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如果把這個邏輯放到其他地方就會有問題,比如很多投資和市場人士為了讓普通人能明白自己所講的話,就採取了這辦法—把邏輯簡單化—然後得出愚蠢的結論。
比如,很多市場人士評價京東商城和蘇寧的價格戰就是這麼做的:京東降價造成蘇寧沒人去了;蘇寧沒人去造成蘇寧倒閉;蘇寧倒閉京東就會壟斷市場。那麼京
東商城壟斷了市場就會把所賣的電器價格標得高高的。然後,救命啊,世界末日到了!我感覺這個邏輯可能被很多投資者認同了,就在蘇寧和京東商城「大戰」幾天
裡,蘇寧在二級市場的價格跌到了五塊六毛多。
這個邏輯套路里犯傻的地方有好幾處。
第一,由於人們對未來的分析容易以簡單粗暴的價格因素或簡單的易得性因素判定,而忽略人的主觀感受,所以往往會把未來的趨勢預計得過快。如果按照這種
判定,人們都應該喜歡衛生、便宜、營養豐富的麥當勞,而其他餐飲毫無生存的餘地。但事實呢,全辦公室只有我會在中午吃漢堡。人們只在網上買電器和去賣場買
電器存在著很多感受上的差異,這兩種售賣形式都將強大地並存很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足夠現在想建設電商渠道的銷售商們把自己的線上渠道建好—只要它們有錢
和走對了路。
第二,巴菲特把某個企業能阻止其他企業與其競爭的一些特徵稱作「護城河」,在所有種類的護城河裡,低價幾乎是最差的護城河,因為這種優勢很難保持長
久。其實低價這種策略有點類似於現在很多網絡自我炒作的人,可能一時很紅,但他們很難拿到高的出場費,也很難持久紅下去,因為僅憑道德底線低是不行的。所
以低價吸引顧客只能是一時的策略,甚至只是一次營銷活動而已。而對於那些公司業務只是相當於拿自己的100塊和別人換90塊的賠錢公司,降價策略就是在喝
烈性毒藥。而且在互聯網上購買電器這類事,一般客戶都要經過價格比較才確定下單,所以只以一時低價造成的聚集很難形成消費習慣,客戶粘性是非常低的。只要
那些敗家公司停止用藥,大家就會跑開。
對投資者來說,在蘇寧和京東之中當然應該選擇蘇寧,因為至少它還是一家有足夠盈利的公司—即使在蘇寧盈利下跌後—而不應該相信一家沒譜到不知道什麼時
候能盈利的公司。京東不會統治市場,因為京東可以便宜,如果這個市場被預期還有利可圖,另外的新來的資本就可以把東西賣得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