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呂志和「對退休高官公道啲」 李華華

2008-09-11  AppleDaily

喺04年4月退休嘅民航處前處長林光宇,今年3月俾嘉華國際(173)主席呂志和招攬做營運總裁。事隔6個月,噚日佢出席嘉華業績記者會,坐喺老闆身邊,幫手重複番條問題畀老闆。

政府唔批林光宇入國航

講 起前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梁展文早陣子加盟新世界中國(917),最終搞到一頭煙,本身都鍾意搵退休公務員返公司幫手嘅呂志和叫大家「公道啲」。至 於林光宇就話當年離職後,碰啱同年年底,國航(753)準備嚟香港上市,佢本來諗住加入做獨立非執董,點知最尾俾政府「Disapproval」咗!佢話 用得呢個字眼都幾嚴重,所以惟有放棄。好在塞翁失馬,最後入咗嘉華。林光宇唔肯講點睇梁展文單嘢,但佢認為公務員做完政府工之後,唔可以出外做其他嘢就唔 係咁公道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3

中環在線呂志和:金融海嘯衰在貪 李華華

2008-11-03  AppleDaily

家 吓市場風雨飄搖,為咗穩定軍心,嘉華國際(173)主席呂志和喺集團內部月刊《嘉天下通訊》(十月號)嘅「主席『嘉』書」內,用「金融海嘯之反思」做題, 向一班員工透露自己對呢次海嘯嘅睇法,仲拆解海嘯點樣形成。呂志和話,經歷過97金融危機、科網股爆破等,啲人都冇學精,佢話都係因為「貪」!搞到無論個 人定係國家,都養成借貸度日嘅陋習,又話「金融機構與投資者對快速以錢賺錢的堅決信念、社會對金錢物質的一致膜拜,製造了金融災難禍延自身,更殃及無辜, 連累不少小市民蒙受巨大財富損失的痛苦……」唔通呂主席覺得被人拖累,心生不忿?

叫員工快啲醒努力做

佢認為家陣海嘯未完,唔知影響有幾深遠,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學總理溫家寶話齋:「在經濟困難面前,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又叫員工同管理層「共享資源,互勵互勉」,集團先可以走出困境咁話。臨尾,佢祝福啲人「早日黃金夢醒,再次腳踏實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3

中環在線:呂志和搵老友潘宗光入局 李華華

2009-08-03  AppleDaily





 

嘉 華國際(173)主席呂志和除咗鍾情聘請退休公僕幫手之外,亦喜歡搵老友記入局,喺理大擔任校長18年嘅潘宗光舊年底榮休後,隔咗七個月就獲呂博士招手, 做嘉華獨立非執行董事,為期三年。薪酬有幾多暫時仲未知,之不過,呂博士一向力撐潘宗光,喺後者在位理大期間,就先後捐咗三次錢支持學校大搞,包括03年 沙士時捐50萬美金畀理大進行康復治療研究、06年以嘉華名義贈1400萬港紙支持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最後仲選擇喺潘宗光臨別秋波之前,豪掟3000 萬港紙贈興,兼攞咗兩幢理大校園大樓命名為「呂志和樓」o忝﹗夾埋有近5000萬銀,足證兩人交情非淺。另外,呂志和今次仲搵埋香江公職王之一嘅鄭慕智出 任非執行董事,鄭慕智本身由96年8月起擔任同系銀河娛樂(027)非執董,啱啱今年6月決定唔再重選,咁今次算唔算係升呢之作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26

虎的转身:郭台铭、柳传志和施振荣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14/HTML_C0RKLA58I1P9.html


接到可以采访郭台铭先生的电话时,还是蛮意外的。这位全球“代工之王”似乎并不愿意正面在媒体面前曝光,更几乎没有接受过大陆媒体的采访。

2008、 2009年对于郭台铭而言,是段“多事之秋”,人生的新惊喜和生意上的意外几乎都在这一年多不断出现,逃税传闻、接班人、股价下跌等一系列问题,让鸿海系 几度被打上问号。而信奉“英雄都是死在战场上的,而不是回来拿勋章的”郭台铭,更是取消了2008年提前退休的计划,重新站岗,回到每天工作15小时的鸿 海系掌门人的位置。

“不仅仅是喜欢,更是责任”,郭台铭用此来回应,并声称“成功是要有毅力的”。

50分钟的采访,“亲和”是我们对郭台铭的一致评价,其回答问题语速平缓,从其回答问题的灵巧和幽默度,足见应对媒体的经验丰富,但一说到和公司、生意、富士康相关的关键点的时候,肃穆、霸气和决断之威刹那般地在其脸上飞闪过。

但在我们的观察和理解中,我们更认为,郭台铭自身也在寻求转型。

此次投资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是郭台铭在投资领域的又一尝试,对移动互联、电子商务和云计算,郭台铭表示“很看好”,且操作的方式很有社会意义,是大力以资金支持,并表态期许很高。

我 们观察认为,郭台铭尚处在“转身”的过程之中,其是否转型做投资、以及怎样做,至少目前还未看到系统性的策略,尚是零散的表现,或许我们可以大胆猜想的 是,这位“全球代工之王”其实在心底已经认真考虑此事了,但是正如他一贯的风格,在真正下定决心、认定时机成熟之前,他是不会大肆张扬的;但以“专注”著 称的郭台铭先生一旦做出决策,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是会很漂亮精彩。

采访郭台铭的第二天,正好是联想控股的新战略发布会,对柳传志先生我们做了今年的第三次采访。

和郭台铭相比,柳传志的转身路径就更为成型,同样是从“贸工技”起家的联想PC,已经让柳传志培养的新生代的领军人接替,虽然二次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但柳传志的主要时间和精力,还是在其人生第二阶段的创业:联想控股。

从联想投资,到弘毅投资,再到今天的联想控股,这条路上,一步一试,最终走出了一条有新联想特色的投资道路。

通过投资的方式,可进可退。进,则增资使之为核心资产、主业资产;退,则可卖出股权,至少可以保证财务上的获利;再退一步,即使有失败的投资案例,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毕竟,任何一个投资基金,哪怕是国际知名的投资机构,都会有不成功的案例。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柳传志等一批创业经验丰富的第一代企业管理者,可以将自身多年积累的做好中国公司的经验教训,延续和传授给有需要的企业,以资金和智力注入的方式,帮助企业做大。从这一点来讲,智力和经验延续的意义,比资金投资的意义更大。

