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巴倫週刊:做空者和中概公司誰在說謊?

http://news.imeigu.com/a/1327922106000.html

近十年來,數百家中國企業通過「反向收購(reverse merger) 」的方式在美國上市,如今,這些中國概念股中很多股價已不到一美元,導致總計數百億美元的市值被蒸發。那麼,誰是背後的罪魁禍首?

去年12月,中國風塔製造商遼寧新興佳集團(CleanTech Innovations Inc,下稱「新興佳」)向紐約州高等法院提起訴訟,指控納斯達克交易所在其財務顧問被《巴倫週刊》一篇以「反華」為目的的文章點名後,將其實施摘牌。新 興佳提到的《巴倫週刊》的「反華」文章,是該雜誌於2010年8月28日刊登的一篇題為《當心此類中國出口》(Beware This Chinese Export) 的文章。本月初,遼寧省有關部門致函美國商務部稱,新興佳的退市是「出於種族偏見的動機」,這一指控遭到納斯達克交易所的否認。而在本週三,美國聯邦調查 局(FBI)的執法人員突擊搜查了新興佳財務顧問本傑明•魏(Benjamin Wey)的住所及在華爾街的辦公室,並帶走了幾箱的證據。美國聯邦調查局不願透露對魏調查的細節,魏本人及其控股的紐約國際集團(New York Global Group)也無法聯繫上。紐約國際集團的主要業務是協助中國企業到美國股市上市。

另外,總部設在加拿大溫哥華(Vancouver, B.C.)的中國銀礦運營商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Silvercorp Metals Inc,下稱「希爾威」)去年12月表示,匿名做空者用「Alfred Little」的假名發佈報告指控希爾威涉嫌造假,中國執法人員已經就此展開了刑事調查,以查實匿名做空者的真實身份。希爾威還表示,它為此開展了調查, 建立了用於澄清事實的網站( www.silvercorpfightsshortanddistort.com ),並於去年9月在紐約州高等法院提起誹謗訴訟,共花費了數百萬美元。

而「Alfred Little」向紐約州高等法院遞交的一份書面證詞,要求法院允許其進行匿名行動,原因是稱其投資研究人員和聘請的律師在中國遭受威脅和毆打。2012年 1月9日,希爾威修改了向美國紐約州高等法院遞交的起訴書,稱「Alfred Little」向企業信息發佈機構美通社(PR Newswire)提供的聲明,是溫哥華一家投資公司EOS基金研究主管贊恩•海利希(Zane Heilig)的母親授權和付費的。希爾威追加贊恩•海利希、EOS基金創始人及老闆喬恩•卡恩斯(Jon R. Carnes )作為被告。 中國金融專家稱,他們對卡恩斯被指控為「Alfred Little」發佈做空新聞背後的指使者感到吃驚。2004年以來,卡恩斯和他的Eos基金對Sinoenergy、天人果汁(SPU)等十幾家中概股公 司的私募發行進行了投資。會計師事務所Marcum Bernstein & Pinchuk合夥人德魯•伯恩斯坦(Drew Bernstein)曾與卡恩斯在北京共用一個辦公區,他表示:「據我所知道的,卡恩斯是在中國的最有投資經驗的外國人之一。伯恩斯坦稱,卡恩斯告訴他, 他在中國的員工大部分已被拘留,卡恩斯非常擔心他們。卡恩斯週二通過一封電子郵件回覆稱:「我現在對此不能發表任何評論。」

同時,「Alfred Little」的代理律師馬丁•格博斯(Martin Garbus)表示,他的客戶的身份仍然沒有確定。他在紐約州高等法院起訴的另外兩起誹謗案件中也作為「Alfred Little」的代理律師,這兩起誹謗案分別由中國小家電生產商德爾集團(Deer Consumer Products)和中國清潔能源有限公司(Sino Clean Energy)提起。格博斯認為,美國第一修正案保護他的當事人有言論和匿名的權利。他說:「這些公司在其所在地有強大的關係,對這些公司進行調查的人受 到毆打和監禁。」 在德爾集團提起的訴訟中,「Alfred Little」去年9月提交的書面證詞中表示,被其聘請進行調查的律師稱受到攻擊。書面證詞說,2010年10月,該律師在得到一家公司的納稅記錄後,他 的車被行兇者的車擠出公路外。行兇者對他進行了威脅,並要他說出「Alfred Little」的真實姓名,然後要他立即停止調查。

希爾威、德爾集團和中國清潔能源堅決否認「Alfred Little」報告中對他們涉嫌欺詐的指控,並稱這些是受人幕後操控的「做空與歪曲」(short and distort)計劃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打壓他們的股價。當被問及在中國的調查受到騷擾的指控,希爾威的代理律師羅傑•克瑞(Roger R. Crane)表示:「法院將做出裁決。」

EOS基金通過其網站宣佈,已在2011年1月「重新調整」其在北美的投資,並且「由於投資表現不佳」,將在6月對基金進行清算,將剩餘的現金返回投資者。

其他發佈報告指控中國概念股公司涉嫌欺詐的做空基金都簽署了自己的名字。天人果汁在美國懷俄明州夏延市(cheyenne)聯邦法院對 Absaroka Capital基金及其創始人凱文•巴恩斯(Kevin Barnes)提起訴訟。巴恩斯否認他的報告涉嫌誹謗,同時對天人果汁提起了誹謗的反訴。巴恩斯向法院遞交了受其聘請的中國律師的書面證詞,稱天人果汁的 政府文件中關鍵幾頁缺失令人可疑。一位受其代理律師聘請的中國律師提交的書面證詞稱,當他在另一個政府機構調查天人果汁下屬機構的稅務申報文件後,他接到 了一個恐嚇電話。巴恩斯通過一封電子郵件發表聲明表示,Absaroka Capital將繼續對上市公司發表自己的觀點。他在聲明中寫道:「陽光和透明度是解決中國概念股公司涉及欺詐問題的最好辦法,這一問題已經感染了美國資 本市場。」

彼得•賽瑞斯(Peter Siris)通過其對沖基金Guerrilla Capital對中國進行長期投資,他感嘆在美上市的中國小股本公司集體受到打壓:「這些公司中有一些是偉大的公司,現在,公司感到沮喪,投資者也感到沮喪... ...這真是令人感到悲哀。」

原文鏈接: http://online.barrons.com/article/SB50001424052748703512004577182970380129522.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78

20130815 《說謊者的撲克牌》內容摘要 濟南實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ad4e2650101mr1u.html

版本:邁克爾·劉易斯:《說謊者的撲克牌》,孫忠 譯,中信出版社,200910月。

 

 

第一章 說謊者的撲克牌

    無有價值信息。只需要記住兩個人名,董事長「約翰·古特弗倫德」和債券交易員「約翰·梅裡韋瑟」。

 

第二章 千萬別提錢

    80年代,投行成為了美國頂尖大學學生最嚮往的行業。

    作者應聘的經歷。

 

第三章 學會熱愛公司文化

    所羅門兄弟公司的新員工培訓(作者屬於1985年入職的一期員工)。

 

第四章 成人教育

    依然是所羅門兄弟公司新員工的瑣事。

 

第五章 強盜兄弟會

    抵押債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y)交易部的歷史。劉易斯·拉尼埃裡的個人經歷以及他如何從1979年開始締造了所羅門的抵押交易部。

 

第六章 肥胖的交易師和神奇的賺錢機器

    1981年的《稅收豁免法案》使得美國的儲貸協會開始大量出售貸款,因為其他投行都沒有抵押證券交易部門,所羅門的抵押交易部作為市場上的唯一買家,開始賺取巨額利潤。

    隨後,華爾街的其他投行開始進入抵押證劵交易業務,並從所羅門挖人,所羅門的薪酬體制使得抵押證券部人才開始流失。

 

第七章 索羅門食譜

    1986年開始,劉易斯·拉尼埃裡(此時他已經是副董事長)的團隊迅速瓦解,他的隊員迅速流失,他自己捲入了爭奪所羅門董事長的政治鬥爭。

    1987年,董事長古特弗倫德炒掉了拉尼埃裡,並清洗了該部門剩下的人。另一名副董事長弗特被任命為殘存的抵押交易部的負責任(198812月,弗特也離開了所羅門公司)。

 

第八章 從「基克」到人

    作者在所羅門兄弟公司倫敦分公司當債券推銷員的經歷。如何欺騙客戶購買所羅門公司急於脫手的債券;賣出債券後得到的公司的獎賞和榮譽。

 

第九章 《孫子兵法》

    作者的上司「機會主義者」奪走了本該屬於作者的做成某一個業務的榮譽,作者如何設計奪回來。

 

第十章 怎樣才能讓你更快樂?

    德雷克塞的邁克·密爾肯發現了垃圾債的投資機會,將該業務做成了一個大業務。後來為了創造更多垃圾債,他發明了用垃圾債給LBO融資,從而震撼了美國實業界。

    1987年,媒體曝出羅納德·O·佩雷爾曼出價收購所羅門兄弟公司的股票,所羅門公司最大股東Minorco決定轉讓其持有的所羅門公司14%的股份。為防止股東易主之後自己地位不保,John Gutfreund說服公司董事會和巴菲特達成一項交易,伯克希爾購買所羅門價值7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債券丶,利率9%,同時伯克希爾還有權在1996年之前的任何時間以38美元/股的價格將債券轉換為普通股。依靠這一募資,所羅門公司自己買回了(Minocro打算轉讓給佩雷爾曼的?)大量股票,避免了被佩雷爾曼收購。

 

第十一章 闊佬走背字

    1987年的股災讓所羅門承受虧損。

 

尾聲

    1988年初,作者離開了所羅門。

 

 

附:所羅門兄弟公司的簡要歷史

 

1910年,Arthur, Herbert and Percy三兄弟成立所羅門兄弟公司。

1970s早期,所羅門兄弟公司進入投資銀行業。

1978年,John Gutfreund成為公司的管理合夥人(managing partner)。在這一年的Fortune雜誌文章中,所羅門兄弟公司排名華爾街投行14名。(依Fortune慣例,估計為收入排名)

1980s早期,被Phibro Corporation收購,從合夥制變成公司制。

1980s,公司在住房抵押債券市場取得巨大成功。

1980s後期,決定倣傚Drexel Burnham Lambert參與LBO,結果公司參與了對RJR NabiscoRevco進行槓桿收購的競爭。

1987年,媒體曝出羅納德·O·佩雷爾曼出價收購所羅門兄弟公司的股票,所羅門公司最大股東Minorco決定轉讓其持有的所羅門公司14%的股份。為防止股東易主之後自己地位不保,John Gutfreund說服公司董事會和巴菲特達成一項交易,伯克希爾購買所羅門價值7億美元的可轉換優先債券丶,利率9%,同時伯克希爾還有權在1996年之前的任何時間以38美元/股的價格將債券轉換為普通股。依靠這一募資,所羅門公司自己買回了(Minocro打算轉讓給佩雷爾曼的?)大量股票,避免了被佩雷爾曼收購。

1989年,Michael Lewis寫作了LiarPoker,他從所羅門公司離開的時間是1988年年初。

1991年,發生國庫券醜聞。所羅門的交易員Paul Mozer had been submitting false bids in an attempt to purchase more Treasury bonds than permitted by one buyer during the period between December 1990 and May 1991. 此舉被財政部發現。所羅門被罰款2.9億美元。

    19918月,CEO Gutfrend辭職,他被SEC罰款10萬美元,同時禁止今後擔任任何經紀公司的CEO 

1998年,被旅行者集團收購,同年,旅行者集團與花旗集團合併。花旗集團旗下投行部更名為Salomon Smith Barney

    新的母公司(旅行者集團和花旗集團)不喜歡所羅門公司自營部門劇烈起伏的利潤和損失,砍掉了這一業務。

2003年,花旗集團投行部去除Salomon的名字,更名為Smith Barn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554

說謊者 中金再生造假模式

http://www.xcf.cn/newfortune/fmgs/201309/t20130916_495568.htm

  憑藉117%的年複合增長率,中金再生在短短5年時間裡迅速成為廢金屬回收行業中年營業額逾520億港元的「巨無霸」。2013年1月28日,Glaucus發佈做空報告,中金再生的「神話」戛然而止。

