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啟示二》荒謬 ── 低效政府壓抑民間活力的無奈 台灣豬 向下沉淪的奇幻漂流 五大惡劣環境重創養豬產業

2013-05-27  TWM
 

十七年了,曾經叱吒國際的台灣豬業,淪為口蹄疫疫區已整整十七年;近日,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更進一步宣布:全面取消口蹄疫疫苗補助,此舉無異放棄讓台灣脫離疫區。

「豬」是國內產值最高的經濟動物,也是僅次於稻米的重要糧食;政策無能,官僚殺人,「豬」不只是「豬」,我們在此發出最沉痛的嘆息!

撰文‧劉俞青

四月底,南台灣嘉義的空氣中已經有一絲燥熱,車子開進「泰宏榮畜牧場」,一下車,空氣中泛著一股揮之不去的飼料發酵味。對我們這些「只吃過豬肉,沒看過豬走路」的城市人而言,氣味的確不好聞。

「養豬沒有什麼不好,沒有豬農,大家哪有好的豬肉吃!」一九七五年生的盧建男,是這座畜牧場的第三代,文化大學經濟研究所畢業後,直接返鄉接手養豬場。「不好的是這個產業環境,我不懂,政府為什麼要這樣對待豬農?」他一邊抱怨,一邊舞動拿在手上的報表,上面一筆筆密密麻麻記錄著養豬場的收支細項。

惡劣環境一:

豬肉價格直直落 豬農為生計咬牙硬撐去年,盧建男畜養的兩萬頭豬,一共賠了一千多萬元;今年,情況可能更糟。「隔壁村的很多人不堪虧損,去年已經改為幫大廠代養,養了一輩子的豬,最後變成幫人打工;有更多人甚至乾脆收掉養豬場去打零工,我也不知道還能撐多久?」盧建男的口氣裡有很深的無奈。

在嘉義當地,泰宏榮或許不是技術最進步的養豬場,也不是經常上媒體受訪的「樣板」業者,但盧建男的感觸卻可能最貼近全台六千多戶養豬農的心聲。

去年,台灣豬肉價格慘跌,不見政府出手救助;今年,豬肉價格持續探底,兩年下來,台灣豬價最高跌幅三成。以一頭一百公斤重的肉豬而言,每公斤的成本約在六十三元左右,但去年肉品拍賣市場裡的成交價紀錄,最低時大約只有五十五元;換句話說,豬農每賣掉一頭一百公斤重的豬,就要虧損八百元。

市況這麼差,為什麼還願意回來接手?「我們家兩代都是養豬,父母年紀大了,許多新的養殖技術跟不上去;政府的輔導政策又無法深入每戶豬農,如果我不回來,最後只有收掉一途。」盧建男對我們說道。

盧建男剛回家接手時,豬價還沒那麼差,每公斤豬肉還有七十多元;但近兩年,豬價像溜滑梯一樣直直掉,即使年輕人願意返鄉接手,也看不到產業的明天。但情況還會更糟,今年四月以來,幾道政策的寒風再度狠狠地從豬農的心上颳過,將原本已經站在懸崖上搖搖欲墜的豬農,一下吹落谷底。

最令豬農心寒的是,農委會竟然下令取消口蹄疫疫苗的補助!

惡劣環境二:

農委會自暴自棄 取消打口蹄疫疫苗補助一九九七年,台灣爆發口蹄疫疫情之後,豬農的生活就從天堂掉入地獄。

當時,農委會每年都會編列六千多萬元的口蹄疫疫苗預算,每頭豬只要施打疫苗,農委會就會補助一半的疫苗費用,以此鼓勵台灣豬農全面施打疫苗。相較於鄰近的中國,採全額補助,施打疫苗完全免費,台灣雖然遠遠不如,但也聊勝於無;更重要的是,這還能表明政府對抗口蹄疫的決心。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農委會竟決定今年四月一日起,全面取消口蹄疫疫苗施打補助。農委會副主委王政騰在公聽會上表示:「因為有一○%的豬農沒有落實施打,台灣長期下來很難徹底脫離疫區,疫苗補助目標無法達成,所以決定取消!」這種近乎「自暴自棄」式的政策思考邏輯,充分反映政府的顢頇,以及對台灣養豬產業的漠視。

「沒有了補助,每頭豬的成本至少增加十四元。」豬農業者解釋,過去因為政府統一採購,所以每支疫苗只要約十三元,扣掉補助,每位豬農實際支付的成本約六元;但現在補助取消,又沒有大批採購優勢,疫苗價格直接漲到二十元。一來一往,豬農要負擔的成本,每頭豬整整增加十四元之多!

「十四元還事小,如果因為補助取消,疫情又起,那就不是計算幾元的損失,而是全台灣的浩劫了。」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楊冠章神色嚴肅地說。楊冠章經營的「合豐畜牧場」,在彰化當地是頗有名聲的養豬場,花費巨資打造的廢水處理廠,經常有人前來觀摩。這兩年,他忙於協會的事務,為所有豬農發聲,整天跑立法院,養豬的事務全數交給叔叔楊武柔打理。

「即使是口蹄疫爆發時,雖然損失慘重,但都沒有比現在更慘,因為當時我知道我會再起;但是現在,我看不到未來。」有三十多年養豬經驗的楊武柔,談起每頭豬的神情,就像在談自己的孩子一樣真誠;他憂心這樣的環境,如何叫年輕人接手?

惡劣環境三:

財政部落井下石 取消飼料關稅補助在豬價低迷,以及農委會取消口蹄疫疫苗補助的傷害下,沒想到又一道金牌砸下,宣布從今年四月起,取消對進口玉米飼料的營業稅補助。台灣養豬業有近八成仰賴進口玉米飼料,這也是養豬成本中,比重最高、最關鍵的元素。近年,玉米價格一路上漲,○七年,進口玉米飼料每公斤只有十三元,如今已經漲到近十八元,漲幅高達四成;而政府此時卻以財政困難為由,取消原本的營業稅補助,對豬農而言,無異雪上加霜。

這一取消,以楊武柔養豬場裡養殖一萬八千頭豬為例,每個月的飼料費用至少增加四十萬元,一年就要增加近五百萬元。「這五百萬元要找誰去要?豬農只能含淚吸收。」楊武柔無奈地說。

兩年的時間,一個反轉,將豬農的生活從口蹄疫之後,又推入更深的底層。相較兩年前,每公斤豬肉價格七十多元,當時成本只有四十多元,豬農還能稍喘一口氣;而如今,光是玉米飼料價格飛漲,成本直奔六十三元,但去年豬價最低只剩五十五元,這還不計入近期接二連三取消補助的成本。

「這些補助,本來就像政府加在豬農身上的一件件外套;如今,外套一件件強行剝除,要豬農怎麼度過冬天?」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教授陳政位批評,政府不能把養豬產業當作一般的「夕陽產業」對待,因為這是「絕對不能放棄的產業」。

陳政位直言,「豬農產業事關台灣的糧食政策,是戰略地位極高的農業經濟政策;但這幾年,我看不到農委會的努力。」台灣是全世界最依賴豬肉的國家之一,每人每年要吃掉四十二公斤的豬肉;如果政府不扶植養豬產業,有一天,台灣人都得吃進口豬肉,等於主動放棄糧食的制高主導權。

惡劣環境四:

農委會畜牧業發展預算 十年近乎腰斬數字會說話。攤開農委會每年編列在畜牧業的發展預算,十年下來,近乎腰斬。○四年時,農委會每年編列八千多萬元的發展預算,到今年,只剩下四千二百萬元。

事實上,農委會轄下的中央畜產會、動科所不是不做事,但一來經費有限,更重要的,台灣對豬隻的總量管理做得不徹底,「研發結果根本無法落實到每位豬農的實地養殖現場。」楊冠章說。

