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蔣曉冬:創業要做難的事,否則容易摔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1/160447.shtml

蔣曉冬:創業要做難的事,否則容易摔死
石慧 石慧

蔣曉冬:創業要做難的事,否則容易摔死

他們不可能都成功,但這批公司里有一些會取得極大的成功。歷史性機遇決定未來整個行業可能會被顛覆,這不是異想天開。

1fa8586e0e6f4a3f5fad8dc6a93ac8c9_副本

長嶺資本首期基金close那天,蔣曉冬暫時舒了一口氣。想想自己馬上就40歲了,心生感慨。他打開日歷看了一眼,自己40歲生日正趕上2017年大年初一,多巧。上次年初一過生日,還是1998年,當時他在新東方學英語。轉眼18年往矣,他已然是投資圈的老人了,碰到曾經的“老師”徐小平、俞敏洪等人也是常事。

今年,他離開工作了12年的NEA恩頤投資,卸任NEA全球合夥人、中國區董事總經理,與同事蔣波一起創立長嶺資本。但在當下的資本環境,募資並不容易,尤其是首期美元基金。開始募資後,蔣曉冬更深切地體會到寒冬中牙齒打顫的感覺。

這位28歲就開始負責NEA中國區業務、公司當年最年輕的合夥人,在40歲的關口上,又逼了自己一把。

創業公司找錢是要鎖定最大金主,投資機構募資,就一個字,湊。眾人拾柴火焰高,然而,每個人都會問,誰第一個出錢?募資壓力,是蔣曉冬創辦長嶺資本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

最終,從4月開始,不到6個月時間,長嶺資本募集1.25億美元。蔣曉冬頗感幸運,自認這個速度在首期基金募集中肯定不算慢的。

募資的順利在很大程度上仰賴蔣曉冬之前的投資業績。公開資料顯示,全球美元風險投資基金NEA成立於1977年,在近40年中,投資了全球600多個項目,管理規模超過170億的美元資金。蔣曉冬自2005年起負責NEA在中國的投資,目前,已投出28家企業,共3.2億美元,完成近5億美元的退出,相應年化回報超過20%。

值得一提的是,老東家NEA在長嶺資本起步時給予了很大助力。NEA是長嶺資本的前五大LP之一,還把10家被投企業交給了長嶺,包括NEA兩位創始人在內的7位美國同事也成為了長嶺資本的個人LP。此外,IFC(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和 Asia Alternatives(鯤行投資)等國際一流投資機構也是長嶺資本的投資方。

提及老東家,蔣曉冬言語間亦是感恩,他說,離開NEA,並不是想逃離什麽,而是想做點不一樣的事,除了掙錢,還能實現一些理想。

那麽,他的理想是什麽?

蔣曉冬告訴創業家&i黑馬記者,長嶺資本將重點投資國內技術驅動的健康服務和消費服務領域,在健康服務領域重點關註新型診療服務、移動醫療、生命科技和大眾健康,在消費服務領域重點關註消費升級、交易平臺、社交娛樂和顛覆性新技術。首期基金專註A輪、B輪投資,將在兩年多里投出大概20個項目,平均投資金額在100萬美元至1000萬美元之間。

他的理想之一,就是抓住這兩個領域難得的歷史性機遇,嘗試全新的商業模式,把高質量的健康和消費服務標準化和互聯網化,服務最廣大的用戶,真正為行業和產業帶來改變。“過去幾年,我們一直想專註來做這件事。”

另一個理想,更像是蔣曉冬想給自己一個交待。

做投資12年了,但蔣曉冬覺得,很多事才剛剛開始。作為投資人的“頂”在哪兒?這個“頂”還能突破嗎?他還沒有答案。“我們之所以跳出來自己做,是因為我們還不知道自己的‘頂’在哪兒。”

他將投資比作藝術創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每筆投資都是他的作品,他不想僅僅做金錢的搬運工,把LP的錢搬到創業公司去,而更想用這些作品證明自己。

他對“作品”的要求是,創業要做難的事,定一個大目標。如果做成了,能催生根本性的變革。

這樣的項目才能讓他心動。這些年,蔣曉冬經歷了從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過程。“看過了很多項目,積累了很多經驗,如果還能像最初一樣抱著完全開放的心態,是很寶貴的。不能讓經驗變成包袱。”