柳传志先生的这种做法,使我不自然想起另外一位台湾企业界的前辈:宏基创始人施振荣先生。

大约在一个多月之前,我们采访了施振荣先生。施先生在台湾被称为IT黄埔军校的校长,宏基系为台湾的IT界培养了一代人才,退休后的施振荣先生开启了被称为“智慧银行”的智融极端,同时也转身做投资,是智基创投的最早LP。

施振荣先生转身做投资的风格,和之前做企业的风格很相像:小碎步前进。纵观其投资的几期基金,都是单笔投资额不大、但投资密度和频率较大;在投资决策过程中,施振荣注重对细节的关注和尽可能的亲力其为的参与。

如果要我还是用一些比喻来形容这三位长者,郭台铭依然是“虎与狐”的结合,坚韧中淬入灵巧;柳传志先生更像是位横刀跨马的将军,大气、自信、磅礴,不用说话也有语言;施振荣先生如瘦金体书法,精致、细密、含蓄,柔中带刚。

有 意思的是,柳传志、施振荣、郭台铭,都有着“二度出山”的经历。柳传志在今年再度出任联想集团董事长时,用“只要联想需要我,赴汤蹈火我都要走下去 ”;2000年宏基内外毛肚交集,业绩走到谷底,已经退休的施振荣“面临比原先大十倍的挑战”也要再度走到前台,再造宏基;这次鸿海系面临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等外部挑战,原本计划在2008年找到“第二春”并可以退休享受人生的郭台铭再次站到战场上。

顺 便八卦一下,碰到了一位与郭台铭熟稔的中国企业家,这位企业家笑言,“这次见到郭台铭,发现他越活越年轻,连白头发都少了”,我们几位采访郭台铭的记者, 也都一致认为,郭先生的气场,一点不见年龄的痕迹;65岁的柳传志在接受采访时笑称,高尔夫进步到100杆,是其心愿;施振荣的高尔夫怎样?下周有幸见到 施振荣先生,应该顺便问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94

中環在線:呂志和賣樓借馬會促銷 李華華


2010-10-28  AD




 

發展商想樓盤賣個滿堂紅,真係少啲噱頭都唔得,尤其豪宅!好似呂志和旗下嘉華國際(173)即將開賣嘅港島司徒拔道豪宅嘉岶薈,就破天荒同馬會合作,下個月11號搞咗個「嘉岶薈盃」賽馬日,呢個仲係馬會有史以嚟首個盃賽以樓盤命名,認真威水!

究竟搞盃賽要使幾銀?雖然嘉華同馬會都好口密唔肯披露贊助金額,但華華同行內人士八過,要贊助一個盃賽,起碼七位數字!但呢個數對嘉華嚟講係好濕碎!事關嘉岶薈入場費,係講緊1億港紙!發展商就好老實咁話,買得起嘅,就算唔係馬會會員,都係準馬會會員,名副其實富貴樓盤!

而除咗下個月嘅賽馬日,嘉岶薈嘅業主將來仲可以享用馬場嘅貴賓包廂,同埋馬會提供嘅「馬會星級盛宴」服務,即係第時住戶只要坐喺屋企,就可大飽馬會大廚嘅口福!咁又係呀,係咁意買最平嘅單位都要成億,畀業主一啲超水準服務都天公地道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90

中環在線:呂志和父子避談「分燊家」 李華華

2011-3-11  AD




 

銀娛(027) 旗下澳門銀河5月15號就開張大吉,噚日銀娛大老闆呂志和同呂耀東兩仔爺,特登搞咗個別出生面嘅記招,率先同大家揭開呢個新場嘅面紗。唔係講笑,成場美 食,仲香檳、大吟釀任飲,可惜華華有工作喺身,所以半啖都唔敢嗒,更正嘅係有兩位美女幫大家做「馬殺雞」,華華企企吓都以為自己過咗大海!

不過最搞笑嘅係,大細呂咁有心搞呢場記招,但就問乜都唔答,結果,問無可問之下,大家惟有搬埋賭王「分燊家」件事出嚟叫佢comment吓,大細呂耳語一輪之後,細呂大耍太極話唔想評論人哋家事,只可以講「祝何生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但呢兩句,兩星期前先用過咋喎,大細呂下次不如諗定多啲自己嘅嘢同大家講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17

千億富豪呂志和索腿Model伴開年

2013-02-21  NM
 
 

 

身家過千億,在《福布斯》香港富豪榜排名第五的超級富豪呂志和,掌控兩大上市公司嘉華國際(173)和銀河娛樂(27);平日生活低調,出入沒有保鑣護駕,頭戴賊仔帽,看上去就是個斯文、慈祥的老人家。但嘉華上下早已流傳呂志和喜歡身材高『身兆』、腳長的年輕模特兒。為查證真偽,本刊連續多日在尖東海景嘉福酒店守候,於大年初二,拍到呂志和與兩位妙齡女子在酒店出入。本週日,三人更齊齊去按腳「疏乎」。其中一名五呎七吋高、擁有無敵長腿的女子,是當紅模特兒,曾替不少報章雜誌拍照。今年八十三歲、與妻子結婚已六十一年的呂志和,人老心不老。

上週一,初二開年。早上十一時半,頭戴黑色賊仔帽、身穿泥黃色外套的呂志和,帶着兩名年輕女子,步出嘉華旗下的海景嘉福酒店電梯。三人神情輕鬆,有講有笑。這時,酒店職員亦提高警覺,緊盯着手持電話拍照的記者,更上前向其中一名女子「提水」。三人隨即快步離開,齊齊登上泊在酒店門外的灰色平治房車。呂志和與其中一名長相冶艷、同樣戴帽的女子坐在後排。上車後,呂氏仍不放心,叫司機上前查問記者,及查看記者手機內的照片。翻查車牌,登記車主是上市公司嘉華國際。

