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債轉股序幕拉開:“一企一策” 債權以銀行貸款為主

近日,據媒體報道,債轉股方案上報國務院,另一方面,河南等省份也相繼出臺了關於當地債轉股更為詳細的文件說明。債轉股這項有著重大爭議的去杠桿利器,再掀風雲。

最新的債轉股方案取消了試點規模,強調“一企一策、一事一議”,且適用債轉股的債權以銀行貸款為主,債券等是否納入由參與方自主協商而定。

發改委投資研究所投資政策研究室主任吳亞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國家層面對於此輪“債轉股”還是一以貫之的原則,由市場自主決策,政府以及政策方面不會提供太多的支持。

不過,市場也有觀點認為,市場化債轉股的邊界、實施方法、推進力度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取消試點規模 “一企一策”

決策層反複強調的此輪債轉股和過去最大的不同在於“市場化”,在最新的方案中,有了更為詳細的表述:取消試點規模,強調“一企一策、一事一議”。

近日有媒體報道,中鋼集團債轉股方案基本落地,已經上報國務院,很快將有實質性進展。經國家發改委、央行、財政部、銀監會等多個部門共同研究討論,最新方案取消了債轉股試點規模,強調“一企一策、一事一議”。適用債轉股的債權以銀行貸款為主,債券等是否納入由參與方自主協商而定,針對臨時有困難、但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降杠桿;政府不強制“拉郎配”;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政府不承擔損失兜底。

中信證券研究部總監、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告訴本報記者,該方案的核心點在於:首先,此輪債轉股強調市場化法制化基調,所以不搞“拉郎配”;其次,適用債轉股的債權以銀行貸款為主,債券等是否納入由參與方自主協商而定;第三,債轉股實施主體仍是負債率高的支柱企業,產能過剩龍頭也會債轉股;第四,投貸聯動也是債轉股的一種方式。

“一企一策,不搞‘拉郎配’,市場經濟的事情,要按市場和商業法則來解決,政府要管住自己亂動的‘第三只手’。”一位資產管理公司人士對該方案作出評價稱。

吳亞平告訴本報記者,此輪債轉股不要寄希望於政府或者政策給予更多的支持,還是強調市場自主決策。

回顧今年3月以來,決策層對於“債轉股”的表態,市場化被一以貫之,如何市場化的路線也逐漸清晰。

今年3月1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後表示,可以通過市場化債轉股的方式降低企業的杠桿率。4月4日,有媒體報道稱,首批試點規模將為1萬億元,將在三年甚至更短時間內實施。

不過,5月份,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撰文稱,不要動輒搞“債轉股”,以及“拉郎配”似的重組。

6月23日,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在國新辦吹風會上稱,如果要實施債轉股這項政策,首先要明確一定是市場化、法制化的債轉股,它是整體杠桿綜合性的措施之一。其次,這次債轉股最主要的特點是,債轉股的對象企業完全應該由市場主體自己選擇。但是對債轉股對象企業要設立一些紅線或有負面清單,對於僵屍企業、有失信記錄的企業、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嚴禁列入到債轉股的對象。

近日,有報道稱,銀監會就《關於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金融債權債務處置的若幹意見》向市場征集意見,其中市場化、遏制逃廢債也是強調的重點。

債權以銀行貸款為主

方案中指出,適用債轉股的債權以銀行貸款為主,債券等是否納入由參與方自主協商而定。

實際上,多個地區已經在供給側改革文件中提及市場化債轉股,湖北、吉林對於債轉股的目標非常明確的選為銀行債權;河南債轉股對象是國有金融機構債權;山東債轉股為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債權;而山西和青海並未指定債務類型,相對範圍更加模糊。

招商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孫彬彬認為,從最新案例來看,債轉股的進展與是否涉及債券債務關聯度更大。如果債轉股沒有涉及債券,進展相對順利,企業償債壓力降低。如果債轉股涉及債券,因為債券持有人的複雜性,回收期的延長對於債券十分不利,推進障礙較大。