「我回來接手之後,自己找數字、做實驗,從不同飼料、不同時間、不同天氣、不同育種之中,找出最好的配種,提高遺傳率,也拉高育成率,才勉強撐到現在。」盧建男是少數有高學歷的年輕一代豬農,攤開厚厚的一疊資料在我們面前,把每頭豬編號、統計,自己當起「豬博士」。

但不是每位豬農都像盧建男能當「豬博士」。根據農委會評估,豬農平均年齡超過五十歲,這些老農擁有豐富的經驗與養殖技術,可以養出品種最好、口感最佳的豬;但是他們不懂研發,不會是「豬博士」。

更要緊的是,「豬農」本來就不該是「豬博士」。以丹麥為例,「豬博士」要由政府機構(如農委會的單位)來當,「豬農」的角色是致力把養殖技術做到最好,把「豬博士」的研發成果發揮到極致。

但台灣是「超級豬農」,一手懂養殖,從育種、接生、到育成全部自己來;還要自己研發,嘗試各種可能提高成績的新方法。政府,充其量只剩下檢疫的角色,定期到場檢查豬隻的健康狀態,再多也沒有了。

「汙染防治又是豬農心中另一個痛!」台灣養豬最大縣──彰化縣養豬協會理事長張勝明說,外界對養豬戶的最大批評,就是豬的糞便造成重度汙染。但事實上,為了建造符合環保標準的汙水處理設備,許多知識不足的養豬戶因此受騙,甚至被環保人員恐嚇取財的情事,時有所聞。

「養豬戶不懂汙水處理,更不可能是專家。」陳政位表示,其中投機閃躲,想要因此省下一筆汙水處理費用者固然有之;但更多的養豬戶想要好好處理,不過一來不得其門而入,二來受騙者多,才造成如今許多台灣養豬的汙染問題。

惡劣環境五:

設置千萬防汙設備 政府把責任丟給豬農即使如此,我們實地參觀了楊武柔花了兩千萬元蓋的汙水處理廠,楊武柔說,這還不包括先前因為不符環保規章,拆掉、重蓋的成本。「但有幾個豬農可以花兩千萬元做汙水處理?」陳政位說,汙水處理絕對和規模經濟密切相關,換句話說,養豬未超過一萬頭的豬農,幾乎不可能做出合乎環保標準的汙水處理設備。

「這又回到政府政策了。」楊冠章無奈地說。無法用政策主導做出規模經濟,台灣養豬的汙染問題,終究無解。

在北歐、北美等畜牧業發達的國家,政府以「園區」方式,形式類似台灣的新竹科學園區,當地政府將所有畜牧業者集結在一起,汙染問題也統一解決,才是根本之道。

但政府長期以來將汙染問題丟給養豬戶去承擔,將汙染的「惡名」留給養豬戶自己去面對;豬農在這樣的產業生態下,還要追求自我成長,多麼不容易。

從豬價低迷、取消補助,到汙染防治,長期下來,養豬戶背負太多無法承受的成本;於是,許多不堪負荷的小農,只好轉而尋求各式各樣投機的養殖方式,施打各種抗生素、違法藥劑,力求降低養殖成本,過去屢次被測出含有瘦肉精,就是著名案例。

表面上看,這是少數不肖業者壞了一鍋粥,但更深一層探討,又何嘗不是政府長期漠視養豬產業下釀成的悲劇?

一旦被抓到,媒體一曝光,更多人不敢吃豬肉,豬肉價格繼續往無底深淵跌去,也從此跌入惡性的循環裡。

「其實台灣擁有全世界最好吃的豬肉。」楊冠章說,只有用台灣的豬肉,做「蒜泥白肉」這道菜才會好吃;因為相較北歐、日本等地養出來的豬,只有台灣豬沒有腥味,清香好吃,能夠直接以白肉入口。

近幾年來,除了國營事業的台糖豬肉打出品牌,雲林的「快樂豬」、彰化的「健康豬」各有擁護者,證明台灣其實有極佳的豬農,透過優良的養殖技術,生產出好吃又健康的豬肉。只是,豬農們說,這是所有豬農結合地方政府資源,並肩打出的一片天,和遠在天邊的中央政府,沒什麼關係。

這是台灣豬農的悲哀,卻也是台灣豬農最值得驕傲之處。下一次,吃下一口豬肉的同時,想起彰化、雲林一帶的豬農,他們在資源貧瘠的產業生態下,還想力爭上游,我們心存感激,口中的豬肉,不只清香,還會回甘。

蘇治芬帶隊取經

養豬高汙染難題 靠沼氣發電解決台灣養豬產業最為外界詬病的問題,就是豬糞便的汙染。但近年來,有很多人共同努力,讓這個幾十年來的難題,終於看到一絲曙光。

日前,養豬大縣雲林縣長蘇治芬親自帶隊,赴丹麥取經,就是希望將丹麥的沼氣發電廠經驗,在台灣實現;而據悉蘇治芬幕僚也正在研議,將斥資2億元,在雲林縣蓋一座可以處理8萬頭豬糞便的沼氣發電廠。如果順利運轉,將是台灣第一座公有的沼氣發電廠。

此外,頂新集團也有類似的規畫,頂新在台南柳營養了1200頭牛,魏家也是仿照丹麥經驗,想要興建沼氣發電廠。而台糖公司、屏東縣業者也有相關的計畫。

事實上,沼氣發電之所以遲遲未在台灣發展,讓養豬汙染問題延宕至今,最大的問題不是設備投資,而是台電的「買電價格」。

按目前經濟部能源局的規定,台電對沼氣發電等生質能源的購電價格,每度電只有2元多,不僅遠不如對太陽能發電以每度11元購電,連日前爆發台電向民營電廠高價購電的平均價格每度4元,都有一大段差距。

就是卡在價格,讓沼氣發電無法順利推展。「沼氣發電並不是單純地發展再生能源,另外一個重大的機會成本,就是解決養豬汙染問題。如果將此成本納入計算,一定值得台電訂出更高的收購成本。」台灣廚餘堆肥發展協會理事長黃育徵表示。

目前丹麥有100多座沼氣發電廠,德國、中國、瑞典、美國等國的沼氣發電都在遍地開花,台灣養豬業汙染能否因此找到解決方案?就看政府的決心與魄力了。

吳季剛家族也是豬農 首創「一條龍」銷售台灣豬農臥虎藏龍,其中,讓美國總統夫人蜜雪兒幾度穿上他設計衣服的設計師吳季剛家族,也是豬農產業的重要成員。

吳季剛父親吳昆民開設的祥圃實業,是賣各種動物營養品的公司,其中,又以「豬」為最大宗。祥圃的年營收約在10億元,是本土最大的營養品公司。

吳昆民的兩個兒子個性南轅北轍,弟弟吳季剛在紐約時尚圈闖出一片天,而哥哥吳季衡從小卻老愛往鄉村跑。這幾年,在吳季衡希望實現在地健康食材的理念下,祥圃開始往下游發展,而發展出台灣豬業首見的「一條龍」銷售模式。

吳季衡幾年前先在南投草屯買下一座豬場,飼養1500頭豬,接著在雲林豐田工業區蓋了一座豬肉的分切場,再從日商伊藤忠的手上買下「藝多廚食材物流公司」;最後,選在台北京華城裡,開了一家「良食究好市集餐廳」。

吳季衡的想法是,從上游營養品開始,到養豬、分切、物流運送,最後開設餐廳,把好的食物送上桌,一貫式的經營模式,讓消費者可以直接吃到對健康無虞的好豬肉。

吳季衡從小出國讀書,是典型的ABC,但從進豬場工作、分切場的建構,到餐廳與賣場的成立,處處親力親為。他說自己從小就喜歡鄉村生活,豬場的工作難不倒他;如果祥圃能建立一條透明的產銷制度,讓消費者吃到更乾淨、更好吃的豬肉,就是他最大的願望。

豬價偏低 豬農幾乎不敷成本── 近年養豬生產成本與拍賣價格

台灣豬

甚至比中國豬還便宜!