女模陪歎足浴

本週日,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呂志和又再與該兩名女子齊齊「落樓」外出,登上同一部平治房車,直駛過海至上環永樂街五十號昌盛大廈外。三人走進大廈,乘電梯至二十一樓。記者上樓查看,該層只有一間公司叫Shadow: Art Zone,是一間畫室。三人逗留至下午三點多才離開,再往跑馬地景光街的足浴店——姿足常樂按腳,歎足一個半小時。據悉,姿足常樂是區內知名的富豪足浴店,裝修豪華,一樓大堂是足浴區,二樓全是按摩房,私隱度十足。離開時,呂志和繼續與冶艷女子並排而行。經明查暗訪,這名冶艷女子,是呂志和近年經常見面的女性朋友,叫陸均僮(Catherine)。根據模特兒中介公司Retro Management網頁內的介紹,Catherine身高一米七,三圍「33、25、35」,請她拍攝硬照四小時,收費三千元,性感泳衣照另計。Catherine的工作以拍攝硬照為主,近年曾出席有線電視宣傳及遊戲展等活動,去年更去過康城影展,有網友大讚她的側面貌似名模楊崢。在銅鑼灣百德新街賣披肩的樓上鋪KPG,有她偌大的硬照掛在窗前,途人經過皆能望到。生活富泰的她,在微博中曾大晒自己去打golf,嗜好與呂志和不謀而合;另外,喜愛畫畫的她,亦不時將作品放上微博。一名認識Catherine的人說:「佢年約三十歲,細個時父親生意失敗,因為無暇照顧,所以送咗去保良局,喺保良局長大。由細到大佢都係咁愛好物質生活。」微博中,亦顯示其「愛錢」本色,自我介紹寫到明目標是「先令自己富起來,再令身邊的人也富起來」,她更加關注一個名為「學會駕馭男人」的微博。一○年她曾接受《東Touch》訪問,表示自己「鍾情成熟穩重的男人」,平時又愛穿緊身運動衣。

呂志和睇相口震

本週二早上八點,記者再去海景嘉福酒店等呂志和。八時四十五分,身穿黑色大褸、戴着鴨舌帽的呂志和由酒店正門步出,聽到記者叫「呂生」,即停下腳步,報以微笑。記者上前展示他與Catherine出入酒店,以及一同去足浴店的照片,問道:「呂生,點解你會同模特兒Catherine來酒店,仲一齊去做腳底按摩?」呂志和一聽Catherine的名字,即面露驚訝,然後立刻「擰轉頭」,神情凝重地快步走向座駕。這時司機上前攔着記者,坐在車廂內的呂志和,沒有回應記者提問,望着車窗外的記者及照片,面色愈來愈黑,嘴角扭曲微震,不久即着司機開車離開。

好友做執董

呂志和的富豪好友指:「佢年紀大,搵朋友作伴,好正常啫!」他與女性朋友亦常在跑馬地出入。呂志和的交友事跡在嘉華集團內部流傳多時,早年更傳他與公司一名女員工非常友好。這名員工,據知就是嘉華國際前高層張嫚芸(Claudia)。在美國修讀傳播學的張嫚芸,九三年加入嘉華,樣貌標致的她,旋即成為呂志和身邊的大紅人,事業扶搖直上。○六年,已升任嘉華集團企業事務副董事的張嫚芸,親自為呂志和執筆,出版《寧靜致遠——呂志和:平平凡凡的人生哲學》一書。呂志和在書中指張嫚芸送了一本老子《道德經》給他,出書亦是張的提議,更指張「是我栽種的其中一棵小樹苗」。張嫚芸已婚,家庭富裕,早於九六年已與丈夫梁鴻彬成立多間公司,買賣物業。一○年四月,張嫚芸與呂志和第三名兒子、早於八四年加入嘉華的呂耀華,同日齊齊獲委任為嘉華國際執行董事;當時,嘉華國際的執行董事還有長子呂耀東及長女呂慧瑜,換言之,張是唯一的「外姓人」。嘉華國際年報顯示,張嫚芸一一年的董事酬金有三百二十萬元,手上亦持有約四百萬股嘉華國際股份及二百萬股認股權,市值過千萬。只可惜,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張嫚芸於一一年十月因病離世。家人在報紙刊登訃文悼念,指張嫚芸的骨灰將移奉不丹佛境。

長年瞓酒店

一直傳聞,呂志和近年有不少年輕女伴,如走馬燈般。另一邊廂,呂志和的髮妻趙錦屏卻甚少露面,最近一次是上月中,出席香港歌劇院十周年慶典音樂會。最高調要數○二年,呂志和於尖沙咀洲際酒店筵開五十席,慶祝與趙錦屏結婚五十周年「金婚」。當日到場的政界、工商界名人超過六百多人,包括董建華、曾蔭權等。呂志和送了玉頸鏈給太太,還穿上當年結婚時的西裝,在台上發表「愛」的宣言,指對太太的感情五十年「不變」。表面上,二人同報住布力徑大屋,但知情人士透露,過去多年,呂志和經常出入海景嘉福酒店,反而在他布力徑的大宅甚少見到呂志和。呂志和與趙錦屏育有三子兩女。一九八七年,嘉華石業上市(嘉華國際前身),呂趙錦屏出任公司非執行董事。九二年呂志和成立了一個家族信託基金,持有公司股份,呂趙錦屏是受益人之一,其私人亦持有約二百四十萬股。呂志和最大嗜好是打高爾夫球及打麻雀,李嘉誠、郭炳湘、陳祖澤等富豪亦是其「波友」。趙錦屏早年亦經常陪丈夫打波應酬。○一年,觀瀾湖高爾夫球會舉行了一場高爾夫球友誼賽,參賽者包括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及人大代表,趙錦屏亦有參與。

女伴價目

種類價目

陪食飯$2至$3千

陪瞓一晚$1至$3萬

出海派對(船P)$5至$8萬

海外旅遊(出trip)$8至$10萬

月包女朋友$10至$20萬

女伴的價格,隨知名度而定,曾經在報章雜誌出鏡的,身價自然較高。現時香港有十多二十個中間人,專向富豪介紹女伴,而這些中間人當紅與否,就看與模特兒公司(model agency)的關係及交情,因為絕大多數的女伴,其實都來自模特兒公司。出海船P及出trip的價錢可浮動,因為這些活動通常有一大班富豪出席,女伴有機會被互相交換「分享」;而月包女朋友按月計錢,陪玩陪食。