  

  隨著香港證監會和臨時清盤人的指控,中金再生的冰山一角終被掀開。這是一盤創始人及控股股東秦志威精心設下的「局」:上市前曲線與大型國企聯姻,上市後國企成為其「神話」故事的一面幌子;利用公司無需披露其它客戶的規則,秘密建立關聯方,構建出一個循環支付的交易模式,由此不斷「再生」;為避免巨額營業額導致的稅務負擔,在澳門地區放下一顆避稅「棋子」,但「棋子」銷售額與銷售量卻嚴重錯配。

  

  隨著其「生生不息」的交易模式曝光,匪夷所思的增長率、奇高的存貨周轉率和固定資產周轉、高於蘋果六倍的人均產值,所有圍繞中金再生的謎團被逐個戳穿。

 

  為了捍衛投資者利益,認定中金再生造假的香港證監會史無前例地動用212條款,申請將上市公司直接清盤處理,而保薦人瑞銀也難逃責任。

 

  聯想經過兩年的法律訴訟拉鋸戰,香港證監會最終讓造假上市的洪良國際受到了史上最嚴厲的懲罰,中金再生極有可能就是下一個洪良國際。

 

  本刊主筆  楊智全 研究員 趙俊/文 

 

  感謝三川財報研究院對本文的貢獻

  

  「Glaucus Research」一戰成名

 

  2013年1月28日,美國做空機構Glaucus Research首度對中國金屬資源再生(00773.HK,簡稱「中金再生」)發佈做空報告。其在報告中指出,「中金再生聲稱致力成為中國最大的廢金屬回收商,但這是個謊言,公開信息表明,它是個明目張膽的老千」,「它極度誇大了銷售和商業規模」,「投資者最終會一無所有」,最後,Glaucus總結道,「中金再生一文不值」,並將它的目標價定為零。

 

  做空報告一經公開,在每股9.4元附近,中金再生被緊急叫停,並一直停牌到7月26日。7月29日,香港證監會突然宣佈向法院申請將其清盤,理由是中金再生IPO招股說明書及上市當年度的財報造假,甚至目前的財務數據也涉嫌虛構,香港法院最終委任保華顧問為臨時清盤人。

 

  這是香港證監會有史以來首次引用《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12條款,申請將上市公司直接清盤處理,其嚴厲的處罰在資本市場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毫無疑問,Glaucus Research在本案中扮演了最重要的幕後推手。

 

  Glaucus一詞來源於古希臘神話中善作預言的海神,但其此前的做空狙擊卻並非每次都如此精準。2012年4月和8月,Glaucus先後狙擊首鋼資源(00639.HK)及西部水泥(02233.HK),後又在2013年4月,對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搜房網(SFUN.NYSE)連續三度發佈做空報告,但都收效甚微。

 

  直至2013年初做空中金再生,Glaucus在香港地區及國內資本市場上一戰成名。作為一家廢舊金屬回收商,按2011年財報披露,中金再生銷售額逾520億港元,在國內零碎的廢舊金屬回收行業裡堪稱「航母」。如非遭遇Glaucus狙擊,其2012年最終公佈的收入很可能超過700億港元。然而,Glaucus的一紙報告,最終終結中金再生這個虛幻的神話。

 

  股神「折戟」

 

  中金再生事件之所以被資本市場高度關注,除了其在行業中「巨無霸」的地位和香港證監會動用史上最嚴厲處罰外,其股東背景也同樣令人矚目(表1)。截至2012年6月30日,中金再生前五大股東中,既有被譽為加拿大「股神」的德馬雷家族旗下的IGM Financial,還有被譽為香港「巴菲特」劉央所任主席的香港西京投資,就連JP摩根也赫然在列。此外,中金再生保薦人瑞銀、招商銀行和審計人德勤也牽涉其中。風乍起,驚起一池水。

 

  眾多大股東中,劉央無疑是中金再生最鐵桿的「粉絲」,在持有6%的股份後還一路增持,1月28日停牌時,公開資料顯示,西京投資共持有中金再生8520萬股股票。在中金再生突遭清盤後,劉央還以詩詞「人間正道是滄桑」以示力挺。但隨著事態的發展,劉央最後終於挺不住了。8月6日,劉央在場外以均價1港元/股減持逾400萬股,按此價格推算,西京投資賬面將減值7億港元,其餘大股東IGM Financial Inc、JP摩根以及挪威銀行均損失慘重。

 

  做多者割肉之際,沽空者卻大奏凱歌。在Glaucus報告公開,也就是中金再生停牌前幾日,沽空金額異常放大(圖1),短短6個交易日內,累計1.4億港元。而據美銀美林統計,截至1月28日未平倉沽空達9200萬股,累計金額更是高達8.76億港元。如果這些沽空最後都能按1港元/股平倉的話,將獲得驚人的暴利。

 

  儘管中金再生堅持主張做空報告完全失實及與事實不符,其主席秦志威也在瑞銀電話會議及《香港經濟日報》上反駁Glaucus的指控,但業內普遍認為,秦志威澄而不清,在被香港證監會指控後,中金再生翻盤幾乎無望。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中金再生停牌前數日,秦志威將23.1%的公司權益以34億元的價格,出售給央企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公司(簡稱「中國節能」)。此筆交易一旦成交,中國節能將持有29%權益,成為中金再生單一最大股東。要不是Glaucus突然殺出,最終攪黃了局,秦志威很可能成功套現。

 

  耐人尋味的是,如果中金再生如Glaucus質疑的那樣,是個「明目張膽的老千」,那為何如此多青睞於中金再生的「精明」資本對此一無所知,這背後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再生」造假模式

 

  難以解釋的高增長

 

  廢金屬回收的流程並不複雜:廢料收集後,先用起重機或叉車將廢料送上傳送帶,再用壓縮機進行壓縮,接著依次用破碎機進行碾碎,用空氣旋流器除塵、除鏽、最後通過電磁滾動分離出有色和黑色金屬,而有色金屬再由人工挑揀,分離出銅、鋁等金屬。就是如此一個手工+簡單機械的過程造就了中金再生的神話,其背後又靠什麼驅動?

 

  我們試圖用常規的財務可持續發展模型,來窺探出中金再生非常規增長背後的驅動因素,但發現這非常困難。

 

  如在2011年,中金再生實際增長率是其可持續增長率的4倍,研究其財報表明,這背後的關鍵因素是其資產周轉率的大幅提高,從2010年的2.44倍大幅攀升至2011年的3.33倍。

 

  進一步研究中金再生各類資產周轉率,可以發現其固定資產周轉率在2010年就達到驚人的87倍,2011年再度升至118倍(表2)。這表示中金再生對固定資產投資依賴非常小,或其固定資產的效率驚人及單位產值超高。同樣,其存貨周轉率看起來也不可思議,從2010年的17倍增長到2011年的23倍。高達23倍的存貨周轉率意味著中金再生每15天就能完成一個存貨進出的銷售輪迴。

 

 

 

  越是深入,謎團越多。中金再生存貨周轉率竟然長期維持在應收賬款周轉率的4倍左右。國內廢金屬回收的交易多為錢貨兩清,而以中金再生微薄的毛利率來看,這意味著有越來越多的巨額資金被產品賒銷所佔用,如此大量失血,何以能推動企業飛速發展。而事實是,截至2012年6月,中金再生應收賬款及票據餘額已高達126億港元。

 

  這種高增長方式在理論上就有偽模式嫌疑。齊合天地(00796.HK),最接近中金再生的競爭對手,近年來收入平均增長率也高達52%,但與中金再生相比,則表現出完全相反的指標,其應收賬款周轉率長期是其存貨周轉率的10倍以上,截至2012年6月,其應收賬款及票據餘額僅為2億港元。

 

  一個行業賺錢如此容易,無需先進技術、固定資產投資小,需求異常旺盛,並且能保持5年年均117%的增長率,縱觀所有上市公司,或許只有中金再生能做到這一點。

 

  有財務專家指出,如果中金再生所有財務數據真實可靠,那麼有一種理由可以解釋這種情況,那就是賬面上有大量的、快速的買進和賣出交易,才會造成固定資產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兩個指標奇高。但這又會涉及兩個問題,一是中金再生就變成不折不扣的二道販子,而這並不符合中金再生的公開披露和業務模式,二是這樣做的目的很可能是為了美化報表。

 

  中金再生到底憑藉什麼創造了銷售奇蹟?在所有謎底揭開前,沒人知道中金再生背後隱藏的故事。直到2013年7月31日,事件才出現了一線轉機。

 

  當日,被香港法院委任為臨時清盤人的保華顧問在入駐中金再生後反客為主,入稟香港高等法院,控告秦志威夫婦以及祥發五金回收、澤群金屬回收等10家供應商在內的共12名被告,提出八大指控,包括進行虛假買貨及賣貨交易,並以循付轉款等方式意圖詐騙。

 

  「循環付款」的交易模式

 

  如果香港證監會和臨時清盤人的指控最終都是事實,那麼隱藏在中金再生冰面下的真相已漸漸浮出了水面。

 

  香港證監會描述的中金再生造假模式與2012年香港證券市場上另一個大案主角洪良國際的完全不同。洪良國際是通過徹底捏造現金及銀行存款,來支撐其虛構的高增長和盈利能力。而到目前為止,中金再生的現金及銀行賬目,並未曝出有捏造的問題,否則也不可能這麼容易逃過德勤審計師的眼睛,這意味著中金再生每一筆交易都是「真實」的。

 

 

  這是怎樣的一個「技術「活?根據香港證監會和臨時清盤人的指控,可以構築出中金再生最為核心的虛假買賣及循環轉款的交易模式。其交易模式很可能包括以下三個步驟(圖2):

 

  第一步:中金再生從隱秘關聯供應商處採購廢金屬,材料入賬後,中金再生掛賬或支付貨款。

 

  第二步:中金再生將購進的廢金屬賣給隱秘關聯客戶,並錄得收入,對方付款或掛賬。

 

  第三步:為了將交易規模做大,就必須讓同一筆交易多次、快速循環進行。隱秘關聯的供應商從隱秘關聯客戶將貨物購回,同時,資金又流回到隱秘關聯客戶處。

 

  從海外及中金再生澳門公司進口的廢銅報關進入國內後,也能夠參與到上述的大循環中。這樣,整個體系就有了生生不息的資金流的同時,各個公司也有了完整的廢金屬進、存、銷賬套。

 

  通過上述三個步驟不停循環,中金再生的銷售額不停「再生」,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輝煌業績的「支點」

 

  有了這一模式,中金再生的輝煌業績便不難「實現」。2006-2008年,中金再生收入增長了5倍,按其說法,當時它就是中國最大的廢舊金屬回收商。上市後,中金再生增長速度依然令人瞠目結舌,以2008年為基點,其銷售收入在4年時間裡再度陡增11倍。總計前後7年的時間裡,其資產規模也擴大了39倍(圖3)。這樣匪夷所思的業績自然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關注,股價走勢也因此遠強於同期恆生指數的表現(圖4)。

 

  表面上看,中金再生業績風光無限,但實際上卻是疑問重重。隨著其循環付款模式的曝光,所有這些「謎團」也被一一解開。

 

  首先是其存貨周轉率和固定資產周轉率的異常,這是因為在這種循環轉款的交易模式下,虛構的收入並沒有對應實際的存貨流轉,也無需使用固定資產,分子加大,分母空轉,這兩個比率焉能不大。中金再生的「雙高」早在上市前就出現了,香港證監會對中金再生虛構招股書的指控也說明了這點。

 

  而中金再生應收賬款餘額過大也很好解釋:因為中金再生每一筆交易都是「真實」的,當收入達到500億甚至700億港元時,必然要求龐大的資金參與到循環付款體系中,既然是虛構的,就沒必要調用所有的真金白銀,大幅度提高應收賬款可以減少參與方的資金成本。

 

  Glaucus在做空報告中,對其交易規模及市場份額表示了嚴重懷疑,並推導出諸多無法解釋的矛盾。其也將中金再生的若干財務指標與國內外同行對比,包括固定資產投入過低、穩定的資本回報率,人均產值比蘋果還要高六倍。如果中金再生循環轉款虛構收入比例較大的話,所有這些質疑和無法解釋的矛盾同樣非常容易理解了。

