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鎮CEO 改造老農大賺國際財

2011-11-07  TCW




為何,在Google Map找不到的嘉義縣大林鎮花場,在鐵牛車比年輕人多的雲林縣東勢鄉農地,到北京、東京的距離,比到台北還近?

因為,這裡有兩個人,在別人眼中弱勢的小地方,整合在地資源與人脈,變成通往國際市場的金脈,改變小鎮與世界的距離。

嘉義大林三班副班長曾明進,帶領全台外銷第一的文心蘭聚落,打頭陣把這會跳舞的蘭花,銷往中國;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主席王文星,是國內胡蘿蔔最大出口商, 把胡蘿蔔以高於台灣四倍的價格,在東京超市販售。他們證明,只要有心,在窮鄉僻壤,也能點石成金。

曾明進.勇闖新「蘭」海撰寫產銷革命劇本,打開中國市場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認為,CEO(企業執行長)的首要任務,是「連結內部及外部的『橋樑』,內部是公司組織,外部是社會、經濟。」

曾明進與王文星,正是連結內外資源,讓小鎮發光的CEO。

三年前,北京國際花卉展覽會上,舞台燈光打向二樓,「哇!哇!」聲此起彼落,模特兒走下樓梯,穿著一萬朵文心蘭黏貼製作的晚禮服,「來自台灣會跳舞的文心 蘭」,吸走全場目光。

「太驚訝了,我根本沒想過文心蘭能做禮服!」北京最大花卉貿易商、奧恩花卉總經理夏靜蘭說。

曾明進是這場秀的幕後導演。原本這小小黃花在展場最角落,乏人光顧;但這場秀,卻把最冷的攤位炒熱,也開啟台灣文心蘭在日本之外的第二市場。

大林三班是台灣第一個踏入中國市場的文心蘭產銷班。有別於在日本主攻家庭需求,在中國則鎖定奢華消費,如今,它已進駐北京五星級酒店大廳鋼琴、吧台上;就 連吉林、長春、瀋陽的婚宴現場,也能看到這來自熱帶的跳舞蘭,在寒地裡綻放金色光芒。

文心蘭是本土蘭花產業後起之秀,過去十五年內,產值成長百倍,去年切花外銷金額達四億六千萬元,市占率在全球、日本,均屬第一。

大林三班今年預估外銷中國四十萬支文心蘭,雖然,這只占台灣去年文心蘭總出口量的二%,但長遠布局,卻能分散市場,避開火鶴、洋桔梗,受制單一市場,價格 不斷下滑的宿命。

劇本一:先空運再海運整合失敗,班員脫隊大出走

文心蘭先攻日本、再攻中國,過程一路艱辛。最難的,是如何糾眾一起「改變」。

要糾眾改變,須先描繪願景,要有一個擅「寫劇本」的幕後推手。

投入文心蘭產業前,曾明進是嘉義最大傳播公司負責人,兼地方有線電視台廣告短片製作導播。從導播轉花農的第三年,一九九九年,他碰上產銷失衡、一支賣一元 的大崩盤。

之後,花農嘗試外銷日本,但,空運切花壽命僅兩、三天,價格不佳,扣掉昂貴空運費,農民幾無利潤。

當時,台灣區花卉同業公會理事長李仍亮,找上霧峰農業試驗所黃肇家博士,希望研究讓文心蘭外銷花期變長的方法,以利從空運改海運。

當時,不到三十歲的曾明進是配合研究的花農。

「他(指李仍亮)說不做不行,一直叫我做,」黃肇家回憶。一年後,還是找不出答案,黃想放棄,李仍堅持。

彷彿在坍方的山洞中前行,前面沒有光源,後退是死路一條,至少,往前走比往後退的生路更大。

果然,再經數月,黃肇家研發出讓文心蘭延後老化的保鮮技術,從原本兩至三天,延長到七天,實現由空運改走海運的可能。

這讓文心蘭產業完全改觀,沒幾年就攻下日本市場,把泰國逐出,甚至連日本農民,也逐漸不養文心蘭。

少數人的堅持,讓產業死而復生,這整個過程,讓年輕的曾明進震撼,也埋下其後他發動產銷革命的種子。

但,技術突破難,人心突破更難。

海運運費是空運的三分之一,但須滿櫃才能出貨,須集中貨源,但整合,卻成為曾明進痛苦的回憶。

當時他提出的劇本是,海運先發、空運後至,搶攻日本耶誕節花卉採購旺季,讓所有產品能賣出好價錢,產銷班班員口頭支持,但裝櫃集貨前一刻,部分班員擔心日 本買家對海運未必埋單,脫隊走空運,來的花不到半只貨櫃,海運成本跳高。