中國豬72.6元╱公斤 >台灣豬61.9元╱公斤註:為2013/02/04價格

資料來源:畜產會企畫組

取消口蹄疫疫苗補助

年賺400億外匯時代回不去了!

── 近17年台灣豬肉出口重量與產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264

降準為什麽低效?金融空轉背後的GDP假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56

降準為什麽低效?金融空轉背後的GDP假象


上周,李克強總理先後光臨宇宙存款大行工行,以及宇宙基建大行國開行,央行也馬上跟進大幅度降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4月20日起下調各類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對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並統一下調農村合作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至農信社水平。

為什麽要降準,與實體經濟增速迅速下降有關,這還得從GDP數字說起。一季度GDP數據公布之後,認為統計數據存在修飾、質疑之聲有之,認為調結構初見成效、自慰聲音亦有之。但是,筆者還是被其中一個數據驚到了:一季度貿易順差占GDP之比高達4%以上,也就是說按照支出法計算GDP=消費+資本形成+貿易順差的邏輯,去掉貿易順差之後的GDP增速可能嚴重高估!

出於對這個數據的好奇,我們做了專門的研究,並得出了重要的發現。

不計貿易順差GDP僅為3.53%?

根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5.54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6%。其中,出口3.15萬億元,增長4.9%;進口2.39萬億元,下降17.3%;貿易順差7553.3億元,擴大6.1倍。同期,GDP統計數據為14.07萬億,也就是說,貨物貿易順差占據GDP比例的5.3%之多!難道,出去貿易順差之外,GDP增速只有1.7%?數據太過驚詫。

當然不是,對外貿易里,除了貨物貿易之外,還有服務貿易,中國的服務貿易一直都是逆差、且不斷擴大的狀態。於是,筆者趕緊去找服務貿易的數據。

原來,前三個月的服務貿易差額還沒有出來,只有1-2月數據,貿易逆差為1804億人民幣。其中,旅遊服務是絕對的大頭,貿易逆差為1775億元,而運輸服務為-393億元。這個數字與中國出境遊人數持續增長,海外開銷巨大有關。

好,如果我們對3月的數據進行等比例估算,2015年一季度中國的服務貿易逆差可能為2662億左右。兩項綜合計算,一季度的貿易和服務順差也還將有4890億,占GDP的比重達到3.47%。

也就是說,不計貿易順差,一季度的GDP增速可能僅為3.53%?這個數據仍然讓人足夠驚詫。由於GDP叫做“國內生產總值=“國內消費總值”+“國外消費總值”+“國內資本形成總值”,在海外的消費國內經濟是獲益較少的。那麽,GDP竟然虛高到這種程度了嗎?

我們發現,還有一個數量值得懷疑,那就是資本形成=固定資本形成+存貨調整,由於一季度進口的各種大宗商品都在大幅貶值,而且相應的最終產品價格也在跌價,存貨價值可能在跌價。但是,到底跌了多少呢,沒人有這個數據的詳細統計!

於是,我們只能變換角度,看看GDP里的水分到底在哪里。

區域統計數據里的玄機

於是,我們又想到從區域經濟入手——盡管區域增速、區域總值往往比國家統計的高上一些,特別是增速往往高了1個百分點上下,但是,這依然是一個可資參考的變量。

首先,我們找了歷年數據比較完整的上海。一季度上海全市(GDP5815.7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同期增長6.6%,增速同比回落0.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68億元,增長1.5%;第二產業增加值1901.32億元,增長1.6%;第三產業增加值3896.79億元,增長9.8%。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7.0%,比去年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可見,上海的增速大約下降了0.4個百分點,與全國增速還是相符的。

然後,我們又找到北京。一季度北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7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5個百分點。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9億元,下降0.6%,降幅擴大0.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937.8億元,增長5.6%,增速回落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3816.7億元,增長7.2%,增速回落0.3個百分點。總體看,北京的經濟增速下降了0.5%似乎也是合理的。

我們再去找天津。一季度,天津市生產總值3709.0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同期增長9.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88億元,增長2.4%;第二產業增加值1805.02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1881.13億元,增長9.4%。天津市去年GDP的增速是10%,等於下降了0.7%個百分點!似乎有點超預期了。

好,我們再找過去幾年和天津表現一樣好的重慶。2015年一季度重慶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06.69億元,同比增長10.7%,較全國高3.7個百分點,其中工業經濟增長11.2%。似乎重慶仍然在享受主動引入東部產業的紅利,看起來沒有問題。去年的增速是10.9%,下降了大約0.2個百分點。

接下來我們又在中部、東部找了幾個省市。其中,河南省增速為7%,去年是8.9%,下降速度驚人!雲南是7.2%,去年全年增速是8.1%,最後統計出來增速下降了0.9%。其中向下拉動力也是工業,增速只有5.2%。而四川增速為7.4%,去年則為8.5%,增速下降了1.1%……經濟表現不好的東北三省、河北和山西等數據還沒有出來,但是可以想見其增速肯定會更低。

也就是說,除了重慶(產業轉移)、上海(服務業占比極高)等少數地區外,其他地區的GDP增速降幅肯定都不止0.4-0.5個百分點!全國GDP增速在這時候下降只有0.4%肯定是值得質疑的。

因為各省的GDP是按生產法計算的,貿易順差不是單獨核算的,可以說,各省的數據更能反應生產端的變化。如果各省GDP的同比增速減少0.5-0.8個百分點的話,那麽,從生產法計算的一季度GDP實際增速可能為6.6-6.9%!

問題出在金融!

既然生產法更能反映國內經濟的情況,而支出法要考慮順差、存貨調整,我們就循著生產法更進一步。參考下表:


我們發現,按照統計局統計,第一產業增加值、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數據是沒有問題的,它們都是實物生產,有增值稅、工業增加值、生產稅等多種方式互相矯正——在區域可能作假,在全國層面這個數據是比較真實的。

那麽,如果有問題,問題一定出在第三產業的統計上。我們發現,在第三產業的子項里面,除了金融和其它服務業之外,竟然所有的增速都低於6%!嗚呼,中國的服務業真的很健康嗎?就算不計算房地產,零售、交通等各種數據都並不健康!要知道,這些是經過了價格調整的,不能第二次把原材料跌價問題放進去了。

但是,唯獨有一個數據讓人驚詫,就是金融業增加值的異常快速增長!具體到上海的話,金融對GDP的拉動已經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金融業增加值967.63億元,增長28.7%,增速大幅提高19個百分點,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8.7%,這是不可持續的、不健康的。

換句話,實體產業越來越不好,而金融占比越來越高!沒錯,股市亦如此,市場的實際利率、金融成本也是如此。至於其它服務業,因為其中的主要項目之一就是政府服務,還有教育、醫療、科研等項目,我們暫且看不到細致的項目,但是因為政府赤字擴大、教育和醫療增速一直較高,總體增速較快似乎是合理的。

那麽,金融一枝獨秀問題就大了。降準降息也好,簡政放權也好,金融的錢無法進入到實體生產的大循環,只能進入股市,而通過股市進入實體經濟的通道下榨、有效性極低,已經通過全球各國經濟所證明了!更何況,即使能夠進入,也只是給2000多家企業金融成本降低而已,對全局幫助有限,市場並不缺錢,缺的是可以投錢的好項目,過剩的過剩,飽和的飽和,平困居民缺少消費力則是結構性問題,這是明顯的金融空轉問題!