 

  「技術」路徑

 

  上市公司大規模虛構收入,企業必須要面對高昂的稅務成本,如果不作特殊處理的話,往往得不償失。

 

  稅務成本主要指增值稅和所得稅。如果是循環轉款虛增收入,那麼每循環一次,收入就增加一次,增值稅和所得稅自然相應增加,到頭來造假公司將無法承擔。以中金再生2011年520億港元的營業額來說,如果毛利率為10%,那麼一般情況下,這二項稅收成本有可能達到21億港元。而以中金再生2012年700億港元計算的話,這二筆成本將高達30億元。

 

  因此要大規模造假,就需要「技巧」。對中金再生而言,只要三方(隱形關聯供應商、上市公司、隱形關聯客戶)採用平價甚至虧本方式循環轉讓,就可以把公司毛利率控制在自己設定的範圍內。對上市公司而言,雖然累計交易額很大,但實際並沒有產生多少「增值額」,所以要繳納的增值稅有限,這樣最後企業的利潤率也相應降低,也會減少企業所得稅的負擔。

 

  從賬面上看,分批零碎的循環交易,即便是審計師也難以判定交易的真實性,除非知道它們的隱形關聯關係。

 

  對廢舊金屬回收行業中的諸多公司而言,調節毛利率是個公開的秘密。2008年及以前,廢舊金屬回收行業享受免增值稅政策,2009年該稅開始徵收,其後經過兩年的過渡稅收優惠期,2011年舊金屬回收商被全面徵收17%的增值稅。這意味著,毛利率越高的企業,被征的稅就越高。

 

  巧合的是,從2009年開始,中金再生毛利率直線下降,從8.72%一路跌至2012年上半年的3.6%,這無疑大大減輕了中金再生的稅負。同另一家中國最大的混合廢金屬再生商齊合天地相比,中金再生的毛利率依然要低不少,2010和2011年,中金再生的規模分別是齊合天地的3.8倍和5.3倍,但中金再生更低的毛利水平說明其並沒有擁有自己宣稱的「規模競爭優勢」。

 

  毛利率的下降並沒有徹底解決中金再生所得稅的問題。按照中金再生2011年520億港元的銷售額和3.77%的稅前利潤率,其所得稅依舊不菲,但中金再生每年的所得稅實際稅負率(實際繳納的所得稅/稅前利潤)非常低。它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查詢中金再生2011年會計報表附註,可以看到按國內所得稅率25%計算,中金再生本應繳納4.9億港元的所得稅,但是其「來自澳門附屬公司的稅項豁免的影響」就直接將4.7億港元的稅收一筆勾銷,最後合上其他一些調整,中金再生2011年的所得稅費用9000萬港元,僅為豁免前的18%。

 

  Glaucus在做空報告中將中金再生和齊合天地的實際所得稅率兩廂對比,發現齊合天地遠沒有中金再生「聰明」,其27%-43%實際所得稅率也要比中金再生高得多。Glaucus由此質疑中金再生要麼逃稅,要麼財報披露的利潤遠大於實際利潤,而其更偏向於後者。

 

  按4.7億港元的豁免稅計算,中金再生澳門附屬公司產生的稅前利潤應為18.8億港元,這意味著公司的利潤絕大部分來自澳門公司,國內幾乎不產生收益。這樣」巧妙「的安排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讓國內收入的毛利率低得接近零,那麼其繳納的增值稅自然也微乎其微。

 

  按招股書的披露,這家澳門附屬公司由秦志威在2005年3月創辦,向國外採購廢金屬供中國業務使用或出售給其他客戶。截至2009年6月,這家公司並無任何生產設施,中金再生也沒有給澳門附屬公司規劃任何設施。

 

  這家澳門附屬公司無疑起著關鍵的作用,它到底向外部顧客銷售了多少金額,又出售了多少量?這兩個數據對這筆豁免稅額及中金再生規模的真實性極具參考意義。

 

  但奇怪的是,中金再生的IPO招股書對澳門附屬公司銷售情況的描述頗為模棱兩可,「中環澳門於2006、2007、2008年向外部顧客進行銷售分別約佔集團總收入32.9%、53.3%和44.7%,亦分別佔本集團總銷售額3.2%、5.7%和8%。」集團總收入和集團總銷售額的區別在何處?普通投資者或許從中很難讀懂。

 

  Glaucus在做空報告中也提到了這個比例,並明確指出,前者為中環澳門佔集團總收入比,而後者則是銷售量(sales by volume)佔集團比例。這樣,問題就來了,為何會有如此大的錯配?

 

  招股書是這樣解釋的,由於中環澳門採購的有色金屬廢料在中國市場存在短缺,而有色金屬廢料售價高於廢銅,所有才有了佔集團總收入比例高、佔集團總銷售額低的現象。

 

  但是,隨著清盤人對中金再生循環付款虛構收入的指控,可以有比招股書更好的解釋。

 

  首先,要避所得稅,必須把澳門公司的收入規模做大。而它實際的海外採購量本身就較小,並且這部分對外銷售需要向中國報關,很難虛構數量,而中金再生通過循環交易後最終的銷售規模龐大,於是澳門公司的銷售量佔比就更小,自然就有了這部分銷售量和銷售額的奇異錯配。

 

  如果中金再生真的是「明目張膽的老千」,它又是如何吸引這麼多的投資機構?這或許與其披露的廣鋼企業集團作為最大客戶相關,這就回到了最初秦志威聯姻國企的故事(附文)。

 

  在招股說明書上,中金再生曾披露過9個主要供應商,其中竟然有4家是廣鋼企業集團的附屬公司,甚至包括當時的上市公司廣州鋼鐵股份公司。中金再生上市後,因為與廣鋼企業集團是關聯企業,所以按規定每年要披露它們之間的交易額。有國企作為大客戶,對民營企業來說無疑有著巨大的正面宣傳作用,這也讓投資者對中金再生更加信任。

 

  但即使是與廣鋼企業集團的銷售數據,也很可能被虛構,這讓中金再生與其他並沒有披露的客戶交易的真實性更蒙上了一層陰影。媒體公開報導,目前廣鋼企業集團旗下公司已停止向中金再生採購廢金屬。事實果真如此,即使中金再生沒有被清盤,也將對其造成致命打擊。

 

 

  保薦人瑞銀的責任

 

  洪良國際一案中,保薦人兆豐資本因盡職調查不足、未能獨立審查等原因而被香港證監會吊銷保薦牌照,並施以4200萬港元的罰款。作為中金再生保薦承銷商的瑞銀,或許也需付出相應的代價。

 

  在中金再生上市後的4年裡,瑞銀一直對中金再生愛護有加,先後陸續發佈了13篇報告,且所有報告評級均為「買入」。每當公司遭遇危機時,瑞銀總是出面力挺,為股價保駕護航。

 

  為何瑞銀對中金再生始終力挺呢?

 

  既是債權人又是保薦人

 

  中金再生招股文件顯示,公司上市前曾分別向瑞銀、Spinnaker Global及The ADM Maculus發行價值合共1.274億美元(約9.93億港元)的優先票據、認股證及可換股票據,之後中金再生又向瑞銀以年息率為8.5%認購2500萬美元優先票據。

 

  對於瑞銀既是中金再生的債權人,又擔任公司上市的保薦人,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葉玉盛對《新財富》表示,如果保薦人只有瑞銀自己,會構成利益衝突,如果有其他投行一起參與,作為聯合責任承擔人,則屬於合規範圍之內。

 

  瑞銀是中金再生上市的獨家全球協調人、賬簿管理人及牽頭經辦人,並與招商證券一同擔任保薦人。招商證券負責該項目的董事副總經理李志濤在公司上市時曾對媒體表示,聯席賬簿管理人是瑞銀,招商只負責承銷,沒有定價權,他反而覺得中金再生3.98-5.18港元/股的定價有點過高。

 

  一條龍包銷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瑞銀還有「一條龍」包銷服務,對其保薦公司的股價保駕護航。新股上市後,當股價跌至不合理時,瑞銀會出來買貨,但瑞銀的「一條龍」服務使得其更像一個IPO保險公司。

 

  在多次的力挺中,瑞銀都引述了公司管理層的原話,從而對事件進行解釋。作為保薦人,瑞銀的研究人員在接近公司高管上擁有先天優勢,不過一味引述公司高管原話,也容易淪為上市公司的「傳聲筒」,失去研究獨立性。不過,這種行為是否違規卻未有定論。葉玉盛認為,只要沒有違反證券條例,這種做法就有其合理之處,一旦其研究報告存在涉嫌包裝,就會違反遊戲規則。

 

  2009年上半年,瑞銀憑藉中國忠旺(01333.HK)、銀基集團(00886.HK)和中金再生三單IPO,以29.9%的融資額市佔率雄霸香港新股承銷市場,擊敗中信證券和麥格理等對手。

 

  保薦人或受罰

 

  中金再生清盤後,如其實際可變現資產不足,上市公司股東權益將無法被充分保障,屆時香港證監會不排除追討上市保薦人和會計師等中介機構,它們甚至可能面臨處分。

 

  葉玉盛預測,中介機構是否有罪要看造假髮生的時段,如果發生在上市前,則說明中介機構未能做到盡職調查,保薦人更是首當其衝受到影響,證監會可能會讓小股東做集體訴訟,一旦中介機構輸了,就得賠錢,不過由於中介機構都有保險,通常可以覆蓋一部分損失;此外,根據調查結果的嚴重程度,證監會對保薦人可能會採取罰款或者取消牌照兩種處罰方式,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兩種處罰並行。

 

  2013年10月起,香港證監會將實施新規定,一旦發現上市公司的招股書刻意失實或造假,持有第6類受規管活動(就機構融資提供意見,即保薦人)的機構負責人,須就上市公司造假負上刑事責任,最高可被罰款70萬港元及入獄三年。由於證監會的指控明確指出,中金再生在上市前就已開始造假,作為聯席保薦人的瑞銀及招商證券,或需為此負上責任,不過,由於新的保薦人監管制度尚未實施,瑞銀及招商證券不用為此負上刑事責任。

 

  首次動用清盤令

 

  對於中金再生造假案,香港證監會首次動用了《證券與期貨條例》第212條《清盤令及破產令》。香港證監會認為,如果將該法團清盤,就維護公眾利益而言是可取的,便會向法院提出呈請,要求根據該條例將該法團清盤。

 

  葉玉盛認為,香港證監會和國內監管機構的行事風格不一樣,在判刑還是罰款的選擇上,香港證監會考量的重點是如何能更好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因此會考慮公司有沒有重整的機會;與洪良國際造假案不同,當時其募資額僅用了1億多港元,還有10億港元躺在公司賬戶上,因此「凍結令」更有利於保護投資者,而中金再生可能已經資不抵債,香港證監會根據公司情況權衡之後做出了清盤的決定;此外,用清盤的方式可以「止跌」,由清算委員會接手公司管理,避免更多投資者或者債權人因財務資料失實而受到損失。

 

  此外,還有一種考慮則是,如果公司拒絕合作,香港證監會要取得公司存放在國內的文件存在困難,清盤人入主後便可以公司擁有人的身份取得資料,再提交證監會進行調查。

 

  事後看來,這招的確見效,清盤人保華顧問僅在獲任後的第5天,就對秦志威夫婦提出控告,並向法院申請凍結了包括他們夫婦在內大約17億港元的資產。不過因證據不足,法院將秦志威妻子黎煥賢及兩家供應商的凍結令解除。香港媒體將高院撤銷禁令視為香港證監會先輸一局。

 

  但業界普遍認為,這絲毫不會動搖香港證監會一查到底的決心。香港證監會曾通過歷時兩年不懈的法律訴訟拉鋸戰,最終讓造假上市的洪良國際受到了史上最嚴厲的懲罰,而中金再生極有可能就是下一個洪良國際。 附文

 

  傍上國企 迅速發家

  

  秦志威到底是如何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公開媒體對此卻鮮有提及。從招股說明書有關中金再生簡單的歷史披露中,大致可以還原這樣一個過程。

 

 