嘉華王國「一開四」

分工未分家

據知呂志和與妻子關係轉淡後,子女與父親的關係亦不如外界想像般融洽。呂志和曾在訪問中自言是一名嚴父,相當重視子女的管教,他憶述子女小時候很怕他,「我每晚返家一㩒門鐘,仔女都嚇到返晒入房。」五名子女全部於海外名牌大學畢業,再先後回到嘉華集團旗下公司任職。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長子、有「新賭王」之稱的銀娛副主席呂耀東,另外就是嘉華國際的執董、三子呂耀華。近年呂志和有意安排呂耀華接掌嘉華地產,經常在土地拍賣場合上,以「父子兵」上陣,由兒子舉牌投地,父親從旁壓陣。近年,賭王何鴻燊及南豐陳廷驊家族等先後爆出爭產醜聞,呂志和於去年五月嘉華股東會後宣布,已分配好子女工作及資產。澳門業務歸呂耀東、香港業務由呂耀華打理,美國業務分予次子呂耀南,本地酒店業務由長女呂慧瑜負責,孻女慧玲則負責行政。表面上,呂志和已把近千億嘉華王國「一拆四」,但其實只是分工安排,未算正式分「餅仔」。

長子最得寵

呂志和九二年成立的家族信託基金,管理家族擁有的兩間上市公司股份,包括銀河娛樂及嘉華國際。最新年報顯示,呂志和家族成員個人及透過信託基金持有銀河娛樂約五成二控股權益,市值約七百一十億元,受益人為呂志和、呂耀東及呂慧瑜;至於嘉華國際,信託基金則持有約六成權益,市值約七十二億元,受益人為呂志和、呂耀東、呂慧瑜及呂耀華。按「牌面」計,呂耀東最「得寵」;不過嘉華中人指,呂耀東平日多以電郵聯絡父親。現年五十七歲的呂耀東,於七九年加入嘉華集團,八九年起出任執行董事,現為集團副主席,也是銀娛執行董事,主管集團最值錢、「吸金」最強的澳門博彩業務。年報顯示,呂耀東一一年的董事酬金達二千萬元,個人持有銀娛四千一百萬股,市值近十五億元。不過,出奇地,呂耀東報住的地址仍是七四年以二十一萬元買入的干德道明珠台物業。翻查記錄,該單位曾多次轉按,至○六年才供滿。可見呂氏子女早年生活稱不上富豪級,直至沾手賭業後,近十年來身家才突然暴漲,成為香港五大富豪之一。

呂志和家族表

靠賭轉運進身超級富豪

根據今年初公布的《福布斯》香港富豪榜,呂志和因持有銀娛(27),過去一年身家暴漲逾倍,一躍成為第五位,身家達七百多億,計及私人持有資產,更達千億。這位新進「賭王」,「揼石仔」起家,曾是香港一代「石礦大王」,發跡之路十分傳奇。

九龍「揼石仔」致富

一九三四年,只有五歲的呂志和跟隨父親呂金銓,從鄉下廣東新會來港,曾在西洋菜街賣汽車零件。五十年代,韓戰結束後,呂志和從日本沖繩島購入美軍戰後剩餘物資,如推土機、吉普車等,再轉手圖利,賺取第一桶金。其後,呂志和發覺香港建築業對沙石需求甚殷,於是將一批向美軍手上買入的開山機械留作自用,於五五年「轉行」做石礦業,創立嘉華公司。六四年他與父親以一億六千萬元,投得秀茂坪山上的安達臣道石礦場的開採權,成為香港首間取得採礦牌照的公司。呂志和率先將大型開山機械引入石礦業,成就「石礦大王」稱號。七四年,大亞石業上市,後一度被和黃收購。後來呂氏捲土重來,八七年再以嘉華石業名義上市。

地產界奇兵

七七年,尖東首幅填海地皮拍賣,當時市場不睇好,最後由呂志和以六千八百萬投得,並建成海景假日酒店(現稱海景嘉福)。及後,他陸續投資住宅及寫字樓項目,包括今天的嘉華總部——北角嘉華國際中心地皮,公司更設有私人碼頭。除了香港,呂志和很早已涉足美國的酒店及房地產市場。八五年成立Stanford Hotels Group,收購酒店,重新包裝管理,現時擁有十三間酒店,由二子呂耀南打骰。講到「響朵」,則是在九七金融風暴後。當時各大地產商卻步於賣地市場時,呂志和成為拍賣場的常客,先後投得五塊土地。其中,○一年二月,市值未夠九億的嘉華國際力戰恒地(12)、新世界(17)及信置(83)等大型發展商,以五億六千萬元奪得馬鞍山地皮,成為一時佳話。

爆冷奪賭牌

即使嘉華成功在地產市場「響朵」,但直至○一年,呂志和控制的兩間上市公司,嘉華國際和嘉華建材,總市值不過十二億元。加上私人擁有的海外資產,呂志和身家約莫只有百億元,談不上是超級富豪。關鍵在於○二年,呂志和奪得賭牌,進軍博彩業。○一年,澳門政府開放賭權,發放三個新賭牌,共吸引二十一個財團遞交標書,香港、澳門及美國財團都虎視眈眈。競投者包括以賭城拉斯維加斯為基地的美高梅及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等。翌年二月,澳門政府公布三個賭牌得主,除了大熱的澳博及永利入選,呂志和夥拍美國威尼斯人的「銀河娛樂場」亦爆冷跑出。能夠「爆大冷」,除了在競投委員會作決定前七天,銀河成功拉攏實力雄厚的威尼斯人加盟,扭轉劣勢外,亦因呂志和背後有不少政經界猛人好友撐腰。投得賭牌後,呂志和一直表現謙虛,笑稱:「我只敢認第三,去到別人地方,怎同人爭。」○三年一月,呂志和與威尼斯人「分道揚鑣」,賭牌一分為二,各自經營。

靠貴賓廳生意突圍

失去「盲公竹」,當時市場均不睇好沒有賭業經驗的銀河娛樂。○五年四月,呂志和先將銀娛「擠」入上市公司。由嘉華建材透過發行新股及債券,斥資一百八十四億元向大股東呂志和家族及其他少數股東,收購銀河娛樂97.9%股權,並改名銀河娛樂,由呂志和家族持有73.6%權益。呂志和在投得賭牌後的短短三年間,只投資約$6.12億元,卻因將銀娛賣予上市公司,而收取總值一百三十八億元的股票及有息債券,私人賬面賺約一百三十二億元,先贏一仗。初時,銀娛只有○六年開幕的星際酒店,陣勢較弱。有見金沙中場暢旺,呂志和於是集中發展貴賓廳生意,成功突圍。至一一年,「澳門銀河」綜合度假城落成,銀娛實力大增,同時拓展中場生意。公司的博彩收益淨額由○六年港幣三十二億元急增至一一年的三百八十四億元,緊隨澳博之後,升幅達十倍,同期澳門總博彩收益增長僅五倍。公司股價亦由十年前曾見五毫幾子,颷升至上月初三十四元五角的新高,增長逾六十倍,市值突破千億。今年,銀娛計劃向澳門政府遞交澳門銀河第三期的圖則,投資額四百億至五百億元,最快一六年中落成,硬撼同期落成的永利澳門(1168)及新濠博亞(1128)路環項目,直逼「大哥」澳博,延續呂氏神話。看來年過八十的呂志和,情場賭場皆得意。

