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看來很超值-星辰通訊(1155)(3之1)(稍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21/01155/CWP115_c.pdf

公司從事通訊設備業務,主要從事電訊網絡鋪設業務。

公司在1989年由戴先生成立,在福建泉州市成立,原名為北峰電子儀器廠,1999年引入陳先生為新股東,2001正式註冊為有限公司,並易名褔建先創電子。

該年開始,公司研發CDMA通訊技術,次年開始商業生產,又次年成功處理PHS方案,其後更研發多種通訊技術的專利,公司有3個研發中心,兩個有福建、一個在深圳。

2004年後,引入石先生和彭先生(通過廣州嘉信)為股東,次年陳先生及戴先生又出售部分股權予管理層及其親屬,又引入Cathay Capital 為股東。經過一輪重組後,由星辰通訊成為公司的控股公司,星辰通訊透過一家中間公司,持有福建先創及另一家公司,以這兩家實體持有公司的主要業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21/01155/CWP127_c.pdf

公司上市非常合時,在2007年7月股市巔峰期上市,每股3.55元,發價1.75億股,集資逾6億港元,公司預期2007年盈利有人民幣2.033億元,以當時匯率1人民幣兌1.03港幣計,公司預期2007年盈利約2.1億港元,以上市後發行股數7億股計,每股盈利約0.3港元,即2007市盈率約11.83倍,以該公司盈利上升的情況子當時熾熱的市況下,這個市盈率顯然偏低。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621/01155/CWP126_c.pdf
據 會計師報告,公司營業額及盈利以倍計上升,營業額由2004年的1.5億升至2006年的5.5億。盈利由2004年的約3,700萬人民幣,遞增至 1.33億人民幣,並於2004年、2005年派發968萬、3,650萬股息,2006年重組前又分派2,140萬人民幣,可見公司現金流頗正常,另於 上市前派發8,800萬的特別股息。

現金流按著盈利上升,相當不錯,但投資方面開支於2006年急增,是因為開新廠得的支出所致。

公司的現金情況不俗、存貨、應收帳、應付帳也相應上升,情況不錯,像真度高。公司借貸只3,500萬,較上市更少500萬,可見銀行根本不能提供所需的款項,也可見銀行對該企業的信心不夠,今次上市的確是公司發展的一大機會,因如向銀行借款,根本不能貸得這樣多的款項,也就是該公司市盈率低的原因。亦可見公司上市得其時,若於此時上市,一不能集得這樣多款項,二上不上到市也成問題。

但是上市時,卻有道理不足的公司造假傳言:

http://www.techweb.com.cn/finance/2007-06-12/208269.shtml
星辰通信欺騙投資人

近日,許多消息紛紛披露:“內地三大無線 覆蓋系統供應商之一星辰通信,即將在香港啟動IPO……”眾所周知,多年來,中國無線覆蓋市場的前三名供應商一直是京信通信、國人通信和武漢虹信。武漢虹信2006年的銷售收入達到8億元,遠比星辰通信高,一直穩居行業前三的位置,這是中國無線覆蓋市場及通信行業人所共知的事實。星辰通信為內地三大無線覆蓋系統供應商之一的陳述與事實嚴重不符,這是欺騙投資人的虛假陳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921/LTN20070921502_C.pdf
兩個月後,公司公佈中期業績。

公司營業額上升80%,但毛利率由約40%,下跌至約30%,但是由於公司受到節省費用及所得稅被免約3,300萬的影響,盈利仍升100%,至9,032萬,但不計該稅費的影響,公司盈利只升約30%,只得約5,700萬左右。

公司財務立刻惡化,由於公司要谷營業額,致存貨及應收帳急增1倍,快於營業額上升的速度,相應的應付帳也上升,由於要償還貸款,現金降低了,又在上市前派發特別股息8,800萬予上市前的股東,使公司現金緊張,幸得幾日後上市又集一筆新錢,能夠支付上述款項,但是財務也頗為健康。

下一篇會詳細講講昨天公佈的業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6

看來很超值-星辰通訊(1155)(3之2)(稍改)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422/LTN20080422500_C.pdf

公司表面業績如下:

公 司營業額上升約50%,至8.5億元,盈利有2.2億人民幣,上升60%,純利率上升了,計及人民幣升值10%的影響,更升了70%,較上市時預計的 2.1億人民幣,多5%,以1人民幣等於1.12港元計,公司盈利2.46億港元,每股盈利有0.346元,又有8仙息派,以現價計算,市盈率5倍,股息 率4厘,非常便宜,但究竟是不是這樣呢?下文會慢慢細述。