正像他欣賞的畫家畢加索,人到晚年,歷經世事,畫作仍如孩童塗鴉。

過去的事,不管對錯,“都鎖起來吧,別去想了。從頭開始。”蔣曉冬覺得,想做什麽就盡最大努力去做,至少沒什麽好後悔的。

抓住而立之年的尾巴,蔣曉冬的不惑之年將怎樣開篇?這天,他有點恍惚,有點得意,有點壓力,也有些期待。

以下為蔣曉冬口述,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

創業要做難的事,否則容易摔死

創業要做什麽?我認為就要做難的事情,不要做簡單的事情。這是我做投資12年來的一個感受,也是我們的投資標準。

我說的“難”,不是讓你步履維艱,而是讓你在創業之初就定下一個很大的目標,然後通過最小阻力的路徑去實現它。這件事如果做成了,能催生根本性的變革,而不僅僅是對現狀做小小的提升。很多創業項目的目標定得過低。

目標定好之後,你要試圖用盡量少的成本,最快找到阻力最小的路徑。早期項目看上去條條大路通羅馬,但其實沒幾條路能通。定目標和找路徑,這兩件事都很難。

做難的事,第一要有門檻,第二要能真正創造很大的價值。

創業會遇到很多坑,怎麽能挺到最後不摔死?如果你能創造很大的價值,用戶會擁抱你,拉著你往前走,即使投資人不給錢,用戶也會給你錢;相反,你的產品本身沒太大需求,你稍微犯點錯,公司可能就沒了。

作為投資人,我們不怕難,只要覺得你這件事靠譜,我們願意等。

因為我做了12年,我很清楚,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快。沒有一個商業計劃是“靠譜”的,一切都在變化中,不管你原來想的是什麽樣子。那我寧可你把目標定得高一點,去做一件難的事,如果做成,會帶來很大的改變。

反正我們投資周期短也短不了多長時間,企業退出都得5-8年,錢進去了也出不來,大家都套牢在里邊。當然,我們只是一部分錢套牢在里邊,創業者是把最好的年華套牢在里邊。既然你用生命中最好的年華去創業,為什麽不做真正有可能創造巨大價值的事呢?

所以你不應該浪費時間,我們也不想跟你一起浪費時間。如果你定了一件很難的事,盡了最大的努力,即使由於客觀原因沒有走到最後,但是當大家回過頭看,還是會覺得你做了一件很值的事。

讓我欣慰的是,越來越多人開始做“難”的事了。比如健康服務領域,大家開始做真正觸及本質的、難做的事。現在的創業項目,跟兩三年前的移動醫療項目不一樣了,很多人在進行更大的創新,不是做個平臺,做個醫患關系管理、出院管理等看上去比較簡單的事。

他們不可能都成功,但這批公司里有一些會取得極大的成功。歷史性機遇決定未來整個行業可能會被顛覆,這不是異想天開。

中國現在90%以上的實體醫療服務是在醫院完成的,相當一部分通過住院解決,所以中國的公立醫院平均住院天數超過11天,而美國只有4天,因為美國70%的醫療服務在門診完成。

就是說,新型門診醫療的服務在中國才剛剛開始。現在已經有了診所等新型業態,未來5年,還會發生意想不到的改變。大概全世界只有中國可能做成,因為供需關系的扭曲到了一個點上,如果有人能做出殺手級的服務、模式或者產品,需求肯定很大。

醫療創業:處處有難點,處處是機會

在健康服務領域,我們也是看好做難的事,具體關註4個方向。

一是新型診療服務,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就像我們兩年前投的一個中醫項目,雖然中醫已經有上千年歷史,但做中醫連鎖診所是全新的商業模式,這家公司在兩年時間里從3家診所成長到30家診所,收入也翻了10倍,作為一個線下服務企業,這是不可想象的。

二是移動醫療,我們認為,互聯網和新的IT技術能給醫療領域帶來根本性變革。三是生命科技,就是新技術,比如新的診斷方法、設備、生物信息學等,這些技術能催生全新的和可複制的商業模式。四是大眾健康,比如我們投資的簡單心理,試圖用互聯網的方式滲透到中國心理健康的診療中。它本質上還不是醫療,不需要到醫院去看病,而是讓大家保持健康的狀態。據統計,北京一共只有276個精神科醫生,而中國被診斷有心理和精神方面疾病的人至少有8400萬,還有很多人不承認自己有這方面問題。這就是機會。