此前的東北特鋼、川煤違約的持有人會議上,債轉股都遭到了持有人的強烈反對。

明明告訴本報記者,銀行貸款債務人比較集中,主要是某一家或某幾家商業銀行,這樣有利於債務人債權人來協調溝通。但是債券持有人非常分散,甚至還涉及到二級市場的流通,所以債券債轉股將更加謹慎。

上述資產管理公司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一方面債券牽扯到太多投資者。另一方面,債券本來是有流動性的,直接將債券轉股可操作性不強,除非將債券轉為股票,而非股權。如果是上市公司,就比較好推;如果不是上市公司的話,市場不會願意債轉股。

不過,中信證券債券研究團隊近期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從近期銀行債權債轉股案例來看,債轉股成功案例十分有限,市場化推進的阻力不小。

二重重裝多方協調下最終受償率60%;熔盛重工案例有一定特殊性難以複制;中鋼集團(負債600億元左右)與渤海鋼鐵(負債1920億元左右)債轉股進程坎坷,前者不斷推遲“10中鋼債”的回售,後者剝離天津鋼管等子公司,自身漸處於掏空狀態。

市場化的債轉股推進仍存不確定性

明明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中鋼集團的債轉股方案上報國務院”這可以看作是一個信號,表明債轉股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不過他也表示,市場化債轉股的邊界、實施方法、推進力度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中鋼集團這種企業太大了,運作起來太累人。尤其又是鋼鐵這種夕陽產業,而不是什麽新興行業,主動想參與的金融機構恐怕不多。”上述資產管理公司人士表示,不過目前對於所涉及到的銀行來說,之前投入太多,現在債權人變成股東,也是不得已為之。“還有更好的辦法嗎?反正也收不回錢,做股東說不定企業重組後還有希望變好,否則債權永遠收不回來,在賬上還是不良資產。”

在他看來,即便是“一企一議”,強調市場化,債轉股能不能推下去,實際上還是一個“拼爹”的過程。中鋼集團是央企,東北特鋼是地方國企,國務院層面當然先管央企。遼寧省政府也想讓東北特鋼債轉股,但是債權人沒有人聽;如果是縣級國有企業,料想就更沒有人理會了。

中信證券債券研究團隊上述報告中提出,以東北特鋼案例來看,至少債券投資者並不歡迎債轉股,反而傾向於破產清算。從目前的官方低調態度來看,對市場化債轉股無論是中央財政還是地方財政都不情願兜底,尤其是地方政府層面,多數省、市一級地方政府、國資委財力有限,如區域GDP、財政收入大幅下滑的遼寧省,對於東北特鋼即便有心,短期內財力也將有限。最終決定有賴於債權人與債務人雙方的溝通博弈,推進起來必然受到一定限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568

全國樓市調控繼續蔓延 多家上市房企一季報“變臉”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1/1096745.html

001-000.thumb_head

每經實習記者 舒曼曼 每經編輯 曾健輝

近期,上市房企正陸續披露2017年一季度報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發現,多家房企一季報出現明顯虧損,其中京漢股份(000615,SZ)和中房地產(600890,SH)出現較大的虧損;還有不少房企結轉收入或銷售面積出現較大下滑。

今年一季度,全國數十個城市密集出臺新一輪房地產調控政策,調控範圍不僅擴大到三、四線城市,甚至連五線城市都加入了限購行列。針對房地產業務的下降,泛海控股(000046,SZ)方面表示,主要是因為調控政策全面升級的影響。

不過,當前的調控似乎仍未結束。4月19日,濟南出臺樓市調控政策,要求本市戶籍二套房首付提至60%等。截至目前,全國已有40多個城市出臺樓市新政或為調控“打補丁”。相關專家表示,在政策環境影響下,規模房企和品牌房企的優勢愈加明顯,中小規模企業出現虧損或業績下降。