呂志和︰石礦大王變身賭王

年齡:八十三歲職銜:嘉華集團創辦人兼主席、嘉華國際(173)主席及董事總經理及銀河娛樂(27)主席婚姻:配偶趙錦屏,育有三子兩女頒銜:MBE 勳銜、金紫荊星章、大紫荊勳章等

大事記

1929年生於廣東江門市1934年隨父親呂金銓來港1955年創立首間嘉華公司進軍石礦業務,供應石礦及開山設備1962年投資位於茶果嶺道八座六層的住宅樓宇,初試發展私人地產業1964年斥資一億六千萬元,投得秀茂坪安達臣道石礦場的開採權1974年將石礦生意以大亞石業名義上市,後把股權賣給和黃,大亞石業於七九年私有化1977年以六千八百萬投得尖東首幅填海地皮,興建成海景嘉福酒店1987年嘉華石業(嘉華國際前身)上市1991年嘉華集團屬下國際筒業(後改名嘉華建材)上市1995年中國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將其發現的一顆小行星命名為「呂志和星」2001年清明節當日,一副噴上呂志和姓名的黑棺放在尖東海景嘉福酒店外面,轟動全城2002年爆冷奪得澳門第三個賭牌,進軍賭業2005年嘉華建材向呂志和收購銀河娛樂97. 9 %股權,並改名為銀河娛樂2011年「澳門銀河」第一期開幕,佔地五十五萬平方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314

想到十年後被科技顛覆的世界 此刻柳傳誌和馬雲都很焦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6631.html

2016中國綠公司年會上,柳傳誌、馬雲、郭廣昌等企業大佬們面對的問題是:2026年的世界會是怎樣的?

“教父級”企業家柳傳誌給出的第一個答案是焦慮。

“不管是小企業還是大企業,不管是在哪個領域的,都跟我一樣,都是忐忑不安的,都是焦慮的。”對於焦慮的原因,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誌在昨天的“十人看十年”環節坦言是因為世界的變化,不確定性太大,也包括同行競爭中科技創新、業務模式創新對整個行業甚至整個社會的顛覆的不確定性。

“這些都會讓我們非常忐忑不安。今天已經穩居互聯網企業前三位的BAT,像馬雲,我相信他神經還是繃得很緊的。”柳傳誌看了一眼臺下的馬雲這樣調侃道。

這些所有的不確定性之中,柳傳誌認為有一件事情是肯定要發生的,這就是科技創新對人類社會的顛覆最後會產生什麽樣的結局。

而這背後,十年前,第一波互聯網高潮已經過去,之前有想象過其影響,但是沒有想象過會有如此巨大的改變。現在也一樣,科技的推動顛覆了社會的其它因素,但僅僅靠人工智能還是不夠的,跟互聯網結合以後,它在工業制造上,在軍事上,在宇宙探測上將會產生什麽影響,需要企業提前思考,並在這些領域布局。

在柳傳誌看來,未來十年內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技術創新將是人工智能的發展,而且還不止於人工智能的發展,應該是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的結合、人工智能和社會產業結合、人工智能和工業結合,以及人工智能和軍事領域結合等,這些結合產生的影響都讓人難以想象,不知道結局會產生什麽樣的影響。

而人工智能的發展讓柳傳誌感到擔心的地方是,雖然由於民營企業實力的加強,今天中國的科技創新,比以前已經有了極大的進步,但是咱們國家在一些基礎工業上,特別是人工智能的基礎部件,比如傳感器這些技術上,已經先天性地落後了。“落後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只把這些技術鎖在大學和科研院所里研究,並沒有企業在里面投入更大的力量。”

柳傳誌的觀點是這些科技創新如果不做,今天看著一切都是正常的,但可能未來就會突然間落後。“中國的民營企業包括國家的科研院所,凡是有能力、有抱負、有追求的個體在這方面都應該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去進行投入、進行布局,構建自己的研發團隊。這樣我們對十年後將要發生的事情也許才能有一些準備。”

此外,柳傳誌還在現場感概,自己雖然談不上什麽年輕了,但如果自己光有一個狀態,老是固步自封,不肯去學習或者從內心去抗拒,肯定是不行的。如果一個人還在企業,實際上你就不得不考慮未來,向先進學習。“最近這十年來,諸多互聯網服務公司出現了從業務模式到技術上的各方面創新,提出了很多新的觀念,這些都值得我們認真去學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86

獎金遠超諾貝爾獎 袁隆平獲得首屆“呂誌和獎”

首屆“呂誌和獎—世界文明獎”(簡稱“呂誌和獎”)26日公布獲獎者名單,“持續發展獎”由袁隆平獲得,“人類福祉獎”由無國界醫生獲得,“正能量獎”由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獲得。

“呂誌和獎”創辦人、嘉華集團董事局主席呂誌和表示,成立該獎項的目的是為了推動世界和平,互相尊重、互助互諒,讓大家好好珍惜和享受地球美好的天然資源。他希望三位獲獎者能夠繼續發揚精神,讓更多人獲益,向世界發出更多正能量。

每名獲獎者將獲2000萬港元獎金、證書及獎座,頒獎禮將於今年10月3日在港舉行。

獎項推薦委員會主席、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劉遵義表示,獎項邀請了1000多人提供提名,經過三層架構嚴謹評核及審議選出三位獲獎者,屬實至名歸。他鼓勵獲獎者利用獎金繼續做對世界有貢獻的事。

