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師的業績看不上眼? 黑暗時代
http://xueqiu.com/9755618618/26053208為什麼大師的業績看不上眼?
雪球上有很多人對大師的業績看不上眼,覺得自己做的比他業績好多了。其實這裡面有很大的誤區。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有非常大的區別。個人投資做的再好,一旦公開操盤,幾乎必然失敗,唯一的例外是澤熙的徐翔。
原因有幾個:
1.個人投資者可以忍受30%-50%的下跌,只要他堅信他拿的是好股票。機構投資者很難忍受大的波動,3%-5%的波動他就難受了,有時明知道自己拿的是好股票,也被迫斬倉。
2.個人投資者可以只買一個股票,這樣他一旦做對,業績就會非常搶眼,機構資金必須買至少5只以上股票,必然會拖累業績。
3.個人投資者一旦開始公開發行操作,他就面臨市場和投資者很大壓力,導致心態失衡。做的不好,壓力劇增,甚至大批資金撤走,他必須斬倉,有時會有流動性風險,做的好,業績暴漲,大批投資資金蜂擁而至,又會把他捧殺。最近有個我長期看好的展博就讓我非常擔心,展博資金規模增長幅度太快,9月底30億,10月底已經到了40億,而他的操盤風格其實最適合10-20億的資金。9月90%倉位大賺20%,10月創業板大跌,業績大跌9%,這不可怕,我最擔心他的倉位無法及時降下來,如果下周公佈報告,倉位在30%以上,就不好了。40億規模從創業板撤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基本可以肯定雪球上沒有個人投資者,無論他過去賺70倍還是100倍,都無法公開成功操作一個公開發行的基金。機構投資和個人投資就像水和油,是二個完全無法融合的市場。
所以我們看到世界頂級基金經理長期年化收益也就15-20%。個人投資者短時間往往可以達到非常高的收益,長期看是不可能達到這種收益的。所以不要看不起大師,你和大師的差距就像天和地之間的距離,是你眼力無法企及的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