●部分房企虧損翻倍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北京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620億元,同比下降7.2%。其中,保障性住房投資151.5億元,增長26%。商品房本年新開工面積327.3萬平方米,下降36.9%。商品房銷售面積232.3萬平方米,下降8%,商品住宅銷售面積134.3萬平方米,下降15.4%。

在市場調控的背景下,部分房企龍頭受城市限購政策影響較小,其中萬科一季度實現銷售金額1502.7億元、同比增長99.72%;龍湖地產實現銷售金額430.2億元,同比增長218%。而中小房企的日子就沒那麽好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同期,京漢股份、中房地產、綠景控股等房企凈利潤虧損,其中綠景控股近兩年的第一季度都是虧損。

以中房地產為例,一季度預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約2438萬元,去年同期虧損560萬元,虧損增大了3倍。中房地產表示,虧損原因是新項目拓展、銷售擴大、增加人員配置等因素,導致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較上年有較大幅度的上升,另外,報告期內部分項目利潤率較低,導致整體利潤率下降。

金融街(000402,SZ)一季度表現同比下降,雖然預計盈利5.07億~ 5.85億元,但相比去年同期下降約25%~35%,主要原因是主要開發項目在區域和業態方面與去年同期存在差別。

據天地源(600665,SH)公告顯示,2017年第一季公司開工面積2.17萬平方米,同比減少72.74%;受項目開發所在城市調控政策影響,實現簽約面積7.01萬平方米,同比減少41.43%;實現簽約金額6.75億元,同比減少61.75%。當期無新增房地產項目。

●本輪調控初顯成效

“9·30”調控以來,全國已有超過45個城市累計出臺房地產調控政策140余次,抑制市場過熱。從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的3月份70城房價指數中可以看出,熱點城市樓市漲幅已集體回落,初步達到抑制房價的目的。據《新京報》報道,北京“3·17”調控已經滿月,新房周成交量縮水66%,二手房周成交量較新政出臺前下降10%。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一二線熱點城市調控政策升級,住宅市場成交量持續回落。據統計,今年一季度50個代表城市商品住宅市場月均成交量在265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約15%。

華夏幸福(600340,SH)的一季報顯示,公司當期的城市地產簽約銷售額為28.47億元,同比增長1.10%,銷售面積為16.77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減少53.87%,銷售面積出現大幅度降低。公司整體銷售額為409.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3.77%。公司銷售面積減少一半多,與限購限貸政策不無關系。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929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9.1%,增速比1~2月份提高0.2個百分點。1~3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29035萬平方米,同比增19.5%,增速比1~2月份回落5.6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23182億元,增25.1%,增速回落0.9個百分點。

政策調控之後,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都有所回落。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新一輪調控措施是3月17日以後陸續出臺的,對於整個經濟,包括對房價,還有其他房地產方面指標的影響,有可能在4月份乃至以後陸續有所顯現。

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表示,4月上旬,在嚴格調控下,市場快速降溫,熱點城市數據全面回落,部分城市比如北京等嚴格限制的商辦等簽約數據接近零。隨著政策效應進一步釋放,部分城市房價過熱的現象也有望減少,二季度全國70城房價指數走勢也有望處於平穩運行的區間,預計二季度房價降溫表現將超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23

净利231亿大增224% 房企一哥转型交出史上最好半年报

http://www.xcf.cn/jrdd/201708/t20170828_781196.htm

 8月28日,中国恒大(HK.3333)发布2017年度半年业绩,多项核心指标行业第一:上半年营业额1879.8亿,同比大增114.8%;净利润231.3亿,同比大增224%;截至6月30日公司总资产达14930亿。业绩大增的同时,恒大上半年实现净负债率大幅下降近一半。

  今年年初,恒大启动战略转型,提出要坚定实施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在发展战略上,由“规模型”发展战略向“规模+效益型”发展战略转变;在发展模式上,由以往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低成本的“三高一低”发展模式向低负债、低杠杆、低成本、高周转的“三低一高”发展模式转变。此次恒大交出有史以来最好的半年报,反映其战略转型成效显著。

