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專員:放寬白米鎘含量合理
1 :
GS(14)@2017-07-05 03:34:33【本報訊】政府建議修訂食物攙雜金屬雜質含量規例,其中白米的鎘含量會由每公斤上限0.1毫克,放寬至0.2毫克。立法會昨舉行公聽會,香港米行商會贊成建議,但多名議員認為香港沿用較嚴格標準多年,未見食米供應出現問題,放寬並不合理。食物安全專員強調,現有鎘用較嚴格標準無科學理據支持,又指新修訂下其他金屬含量有所收緊,相信整體不會影響白米安全。
商會:標準高難搵米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昨舉行公聽會,多名議員關注白米鎘標準放寬問題。食安中心食安專員何玉賢解釋,法典有關白米的鎘標準為每公斤上限0.4毫克,因香港食米量較多,故跟隨內地及新加坡等建議用0.2毫克,又指現在0.1毫克標準為30年前國際穀類準則,10年前法典已加入白米標準,香港沒有理據支持繼續使用較嚴格標準。他補充,2012年至今中心共化驗逾400個米樣本,只有4個超出0.1毫克標準,當中兩個為日本米,一個泰國米及一個大陸米,合格率達99.9%;新建議下白米其他金屬含量規定會收緊,相信不會影響白米安全。香港米行商會理事藍寶珍指,若繼續沿用現時0.1毫克的標準,業界「搵米」會較困難,又指內地南方米較多超出0.1毫克標準,但不同意用0.2毫克標準能令更多內地米入口,「都係要去搵」。多個漁業團體擔心收緊標準影響生計。香港漁民團體聯會主席張少強指修訂前希望政府要清楚解釋,包括提供收緊標準的理據、對業界的支援等,「咩魚得,咩魚唔得,完全唔知,業界好大憂慮,甚至恐慌」。香港漁民漁業發展協會代表崔景恒質疑,政府指不合格率整體不會超過5%,但魚種類多,「政府都認唔排除某種魚可能5%甚至100%」,認為改標準會嚴重打擊業界。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副主席凌民琛則要求,政府提供含金屬高危地區名單,讓業界避開及早找替代品。■記者嚴敏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4/2007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