首屆“呂誌和獎”共三類獎項,“持續發展獎”關註世界糧食供應的安全及可靠性,表揚袁隆平在高產雜交水稻技術研究上的成就,為飽受饑荒困擾的地區提供更穩定糧食供應;“人類福祉獎”關註醫治及控制疫癥、傳染病或慢性疾病,授予無國界醫生,表彰他們近年在控制2010年海地霍亂和2014年西非伊波拉疫情上的貢獻;“正能量獎”關註行為及成就能啟發、激勵別人的個人或團體,得主則為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表彰他成立卡特中心的優秀工作,對促進積極人生態度和提升正能量有卓越貢獻。

呂誌和捐20億港元弘揚正能量

2015年9月24日,香港企業家、嘉華集團主席呂誌和創辦的“呂誌和獎——世界文明獎”在香港宣布成立。呂誌和宣布為該獎項出資20億港元,每年獎勵6000萬港元予三位個人或機構以向世界宣揚“正能量”。

該獎為一跨界獎項,共設有三個獎項類別。每個類別於每個授獎年度獎確定一個關註領域,最終將有一位個人或機構獲得相應的獎項。

香港企業家、嘉華集團主席呂誌和

“呂誌和獎”設有一個三層架構的評審遴選機制,包括獎項理事會、獎項推薦委員會及三個獎項類別的遴選專責小組。除呂誌和外,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美國前國務卿康多莉紮·賴斯、前世界銀行行長詹姆斯·沃爾芬森,以及英國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院長羅雲·道格拉斯·威廉斯擔任理事會成員。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劉遵義、英國牛津大學榮休校長科林·盧卡斯爵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等擔任獎項推薦委員會成員。

(綜合來源:中新社、新華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224

【商業模式】拜博口腔一年新開95家連鎖門店,為何柳傳誌和王思聰都看中了這門生意?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673&summary=

【商業模式】拜博口腔一年新開95家連鎖門店,為何柳傳誌和王思聰都看中了這門生意?
satine
2017-03-13

本與民營牙科聯姻的趨勢已經熱了兩三年,以聯想控股旗下拜博口腔為代表的民營牙科連鎖品牌越來越多,且不約而同走上了大規模擴張的道路。對牙科來說,大規模連鎖是一種可取的商業模式嗎?對資本來說,投資牙科連鎖是一門好生意嗎?

在所有正在擴張的牙科連鎖品牌中,最為突出的是拜博口腔(表1)。2015年中-2016年中,拜博口腔新增了95家連鎖門店,使得其連鎖店總數達到了180家,其中包括46家醫院和134家診所,覆蓋24個省份和直轄市,醫生數量從672人增至934人。



拜博口腔一年新開95家門店,這種大規模、高速擴張的勢頭,可謂逆傳統牙科風氣而行。

過去,牙科在國內雖然發展迅速,但是願意從事連鎖化經營的卻沒有幾家。大多數民營牙科診所在一個地方生根後,往往客流穩定,現金流充足。如果牙科門診走持續擴張道路的話,一來現金流壓力會很大。以拜博口腔為例,其一年內擴張了95家門店,同期虧損也由4900萬元增加到3.67億元。原因很簡單,由於業務擴張迅速,其籌建不到一年的門店數量增多,新門店業務尚處於不斷爬坡階段,而醫護人才、設備、技術和IT資訊系統等方面又要持續投入,所以盈利遙遙無期。

二來,作為知識密集型的行業,牙科門診對人才依賴度極高,而在國內,民營牙科對人才的吸引力並不比公立醫療機構有明顯的優勢,擴張後一旦醫療質量沒法保障,任何一家門店出現問題,整體品牌都將受到影響。再者,大多數走連鎖經營模式的口腔門診,都需要引入財務投資者來緩解高速擴張帶來的資金壓力。而對財務投資者來說,IPO是便捷的退出途徑,然而,牙科一旦上市,就要面對投資者對公司業績的要求,最好是“業績穩增長,年年有分紅”,這就反過來給上市的牙科品牌帶來壓力。有的牙科品牌為了維持擴容速度,往往放棄直營模式,轉而尋求更加簡單便捷的加盟連鎖的道路,這又會帶來管理上的風險。

綜上,對大多數小型牙科門診的經營者來說,他們不想做得那麽辛苦,三五家連鎖足夠維持豐沛的現金流,“不缺錢、不擴張、不上市”應是其理性的選擇。

從國外經驗來看,大規模連鎖也並非牙科的典型經營模式。聯想控股醫療服務投資部執行董事魏凱在接受新財富采訪時表示,投資牙科之前,聯想投資團隊在美國考察時就發現,“美國牙科門診更多是以社區個體門診的形式存在,連鎖模式並不常見。”

然而,最終的結果如大家所見,2014年7月聯想控股與拜博口腔聯姻,前者砸下10億元重金拿下後者超過50%的股權,後者從此也開啟了大規模擴張的道路。

那麽,聯想為什麽會看重口腔連鎖模式?拜博口腔又為何要瘋狂擴張?在國內,走連鎖道路對民營牙科來說是一種可行的商業模式嗎?

拜博口腔董事長黎昌仁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從內地公立醫院辭職來到深圳打工,四年後他開設了自己的牙科診所,之後又決心做連鎖品牌。“當初想做連鎖,並沒有太多考慮,只是想把規模做大。因為我立誌要將牙科作為自己一輩子的事業,既然如此,那就做連鎖品牌,形成資源共享的模式。”黎昌仁在接受新財富采訪時表示,憑借自身多年一線的從醫經驗,感覺牙科市場空間巨大,國家政策對民營醫療發展也越來越支持。

如果拜博口腔當初決定做連鎖僅憑董事長的直覺,作為投資方的聯想控股,不可能僅憑一時沖動就砸下重金,詳盡的市場調查分析必不可少。

不可否認,牙科在國內的市場發展空間巨大。根據歐睿統計,2013年中國每萬人牙醫數為1.0,相比之下,日本2010年該數據是8.0,加拿大2008年該數據為5.8,英國2012年該數據為5.3。中國在這一指標上明顯落後於發達國家。數據表明,一個地區的人均GDP水平與該地區每十萬人的牙醫數成正比關系,以臺灣為例,隨著人均GDP的增長,人們在牙醫方面的需求上也跟著增長(表2)。從這個角度而言,人均GDP仍處於上升通道的國內牙科市場仍將持續穩定向上。




從人均牙科開支來看,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牙科市場容量也存在明顯的提升空間(表3)。



市場空間適合以何種模式來瓜分?