中国恒大2017年度半年业绩发布会现场

  半年净利231亿大增224%

  半年报显示,除了净利润大幅上涨至231亿,上半年恒大实现核心业务利润273亿,同比大增249.6%,归属股东利润188.3亿,同比大增832%,股东回报率51.8%,同比增43.6个百分点,各项利润指标均创上市以来最高纪录。

  据了解,恒大上半年实现利润大增,一方面是由于销售高增长带动营业收入大增,另一方面恒大近两年大力度打造精品产品,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此外,恒大采用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配送的标准化运营模式,大幅降低了营销、管理、财务三大费用,上半年销售及管理费用率同比大幅下降一半。

  这些增效益、控成本举措加上持续强劲的销售,推动恒大利润持续高增长。今年前七月,恒大销售额2882.5亿,同比大增56%,业内预计其全年销售将突破5000亿。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美林美银等国际投行均看好恒大盈利能力提升,德意志银行预计,未来三年恒大盈利年复合增长率可达63%。

核心指标

  三大措施降负债率

  房地产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高速增长的房企普遍采用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低成本的“三高一低”发展模式,其逻辑在于房企要实现高增长必须储备大量土地,从而沉淀大量资金推高负债。作为发展最快的龙头房企,恒大自2009年上市以来销售额、总资产等核心经营指标实现12-23倍增长,负债率也因此处于较高水平。

  但随着恒大实施“规模+效益”发展战略,保持规模适度增长的同时注重增长质量,降负债、去杠杆成了必然选择。记者了解到,恒大今年年初已开始向低负债、低杠杆、低成本、高周转的“三低一高”发展模式转变,核心就是大幅降低负债率。上半年,恒大成功引入两轮合共700亿战略投资,并在5、6月份两个月内迅速还清1129亿永续债,实现资产负债率下降至75.5%。

恒大总裁夏海钧等高管出席发布会

  据恒大首席财务官潘大荣现场透露,到今年年末恒大资产负债率将下降到67%左右,2018年末下降到60%左右,2019年末下降到55%左右。

  恒大为实现降负债率目标,实施三大措施:一是计划未来三年实施土地储备负增长,即土地储备每年下降5%-10%,相当于每年减少1000到2000万平米土地储备;二是恒大地产计划进行第三次引进战略投资者,引入战投资金300-500亿;三是进一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盈利能力,增加净资产。

  许家印大刀阔斧坚定实施战略转型,恒大由“规模型”发展战略向“规模+效益型”发展战略转变,由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低成本的“三高一低”发展模式向低负债、低杠杆、低成本、高周转的 “三低一高”发展模式转变,相信将进一步提升增长质量,防范风险,实现更加持续稳健的发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57

國資委:央企一季度新動能支撐作用逐步顯現

4月16日,國資委舉行中央企業2018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表示,一季度,中央企業在實現經營業績較高速增長的同時,在提升發展質量上也取得了積極成效。一季度中央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28.1億元,同比增長26.7%。

彭華崗介紹,新動能支撐作用逐步顯現。一季度,軍工企業加大軍民融合力度,加快推動產研轉化,積極拓展智能制造、智慧安防、衛星遙感監測等領域,新產業收入占的比重超過了30%。電信企業的數據、內容、信息技術服務等新興業務快速發展,一季度新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了13.4%,新業務的比重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已經超過了50%。

一季度,中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石油石化一季度投資增長13.2%,交通運輸增長26.5%,設備制造企業增長了14%。煤炭企業加大安全高效智能化開采和清潔高效集約化利用方面的投入,固定資產投資一季度同比增長了10%。在新興產業方面,通信行業圍繞5G加大投資力度,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7.6%;汽車行業圍繞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加大投資力度,一季度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46.9%。

以下為文字實錄:

中央電視臺記者:從剛才發言人的介紹來看,一季度中央企業的營業收入和效益都實現了較高的增長,我們在關註數據增長的同時,也關心中央企業是否實現了高質量的發展?

