。比如,許多人認為微信應該推出更易用的 PC 端、網頁端。騰訊之所以沒有動手,是由於這兩個客戶端上活躍度並沒有外人想的那麽好。另一個功能則是更便捷的好友分組功能。大部分用戶的好友只有一兩百人,因此分組並不是他們最迫切的需求。創業者之所以有時會感到這一功能有叠代的必要性,可能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好友比較多而已。

知道了用戶是誰,還得知道用戶在哪兒 。很多時候,創業者希望對已有產品進行改進,希望用新的產品吸引存量用戶。然而,大多數人會忽略一個事實:老用戶往往會沈澱在老產品中,很難被挖掘出來。這個時候就要把戰火燒到老大哥那里,批量獲取精準用戶,快速起量。如果是一個知識分享型的社區,存量用戶可能現在就在知乎。如果是一個粉絲型的產品,存量用戶可能在微博或者貼吧。如果創業者去這些場所批量地抓取用戶,獲客成本可以變得很低,甚至是零。

5

對早期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抓住冰山的上半部分

在定義和定位好用戶後,如何以更低成本獲得這些用戶?現在的獲客成本非常高,一個安卓安裝大約是 5 元,iOS 安裝則為 20 元。電商、互聯網金融、遊戲行業的獲客成本更高。如果創業者進行大規模的投放,刷流量,燒錢的速度很可能趕不上賺錢的速度。因此,早期公司需要做精細的渠道測試和實驗,這樣才能不浪費錢。我覺得初創公司做投放、做市場活動的時候,應該抱著數據驅動的思維,不斷進行實驗、優化,而不是 “瞅準一個點往死里紮”。

初創企業花很高的公關成本做活動宣傳,性價比不一定高。近期流行一些“爆款”宣傳手段 ,先不去評價它好不好,至少它是低成本的。著名 SaaS 公司 Salesforce 曾經雇一幫人穿著印字 T 恤去街上走。這個成本很低,但能吸引媒體的註意力,然後轉化成報道。 初創企業在沒有很多錢做推廣的情況下,可以多想一些能引起病毒效應的招兒。比如大家從 iPhone上發郵件,默認簽名就是“發自於我的 iPhone”。這是個成本幾乎為零的設計細節,但它本身具有病毒效應。

 

6

Sent from my iPhone,為蘋果做了多少廣告?

效率:我更喜歡 “會” 花錢的公司

省的重要性在於,市場上一定有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當第一梯隊通過大量補貼、燒錢廝殺的時候,第二梯隊和第三梯隊會因為錢不夠而被打死。也就是說,燒錢並沒有錯,關鍵在於企業處於何種階段。作為第二、第三梯隊的企業,當務之急不是跟風燒錢,而是擠到第一梯隊去。

從投資人的角度看,我喜歡會花錢的公司遠遠大於會省錢的公司。那什麽叫會花錢的公司?

第一個是它的資金使用效率高,每一份錢都花在了刀刃上,這樣的公司雖然在花錢,但事實上在省錢,因為它選擇了性價比最高的方式。

第二個是,創始人擁有半年至一年的計劃,知道在什麽時間點公司應該處於什麽位置。

7

創始人需要擁有半年至一年的計劃

高效花錢這件事也是存在叠代過程的。處於不同階段的公司,需要做的事情並不一樣。對於初創公司來說,招聘、融資,開發小規模的市場比較重要。一旦成長為增量型的公司,在產品服務打造、運營、市場推廣上的投入需要增多。

對於成熟型的公司,完善組織架構,奠定領導地位和樹立品牌形象更為重要,其中後兩個環節,即奠定領導地位和樹立品牌形象可能是非常燒錢的。但這直接決定了企業能否達成近似於壟斷的階段。不少 O2O 企業在補貼和推廣上面花的費用是單日超過一千萬人民幣的。我的看法是,如果創業者有非常明確的商業模式,知道將來怎麽賺錢,燒錢能幫忙奠定地位,這個錢是應該花的。因為這時候你看他在花錢,但其實他花得很有效率,就是我理解的省錢。

8

省錢,就是花錢花得有效率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一句我比較喜歡的話:

“瞄準月亮,如果失敗,至少可以落在雲彩上”。

落到雲彩上面也是不錯的一個選擇。

所以,從後面距離最遠的那個願景出發,然後倒推,再看說你在那個時間點,你做的事情是不是更有效率的花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46