醫療創業有太多難點。比如我們A輪投了做腫瘤大數據的公司零氪科技,要跟醫院合作,獲取腫瘤的數據,這很難。另外,要處理百萬量級的病例數據,把它快速高度結構化,或者用機器學習的方法找到其中的規律,這也很難。

我們做A輪投資,風險還是比較大的。但如果真的做成了,會有非常好的發展。比如這家公司,將來可能會給整個腫瘤行業的科研、診療、藥物研發帶來變革。肯定不容易,但我們更願意投這樣的項目。

醫療創業,不是做個APP,找幾個醫生,拉點資源來就行了。你所做的改變,應該解決大多數人的健康問題,服務幾千萬乃至幾億人,而不只是服務幾十萬富人,讓有錢人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我們想做的是把高質量的東西標準化,再通過一定的商業模式呈現出來。站在商業角度,因為你能給大量群體帶來價值,你的企業才更有價值。中國互聯網這麽多年的發展給我們的經驗就是,寧可賺10億人的錢,每人只賺1塊錢,也不要只賺一個人的錢,一個人就賺10億。在中國,大部分人相對來說不富有,所以要針對普通人群來解決問題。

我們投資了一個項目,在二三線城市開連鎖腫瘤醫院,讓很多不方便來大城市看病的人省事兒了,也提高了診療成功率。

我們還投過一個做跨境醫療的公司。跨境醫療有做中介的,帶人到美國看病,這是典型的服務有錢人的項目,中介費就要10萬美金,看病可能還要10萬美金。但我們想投的是讓更多人享受世界一流醫療資源的項目。我們投的這家公司,通過互聯網讓美國醫生和中國醫生合作,為中國患者提供診斷意見,那麽大部分人不用費錢去美國了。他們的收費也不是10萬美金的天價,而是大家能承受的價格,我問過非常多用戶,沒人覺得貴。

回歸感性,只投心動項目

做投資12年,我經歷了從感性到理性再回歸的過程,現在我是越來越感性了。

一開始感性,是因為什麽都不懂,也沒什麽方法論好總結的,只能憑感覺。做了幾年,有了點經驗,自以為懂了很多,就開始總結投資方法論,比如“投資要投人”“創業者要學習能力很強”之類的。但你慢慢會發現,這些是有道理的,但又不完全對,凡事都有例外。再過幾年,我又重新回歸感性,有的項目僅僅談半個小時就會讓你莫名的心動,就像談戀愛一樣,你說不清楚為什麽,但會有個聲音告訴自己“就是它了”。

現在我給自己定的標準就是,盡量只投自己非常心動的項目。心動的感覺,我自己知道。

比如我們投的零氪科技,見創始人之前,他們的BP文件比較大,我從微信上沒下載下來,下載到一半就壞掉了,算是毫無準備地跟他們聊,但聊了十幾分鐘我就有心動的感覺了,決定要投。接下來的時間就是想辦法說服他接受我的投資。

心動的感覺,真的會讓人不能忘懷,聊完之後,晚上睡覺會想,第二天早上起來還會想。這個概率是很小的。

對我來說,已經看過這麽多項目,積累了很多經驗,如果還能像最初一樣抱著完全開放的心態,任何人都願意見,覺得有趣的事都願意去探索,而沒有太多預設,這是很難的,也是很寶貴的。

就像我很欣賞的畫家畢加索。你看畢加索不同年齡段的代表性作品,會發現他的風格是從寫實到寫意。二三十歲畫的畫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到70多歲畫的畫反而像塗鴉一樣。他經歷過那麽多事之後,還能以孩子的眼光看待世界,很難得。他曾說,我14歲的時候就會像一個大師一樣作畫,但是我花了一生的時間才學會像一個孩子一樣作畫。

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跟做投資不是一個道理嘛。

我現在經常提醒自己和同事,不管你以前看過多少項目,從零開始,就算坐在你面前的是一個20歲出頭的、沒有任何經驗的創業者,你也不要預設判斷,覺得人家不靠譜。別讓經驗變成包袱。

風險投資的本質是發現潛能。更好的發現潛能的方法是釋放投資人自身的潛能。換句話說,你在釋放自己潛能的過程當中,就能看到別人身上的潛能。

但具體怎麽衡量潛能大小,也很主觀,我沒找到任何公式。我現在的辦法是,讓自己的潛力更好地發揮,這樣也許更能感受到別人的潛能。

投資家 創業公司 醫療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4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