但是,正如我們再前面分析的。在金融空轉的問題下,降息尚且可以降低企業部分的融資成本(主要是存量),本來貿易順差較大的情況下,貨幣並不稀缺,而是缺少好的使用通路,降準的價值必然被大打折扣。而周小川行長在接受采訪時,對貨幣政策的效果本身也持有不確定性意見,為什麽還要大幅降準呢?

以筆者看,要麽利用尚且健康的中央財政,擴大基建投入,如鐵路、水利等,讓資金直接註入實體經濟,把短期資金作為長期投資;要麽忍受轉型痛苦,擴大收入分配,刺激低端群體的消費能力,甚至像2008年推行的汽車下鄉、空調下鄉等政策。在金融空轉的情況下,繼續擴大M2,非常值得商榷。

(轉自21世紀明天日報)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本文言論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未持有相關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036

大米產業低質低效,已經投了20億的益海嘉里怎麽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1245.html

大米產業低質低效,已經投了20億的益海嘉里怎麽破?

一財網 張誌偉 2015-09-06 13:06:00

記者了解到,雖然2014年益海嘉里米業實現盈虧平衡,但單純在大米加工環節還處於虧損狀態,主要盈利來源則是下遊深加工環節。而這也是益海嘉里針對大米產業低產低效局面制定的戰略戰術,當然,也是其發力糧食產業的突破口。

大米產業成為糧油巨頭比拼的又一個戰場。

“目前油類產品占益海嘉里八成多收入,但整個大糧油行業,油、面粉、大米的需求市場規模比例應該是1:3:6。”8月26日,益海嘉里集團副董事長穆彥魁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基於此,益海嘉里接下來將大力發展大米產業。

目前,中國糧食產業弊端盡顯,加工粗放、副產品循環利用率低,以致於利潤薄、投資回報周期長,眾多企業投資積極性不高。益海嘉里集團米業事業部總監孫誌剛稱:“目前公司累計投資超過20個億,已形成覆蓋大米品種、產地、種植、加工、包裝、儲運及副產品綜合利用等全產業鏈。”2014年,益海嘉里終於實現盈虧平衡。

深加工破解難題
2014年3月,國內農業第一藍籌股北大荒(600598.SH)向母公司轉讓了旗下北大荒米業98.55%股權,於是才實現扭虧並摘除ST帽子。

很多人不理解,稻米加工業務怎麽會拖累北大荒呢?公司方面解釋稱,近年來由於受國內市場“稻強米弱”大環境的影響,原糧成本增長與售價增長倒掛,北大荒米業雖年加工稻谷能力可達300萬噸,但平均每年實際加工大米只有40余萬噸,近幾年達產率從未超過30%。

據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數據,截至2011年底的不完全統計,稻米加工企業為9400多個,產能為2.85億噸,而實際加工量只有8200萬噸,僅占生產能力的28%。事實上,未進入登記和統計的小型大米加工廠遍布城鄉,數以萬計。

這些企業在收購季節擡價搶購,在銷售市場競相銷售,使稻米市場亂象環生,最終加劇了“稻強米弱”。

對此,中國糧油學會食品分會會長姚惠源指出,目前我國稻谷加工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率低,產業鏈不完整,缺乏深度開發利用,副產品附加值低,是導致整個稻米加工企業經濟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

記者了解到,雖然2014年益海嘉里米業實現盈虧平衡,但單純在大米加工環節還處於虧損狀態,主要盈利來源則是下遊深加工環節。而這也是益海嘉里針對大米產業低產低效局面制定的戰略戰術,當然,也是其發力糧食產業的突破口。

根據益海嘉里的規劃,其大米全產業鏈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大米美味與安全技術的研究與優化;第二部分則是通過發展稻殼發電、米糠榨油、米蛋白提取等技術,解決節能、減排的難題。其中包括,打造出屬於金龍魚的大米生態基地,再通過低溫烘幹、低溫儲藏、充氣保鮮等技術,得到美味安全的大米。

據悉,僅僅位於產業鏈末端的大米恒溫倉庫,金龍魚就投資建造了209個。

瞄準“優質”需求
長期以來,留給國人的印象是中國大米品質不如同處亞洲的日本、泰國,每逢年節,經常會傳出中國人赴日本搶購大米的新聞。

日前,在哈爾濱舉行的中國優質稻米發展研討會上,中國糧油學會專家組和日本佐竹谷物分析中心,同時發布評測結果:金龍魚原香稻大米食味品值比肩日本、泰國優質大米,並且香味成分濃度不弱於舉世聞名的泰國茉莉香米。

據介紹,為了確保金龍魚大米的產品品質,益海嘉里母公司專門從國外聘請了洛克菲勒大學終身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做指導,投入過億元研發資金,經過八年時間終於打造出 “金龍魚大米產業鏈創新技術”。

“坦白講,中國大米的品質以往在國際上競爭力相對較弱,但並不是沒有優質大米的硬件條件,東北、廣西等地也具備生產優質大米的土壤條件。”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向記者分析稱,加上糧油企業今後的重金投入,今後老百姓餐桌上的米飯會格外香的。

朱丹蓬介紹,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在吃的方面越來越講究,從蔬菜、肉、油再到米面,都追求更營養健康。在很多商超可以看到,每斤上百元的大米仍不乏消費者。

2014年8月28日,恒大集團宣布旗下新品恒大糧油正式上市。從當時恒大展出的六款產品看,其賣點主要集中在“有機”、“綠色”兩大標簽上。據介紹,其綠色產品為嚴格控制化肥殘留;而有機產品則使用100%農家肥。

“生態農業是最後一塊處女地,也是糧油企業爭相比拼的關鍵戰場。”一位食品行業資深人士向記者稱,隨著消費不斷升級,傳統糧油企業在中低端市場已經厭倦了,高端消費需求就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

朱丹蓬認為,要想在生態農業一展拳腳,區位優勢和品牌效應至關重要,其次是渠道,“如何去對接目標消費者,把好的產品賣給消費者,就需要企業在渠道方面下一番功夫”。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916

普惠金融專家:“高效抽水機和低效灌溉器”是縣域金融的普遍困境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4-22/1000216.html

“高效的抽水機、低效的灌溉器是縣域金融普遍面臨的困境。但世界銀行、IMF等組織都一致認為,普惠金融最有可能成功的是中國。未來五年是普惠金融發展的黃金時期。”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貝多廣在浙江青田舉行的“縣域經濟與金融創新”論壇上表示。

____.thumb_head

每經記者 施娜

“高效的抽水機、低效的灌溉器是縣域金融普遍面臨的困境。但世界銀行、IMF等組織都一致認為,普惠金融最有可能成功的是中國。未來五年是普惠金融發展的黃金時期。”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貝多廣在浙江青田舉行的“縣域經濟與金融創新”論壇上表示。   

該論壇由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和浙江青田縣、中國銀行麗水分行聯合主辦。

貝多廣認為,整體經濟社會結構呈金字塔形,大型企業、政府、富裕階層處於塔頂,微型企業、自雇經濟體及大眾工薪階層構成塔中,1.8-2億的農戶位於塔底。而塔中及以下則構成了經濟主體部分,占到全國GDP60%以上,就業人數占到80%以上,稅收占到50%以上。

但與此相對應的,金融卻是倒金字塔形的,主要是為處於頂端的大型企業、政府、富裕階層服務,導致高端金融服務過剩,而越往下金融服務越不夠,金融服務嚴重失衡。

“數據顯示,浙江青田存貸比非常低,在其他縣域也是如此,說明縣域地區是整個金融市場的資金提供者,是個高效的抽水機,但縣域地區放貸微小,是低效的灌溉器。” 

