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更像中國的Facebook?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Facebook已在提交的招股書中有所透露:「我們還不知道能否進入中國,如果有朝一日我們進入中國,將面臨來自人人網、新浪網和騰訊等的競爭。」
是的,儘管Facebook的9億用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來自中國,但Facebook對中國互聯網的影響卻絲毫沒有減弱。
人人網是其中之一。看起來,它的頁面有著和Facebook最為形似的「面孔」。和Facebook一樣,它最早從北上廣的高校起家,吸引了一大批 黏性十足的學生用戶。去年5月,它講著「中國版Facebook的故事」去了納斯達克,當Facebook提升發行價區間,它的股價很快跟著漲了6%。
但時至今日,Facebook已經演變成面對全體互聯網用戶的社交網站,人人網用戶仍以學生用戶為主。易觀智庫的數據顯示,人人網上30歲以上的用 戶僅佔全部用戶的30%。儘管人人網試圖通過開心網向在職的人群市場拓展,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與此同時,人人網受語言和地區的限制,其市場被限制在了中 國內地,導致其用戶數量很難保持連續增長。
在易觀國際分析師董旭看來,與Facebook的開放平台相比,人人網環境更加封閉,在廣告主選擇時更傾向於只選擇大的廣告主,從而損失了大量的中小企業廣告主。而在社交遊戲上,人人網過於依賴一兩款遊戲,缺乏新的吸引眼球的遊戲,導致用戶整體黏性不高。
在人人網CEO陳一舟看來,無論騰訊、新浪還是人人,大家的產品長得越來越像,都在進化、適應新的環境。他預計,這場競爭起碼還要持續三四年。「這要看誰本事大,更加執著、更加注重產品的體驗,誰更加能夠忍受住寂寞。」
相比之下,騰訊和Facebook更為「神似」。從用戶規模、開發者規模、業務組成、企業架構來看,它被認為是最有可能成長為Facebook級別的互聯網公司,但它的開放性始終備受質疑,抄襲、壟斷的陰影總是揮之不去。
不過,Facebook觸動了它。同為社交巨頭,Facebook市值上千億美元,而騰訊卻是500億美元左右。從財務數據來看,前者的廣告收入佔到85%以上,而後者一半的營收來自網絡遊戲;更重要的是,後者的開放程度遠不及前者。
騰訊網絡媒體業務總裁劉勝義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騰訊沉澱多年的關係鏈在社交營銷系統中佔據很大的優勢,而且,騰訊積累多年的數據挖掘技術 也在系統中處處可見,如年齡、性別、地域、上網場景、用戶喜好甚至是瀏覽競爭對手信息的用戶等多種定向。」他認為,由此可以看出,騰訊的社交價值被大大低 估,而未來,社會化營銷的未來市場空間不會亞於一個搜索引擎市場。
瑞信3月8日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對騰訊社交網絡的估值為170億美元,佔其總體估值的38%,但就收入額來看,社交網絡佔比遠遠低於這個數字。
而Facebook帶給騰訊更大的意義還在於「開放」。眼下,騰訊內部正在推進業務重組以適應發展。知情人士稱,騰訊戰略調整的總體做法是抓大放小,強化平台型業務,聚焦社交、移動、搜索、網遊關鍵產品,而一般的產品甚至可能交給第三方合作夥伴來做。
IT評論人士洪波評價稱,騰訊公司進行重組,一方面是因為看到了更多的新增長點;而且騰訊要將更多資源投入到開放平台的建設上,不再憑藉一己之力來運營不同類型的產品。
洪波認為,這與Facebook開放平台的理念類似。例如,Facebook自己不做社交遊戲,甚至曾經依附Facebook而生的社交遊戲廠商 Zynga優先於Facebook上市,但這種開放的態度讓它獲得讚譽的同時也收穫了利益,當合作夥伴變得足夠強大,同樣能夠用廣告等變現形式更好地反哺 自己。「這是騰訊公司未來突破『天花板』、促使公司業績持續增長、使公司市值達到千億美元規模的必由之路。」
而中國的Twitter——新浪微博也在向Facebook靠攏,核心則是商業模式的借鑑。
今年上半年,新浪已開始試水微博品牌廣告業務。新浪稱,基於社交關係和興趣圖譜的推薦引擎的微博廣告更具針對性,通過社交興趣圖譜將品牌內容推薦給可能感興趣的用戶;而企業則利用廣告對應的頁面吸引粉絲互動,激勵用戶分享創造口碑效應。
新浪微博計劃推出商業開放平台,在技術和接口層面給第三方開發者提供支持,打造一個服務企業的應用商店(APP Store),並與之分成。
Facebook的廣告收入讓人眼紅。美國知名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預測,在2012年,全球社交網絡廣告收入將保持強勁增長,而全球廣告主今年也將在社交網絡廣告上花費77.2億美元,僅Facebook一家廣告收入就有望達到50億美元。
不過,新浪CEO曹國偉也坦承,社會化媒體廣告在中國還是太新了,目前對於新浪廣告的促進還很難顯現。製圖/張逸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