  1995年起,29歲的秦志威開始擔任黃埔物資(香港)有限公司總經理兼執行董事,直至2000年卸任。正是在這段時期,秦志威在廢金屬回收、航運、物流領域積累了一定的人脈。1999年,秦志威收購了在香港地區從事金屬回收業務的環保鋼鐵的股份,接著於2001年設立了廣州亞鋼。他將環保鋼鐵收購的廢金屬運往廣州亞銅進一步加工並銷售。

 

  廢舊金屬回收市場非常零碎,加上這個行業關係異常複雜,向工廠收購廢料的商家不少涉及黑社會性質,公開媒體也多有對此報導。要在這樣的行業環境下做大做強並非易事,但秦志威不僅做到了,而且僅花了短短數年時間就成就了中金再生「行業規模第一」的地位。

 

  縱觀中金再生上市前後的佈局,秦志威在第一步上就展現出「超前」的眼光,與當地最有實力的國企——廣鋼企業集團聯姻。廣鋼企業集團曾為廣州市首批56家由政府重點支持發展的大型國企,其獨資、控股或參股的企業一度達百餘家。

 

  廣州亞鋼正是這場聯姻的開始。秦志威持有其75%的股權,另外25%由珠鋼供銷持有,廣州珠鋼持有珠鋼供銷100%股權,而廣鋼企業集團又擁有廣州珠鋼72.4%的股權。就這樣,秦志威與廣鋼企業集團搭上了關係。媒體曾報導過他們之間的合作方式:由珠鋼包銷產品,中金再生則投資設備及對外採購。借助廣州亞鋼,秦志威進一步打開了對廣鋼企業集團的銷路。

 

  2003年,中金再生再與廣州珠鋼及廣鋼企業集團旗下的廣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600894,2012更名為廣州廣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廣州珠鋼碼頭公司,中金再生持股45%。通過這個碼頭,秦志威可以更方便地將中金再生的廢金屬運往廣鋼企業集團多個附屬公司,彼此之間的關係由此變得「親上加親」。

 

  廣鋼企業集團對中金再生的意義不言而喻。招股書披露,2006-2008年三年報告期內,中金再生對廣鋼企業集團的附屬公司銷售分別佔公司銷售總額的61%、35%和30%,而之後的財報披露,2009-2011年,廣鋼企業集團的附屬公司一直是公司的最大客戶。

 

  2009年,金融海嘯後的香港新股市場剛剛回暖,中金再生就迫不及待地掛牌上市,而此時又恰逢「四萬億」投資惠澤基建行業,用廢鋼循環再造也成為鋼企原料的一個途徑。貼著「環保」概念,秦志威憑藉上市成為了中國廢金屬回收行業「第一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23

說謊的履歷

2015-05-11  TCW
 
 

 

公司某位主管跟我談及一次奇特的招募經驗。他說,這次招聘面試結束後,覺得此人不錯,擬任用,因此展開資歷查核的例行。核對後,那天,他也不知怎的想再多核對一份其曾任職工作。

好一個心血來潮!第一個任職單位的查核沒問題,但第二份工作的查核蹦出意想不到的結果。該員曾任職的這家外商公司回覆:一,此人之任職不是所述三年,而是一年;二,職位亦非所述「資深」專員,只是專員。亦即,有兩項不符。

該員怎麼也沒想到有人會仔細核對他的履歷。一如,我們實在想不透他為何要在枝節上造假。

首先,將資歷誇大,如果,謊稱為主任或經理,好像還比較能理解是想美化資歷。但只敢多冠上資深二字,就很詭譎,這有多大的美化意義?大概多拗不了一、兩千元月薪的事,為何要鋌而走險。再者,一位在職場打拚數年的工作者,怎會連資深專員之職都無法有,要靠謊言。難道在這位年輕人的認知,資深專員已是高位?

我們自不敢用誠信有問題的人。回到初始,如果當初他在履歷上是忠實呈現,即便只是專員、只在外商待一年,但無減我們對他的肯定。但一個謊言,毀了一個信任、一個原本可得的工作機會,甚至前途。這叫什麼?弄巧成拙。

試想,一個履歷都敢造假的年輕人,他會有多少灰色地帶,有哪家公司敢用?試想,夜路走多了,豈會一直沒事?

就公司立場,我只能說,很慶幸,該主管當天的意外之筆,讓我們沒誤用一位誠信有瑕疵之人。

就當事人立場,如果他認為,在事實上小作文章有何嚴重,面試者真是小題大作。我直覺,日後此人必闖大禍。反之,如果他能在此時真切覺察,履歷是沒有灰色的空間,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誠信,雖摸不著看不到,卻是職場最重要的通行證,失去這張隱形通行證,哪裡都走不遠。這次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87

自欺欺人 申報競選經費上限只有「道德規範」無實質罰則 誠實觸法 總統候選人帶頭說謊

2015-06-01  TWM


一套自欺欺人的總統選舉經費上限規範,讓候選人被迫在違法與說謊之間做出抉擇。

但多數選民對這樣的亂象視若無睹,彷彿早已習慣了眼前的虛假世界。

撰文•鄭閔聲

一位稱職的總統,應該具備哪些條件?這個問題沒有絕對標準答案,不過,想必多數選民都能認同,誠實、守法,是國家元首最基本的要求。但你大概不知道,虛有 其表的總統競選經費上限規定,讓有志角逐中華民國總統的政治精英,只能被迫在違法與說謊之間抉擇,沒有其他替代選項。

現行《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替同一組正、副總統候選人競選經費訂出最高金額限制;這項數字也是候選人收受競選經費捐贈的上限。最高金額的計算方式,是 由全國人口七○%乘以二十元後,再加上一億元。以二○一二年總統大選為例,每組候選人的法定競選經費上限約四.二四億元。

為什麼說這些規定虛有其表?因為就算候選人接受捐贈或開支金額超過法定上限,法律也沒有任何罰則;也就是說,經費上限只是「道德規範」,沒有任何強制力。 同樣以一二年大選為例,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吳敦義申報的支出是四.四億元,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蘇嘉全則是七.一億元,兩陣營同時違法,卻不必承擔後 果。

鼓勵造假?

超過法定上限 行政機關無稽查能力儘管根據《今周刊》委託台灣指標調查研究公司進行民調,有六四%的民眾認為,四.二四億元的選舉經費足以當選總統;但是,從一四年台北 市長選戰的經費規模,就足以證明,法定經費上限與實際選舉需求差距太遠,即使政府祭出罰則,也無法達到約束效果。

一四年的首都市長之爭,無黨籍的柯文哲雖強調「小成本選戰」,不辦大型造勢晚會、不濫買電視廣告,選後結算的支出仍高達一.三億元,大約是法定總統競選經 費的三分之一。然而,台北市的人口大約只有全國九分之一,假定人均開支需求相同,總統大選至少需要十億元資金;更何況首都市長選戰終究只是地方選舉,經費 需求無法與全國性選舉相提並論。

事實上,歷屆民選總統主要候選人事後公布的競選花費,幾乎都曾被懷疑有低報狀況。例如馬英九一二年連任後申報的競選經費︵四億四千萬元︶,幾乎等於法定上 限,就被對手質疑「比一九九四年陳定南選台灣省長(四億五六○○萬元)還少,有可能嗎?」直到最近,柯文哲仍持續挑戰上屆總統大選經費有申報不實之嫌。無 論真相為何,民選總統連任之後,就立即陷入「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口水戰當中,絕非國家之福。

「沒人相信選總統用這點錢就夠了,門檻反而像是鼓勵候選人造假,行政機關也毫無稽查能力。」立委李俊俋指出,就算總統候選人「個人支出」符合法定門檻,這 些錢也不等於所有開銷,因為法律規定政黨捐助候選人的資金不列入競選經費,企業或個人「自發性」替候選人辦活動、買廣告也不算競選支出。

誠實被罰?

曾因照實申報 陳定南被裁罰四十萬元至此已能確認,總統競選經費上限不僅無規範意義,不食人間煙火的最高金額,只是迫使候選人違法,甚至有誘使人謊報的可能,形同陷國家未來元首於不義。我們不得不問,如此詭異的制度,究竟從何而來?

故事得從一九九四年台灣省長民選說起。我國《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在一九八三年制定競選經費上限條文,超支者將處以罰鍰。九四年省長選舉,法定經費上限為 一億四九八○萬二千元,以過半得票當選的宋楚瑜,選後申報經費與法定上限一模一樣;落敗的民進黨候選人陳定南,則申報四億五六○○餘萬元,遭裁罰四十萬 元。

即使是民主化剛起步的年代,也少有人相信坐擁國家機器與黨產奧援的宋楚瑜,花費只有對手的三分之一。這起被輿論視為「獎勵偽善、懲罰誠實」的事件,讓社會首次意識到競選經費限額的不合理。

隔年,行政院為因應首次民選總統,研擬《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草案,處理到競選經費上限條文時,為避免民選總統一上任就面臨超支經費被處罰,或為了合法而造假,雖然仍制定上限,但決定不立罰則。只要候選人誠實申報,超支也不處罰。

然而,行政、立法兩院協商出的經費公式,從一開始就只有宣示性意義。九六年總統大選的法定經費是三億零四百萬元,甚至比陳定南競選省長的開銷還少;「誠實申報」等於違法,也就成了一路延續的現象,所有主要候選人幾乎都在違法競選。

「設定選舉經費上限,是民主化過程中為落實公平政治競爭,不讓擁有黨產優勢的國民黨得以藉強大財力鞏固統治權,但卻沒阻斷政黨捐贈候選人這個後門;超出選舉經費上限也沒有罰則,一切規範都只是假象。」中研院社會所兼任研究員瞿海源分析。

中研院法研所助研究員蘇彥圖認為,《總統副總統選罷法》雖修補了「獎勵偽善」的法律漏洞,卻沒有處理不符合現實的「經費上限」造成的違法與造假問題,也未 回應社會對政治獻金公開透明的期望;甚至○四年《政治獻金法》立法後,《總統副總統選罷法》政治獻金相關條文並未修正,因此出現總統候選人收取政治獻金的 規定較其他選舉嚴苛,違法卻無相應罰則的荒謬。

重視誠信!

超過六成民眾期望修法調整「這就像個寓言故事,有個醉漢在燈光下彎著腰焦急地尋找失落的鑰匙,一位路人好心地問:『你確定是掉在這裡嗎?』醉漢卻說:『我 不知道,只是這裡有光比較好找。』」蘇彥圖說,整套有關競選經費的法令,就是政府用最方便的手段,營造出「有管理機制」的假象。

這套虛假無效的法規該如何修改?根據台灣指標調查研究公司民調,當受訪者得知現行總統競選經費上限不敷候選人使用,但超支也不會受罰後,有二八.九%支持 放寬上限並對超支者開罰;二二%則認為應直接開罰,總計超過六成民眾期望修法;主張維持現狀者為二一%。但對未誠實申報競選經費者,有四五.四%主張加重 罰鍰,更有三九.三%認為應比照韓國法令,由法院宣判當選無效,可見民眾重視國家元首的誠信。

「談到修改制度,要先回答,該不該設競選經費上限?用意是什麼?上限多少才算合理?」蘇彥圖分析,競選經費上限是為避免富人利用金錢發揮政治影響力,破壞 了票票等值的民主設計;但過度管控也有限縮人民自由參政的疑慮,因此世界各國並沒有一致的標準。例如,美國最高法院曾宣判競選經費上限違反《憲法》保障的 言論自由,但日本與多數歐洲國家仍設競選經費上限。

師法他國!

