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林書豪從沒沒無名到頂尖高手的七個致勝法則 我不是傳奇!

2012-02-27  TWM




「史上僅見的火速成功傳奇故 事!」這則標題,是NBA官方網站給予林書豪的最新定義。

2012年2月,轟的一聲,林書豪像是啟動了開關,他在球場上的火力,從紐約城,瞬間爆發至全世界。

但是,成功絕非偶然,在啟動開關之前,林書豪早已做到了每一個關於成功的真理與條件。

拆解林書豪、閱讀林書豪,你會發現,火速成功不是傳奇。

每一次的精采出手,都是信念、毅力與智慧淬煉而成的結晶。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莊 芳、林讓均 研究員‧楊卓翰二月最新一期︽時代雜誌︾(TIME)亞洲版封面,被NBA籃球新星林書豪手捧籃球跳躍空中的身影所占據,斗大的標題寫著 LINSANITY(林來瘋)。

一張圖片,足以顯示林書豪的風潮,早已從美國延燒至亞洲國家。他的名字Jeremy Lin,一夕之間攻占全球各大媒體版面,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林書豪的崛起、關注他的表現、震驚於他的傳奇故事。

同樣受到林書豪傳奇故事感動的,包括在全球各地長期教授「成功學」的權威機構—— 卡內基。「在二月初,林書豪才剛剛躥起的時候,我就意外收到了總裁寄來的信。」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說:「總裁在信中有感而發,林書豪對於信念、信 仰的堅持,令他印象深刻。」在黑幼龍的眼中,林書豪像是一本真實版的「成功學」教科書,「我所教給學員邁向成功應有的正向特質,他全都做到了!」在他看 來,邁向成功的五大推動力量,分別為:自信、溝通、領導、熱忱與團隊合作,「林書豪具備所有成功特質,而且,他不過才二十三歲!」閱讀「林書豪成功學」, 這本書或許並不算厚,畢竟只是二十三歲的小伙子,但是可以發現,所有關於「成功」這件事的必要條件,原來都已成為林書豪十餘年來一路從平凡走向卓越的生命 法則。

林書豪的暴紅不是傳奇,而是把成功真理極致演繹後的一個必然。

法則一

聆聽內心,立定最渴望的明確目標「要成功,首先必須立定目標,然後集中精神向目標邁進。」—— 發明家愛迪生位於加州的帕羅奧圖市(Palo Alto),不只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的生前住所,現又多了一位名人—— 風靡籃壇的林書豪。在美國出生的他,五歲起開始接觸籃球,從小就立志打NBA,「我不想當醫生、律師,或是銀行家,因為熱愛籃球,所以追隨夢想。」林書豪 說。

在許多人對於未來還摸不清方向之時,林書豪已經立定志向要走自己的路。哈佛畢業時,他下定決心要先打籃球,給自己一年的時間。無論結果是好是壞,他都要嘗 試看看。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曾說,「不以世俗眼光來決定人生方向,而是憑藉對興趣的執著,才能成就人生。」「想做什麼,就去做!」正是林書豪的生活態 度。而去年夏天,林書豪到舊金山舉辦籃球訓練營,也鼓勵在場的朋友:想要做什麼就勇敢地去追求,別在乎旁人否定,凡事就要「Follow your heart !」(跟隨自己的心)。

法則二

接受挫敗,所以不怕失敗「我的人生充滿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所以我才成功。」—— 籃球大帝麥可喬登對於遭受否定這件事,林書豪的「經驗豐富」。由於身高體型不如其他西方球員,再加上黃色皮膚—— 在NBA籃球場上少見的膚色,使得他的籃球路困難重重。即使充滿鬥志,仍然苦無機會表現。

高中時,幫助學校拿到州冠軍,卻申請不到大學獎學金;大學時,帶領哈佛在NCAA(美國大學體育協會)叱咤風雲,卻還是在NBA選秀會時落選;隨後即使陸 續與金州勇士隊、休士頓火箭隊簽約,卻仍是擺脫不了板凳球員、最後釋出的命運。

就和一般人一樣,林書豪也曾感到失望、挫折,對於未來徬徨不安,但他始終沒有讓短暫的失望擴散成喪志、氣餒的負面情緒。根據隊友透露,即使沒有機會上場表 現,林書豪仍在「冷板凳」上仔細研究對方的防守戰術,私底下則勤練球技,才能在隊友缺席、機會來臨時狠狠掌握,創下連續七場勝利,獲得NBA東區單周「最 有價值球員」殊榮。

以籃球創造人生巔峰的知名球星麥可喬登在為NIKE拍攝的一支廣告中說,他曾有九千多次投籃未進,輸掉三百多場籃球賽,還有二十六次被球隊寄以厚望,卻失 手沒有投進!「我的人生充滿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所以我才成功。」失敗經驗人人都有,只是如何堅持到底,將阻力轉為助力,才能成為最終勝者!

