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劉滄龍:從榨油廠工人到「礦業首富」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427

30年的時間使劉滄龍脫胎換骨,他正在「礦業+金融」兩條路上飛速奔跑,卻被意外絆到——開工僅4天的宏達鉬銅項目即被當地政府永久叫停。

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一位教授的「指導」下,劉德山關閉了微博的評論和信息接收功能。「這個世界,終於清靜了。」

劉是四川宏達集團副總裁、董事局秘書。2012年7月之前,他經常在微博上轉發名人名言,以及宏達集團或董事局主席劉滄龍在各種評選活動中獲獎的信息。未曾料到一場突如其來的事件,讓鉬銅項目的母公司宏達集團在網絡上受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詬病。

截至目前,宏達集團總資產近350億元人民幣,成員企業37家,控股2家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涵蓋工業、礦業、金融等六大板塊,年銷售收入超過250億元。其掌門人劉滄龍與其兄劉海龍,曾以130億元的身家成為2010年胡潤礦產榜首富,他們在2011年富豪榜上的財富為240億元。

強悍的「礦王」

難以想像,從四川省什邡這樣一個小小的縣級市,可以走出一位「礦產首富」。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宏達集團資料,拼出了這個財富故事的輪廓。

最初,劉滄龍是一位榨油廠工人,所在的工廠叫做四川德陽什邡民主榨油廠。1979年,改革開放不久,公社決定給效益不佳的榨油廠找個能人。24歲的劉滄龍已經在這裡幹了7年,勇敢競聘當上了廠長。在土地包產到戶,而磷肥等肥料稀缺的時候,他帶著工人在空閒時間做起了「幽幽肥」,民主磷肥廠由此起步。3把鐵鍬、500塊錢、40平米倉庫是其日後巨大財富的發端。

從一開始,「能人」劉滄龍就展示了他的敏銳與強硬。

彼時,生產磷肥的主要原料硫酸被兩大國營大廠金河磷礦和四川化工廠把控,「為了不受制於人」,劉滄龍決定自己做硫酸。但當時正撞上一輪宏觀調控,凡在規定期限內項目投資建設未達到50%的,統統下馬。劉滄龍在工廠裡吃住56天,硬生生地趕在大限前將建設完成了70%,擠進生存線。而硫酸價格也從每噸300元,漲至宏觀調控後的每噸900元。

相同邏輯的故事,此後沿著產業鏈在劉滄龍身上反覆上演。而幾乎每一次,他都賭贏了,隨之而來的是財富版圖的不斷擴張。

製造硫酸的原材料是電解鋅,在打算進入該領域時,劉滄龍和他的下屬對電解鋅技術全然無知。1993年,民主磷肥廠進行股份制改革,成為四川宏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劉成為掌舵者。次年他投產了電解鋅項目。「當時電解鋅還很低迷,但越是別人不做的,我越要做。」在一份材料中,劉滄龍說。

而電解鋅的上游就是有色金屬礦產。為了工業產品源頭供應充足,劉滄龍決定進軍礦業——這便是他日後成為礦業大王的開始。

「當時股東很多都不同意,那個時候投資礦產有很多風險。」劉德山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但劉滄龍以近乎一意孤行的態度,提出「走出什邡,尋找資源。」他的理由是:「全世界的有色金屬工業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誰擁有資源,誰就有話語權」。

「他(劉滄龍)親自帶著乾糧踏遍很多礦山。」前宏達股份有限公司總會計師包維春說。而據主要負責探礦和採礦前期工作的宏達集團副總裁李克明介紹,他們曾考察過的礦山不下500個。海拔6000米的崑崙山、海平面下170米的吐魯番盆地也都去過,這無疑需要很強的身體和心理素質。

類似於「極限運動」式的勘探持續了8年。2003年,宏達股份以5.6億元的現金,控股開發儲量居世界第四、亞洲第一的云南蘭坪鉛鋅礦。同一年,劉氏家族還出資2.8億元,吃下期貨業龍頭企業中國國際期貨經紀公司46.9%的股權。

「蘭坪礦過去是國有礦,在公開招標之前,每天都有上萬人偷礦、搶礦,還有一些小型的當地礦場,場面混亂,每天要有武警守在那裡執勤。我們中標後,還一度有當地人出錢要買領導的人頭。」劉德山說。這一項目後來納稅額一度佔到蘭坪縣90%的財政收入。