彭華崗:從今年一季度中央企業運行情況看,中央企業在實現經營業績較高速增長的同時,在提升發展質量上也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聚焦發展主業,實體企業增長勢頭強勁。實業是中央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中央企業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聚焦主業,發展實業,一季度中央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28.1億元,同比增長26.7%,高於中央企業平均增幅5.8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增利額占中央企業利潤增量的近70%,成為中央企業利潤增長最重要的動力。我們講,中央企業的發展,首先要立足與突出主業、發展實體經濟,這個在一季度得到了重要的體現。

二是堅持創新發展,新動能支撐作用逐步顯現。一季度,企業的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我舉幾個例子,比如軍工企業加大軍民融合力度,加快推動產研轉化,積極拓展智能制造、智慧安防、衛星遙感監測等領域,新產業收入占的比重超過了30%。電信企業的數據、內容、信息技術服務等新興業務快速發展,一季度新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了13.4%,新業務的比重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已經超過了50%。

三是部分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實現較快增長,投資結構持續優化。一季度,中央企業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三個月保持正增長。特別在傳統產業,加快改造升級,向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轉變。石油石化一季度投資增長13.2%,交通運輸增長26.5%,設備制造企業增長了14%。煤炭企業加大安全高效智能化開采和清潔高效集約化利用方面的投入,固定資產投資一季度同比增長了10%。在新興產業方面,緊緊圍繞國家戰略方向、行業發展方向、市場需求方向,加大資源投入和提前布局,比如通信行業圍繞5G加大投資力度,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7.6%;汽車行業圍繞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加大投資力度,一季度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46.9%。

四是運行效率不斷提升,國有資本回報水平持續提高。我剛才在通報的時候也講到,中央企業一季度的經營效率指標都有比較大的提升。一季度中央企業成本費用總額增速低於收入增速0.6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占收入的比重同比降低了0.5個百分點;百元資產創收同比提高了1.6%;毛利率同比提高了0.5個百分點;勞動生產總值同比提高了8.3%;人均利稅同比增長了12.2%。

應該說,中央企業在發展提升質量上,還有很多的空間,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我們將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推動企業突出主業,一心一意做強做優實業,努力做好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36

航企一季度盈利多增長 國內航線全價票上調已啟動

五一節前,七家航企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在燃油價格推動成本上漲之下,大部分航空公司一季度的凈利潤仍同比增長。

與此同時,在民航局發布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國內航線目錄後,部分航空公司的國內航線全價票已經開始上調,航司普遍預計對收入的利好影響會大於去年。

在一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減這一指標中,只有東方航空(600115.SH)的凈利潤同比下降29.6%,這主要是由於公司去年同期出售東航物流及貨運業務獲得了一次性的投資收益17.5億元。扣除投資收益的影響之後,東方航空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增幅達到62.41%。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航空公司的一季報也發現,大多數航空公司今年一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增幅都不小,這與相關指標統計口徑的變化也有關。

比如增幅最大的春秋航空(601021.SH),扣非後的凈利潤同比增長346.9%,主要是由於一季度與去年同期的計算口徑不同:將自 2018 年1月1日起發生的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1.89億元從“營業外收入”計入“其他收益” 項目,並將其中1.84億元航線補貼劃分為經常性損益。

同樣,我們計算了更能反映各家剔除規模因素後盈利水平的“收入利潤率”。與2017年年報不同的是,吉祥航空以微弱優勢超過了春秋航空排到了首位。

補貼和燃油

對航空公司來說,從政府、機場等獲得的航線補貼等額度,對業績會產生不小的影響,由於近年來各地政府(尤其是二三線城市)對開通國際遠程航線和國內獨飛航線熱情高漲,航空公司每開通一條上述航線,都會獲得每班一定數額的補貼。