法則三

苦練、苦練,還是苦練!

「成功雖然有運氣在其中,主要還是靠勤勞;勤勞苦幹,就有很多機會。」—— 華人首富李嘉誠林書豪就讀帕羅奧圖高中時的籃球教練迪潘布洛克(Peter Diepenbrock),對於他的努力付出給予滿滿的肯定。「他總是願意比其他人花更多時間練習,期望能有最佳表現。」他認為,林書豪之所以每次比賽都 能全力以赴,是因他事前做好各種準備,每天比別人多訓練三、四小時以上、認真研究好對手戰術,才有充足信心上場應戰。

從高中時就勤練球技的林書豪,直到現在站上NBA的舞台,依舊不改勤奮本性。他的隊友傑佛瑞斯(Jared Jeffries)更表示,即使暴紅以後,「現在的林書豪與第一天來報到的他還是同一人,沒有改變,還是一樣謙虛,一樣努力練球。」NBA台灣區總經理管 光中回憶,有一次,林書豪受邀至上海參加籃球活動,「那是非正式工作的行程,本來,Jeremy可以放鬆心情,當作是一次度假活動,」令管光中意外的是, 林書豪卻主動向當地主辦單位要求,希望能夠安排場地,﹁每天至少要有兩個小時的球場練球時間。」在暢銷書《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中,曾為英國奧運選手的作 者馬修施雅德(Matthew Syed),蒐集了高球名將老虎伍茲、網球名將阿格西、足球金童貝克漢等人的故事,得到的重要結論是,「只要是頂尖高手,幾乎沒人可以規避這條路,達到頂 峰之前必須先下十年苦功。」二十三歲的林書豪,亦復如此,他從五歲開始接觸籃球,如今每天平均練球九小時,累積的總練習時數早就超過一萬小時,這也是他邁 向卓越的關鍵。

法則四

承受壓力、管理壓力、克服壓力「克服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行動。」—— 心理勵志暢銷書《誰搬走了我的乳酪》台北時間二月十五日,紐約尼克隊對上多倫多暴龍隊的精采絕殺一幕,只見林書豪在球賽剩下十秒左右,不疾不徐地,先是回 頭告知教練「不必喊暫停」,再用手勢指揮隊友位置,全場近三萬球迷屏息以待,揣測林書豪的起步時機、突破方式與傳球路線。

當計時器的數字剩下三秒時,他沒有突破、沒有傳球,甚至沒有起步,而是選擇外界對他質疑最多的「外線長射」出手。三分球,空心進籃,一舉定下勝負。

對林書豪而言,在這十秒內的每一個決定,都是壓力──為何不喊暫停?為何不傳球給空檔更大的隊友?為何不選擇自己擅長的突破切入、製造犯規?如果沒有投進 籃框,這些質疑聲浪,勢必全數撲向林書豪。

作為一位控球後衛,林書豪把最後一擊交給任何其他隊友都是合情合理,但他選擇承受壓力。其中,除了自信,必然也包括了他面對壓力的智慧:勇於承受、適度管 理,最終克服壓力。

一路走來,壓力,始終伴隨著林書豪。

成長過程中,因為膚色,他必須承受「一旦犯錯就被放大檢視」的壓力;當不受外界重視時,林書豪必須克服「哈佛畢業生入錯行」的壓力;太受各界關注時,他則 要想辦法擺脫眾人高度期待所帶來的壓力。

尼克隊教練狄安東尼(Mike D'Antoni)也對他最後一擊感到欽佩,面對龐大的壓力、身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他還是對自己充滿信心,把球留到最後一刻出手。」讓對手毫無反擊的機 會。

其實他曾經因為給自己過高壓力,迷失了方向。「以前我為了討好別人而打球,對球賽失去熱情,甚至一度想放棄,有時情願當初沒和勇士隊簽約。」但最後他選擇 沉澱,過濾不必要的雜音,才找回最初單純打球的快樂。「我要求自己,不要為錯誤的理由打球,所以不管有多少人看著我,都沒關係。」林書豪用行動克服心中恐 懼與壓力,重新思考最初的目標,就算面對全球觀眾的注目,也能隨時呈現最佳狀態。