自此,劉滄龍的財富以一個超乎尋常的加速度增長。其礦業版圖不斷擴張,四川甘洛鉛鋅礦、攀枝花釩鈦磁鐵礦、云南怒江跑馬坪鉛鋅礦、西藏銅鉬礦、新疆煤礦等項目陸續敲定。

「宏達集團有望於不久的將來成為中國最大的鉬金屬生產企業。」宏達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宏達鉬銅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騫2007年在四川省民營經濟工作會上表示。而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鉬生產國,佔全球產量的35%,國土資源部計劃將鉬歸為國家資源(保護性開採礦種)。

2007年,宏達集團進軍非洲,在坦桑尼亞成立中非國際礦產資源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美元。3年後,2010年12月,宏達集團與其他48家企業共同參與坦桑尼亞最大國際招標——姆處處馬煤礦和林剛噶鐵礦項目,並被選為最優投標人。

「這兩個項目總投資30億美元,一旦投產,其產值將佔坦桑尼亞全國GDP的27%。」劉德山說到這兩個項目時難掩驕傲,「這已經不是單純的企業行為了,是國家之間的合作。」

就在這一年的胡潤百富榜上,劉滄龍家族以130億的資產首次成為中國「礦產首富」。

「農民企業家」

儘管在商業和投資上手法凌厲,但如果見到劉滄龍本人,會覺得他並無什麼特別之處。「劉滄龍普通話講得不是很好,四川口音重。」一位接近宏達集團的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他對著裝不太講究。」

「我的出身不好,初中畢業以後沒有機會讀書。」劉滄龍在一次採訪中說道。

改變劉滄龍命運的是一次深造機會。1980年中期,四川省政府派一部分年輕有為的企業幹部到深圳大學學習。劉滄龍就是其中之一。

在前往深圳之前,劉滄龍一直把銀行當做是存錢的地方。「去之前我只是想,為什麼要負債經營?我掙的錢,憑什麼讓銀行切一塊走啊?」劉滄龍在深圳大學除了悟出負債經營、做大蛋糕,還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學到了股份制改革的好處——有利於企業跨業經營、拓寬融資渠道。

1993年,劉滄龍操刀股份制改革,將當初的聯營企業變成了新成立的宏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此後的6年間,宏達先後併購了周圍的磷肥廠、房地產開發中心等六間企業,其中之一是曾經叱咤什邡化工界的四川什化集團。該收購發生於1999年11月,全資收購共耗資1.1億元。

劉氏源源不斷的資金來自何處,至今並不清楚。

2001年底,宏達股份在上交所上市,募資4.59億。

「劉滄龍的經營思維此後改變了很多,但是骨子裡對財務的小心謹慎沒有變。」一位熟悉宏達集團的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向銀行貸款時,他會詳盡研究還款時間和利息時間。

也在這個時候,劉滄龍開始有意告別過去野蠻生長的方式,提出「任人唯賢,杜絕親屬進廠」等規定,並開始重構管理層。一個標誌是,他並沒有將集團完全交給自己的獨子,而是引入了職業經理人——從四川金路集團總經理的位子上進入宏達的楊騫。楊當初在海南省經貿廳及其直屬公司任職時,為當地引進了馬自達生產線。

近年來,劉滄龍將自己的經營想法總結成了「民營企業三關」:家族制的束縛、多元化發展、國際化發展。2010年4月,劉滄龍卸任宏達股份(上市公司)董事長一職,由楊騫接任。緊接著,他又把自己的獨子劉軍推到台前任宏達董事。「現在宏達內部80%以上的高管都是以前國有企業過來的職業經理人。」宏達股份副總經理何樂瓊說。

劉滄龍還曾於2010年9月出席了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於北京舉行的慈善晚宴,他甚至當場邀請這兩位世界巨富和慈善家前往四川。

千億計劃,意外折戟

2010年起,宏達集團開始了內部的「第二個改革開放30年」。為此,宏達集團2010年4月在峨眉山開了一次高管懇談會,被叫做宏達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生於1955年、從毛時代過來的劉滄龍,講話和行事風格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影子。

「2005年至2010這五年,我們確實做了一些事,但具體發展是停滯不前的,內部是一潭死水,人員大幅上升。」劉滄龍在該次會議上說。他為宏達設定的目標是:到2015年實現產值1000億元,利稅100億;2020年實現產值2000億元。

大力滲入金融板塊是宏達集團二次創業的一個重心。2010年11月,宏達集團控股的四川信託在成都開業,後者實際上已經停業重組了11年。

「1999年前後,四川開始整頓信託業,但一直沒有方案出來。四川信託的牌照在2010年即將到期,必須要有個人能把四川信託重新做起來。」宏達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期間有外地的企業希望接手四川信託,但是省裡還是希望找本地企業來做,後來就來找過他(劉滄龍)幾次。」

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11月末,四川信託累計成立項目319個,總規模1259億元;目前存續項目258個,總規模841億元。