經過一番仔細研究分析,魏凱發現,歐美牙科市場的狀況對國內不太具有參考意義。歐美的醫生培養體系較為完善,醫生拿到執業證書後,基本已經三十多歲,具備個人開診所的能力。此外,歐美金融配套發達,可以為職業醫師提供貸款、保險等,具備執業資格的醫師從學校畢業出來基本就能貸款開設個人診所。這是導致美國社區個人診所遍地開花的主要原因。

以上兩點恰恰都是國內醫生所不具備的。長期以來,國內醫療系統都是以公立醫院為主導,醫生大多由公立醫院培養出來。對這些醫生來說,獨立執業意味著要放棄公立醫院的待遇,沒有了安全感和保障不說,還要承擔申請牌照、選址、投資等方面的壓力。就算診所開起來,在沒有資源、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盈利周期很可能大大拉長,考慮到這些連環的風險,大部分醫生還是願意留在公立醫院系統,甚少單獨開診。

這種差別形成了中國醫療管理偏機構化主導,而歐美則是偏醫師為主導的格局。“機構化對中國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方式,醫療設備投入越來越大,醫療監管要求越來越高,集團化的運作會給老百姓更多信心,人才培養也需要集團化的連鎖模式。”魏凱說。

在口腔醫療領域有多年投資經驗的德摩資本總經理王誌新從消費文化心理上做了補充解釋:“美國更崇尚個人主義,美國人更適應家庭醫生,亞洲人則喜歡從眾,開連鎖則是亞洲市場的共性。”他的說法也有市場的佐證,亞洲的日本、新加坡、韓國、臺灣等地,都較早地形成了牙科連鎖品牌。

巨大的市場空間帶來的可不僅僅是牙科門診單一環節的機會,縱觀牙科產業鏈,從上遊的耗材、器械、設備到門診、服務以及人才培養等環節,均能從中受益。

那麽資本為何在門診環節砸下重金呢?

答案是,對國內牙科企業和投資人來說,門診環節是整個牙科產業鏈上最易突破的環節。


全球牙科產業鏈大致可以劃分為診斷服務、義齒、種植、耗材、設備、正畸、流通等環節。門診之外,鏈條上的其他高利潤環節,如醫療器械、耗材等,絕大部分都依靠進口。“就連耗材中做假牙的材料、種植釘等基本都是國外進口,我們還沒有自己的品牌。”黎昌仁介紹。由此,催生出了進口耗材及醫療器械層層代理的模式,複星醫藥(600196)的主要業務之一就是醫療器械及耗材的代理銷售。目前國內耗材和器械流通領域的公司多如牛毛、高度分散,對小型診所來說,大大推高了耗材和器械的采購成本(表4)。



以最常見的牙椅為例,全球40%左右的牙椅出自佛山,但都屬於低端設備配置,以幾千塊的價格賣到德國、美國,經品牌公司加上芯片、數字化程序等核心零部件,再進行一番包裝包裝轉手賣到國內,一臺牙椅就變成了8-20萬元之間的價格,中間的利差全部由國外品牌商獲得。

“這些核心零部件技術壁壘很強,導致德國、美國在該領域擁有壟斷地位。”王誌新介紹。

而投資一家技術研發型公司的風險,大大高於投資一家門診連鎖品牌。相較牙科上遊產業,門診的門檻不高,一家診所的核心是人才,包括一名主任、一名助理主任、一名前臺主管、一名護士長等,這在國內並不難實現。

而門診的毛利並不低,公開數據顯示,整個口腔醫療服務行業平均毛利率在40%左右,這從通策醫療(600763)2016年半年報數據可見佐證。這家主業布局於口腔專科、目前控股和參股了10家口腔醫院的上市公司,2016年中期收入3.79億元,利潤8852萬元,口腔業務毛利率保持在40%水平上。

除此之外,走連鎖規模化經營道路,還能有效降低成本提升凈利潤率。這可以從新三板掛牌的可恩口腔(830938)和A股上市公司通策醫療的對比中看出來。

可恩口腔主要分布在山東,目前共有9家門店,其2015年毛利率為53.3%,比通策醫療同期高出11.5個百分點,凈利潤率為12%,比通策醫療同期低10.8個百分點。導致可恩口腔毛利率高而凈利潤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可恩口腔規模較小,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占比較高。未來,隨著連鎖機構的增多,新增機構實現盈利穩定後,由於資源共享作用,其管理和銷售費用占比會逐步降低,凈利潤率有望逐步提升。

門檻低、毛利高、整體市場空間可期,外加政策鼓勵,這足以引來資本的目光。而決定他們要走大規模擴張道路的因素還在於,大規模連鎖可以有效降低采購成本:單個門診采購量很小,沒有話語權,規模化連鎖經營采購量提升之後,議價空間增大,成本能有效降低。

高預期之下,各路資本開始加大對牙科的投入,連從事地產業的綠城集團都投建了大型口腔醫院。近兩年來,各種牙科連鎖門診遍地開花。新三板公司滬鴿口腔(832202)2015年財報顯示,國內民營牙科的比重已經上升至60%以上,且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

資本與企業在走連鎖化擴張道路上達成了共識,佳美、聖貝、瑞爾、可恩等連鎖口腔都開啟了快速擴張的步伐,並形成一定的品牌優勢。Wind投融資數據顯示,2016年4月,馬瀧齒科完成紀源資本領投的8500萬元B輪融資;2016年8月,歡樂口腔完成華泰醫療產業基金領投的3.5億元A輪融資,這兩家齒科均在融資完成後宣布了快速擴張的計劃。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過去十多年發展較慢的牙科連鎖,在近一兩年都加快了擴張的步伐。此前每年只開一家店的瑞爾齒科,在過去一年時間里聯合旗下子品牌也迅速擴張了幾十家門店。承襲國外品牌的上海聖貝國際牙科連鎖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陳新賢稱,規劃在20年內建設200家醫院,並在擴張到20家的時候爭取上市。

同樣是做連鎖,為何唯獨拜博口腔的擴張速度高於同行?