在縣域農商行、農信社、郵儲等銀行是儲蓄調動系統,而保險、租賃、理財在縣域幾乎是微不足道。

近幾年來,金融機構也在嘗試創新商業方式,金融創新過去的發展中,形成了小額貸款市場,但現狀格局主要是大多數小貸公司還是圍繞中小企業,貸款規模也比較高。

不過現在有了新的趨勢,部分小貸開始轉型,向微貸發展。現在的商業銀行也開始有趨勢,業務下沈,但因為模式等多方原因,很難向微小下沈,所以微貸領域還是一片藍海。

普惠金融是全球金融創新的重要方向,金融創新角度看,有兩個指標,一個是市場創新,開拓新的業務覆蓋面、新的客戶;二是技術創新。

在兩個指標體系下,又有三類創新。

第一類創新包括漸進式創新一級金融機構對現有產品、服務、運作方式的改善;第二類創新由金融機構導入現有的新技術,服務過去未觸及的市場與客戶;第三類創新被稱為“創造性跳躍”,徹底改變現有市場面貌,比如京東、阿里等非傳統金融機構的闖入。

貝多廣最後提到數字化普惠金融需具備四個要素,即金融服務商、網絡運營商、代理商、終端用戶。其中最核心問題是如何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將服務傳遞到終端用戶。

  • 每日經濟新聞
  • 張喜威
  • 每經記者 施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35

國土部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 重點是城中村和棚戶區

11月23日上午,國土資源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對《關於深入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的指導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進行解讀。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趙龍,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司長莊少勤,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副司長陳國慶出席並答記者問。

會上,趙龍介紹了《指導意見》的主要內容:

一是提出了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力求做到土地集約利用水平明顯提高,城鎮建設用地有效供給得到增強;城鎮用地結構明顯優化,產業轉型升級逐漸加快,投資消費有效增長;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明顯改善,城鎮化質量顯著提高,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

二是明確內涵,充分發揮專項規劃的統領作用。要求各市縣人民政府結合地方實際,提出低效用地的具體認定標準,做好調查摸底、標圖建庫和項目實施方案編制等基礎工作。重點組織編制低效用地再開發專項規劃,加強規劃對開發規模、布局、用途、時序的統領。

三是制定了激勵措施。主要5個方面:一是鼓勵原國有土地使用權人自主或聯合改造開發,二是積極引導城中村集體建設用地改造開發,三是鼓勵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用地結構,四是鼓勵集中成片開發,五是加強公共設施和民生項目建設。

四是妥善處理各類歷史遺留建設用地問題。按照依法依規、尊重歷史的原則,對歷史遺留建設用地,以用地行為發生時間為界限,明確了3類不同的處理政策。

五是完善了保障措施。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健全民主協商和社會監督機制、強化實施管理、嚴守廉政紀律、加強宣傳引導等等。

趙龍稱,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城鎮化建設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一批現代化城市興起,城鎮用地結構布局不斷優化,土地利用效率不斷提升。但在一些地方,由於歷史的或現代化進程中的原因,城鎮外延式擴張與存量土地低效利用狀況並存。

他強調,一方面,城鎮快速擴張占用大量耕地良田,土地開發強度過高,與資源環境承載力不相適應,以犧牲農用地為代價的城鎮化模式已難以為繼;另一方面,城鎮內部存在大量低效用地,盤活利用潛力巨大。

集中表現在:一是布局散亂,容積率低、建築密度低、投入產出率低;二是產業用地配置不合理,大量工業用地集中在黃金地段,有的還是淘汰類或禁止類產業;三是舊城鎮、舊村莊、舊廠房建築危舊、設施落後、環境臟亂,群眾意見大;四是閑置浪費現象存在,個別地區甚至出現空城、鬼城。

針對棚戶區、城中村問題,趙龍表示,在一些城市,高樓大廈林立、現代氣息濃厚的同時,棚戶區、城中村夾雜其中,布局松、散、亂,環境臟、亂、差,公共設施缺乏,社會治理任務繁重。通過低效用地再開發和城市更新改造,發揮土地級差收益,在優化土地結構布局同時,可以有效改善城鎮生活居住環境。

趙龍表示,下一步,國土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結合實際,盡快制定具體措施,積極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同時,強化檢查指導和跟蹤評估,及時研究解決政策實施中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65

產品經理避免溝通低效和開發風險的終極大招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12/160300.shtml

產品經理避免溝通低效和開發風險的終極大招
三節課 三節課

產品經理避免溝通低效和開發風險的終極大招

這是一個根據你已知的信息和想要解答的問題所梳理成的列表。這會是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大約需要一個小時來完成這個文檔。這個文檔會成為你和團隊中其他人的一個溝通基礎。

本文系三節課(微信ID:sanjieke)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Gaurav Oberio。

寫在前面的話:

產品經理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往往掌管著所有的需求,需要溝通的對象也包括了設計、開發、測試、運營等角色。所以,一名產品經理需要處理和面對的信息量常常是巨大的,也因此往往會面臨到溝通低效、產品開發進度和質量不可控等等問題。

這時候,最好的解決方案,其實是一份清晰高效的產品文檔。可惜,大部分產品經理對於“文檔”的價值和意義認知都是不夠的。

在本文中,作者Gaurav Oberoi分享了他對於產品文檔的看法以及撰寫產品文檔的常用流程。此外,本文還含有一份真正完整的產品文檔示例,以及詳細的產品文檔寫作指南(包括格式+思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以下是正文

很多人聽到「產品文檔」這四個字就像吞了蒼蠅一樣,人們通常會認為這意味著又要花幾周寫一個根本沒人看的文檔。如果一個團隊總被產品文檔這種事情拖累,怎麽可能「敏捷」得起來,怎麽可能高效地產出代碼?

我在過去十幾年創造了多個數百萬人使用的軟件產品之後,越發認為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根據我的經驗:

高效的產品文檔是創造偉大產品的過程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撰寫產品文檔可以強制所有人從項目初始就理性思考,頻繁溝通,明確權責——所有的這些都會帶來更好的軟件質量,更低的進度風險,以及更少的時間浪費。

在這篇文章中,我會通過一個案例來分享一些普適的建議,這些建議會對產品經理,尤其是大中型(超過二百人的)公司中的產品經理們非常有幫助。

首先,讓我們來看個例子

假設你需要解決這麽一個問題:

一家從事在線旅遊預訂服務 (就像 Hotels 或者 Airbnb 但是規模更小一些)的公司。目前這家公司的支付轉化率偏低,所以這個季度大家打算嘗試通過在支付環節加入在線客服的方案來提升轉化。

你的計劃是:

通過在支付環節增加在線客服來嘗試提高支付轉化率。

支付轉化率目前僅有 18%,而業內平均轉化率有 30%。我們打算測試下在支付時展示在線客服聊天窗口是否可以提高這個轉化率。用戶運營團隊已經同意了提供1人月的客服人力支持。

在你沒有產品文檔時,你會這樣做:

比方說,你覺得行動起來總是最重要的,因此直接開始動手:

1. 在叠代計劃會上,你和團隊討論了這個需求;

2. 然後你挑選了一個靠譜的第三方客服供應商(例如 SnapEngage );

3. 提交一個工單來讓工程師添加一些 Javascript 代碼;

4. 和支持團隊開個會,確定他們都準備好了。

搞定了!這麽簡單的事情怎麽能要我們寫產品文檔呢?

