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聯石化(346)歷史(2)(補充)


上篇: 中聯石油化工歷史(1)補遺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7205


上文講到,上市一年多的聯大控股出售予中國明倫集團的周先生,而其當時的財力也不可算是充裕。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918/LTN20020918115_C.pdf


其後周先生再成功購入2,531萬股股份,加上之前的1.36億股,共1.6131億股,以全購價0.417元計,共斥資6,727萬元。因現時持股為80.66%,令流通量少於25%,導致要出售部分股分,以維持流通量。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1017/LTN20021017079_C.pdf


其後周先生以虧本價0.417元減持約1,131萬股,套現約472萬,可以得知買殼淨成本約6,255萬。配售代理為匯富,為其全購時的財務顧問。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1028/LTN20021028098_C.pdf


舊人全部出局,新人換入。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1107/LTN20021107067_C.pdf


2003年3月,這時候周先生成功以下面這一份明倫集團審計報告,以3.8億人民幣來購入上海上市公司明星電力(600101),內中有很多奇怪現象,例如現金、借款和營運規模不相稱,營運現金所得被支付收購款抵消抹掉公司款項等,另外營運資金充裕下借款,三項東西已符合假數公司的特徵,以下不敘。

http://www.sse.com.cn/cs/zhs/scfw/gg/ssgs/2003-04-05/600101_20030405_1.pdf


公司易名明倫集團。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509/LTN20030509078_C.pdf


該股份買殼後持續上升,由全購時約4毛錢,持續上升至1.2元,公司建議1拆5,股本增至10億股,為派貨套現準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626/LTN20030626111_C.pdf


公司換核數師,由Big 4安永,換國衛。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730/LTN20030730175_C.pdf


鱷兄補充此公告的資料:

剛發現一件事,346的年結是3月31日,照計需在7月31日前公佈業績。在2003年6月,
346忽然要撤換核數師,結果到了7月30日怱忙出份未經審核業績勉強交差,當中提到「除截至本公布日期尚未能聯絡周益明先生及陸志明先生外,............」未能聯絡周益明,公佈這份業績是誰人主意?

其實,我相信在聯交所壓力下,公司已有一份業績,但是水份甚多,安永覺得太麻煩唔肯做,所以找家無咁好造出來先,應付聯交所。加上大股東在中國忙著撲水,又或是有一些特別原因不能出境,所以兩樣合起來,導致有以上的事件。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807/LTN20030807016_C.pdf

在2003年的年結中,公司已透露已在2002年4月以1,520萬元售出部分業務,即已完成需要的動作,兩位賣殼者套現即共套現約4,000萬港元,並保留需要的生意。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811/LTN20030811074_C.htm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811/00346/CWF110.pdf


公司盈利及營業收入變化不大,看來正常。


在資產負債表中,可以看到不少東西。


(1) 本年應收關連公司款項達1,862萬。


(2) 現金總額增加,但主要是抵押存款增加,但真正現金卻減少,加上應付款增加,可見有部分資金或被用作非營運用途,如扣除不能用的銀行抵押存款,數額約在3,303萬之間。(9,947.4- 7,181.6 + (3,506 - 2,968萬)


(3)多了一項應付控股公司款項約635萬。


這三項合起上來約5,800萬,和不計其他使費收購的成本約6,255萬相比非常相近,可以相信,這位周先生或有挪用公司款項作購殼之用。


在上面的文章中,已講到其集團公司做假情況如此嚴重,這家公司也不例外,但尚大致真實。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901/LTN2003090104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0911/LTN20030911099_C.pdf


公司加入執董,其為關係公司大陸明星電力的董事。

第二天,和三位「獨立第三方」,簽訂意向書購入昌東順燃氣公司的股權,以大股東緊絀的財務情況,原因不言自明。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017/LTN20031017002_C.pdf


公司配售1.7億股,每股0.21元(即拆股前1.05元),集資3,400萬,購入燃氣業務及作一般營運用途。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118/LTN20031118065_C.pdf


公司又放出消息稱,簽訂無法律約束力的意向書,在四川省的達州市投資1億美元建甲醇業務,四川省為明星電力的發源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31222/LTN2003122216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315/LTN2004031511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324/LTN20040324000_C.pdf


公司投資2,123萬元作投資北京昌東順燃氣的69.23%股權,其後展延限期,最終失效。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220/LTN20040220079_C.pdf


公司又投資瀋陽新民蠟化學品實驗廠,投資約3,500-4,500萬人民幣,看來財務黑洞更大,需要更大的收購才能解決。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531/LTN20040531057_C.pdf


公司以4,500萬人民幣收購瀋陽新民蠟化學品實驗廠100%股權,而該廠已兩年虧損。


該收購經審批後已在2004年8月完成。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729/LTN20040729025_C.pdf


公司公佈2003年業績,雖營業額下降,但盈利大增。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802/LTN20040802169_C.htm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802/0346/f108_c.pdf


但一看資產負債表,公司應繳稅項持續上升,更超過當然的盈利,可見本年和之前幾年的盈利真確性不太高。


加上細看其財務報表附註,存貨及即期應收款劇增,有造大業績之嫌。


公司配股後,現金雖增加,但很快又沒有了2,000多萬(2,967.6 + 3,400 -4,008.7萬),可見公司有可能在存貨及應收款造了手腳,另外欠控股公司款減少,大股東亦拿回了一些款項。


估計2003年拿了的錢約在4,400萬之間(在途存貨1,800萬+應收款3,000萬-應付控股公司款項減少約400萬),加上之前拿了5,800萬及購入新民廠折合4,000萬港幣,這兩年應累計取了公司約1.43億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915/LTN20040915028_C.pdf


像上一次一樣,公佈業績後約一個月,又宣佈賣殼,看數可能是買殼條件之一。


許浩明先生及陳華先生分別持有55%及45%的Wisdom On宣佈,以0.1元(即拆股前0.5元)全面收購周先生的7.5億股,即約62.66%股權,周先生套現約7,500萬元。


收購後,公司會易名為中聯石油化工。


我們可以替周先生算一把帳。


其收購殼的價錢,加上手續費,約在6,500萬之間,但其中5,800萬是在公司拿的,實際只出700萬。


其後又用了公司4,400萬,又拿了4,500萬去收購,然後賣殼又套現7,500萬,即共1.64億元。


可以算得出其投資公司兩年,獲得利潤以20倍計,尚未計其散貨出街的利潤,所以如果有財力,在低潮時期購入殼股是一盤好生意。但如果無財力,這就是一個悲劇。


下一篇開始由買殼,研究至智富能源的交易,約在2006年間。


題外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712/LTN20060712130_C.pdf

鱷兄稱,346經2次易手,人面全非,唯獨傅榮國繼續長期安坐財務總監及公司秘書,就算不炒他,點解新老闆不另派親信接管公司賬目?傅榮國曾經擔任2309泓鋒國際的非執董,非常奇怪,在2006年7月12日,傅榮國忽然由獨立非執董變成非執董,又說與「任何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主要股東或控股股東概無關連」,那是甚麼葫蘆賣甚麼藥?同日蕭俊文辭去2309董事之職,他後來卻加入346成為非執董。


我想,這個可能和真實金主的意圖有關。泓鋒國際和1142有些關係,1142曾高價購入泓鋒,曾給別人查過。不過這些只是懷疑。


http://www.sfc.hk/sfcPressRelease/TC/sfcOpenDocServlet?docno=08PR1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