入侵者來了!這四個傳統教育領域將最先屍橫遍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26/154911.shtml

導讀 : 互聯網勢力正在對傳統教育勢力進行摧枯拉。

i黑馬訊(王亞奇 楊潔)3月26日消息,由創業黑馬舉辦的第三屆黑馬運動會今日在京舉行。黑馬營二期學員、尚德機構創始人歐蓬出席活動並發表主題演講。

歐蓬在演講中表示,互聯網勢力正在對傳統教育勢力進行摧枯拉。

朽式的侵略。而現在,在教育市場中,有四個領域,面對互聯網企業的競爭,已經走到了危險的境地:留學中介市場、公務員考培市場、傳統的英語口語市場、學歷培訓和職業證書市場。並且,他講述了在這四大領域內,互聯網新興公司對傳統企業攻城略地的那些具體戰術。

歐蓬總結,在未來,整個中國教育產業都將經受經濟發展趨勢帶來的成本增加的打擊,而用戶集中在18-40歲這個年齡段的傳統教育企業,勢必會最先失守。而上述四個領域基本都是在這個年齡段之間。

第三屆黑馬運動會於2016年3月26、27日召開。本次黑馬運動會主題為“學霸來了”,創業黑馬所提出的“學霸”即“學霸型創業者”,是指創業企業融資B輪以後,10億元人民幣以上估值,有正現金流的創業者。

在全國範圍甄選“學霸型創業者”的過程中,黑馬社群內部湧現黑馬學霸估值百強,這張含金量(總市值)超過2100億的榜單選拔了八大行業領域的100家創業企業。

在思想運動會現場,創業黑馬董事長牛文文指出了黑馬學霸的湧現意味著創業者學習場景變革機會來臨,即“去中心化群組學習”。另據創業黑馬CTO唐昕介紹,黑馬社群將圍繞學霸推出一攬子去中心化群組學習產品,這些群組學習產品是由創業黑馬最新研制推出的一款名叫“學吧”的APP產品承接。

以下為歐蓬演講節選(經i黑馬編輯):

我是尚德機構的歐蓬,今天我講的這些東西可能會得罪行業內很多人,有很多著名的公司可能會躺槍。

從七八年前我們就開始觀察互聯網和教育的結合,從而判斷出來一個大方向和大趨勢:互聯網勢力會對傳統教育勢力進行摧枯拉朽般的侵略。那麽戰爭是怎麽發生的?各個局部戰場是什麽樣子?分別的打法和模式是什麽樣的?最先被攻陷的是哪些陣地?

4個領域的傳統教育走到了超級危險境地

根據我們的觀察,2014年被我們定義互聯網教育的元年。經過大約兩年左右的戰爭,我們覺得,有四個領域已經超級危險了。

1、留學中介市場

留學中介市場是幾百億的市場。留學中介業務一般來說有兩個盈利點,第一個盈利點是前端收費,一單是2萬-5萬,如果是名校申請,可能達到10萬或20萬元;另外一個盈利點是院校返還,所有的院校,除了美國院校,像英聯邦的院校、新加坡的院校等,一個學生進來之後,都會返還一些錢給留學中介機構。

我們觀察到,在過去的兩年里面,一個新模式在崛起。其中代表機構有51OFFER、留學360、芥末留學。這個新模式是什麽呢?它們免費為學生提供申請,盈利點是院校返還,也就是只掙院校返還的錢,前面的2萬-10萬是不掙的。過去兩年里面,這三家機構分別營收都有大幾千萬,而且成長特別迅速。這個細分行業里,互聯網企業打擊傳統企業的戰術是什麽?我們的總結是,靠顛覆性地改變成本結構。為什麽是叫它是顛覆性地改變成本結構,而不是收費結構?因為收費模式只是原因和表象,成本結構才是真正的核心。

傳統公司里面,它們的成本結構已經鋼化了,如果去除掉一大半的收入,這個公司就面臨破產。而新一代互聯網留學機構們,從一開始就重塑了成本結構。這個成本結構一旦長成了,那些老家夥一定轉不過來。這是第一個陣地。