美國採即時揭露資訊 日韓罰則嚴峻蘇彥圖指出,設競選經費上限的另一項目的,是候選人資金來源透明化,杜絕枱面下利益輸送;但上限與透明並不能畫上等號,因為獻金就像流水,會 自行找出滲透方式,「相對於美國採取即時揭露資訊,台灣的事後申報多了『修改』的空間;從過去幾年的政治獻金裁罰案件也能發現,監察院幾乎沒有獨立核對查 帳的能力。」他說。

以政府預算支應選舉開銷的「公費選舉」,是學界認為最能杜絕不當政商關係,並維持平等參政權的方式。台灣選後發放每票三十元的補助款,就是參考公費選舉精神。然而選後發放意味著錢極可能不是用在選舉上,反而成為政治人物的「私房錢」。

罰則部分,同樣實施總統直選的韓國,對於政治獻金申報不實的罰則最為嚴峻,《公職選舉暨選舉舞弊防止法》規定,包括總統在內的候選人,競選經費若超過公告 限額的兩百分之一,或是競選總幹事、會計負責人受有期徒刑宣告,候選人當選無效。日本《政治獻金法》則規定,若不實申報或收受非法獻金被法院判決有罪,未 來五年將被剝奪選舉及被選舉權。

李俊俋也認為,在強化行政部門稽查能力的前提下,適度放寬或取消不合理的競選經費上限,才能讓總統候選人不必面對違法或造假的兩難;對於申報不實者雖不必 一味強調嚴懲,但至少要有具體可行的罰則,才能建立良好的政治獻金文化,日本的「未來褫奪公權」制,就是可以我們可以借鏡的方向。

「扭曲的競選經費制度,造就了偽善、沒有社會正義感的政治人物,嚴重傷害了台灣的民主化發展。」瞿海源認為,人民的疏離與冷漠,是虛假的競選經費上限、二十年來始終未能改變的主因。

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又將到來,面對自欺欺人的荒謬法令,你還能沉默嗎?

揭開選舉經費5大假象

假象 1 只用這點錢 哪選得上總統?

額度上限規定不符合競選需求,讓候選人只能選擇誠實申報卻違法,或說謊低報,但超支經費也沒有罰則。

歷屆民選總統主要候選人申報選舉經費狀況選舉年分/上限 候選人 收入

(億元) 支出

(億元)

2008/4億元 馬英九、蕭萬長 6.77 6.39 謝長廷、蘇貞昌 4.40 4.27 2012/4.24億元 馬英九、吳敦義 4.46 4.44 蔡英文、蘇嘉全 7.56 7.09 資料來源:中選會、監察院假象 2別人買單的 都不算競選經費競選經費規定未包含政黨捐助候選人、私人與企業出資舉辦活動或買廣告等方式,規範形同虛設,收受超額捐贈也無罰則。

假象 3能捐給總統的錢

比捐給議員的還少

個人最多只能捐助總統候選人2萬元,捐助其他候選人卻能到10萬元;企業捐總統30萬元,其他候選人100萬元。

假象 4隨便報 政府也查不到只看格式、單據,從來沒有總統候選人被查出低報競選經費遭罰。

假象 5補助 不是花在選舉上名義上為競選經費補助,卻在選舉結束後才支付,錢不一定是用在選舉上。

選總統 4.2億不夠?!——《今周刊》「總統大選競選經費」民調6成民眾竟覺得 選總統4.2億夠用!

目前法律有規定總統選舉候選人的競選經費最高金額,例如2012年候選人依法最多只能用4億2400萬元,而且包括候選人自備、政黨捐贈、後援會贊助、政治獻金等。你覺得4億2000多萬元對競選正副總統來說,是否夠用? 單位:%

很夠用 34%

還算夠用 26.4

有點不夠用 5.8

很不夠用 14.8

不知道/未回答 19

6成民眾贊成修法改變

法律雖有規定總統候選人競選經費最高金額,但多數候選人都會超過且未被處罰。你認為是否有必要修改法律去改變這種情形?

單位:%

超過競選經費要加重處罰 22 放寬競選經費的最高金額 6 放寬競選經費最高金額,但是有超過就加重處罰 28.9 不用修法,維持現況 21 不知道/無意見/未回答 18.3 取消對競選經費的限制 3.8 4成5民眾認為未誠實申報應加重罰款若總統選舉候選人未誠實申報競選經費帳目,或競選經費開銷超過規定,有人說應加重罰款,也有人說應規定當選無效。你比 較贊成哪種說法? 單位:%應該加重罰款 45.4% 應該規定當選無效 39.3 看情況的輕重而定 1.2 不知道/無意見/未回答 14.1 註:本調查是由台灣指標調查在5月11至12日進行,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完訪1004人,在信任水準95%時的抽樣誤差最大值為正負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62

揭秘互聯網數據亂象:從不說謊的數據到“花刺子模信使”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04/154539.shtml

導讀 : 從不說謊的數據到“花刺子模信使”,這背後有哪些原因?

最近兩年,隨著互聯網行業競爭的加劇與互聯網創業熱潮湧起,宣傳過猛與包裝過度的行業數據時不時曝出,而基於某一產品領域的一哥之爭也讓數據亂象時而浮現,第三方數據由於統計口徑的問題引發“不服”,導致廠商之間口水戰頻頻開打的現象也屢屢發生。

從正常的邏輯來看,數據不會說話也不會說謊,但如果背後傳遞數據消息的人將拋出的數據修飾包裝過度,往往就會演變成互聯網行業的“花剌子模信使”事件。從不說謊的數據到“花刺子模信使”,這背後有哪些原因?

互聯網數據自說自話盤點:多數源於競爭加劇或融資困局下的焦慮心態流露 

我們從打車行業盤點起。早在2014,滴滴(當時還名為“嘀嘀打車”)迅速發展,當年年初嘀嘀打車公布了與微信支付合作後成績單數據,從2014年1月10日至2月9日,嘀嘀總微信支付訂單約為2100萬單。然而,在當年的2月7日,北京晨報記者收到騰訊的數據卻顯示:從1月10日起至今,嘀嘀打車微信支付訂單總量突破500萬單。業界質疑其數據:2月7日到2月9日,從500萬單增長到2100萬單數據存在太大水分。當時騰訊公關部表示,2月7日發布的數據是從1月10日到1月26日,由於表述方式不夠明確,引發了歧義和困惑。而在當時,打車行業湧進來的投資機構越來越多,砸廣告、瘋狂補貼擡高估值成了打車行業的一個共同的現象。日均訂單等數據開始成為投資人衡量打車行業前景的重要指標。

我們再看電商與O2O行業。貓眼去年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2015年 7月其電影單月交易額高達22億。而據國家電影資金辦的數據顯示,2015年7月中國電影票房高達54.9億元,46%來自電商票務,約為25.3億元。這約25.3億的電商票務市場主要被美團、百度糯米、淘寶、格瓦拉、微信、大眾點評等產品所瓜分。按照貓眼數據顯示,如果僅貓眼就占22億,其它票務電商共計僅有3.3億。這樣一換算,貓眼電影幾乎獨占九成,有業內人士當時慨嘆:這是把百度糯米、淘寶電影、微信、大眾點評、時光網、豆瓣網、網票網、格瓦拉和微票兒等電影在線售票平臺當成了空氣。當然這也與當時競爭環境白熱化,財大氣粗的BAT強勢入局打響補貼戰有關,貓眼電影早已感受到巨大壓力。

另外在O2O外賣行業也屢有數據說漏嘴的事情發生,去年7月,餓了麽聯合創始人康嘉透露,蜂鳥日訂單量為60-70萬單,是餓了麽平臺一半的交易量,按照這個數據推算,餓了麽的實際日訂單量為120萬至140萬單,這顯然與餓了麽此前宣傳的日訂單超200萬不符。業內分析認為可能是康嘉急於宣傳自身的蜂鳥配送系統,一不小心說了實話。而在這背後,則是自2014年5月拿到大眾點評8000萬美金投資後,張旭豪的餓了麽開啟了不斷瘋狂融資和不斷燒錢的旅途,餓了麽還在苦苦尋找下一輪融資。對於投資人來說,O2O外賣行業最重要的價值指標無疑就是日訂單量與用戶數。這是一個需要投資人砸錢輸血的遊戲,需要依賴靚麗的數據來拉升估值。

因為創業者投資者衡量一個互聯網項目,訂單量、融資情況以及用戶量無疑是硬性考核指標,創業者為了讓融資之路順暢的走下去,配合投資人的偏好有時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這多半源於行業競爭加劇之後的一種焦慮心態的流露。去年尤為引發業內關註的則是一畝田交易數據疑造假事件。同樣在去年的7月下旬,多家媒體發文章稱,當時一畝田交易數據存在造假行為。以其“9小時前老板采購了1073741.8235噸洋蔥”的交易信息為例,單筆107萬噸的洋蔥采購量已經超過了洋蔥盛產地區西昌每年30萬噸的產量。而一畝田被曝運營數據造假與此前餓了麽被質疑6.3億美元的F輪融資“水分大”,顯然都與需要繼續融資燒錢息息相關,燒錢模式的創業公司,一旦投資人停止輸血,往往就會倒閉,手里有錢才能持續推動外界對其的想象空間,或者成功被巨頭收購成為其代理人與戰略性的棋子也不失為一種成功。

互聯網數據造假的先進性還體現在可以通過先進的代碼技術來實現。比如在去年11月,在移動音頻領域行業中的蜻蜓FM,被媒體曝光通過使用“普羅米修斯”、“宙斯”兩個強行自啟代碼,在用戶手機中後臺啟動無窗口透明界面,並傳給第三方數據統計公司,以此偽造DAU(日活躍用戶數)、廣告展示量和廣告點擊量,後來喜馬拉雅FM發布題為《四問蜻蜓FM:關於數據造假,敢不敢正面回應》的官方聲明,就蜻蜓FM反編譯代碼中的 “普羅米修斯”、“宙斯”兩大造假代碼向其提出質疑。蜻蜓FM當時發文回應,“不管誰在惡意攻擊,我們都不懼怕”。這背後則體現了目前移動音頻行業背後競爭惡化的狀況。

最新的數據存疑的例子還有地圖服務的用戶數。春節前夕,百度地圖在春節期間在湖南衛視投放的廣告中,提到了“5億人都在用的百度地圖”的口號, 1個多月以後,高德地圖也宣布截止到2016年1月底,高德地圖用戶數已超過5億。但是從多數第三方數據機構提供的統計上來看,高德的用戶規模、活躍用戶數據可能還存有疑問。從國內主流的安卓市場,如基於百度手機助手、應用寶、360手機助手、豌豆莢等多家應用市場的關於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的下載量應該可以反映出數據的大致基本面,我們采集了相關的數據來看:應用寶百度地圖的下載量是5億,高德地圖是2億;360手機助手顯示的數據是:百度地圖:4.62億,高德地圖是3.06億。而豌豆莢中顯示的數據顯示則是:百度地圖是1.6億人安裝,高德地圖是7893萬人安裝。

各個電子市場雖然用戶群體不一,但基本面已經反映出大致的趨勢,從各大電子市場的數據顯示來看,高德地圖5億用戶數的基數缺乏來源口徑的支撐。在iOS端,高德雖然是蘋果中國地圖數據的獨家供應商,但蘋果的用戶與高德地圖的用戶是不能直接劃等號的。更有意思的是,在高德地圖宣布“用戶數超過5億”之後,蘋果App Store在3月1日更新了高德地圖的新版,但在這個版本提供的產品介紹資料里,高德地圖仍然標明“3.2億用戶正在使用”。

互聯網行業為何被公眾質疑數據摻水事件頻頻發生?