在新組建的四川信託中,劉滄龍出任董事長。「但經營主要交給專業人士。」劉德山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目前劉滄龍一半時間在全國工商聯負責組織委員會,有關中國民營企業的黨建工作,相當於組織部。在宏達集團,劉滄龍目前只負責高層任命和戰略投資決議,其他交給職業經理人處理。

在原有的工業部分,為了實現千億目標,已建項目紛紛「大幅提速」。其中包括攀枝花釩鈦項目,總投資48億元,投產後年預計銷售收入1000億元,什邡鉬銅項目,總投資104億元,預計年銷售收入600億元。此外,還有新疆煤礦項目以及內蒙古清潔能源項目。

不過,令劉滄龍始料未及的是,開工僅4天的宏達鉬銅項目即被當地政府永久叫停,不過,一直緘默以對的宏達集團並不慌張,一位內部人士透露,「已經有好幾個地方的招商局、發改委找上門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14

彰化小油廠 一粒芝麻非洲鍍金記

2012-12-31  TCW
 
 

 

在彰化濱海、盛產蚵仔的芳苑鄉,隱身一個世界亞軍。

冷清的斗苑路上,一輛輛從製油廠中開出的四十呎、三十五噸卡車,稍顯熱鬧。每天從這裡生產出的芝麻油,超過百萬噸,被送到美國頂級食品公司Roland、日本知名超市大黑天的架上,以及中國頂級火鍋連鎖商家海底撈的廚房。

這是富味鄉的生產基地,其芝麻油全球銷量第二大(僅次於馬來西亞商嘉里公司)、台灣產量第一大、台灣外銷產量第一大。十一月二十六日,它以三十六元登上興櫃,截稿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收盤價四十一元,與上市櫃共二十五檔食品股股價比較,比它高的只有五家。

就在它登上興櫃時,董事長陳文南人正在非洲衣索比亞首都阿的斯阿貝巴市(Addis Ababa)鄰近鄉下,找尋芝麻。

為了直徑不到○.一公分的芝麻,他飛行十六小時,甚至今年七月在布吉納法索申請成立分公司,帶給該國超過兩百萬歐元(約合新台幣七千六百六十萬元)契作訂單。這動作宣示著,這家成立二十九年的小公司,切入上游原料端,進而築起垂直整合生產、製造的競爭門檻。

「整合一粒芝麻的全球資源,讓芝麻價值發揮到最大,是賺錢的秘訣,」創造台灣第一個土豆(花生)油品牌的主惠實業公司董事長吳武雄觀察。

克服生存危機花生油小廠被迫轉做麻油

二十九年前,陳文南從父親陳百川手中接下家族小油廠,如今它的內銷營收約十一億二千萬元,直逼大廠金蘭醬油。法人預估,富味鄉今年兩岸合併營收可望達新台幣二十四億元;每股盈餘(EPS)近四元,比福壽實業高一倍。

芝麻加工,是個「小池塘」,產量是花生的十分之一、黃豆的百分之一,但富味鄉卻靠著它拿下世界亞軍,關鍵在於:從危機中看見機會。

公司生存是第一個危機。彰化北港、芳苑,是昔日花生油聚落,最盛時地方油廠多達兩百餘家,包括前身是建發製油廠的富味鄉。當時,花生才是主角,芝麻製油的可能性跟它的身影一樣小。

但一九八○年代起了變化。黃豆成本較花生低,能取得黃豆配額的製油廠橫掃市場定價權,再加上工資提升與年輕一代不喜歡吃等因素,花生油銷量逐年遞減,衝擊著小油廠的生存。「要不等著式微、要不轉型活命,」陳文南說。

不甘心父親辛勤一生的油廠遭淘汰,讀書期間就在家族企業幫忙的他發現,有些進口商經常兜售進口芝麻,只要殺價,進口商都願意出售。這讓他意識到,當時還沒人留意的進口芝麻,利潤比花生油好。

而且在當時,政府管制花生進口,但對芝麻進口則無限制,特別針對外銷還有全額退稅優惠。「進口成本壓低,而出口成本也低,兩邊相乘下產生利潤,」看見機會的陳文南決定,切入別人不願意或沒看到的芝麻油領域,同時要轉型外銷。

克服品質危機赴衣索比亞契作穩定香味

只是,要跨進別人不願走的路,無法掌握的產量與品質就是風險。在台灣,芝麻種植不到全部豆類的一%;進口芝麻,雖能透過盤商取得低價優勢,品質卻不能控制在自己手上。

富味鄉副總經理林秀蓉分析,儘管能夠用數據控制芝麻的酸價(AV,游離脂肪酸占油脂脂肪酸比率的對應值,是油品劣變、酸敗的間接指標)、水分比例,「但香味、口感和氣味無法數據化,因為土地水分和酸鹼度對芝麻品質影響很大。」

