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知乎:借鑑Quora而誕生 盈利模式未知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4/16/225826.html

知乎的首頁簡潔的不能再簡潔了,但登錄後卻呈現出一個精彩的網絡世界。正是如此,讓知乎的「邀請碼」一碼難求。

有人說這是中國版的Quora,一個問答網站。要想加入它,必須填寫申請,等待確認,收到邀請碼,實名註冊,告知職業、公司、所用郵箱、關注話題 等。雖然步驟冗雜,卻引來超過40萬的網民註冊,甚至淘寶上也出現了售賣它「邀請碼」的商家,119元的價格也不能阻擋趨之若鶩的人群。

它的名字叫「知乎」。這個問答網站為何受到眾人追捧?在競爭激烈的互聯網時代,它又憑藉什麼佔有一席之地?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註冊了一個知乎賬號,一探究竟……

從心靈受傷到李開復的時間安排

為了採寫金種子企業,記者先後經歷了填寫個人資料,發送加入申請,獲取邀請鏈接,點擊註冊,輸入關注話題等一番「折騰」,最終順利進入知乎,一探真容。

「小時候,因為我堂哥的一壺開水,讓我失去了生育能力,落下終身殘疾,我堂哥多年來一直在彌補,供我上大學,但我心裡還是很恨他,我該原諒他嗎?」記者在網頁上看到,這個問題是知乎羅列出數十條問題中的一個,以下是這個問題的部分答案:

「因為小時候的一壺開水,今後的生活中,你可以在你任何失意的時刻,狠狠地想:都怪當年的那一壺水。你可以在你今後的生活中,都對罪魁禍首耿耿於懷,不原諒他。

要是我,我也不原諒。

這裡,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資格教育你要寬容,要諒解,要放過他,沒有人是你,沒有人會瞭解你的感受。

可是,我想大家又會存有一些遺憾,因為你一直停留在原地,困住了自己。

雖然你沒有辦法選擇過去經歷的噩夢不可以發生,但是你可以嘗試改變你看這段經歷的態度,不為別人,只為自己過得好一點。

我也恨過一些人,也有無法釋懷的從心底升騰出的想冷笑著看著對方痛苦掙扎的惡毒的願望。這種恨,是超出我智力和能力範圍的事情,我就先把這件事擱置起來,壓箱子底兒。當我慢慢強大和生活慢慢地變好,這些壓箱底兒的事,已經對我不重要了。

有的人,有些事,二三十年無法釋懷,你忍著,也許30年後的第一天,你就忽然豁然開朗了。

希望你好啊,兄弟。」

這道問題共有30多位網友回答,其中,「胡主席的小背心」的答案最受歡迎,這個問題的答案獲得185位網友的「贊」——一種認同投票。

這是知乎帶給記者的最初印象。

記者不惜濃墨重彩地描述這一段,或許是因為很久以來,我們很難在一個問答網站中見到如此溫暖、親切、理性與智慧的答案了。崇尚短小精悍、速食文化的百度知道、雅虎知識堂,與這裡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這裡,你可以向李開復這樣的「大人物」提問,「你每天4點起床是怎麼辦到的?如何安排自己的時間」?隨後便是李開復長達7條,2000餘字的回覆。

同樣,你也可以提問非常專業的問題,比如「Siri通過語音識別提供智能助手服務,這樣一個產品的技術挑戰在哪裡」?甚至諸如「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或者說人生到底有沒有目的」——這種只有在大學宿舍兩個單身男學生,在夏日傍晚喝著啤酒仰望星空時才會聊到的問題,也會收到由律師、漫畫家、世界500強 企業HRD、大氣學本科生等各行各業優秀人士的悉心回答。

發現更大的世界

「發現更大的世界」這是知乎官網首頁上的註腳。

互聯網的出現,已經使人類認識、改變,甚至重塑了世界,當我們生活在「有問題就谷歌,再不行就百度」的時代中時,知乎又能帶給我們什麼?

