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为何不看好惠普新掌门

http://www.caijing.com.cn/2011-09-30/110880803.html

 尚吉刚/文

  如果不出意外,惠普刚刚完成的CEO更迭,将使这个曾经无比辉煌的IT巨人继续处于迷航状态。IT产品跟快速消费品不同,没有真正的技术领袖和 创新灵魂,无论一家企业规模多大、历史多辉煌,如果掌门人整天盘算着怎么赶时髦、讨好大股东和无休止地资本运作,那么将无可避免地滑向失败的深渊。

  在近代商业史上,科技公司频频缔造财富和科技传奇。但无论是昨天的索尼,还是今天的苹果和谷歌,他们最辉煌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公司当时的领导者,对技术和潮流具有先知般地预见能力,并且这些领袖的身边总有一些配角,能把他们天才的创意成功地商品化和市场化。

  索尼称王的时代,盛田昭夫的长袖善舞,井深大的天才研发创意,使得索尼重大发明连连,在市场端也是所向披靡;苹果称霸的年代,乔帮主将艺术化与科技完美结合的天赋异禀,与库克等帮手分毫计较的精明苛刻,使得苹果起死回生、缔造神话。

  成功的路径四通八达,但历史上最成功的科技类公司在登顶巅峰时,往往都是一个技术天才+一个商业天才的组合。我认为这其中肯定有偶然性因素,但 仔细想来也有必然性在其中。一般而言,技术天才往往英才天纵,创意无限但往往容易曲高和寡;而商业天才往往锱铢必较,但却容易将一个行业演变成纯成本控制 和市场力竞争的格局,从而容易脱离群众的需求最终导致被消费者抛弃。

  IT产业是变化最频繁和剧烈的产业之一。这个产业是最容易出现小公司干掉大巨头的故事,创新在这其中发挥着改变一切的神奇作用。虽然做大的公司 往往借助专利泥潭阻挡小公司的进攻,或是借助资本的力量来尽力扼杀新生的对手,但事实证明,总是有一些公司能够突破禁忌,埋葬一切代表保守和落后的旧势 力,尽管他们今天看上去依然庞大无比。

  大多数做大规模的科技公司,在阶段性成功之后,其领导人在财富、名誉以及资本疯狂追捧下,或多或少却无可避免地滋生自大情绪和惰性。随着公司规 模的快速膨胀,决策层往往听不到来自一线研发和市场端的真实声音,在剧烈变革的IT产业,盲动和不动都可能快速翻船。当一个成功了的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功成 名退,经历了几任职业经理人的治理,在优越的福利和坐拥众多专利就可轻松数钱的现实中,创新与创业的激情与动力实难保留。

  一个技术天才和一个商业奇才的组合,之所以容易创造新奇迹,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彼此平衡和制约,他们会在激烈的碰撞中,找到研发投入、产品成 本与用户体验的最佳平衡点。这些虽然在理论上可能由一个人也能搞定,但历史上心胸、能力以及眼界都如此完美的人实在太稀缺,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

  乔布斯正式卸任苹果的CEO之后,苹果内部还有哪个技术派领袖,能够有资历和能力去跟现在的CEO库克为了一款产品的小细节做抗争以致平衡?这也是我认为苹果告别传奇、重回正常的原因。

  而职业经理人通常只会讨好董事会和编织华丽的财务报表。就拿惠普的前任CEO李艾科来说,自从上任以来,始终未能让公司的员工和圈内人看到他坚 定的改革方向和决心,诸如重视来自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服务等平庸言论,除了糊弄和讨好证券分析师之外,实际上并没有落实到位,飘忽不定的策略导致的就是模 糊不清的自身定位和产品特性,越来越平庸化的实际产品和服务是难以打动消费者埋单的。

  很多人将惠普在中国的业绩下滑归结较为央视3·15晚会曝光其问题产品所致,但真正的原因在我看来,还是在于惠普随着市场份额而增大的傲气与自 大。惠普的问题笔记本在被曝光之前,媒体的评测意见和售后服务部门的数据都应有警示,但财大气粗的惠普在那些年习惯用市场费用和自己优秀的公关团队去搞定 一切,直到积重难返。

  在我看来,惠普在中国市场之所以取得非常辉煌的成绩,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堪称杰出的本地化团队,他们在市场营销方面通常表现得非常主动和迅捷, 比如在彩色激光打印机和笔记本产品普及的战役中,惠普杀手级的价格和适当的明星产品在强力市场公关的运作下造就了在份额上的胜利,而且中国团队向总部提出 的针对中国本地特色的产品需求通常也能快速得到响应。

  但现在我依稀记得现在惠普中国是非常复杂的矩阵式管理模式,由一个全球副总裁兼中国战略负责人、一个惠普亚太区总裁、外加一个惠普中国区总裁共 同领导,过于复杂化的公司结构和本地化特征逐渐褪色的现状,以及业务重心模糊的前景,在各个部门都可能涉及到的收购、重组传闻不断的大背景下将变得更加复 杂和动荡。

  你再回想下HP,近几年有什么产品能够让你赞不绝口?从惠特曼的职场履历来看,我不觉得她会是个洞悉未来,能给惠普带来新希望的人选。IBM在 软件服务及咨询服务方面已经植根多年,专业的IT咨询和软件服务利润丰厚,但客户对产品的服务品质要求更高,连简单的IT产品都做不到卓越,何谈能到别人 的地盘攻城略地?

  惠特曼在收购和兼并方面的表现不能用优秀来总结,当年eBay高价收购Skype,而之后有低价将大部分Skype的份卖给银湖资本,虽然最后因为将剩余股份卖给微软最终幸运地获利,但作为当时的决策者之一,惠特曼在收购时机和卖出时机的把握上并不让人信服。

  而今天的IT产业竞争更为激烈,纯粹的蓝海并不存在。对于一个庞大的IT帝国,靠收购能够快速解决自己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下降的症结吗?我不相信,至于大家信不信似乎也变得不重要了,因为惠普大部分董事会成员已经信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