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經綸:旅遊業比貨不比價
1 :
GS(14)@2017-12-18 04:39:13香港人放假去旅行,好多時都抱着一個出走的心態。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壓力,四方八面來自公司老闆、子女教育、供車供樓、又或者無車無樓,一有機會,就會危險速逃。但求做幾日出走的駝鳥,避得一時就一時。反而,國內越來越多人出外旅遊,目的是為了擴闊眼界,增長知識,出發點來得正面。這個分別,可能是那些來自國內的中產及年輕人,對於現況及將來,抱有更清晰及可達到的期望。「逃避」與「追求」,明顯是兩個不同的社會狀態。不論甚麼心態,近年做旅遊,越來越偏向講求深度體驗,而不再單求走馬看花,做一些人做我做的東西。寧願多付一點錢,尋找一些不同的旅遊體驗。例如,人家去北歐,都會吃挪威吞拿魚,而你就天光上船,體驗整個捕魚過程,再上岸在臨海小屋,由廚師為你即場烹調新鮮吞拿魚;去南極,大部份人都由阿根廷出發搭船,當中區別,有些旅行社安排的船,配備最新,有如定海神針,無需經歷在大浪中巔簸浮沉的航程。如此一來,享受不同,體驗不同,一分錢一分貨。貨比貨,沒有永遠的贏家,轉個頭,人人都可以抄可以跟。長遠發展而言,服務才是王道。試想想,一些導遊領隊帶團,隨便介紹一下上網都輕易找到的背景資料,唱吓歌講吓笑,趕頭趕命,倒不如自由行?有些有質素的旅行社,聘用的是資深導遊,他們對當地歷史、文化、經濟、社會各方面的理解是經過多年的浸淫,可以讓你深度看到一些非一般遊客體會到的東西;同時整個行程,把一切可預見及難以預料的東西都安排妥當,讓旅客全無負擔及顧慮,這些都不是話抄就抄的東西。做旅遊廣告,如果仍然平價鬥更平價,大家就只停留在一個起點。往前走,最重要的是如何提升旅遊體驗,讓人們回來後,感受到一些與別不同的回憶。回憶,大小不重要,有和無才是重點。文廸晞
mailto:
[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215/2024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