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少林=余崢嶸= ???
1 :
GS(14)@2011-09-21 20:35:30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547773\
我的往績?我曾(半)公開預測過 2006年世界盃,當年以另一身份在另一媒體貼中了意大利,有文為證。
姚崢嶸

2 :
GS(14)@2011-09-21 21:01:16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 ... zh-TW&ct=clnk&gl=hk
信報財經新聞
孔少林
2006-07-05 原是物語
06世界盃之我怪碧咸
博落貼上碧咸掩面的照片,下面只有一句話:「You can’t mend a broken heart」。對,破碎的心是無法修補的,傷痛只能待時間來沖淡。酒吧內穿英格蘭球衣的男男女女低?頭,不願甚或不敢看到電視熒光幕,目睹球員的悲傷。球評家一致認為,英格蘭十人應戰的表現比十一人更佳,但無論如何,朗尼被逐離場是賽事的轉捩點。萬千傷痛未癒,球迷請不要衝動,且聽我把朗尼魯莽行為歸咎碧咸的原因。
朗尼生性暴躁,但球技過人,是眾所皆知的事實,領隊面對的難題是怎樣令他沉?氣踢出天才。出色領隊隱弱揚強,令每一位球員發揮得最好。可是,比賽進行時,領隊所能做到的有限,只能在場邊指揮,實質把領隊的策略在場上執行的是隊長。戴上隊長臂章,是一種榮耀和肯定,但隨之而來是責任和壓力。
隊長有不同激勵隊友的方法:有大呼大喝,有以拼搏以身作則,各師各法。在風和日麗的日子,朗尼是一枚計時炸彈;當朗尼傷癒趕及在世界盃前復出,由於急於表現自己,卻處處被葡萄牙後衛以技術及超技術克制,他變成一枚燃點了藥引的炸彈。朗尼在六十二分鐘比賽過程中,無處不顯露出他內心的憤怒。
我怪責碧咸,是因為碧咸有責任在比賽之同時,留意朗尼的一舉一動,當朗尼有異樣,他就應即時提醒朗尼要沉住氣,俾心機踢波;這是隊長在球場上不能推卸的責任。在商場上,天才橫溢但按不?情緒的「商場朗尼」自毀前途,我見過不少,他們都欠缺一個從旁提點的隊長。「商場朗尼」處處被身邊的人縱容,因為他有魅力、有才華,是公司未來棟樑。容忍和呵護累積起來,「商場朗尼」這枚炸彈終有一天爆發,鑄成大錯,忽然間身邊的人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把他棄掉。英格蘭錯在從沒正視朗尼這枚計時炸彈。
CEO為公司訂下策略,具體執行要靠部門主管;球隊領隊尤如CEO,調兵遣將,部署變陣,但球場上指揮要靠隊長。碧咸這幾年在西班牙比賽,跟朗尼相處的時間有限,加上年齡差距,形成某程度的隔膜。可是,這些通通不是藉口,當碧咸見到朗尼眼裏充滿怒光,他有責任採取行動,控制朗尼的情緒。
至於領隊艾歷臣為何不多選幾名前鋒加入世界盃大軍,我不多說了,反正公眾對此人早已失去興趣。輸波責怪碧咸失職彷彿扯得太遠─朗尼被逐離場時,碧咸已受傷離場。容許我深深不忿,「哭波喪」期未過,只知道碧咸宣布脫下隊長臂章,對英國隊和他自己都可能是一件好事。
孔少林
2006-06-07 原是物語
06世界盃之意氣風發
(路透社7月9日柏林電)意大利一搔二十四年之癢,憑互射十二碼氣走英格蘭,第四度奪得世界盃冠軍。
一如賽前所料,決賽的沉重壓力令雙方球員表現拘謹;加上整個月來馬不停蹄第七度出師,比賽速度較之前賽事明顯放慢,球員彷彿從開賽已在等候互射十二碼決勝負。一百二十分鐘的比賽,雙方各自只有二次黃金機會,湊巧都是落在傷癒後狀態始終未復的托迪和朗尼身上,可惜二人未能把握機會。高潮總算在十二碼階段出現,雙方首三名球員都中鵠,但為非法賭波醜聞困擾、仍屬待罪之身的意大利門將保方,接連撲出碧咸和朗尼的十二碼,而意大利老金童迪比亞路射入最後一球,令意大利一雪1994年決賽十二碼負於巴西之恥,重登世界足球頂峰。
意大利領隊列比對己隊憑十二碼勝出好像毫不驚奇:「英格蘭球員向來射十二碼水皮,所以當加時完結時,我知道我們必勝。」功臣保方卻把功勞歸於列比的賽前準備工夫:「領隊叫我花二十小時重複翻看英格蘭球員射十二碼的錄影片段,現在我做夢也記得林柏特愛射龍門中央,奧雲習慣左下角,碧咸和謝拉特則偏愛兩邊上角!」迪比亞路難掩激動之情:「感謝上主!感謝意大利人民!感謝保方!」
有人快樂有人愁。可能是最後一次打世界盃的碧咸,不禁流下英雄淚,指隊友已盡全力,落敗只是欠運。另一罪人朗尼,坐在中圈發呆良久。領隊艾力臣則不服氣,指對方門將在每球十二碼射出前已跳離白界線,明顯犯規,球證卻未有理會。艾力臣憤憤道:「我在意大利搵食時,早有聽聞過球證偏幫的問題,想不到自己會在世界盃決賽身受其害!」他拒絕出席賽後記者招待會,國際足協或會因此處罰英格蘭足總。
3 :
GS(14)@2011-09-21 21:01:28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4%A1%E6%9D%B1%E8%B1%AA
[編輯] 孔少林
一個由筆名「孔少林」撰寫的財經專欄「原是物語」在05年2月至06年7月在〈信報〉出現。財經界認為孔少林是由蔡東豪領導的集體寫作班子。孔少林的告別文章是「我們都是原復生」和「你也可以孔少林」。
4 :
GS(14)@2011-09-21 21:01:53成日扮名咁好易被人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