當然,互聯網數據自說自話的現象還遠不止這些,包括二手車市場與在線旅遊市場等諸多案例,筆者在此不一 一例舉,其中歸根結底是對產品缺乏自信力。但我們同時看到,互聯網數據存疑的案例基本會發生在互聯網的熱門領域,比如O2O、電商、互聯網地圖、打車、在線旅遊等領域,互聯網行業被公眾質疑數據摻水事件頻頻發生,這里面有著多重原因。首先對於互聯網行業的公司而言,它們的業務基礎基本都建立在以用戶增長速度為基本的盈利模式與估值模式,日活躍用戶數與增長速度的快慢可以直接影響到公司融資估值。從傳統互聯網的最初階段開始,用戶註冊數、排名關註度,電商的銷售額、訂單數、轉化率、增長率等數據指標就成為衡量一家公司業務模式的健康程度與盈利模式的想象空間的基礎衡量指標,在移動互聯網時代,APP下載量與日活、打開率、存留率、交易量等成為核心指標,它們依賴這些指標來吸引投資,拉廣告,創造更高的收購價碼,而傳統互聯網時代,用戶註冊數,點擊率可以交給水軍,移動互聯網時代,無論是點擊率與或者APP排名本身也可以依賴水軍或者第三方刷單公司與服務方來做。可以說,互聯網企業造假與互聯網本身的基因即盈利模式與增長模式也息息相關。這是其一。

其二,部分創業公司需要誇大數據方便融資給投資人想象空間。近年來,互聯網創業大潮之下,眾多創業投資機構、孵化機構紛紛湧現,互聯網領域的創業全民關註生機勃勃。風投與投資機構對互聯網領域創業尤為青睞,從創業者角度來看,數據誇大之後,方便其更有利的融資,拉升上市的估值,被巨頭收購或者入股,相對來說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這是拿錢有利的籌碼。但與此同時,當投資人也陷入到這個遊戲之中之後,基於本身的利益需求,方便創始人拉升估值並推動更多融資繼續燒錢,也方便自身在利益高點順利退出,投資人對數據造假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為投資人也是往往或被動或主動的成為數據造假利益鏈當中的一環。

其次是互聯網企業的考核機制。在互聯網公司,基礎的KPI考核指標均需要運營數據來量化。企業內部的不同團隊、甚至一個團隊不同成員之間基於各自的利益訴求,一旦達不成需要實現的預期量化目標,就會開始在執行過程中嘗試貓膩的手法,比如部門之間、跨部門協作或者與第三方合作方之間均會涉及到彼此共同的KPI指標,在同一利益鏈上,互成默契對數據修飾與擴大將成為可能,與合作方一起結合第三方數據造假行為開始成為行業內默認的潛規則,數據註水往往也開始發展成為地下產業鏈的一環。不過前面提到,部分又涉及數據篡改的技術含量。總而言之,互聯網行業數據作假,線下用托,線上則可以用代碼等技術並於第三方數據機構以及使用傳播稿多線運作,其中少有漏洞,如部分網友所說,這相對體現了互聯網的“先進性”。第三方數據機構往往也可能被質疑為權力尋租的工具,比如去年底艾瑞與今日頭條的互撕。

一種就是巨頭之間的對抗賽,百度地圖與高德地圖的數據之爭就屬於這種情況。高德地圖並入阿里之後一直固守基礎功能,並砍掉原有的O2O業務,宣布"專註於地圖導航"。然而在2015年6月,高德地圖似乎是不願讓百度一騎絕塵將自己甩得太遠,也開始切入O2O領域。高德在這一年里在路線主義上反複糾結,團隊內部也倍感煎熬。而被收購的互聯網公司通過數據修飾大致也有幾重意圖,首先通過來避免在巨頭羽翼與架構中被邊緣化,同時可以獲取更多資源支持與資金輸血,隨著在線地圖愈加演變成用戶級市場上的征戰,用戶數成為重要流量渠道與O2O入口重要指標,否則難逃在諸多業務架構下的邊緣化宿命。

數據造假影響用戶認知:影響用戶、投資人對企業誠信評估與信任價值

數據造假受害者當然是用戶。用戶往往也會看企業的數據做出決策,也有著很強的從眾心理,比如在電商平臺,一旦公布成交規模,往往會影響用戶的購物意向,刺激用戶轉向該平臺消費,因此某種程度上,數據影響了用戶的判斷。當通過用數據不斷、日複一日的灌輸,消費者也會逐步認同這種認知,這也是洗腦的過程。而造假被揭露之後,必然也會面臨系列的業界質疑與投資人對企業的價值的重估,也影響用戶對企業誠信評估與信任價值。也將促使整個VC圈對於互聯網成長企業有更加全面的評判標準。互聯網行業操作數據、影響用戶判斷讓其利益受損的行為時而發生,這也與行業的惡性競爭相關,目前來看,互聯網各個領域的格局相對已經固化,新入局者很難出頭,人口紅利趨於用盡。全行業進入了目標市場相對成熟與有限增長空間爭奪戰的時候,市場競爭也越來越趨向陷入低水平的重複競爭與數據戰。

一旦當個別性的造假演變為集體性的造假,顯然不利於整個行業生態的健康運行。也催生了整個行業的泡沫。早前賽富亞洲投資基金首席合夥人閻焱就在一次論壇上吐槽表示,互聯網行業中間有大量的泡沫。我們所碰到的情況,就是創業企業在點擊率、在用戶數轉化率等數據方面全面造假,而且造假誇大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常態。

避免數據誇大成互聯網常態:需中間態的機制來推動數據監測機構與企業達成制衡

關於如何杜絕數據造假,在目前可能是一大行業性的難題。有業內人士認為,讓會計師事務所介入到互聯網企業的數據服務可能更嚴謹一些,但無論是會計事務所的介入終究也是服務於企業,其中權力的尋租空間必然極大,所以由企業擔任的第三方機構的可靠性與第三方數據機構本質上並沒有什麽不同。有新的集團介入,必然會有新的服務於數據的產業鏈出現。

而政府的介入會呢?比如有消息指出,此前北京工商局就通過行政建議書等形式公布第三方商家售假信息,在各電商平臺之間建立起針對第三方商家的資質和信用管理體系。因為互聯網平臺本身缺乏信用認證體系,而許多平臺往往存在著多種數據操作手法與模糊的演算規則,在這種規則下,數據迷霧重重真假難辨,某種程度上說,企業數據造假到了互聯網公司,本質未變,但只是手段變了。但第三方尤其是有政府背書的權威第三方的認證是否能真正保持獨立真實也難說,因為缺乏監控與制衡機制,難免會產生灰色地帶與權力尋租空間,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對於如何判斷數據真假,通過綜合分發渠道,以某兩個渠道來反推他的新增和日活,也是一種相對有效的方式。總的來說,需要一種機制來推動數據監測機構與平臺企業達成制衡,也只有在第三方數據監控方與平臺之間的制衡才有可能監測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真實有效的數據,給用戶正確的認知。

互聯網行業的“花剌子模信使”:掩飾不了用戶對劣質產品最真實的直覺

數據的修飾掩蓋不了業務發展本身的規律與產品功底的匱乏,許多VC也已經醒過來。互聯網數據造假難保不會推動新一輪泡沫與資本寒冬的助推手,這相對降低了投資者對行業的信任指數。許多投資人捂緊錢包,燒錢逐漸變少,對行業來講也有益無害,因為泡沫適度有利於行業熱度降溫,它讓行業回歸理性讓資本非理性熱捧的獨角獸回歸正常估值。數據的故事還可以繼續講,而摻水的運營和財務數據披露被曝光之後的負效應將會持續放大,對業務與品牌帶來沈重的打擊,並削弱整個公司的信任價值。

王小波當年在《花剌子模信使問題》一文中寫道:中亞古國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風俗,凡是給君王帶來好消息的信使,就會得到提升,給君王帶來壞消息的人則會被送去餵老虎。於是將帥出征在外,凡麾下將士有功,就派他們給君王送好消息,以使他們得到提升;有罪,則派去送壞消息,順便給國王的老虎送去食物。王小波在這里說的是,中國的近現代學者里,做“好消息信使”的人很多,尤其是人文學者。但對應到當下的互聯網行業亦然。他們認為,只要殺死帶來壞消息的人,壞消息就不複存在。很顯然,鴕鳥把頭埋進沙堆,獅子照樣會朝自己撲來,皇帝的新裝一旦被戳破,數據遊戲帶來的則是自欺欺人之後無法掩飾的尷尬與行業公信力的盡失,更重要的是,數據始終掩飾不了用戶對劣質產品體驗那種最真實的直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756

為什麽行為很難預測,消費者會說謊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14/155203.shtml

導讀 : 到底消費者想要什麽?消費者不會告訴你答案。

4

為什麽傳統企業對消費者的認知和行為預測依然那麽複雜和困難?這和傳統企業獲取消費者信息的方式有關。收集到的消費者信息不準確,分析的結果也就有問題。

這一問題的成因主要有兩方面:

2

在前互聯網時代,如果需要較為深入地收集市場數據,經常采用的方式是市場調研。傳統的市場調研大多停留在實地調研+問卷發放的模式,是一種基於樣本的統計分析方法,即通過局部樣本特性去判斷總體特性。市場調研也是一種較為主觀的形式,被調研人是在某種特定情況下被動地去回答一些問題,難免有先入為主的影響。

要使調研結果更加接近於真實,樣本的“量”和“質”是關鍵。“量”,即樣本的大小,樣本越大,結果越準確。但因為預算、人員等實際操作問題的限制,必須對樣本的規模進行控制,因此市場調研可能因為規模小、範圍窄而導致結果失真。“質”即樣本選擇的準確性,即樣本能否代表全局。

193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便是樣本問題的一個典型例子。那一年的美國總統選舉在民主黨的羅斯福和共和黨的蘭登之間舉行。在當時,美國的《文學摘要》雜誌是預測總統大選結果的權威媒體機構,幾乎將過去歷屆的選舉結果都預測準確。這一次,他們依舊運用過去傳統的做法——大規模的樣本調研統計。根據電話簿上的地址,發出了1000萬封信,並回收200萬封。這一個樣本的規模是空前的,可謂是花費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根據他們的調查統計結果,蘭登將以57%對43%的投票數戰勝羅斯福獲勝。

可是,最後的選舉結果令人大跌眼鏡,羅斯福以62%對38%的票數大獲全勝,連任總統。這個結果也使《文學摘要》雜誌社威信掃地,不久之後便關門停刊。

之後人們分析原因,為何在如此大樣本的條件下預測結果卻與真實情況天差地別?原因就是樣本選擇範圍的不均衡。上世紀三十年代,能用得起電話的都是美國的中上流階層,而他們大多是共和黨的支持者。相反,絕大多數支持民主黨的中下層選民卻沒有被雜誌社納入樣本中,進而導致了預測失敗。

霍桑效應

3

在調研過程中,受調查者往往受到心理學上已知影響的幹擾。當其意識到調查正在進行、自己正處於旁人的觀測之中時,受調查者的反應和做出的選擇往往會與真實情況產生偏差,這一問題被稱為“霍桑效應”。

有一次中央電視臺用問卷的方式對一個區域做節目收視率調查,很多被調研者在“經常看的節目”中,會傾向於選擇新聞聯播、經濟半小時、今日關註、百家講壇等欄目。但真實的統計中卻發現,娛樂、體育、電視劇節目的收視率被明顯低估,而“正統類”電視節目的收視率並沒有問卷調研結果那麽高。事後,不少調研者提及,在接受調研的過程中,他們會認為自己應該多看一些正統性的電視節目。

我們可以認為消費者在說謊嗎?也許吧。但這是一種普遍現象。消費者無法說出自己需要什麽,哪怕說了,也會無意識地偏離實際需求,這就給傳統企業進行產品設計、營銷策略、市場預測的過程造成了巨大的困擾。

福特汽車創始人亨利福特曾說:“如果問客戶,他們只想要一匹更快的馬。”

喬布斯也曾表示“消費者並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麽,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他們就發現,這是我要的東西”。他的成功證明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曾經有家手機廠商設計一臺老人用的手機,調研了大量的老年人對手機的功能需求,包括大字體、緊急呼叫、語音留言等,可當這臺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面市以後,卻得不到老年人的認可。在老人看來,使用這款手機就等於向別人承認自己年紀大、老眼昏花……

所以,到底消費者想要什麽?消費者不會告訴你答案。

互聯網企業也是一樣,盡管可以抓取一定的用戶行為數據,但對於一些潛在的需求就難以掌握了。正如互聯網界常說的一句話:分析、理解用戶,不要看他的嘴,而要看他的腿——消費者這麽說,不代表會這麽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571

滴滴否認高管參加國泰君安電話會 究竟誰在說謊?

萬萬沒想到,一個關於滴滴合並優步中國的電話會議,讓國泰君安研究所陷入羅生門。本是一場例行解讀的電話會議,嘉賓真實性卻被滴滴方面一口否認,連帶報道媒體也卷入紛爭,究竟誰在說謊?