好幾次,老客戶就抱怨:「麻油都不香!」深諳品質是經營根本,讓他決定親自飛到芝麻最大生產區的非洲,與產地打交道,第一手調度全球約三百二十萬噸貨源,且拿到具有競爭優勢的價格。

這一戰,花了二十九年才攻下。「治安是問題,法語隔閡也是問題,找到願意契作且穩定的小農又是另一個挑戰。?種植地在鄉下中的鄉下,這一趟去先是曼谷轉機、搭乘小飛機到地方城鎮,接著坐卡車才到產地Humera(衣索比亞小鎮)。路,是車子走過才壓出來的,原先並不存在。」他形容。

透過貿易商就好了,何必大費周章?今年二月之前,富味鄉都是透過貿易商採購芝麻,但為縮小貨源供給不定的因素,陳文南寧願先砸資本和人力,換取在兩岸擴大產能的籌碼。

從父親手中接下油廠二十九年,除了二○○六年上海擴廠、購併,當年虧損人民幣一百萬元,其餘年度都有賺錢。二○○二年起導入ERP、KPI管理,七年後發生綜效,也讓富味鄉從過去EPS約在○.四四元低谷徘徊,躍升到兩元多。

挑戰未來成長籌資跨足生技、力拚中國

緊接著,陳文南開始築起第二道成長引擎,拉大競爭距離。為了「玩」透一粒芝麻,四年前,他聘請前台大教授李敏雄擔任新創立生技公司研發總監,至今已開發出芝麻素和芝麻胜肽等生技用品;從榨油到最後的麻粕,都變成商機。

「接軌資本市場,是完成父親臨終前的遺願,」赴非洲二十四天後回國接受本刊專訪的陳文南說。上市籌資是為了培植生技公司,擴大產品線,並擴張中國市場;是否能將「最小玩到極致」的本領複製,正挑戰這家公司的轉型能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49

《獨家追蹤》回收油廠竟生產食用油、大廠油品含致癌物 除了餿水油,還有1.5萬噸廢油流竄全台(132-137)

2014-09-15  TWM
 
 

 

一場餿水油流入市售食品的風暴讓全台人心惶惶。但這樣的黑心事件只是單一個案?

根據《今周刊》一年多來的追蹤調查,發現全台竟有一萬多噸的廢油行蹤可疑,不少證據更指向這些失蹤的廢油,可能製成新油流入市面,政府和廠商都欠全民一個交代!

撰文‧李建興、林麗娟

一位餐廳業者的疑惑,

給了我們追查

台灣失蹤廢油的線索……

一位在台北木柵經營餐廳的黃姓(化名)業者表示,有一名宣稱是「星葉環保」員工,主動前往店裡詢問是否需要幫忙處理廢油,這位員工還說,木柵地區許多餐廳,包括萬興國小的廢油都是由他們回收。看起來頗具規模的公司,黃先生卻發現,印在收油貨車上的公司名稱卻被塗塗抹抹,當下黃先生心生疑慮。

孰料,幾天後,他居然撞見這同一輛貨車停在寧夏夜市,他語氣堅定地說,「這次並不是收廢油,而是把一桶桶沙拉油賣給攤商。」去年六月,他把所見所聞告訴本刊,希望本刊可以一追究竟……。

做菸酒批發的公司,暗地裡收廢油。

本刊查訪一個月後,

公司竟突然解散……

一得知消息,我們上網查詢,發現這家登記在高雄的環保公司,在經濟部揭示的營業項目中,並沒有廢棄物處理相關項目,反而是食品油脂和菸酒批發,我們派員前往登記地址查看,門前果然高掛著紅酒招牌。紅酒批發公司暗地裡收廢油,這難道是一家掛羊頭賣狗肉的公司?還是被人冒用?令人意外的是,一個多月後,該公司竟然撤銷登記,宣告解散。

本刊轉移陣地,決定到夜市守株待兔,看看能否遇到這輛問題回收車。等了幾天,雖然沒遇到這家環保公司的車輛,但是卻看見不少連公司名稱都沒印上的回收車在夜市收油。我們拍下攤商貼在冰箱上的好幾家回收業者名片,後來竟發現,不同名片上居然出現重複的手機號碼,只是人名和公司卻各不相同,記者打過去,幾乎都是答錄機。

星葉環保公司的線索暫時沒有進展,但一連串疑問開始激起本刊編輯部好奇,決定要一探究竟。我們另闢採訪對象,先試圖聯絡合法的廢油回收業者,說不定可以從業界人士,了解這個行業不為人知的祕密。

就在找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項令人驚奇的事情:一家標榜合法的廢油回收業者,居然強調自己是「食用油及廢油一貫作業公司」,更是多家知名大型沙拉油品牌的代銷公司;而另一家國內規模數一數二的飼料大廠,在經濟部登錄的營業項目中則同時載明著,「飼料、食用油批發業、廢棄物清除業」三大業別。

一個是廢棄物回收,另一個是攸關民生食品安全的項目?何以做給人食用的油廠,還能兼營廢油回收?這合理嗎?會不會很容易讓業者越過那條界線,把兩者混在一起呢?