公司毛利率由37%,降至35%,由於公司上市,行政費用急增2倍,至5,400多萬元(若是正常比例約為營業額的3%, 即2,500萬,即上市費用、折舊等約2,900萬),幸得上市利息等的其他收入增加2,000萬,及被免的稅項約7,270萬(以稅率33%計,由於稅 務優惠於2006年開始,上年被免的稅項約2,200萬,今年搬新廠,以新計劃計算,則更多),即其2007年真實的盈利約為1.57億人民幣(以1人民 幣:1.12港元計,即1.7584億港元),較預測低25%,較上年經調整的盈利1.11億人民幣升46%(以港元計盈利則升接近60%)。經調整後的 純利率相若,約為20%。

公司上市後,財務情況好,不但償還了銀行的債項,更有餘力派發特別股息。但不知在現金充裕的情況下,竟有抵押的存款,這些質押的存款代表甚麼呢,需要深究。

公司的應收款及存貨均急增40%,是反映營業額上升,
存貨急增,反映著公司對前景也看好,亦反映公司增加產能的結果。

公司有4.54億人民幣存款,加2,100萬抵押的存款,共有4.75億現金,盡扣其他流動債項9,100萬後,公司有3.84億人民幣現金,以1人民幣=1.12港元計算,公司有現金4.3億港元,以7億股計算,折合約每股0.614元。

若計及其他金融資產或股票計算約9,900萬人民幣,相信是對沖外國訂單的風險的外幣合約及其他投資,以1人民幣=1.12港元計算,有金融資產約1.11億港元,,折合約每股0.157元。

以公司現價1.78元計,公司市值12.46億元。

公司表面P/E:
(1.78 * 700,000,000 / (220,437,000 * 1.12))
= 5.046 倍

公司扣除現金後的表面P/E
((1.78 * 700,000,000 - (384,000,000* 1.12) / (220,437,000 * 1.12))
=3.306 倍

公司扣除金融資產及現金後的表面P/E
((1.78 * 700,000,000 - (384,000,000* 1.12) - (98,999,000 * 1.12) / (220,437,000 * 1.12))
=2.856 倍


公司實際的P/E
(1.78 * 700,000,000 / (157,000,000 * 1.12))
= 7.086 倍

公司扣除現金後的實際P/E
((1.78 * 700,000,000 - (384,000,000* 1.12) / (157,000,000 * 1.12))
=4.641 倍

公司扣除金融資產及現金後的實際P/E
((1.78 * 700,000,000 - (384,000,000* 1.12) - (98,999,000 * 1.12) / (157,000,000 * 1.12))
=4.010 倍

公司市盈率看來非常超值,加上又有8仙股息,息率約5%,確是一隻非常超值的股,加上中國現在推行「村村通」工程,對這類網絡的需求也高,可見潛力也未常大。

外國訂單只佔其公司營業額少部分,就算訂單急增,也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公司擴充產能,加上同業亦相應這樣做,未來的競爭只會更大,這樣會導致毛利率下跌,從而影響利潤。

另外,公司是一隻福建股,不過這家公司也有外方入股,盤數假的風險也少。加上公司是首年上市,之後一兩年可能有走樣的情況出現,這也是需要當心的地方,建議先觀望多一個全年業績報告才可下購買的決定。

下一篇是公司自上市以來的新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7

兩宗0、2、3賣殼事件(稍改)-大中華科技(8032)、科鑄技術(2302)

這兩天有兩隻股賣殼,股票編號都是有0、2、3,一為大中華科技(8032),一為科鑄技術(230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08/GLN20080508005_C.pdf

昨早,大中華科技(8032)停牌,宣佈有重大控股權變動,或致全面收購發生,應該是賣殼了。

該公司2000年4月科網熱潮以每股1.28元,發行2.02億股上市,2000年6月無端購入一殺蟲劑公司60%權益,該殺蟲劑公司更進軍科網業務,真是好笑。2002年末在股市低潮之下,收購一家健康產品公司80%股權,以現金5,400萬,配售1.36億股,每股0.28元,即可見該公司雖名科技亦不科技。

其後在2006年7月又再2供3,每股一分五,發行約12億股,集資只1,800萬元,可見貨源應已集強者之手。

公司股數超過20億股,其中約65%由大股東持有,街貨約有7億股,公司有370多家證券行持有,持股最多十大股票行約有5.2億股,佔26%,剩下360家證券行只有1.8億股,約佔總股本9%,非常集中。