8月2日下午,滴滴出行副總裁在其社交平臺怒稱,國泰君安同日早間就滴滴合並優步中國召開電話會議,但會議中滴滴副總裁張貝卻由他人冒名頂替,此人就收購事件發言匪夷所思。

隨後不久,滴滴出行正式對外發表聲明,在聲明中,滴滴出行稱經核查,張貝本人並未參加任何券商電話會議,並認為國泰君安作為一家正規的券商企業在未經核實的前提下,竟然發生有人冒充滴滴出行副總裁並以此名義參與電話會議,導致媒體引用相關言論進行報道,對公司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已經向公安機關報案。

實際上,上述電話會議內容被新浪財經以《滴滴副總裁:將減少乘客補貼》為題進行了報道,在這篇的報道中,張貝稱,公司未來將減少給乘客的補貼,但會加強司機端派單的投入來提升用戶體驗。此外,未來,滴滴出行將通過資本的方式拿到更多市場份額。

而滴滴出行在申明中對此內容一並否認,稱文章觀點與事實嚴重不符。

滴滴的高調回複讓國泰君安與上述新浪財經都陷入被動。《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就此求證國泰君安相關人士,其稱有就此事詢問研究所,但對方目前尚未回複,所以不知道真實性。

該人士稱,此事尚需等待研究所調查結果。

而另一方面,新浪似乎也因此事“委屈”。有媒體報道稱,接近新浪的人士對嘉賓的真實性給予了肯定。當日下午新浪財經相關人士也在其朋友圈就此事進行了說明,透露張貝稱電話會議其本人並未參加。

無論誰在說謊,可以肯定的是電話會議真實性目前尚未有人否認,而張貝本人是否參會,截至發稿其未有發聲。《第一財經日報》就此事致電和短信召開電話會議的國泰君安分析師,不過截至目前尚未與其取得聯系,其個人公眾號也未有相關更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74

阿里諷騰訊整條命是小學生給的,被回擊“不識數”;“王尼瑪”:任劍在說謊;微信封殺“分身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23/166596.shtml

阿里諷騰訊整條命是小學生給的,被回擊“不識數”;“王尼瑪”:任劍在說謊;微信封殺“分身號”…
靜靜 靜靜

阿里諷騰訊整條命是小學生給的,被回擊“不識數”;“王尼瑪”:任劍在說謊;微信封殺“分身號”…

年底了,阿里問候友商。

【黑馬高調早報】第887期

文 | 靜靜

頭條:巨頭年終互撕大戲

1、阿里王帥:騰訊整條命都是小學生給的;烏鎮飯局很low;劉強東擅長碰瓷

12月22日消息,12月20日,阿里雲創新中心和創頭條在雲棲大會·北京峰會的主論壇共同宣布成立“阿里雲創學院”。次日,阿里雲創學院正式開學,阿里巴巴合夥人、阿里巴巴集團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來到了現場,在與首期學員的問答中談及近期的敏感問題。過程中頻頻爆出猛料:

王帥表示,騰訊說半條命給了合作夥伴,但騰訊整條命卻都是小學生給的……在一個不發達的國家,每個人都有大把的時間,時間成本越不值錢的國家,遊戲就會越賺錢。

1阿里王帥

王帥表示,競爭有很多種,一種是實力相當,一種就是老二跟老大,那對老二來說最有效的就是貼上來,或者說是碰瓷。劉強東很擅長,有時候會碰的很準。

王帥表示,世界在期待烏鎮,我們卻貢獻出了一堆飯局,一些菜單?這些給中國互聯網企業整體抹黑,拉低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形象。很low。

2、騰訊張軍回應阿里王帥: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王帥言論公開,騰訊公關總監張軍隨後在微信朋友圈回應稱,打小就要學好數學,否則不知道邏輯的重要性,比如,提出一個論點,要有切實可靠的論據做支撐,否則就是笑話。“嚇得我今天又好好看了遍財報,真替各位做社交、開放平臺、雲,支付、廣告等業務的同事感到心疼,你們整體貢獻度被認為是0了,你們辛辛苦苦服務的幾億成年用戶也突然消失了,你們一定進了家家公司。呵呵,拿個別打遊戲的案例和自己的臆測下結論,還不如好好學學數學。”另外,在這條朋友圈下,張軍再補充評論,“還是那句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騰訊張軍

3、方興東回懟阿里王帥:馬雲下屬目中無人 不懂得尊重

針對針對阿里巴巴合夥人、阿里巴巴集團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21日在湖畔大學回答學員提問時闡述的關於京東、騰訊、阿里的那些事兒,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22日下午發布了一條疑似回應王帥的朋友圈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方興東表示,阿里的問題就在於馬雲傲,同時馬雲的下屬一個個比馬雲更傲,“目中無人,天下唯我獨大,其他人都很low,唯我獨high!”

3放

@CS-Jiong:這倆的名字倒是挺有CP感的

@苑博climbing:說實話,作為中國最大最成功兩家公司的公關老大,兩人的話都挺low的

@cute鯊魚:阿里的發言顯然不嚴謹,不符合實際。作為公眾人物還是應該註意自己的言行。

@鏘鏘騎兵:首先我不同情阿里,但騰訊談得道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帶著逗逼看世界:如果微信,遊戲,淘寶選一個,你怎麽選?

@or0z:年底了,都沒正事了

@尤黎明:阿浪新聞很興奮呀!有炒作就有流量,然後也不解決問題,平臺這毛病

國內新聞

4、百度放出王勁離職承諾書!“丟失”電腦和打印機存玄機

22日,有媒報道百度近日將前高管王勁告上了法庭,稱其違反了之前簽署的競業條款,並利用職務之便獲取了百度的商業秘密並與之開展競爭。為此,百度要求王勁及其所掌控的美國景馳公司賠償經濟損失5000萬元,並發布聲明消除影響。

4百度王勁

百度相關部門確認了訴訟一事,並稱“起訴的主要原因在於王勁以職務之便竊取了百度的數據、代碼等商業機密”。同時百度提供了一份王勁離職時的承諾函,其中關鍵是關於一臺丟失的辦公蘋果筆記本電腦和一部佳能的多功能一體機,這也成為這場自動駕駛第一案中曝出的第一件關鍵證據。

@六廚煮意:這就跟小學生的寒暑假作業弄丟了一樣。

@遁於無形:27斤重,半米高的打印機,王總每天扛著健身?

@白頭不偕老:無人車這塊還真是掀起一層又一層的浪花。

5、途牛回應裁員:正調整組織結構 將確保相應人員權益

針對媒體報道的裁員400人一事,途牛方面回應稱,公司基於加強長期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用戶體驗的戰略規劃,近期對研發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實現統一管理。通過核心項目集中運營,加速支撐產品、服務效率的提升,從而為用戶提供更優服務,實現“讓旅遊更簡單”。調整過程中涉及到正常的人員流動,途牛將嚴格遵循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確保相應人員權益。

6、微信大規模封號 或因用戶使用第三方”分身版”

近日,有不少用戶反映稱,微信官方正針對微信個人賬號,開啟新一輪封號行動。很多人在微博吐槽稱,自己微信號被封了。從反映來看,騰訊此次封號行動,主要是針對使用第三方軟件的用戶,這些被封用戶基本都使用了微信多開軟件。騰訊給出的封號理由為:該微信賬號因使用非官方微信客戶端被限制登錄,若後續仍繼續使用將永久限制登錄。

@絕不糊塗:就不能把破軟件做好點麽,有兩個號怎麽了!

@摸摸ni腦袋:微商還怎麽活,一點保障都沒有

@ZZ_DESIG:被封號了才知道微信是我的全部

7、永輝超市:擬逾9億元受讓紅旗連鎖12%股份

永輝超市(601933)12月22日晚公告,公司董事會同意以5.80元/股作價受讓紅旗連鎖(002697)實際控制人曹世如、股東曹曾俊所持有的紅旗連鎖股份共16320萬股(占其總股本12%),並授權簽署有關股份購買協議。上述交易總價為94656萬元。同時,公司同意與紅旗連鎖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保持戰略協同。紅旗連鎖停牌前股價為6.38元/股。

8、酷騎回應被中消協舉報“涉嫌刑事犯罪”:不推卸應承擔的責任

被中消協舉報“涉嫌刑事犯罪問題”後,12月22日,酷騎單車方面回應表示,酷騎單車負責人已經與中消協取得聯系,並積極配合各主管部門調查,切實做好善後處理工作,絕不推卸應該承擔的責任。關於溝通進展,中消協方面尚未置評。

9、出走的“王尼瑪”:任劍在說謊,但事情最後解決了

“王尼瑪”事件在經過一系列發酵之後,暴走漫畫CEO任劍口中的那個“欠錢的網管”終於站出來說話了,他在接受鳳凰網科技的獨家采訪時表示:“任劍在說謊。”

該名“王尼瑪”的扮演者表示,不管是在借錢、微博還是關於自己的職位上,任劍都在說謊,避重就輕。首先是在微博的事情上,“王尼瑪”表示@極品國產阿香是他的個人微博帳號,而任劍卻聲稱這是暴漫的公司帳號。 而在錢的問題上,“王尼瑪”表示“任劍在偷換概念,他所說的我們是錯的。因為我是向他個人借錢,並不是向公司借錢。”22日的淩晨1點,該名“王尼瑪”扮演者向鳳凰網科技表示,經過一系列的事情之後,暴走漫畫已經對他撤銷了起訴。

@mainland:算了,我只關心王尼瑪到底長什麽樣

@木魚目夕:難怪王尼瑪,一期胖了,下期就更胖了呢,哈哈哈

@我自己:本來建立起來的品牌形象 這幾天毀了一半

10、騰訊聯合警方破獲首起《絕地求生》外掛制作、傳播案件

《絕地求生》官方宣布,騰訊在11月22日宣布獲得國服代理權之後,聯合警方破獲首起《絕地求生》外掛制作、傳播案件。據悉,在騰訊守護者計劃安全團隊的協助下,無錫江陰警方12月成功抓捕並搗毀了“望月”、“神兵”等多個外掛制作及銷售團夥,3名核心涉案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網,並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11、傳小米今年營收增18% 明年或為IPO估值最高科技公司

據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中國手機制造商小米公司2017年的年度營收大增18%,一舉扭轉了近年來銷售下滑的頹勢。在世界範圍內,小米有望成為明年IPO估值最高的科技公司,因為他們2017年的凈利潤不少於10億美元,這是幾位銀行家基於該公司170至180億美元的營收數字所做出的預測,2018年的利潤估計在20億美元左右。

12、絕味食品:子公司網絡廣告違反規定 遭工商部門行政處罰

絕味食品12月22日晚公告,長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經調查認定子公司在網絡平臺上所發布的網絡廣告內容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九條第(七)項相關禁止性規定,依法對子公司進行處罰。處罰如下: 1 、責令停止發布違法廣告; 2 、處罰款人民幣陸拾萬元整。

@邁克爾傑克橙:絕味鴨脖今年的宣傳一次比一次低俗,還樂在其中,雙十一道歉雙十二繼續把無恥當幽默…

@遠山-說:不用智商都能看出來明顯涉及低俗廣告宣傳!估計廣告策劃部的某些人當初還為出了這樣的宣傳文案,暗自佩服自己呢!