不過,盡管都是做連鎖擴張,拜博口腔的擴張速度明顯快於同行,其一年新增95家門店,這種擴張速度在全世界恐怕都找不到第二家(表5)。



事實上,不同民營連鎖口腔門診都在積極擴張,資金實力是導致他們門店數量增長出現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投資連鎖是一門燒錢的生意。聖貝國際牙科連鎖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陳新賢稱,單個門店投資在4000-6000萬元之間。即便將費用再縮減,每家門店的投資數額也不會低於千萬元,一年以幾十家門店的速度擴張,則是幾億元的投入費用。

聯想控股高度認可了牙科連鎖模式,因而重金砸向拜博口腔,以助推其連鎖化擴張,投資規模至今在口腔投資領域無出其右。聯想控股在投資拜博口腔時顯然是看準了市場趨勢,先發制人,搶占市場。

資金之外,不同連鎖門診的定位及擴張模式,對擴張速度也起了重要作用。

通策醫療主營口腔醫院,雖是民營口腔,但是走的是醫院模式,而非連鎖門診。公司采取的擴張模式是並購擴張,主要路徑是參與地方公立醫院改制,進而控制一家口腔醫院。以這種模式推進並不容易,地方政府在改制談判中的主動性較強,改制難度較大,談判周期較長,因而外延式擴張的進程較難把握。另外,每並購一家地方醫院需要的資金量都很大,這種特征決定了其在網點數量上無法快速擴張。

1999年開業的瑞爾齒科是國內較早接受風投的連鎖門診。創始人鄒其芳給瑞爾的定位是,做高端連鎖品牌醫療口腔服務,重心放在預防和美容,目標客戶瞄準高端群體。瑞爾齒科第一家門診開在北京繁華的長安街邊上,是多家駐華使館、跨國公司、知名銀行和保險機構的指定齒科服務診所。

走高端模式,則其店面選址、人員配備、裝修等級皆不能降低要求,瑞爾齒科一直只走直營的模式,而新開一家新店的成本頗高。創立的前十一年,瑞爾齒科保持一年只新開一家店的速度。在對外宣傳中,瑞爾齒科自稱國內收入規模最大的高端牙科診所,2009年,瑞爾齒科的銷售接近1.5億元,近幾年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在40%以上。

拜博口腔則將品牌下沈,定位在那些樂於在傳統醫院就醫環境中接受權威專業品質治療的普通中產消費者,這些人一般希望能夠減少常規就診掛號和等候時間,同時對費用支出有著不高於公立醫院的明確需求。拜博口腔在為各項醫療項目定價時也特別註意,使得價位上更易被普通小康家庭接受。按照黎昌仁的計劃,未來拜博口腔要將連鎖開到三四線城市乃至縣城去,以盡可能搶占市場。其在擴張時采用多路並進的方式,除了直營還采用收購的方式在全國跑馬圈地,收購標的一般要求股權簡單清晰,並在當地具備一定的規模和盈利能力,對收購標的持股比例不低於70%。收購成功後,標的企業須遵從拜博口腔醫療集團統一經營管理模式及各項規章制度。

瑞爾口腔也意識到小康家庭消費市場的增長空間。2012年3月,瑞爾齒科開發第二品牌瑞泰口腔——集門診、急診、手術和病房為一體的連鎖醫院,在定位上與拜博口腔頗為接近,瞄準廣大白領和小康之家,選址上也更接近社區。2014年,瑞爾齒科被王思聰看上,其控制的普思資本與新天域、德福、凱鵬等知名基金共同投資了瑞爾齒科第三輪融資,金額總計7000萬美元。

在擴張模式上,瑞泰除了直營也嘗試走收購道路。截止當前,瑞泰口腔已經在北京、重慶設有幾十家分院。其在官網披露,預計在未來5年,瑞爾集團將進一步擴大瑞爾診所的高端市場份額,同時加大口腔醫院的建設和並購業務,集團擁有的口腔診所和口腔醫院數量有望達到100家。

目前看來,國內口腔連鎖像是集體陷入了一場技術含量不太高的同質化競爭中。

規模化不是黎昌仁的終極目標,“我的主業是必須把醫療產業做好,然後可以帶動產業鏈上遊”,帶動的方式就是通過自主研發和制造。黎昌仁希望,未來能夠形成一個真正的完整的產業鏈:醫療設備、耗材研發生產,培訓、流程管理、技術輸出等。如果這個遊產業鏈完整搭建起來,它最終所創造的收益在醫療集團收入的比重要占到50%以上。這種想法,大有通過需求端驅動,依靠經營模式的改變,自主推進技術突進,最終實現產業鏈重構的意思。

不過產業鏈所展現出的前景十分美好,過程卻充滿曲折。要從門診反攻產業鏈,完成規模效應僅僅是第一步,要守住規模,還至少要在人才培養、企業管理以及企業文化等方面齊頭並進。

而當前大多數牙科連能否跨越第一道門檻都還是個問題。在此之前,牙科連鎖高速擴張不是沒有遇到過問題。2007年,佳美口腔拿到國外兩家基金的1000萬美元融資,開啟過一輪快速擴張,兩年時間門店從幾十家擴張到近百家。然而擴張勢頭沒持續多久,因為大規模虧損,資金吃緊,連鎖門店又很快迎來關門潮,重新回到了二十幾家連鎖門店的規模。

牙科連鎖註定前期投入大、回報慢、經營周期長,投資人若沒有耐心,很容易將企業帶溝里。這是一場資本與企業需共同經歷的漫長跋涉。

按照拜博口腔此前透露的計劃,到2017年,其將在全國實現或超過200家網點、連鎖布局升至40至50座城市的發展目標。按照2016年中期達到180家的數量,拜博口腔的擴張速度可以說略微超越原計劃。當然,其虧損也急劇拉大,僅僅2016年上半年的虧損已經趕上了2015年全年的虧損(表6)。



在德摩資本負責人鄭立新看來,當前在4.0技術變革下,處於全球產業鏈弱勢地位的中國,正在誕生新的反攻產業鏈的機會。“作為傳統產業的牙科正在湧現出大量效率提升、產業融合、技術突破的創業機會和投資機會,中國企業及醫療機構可以利用新材料、新技術異軍突起,依托中國本土快速成長的市場和在國際上的成本優勢,打造優質企業,實現彎道超車,進而實現牙科產業鏈重構。”這也給了很多沒有牙科基礎的公司快速切入的“跨界打劫”的機會。

相對而言,拜博口腔選擇的試圖從門診反攻產業鏈的道路,是一條更為艱難而漫長的道路,而當前,全球牙科巨頭近年來有強強聯合、並購整合的趨勢,拜博口腔的產業鏈重構之路越發顯得任重道遠。



(完)




掃描下載新財富APP,深度投研,大咖講座,盡在新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8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