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鳥窩 - 邵音音 試驗中求突破 2016年11月18日
1 :
GS(14)@2016-11-21 03:49:21http://www.am730.com.hk/column-337885
李安(圖)導演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全球上映了,影評人林娉婷小姐謂男主角祖艾雲貌似初出道的陳冠希。世界找到兩個相像的人,也是難得的緣份。
《比》片以當今電影工業極致的技術拍攝——3D、4K和每秒120格播放速率,聽聞全球只有5家戲院能播放出最佳效果,台北和上海各有一家,香港很多觀眾朋友特別乘坐飛機去看,真是幸福的追求。
雖然我們只能從3D上領略李安革命性的突破,但已很興奮了!對於現有的電影技術,他提出了最高的要求,在科技、文化和藝術上每一次都有進步,作為先行者在試驗中求突破,才有這部電影誕生。他稍後會開拍一部關於拳王阿里的故事《Thrilla in Manila》,相信以更高技術呈現高速的拳擊,效果定必更嘆為觀止。
在我的身邊,也有這樣的電影英雄:《全力扣殺》和《救火英雄》等電影的特效大師黃智亨。當初何超儀提出要拍《全》片時,我心想:誰會看羽毛球題材的電影?片中許多逼真畫面,都是出自他的巧奪天工技術,羽毛球速度快、體積又細小,但在電影裡,我們看到球在慢慢地飛躍,伴著小塵埃,感覺像真又美,這些細節,輔助了一部電影的成功。至於《救》片,憑出神入化的影像,黃智亨、關卓豪及黃樹基更曾獲提名《第51屆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獎,但名落孫山。可惜可惜!
李安以《比》片和《Thrilla in Manila》試身,我又聯想到翁子光導演的《踏血尋梅》,在贏得無數獎項及口碑之前,也是用《微交少女》作試驗。導演的用心良苦,然後一步步邁向理想和夢想,需要不斷努力和進取。
馬丁路德金為美國黑人力爭自由前,入讀最好的學校,增值自己,加上不斷嘗試爭取,結果讓很多優秀的領導者,突破固有看法,對黑人改觀了。因為他們相信,將來黑人同樣有很多高智慧和優秀人材,理應得到平等的地位和尊嚴。
李安在電影裡不斷追求進步,雖然現在世上只有極少數戲院能欣賞到完整的效果,但他已成為運用極致技術的第一人。為李安喝采!因李安而驕傲。李安的電影,帶來革命性的突破,《比》片令電影技術以至內涵都更上一層樓,毫無疑問是華人之光!
邵音音~七十年代出道,曾兩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