這家公司在這幾星期不停在十大升/跌幅榜出現,我也不知為甚麼,但現在已經知道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09/LTN20080509281_C.pdf科鑄技術(2302)在數星期前連破數次52週新高,都不知有甚麼事,其後徘徊約一個月,今日突然急升約50%,至最高位1.89元停牌,其後公佈導致控制權變更的交易。

該公司由華置(127)主席劉鑾雄的弟弟劉鑾鴻為大股東,在2002年低潮發行5,500萬股,集資只4,000餘萬元。主要從事鑄模業務,這幾年業績因成本上升規模少,公司盈利不停下跌,在2006年投資約3,500萬開設上海新廠,導致上年虧損約400萬。

公 司股本2.2億股,其中31%由劉氏持有,約40%由兩位高管持有,街貨只8,200多萬股,只有63家證券行持有,其中最多那家證券行已持2,900多 萬股,佔約35%街貨,頭10名證券行共持有約7,300萬股,佔上了90%街貨,剩下53名股東只佔900萬股,佔公司股本4.5%,供求如此不平衡, 看來復牌後應該非理性急升。

賣殼需時約七至八個工作天的審查,預料公司在五月下旬才能恢復交易,記得留意復牌日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0

從和記環球電訊角度看和國私有化(3)(稍改)


(因上市日數錯誤計算,導致計算複式日報有誤,謹以致歉。)


私有化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108/LTN20100108020_C.pdf


(1)


太多報紙都沒從和記環球電訊這個角度去看私有化,所以有意寫出來。



當年買了和記環球電訊(757,前中聯系統)的小股東在私有化時,稱「1年前將和環個價炒上個半,之後9毫子批股……呢啲係陷阱,害死好多人;佢整過好多劑……以後無人會買佢啲嘢……」。在現時的角度來看,他在90仙,甚至當年吳先生說他「很多朋友在1.5元買入和環」,有沒有虧損呢?


如果他選擇現金,當然當時每股即時虧損25仙,即27.78%的投資,但如果該投資把資金投入大部分的中資股,並在2007年10月獲利了結,或到現時仍沒有賣的話,應該都會贏錢的。如果是買入其它的話,都有機會不能贏錢的。


如果那批股東正如李先生一樣,「選擇收取和電股票作長線投資」在2004年2月初以90仙購入和記環球電訊,其後沒因為此而止蝕,且不怕有碎股的和記國際小股東或基金股東,在2005年決定不要65仙現金,選擇以21股和記環球電訊換2股和記電訊國際的話,他的每股和記電訊國際成本是:


0.9 x 21 / 2


= 9.45元



如果吳先生的朋友以1.5元的價格購入,每股和記電訊國際成本是:


= 1.5 x 21 / 2


= 15.75元


在這5年內,這位股東如果沒有減持的話,就可以取得:


(1) 13.75元的現金;


(2) 等量和記電訊香港(215)的股票,最低價格78仙,最高價格1.56元;


(3) 在私有化後,取得2.2元的現金。


即是他可以取得最少16.73元-17.51元,如以90仙的價格計,五年的回報約77.03-85.29%,較大市回報略好,而以1.5元購入的人士,則最少能回到家鄉,不過大大落後市場回報呢。


總的來說,如取現金,則先認輸,如果好運,或有機會賺大錢,但多數人都沒這個機會。如取股票,則起碼能取回成本,但失去機會成本。


(2)


另外,幾份報紙在和記國際私有化時,均有計過回報,為免觸犯版權,以下則列出該段文字。


大公報:


 


根據公告披露,和電國際自04年上市以來,已為股東提供約178%之回報總額(包括就股息及分拆香港與澳門業務之價值作出調整),截至09年12月31日每年回報率約22%。

 

 


明報:


 


根據本報計算,自和電04 年底上市以來至私有化,將可為自新股階段認購的股東帶來約188%累計回報。

 

 


經濟日報:


 


相對盈科,和電的上市歷程較短,自2004年10月上市至今只有約5年。和電小股東若從上市持貨至今,已曾獲派每股共13.75元特別股息及一股和電 香港(00215,昨收報1.36元)。若連同是次私有化的每股2.2元收購價,和電股東期內回報為17.31元,較招股價的6.01元,小股東有約 1.88倍回報。

 

 


信報:


 


和電國際在二○○四年十月上市,主要在泛亞地區的新興市場經營。在多次出售業務權益後,令其自首次招股上市以來,已為股東帶來一點七八倍總回報,其中便包括多次股息及分拆港澳業務所帶來的價值。截至去年,該股平均回報率約二成二。

 

 


從幾份報紙來看,因引公告,大公報是一定對的,信報就對一半,但是其他兩份報紙及信報的其餘報導是不是真的正確呢?