2、公務員的考培市場

公務員考培市場是一年100多億的生意,它們每年大約有20億-30億的收入。這也是個特別奇葩的市場,公務員每年大約有二三百萬的人參考。其中筆試部分收費是很低的,只有幾百到一千,真正賺錢的是面試部分,機構收費在2萬-6萬之間。

為什麽有這樣一個奇葩的收費結構和定價方式?這是公務員的考試規則決定的。公務員的考試,筆試部分一般是100個人考試,3個人被錄取,面試部分則是3:1的錄取率。所有人參加公務員考試,筆試部分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考的;但是一旦到了面試,大家特別願意花錢,在3:1里面把這個事情給幹成了。

傳統教育公司怎麽做呢?它們從本質上來說,是利用了一種心理對賭。一個面試保過班它們收2萬塊錢左右,其中一定有三分之一的概率是被錄取的,另外的那部分,萬一沒被錄取,我退你大約一半的費用。這筆賬算下來,它無論如何都是賺錢的。傳統教育公司核心的80%的收入是在面試部分。

在面試部分,大家是怎麽革命的呢?公務員考試是一個很例外的考試,公務員考試的筆試部分是可以不用通過培訓直接考試的。他只考你邏輯,所以很多人其實是通過題庫、教材來學習的,像粉筆網還有腰果公考,它們首先把筆試部分的學生占住,是免費提供服務,甚至會有更好的互聯網產品和體驗。漸漸地,筆試部分占住之後,將來一定會侵入面試部分。互聯網打傳統勢力的戰術是什麽?我們定義的是,打擊對手賴以生存的根基。如果筆試部分的份額一天天在失去,最後面試部分有一天它們也沒法做了。

3、傳統的英語口語市場

這部分市場正在被VIPABC、51talk和ABC360各種互聯網勢力不斷侵蝕。

前段時間我跟一個傳統教育公司的朋友吃飯,我問,你們最近生意怎麽樣?他說,剛開始51talk出來的時候,他們特別緊張,但是現在覺得沒什麽大不了的,因為他們的流水沒有怎麽下滑。但是其實你們知道嗎?今天這個時代是資源被極其快速地重新配置的時代。你的流水是沒下滑,但如果你流水沒有極大無比的增長,你的相對地位就是在失去的。而且最後會有雪崩式的崩盤。

我同時和VIPABC、51talk也蠻熟的,我知道它們的數據,它們的增長速度在50-100%之間,而且體量都很大。它們這種互聯網企業打傳統企業的打法,在我看來是“提供新供給”。什麽意思呢?因為這幫互聯網企業剛開始時,在傳統教育公司最能花錢的那幫人它們是打不下來的,它們就把渠道往三四五級城市做,往少兒做。之前三四五級城市是沒有一個外國人跑過去的,它就用它的模式先打到一個新供給市場里去。但你放心,新供給一旦給占住了,它一定會去打傳統勢力,這是第三種打法。

4、學歷培訓和職業證書市場

這個市場也是我們的賽道,整個中國成人培訓市場最大的剛需就是兩件事情。我們整個中國85%的人需要考學歷,他們的生活、工作安頓下來之後,就想取得一個學歷。中國有兩千萬人在考職業證書。

過去提供服務的方式是通過面授,尚德在這個賽道里面是有三個布局的。尚德機構的核心業務是自考本科,嗨學網的核心業務是建造師,對啊網的核心業務是會計證。我們除了自己的核心業務之外,還在衛星項目里相互滲透。我們的三個品牌,大約七八個非常重要的SKU全都是市場第一。我們很多SKU跟競爭對手是十倍的差距,而且這個差距還在不斷擴大。

這里一個互聯網企業打傳統企業的戰術是什麽呢?我們的總結是,通過極大無比地提高效率。這個效率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就是我們的模式特別迅速地解決了複制性難題,一般教育企業現金流好,但複制很難,所以大家都長不大;第二,我們用這個模式極大無比提高了學習效果。  

18-40歲年齡段傳統教育將最先失守  

我不知道大家註沒註意到一件事情,這四個領域的用戶群基本都是18-40歲之間。中國教育階段如果按年齡段劃分,最好劃分的方式是:0-6歲,是學前;6-18歲是K12;18-22是大學本科;22-40歲是成人。這四個年齡段里各有不同的特點。比如說在學前教育里面,0-6歲階段極其在乎陪護,最後機構們一定是特別PK人力、特別PK開店能力。家長把孩子送去學舞蹈,都是希望他們在社區里面成長。