@二營長你快開炮:杜蕾斯:這不是文案,這是丟人。

13、支付寶再砸10億元 “聖誕紅包”最高1225元

上個月開始,支付寶上線免費發還能賺錢的紅包。用戶在線下付款前,可掃碼領紅包,線下支付時能夠自動用於抵扣金額。22日,支付寶推出“聖誕紅包”活動,在99元、888元紅包的基礎上,12月23至25日領紅包還有機會領到聖誕額外驚喜紅包,最高達1225元。

14、優客工場獲近3億元C輪融資,2年半布局30余座城市

12月22日上午,聯合辦公空間優客工場宣布完成近3億元C輪融資,由前海梧桐並購基金領投,中景恒基集團與場景實驗室跟投,投後估值近90億元。據公開統計數據,這是優客工場2015年4月成立以來的第9輪融資。據了解,目前優客工場已在全國30余個城市設有共享辦公空間。2018年,優客工場將進一步深入二線城市,探索多種社區運營方式及場地利用手段。

15、新三板交易制度改革的內容分為三大塊,引入競價交易

22日,全國股轉公司召開新三板分層與交易制度改革新聞發布會,全國股轉公司副總經理隋強表示,配合集合競價和盤後協議轉讓制度,新三板將采取盤中實時監控,對可能會存在的大額報撤單、對倒拉擡行為進行監控,對其他行為,如掛牌公司關聯人參與股票行為重點監控,主要通過工作流程,對市場實施實時監控,及時發現市場異常情況。全國股轉公司總經理李明表示,此次改革實施,交易制度為1月15日新系統上線後實施;分層實施的時間不變,為明年的4月30日;信息披露細則從今年年報,即2017年年報開始實施。引入競價交易,具體而言,創新層企業單個交易日中將會有5次集合競價轉讓的時段,而基礎層全天僅有15點會進行集合競價撮合。

16、北京軌道交通全路網23日起實現線上購票、車站取票

2017年12月23日起,北京軌道交通全路網實現線上購票、車站取票。即乘客通過北京軌道交通單程票互聯網票務服務平臺App進行線上購票,可在全路網各車站FAM(網絡取票機)上進行取票、進站乘車。下一步,計劃於2018年一季度在全路網範圍實現刷二維碼進出站。

17、90後平均每日接觸網絡時間長達4小時,大多在11至15歲開始觸網

首屆“互聯網+”青少年發展大會21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會上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作為網絡“原住民”,90後平均每日接觸網絡的時間長達4小時。此外,90後大多在11至15歲開始觸網,部分95後甚至在3至5歲就開始接觸網絡,網絡接觸的低齡化和重度化趨勢明顯。

國際新聞

18、最新“世界品牌500強”:谷歌、蘋果前兩名中國37個品牌上榜

由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編制的2017年度(第十四屆)“世界品牌500強”21日在紐約揭曉。因發布人工智能戰略,去年的“亞軍”谷歌重返“冠軍”之位,蘋果退居第二;因在新零售模式中穩步推進,亞馬遜繼續保持“季軍”位置。前十名中,9個是美國品牌,一個是德國品牌。前三名之外,另外7個品牌為:微軟、臉書、美國電話電報、可口可樂、梅賽德斯奔馳、通用電器和麥當勞。

中國入選的品牌中,表現亮眼的有國家電網、騰訊、海爾、華為、中國華信、青島啤酒、五糧液、中國國航和中國太平。在新上榜品牌里,中國占三個,即:中國南方電網、中國中車和五糧液。

19、故意限制老款iPhone性能,蘋果被提起集體訴訟

據科技博客AppleInsider北京時間12月22日報道,蘋果公司21日承認,他們限制了老款iPhone的性能以降低功耗,避免手機因電池電量耗盡而自動關機。一天後,一名洛杉磯iPhone用戶就此對蘋果提起了集體訴訟。該用認為此舉損害了iPhone的價值,並尤其關心它對iPhone 7用戶的影響。他表示,iPhone用戶從未要求蘋果放慢老款iPhone速度以節省電量,也沒有同意蘋果這麽做。和許多人一樣,他還認為這是蘋果的一種手段,旨在讓人們購買最新款iPhone。

@Dt_0920:充電2小時,拍照五分鐘

@chao_tuo_:蘋果的老用戶都知道買來什麽系統就一直用絕對不會卡,千萬別升級,越升級越卡,越升級耗電越快

@付尤寶寶的寶寶是付尤:不更新內存不夠用 更新了電不夠用 還經常黑屏 就我一個嗎??

20、《絕地求生》正式版上線第二日玩家數突破3000萬

在《絕地求生:大逃殺》正式版上線Steam後的第二天,官方宣布遊戲全球銷量超過3000萬套,這其中包括了之前登陸Xbox平臺的主機版。《絕地求生:大逃殺》用時僅9個月達到3000萬銷量的里程碑,同比去年大熱的《守望先鋒》則花費了11個月的時間。而《絕地求生》國服方面,騰訊至今未公布其PC版本以及曾高調公布的2款正版手遊的具體上線事件。

21、樂天集團會長辛東彬一審獲刑1年8個月 緩刑2年

據韓聯社報道,當地時間22日下午,韓國首爾中央地方法院做出一審宣判,因涉嫌貪汙與瀆職遭檢方起訴的樂天集團會長辛東彬獲刑1年8個月 緩刑2年。辛東彬的父親、樂天集團創始人辛格浩涉嫌違規經營,獲刑4年。

22、傳夏普將任命多位聯席CEO 確保戴正吳後時代平穩過渡

《日本經濟新聞》周五報道稱,夏普可能在2018年1月1日任命多位聯席首席執行官,確保該公司在社長戴正吳帶領下的平穩過渡。夏普執行副社長Katsuaki Nomura和Yoshihisa Ishida,以及夏普中國區首席執行官Toshiaki Takayama預計將與戴正吳共同被任命為聯席首席執行官。除去兼任聯席首席執行官外,戴正吳將繼續擔任夏普社長,負責夏普在東南亞的業務,以及超高清8K顯示屏業務。

阿里巴巴 騰訊 京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777

加多寶半年前已啟動上市,誰在中弘股份羅生門中說謊?

“涼茶大王”出手相助,淪為仙股的上市公司迎來轉機,看似皆大歡喜的美好故事,卻突然在一夜之間陷入羅生門。

中弘股份8月27日晚間公告稱,公司及控股股東與加多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加多寶”)、深圳前海銀誼資本(下稱“前海銀誼”)簽署債務重組及經營托管協議。但僅僅隔了一夜,加多寶就在8月28日上午聲明,否認了協議內容。

不僅如此,加多寶的授權代表的真實身份,也充滿了疑點。按照中弘股份的說法,加多寶的授權代表黃偉清,是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負責一切對外事務。而加多寶否認對黃偉清授權,卻又對後者在該公司的身份只字不提。

記者遍查加多寶公開的內外活動、董監高人員資料,發現並無黃偉清的身影。可查的工商資料則顯示,黃偉清與前海銀誼及其實際控制人劉紅雯關系密切。

雙方意圖何在

根據中弘股份8月27日公告,公司及控股股東中弘卓業集團(下稱“中弘卓業”),與加多寶、前海銀誼共同簽署《債務重組及經營托管協議》,對該公司進行債務重組,註入優質項目,以完善資本結構,解決流動性困難和經營發展遇到的困境,並由加多寶對中弘股份進行期限為5年的經營托管。

從表面上看,加多寶與中弘股份的聯姻,對雙方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早在2018年3月,加多寶管理層調整之後,就已正式啟動了三年上市計劃,並屢次對外公布。而面臨退市危險的中弘股份,眼下亟待援手。中弘股份披露的數據顯示,加多寶2017年虧損接近5.82億元,與上市距離尚遠。

加多寶網站信息顯示,2018年3月21日,公司總裁李春林召開團管理層會議,確定了未來經營戰略方針,並宣布了加多寶集團啟動上市計劃。3月27日,李春林接受媒體采訪時,再次提及三年上市的目標。

根據中弘股份此次披露,加多寶的經營狀況,與上市距離尚遠。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加多寶總資產127.1億元,總負債131.6億元,已經處於資不抵債狀態,營業收入70億元,凈利潤虧損5.82億元,2015年則虧損1.89億元,2016年盈利14.89億元。

耐人尋味的是,盡管時隔僅一夜,加多寶斷然否認協議的存在,並否認對黃偉清的授權,對於上述這份略顯窘迫的數據,加多寶卻並未直接否認,僅稱與實際嚴重不符。

中弘股份8月28日晚回複深交所關註函時,則堅稱情況屬實。上述經營情況和財務數據由加多寶提供,且盡職調查由加多寶同意並授權前海銀誼具體完成。

披露信息顯示,前海銀誼成立於2015年8月,註冊資本僅有1000萬元,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鄧伯淙。截至2017年12月底,總資產為5437萬元,凈資產為4494萬元,營業收入僅為8359萬元,凈利潤2304萬元。

如此實力,顯然難以滿足中弘股份債務重組需要。公告顯示,截至8月28日,僅中弘股份及其下屬控股子公司累計逾期債務本息合計金額已達50.8億元,陷入主業停頓,資金緊張,在建地產項目基本處於停滯的狀態。

目前,前海銀誼有三家股東,深圳前海赫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赫明投資”)出資65%,為控股股東,深圳中證城市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中證投資”)、深圳銀誼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分別出資10%、25%。

記者註意到,多層穿透之後,前海銀誼的小股東深圳中證投資的間接股東中,有一家名為深圳前海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管理有限的企業,萬科、中信證券均參與投資,出資額分別為28.33%、11.67%,該公司又對深圳前海中證鼎峰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資40%,最後由該公司實現對中證投資控股。在8月27日的重組協議中,中弘股份曾稱,加多寶擁有多年的產業運營經驗,並在全國各地持有多處待開發用地,意在盤活中弘股份存量資產。

8月29日,第一財經致電加多寶多名相關人員,就該公司是否對協議簽署知情、有無經過該公司內部流程並取得批準、黃偉清在公司的實際身份等信息進行核實,並發去采訪的相關問題,但截至發稿,加多寶方面並未作出回複,而中弘股份董秘辦公電話則處於忙線之中。

神秘的授權代表

此次中弘股份、加多寶羅生門事件中,黃偉清無疑成為了關鍵性人物。那麽,黃偉清究竟是誰?

中弘股份8月27日披露的債務重組及經營托管協議顯示,加多寶同意並授權銀誼資本具體完成該協議項下的盡職調查等有關事項。同為丙方的加多寶以及銀誼資本,授權代表為黃偉清。但未披露其在該公司的具體職務、職責範圍等關鍵信息。

在深交所的追問下,中弘股份8月28日稱,由加多寶提供的委任書顯示,黃偉清為加多寶首席執行官,且由加多寶實際控制人陳鴻道委任,負責其對外一切事務,有權代表加多寶簽署上述協議。對於具體委任時間,中弘股份未予說明。

然而,可查資料顯示,無論是加多寶本身,還是其在內地的經營主體,董監高人員中均無黃偉清的信息。根據天眼查資料,加多寶為香港註冊公司,成立於1997年,目前仍為註冊狀態。而香港註冊處查冊信息顯示,加多寶已經解散,其在內地的主體加多寶(中國)飲料有限公司在企業信用信息系統登記的企業主要人員,只有董事長張樹榕一人,其他董監高人員均未顯示。

不僅如此,身為全面負責對外事務的首席執行官,黃偉清幾乎從未在加多寶的內外活動中露面。網站信息顯示,2018年3月21日到8月28日,加多寶共發布了8條資訊,其中6條為公司內外活動,出面的均為現任總裁李春林,黃偉清一次也沒有出現。在其他公開資料中,也沒有黃偉清的身影。

此外,如果中弘股份上述說法屬實,黃偉清目前在加多寶的身份,必然與總裁李春林的職責沖突。

加多寶網站信息顯示,該公司3月19日起任命李春林擔任集團總裁,全面負責加多寶及昆侖山全部業務。

加多寶在此方面的態度也耐人尋味。在8月28日的聲明中,加多寶稱從未對黃偉清出具任何授權,但未就黃偉清是否為公司人員進行說明,對其在公司的崗位、職權等重要信息只字未提。

第一財經多方查閱發現,黃偉清與前海銀誼存在關聯關系。控制權穿透之後,前海銀誼的控股股東赫明投資由劉紅雯100%控股,並擔任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執行董事。而中弘股份披露,劉紅雯與黃偉清兩人實際為夫妻關系。

中弘股份8月27日公告稱,前海銀誼實際控制人劉紅雯及黃偉清,從事地產行業超過20年,尤其在華南地區開發了多處地產項目,前海銀誼為其實際控制的核心企業,核心合夥人團隊來自於各大銀行、中信證券、深圳萬科等知名金融和地產公司,在資本運作和地產運營方面擁有豐富的資源和經驗。

除了前海銀誼,劉紅雯名下還有多家投資公司,包括深圳悅融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深圳先君道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先君道投資”)、深圳赫明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劉紅雯分別持股85%、50%及49%。此外,她還擔任深圳百樂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馨庭苑停車場法定代表人、深圳市鉑得珠寶首飾有限公司董事長。

可查的工商資料還顯示,先君道投資實際是黃偉清與劉紅雯的“夫妻店”,成立於2015年6月,註冊資本3000萬元,兩人各持股50%,黃偉清擔任法定代表人和執行董事,劉紅雯擔任監事。除此之外,天眼查未顯示黃偉清名下擁有其他公司,或在任何公司擔任高管。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蘇蔓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