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經濟支柱 保險要做足
1 :
GS(14)@2014-06-13 10:45:37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613/news/ec_ecv1.htm
【明報專訊】Benjamin是一位建築測量師,每月收入穩定。大學畢業後他買了人生第一份保險,當時或多或少是為了應酬朋友,其實他也不太清楚具體的保障範圍和保障內容。最近Benjamin的兒子出世了,他認為是時候認真檢視自己和家庭的保障是否足夠,希望筆者能提供意見。
筆者首先和Benjamin一同檢視他現有的保險計劃。他大約記得自己買了人壽、危疾、意外和醫療等,目的是希望給予父母、太太和自己基本的保障。另一方面,他已不記得保單文件放在哪兒,而且父母和太太(保險的受益人)也不知道Benjamin買了什麼保險。
應讓受益人了解保單內容
筆者接觸的客戶或朋友,多數都買了保險,都自覺自己有足夠的保障,但絕大部分也和Benjamin一樣不太清楚自己買了什麼保險,保單也丟在一處。其實購買保險只是第一步,妥善管理好自己的保險計劃才能確保自己和家人獲得保障。試想一想,如果連自己都不清楚保障範圍,保單丟在哪,萬一有需要索償時,豈不增加了家人處理的難度嗎?
筆者建議Benjamin首先將所有保單妥善地放在一個清楚易記的地方,以便定期檢視保單。另外,他要讓保險的受益人知道自己買了什麼保險。最好能詳列一份清單,列明保險種類,並附有保險顧問和保險公司的客戶服務熱線,以便有需要時家人能更容易處理這些保險計劃。在Benjamin的個案裏,他買了人壽、危疾等多種類別的保險,總保障金額逾百萬(見表)。
成為人父 加強保障不容緩
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Benjamin的保障明顯不足夠。起初他認為要先幫兒子購買醫療保險和教育基金。筆者問Benjamin,一旦疾病或意外發生了,誰人缺乏保障會對家庭經濟造成最大的影響,他毫不猶疑的說:「當然是自己。」一旦Benjamin的收入因疾病或意外而中斷,將會為家庭帶來很多問題,所以確保他自己有足夠的保障是刻不容緩,兒子的保險反而是其次。
Benjamin希望給予家庭每年28.8萬元的收入保障,並且這樣維持23年,直至兒子大學畢業。假設每年回報和通脹率分別為3%和4%,則實際有效利率為-0.96%,換言之Benjamin的人壽保障額需要大約745.4萬元。
意外保險不可或缺
扣除現有的50萬元人壽保險,Benjamin需額外購買約700萬元的人壽保險,而筆者建議他購買700萬元保障23年的定期壽險,保費會比較便宜。
在傾談中,Benjamin表示希望有100萬元的危疾保障,因此筆者建議他額外購買60萬元的終身危疾保險。由於Benjamin的公司已有提供團體醫療保險,而且他也有一份個人醫療保險作為後備,這方面的保障亦算足夠。
以上基本上已為Benjamin處理好疾病和死亡的風險,其實很多人也忽略了意外保險的重要性。以Benjamin為例,50萬元的意外保險並不足夠,因為一旦發生意外,以上的保險幫助有限。何意外保險是一種便宜的保險,因此筆者建議Benjamin不妨額外多買200萬元的意外死亡及斷肢保障計劃。
林正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