突破業者心防,讓記者坐上回收車一起作業,

看見重重弊端……

經過多方努力,終於突破一名回收業者心防,他除了願意接受《今周刊》採訪外,更同意讓記者坐上收油車,一窺廢油回收業的真實作業情形。鼎峰環保陳炳杰坦言,這個行業充斥著很多問題和弊端。

首先在價格方面,陳炳杰說,他們向攤販、餐廳、飯店等收購廢油,並沒有公定價,依各店家討價還價而異,且會隨業內景氣、廢油供給量而浮動。近一、兩年來,收購行情大約落在每公斤十七、八元左右,也就是每桶(十八公斤裝)三百元左右;但市面上卻充滿著無牌業者(行內俗稱小蜜蜂),以個體戶的形式,開著自備的小貨車,拉高收購價格,與正牌業者搶貨。

這真是不可思議。原來在一般人眼中棄如敝屣的廢食用油,請人處理居然不用付錢,還能賺錢,而且賺得並不少。以市面上馬口鐵包裝、重量十八公斤的新沙拉油,大約賣七百元上下,用過的油竟還可以收回四、五成?據某業者透露,這還不是最高行情,有的小蜜蜂用每桶五百元高價進行回收,等於廢油行情已經接近新油價格的七成。到底回收廢食用油會有什麼利潤?可以用如此高價來收購廢油?

陳炳杰進一步解釋,依照環保署規定,合法的回收業者收來的油只能賣給生質柴油廠、飼料廠和肥皂廠當作原料,且要與上述廠商簽定合約,還得簽三聯單以備查詢流向。

據經濟部能源局石油及瓦斯組表示,二○一三年生質柴油使用從台灣回收的廢食用油數量為三萬○四一六噸;而飼料廠部分,主管機關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朱慶誠表示,飼料中的油來源複雜,有豬油、大豆油、牛油等,飼料中的廢食用油比例很低,很難取得確切掌握飼料廠一年到底用了多少廢食用油?於是我們再回頭詢問陳炳杰,他目前出貨給飼料廠的數量,大致與生質柴油廠相當。

至於用回收來的食用油做肥皂,牛津大學生化博士、朝陽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陳耀寬則認為,這數量應該少之又少。他解釋,市售的肥皂、手工皂,大多從東南亞進口棕櫚油作為原料,不但成本低廉,且做出來的顏色偏雪白色,符合大眾需求;不像用廢油製造的肥皂會呈現近似牛皮紙袋的乳黃色,而且會有油耗味,因此廢食用油流入肥皂廠的量十分有限。也就是說,若循正常管道,台灣每年消耗的廢食用油則頂多六萬噸。

除了正常管道回收廢油,其餘流向不明,被重製成食用油可能性高……但問題來了,根據回收業界估計,全台一年回收的廢食用油大約是七萬五千噸。

如此一算,等於全台每年約有一萬至一萬五千噸的廢食用油不知去向;若把小蜜蜂私下回收的廢油算進來,黑市的廢食用油恐怕更多了。從這次郭烈成把餿水油賣給強冠公司的案例來看,回收業和學界就合理懷疑,這些失蹤的廢油,流向不肖食品工廠再製成新油,或被餐飲業者低價買回再使用的可能性極高。

而無法原諒的是,根據環保署的說法,目前所掌握的廢食用油回收量七○九○噸,居然比能源局公布的用量還少,矛盾至極。顯見,政府不但無法掌握廢食用油的回收量,亦無法管制好其去向。

陳炳杰透露,曾有團膳和自助餐業者向他洽詢採購回收油。回收業者將收來的油處理後再以新油的形式出售,陳耀寬認為:「不無可能!」他表示,收來的廢油,只要先經過活性碳除臭,再加入礦物沸石或高嶺土脫臭,然後用濾油粉中和酸價同時濾清脫色,外觀、味道幾乎就與新油無異了。「因此,若不肖業者把動過手腳的回收油,再裝入回收來的沙拉油鐵桶,小小加工,消費者根本看不出來!」對於不肖業者把廢回收油再製成新食用油販售,業者言之鑿鑿,為進一步證實,我們決定抽查食用沙拉油,尤其是在夜市通用的馬口鐵桶裝的沙拉油。本刊詢問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SGS(台灣檢驗科技公司)、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以及目前仍從事毒物化驗的林杰樑醫師遺孀譚敦慈等多位專家,他們表示,若「假新油、真回收油」,理應可驗出丙烯醯胺、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和重金屬等。