在掛著一面海盜旗的屋內,記者採訪到了知乎CEO周源。

「海盜旗的含義是,大家都有一顆真實的好奇心,願意去接受挑戰,努力去改變現狀。海盜旗和我們公司的氛圍比較貼合。」他說。

或許是因為記者出身,周源對於信息的渴求和理解,更是有著不同於常人的體會。「我們每個人都掌握著其他人不知道的知識,我們又依賴於別人提供的各種各樣的信息來進行決策。這就需要一個很好的方式,將信息、知識、見解、經驗分享出來,這樣的一件事是很有價值的。

周源希望,知乎可以成為這樣一個平台,可以讓人聚集在一起,讓他們可以彼此溝通,把有價值的信息鏈接起來,從個體知識變成群體知識。

這裡就像是一個大千世界。這裡的人們不同於傳統的互聯網,他們都要實名註冊,雖然陌生,但是他們卻比現實中更多了一份沉澱與善意。

「每一道問題都有人解答,少了平日裡的起鬨、浮躁、敷衍;這裡的人,細心聆聽問題、儘量解釋周全,並且專業水準較高。」這是一位網友對知乎的評價。

當然,知乎上也確有人會問這樣的問題,「知乎上有很多的牛人,他們每天都很忙,為什麼要去回答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知乎上有非常多的人給出了各式各樣的回答,周源最喜歡的一個是,「我不是專家,但是我記得約翰·杜爾(風險投資基金KPCB創始人) 年輕時候說的一段話,『我在我很年輕的時候,我擁有的知識都是我的導師教給我的,此生我無以回報,我惟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我的所學教授給其他人』」。

仿冒、跟從、出路之爭

實名註冊,必須獲得邀請碼,融合社區交互式與問答,從任何角度看,知乎都像極了美國Quora網站。對外,知乎要與「宗師級」Quora一較高下,對內,知乎又面臨著百度知道、雅虎知識堂等多種問答網站的競爭。最重要的是,知乎是否已經找到盈利模式?先確保自己存活下去?

對此,周源並不迴避Quora,他說也正是因為Quora的誕生,讓他驚詫、隨後萌生做中國Quora的願景。2010年11月,第一個知乎版本誕 生,知乎開始了內測。兩個月後,知乎正式上線,為了吸引知識豐富的人來知乎創造價值,知乎借鑑了Quora的運營策略,通過嚴格准入的邀請制和利用李開復 等名人的傳播造勢。

這批早期用戶包括了薛蠻子、徐小平、雷軍等業內知名人士及互聯網評論人、公司高管,還有小部分廣告、法律、媒體、文化圈人士。

當然,知乎只是模仿Quora的國內諸多網站之一,其他類似的模仿者還有百度新知、米飯、煩題網等。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至少在今天,作為一個高質量的問答社區,Quora也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背後的邏輯、技術、運營門檻也頗為複雜。

不過,相較於國內傳統問答網站對手,比如百度知道、雅虎知識堂,周源認為知乎更有優勢。「中國的互聯網上有大量的垃圾信息,真正有價值的知識和見 解,都在每個人的腦子裡沒有被分享和挖掘出來。知乎培育的是能讓知識不斷地生產,經驗能不斷地被沉澱的一個社區。簡單的問題可以在網上搜索,如果很專業的 問題,互聯網上不一定有。同時,在網上搜索永遠面臨一個問題,你不知道到底是對還是不對。」周源說。

盈利模式這一道檻還未邁過,緊接著第二道檻又接踵而至。知乎選擇了「更累」的管理模式。

當Quora正式發佈一年後,註冊用戶已達到近40萬,靠20多名員工維持開發和運營,其中內容運營人員不過一兩名。同樣是40萬用戶,知乎卻需要 額外付出5名內容運營者,對由40萬用戶製造的內容進行編輯和監管。在Quora上,用戶可以同時對別人的提問和回答進行編輯修改或總結,但知乎只保留了 對提問的共同編輯功能,用戶只能對自己的回答做出修改。

知乎的內容運營團隊,要負責內容監管、推送、整理和社區氛圍維護,他們需要借助系統的幫助,將每個領域子話題的精華內容挑選出來,將熱點問題通過 「知乎每週精選」發到每位用戶的郵箱裡。此外還要懲罰發佈垃圾信息、四處灌水的用戶,幫助回答一下新成員的「冷清」問題等。為了提高效率,知乎成立了一個 數十人的志願者團隊,他們是各個領域的專長。

其實,這些東西或許並不重要。周源最為關注的,還是改進算法、優化內容、個性推送並提高用戶活躍度。比如說,儘量與新用戶打招呼,讓知乎頁面變成一個動態簡歷,呈現個人的職業行業、擅長的話題、感興趣的話題、話題排名等。

至於盈利,他確實沒有想清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