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也要好的理據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1654
X之見: 放眼海外買平貨
年 初 時 曾 經 有 報 道 引 述 調 查 , 指 香 港 人 是 全 世 界 最 悲 觀 , 但 如 果 看 股 票 表 現 , 香 港 人 應 該 是 全 世 界 樂 觀 的 一 群 , 尤 其 是 對 金 融 股 。
大 型 銀 行 股 在 下 跌 途 中 , 永 遠 是 英 美 平 過 香 港 , 已 見 慣 不 怪 , 想 不 到 成 交 冷 落 得 多 的宏 利 金 融 ( 945 ) , 出 現 的 差 價 更 誇 張 , 宏 利 在 公 佈 業 績 之 後 , 美 國 掛 牌 的 Manulife Financial Corp ( MFC ) , 由 15 美 元 左 右 起 步 , 高 速 下 跌 至 周 二 收 市時 的 12.35 美 元 , 折 算 每 股 港 幣 約 95.75 元 , 在 同 期 , 宏 利 在 香 港 的 股 價 只 是 輕 微跌 了 5% , 忽 然 間 比 美 國 大 幅 高 水 24.5% , 而 美 國 方 面 的 成 交 , 比 香 港 高 出 超 過 20 倍 , 那 個 市 場 的 效 率 更 佳 可 想 而 知 。
出 現 這 種 不 可 思 議 的 現 象 , 反 映 出香 港 人 對 於 名 股 評 人 的 迷 信 程 度 是 非 常 厲 害 , 完 全 不 考 慮 金 融 股 在 近 幾 個 月 成 為 重災 區 , 跟 足 建 議 要 全 程 捱 打 。 只 是 和 偶 像 一 起 將 決 勝 日 期 不 斷 推 遲 , 一 個 月 無 望 就等 足 一 年 , 一 年 之 後 當 然 也 不 會 死 心 , 因 為 價 值 投 資 是 講 耐 性 , 除 非 不 幸 如 AIG ,否 則 等 足 10 年 也 沒 有 問 題 。
香 港 這 一 代 投 資 者 是 在 牛 市 中 長 大 , 相 信 很難 更 改 以 上 的 思 想 , 「 英 之 見 」 一 月 復 出 首 篇 , 是 「 銀 行 股 前 景 有 限 」 , 收 到 的 回應 是 一 班 人 在 盲 目 歌 頌 大 銀 行 , 指 摘 筆 者 離 經 叛 道 。 人 各 有 志 , 這 些 關 於 信 念 認 知的 問 題 , 是 不 必 爭 論 也 懶 問 。 提 出 宏 利 差 價 超 大 的 現 象 , 是 提 醒 大 家 發 掘 海 外 買 賣的 渠 道 , 要 買 宏 利 就 到 美 加 行 動 , 不 必 在 香 港 加 20% 的 溢 價 。
作 為 金 融中 心 , 價 格 交 易 效 率 如 此 低 , 是 有 點 貽 笑 大 方 , 說 明 了 本 地 有 一 大 班 散 戶 有 嚴 重 的 Home Bias ( 本地 傾 向 ) 。 在 全 球 一 體 化 時 代 , 互 聯 網 交 易 令 環 球 作 戰 只 在 一 click 之 間 , 大 家 仍 是 如 此 落 後 , 欠 缺 其 他 市 場 的 視 野 , 差 不 多 等 於 賣 廣 告 給 全 世界 的 大 鱷 知 道 , 香 港 有 一 群 死 硬 派 價 值 投 資 信 徒 , 想 大 手 沽 股 票 , 香 港 會 是 最 優 先市 場 , 尤 其 是 金 融 股 。
---------------
呢篇文可謂近期大熱,在討論區,不少 blog 都有人轉載和討論。
不過,再講下去之前首先要聲明兩點:一、由於價值投資難度甚高,我自己也未必能夠做到,因此我並不會自詡「價值投資者」,我頂多是某幾支股票的長線投資者;二、我希望盡量保持「中立」的態度。
論點方面:
一、成交大不一定是代表效率高。國內A股市場的成交也很大,它是不是很有效率?在一般市場,恐慌式的拋售往往會造成比平常大的成交量,那麼「恐慌拋售」是不是「市場效率」的代表?
二、佢又會知香港人只迷信「名股評人」?巴菲特都好像是近幾個月增持了富國銀行 (WFC),而WFC正在被人沽到阿媽都唔認得,巴菲特也是捱打之中,唔通巴菲特也是「迷信名股評人」?。我不是說巴菲特一定是對,但一些人堅持自己的信念,並不代表是迷信「名股評人」。
三、宏利在兩地存在巨大差價,除了成交量問題外,在香港的宏利是無法沽空,可能是原因之一。
四、「香港這一代投資者是在牛市中長大」,97-98金融風暴是牛市?科網爆破到沙士也是牛市?
五、那當然,現在俾我有一舊錢係手,當然是在美國買貨吧。我相信其他人都會咁做。這亦可能是美國的成交量遠高於香港的原因。
六、大家要知道,要一支股份被急速的質落 去,需要強勁的沽壓才行。沒有沽壓,就無法將股價質低。因此香港的股價沒有跟上美國的跌幅,我認為是因為香港的沽壓並不大,而不是因為「一大班散戶在接 貨」。人們懂得恥笑大象的「血肉長城」在強勁沽壓下變成「血肉模糊」,那為什麼想不通宏利為什麼在低成交下沒有股價大幅走低的道理?
七、既然香港市場某些金融股的成交量甚低,比美國少那麼多倍,我要大手沽股票(幾千萬股甚至上億股),仲會來香港沽?難道我傻咗?
這種抽水文章在後海嘯時期矚目皆是,看上去似模似樣,但其中細節理據甚為薄弱。
當巴菲特、東尼等價值投資者愈被抽水抽得多,市場見底的機會也愈大。
大市愈波動,愈多人支持短炒:
「出 現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反映出香港人對名股評人的迷信程度非常厲害,完全不考慮短炒其實是一種賭博,跟足建議時常有機會左一巴右一巴。只是和偶像一起決勝 之日每個交易日都有,因為短炒每個交易日都要做,一個月炒完又有一年去炒,一年後當然也不會死心(因為可能是未發達),因為短炒是講賭性,除非不幸炒爆破 產,否則炒足十年也沒有問題。」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