吳家誠表示,由於食用油在超過攝氏一二○度的高溫炸過後,就會產生丙烯醯胺,超過一六○度則會有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產生,而使用過的廢油也容易有重金屬殘留;且上述物質不像酸價、顏色和味道可以去除,所以一旦驗出,幾乎可證實是用回收油再製。

送驗知名大廠油品,竟出現不該存在的物質。

是廢油重製?令人起疑……去年八月十五日,《今周刊》委託餐廳業者在台中的建國市場購買餐廳、夜市攤販最常用的幾款十八公斤裝的沙拉油,於八月十六日送往SGS檢驗,而八月二十六日結果出爐。我們赫然發現,某知名廠牌的油同時含有砷和多環芳香烴。

台北榮總內科部臨床毒物與職業學科主治醫師楊振昌則解析,砷可分為有機砷及無機砷,前者主要來自水產,對人體幾乎沒有毒性。相對而言,無機砷(如砒霜或雄黃)就對人體有相當毒性了,過量攝入,急性嚴重者會產生腎衰竭、血球減少、周邊神經病變,最嚴重者會導致休克及死亡;慢性則會導致烏腳病、血管病變、糖尿病、癌症(皮膚、膀胱及肺臟)。

偏偏在現行檢驗方法中,我們無法區分有機砷或無機砷。換言之,這桶被驗出有砷的沙拉油,究竟是有機砷還是無機砷?我們無從得知。至於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江守山指出,不少多環芳香烴已被界定為致癌物。臨床實驗報告指出,若長期接觸高濃度多環芳香烴的混合物,會引起皮膚癌、肺癌、胃癌及肝癌等疾病。

而砷及多環芳香烴是有國家標準的,這桶含砷及多環芳香烴的知名油廠的油皆在標準值內。吳家誠表示,國家標準比較寬鬆,實際上,食用油根本就不該含有這些物質,尤其不應該有砷。含砷的油幾乎可以斷定要不是曾經炸過海鮮,就是使用過濾油粉,它的危險性令人擔憂。

到底要不要公布這桶油?雖然專家認為根本不應該有這些物質,但政府有一套標準,這桶油在國家標準內。本刊編輯部經過詳細討論後決定,既然有國家標準,就以國家標準為主,因此很遺憾無法對讀者公布。

最終,這份回收油報導並未見刊,但這次餿水油事件已經暴露,台灣廢棄用油的處置存有相當大的問題。我們也會將當時相關資料交給衛福部。

對此,衛福部發言人王哲超表示,民間單位自行抽驗結果,並無法律依據,也無法律效力,衛福部不會就檢驗結果評論、分析或回應;但王哲超表示,歡迎各界將自行送驗結果轉交衛福部、主動提供情資,讓縣市政府的衛生局或環保局據此出擊,進行稽查。我們期待政府可以因小知大,徹底調查真相。

消失的1.5萬噸廢油

都進了你我的肚子?

全台一年回收的廢食用油為7.5萬噸本刊調查 生質柴油廠每年採購的廢食用油約3萬噸飼料廠一年收購廢食用油約3萬噸。

一年有1.5萬噸的廢油

不知去向

可能被不肖業者重製成新品上市而且還有更多、更多無法統計非法收購的廢油,流向更可疑回收油根本不該流入食品用油──廢食用油的正常回收流程

1.餐廳、攤販收集廢油

一般餐廳、攤販用的是馬口鐵裝的18公斤沙拉油,業者用過的廢油則倒入空鐵桶,或回收業者提供的180公升藍色油桶,油收集滿了,即通知回收業者前來回收。

2.回收業者到店家收油

接獲店家通知後,回收業者即前來收油,合法業者會身著制服,貨車並有環保認證字樣;反之則為非法業者,此為廢油進入不法流向的開端。

3.回收業者初步處理

回收業者收集廢油後,在賣給飼料或生質柴油廠前,必須進行初步處理,將酸價降至標準值;而非法業者則會進行濾清,準備賣給食品廠。

4.賣給生質柴油廠、

飼料廠、肥皂廠

廢油初步處理後,回收業者通知下游工廠如生質柴油、飼料廠等派油罐車前來取油;但非法業者極可能直接將廢油運往食品廠使用,甚至再製成新油。

整理:李建興

三步驟 回收油變清油!