那麽現在問題來了:

如果你是在一個小型創業團隊,你也確實可能並不需要一份產品文檔——因為產品改動相對小,涉及到的人也相對更少。

但如果你是在一個更大的組織之中,或者產品更加成熟/複雜,就會陸續出現下列這些問題,並且相比寫文檔,這些問題會需要更多時間來處理。例如:

工程師把工單標記完成了,但是一驗收測試,就發現這個功能完全沒有考慮移動端的適配。(唉呀!你忘了提醒大家手機端的使用才是核心場景。)

用戶運營經理打算開展一個漫長的評審流程,以確定最合適的聊天服務商。(啊……需要定一個會議,向大家解釋下這次上線只是一個灰度測試。)

發布一小時後,客服報告說他們收到了西班牙語的在線聊天請求。(啥?要追加一個緊急發布,把這個測試限定在英語用戶中。)

一個設計師花了幾天,為聊天窗口滑入屏幕的交互繪制了一個完美的動畫。(用戶體驗過度優化,你是否對整個團隊統一了“這次只是一個測試”的預期?)

一周的測試完成之後,數據分析師發現無法產出你要的報告,因為相關的必要指標並沒有埋點。(史詩級的失敗。從頭再來吧。)

如果這是一個相對簡單的項目,即使沒有產品文檔可能也不至於陷入這樣的災難之中。但是在簡單的項目中你仍然有可能會因為沒有文檔浪費許多時間和機會成本。

而如果你寫了一篇文檔:

為了便於說明,我準備了兩個示例文檔:一篇思路筆記,和一篇完整的產品文檔——這樣可以完整介紹產品文檔的撰寫流程。

請在繼續閱讀下文之前,花幾分鐘讀一下這兩篇示例文檔吧。

1. 思路筆記示例 

這是一個根據你已知的信息和想要解答的問題所梳理成的列表。這會是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大約需要一個小時來完成這個文檔。這個文檔會成為你和團隊中其他人的一個溝通基礎。

↓以下是思路筆記示例部分

1. 問題

轉化率糟透了,只有18%,應該可以被提升至30%(需要詳細數據支持)。

還能嘗試什麽方法來提高轉化率,是否還值得繼續投入呢?需要先看一下以往的用戶反饋總結和用戶調研結果。

2. 目標

證明在線客服是有用的。如果測試結果不理想也別抓狂,失之我命。

最好能在十二月初確定結論,這樣就可以申請 Q1 的人力支持。

3. 聊天服務提供商

從最有名的幾個中挑一個出來:Olark,SnapEngage 等等

這些服務的界面長得怎麽樣,可以以及必須自定義多少界面元素?

需要可以讓客服團隊不改一行代碼,就能夠設置他們的在線時間及虛擬形象。

集成服務的成本是怎樣的?僅僅加一段 JavaScript 代碼就可以,還是……?

我們可以從服務提供商獲得多少數據報告?如果是我們自己做數據分析的話需要做什麽準備?

可以在聊天服務中加入一些自定義的變量來幫助我們分析數據麽?例如 用戶 ID?

是否可以先不管現有 Zendesk 中現有工單的遷移?

4. 如何衡量成功

需要衡量:一個聊天客服的成本,一個客服可以完成多少次在線聊天,以及這些聊天可以帶來多少新的轉化。

如果項目結束後拿不到這些數據,這個測試就白做了。

一定要從客服主管和財務人員那里盡早獲得反饋。

5. 推進測試

需要對多少流量進行測試?應該通過這幾個指標計算得出:點擊聊天的用戶數,單個聊天的平均耗時,同時進行的聊天並發數,平均等待時長等等

這個數據倒是可以算出來,但是考慮到現在只有一堆假設沒有任何數據,並不值得真正去算。

所以我們拍腦袋先定 20% 的流量用於測試,然後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吧。

這個測試需要多少天呢?是否需要考慮季節性的流量波動?

6. 需要什麽樣的數據報告?

我想了解測試組和對照組的轉化率,營收,以及訂單總量。

以及此次測試實際影響到的人數(開啟聊天的人數)。

7. 還有什麽?

是否考慮國際化的問題?我覺得現在還是先不考慮比較好。

移動設備?你懂的,現在30%的交易量都來自於移動端.

網頁加載時間?務必保證聊天窗口不要拖慢整個網頁的加載速度!

↑以上是思路筆記示例部分

2. 產品文檔示例 

只有和團隊一起評審了你的假設和創意之後(無論是在專門召集的會議上,喝咖啡時,或者桌上足球的休息時間),你才應該真正開始寫產品文檔。如果已經完成了溝通和評審,整個文檔應該花費你 1-3 個小時的時間。

↓以下是產品文檔示例部分

灰色引用部分是註釋。

第一次閱讀此文檔時建議先忽略註釋部分通讀此文,然後再回到文初重新閱讀所有內容。

文中提到的所有超鏈接並沒有鏈接到任何地方。這篇文章中的外鏈就只是表明有一些待辦事項和相關文檔。

在支付時增加在線客服 

由 Gaurav Oberoi 撰寫

最後更新日期:2016年9月28日

這個項目的目標是通過在支付頁面增加在線對話客服來提高支付轉化率。這是一個為期 30 天的測試,測試完成後我們可能會上線或者關掉這個功能(薛定諤的客服?蛤蛤)。

用不超過兩行文字描述此項目。我所說的“行”是指你的客戶端的默認閱讀寬度(例如 Google Docs、維基、文本文件等)。堅持字數限制是可讀性的關鍵所在。

I. 概覽

A. 問題

1. 支付轉化率過低:只有 18% 的點擊了「預訂」按鈕的用戶完成了支付。競品預訂網站可以達到約 30% 的轉化率(數據來源)。我們正在失去收入!

2. 沒有明確的流失原因:之前的工單和用戶調查給出了一系列非常多可能的原因(易用性、支付費用、支付耗時方面的問題),也沒有明確的分類。

3. 增加幫助文檔的內容並沒有起到作用:上個季度,我們對幫助文檔和預定信息的內容及界面設計做了 A/B 測試。這只帶來了 1.5% 的轉化率輕微提升。

我強烈建議使用列表來增強文檔的可讀性。

使用粗體文字快捷指出每行文字的要點,並且限制列表在兩三行以內。

我更喜歡有序列表,因為這樣在口頭溝通時很容易指示清楚。

B. 目標

1. 測試客服聊天是否可以明顯地提高轉化率:每天新增超過 90 個訂單就能打平在線客服的運營成本,現在還不清楚是否能做到這一點。這是一次測試!

2. 降低測試成本:避免所有的過度優化,如果測試成功,在 Q1 我們就可以優化在線聊天的體驗了。

3. 在 12 月 1 日前確定最終的結果:在開始做 Q1 計劃前,我們還有 8 周時間。

確保文檔可以提出一個明確的目標,這個目標應當是非常容易判斷“達成目標了麽?”的。

在文檔中做出明確的承諾。

C. 不應考慮的問題

1. 重要的界面修改:只增加一個可見的聊天按鈕,不做任何其他的設計改動。

2. 確定聊天服務供應商:目前而言先使用 SnapEngage,如果測試成功了,再考慮長期的服務供應商。

3. 國際化和非英語用戶:為了簡化處理,此次測試僅針對美國地區及其他英語用戶。

這部分用來排除種種不利的假設,樹立正確的項目預期。

D. 團隊成員和角色劃分

1. Heather(用戶運營經理):批準客服資源需求。

2. Randy(用戶運營專員):負責處理用戶反饋,每周整理反饋總結。

3. Colin(工程師):開發和測試。也要負責配置SnapEngage,並且給我們展示一下設置方法。

4. Kalpana(財務):在測試階段以及後續時間負責評審我的盈利預算。

5. Joha(設計師):花一點時間看一下我們在設計上的改動,沒有大塊的設計需求。

6. Vikram(數據分析師):確保我們能按時拿到此次測試的數據報告。

幫助大家明確項目成員及對每一個人的期望。

僅包括將會執行這件事情的人,和對這件事情有通過/否決權力的人。

II. 背景

這里應當包含了解當前問題以及解決方案所需要的所有背景信息。

添加任何你認為應該出現在這里的內容,例如:用例、用戶模型、數據指標、競品解決方案、調研結果等等。

A. 用例

1. 用戶需求

在 2 分鐘內獲得幫助:不確定是否可以實現,但是我們先沖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吧。