還有一個觀點是,年齡越低的年齡段,在教育里面,信息交互的價值越小,而陪護和看管的價值越大。年齡越高的年齡段,信息交互價值越大,陪護看管價值越小。大家如果有孩子,送孩子去上舞蹈、美術,你會發現對機構哄孩子的功能、陪孩子長大的功能需求占了很大的因素,而信息傳遞只是一部分。

這個規律就決定了一件事情:整個中國教育產業,最先失守的一定是18-40歲這個年齡段。

學前、K12賽道的傳統教育企業要學會下沈

因為信息交互價值可以通過互聯網無比放大,在座如果有在0-6歲、6-18歲階段兩個賽道的傳統企業的朋友,你們聽到這個事情的時候可能會特別開心,因為互聯網短期之內打不到你們這來。這是一個好消息。但是我還要告訴你們另外一個壞消息,那就是中國開始了第二輪的量化寬松。它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註入流動性,我把這個詞再給大家翻譯一下,就是“發貨幣”。在過去的從四季度到一季度這段時間里,M2已經增發了4-5億,未來五年內,M2的增發一定還會有一倍以上。但是所有發貨幣,都是離貨幣越近的人獲得越大的紅利,越貨幣越遠的人承擔越大的成本。

2008年到2009年期間發貨幣,真正得利者是誰?是地方政府、做政企生意的那些人,他們是離貨幣比較近的那群人,因為當時貨幣流向全是在做基建;其次是大宗商品,做基建需要大宗商品;再次是一般企業、銀行;最後是老百姓。老百姓里面也分層級,你在的行業比較好就OK,你在的行業比較差,你在價值鏈越是低端,你承擔的成本越高。

大家一定要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教育這個事是離發錢很遠的,政府不會給你補貼,也不會給你大項目。也就是說,未來你們會面臨一個巨大無比的成本上漲階段,因為教育企業的人力成本和房租成本是主成本,而所有貨幣的增發一定會傳遞到人力和房租上。這個事情的打擊可能不低於互聯網企業對你們的打擊。那麽對所有在這兩個賽道的傳統教育企業的兄弟們,我給你們一個戰略關鍵詞:下沈。

下沈是個什麽概念呢?今天一級市場、二級市場越來越難掙錢了,你們要下沈,到三四五級城市去,三四五級城市很容易賺錢,而且越往下鋪的時候,房租成本會降到北京的五分之一,人工成本降到北京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收費卻還是一樣的。

我們考察過這樣的學校,它們一年的營收100萬,最後老板能賺三四十萬。下沈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而對於18-40歲這個賽道的傳統教育企業們,則會遇到兩個打擊,第一中國的流動性泛濫,第二是互聯網企業的侵蝕。我給你們一個建議,像一個男人一樣有尊嚴的去戰死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493

陌生電話響 先學會這四「不」 專家教戰》別以為聰明如你 絕對不會上當

2016-05-02  TWM

詐騙手法層出不窮,再聰明的人也不敢說自己一定不會上當。 事實上,詐騙再高明,預防之道卻很根本,只要記住四「不」,就能預防上當。

編按:本文作者為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其任職刑事局國際刑警科期間,曾擔任駐越南警察聯絡官,參與破獲大型國際電信詐騙案,熟悉詐騙集團海外運作模式,以及國際共打犯罪,本刊特請他為文防詐教戰。

詐欺是一項古老的產業。依照我國《刑法》第三三九條,「詐欺」在法律上定義為: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早年令人害怕的金光黨,施詐者常被形容具有魔力,不僅使用詐術可將磚塊變黃金,還可將被害人騙得六魂離體,帶著被害人到家中搜刮所有值錢家當。

現代社會詐術更上一層樓,許多人都有接獲詐騙電話的經驗,身旁的親朋好友三不五時亦常傳出遭人詐騙,嚴重者人財兩失,一生積蓄和退休金轉瞬間落入歹徒口袋。

精練話術

先利誘再威脅 使人迷陷

詐欺之所以令人深惡痛絕,實在是因為詐騙對象不分達官貴人、士農工商、販夫走卒一體適用。詐騙的手法更是與時俱進、不斷翻新,詐騙的管道亦持續增加。台灣詐欺產業向全球輸出,從縱橫兩岸,慢慢發展至東南亞、南亞、西亞、北非,最遠已到東非肯亞與烏干達。

