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 云松 8月25日編譯
美國科技界著名投資人朱爾斯·莫爾茨(Jules Maltz)和帕爾薩(Parsa Saljoughian)在科技網站Techcrunch發表了題為《你應該增長多快?》(How Fast Should You Be Growing?)的評論文章。莫爾茨是一名普通合夥人,帕爾薩是位於門羅帕克的風險投資公司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的合夥人。文章指出,如果初創企業想要IPO的話,必須在公司規模較小的時期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率。
以下是文章全文:
新興的創業公司孵化器Y Combinator的創始人保羅·格雷厄姆(Paul Graham)最近發表了一篇相當不錯的文章,他在文中將初創企業定義為「快速增長的公司」,並鼓勵創業者不斷地衡量自己的增長率。格雷厄姆認為,Y Combinator孵化平台上的創業公司每週的增長率應該在5%到7%之間,優秀的創業公司可以將周增長率提高到10%。
但是10%的高增長率是不可能長久維持的,如果真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那簡直就成神蹟了。如果維持10%的周增長率,即便公司每週的初始收入是100美元,3年之後年收入也將達到150億美元。哪怕是Google和Facebook這樣優秀的公司都做不到這一點。大數定律誰都無法倖免。
如果對初創公司而言,成功就是以增長率來衡量的話,那麼你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創業公司增長速度是否夠快呢?
在IVP(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我們特別研究過這個問題,並找出了2010年以來互聯網及軟件公司的IPO數據,然後跟蹤調查了每一家公司上市前4年的增長率歷史。這份清單大概有70家左右的公司。無一例外,這些公司開始時的增長速度都非常迅速,但後來隨著公司規模的發展都降了下來。但有的公司(如HomeAway)開始時的增長速度雖然中規中矩,但卻能一直維持到IPO及以後,這是比較罕見的。
儘管調查清單中個每家公司都各不相同,而且所在的市場也存在區別,但我們還是聚合了這些數據,最後得出不同收入範圍的增長率平均值。(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所示,如果你希望自己創建的公司能夠上市的話,那麼在公司規模較小的時候必須保持較高的增長率才行。營收在0到2500萬美元範圍的中小企業年均增長率達到了133%。當公司規模擴張,營收增長到1.5億美元到5億美元時,平均年增長率就會回落到38%。
除此之外,IPO最成功的公司(如Tableau、Workday、Splunk、ServiceNow、Marketo、LinkedIn等)在上市前每年的增長率均達到或超過平均值。而那些IPO表現一般的公司上市前增長率都低於表中的平均值。
我們還得出了以下一些經驗:
·將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只有增長迅速才有可能能上市。我們所分析的這70家公司裡面有69家IPO年的增長率高於20%,其中有54家公司的增長率甚至高於30%。
·注重營收質量。收入的質量和增長率的數量對公司的發展而言一樣重要。那些在上市過程中備受青睞的公司都有著可預測的收入流、較高的毛利略、較低客戶流失率。這些公司一般都迴避服務和其他一次性收入。
·上市成功之後增長率也很重要。儘管我們關注的是IPO之前的數據,但是對於那些已經上市的公司而言這些指標也非常重要。2011年5月LinkedIn公司首次公開募股上市時的估值為40億美元。IPO之後,LinkedIn復合年增長率達86%,收入增長至10億美元,這些都大大超出了之前的預期。因此現在這家公司的估值已達26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