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研究者稱艾滋病藥新發現處動物實驗階段  媒體勿過度解讀

4月26日,媒體又發“重磅”消息,稱“港大:新藥可除艾滋病”,但藥物研究者對一財表示目前只是小鼠實驗結果。

據報道,由香港大學(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艾滋病研究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研制出一種新型的串聯雙價廣譜中和抗體(bi-specific bNAb),可有效抑制所有測試過的艾滋病病毒株,並促進清除人源化小鼠體內的潛伏感染細胞。

“這個實驗是小鼠試驗結果,有的報道太誇張,媒體可能也是為了吸引眼球。如果描述為‘動物模型的結果’就比較準確。不過我們最後目標是一定要做到人體實驗,造福於病人。”4月27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艾滋病研究所所長陳誌偉教授對第一財經表示。

全世界,艾滋病病毒(HIV)已經導致約4,000萬人死亡,目前仍有約3,690萬人攜帶著艾滋病病毒生活。2017年,中國檢測2億人次,新診斷感染者有13.5萬人。到2016年底,全國總存活感染者人數數是66.5萬,到2017年底是75.9萬。為了遏止艾滋病的全球大流行,研究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或治愈療法十分重要。然而,HIV的高突變率和抗病毒藥物無法清除的潛伏庫,仍然是兩大科學挑戰。因為在人體內極難利用合適的抗原誘導出具有抑制各種艾滋病變異病毒的廣譜中和抗體(bnAbs),利用已發現的bNAbs進行被動免疫,就成為艾滋病預防和免疫治療的實用方法。

“我們主要是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把抗體基因進行人工改造,在技術上屬於一個革新。就是把兩個抗體串聯在一起,經過這種基因融合之後,可以同時表達出來兩個抗體的活性,且作用是兩個單抗體同時作用的100倍。 同時具有廣譜性,能夠中和124種假病毒毒株。”陳誌偉表示。

據陳誌偉介紹,其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單基因編碼的串連雙價廣譜中和抗體,並將其命名為「BiIA-SG」,具有「一石二鳥」的效果 。BiIA-SG通過結合宿主細胞表面的CD4蛋白,有策略性地伏擊HIV,進而保護CD4+ T細胞不被感染。BiIA-SG不僅展示出強大的功效,在體外能有效中和124株不同基因亞型的HIV,而且可以完全保護人源化老鼠免於多種HIV活病毒的感染。此外,基因導入的BiIA-SG可以在人源化老鼠體內持續發揮功效,並且清除已被HIV感染的細胞。因此,此項研究為BiIA-SG作為一種新型抗體藥物用於HIV預防和免疫治療提供了概念驗證。這項研究成果已在最新一期《臨床研究雜誌》發表,該期刊為全球權威的生物醫學期刊之一。

“這個研究具有功能治愈艾滋病的功能。在小鼠體內會發現,註射了這個藥物後,不在感染艾滋病毒,此外,已感染艾滋病毒的小鼠,持續註射這個藥物3個月後,病毒水平會降低,42%的小鼠體內找不到艾滋病毒。當然我們喜歡能夠在猴子身上以及人類體內也達到這個效果。”陳誌偉表示。

美國波士頓BIDMC醫學中心博士後王宇歌則認為,HIV治愈有“根治”和“功能性治愈”兩種。“根治”需要HIV病毒蛋白(WB)、HIV RNA和HIV DNA完全消失,最終HIV抗體也完全消失。 “功能性治愈”也叫“長期緩解”,是指停抗病毒藥後病毒長期不反彈,不反彈越久越趨近根治。

王宇歌表示,從2013年密西西比嬰兒和VISCONTI隊列開始,功能性治愈的例子不絕於耳,而在一些早治療的隊列出現很高比例的功能性治愈(被稱作PTC),RV254和我們實驗室的某些隊列長期緩解率可高達26%。所以當看到臨床前和臨床試驗中,停藥不反彈的例子,其實並不是個例,而已經成為一種不鮮見的現象。

“所以我現在不驚訝於恒河猴或者病人停藥後很久不反彈,而現在更關註於尋找停藥不反彈的biomarker,這樣可以使更多的病人進行試驗性停藥,從而減少依從性要求和歧視。尋找PTC標記物也是近期NIH和amfAR立項資助的項目。”王宇歌表示。

雖然從動物研究成果到臨床應用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這個突破依然是人類與艾滋病毒鬥爭路上的一個成功的機會。而對於陳誌偉,藥物的成功更意味著有望成為首個“香港制造”。自2009年香港引入抗HIV病毒治療及預防手段以來,已確診的HIV感染病例,從2009年的4,443宗已倍增至2017年的 9,091宗。目前估計,香港每年用於HIV抗病毒治療藥物的花費超過5億5千萬港元,其中還未包括終身服藥的財政負擔、藥物毒性和耐藥病毒等問題。BiIA-SG作為一種普遍適用的抗體藥物,其廣譜性和有效性有明顯改進,將有望真正成為首個「香港制造」,適用於臨床治療HIV的抗體藥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