法則五

信心來自信念、信念寄於信仰「當選手心中存有懷疑,那絕對是危險的事。」—— 職場成功暢銷書《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去年NBA因勞資糾紛而封館,許多球員紛紛尋求其他出路,但他卻一直留在美國,進行每周四天、每日數小時的投籃技巧 訓練。狄安東尼表示,「足見他想留在NBA的堅定信心。」堅定的信心來自堅定的信念,在去年六月,林書豪的第一個NBA球季結束後接受媒體採訪時,他是這 麼說的:「我的上場機會不多,很多關心我的人給我建議,但最終,我是試著讓自己靜下來重新思考,然後我得到最清楚的答案:只要更努力一些,一定能夠站上舞 台。」在《一萬小時的神奇威力》書中,以運動心理學角度來詮釋「信念」的重要,「運動員常常透過堅信自己終能達成目標,來摒除種種懷疑和不確定性。」當選 手心中抱持懷疑,「那絕對是危險的事。」像是曾雅妮藉著持續灌輸「想要贏得冠軍」的信念,降低自己的失誤,最後真的邁向冠軍之路。

馬修施雅德更提到,「宗教是最佳的安慰劑。」「無論心目中的上帝是否存在,只要信仰真誠就好。」在他看來,信仰對於運動員來說,的確有頗大助益。

事實上,所謂信仰可以不只是宗教,它可以是強化自己信念的作法:有些人隨身攜帶關於「相信自己」的著作;或在出席重要場合前,先花十五分鐘做深呼吸。而對 於林書豪來說,他的信仰就是上帝,藉由這份信仰,他得到了相信與肯定自己的力量。每次上場前,他都和同隊好友費爾茲(Landry Fields)模擬手翻︽聖經︾、高指上天的打氣動作,讓他更能心無旁騖,專注地上場打球。

法則六

樂觀,用正面態度面對每一次意外「如果想改變生命中的任何事,就藉由改變你的思想來轉換頻率。」—— 《祕密》朗達拜恩當然,隨時維持樂觀心態,也是林書豪邁向成功的一大重點。迪潘布洛克在高中教導林書豪之時,就發現了他正向思考的特質。「在學習過程中, 這孩子經歷了比任何人都更多的不愉快經驗,令我訝異的是,他總能正面思考,以樂觀態度面對一切。」去年十一月底NBA新的球季開打前夕,林書豪開心地在臉 書上公布,「我又有工作了!」想不到沒隔幾天,確定被勇士隊釋出,後來轉與火箭隊簽約,他又興奮地感謝粉絲支持,正式成為火箭隊隊員。可惜火箭隊還沒給他 正式上場機會,又將他釋出,最後才來到總部位於美國東部的尼克隊。

一個月內換了三份工作,心情起伏變化可想而知,擔心再度失業的他,就連房子也不敢租,選擇暫時借住哥哥家。但他還是正面地回應,「感謝神給我機會成為紐約 尼克的隊員!該把我大學的雪衣從箱子找出來了。」

法則七

謙遜才能無私,無私才有更大成就「才華是上帝給的,要謙虛;名氣是人給的,要感恩;自滿是自己給的,要小心。」—— 傳奇教練約翰伍登林書豪的崛起,讓整個委靡不振的NBA起死回生,重獲全球注目,就像是突然現身拯救社會的標準美式英雄人物,但偏偏他才二十三歲。年紀雖 輕,卻一直保持著謙虛,超乎年齡的沉穩態度。每當眾多媒體湧上詢問他得分創新高、打贏強敵的感想,他總是誠懇地回答:「感謝隊友,如果沒有他們協助,我無 法投進那麼多球。」接著感謝上帝讓他堅持,打出了自己的夢想。

在近期一場賽後記者會中,一段幽默的回答,更能看出林書豪的謙遜和無私。記者問:「那個漂亮的空中接力傳球,你是怎麼辦到的?」林書豪幾乎沒有多想:「在 這個球隊裡,很容易,你只要把球丟到空中,不管它飛到哪裡,總會有隊友能飛起來接到,並且把球投進籃框。」林書豪又補了一句:「是我的隊友,讓我『看起 來』好像很厲害!」除了個人夢想得以實現,他也從不吝於和人分享打球過程的樂趣。二○一○年,他來台參與「姚基金慈善之旅」時,主動表示希望有機會來台舉 辦籃球訓練營,讓喜愛籃球的青少年都有機會學習。後來在國泰人壽贊助下,他於一一年親自回台和一二○位國中、國小學生進行教學、互動,分享他累積多年的球 技。

透過電視螢幕的轉播畫面,都可明顯感受他作為一個控球後衛的熱情,在每次比賽積極得分並助攻。

從一位沒沒無聞的板凳球員,到現在變成全球關注的鎂光燈焦點,林書豪所創造的傳奇,相信仍將一直延續下去。

林書豪(Jeremy Shu-How Lin)出生:1988年8月23日,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帕羅奧圖市現職:紐約尼克隊控球後衛學歷:哈佛大學經濟系(副修社會系)