適配移動端及桌面端:有 28% 的支付是在手機上完成的,所以移動端適配很重要。

2. 用戶運營團隊需求

有反饋隊列的客服後臺:在桌面/web 端就可以,不需要支持移動端

增刪客服人員:可自助完成,而不需要開發人員支持

設置在線時間:可以控制網站上的在線聊天按鈕是否可見。

查看用戶信息:需要傳遞用戶 ID 的參數給後臺,方便客服人員查找當前用戶信息。

給會話打標簽:在聊天結束後,可以在註釋字段中記錄一些非結構化的文本信息。

B. 假設

1. 每天增加90個付費訂單,可以打平一個客服人員的運營成本:根據每個客服人員的成本以及一個支付用戶的 LTV(生命周期價值)。詳見表格。

2. 一個客服人力可以支持 20% 的支付流量:基於對等待時間、聊天時長、並發聊天數量的一系列假設。我們沒有數據能支持做出靠譜的假設,所以拍腦袋定一個數據,並且需要我們的系統支持快速增加/降低測試流量。

3. 支付轉化率應該從18%增加到20%:總轉換率不需要增加特別多就已經意味著測試成功了。在這里查看我們的分析報告。

III. 解決計劃

用你能做到的最自然的方式描述你的計劃。

需要做到清晰、條理清楚、合理分段。

根據不同項目的特點,你也可以加入:線框圖,用戶流程圖,表單輸入/驗證邏輯,數據模型……等執行該計劃所需要的所有細節。

A. 在線客服提供商

我選擇了SnapEngage,符合我們的既定用例並且價格便宜($60/月)。註:如果測試成功,我們會再選擇適當的供應商。我已經註冊了一個付費賬戶,帳號密碼在我們的密碼管理工具中。

B. 用戶體驗

通過 SnapEngage 的文檔來弄清楚他們這個聊天窗口的彈出邏輯。有以下幾點:

1. 按鈕:設置為“立即聊天”的文案,並且放在詳情頁中“預訂”主按鈕的旁邊;

2. 交互:點擊時展示客服姓名,以及“您需要什麽幫助?”的文案;

3. 所有的支付頁面:它應該在所有的三個付款步驟頁面上都展示;

4. 不自動彈出:我們可以以後再試這個效果,現在先低調上線測試。

C. 會話參數

1. 這是什麽:當我們嵌入服務供應商的 Javascript 時,我們可以傳入特定的參數。這些參數客服可以看得到,並且也會記錄在日誌和數據報告里。

2. 傳輸這些參數:用戶 ID,用戶郵箱,瀏覽器信息,預訂 ID,預訂訂單價格。

D. 測試流量開關

只會有部分支付流量看到在線客服功能。下面是我們需要做的工作:

1. 只展示給 X%的用戶:我們必須能夠在不重新部署的情況下就可以修改 X 的值,但是可以每次修改時都由用戶運營團隊向工程師提交一個工單來人工修改(例如,將這個值存儲在我們的數據庫/Redis 中)。

2. 對展示過的用戶始終可見:只要用戶看到過一次這個聊天窗口,在測試期間此用戶就應該始終可以看到這個功能。可以通過 cookie 來存儲這個狀態,也可以用這批用戶的用戶 ID 來記錄(例如:如果用戶 ID 對 100 取模小於 X,就可以看到此功能)。

3. 流量遞增方案:第一天,我們只開放 5% 的流量用於測試,如果用戶運營團隊反饋正常,則在第二天開放至 10% 的流量,第三天開放至 20%。

 

E. 數據指標和報告

1. 日誌記錄:在現有的指標當中增加:”live_checkout=true/false”。

2. 新的數據報告

對比有在線客服的用戶(測試組)和沒有在線客服的用戶(對照組)的支付轉化率。

在線客服所帶來的總訂單數和收入。

測試用戶中有多少人點擊了在線聊天窗口。

3. SnapEngage 的數據報告:可以告訴我們平均會話耗時,以及並發會話數等數據

上面我舉的例子可能晦澀難懂,但是我們團隊中的工程師和數據分析師則會很容易理解——因為他們正是這部分文檔的受眾。

記住:寫下所有需要人腦執行的必要事項。

F. 未來計劃

1. 如果我們發現在線聊天的使用率很低:我們需要嘗試一些優化方案,例如:a. 自動彈出聊天窗口,b. 修改聊天按鈕樣式,c. 在聊天按鈕旁邊增加客服人員照片。

2. 如果測試驗證成功:我們會爭取更多的客服人力,並且在 Q1 進行大規模叠代改進,包括選擇合適的供應商,更深入的數據分析,以及正式的客服話術培訓。

指明項目的未來發展方向永遠都是好事,因為這樣可以引導人們更長遠地去思考。 

IV. 任務和排期表

考慮到在「未來計劃」中提到的問題,這個排期表可能會有一到兩周的延期。只要我們能夠在 12 月 1 日得到測試結果,我們就在 Q1 人力資源規劃時爭取到更多的人力。

1. 10 月 4 日:文檔評審。

2. 10 月 8 日:和客服團隊一起在開發環境中測試如何設置客服人員以及客服時間。

3. 10 月 11 日:上線。我們會在接下來的數天中逐步增加測試流量。

4. 10 月 17 日:在上線1周後同步信息。在此時我們可能會有一些額外的工作要做。

5. 11 月 12 日:最後一次溝通,評審當下狀態以決定繼續推進還是結束此項目。

6. 12 月 1 日:這是完成此項目並且得到測試結果的最終截止日。

開始的時候排期表可以只有一個大致的估期,通過更多的分析來逐步精確時間點(例如需要技術文檔)。

但是盡早嘗試拆解和確定時間點,大致框定每項工作的範圍和規模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工期估算應當來自於執行方(開發,設計等)。

↑以上是產品文檔示例部分

啊哈!有了文檔之後是不是就感覺踏實多了?寫文檔看起來是額外的工作成本,但是其實並不是,高效的文檔可以幫助你和你的團隊節約時間投入,並且在交付上線時會更有信心。

等等——你已經讀完示例文檔了麽?請務必先讀完它,再繼續閱讀下面的文章。

產品文檔寫作指南

我通過示例文檔詮釋了這篇文章中所講述的思考,在繼續閱讀下文之前,請務必確認你已經閱讀了上面的文檔示範。

為什麽要寫產品文檔?

一言以蔽之:為了以更高的質量、更快的速度和更佳的預判來交付正確的產品。

4a95a10

是的,就是這樣。那麽,產品文檔將如何幫助你做到這一切呢?Ben Horowitz 分享了上圖中這個看法,我的示例文檔也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明確一下要點:

1. 從一開始就理性思考

在團隊開始付出更高成本去設計軟件架構、實施代碼開發、完善界面設計、測試軟件質量之前,寫文檔可以迫使你提前思考每一個細節。這將會提高你決策的質量,降低意外事件發生的概率。

2. 高效溝通

你常常需要和不同的利益相關方(支持團隊,工程團隊,設計團隊,財務團隊,管理層等等)溝通你的方案。產品文檔可以幫助你事半功倍地完成溝通,避免口頭溝通中產生的歧義,團隊中的所有人可以更好地理解你的意圖,並且更有的放矢地做出答複。

3. 明確權責

明確項目目標的評價標準,公開承諾獎懲激勵機制:利益相關方可以知曉如果最後一刻變更需求會意味著什麽,工程師們也會在預估工期時再三斟酌。

產品文檔應當包含哪些內容?