在上市後,如前所述,假設他們在2004年10月13日以招股價6.01元購入,並假設私有化在截止限期2010年7月30日前完成,共經過2,116天,並獲得共15.95元現金及1股暫時最低價值78仙至最高價1.56元的股價的和記電訊香港(215),共得16.73元至17.51元,故回報為178.37%至191.34%,假設每年有365.2425天,每年複合回報區間是:

= ((1 + 1.7837) ^ (2,116/365.2425) - 1) x 100%  至((1 + 1.9134) ^ (2,116/365.2425)-1) x 100%


=  19.33% -20.27%


所以如果沒引公告資料的話,他們都錯了,所以如果要自行計算,請假設全部資料,否則無論如何,讀者如何計也計不出來。


(3)


至於私有化對大股東的財務角度,可參考信報戴兆先生今日(2010年1月12日)的文章,特引部分如下,在此不作說明。


...


代價較2008年年底資產折讓45%是偏高,而較2009年年中資產溢價21%更令人訝異,其實兩者均不能作準,兩期資產差異達54%,是2009年派送 和電香港(215)的影響,因而資產顯著減少。但去年年中結算後的變動頗大,並未包括在內,因而並未反映至最近的資產值。


 


不考慮2009年下半年業績的影 響,只計出售以色列業務股權稅前收益44.56億元,截至2009年6月止每股資產淨值約為2.74元,則私有化代價折讓約19.7%。如出售以色列業務 收益需要繳稅,則折讓更低。...

 

 


...


去年上半年,印尼、越南及斯里蘭卡的業務均在虧損中,而在洽售的泰國業務權益,消息指出,合作夥伴已同意回購,只待政府審批,作價12億至17億元之間, 換言之,和電仍可能收回另一筆現金,屆時的現金可能達到55億元以上。和電需要多少資金無法估計,但縱然存有現金,亦可不派息,和電股東應予考慮。

....


如以和電每股資產2.74元計,私有化後,和黃資產淨值將增加26億元,相當於每股和黃佔0.61元,無大幫助。但雖說和黃動用內部資源42億元私 有化,而和電儲款以待,完成私有化後即可抵銷,和黃實際不必付出現金,便可賺取26億元。況且和電的實際資產值是多少,仍有增加可能,例如出售泰國業務是 否獲利,而出售以色列業務,最終是否需要繳稅等。至於和電需要投資,相信是事實,但於撤銷上市,精簡架構後,亦有利於加速恢復盈利。如繼續上市,和電股東 要考慮無股息分派之苦,私有化後,假以時日,或將獲得貢獻。和黃的決定,其受惠之處,相信不限於可以計算的賬面利潤。

小股東宜把握套現機會

站 在和電股東立場,私有化代價較股價溢價37%,應是套現好機會,而私有化不是個人接受與否,要看整體少數股東的決定,如有參與投票的股東10%反對,議案 便無法通過,現在無法估計參與投票股東多少,如全部參與約為十九億股,若其中一億九千萬股反對,私有化便告吹。去年雖有私有化觸礁,市場形勢特別,如要反 對,必有理由,包括相當於不費分毫,便可賺取和電股權近40%。和電不派股息可視作要脅,和電的實際資產不明確等,特別是後者,如能作出補充,則說服力更 強。而和黃於建議時已表示,不會提高代價,亦反映對建議的信心,據報基金的持股量足以左右私有化的決定,難道已取得默契?

平情而論,任何私 有化計劃必然有利於大股東。而計劃所指對小股東有利,只是游說之詞,亦只是利於小股東短期套現。小股東的決定,主要是對私有化代價較股價的溢價程度是否滿 意。論理已有溢價37%,可以接受,原因是一旦私有化告吹,股價應將下跌。期待另一次私有化,則是一年後的事,溢價套現轉作其他投資,或更理想。

如 作挑剔,是和黃一項財技安排,可以零成本私有化和電;而所披露較資產的折讓或溢價,時間上有距離,文件未提供最近期的相關數字,顯得並不明朗。這是原則性 問題,是否為此放棄溢價套現機會,見仁見智;這種差異,或成為私有化成敗關鍵。對小投資者而言,不宜過於執着,但處於建議之初,亦不必過早有所行動,可靜 觀其變,以博取或有的加價機會。如其後消息有爭議,則不妨於會議前先行套現,以避免一旦告吹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