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勞動力成本上漲和生產率低下的拖累,智利的銅礦業正在喪失競爭力,而美國和加拿大的生產力優勢和頁岩革命帶來的低電價。正誘使全球主要礦業巨頭正考慮撤離智利山區的礦山轉而投資北美尋找機會,
過去數十年中智利一直是全球最大的銅礦出產國,1976年智利組建了國有銅礦公司Codelco,以豐富的資源儲量和廉價的勞動力吸引全球主要礦山投資當地的銅礦。
但是現在礦業公司的開採成本正迅速上漲。投資新技術開採潛在的儲量提高了成本,礦區電力和海水淡化成本居高不下。而由於生產效率低下,智利一些地區的單位勞動力成本已經高於美國。儘管美國有嚴格的礦區開出環境要求,但是頁岩天然氣潮能為銅礦提供低價的電力供應。
包括必和必拓,英美資源集團和智利安托法加斯塔公司高管均認為,智利在全球銅礦開採市場的競爭力正在下降,北美可能將成為受益者。
安托法加斯塔首席執行官 Diego Hernandez 說:
「我們認為北美將再次成為銅礦領域有競爭力的地區。」
英美資源集團銅礦部門負責人 John MacKenzie 認為,美國礦產的高生產率和工業建設能力使得當地變得有競爭力。
「對我們而言最大的挑戰是,智利能否保證生產率提高能批評反應我們在當地薪酬水平的提高。在智利許多地方的生產率只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一,智利很多地方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
必和必拓的研究顯示加拿大的生產效率遠高於智利,而現在美國的採礦業成本也低於智利。
必和必拓基礎金屬部門主管 Peter Beaven說:
「在美國給運礦卡車司機的年薪是60,000美元,而在智利要達到70,000美元;美國的電費是每千瓦時3-5美分,在智利高達15美分;此外美國有大量可供使用的淡水,而在智利必須通過海水淡化獲得「。
野村證券分析師 Patrick Jones認為,頁岩氣革命對電價的影響「對美國吸引礦業投資而言是一個累進的正面因素,而環境和監管的許可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他認為在美國一個礦場投入生產可能需要長達10年嚴格監管審批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