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e are reading:大數據陰謀
1 :
GS(14)@2017-01-02 01:04:15我是無殼蝸牛,兩三年便搬家一次,麻煩事小,最不滿是被收費電視公司強搶:幾個月前,我要搬往同一屋苑內另一單位,該電視公司的搬遷費竟高達2,500元(之前每次只收幾百)。原來,屋苑已被定性為「豪宅」,同樣服務收費加了幾倍,肉隨砧板上,欲哭無淚。搶錢商家只需掌握一種資料,已可上下其手,試想像在大數據年代,對你的行為、喜好、起居瞭如指掌,後果如何?這就是《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發出的警告。幾年前,美國百貨公Target已顯示大數據促銷威力:他們透過顧客銷售數據發現,當女性突然開始購買一定數量無香味清潔劑和潤膚露、衞生棉花、鈣片鋅片等營養補充劑時,表示該顧客有身孕,公司更能準確估計預產期,可以向她推廣孕婦及育嬰用品。曾經有顧客投訴Target,無故向在讀中學的女兒推銷嬰兒產品,後來女兒才招認已珠胎暗結!從前商家還要靠會員優惠等手法換取顧客資料,現在全球網民都在社交網站和搜尋器,乖乖奉獻私隱。這類互聯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正是針對性、個人化廣告。你在網上宣示自己空虛寂寞?大數據會送上徵友廣告;手緊嗎?會有借錢周轉資訊;房事不協調?藥物補劑矯形技術可以幫你(若你從未見過這類廣告,恭喜你有個美滿人生)。在美國,有一類網上廣告大戶,是私立「專上」學院;「專上」之所以要加上引號,是因為很多學歷不被僱主承認,但學店不但誇大其增值效果,據參議院調查更顯示,它們的網上廣告專門找「低收入、低自我形象、殘疾、精神或身體被虐人士、領救濟金單親媽媽」等弱勢社群,引誘他們申請政府資助進修貸款報讀,以「改變命運」作招徠。學店主持人深明騙徒心得:心靈脆弱人士最容易上當,結果苦主當然只換來一身債。就算設計者沒有利益計算,數據模型往往過份簡化現實,加上規模龐大,儘管模型達到99.9%可靠,那不幸的0.1%苦主數目也不少,本書舉的實例,包括老師表現被評為不達標遭解僱、貧困戶不能開銀行戶口、黑人遭警方針對性對待等,弱勢社群尤其容易無辜受害。可惜本書未包括偉大祖國正推行的「社會信用」系統,號稱要「讓守信暢通無阻,讓失信寸步難行」,成人用小童車票、隨地拋垃圾、欠債不還會扣分,影響他日找工作、開銀行戶口、出國旅遊、替子女申請學校的機會。以祖國的作風,將來扣分行為恐怕會包括上訪、舉報、維權、或只是在微博上發表言論。小說「1984」的世界,庶幾近矣。姚崢嶸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01/19882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