身高:191公分

體重:91公斤

信仰:基督教

婚姻:單身

燒出火熱商機的林來瘋現象● 按照緯來體育台數據,平均每三個台灣人就有一個觀看林書豪的轉播比賽● 前五場比賽,美國地區負責轉播賽事的MSG Network,收視率大幅成長87%● 紐約尼克隊比賽的收視率飆升了66% ●林書豪在中國的新浪微博目前已經超過200萬名粉絲追蹤者● eBay上,林書豪的初中畢業紀念冊以4800美元結標● 過去一周,林書豪的球衣在官網上的銷量增加了30倍● 據《富比世》(Forbes)雜誌估算,林書豪的個人市場價值達1400萬美元,而2012~13賽季,林書豪的市場價值總計可能達到1.5億美元● 經營林書豪所屬球隊的麥迪遜花園廣場公司,股價在過去10天內上漲10.23% ● 尼克隊這一季的營收可能增加2000萬美元● 尼克隊主場門票自林書豪砍下25分那天起,價格就上漲了27%

三專家看林書豪的崛起

卡內基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正向思考是走向成功的原力「自信、溝通、領導、熱忱、團隊合作」成就了林書豪的成功傳奇,這五種能力,正是成功的五個關鍵推 力,也是好EQ的最佳展現,令人更加認同他。想要擁有林書豪的好EQ,除了家庭的教養、堅定的信念,你得鍛鍊自己面對挫折時的心理韌性,最根本的方法就是 「正向思考」,並且走入群體,創造積極健康的人際互動。

提醒你,不要只把金錢拿來訓練自己的專業能力,應該多關注自己的EQ養成,這才是讓你在職場與人生中,能夠逆轉勝的關鍵能力!

1111人力銀行執行長李紹唐:

努力+方法=成功

林書豪在努力的同時還很講究方法,不但有「目標」,而且擬定了前進的「策略」,並在策略之下細分出「行動計畫」。他為了進NBA打球,甚至細部規畫了「進 NBA之前要做的12~15件事」,終於讓自己一步一步達成目標。

林書豪的例子,也提醒我們必須勇敢為自己的決策負責任,惟有如此,才會一肩扛起成敗,努力找方法去實踐夢想。

台大管理學院前院長許士軍:謙虛的人,才能帶領團隊企業管理的目的,除了讓個人成功之外,更高的層次,是帶領一個組織、一個團隊邁向成功。而林書豪,可以 看作是企業管理的一個典範。林書豪是控球後衛,他得在現場指揮球隊,這個職位很像是企業裡的CEO,負責執行教練、也就是董事長的命令。林書豪不簡單的地 方是,他不著眼於個人的表現,而是為團隊盡力。

這不是祕密,但為什麼其他人做不到?因為很多人不知道,領導除了管理,還得靠「倫理」。林書豪的態度謙虛,而且在場上不斷傳球,成就隊友,才能逐漸被隊友 倚重、信賴。領導沒有祕訣,就是要去做!

崛起不是僥倖——努力的人,不怕沒有舞台「我試著靜下來,聆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打了這麼多年的籃球,我很清楚自己,只要繼續努力,總有一天能夠站上 舞台。」—— 2011年6月,林書豪第一個NBA球季結束後的訪談,不久後,他被球團釋出。

輸球不是結局——承認錯誤,但是拒絕失敗「錯都在我,當一位控球者出現9次失誤,比賽難免會走入困境……。我痛恨輸球,但這會讓我冷靜一些,未來我會做得 更好、更有力量!」—— 2012年2月17日出戰黃蜂隊,林書豪擔任先發球員後的第一敗。

贏球只是養分——謙虛以對,看見更高目標「勝利來自每一位隊員的貢獻,我扮演的角色,不過是盡量讓隊友們都能融入比賽……,而當團隊融合,我們就能看到更 高的目標。」—— 2012年2月19日出戰小牛隊,林書豪以14次助攻率隊取勝。

奇幻之旅待續——跟著林書豪,你也可以發光發熱● 在沒人看好的時候,仍要相信自己。

● 機會敲門的時候,奮力抓住它!

● 別離開家人,他們永遠會挺你。

● 了解自己的特質,找到適合自己的場域。

● 別輕忽了團隊裡尚未發光的潛在好手。

● 不要試著成為「某人」的複製品。

● 保持謙虛與平常心,才能長久。

● 讓身邊的人看起來更棒,他們就會永遠愛你。

● 找到一個正面的信仰,並且真心相信它。

● 總而言之,就是全力以赴。

—— 以上出自《富比世》雜誌報導,《林書豪給上班族的十堂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