詐騙集團結合了高科技的犯罪工具、高明的話術和高報酬三高特色,創造了CP值極高的另類產業,令國際詐騙始祖——奈及利亞四一九詐騙集團(以奈籍人士為主的犯罪組織,專透過電話、網路交友,詐騙女性受害人錢財)也都汗顏。

古語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民眾要有能力抗拒詐騙的入侵,首先要了解詐騙集團誘使民眾上當的心法。歹徒多利用一般民眾的「好奇」、「害怕」、「貪利」、「好色」、「避免麻煩」、「樂於助人」六種心理引誘,配合特定情節的話術,使民眾一步一步地陷入錯誤,再按照歹徒指令操作匯款。

綜觀各式詐欺手法,歹徒的犯罪手法主要有三大類:第一類:「亂槍打鳥」。歹徒沒有掌握被害人個資,僅利用民眾貪利、好奇、害怕,或避免麻煩的心理,透過郵件、語音訊息發送,誘使民眾主動回覆。例如刮刮樂中獎、簡訊催費、語音催費、郵件招領、綁架恐嚇、親友出事、假冒公署詐騙等即是此種類型。

第二類:「願者上鉤」。歹徒同樣沒有掌握被害人個資,但利用民眾好奇、樂於助人或喜好美色的心理,透過電話隨意撥號攀談,直接以話術誘使被害人上鉤。例如,猜猜我是誰(假冒朋友借錢或酒店女call客)、色情援交、假求職等。

第三類:「請君入甕」。歹徒透過不法手段取得被害人個資,利用民眾貪利、害怕或避免麻煩的心理,透過電話直接要求民眾配合匯款或操作ATM解除分期。例如:綁架恐嚇、親友出事、網路拍賣購物、ATM解除分期付款、拍賣詐欺、假冒檢警身分、MSN詐欺、混合形態詐欺等。

避免被害

不輕信、不透露、不害怕、不遲疑詐欺的種類雖然琳琅滿目,但都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只要加強日常生活中的防詐意識,相信可以有效避免淪為被害人。

以下綜合整理之防詐四「不」曲,提供民眾防詐口訣:提高警覺、不輕信:對於「+」或「○○」開頭的國際電話要特別提高警覺,不可輕信。接到「銀行、郵局、醫院、網路賣家客服人員」或者自稱是「某某警察局、地檢署、健保署」的電話,更要提高警覺。

個人資料不輕易說出口:接到陌生來電,絕不可在電話中輕易說出個人資料,提供包括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電話、地址、銀行帳戶和信用卡號等個資。

主動查證、不害怕:詐騙集團常將來電號碼竄改,將手機的來電顯示偽裝成假郵局、假中信銀行、假花旗銀行、假賣家、假公務員等電話,如有疑問,務必先掛斷電話,再進一步查證,不可按照歹徒指令撥「九」或「○」回撥。如有接獲親友出事,要求匯款援救之情事,須先報警處理或盡速查證,避免因害怕陷入歹徒話術陷阱,一時焦急失察而上當。

積極舉報、不遲疑:警政署自二○○四年七月一日就設立一六五反詐騙諮詢專線,此專線提供二十四小時不分晝夜的服務,民眾可即時諮詢相關訊息。如確實有被害情事,尚可向一六五專線報案,一六五可聯合各金融機構實施「警示帳戶聯防機制作業」,在第一時間攔阻被害財損。從過去成效來看,只要在三十分鐘內啟動,可即時成功攔截匯款。

同時,一六五可立即轉介案件到轄區警察局發動偵查,於線上逮捕領款車手。民眾檢舉詐騙電話,一六五亦可通報各電信公司執行停話、斷話,讓歹徒不易取得電信門號。

「加強民眾防詐意識」以及「提升個資保護之觀念與作法」是防詐的成功之道。一旦有任何疑問,可隨時撥打一六五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詢,多一分警覺,自然少一分被害,是預防詐欺犯罪的不二法門。