「雙殺」計畫破局,曾明進氣得在班會上摔電話、大聲咆嘯,有班員哭著離開。整合不成,班員鬧出走潮,原本四十戶掉到二十來戶。

其後,他陷入低潮,再加上導播轉花農,問前輩土壤裡的氮磷鉀、維他命酸,為什麼這樣用?花農都說,問這麼多幹嘛?碰壁、挫折,讓他更想增進專業知識,於是 報考嘉義大學進修推廣部,唯一的志願是「園藝系」。

一邊念書,一邊種花,長期一天只睡一小時,導致顏面神經痲痹。換得的是,許多嘉大園藝系教授變成他的蘭園顧問。逐漸,他才走出低潮。

緊接著,靠海運搶來的日本市場,又被強敵逼近。

三年前,越南攻進日本市場,加上日本市場面臨飽和,當時已擔任文心蘭產銷協會秘書長的曾明進意識到,再這樣下去,恐將步上國產外銷花卉,自己人殺價搶單後 塵。

他上書建議農委會,主張「大船才能耐得住風浪」,全台文心蘭應劃為北中南三大產區,建立產銷秩序,開啟日本以外的市場,卻遭同業冷眼。

劇本二:故意先賠再賺高價收購做大規模,讓客戶主動上門

於是,他決定以大林為基地,推動產銷革命。

先前經驗讓他體悟,光談願景不行,須先誘之以利;有理想,也要有手段。他與大林三班班長張朝晏與幾位核心幹部,規畫出一套劇本:一、用高價收購花卉,吸引 花農加入產銷班;二、擴大規模後,將買方市場轉為賣方,可跳過貿易商,直接與國外買家接觸;三、撥出部分產能,進行風險分散的嘗試,中國是第一站。

○八年十月,他們找來雲嘉南花農開會,用高於市價近兩成價格收購。產銷班從二十六戶增到四十五戶,出貨量大增。

此舉的代價是,頭兩個月出貨,產銷班虧損六、七百萬元,直到年底日本採購旺季,才反手大賺一千萬元。「一開始,是要故意要虧給大家(指其他產銷班與貿易 商)看,你們不敢賠、我們敢賠!」曾明進說,「先虧後賺」是策略的一環,對外宣誓決心,對內鞏固信心。

文心蘭出現新的領導勢力,貿易商、日本客戶主動上門。情勢逆轉後,如今,大林三班開出的收購價,比市場高四成,花農平均淨利超過三成。

劇本三:仿造荷蘭投資溫室做給花農看,有六成把握就要幹

去年,全台文心蘭產值五億多元,大林三班占了十分之一。雲嘉南六成文心蘭花農,都是該班班員。

產值增加,嘗試新市場的風險承受度也增加。

接下來,他描繪出下一個劇本──仿造荷蘭花農打造溫室。他的電腦桌面,擺著一段荷蘭花卉工廠,自動化作業、整齊畫一分級包裝的影片檔案,他經常問自己: 「荷蘭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但,這投資極大,花農們觀望,他決定自己先做,有初步成果後,揪眾一起做。 「有六成把握我就幹,當然也可能失敗,」他說。

走進這占地千坪、耗資四千萬元的溫室,內部配備地熱太陽能節能系統,是亞洲最先進的文心蘭溫室,它將使文心蘭從網室栽種走入全溫室模式,以利產期調節與多 品種培育。

「曾明進正在做的,是把台灣文心蘭產業推進到下一個二十年!」嘉義大學園藝學系系主任徐善德評論。

王文星.自創胡蘿蔔品牌三大撇步,帶阿公阿嬤進軍日本

比曾明進小一歲的雲林縣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主席王文星,是另一個在小鎮點土成金的CEO。

王文星的事業夥伴,是平均年齡屆《勞基法》退休年齡的阿公、阿嬤,更有八十歲以上,連保險公司團保都拒保的上百胡蘿蔔農戶。

他的挑戰是,要帶領這群長輩,從東勢走到東京。

王文星是台灣外銷胡蘿蔔最大出口商,外銷國家包括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他成立的東勢果菜生產合作社,胡蘿蔔年產值占全台一七%。

兩支一小袋的東勢胡蘿蔔,在東京超市標價一百九十日圓,是台灣傳統市場的四倍身價;今年,更收到日本通路商預定生產,提前支付的新台幣百萬元訂金,在國內 生鮮蔬菜出口業中,極為罕見。