產品文檔應該明確溝通要做一個「什麽」產品,以及「為什麽」要這麽做。用來說明清楚一個產品的表達方式很多,但最核心的,一定要說清楚這五件事情:

1. 問題

描繪你此次打算解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解釋為什麽要去解決這個問題。描述要盡可能地具體,並且提供相關的數據指標。

2. 可衡量的目標

明確承諾交付和成果,明確哪些事情超出了此項目的範疇。每一個目標,都應該可以明確衡量「是否達到目標」。

3. 需求背景

提供你的觀眾理解當前問題以及接受你的提議所需的所有背景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假設、用例、數據指標等信息。

4. 解決方案詳情

你的提議應該有充足的細節,易於團隊成員消化理解及執行——可以把這部分內容想象成對人腦進行編程和執行。

5. 時間軸

列出你的團隊共同認可的截止日期和其他重要時間點。這部分內容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比較模糊,但是在最後一次文檔評審之前應當完全敲定。

你可以使用我的示例文檔做你的文檔模板,按照你的想法增/刪/改任何章節。只要你能夠清晰並且條理清楚地表述上面提到的這五點信息,文檔形式並不重要。

產品文檔寫作流程:

接下來我會介紹我撰寫和評審文檔的常規流程。根據項目大小,利益相關方的數量不同等情況,流程細節可能會有所變化,但是大體的流程是確定的。

1. 快速完成一個草稿(1-2個小時)

關閉電子郵件和聊天工具。泡杯茶,坐在椅子上開始思考,然後逐一把你所了解的信息列成清單,即上文中的思路筆記示例。

2. 安排幾個30分鐘的一對一會議(1-4個小時)

這個步驟的目的是過一遍文檔中的細節,優化你的方案,並且獲得更多人的支持。盡可能控制這些會議的規模,人越少越好(理想狀態下都應該是一對一會議)。例如,在本文的示例中,我會和客服部門的負責人,一個財務人員和一個工程師分別安排一次會議。

3. 撰寫和編輯文檔(0.5-3天)

此時,你應該對能做,並且應該做什麽有了一個明確的想法,但是大腦中塞滿了大量的細節等待著梳理清楚。於是接下來需要將所有這些細節都整理出來,並且逐一梳理斟酌。

在完成第一版文檔之後,需要繼續大篇幅編輯修改,通常最終的文檔可以在你的第一版草稿的基礎上壓縮 30%-50% 的長度,簡潔和清晰的文檔就意味著更加容易閱讀。

大部分文檔都可以在半天到一天的時間里完成,不過實際上也會有一些文檔需要兩三天才能寫完。

4. 群發文檔並且安排一個 1 小時的評審會議(15分鐘)

將文檔群發給項目的所有利益相關方,並且抄送給其他可能對文檔感興趣的團隊(例如你所在的產品團隊,整個支持團隊等)。

跟進這些關鍵人員是否接受了會議邀請:將會執行這件事情的人,和所有對這件事情有通過/否決權力的人。

5. 評審文檔(1小時)

在開始會議之前,詢問是否有參會者沒有詳細閱讀你的文檔。通常都會有一兩個人中槍,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沒問題,我們先用 10 分鐘一起來看一下文檔。已經讀過文檔的人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先放松休息一下。”

這次會議上你需要獲得利益相關方的同意,並且獲得執行方(工程師、支持團隊等)的知曉、認可以及人力支持。

你可能需要開多次評審會議,並且根據評審會議上溝通的信息不斷修改文檔。

6. 通過評審後,及時同步信息和建立工單(1-2小時)

會後同步信息的電子郵件需要包含更新後的產品文檔鏈接,和此項目相關的工單鏈接(例如在頁面上添加 JavaScript 代碼,完成數據分析報告,測試 Staging 環境,和支持團隊預演流程,等等)。

一般接下來將會有一位工程師完成技術文檔,不過並不總是這樣(文中的示例項目就不需要這一步)。

產品文檔進階技巧:

1. 盡量簡短

沒有比這更重要的文檔寫作建議了。簡潔意味著清晰的思路和溝通,也意味著你的文檔更加易於閱讀和理解——這一點至關重要。

2. 使用平白的語言和簡單的格式

使用簡短而不是花哨的語句,使用列表和加粗強調可以使文章更一目了然,以放松有趣的方式寫作而不是一板一眼,如果你有得體的幽默感就再好不過了。

3. 為開發團隊預留時間

通過評審並且達成一致通過的文檔才是完善的文檔。如果你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個叠代 Sprint 中開發此項目,就應該提前兩到三周開始這個產品文檔寫作流程。

4. 像工程師一樣思考

在項目得以進入開發之時,常常會發現大量未預料到的邊緣情況——但這種情形其實可以避免。如果你認真考慮過項目進入開發的所有必要條件,你就可以提前發現這些問題(例如,是否在移動設備中可以使用在線聊天功能?)。

5. 確保每一個人都跟上了你的節奏

當我組織產品評審時,會議室里的大部分人都已經大致了解我要講的內容——因為我已經提前在討論會和日常聊天中溝通過這個事情了。既然大家都已經清楚了「做什麽」和「為什麽要做」的問題,文檔評審會上我們只要關註實施細節就好了。

6. 在圖表中下功夫

流程圖、線框圖等圖表可以通過易於理解的方式提供很大的信息量,同時也需要消耗非常多的時間來制作這些圖表。

7. 在思考和寫文檔上花 0.5-3 天時間

具體時間根據項目大小而定。花費在寫文檔上的時間越長,所帶來的邊際收益就會遞減。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沒有人能夠讀的下去超過 5-6 頁的文檔。

8. 指明方向,明晰願景

你不僅僅是在定義一個功能,也是在解釋「為什麽我們要做這件事情」以及「我們的目標是什麽」,在文檔中指出這個項目將會對更高層面的規劃造成什麽影響,以及接下來會發生什麽。

9. 確保你的觀眾閱讀了文檔

如果你的文檔又臭又長,或者從來不分享給對應的人,那你還不如不寫文檔。務必確保你的文檔被對應的人閱讀了,我上面關於評審開始時留時間給大家讀文檔的建議值得大家參考。

10. 獲取真誠的反饋

你的文檔是否是在贅述人盡皆知的事情?或者是文檔缺乏足夠的細節?是否在後續實施中發現了太多的邊緣情況?又或者,是否在制定計劃和文檔評審上耗費了太多的時間?你應該和你的團隊時刻保持溝通。

產品文檔與敏捷開發矛盾嗎?

我知道會有爭議,但是產品文檔和敏捷開發的原則沒有絲毫沖突,並且在類似於 Scrum 這樣的敏捷方法上得到了充分發揮。

畢竟,用戶故事許多時候需要詳盡的描述,文檔可以增加溝通中的清晰度和可傳播性,為什麽非要刻板地認為僅僅使用口頭溝通和使用白板才算是敏捷開發呢?

“產品文檔會導致發布變慢,過度規劃,通常會浪費時間。”這樣的想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我工作過的多個世界級團隊遵循著一些敏捷原則(例如兩周一個叠代周期),每天(甚至更頻繁地)發布代碼,並且以發布產品(而不是文檔或者會議)作為衡量成功的標準——這些團隊也都仍然認為文檔是他們打造成功軟件的一個關鍵部分。

產品文檔與技術文檔有何區別?

產品文檔通常關註做什麽 ,而技術文檔更多關註在如何做 。這兩種文檔為研發流程中的不同環節帶來同樣的清晰視角,並且都使得工程師(和他們的用戶)身心愉悅。

產品文檔 數據 產品經理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2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