要把廢食用油變成清油,沒想像中的難!

專家指出,只要經過脫色、脫臭以及降低酸價三大程序,消費者很難分辨這是廢油還是新油。

知名大廠 也用回收油?

本刊去年送驗的知名品牌沙拉油,就發現含有砷和多環芳香烴,雖並未超出國家標準,但仍不排除為回收油再製,我們已將資料提供給衛生相關單位進一步調查。

防廢油重製

日本靠法律層層把關

日本政府在1970年制定、2008年修訂的《廢棄物清理法》中,明確規範了廢食用油的兩大類:一為來自食品加工等產業的產業廢棄油,一為來自家庭或餐廳的一般廢棄油。

產業廢棄油的部分,首先在《廢棄物清理法》中即載明,廢食用油生產企業所委請的委託商,必須領有相關營業執照,並簽訂委託處理協定,嚴格監督廢食用油的搬運過程、流向以及最終處理結果。

其次從事收集廢食用油的單位,必須自各級政府取得「產業廢棄物收集搬運營業執照」,並且法律亦嚴格規定收集搬運單位,必須將廢食用油運至指定加工處理廠,不能擅自更換或販售油品。

此外,收集搬運廢食用油的車輛必須在相關部門備案,車輛的兩側也要標有產業廢棄物收集搬運車輛字樣、單位名稱、營業執照號碼等;搬運過程中也需要全程攜帶營業執照,各個流程填寫管理單,以便追蹤廢食用油回收、搬運、加工流程及加工品的流向。

最後,廢食用油的加工處理廠商需要備有「產業廢棄物處理營業執照」,在符合《食品循環利用法》規定的場所進行處理,並且也有明文規定加工內容,加工處理廠商不可轉包或擅自變更加工用途。加工處理過程中產生的二次產業廢棄物也要嚴格按照相關規範處理,一切細節也必須載入管理紀錄單,加工處理廠須以最大限度利用廢食用油,提高資源回收再利用率。

來自家庭或餐廳的一般廢棄油,則由中央政府至地方各級政府設立的環境政策局等相關單位規範,不僅設立許多廢食用油的回收據點,亦印製大量宣傳手冊,教育民眾廢食用油的分類與回收方法。 (張佳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75

當頁岩油廠爆倒閉潮…… 三關鍵證據:油價再破底機率小

2015-09-21  TCW

獲利難、籌資慢,油價下跌讓美國頁岩油業者陷破產壓力。

產油大國「以跌止跌」的算計似奏效,讓油價這波低點確立。

投資大師約翰·坦伯頓(John Templeton)曾說,「行情總在悲觀中落底、懷疑中成長」,這用來說明當下油價後市恰如其分。

國際油價從二一四年中每桶百美元以上跌落至今,在四十美元至五十美元問震盪已久,近兩個月甚至一度跌破四十美元關卡,更加深外界看空油價走勢,但從供需面來看,不應如此悲觀。

油價不悲觀!

中國大量儲油採購暴增,最多成長30%首先,是中國石油企業逢低買盤持續進場。根據《日經BuSiness》報導,中國在八月採購了約三千六百萬桶原油,創下歷史新高,目前在杜拜原油現貨市場整體達成的交易中,九成來自中國。另外根據中國海關統計,中國七月原油進口量,逼近每天七百三十萬桶,年成長三成,累計前七月採購量年增一成,中國今年可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原油進口國。

美國需求回溫進口量,穩住兩年前水準中國不斷儲存石油的邏輯,當然與中國政策目標有關,畢竟中國對於一直由歐美等礦業巨頭和資源貿易商把持的原油市場感到不滿,根據英國巴克萊銀行統計調查,今年以來中國每天將戰略儲備量增加了十萬桶,預計今年下半年,最多每日十七萬桶。

但這能否止跌油價?從過去幾年走勢來看,中國只能算是次要因素,因為真正能讓油價止跌的,將是美國石油進口量回溫,而這現象正在發生。

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資料,美國每月進口石油數量,目前大約維持在二○一三年的水準,但是如果對照油價走勢來看,油價當時價格區間在每桶八十美元到一百美元,對照目前每桶四十到五十美元差距頗大,但進口量卻接近,這透露什麼意涵?