在一季報中,各家並沒有披露獲得補貼的具體數額,不過在2017年年報中,國航、東航、南航、海航、春秋、吉祥以及華夏航空獲得的補貼總額分別為24.79億元、49.41億元、31.28億元、9.09億元、10.28億元、3.71億元和1.05億元。

我們還對各家2017年獲得的補貼數據進行了對比,對補貼對利潤的貢獻進行了排序。

由於燃油成本是航空公司的第一大成本,燃油成本的上漲也對航空公司的業績有著直接影響。

根據東方航空的統計,一季度總體營運成本同比增長9.7%,其中航油成本同比增長18.7%,主要由於公司一季度平均航油價格相比去年同期上升12%,燃油消耗同比上升約6%。

中國國航(601111.SH)一季度成本端增長最大的也是航油成本,國航方面在一季度業績電話會議中透露,一季度公司航油成本84億元,油耗采購量同比增長9%,不過一季度單位油耗有所下降,因為引進新機型的油耗水平相對少於原來的機型。

南方航空(600029.SH)一季度的航油成本94億,上升20%,由於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漲幅為10.7%,由於生產量帶來的成本增加9.6%。南航方面在一季度業績電話會議中也透露,公司單位航油成本有下降,主要是由於航油成本的管控,以及新機型的引進,新機型實現節油15%左右。

近期的油價上漲也使市場上對燃油附加費的恢複征收產生預期,對此,東航表示目前的燃油采購成本在4700元/噸左右,而燃油附加費的征收標準在5000元/噸左右,因此尚未達到征收的起征點。

南航方面透露,歷史來看一般國內燃油附加費能夠覆蓋燃油成本的65%~75%左右。公司一季度燃油附加費收入14億,主要是來源於國際航線:其中國際12.4億,地區0.7億,貨運合計1億。

“目前的燃油附加費征收機制是基於油價高企後對成本的一種補償性的備註,但市場經濟下,價格應該敏感地傳導市場的供需,從這方面看,燃油附加費的征收也應該由供需決定,而不是政策決定。”中國國航董秘周峰曾對記者指出,對於航空公司來說,燃油附加費也不是必要的票價組成部分,如果價格(票價的調整)能及時反映市場供需的話,其實也不一定只能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對沖。

票價調整啟動

事實上,今年票價政策的調整,也是影響航企業績的重要因素。

去年年底,民航局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民航國內航空旅客運輸價格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放寬了市場調節價航線的範圍,規定5家以上(含5家)航空運輸企業參與運營的國內航線可以由航空公司每航季選擇一定數量的航線調整公布票價。第一財經記者比較放開航線的新舊目錄發現,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國內航線比2016年時增加了306條。

“今年可以調整的範圍要比去年更廣,而且涉及的航線品質也更高一些,因為幹線上的旅客對價格的敏感度不高,我們預期今年漲價對收入的影響會大於去年。”國航市場部總經理羅勇曾告訴記者,“從國航來看,我們具備條件可以調整的航線有200多條,按照一個航季可以調整不超過本企業上航季運營實行市場調節價航線總數15%的要求,我們新航季大概有30條航線可以調整。”

在最近舉行的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國航透露調價完成在兩個月左右。今年上調的航線較去年主要是幹線,幹線調整之後對客收的帶動更加明顯,增幅與絕對值會大於去年提價的水平。

東航也表示上周已經開始逐步調整第一批5條航線,包括哈爾濱-西安、榆林-西安、成都-太原等,預計5月中旬會放開主幹線包括上海-北京、上海-廣州、上海-深圳等航線,6月份之前會逐步全部放開可上調航線的價格。

南航則預計可以調整的航線超過50條,占公司國內運力的30%左右。預計公司兩個月之內票價能夠調整到位,未來票價水平穩中有升。

興業證券研報預計,航線價格上限放松是大勢所趨,而提升準點率是民航局目前階段工作最高優先級,預計在2018年三季度之前控制供給側的力度不會放松。在嚴厲的供給側改革下,民航競爭結構將大幅改善,2018年的票價彈性和利潤彈性非常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