躋身台灣農產品外銷新兵,固然與王文星大膽舉債投資八千萬元,打造全台最昂貴的胡蘿蔔一貫化清洗廠有關;但比更難被超越的門檻,是征服人心的本事。

身為中部胡蘿蔔契作收購戶第二代,他一開始繼承的,不是資產,而是負債。

退伍之後,他接下曾讓家族負債四千萬元的胡蘿蔔契作事業,當時胡蘿蔔價格大崩盤,農村人口外流、高齡化,契作小農生產效率低等困境,典型的台灣農業難題, 一樣都不少。

二○○八年日本爆發毒水餃事件,讓他看到本土農產品的外銷生路︱︱必須打品質仗。但這背後要有一群用一樣的習慣、觀念、態度做事的生產者。

撇步一:找工頭當樁腳顧面子,招待坐商務艙出國觀摩

要說服這些只收現金、不給帳號,不配合生產履歷建檔,不給地籍,擔心存款、土地,因帳號、地籍外流,一醒過來就變成別人的老農,建立無農藥殘留採收,符合 生產履歷作業規範,無異緣木求魚。苦思之後,決定請每天和老農們互動的契作產區「工頭」當樁腳疏通。

但,他碰到軟釘子。

工頭們收入頗豐,自種蔬果加上代人管理產區,年收入輕鬆超過兩百萬元。雖承自父親的人脈,但這群未必缺錢的父執輩工頭,沒意願替年輕小毛頭辦事,更遑論理 念一致。

磨了一年多,他找到成事之鑰:面子。

顧面子,說來容易,做起來卻頗費心思。首先,是「花要插在前頭」,託人做事禮遇在先。

王文星邀請三位工頭前往北海道,尋找合適的大型採收農機,並藉機教育,看日本人如何重視食品安全。

他刻意的買了商務艙機票,以貴賓級的規格款待,請這一群只願意在兒子婚禮上穿幾小時鞋子、也幾乎未踏出國門的「赤腳大仙」們,一出國門就享受尊榮。 「我要讓他們體會,這是一趟很慎重的考察。」

當大家拉著同款式行李箱下飛機,可能是這樣的組合太怪異了,一行人還被日本海關盤查,以為是運毒集團。

撇步二:重建尊卑倫理「指桑罵槐」讓長輩戒掉壞習慣

其次,他運用「指桑罵槐」的方式,改變長輩習慣。

胡蘿蔔冬天收成,一大早下田寒風刺骨,老農們習慣小酌一杯維士比再上工,但可能導致工安事故,幾十年老習慣現在卻戒了,靠的是王文星刻意在老農面前,斥責 自家年輕員工輕忽工安,「他們(指老農們)人生閱歷豐富,一點就通了。」王文星說。

他也與長輩達成默契,私底下,王文星稱工頭「昆寶叔」、「進來伯」,但在契作戶和外界面前,這些叔叔伯伯,卻是以「主席」稱呼王文星。

畢竟,農業生產不像開工廠,開一個模子就能生產出相同規格的產品,同樣一分田地,長出的胡蘿蔔從國際規格M、L、2L、3L的都有,日本市場偏好M、L尺 寸,一百戶農戶中,卻只有十戶可挑出八成合乎規格,其他平均僅五成。

如何讓這一成適用全部農戶?王文星想靠數字化管理,提高良率。

撇步三:導入E化管理活用老農抓感覺的田間管理智慧

他嘗試連結外部人才,和中興大學合作,把老農看節氣播種、抓感覺施肥的田間管理智慧,導入E化流程,掌握各產區土壤、雨量、溫度等成長參數,提高單一規格 的產出良率,強化大規模接單實力。

王文星產學合作對象、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講師吳正宗說,把生產技術進行知識管理是台灣農業的弱項,全台八十萬公頃農地,據他所知,王文星是目前唯一自 力嘗試,開發田間資訊化的業者。

他還找來設計公司,建立自有品牌「活力東勢VDS」企業識別系統,設計紙箱、信封到馬克杯紀念品。

今年六月,國內第一支有品牌名的胡蘿蔔在台北國際食品展覽會上露臉,即被新光三越相中,力邀年底進駐百貨公司設櫃。

「人對了,事情就對了!」這是奇異(GE)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的企業管理名言,放在農業聚落亦然。曾明進與王文星,在別人看似欠缺資源,時、地都不對的農村鄉下,扮演對的「橋樑」,把點滴資源,運用想像 力與執行力,串成台灣通往國際市場的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