簡單說,不管油價多貴或者多便宜,美國基本石油進口量就是要這麼多,基本需求底線就在這,美國石油進口商不會因為貴而不買,也不會想貪更便宜而延後下單。

過去十年,美國一直在發展替代能源和頁岩油,來降低對海外石油依賴,因此逐年降低對外進口,改採用國內頁岩油與天然氣來填補,特別是當油價每桶衝破百美元時,國內廠商積極創造進口替代的誘因更大,加上華爾街籌資容易,因此創造了所謂美國能源革命,也就是頁岩油熱潮。

但當油價持續崩跌後,中東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南美洲、俄羅斯等供應商,為了維持產能與現金流,不願意減產,反而還願意提供海外買家更多折扣,讓美國本土油價與國外油價相差無幾。

再加上美國頁岩油生產業者因為獲利難,導致籌資緩慢被迫關廠者越來越多,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國頁岩油產業上半年現金流出逾三百億美元,畢竟美國頁岩油業過去七年全面擴張,靠的都是借來的資本,或者是賣股票籌現,不是靠本身獲利。

一日一倒閉就會對煉油廠商造成供給缺貨,除非未來景氣慘澹,廠商不願意增加低價庫存,否則這對於長期供貨穩定是一大隱憂,但從買方來說,也是加快美國煉油業者提高進口石油 的理由。

事實上,這就是當初沙烏地等產油大國打的算盤,比誰的現金口袋深,讓油價快速下跌進而產生以跌止跌的效果,只要美國頁岩油業者產量下滑,油價供需就會恢復正常,而這場賽局看來已經進入尾聲。

頁岩油業淘汰賽剩兩條路:購併或者關廠

因為根據標準普爾(Standard&poor’s)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十六家頁岩油廠倒閉,同時美國五月和六月的原油產量已下滑,財務壓力的確限縮業者鑽探與完成新油井的能力,花旗集團商品調查全球主管摩斯(Richard Mprse)說,美國頁岩油業已經開始淘汰賽,倫敦能源研究機構Energy Aspects更預估,如果美國原油價格低於每桶四十五美元,美國頁岩油業將遍體鱗傷。

對頁岩油業者來說,雪上加霜的是即將到來的重議借貸。

這種談判一年進行兩次,分別在四月和十月進行,頁岩油生產商與銀行,雙方針對貸款擔保的原油資產價值進行重估。

而與二0二二年觸及的每桶一百多美元相比,原油價格現在已經下跌了一半,因此十月的重估很可能導致頁岩油公司可獲得的融資大幅縮水,反而形成資金排擠效應。

根據花旗預估,過去這種高風險事業貸款年利率可以低於七%,但未來資金成本占比會上升到一五%,等於每桶損益成本,得推高至少五美一兀到十五美元。

理論上,這種結果將讓美國頁岩油產量下降,因為小廠只有兩種命運可以選擇與對手合併,或者乾脆關門。

隨著基本面逐漸出現供給缺少,需求回溫的正面現象,交易市場上也有一些反向指標露出端倪。像是美國最大石油ETF(指數股票型基金)美國石油基金(U.S.Oil F),截至九月四日為止淨贖回股數,創二00六年成立以來最高紀錄,淨贖回金額也創二0二二年底以來新高,早在今年初,當時油價因為有望從六年低點反彈而成為市場寵兒,如今卻又再度被投資人反手拋售,凸顯底部時市場反覆震盪的特性。

當然,油價最大的變數就是美國和中國經濟不佳,造成總體需求下滑,但是當美國決定升息,和中國人民幣不再劇貶,最壞情況的發生機率應當極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38

台黑心油廠遭重判總經理囚15年

1 : GS(14)@2015-07-23 02:01:07

台灣去年引起轟動的黑心油事件,涉嫌將豬油摻飼料油賣給頂新正義公司的4名被告,昨在嘉義地方法院被宣判,永成公司總經理蔡鎮州(圖)被判監15年、併科罰金2,800萬元新台幣(下同,約696萬港元);副總經理蔡耀鋐被判8年;久豐公司負責人邱飛龍被判10年、併科罰金450萬元(約112萬港元),胞妹邱麗品被判9年。據悉各人均擬上訴。判決書指出,久豐從2007年1月起到2014年9月,以豬油混入其他飼料油的摻偽豬油賣給正義公司,數量達約1,721公噸,金額達4,590萬餘元(約1,140萬港元),永成則從2011年11月到2014年9月18日,以飼料油假冒食品豬油,賣給正義公司,數量約2,457公噸,金額達6,804萬餘元(約1,690萬港元),這些黑心油都被正義做成食用油,賣給下游廠商,危害社會大眾健康。本案是頂新味全集團旗下正義公司前處長吳容合,離職後另外開新企業鑫好公司,涉嫌向多間公司收購飼料用油,久豐和永成老闆是20多年師徒關係,邱飛龍是製油師傅,他教蔡鎮州製油。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722/1922769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8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