撰文 / 黃文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58

他山之石》別國積極攬才 台灣拒人於門外 這四件事做不到 就甭談亞洲矽谷

2016-07-11 TWM

新創籌資不易,新加坡大手筆支持創業家;韓國為鼓勵教授創業,設大學讓教授開公司。而台灣,「亞洲矽谷」喊得火熱,但缺乏配套,連本國人都不想去,何況是外國人。

今年六月,新政府列為五大政策之一的「亞洲矽谷推動方案」,在行政院院會議程上被臨時撤回。原因來自新創圈的強力反彈,新創圈認為,若要打造理想的創業環境,人才、技術、資金、法規缺一不可,而最不缺的就是圈地招商的舊思惟。

創造好環境 人才自然會想來台灣高喊亞洲矽谷,就必須先了解矽谷成為創新代名詞的背後原因。和沛科技董事長翟本喬曾以自身經驗說過,當初他離開紐約貝爾實驗室,跑到矽谷谷歌時,有些同期的工程師卻不願離開紐約,但「谷歌為了攬才,索性在紐約開設辦公室,」同樣的情形亦發生在西雅圖、匹茲堡。

台灣真正要做的,是配合人才的需求,打造吸引國際人才的環境,有人,才能帶來技術和創新,進而吸引資金及國際企業,造就亞洲矽谷。因此,政府把亞洲矽谷園區設在桃園,管理單位卻是桃園市政府,缺乏一級單位和統一窗口;相較之下,新加坡標新局(SPRING)提供一站式服務,從申請創業家簽證到補助資源等,一天就能搞定公司成立程序。

打造亞洲矽谷,關鍵還是如何吸引人才。為了鼓勵國際創業人才來台,政府去年七月新開辦了創業家簽證,立委蔣萬安就公開表示,原本一年預計發出的兩千張簽證,至今年五月止,卻僅有二十一人申請、十四人通過,不到預期的一%。他認為問題出在配套不足、審核標準欠缺彈性。

簽證變友善 家屬也要一起受惠「若要吸引國際創業人才,不能只有創業家本身,必須連同其家屬一併考量。」包括創業家的配偶及小孩來台的就業和就學問題,都需要配套。

以新加坡為例,只要取得創業家簽證,就可申請家屬簽證,使配偶能申請在當地工作,小孩直接入學新加坡中小學,甚至可以全家一同申請永久居留證,享有當地居民的權利與福利。

相較之下,台灣的創業家簽證顯然過於苛刻,創意工場執行長王仁中更直言,「按照現行的資格要求,若老外已經拿了許多獎,怎麼還會想來台灣,台灣又沒給他們錢。」另外,聘雇外籍白領的規定也不合理,「台灣在吸引外籍白領的心態還是很保守。」蔣萬安強調,對於外籍白領薪資、聘雇公司資本額、營收都設下最低門檻,政府心態還是在管制,而非鼓勵。

政府多資助

配合稅負優惠

在新創融資方面, LIVEhouse.in創辦人程世嘉認為,台灣新創最欠缺的是早期投資。固然國發會透過國發基金與民間創投共同對新創出資,但與鄰近的新加坡、韓國一比,台灣的政府出資比例卻明顯偏低,就連新加坡都祭出稅負優惠。台灣應該提高政府相對投資比例和稅負優惠,增加國際創投來台投資的誘因。

依照現行作法,不僅將國際人才擋在門外,連國內擁有技術能量的教授也被法規綁死。根據教育部的「公立各級學校專任教師兼職處理原則」,僅允許教師擔任新創生技新藥公司的董事,卻不得參與其他新創事業。

法規要鬆綁 別限制學界創業反觀鄰近矽谷的史丹佛大學,從三○年代至今,校友、教員共創辦了三萬九千九百家企業,並帶來五四○萬個就業機會,每年產生的營收高達二.七兆美元。這麼強大的創業能量,正是來自該校對師生創業的支持。史丹佛不僅不限制教授到業界任職,甚至允許教授留職停薪創辦公司,所有教授均可申請兩年的「創業假期」,這讓教授更能看清社會的真實需求,也幫助學生更能結合實務對比台灣,創投公會祕書長蘇拾忠認為,「美國教授要創業很容易,擁有好技術的教授,即使創業失敗回去教書,別人會覺得他很有經驗;但在台灣失敗了,連學校也回不去。」若借鏡鄰近亞洲國家,可發現台灣不僅需要調整法規,思惟也須改變。對吸引人才的戰略、投資誘因的設計等,都值得政府深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