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為何企業要打徵才廣告?

2013-12-16  TCW
 
 

 

一般的產品買賣,都是由賣方打廣告,然而企業招募員工,卻是由買方(企業)打徵才廣告,為何會有此差別?

交易對買、賣雙方都有利,但要達成交易,往往要克服一些障礙,包括找出潛在的買(賣)家、蒐集產品訊息等,要克服這些障礙不是免費午餐,這是買方或賣方要負擔的訊息費用。

若達成交易後的好處大於訊息費用,人們就有誘因負擔這筆費用以促成交易。至於誰來負擔這筆費用,就看此費用由買方還是賣方承擔時會比較低,就由誰來承擔,因為這樣才最有可能促成交易。

企業(買方)打求職廣告,列出的工作條件只須短短數條,例如雜誌要招聘記者,條件是新聞科系畢業,對新聞有興趣與熱忱、有採訪經驗、熟悉文字,短短幾條訊息足以道盡此工作的內容。

但是如果企業不打求職廣告,而是每個求職者(賣方)自己打廣告,在這種情況下,求職者不知有什麼工作可做,他們的最優選擇,就是把自己相關訊息盡可能多列,例如什麼學校畢業、會讀寫外文、喜歡旅行、會煮飯、做菜、愛看足球、棒球等,訊息越多才能「亂槍打鳥」,吸引到不同企業注意。

但如此一來,求職者或企業都要付出極高訊息費用。求職者列出眾多訊息,也要耗費資源,而這一堆訊息,大部分對企業是沒有用的,企業須在其中自行過濾出有用訊息,這還只是針對一個求職者而已,若要找其他求職者,企業的訊息費用將更高。

因此,若求職者自己打廣告,買、賣雙方要負擔的訊息費用很高,但若企業打求職廣告,只要列出短短幾項訊息。因此,買方(企業)負擔這筆訊息費用,比賣方(求職者)負擔來得低,市場就會促使買方負擔以促成交易。競爭之下,不打求職廣告而坐等求職者自己打廣告的企業,會被打求職廣告的企業淘汰,因為後者負擔的訊息費用更低,能找到更適合的人才。

至於一般產品由賣家打廣告,原理其實一樣。家具商要賣椅子,只須列出照片與售價,就足以說明一切。假如買家自己打廣告,他就得說「我想買一張紅色椅子,要木製,高度不超過一公尺,有扶手,沒有滾輪、有靠背……,」事實上買家要列出非常多訊息,才能描繪出自己的需求,而賣家也要一一過濾這些訊息,才能確定是否符合買家所需。

因此,一般產品交易,賣方負擔訊息費用比買方低,由賣方負擔才最可能促成交易。而招募員工則是買方負擔此費用較低,由買方負擔才能促成交易。產品不同,買、賣方的訊息費用也不同,市場會朝降低訊息費用的方向走以達成交易,這就是為何現實裡員工招募是買家打廣告、賣椅子卻是賣方打廣告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82

徵才博覽會有稀客 蔡明介端百萬年薪搶人

2015-03-26  TWM
 
 

 

三月八日,在台大徵才博覽會現場,來了一名稀客。甚少出現在鎂光燈前的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為了搶奪人才不遺餘力,獻出他在徵才博覽會的處女秀。

這一天,蔡明介穿上了印有聯發科logo的T恤、運動鞋,一改平日嚴肅形象,笑容滿面地與學生分享自己的大學生活,並不忘稱讚現在的學生是「富有創意的新世代,吸收新知很快,也勇於表現自己。」當然,他沒忘了自己當天的搶才任務,鼓勵學生要在工作中找到價值,不需要為了創業而創業,進入聯發科這樣的企業歷練,也是不錯的選擇。

演講後,蔡明介轉往自家徵才攤位關心員工徵才狀況;同時陪同台大校長楊泮池走了一趟台大椰林大道,卻一不小心加入了一場薪水喊價大戰。

正當蔡明介與楊泮池兩人路過國內面板大廠的攤位,剛好碰上了面板廠員工正賣力為徵才叫喊:「碩士畢業起薪五十K。」楊泮池開起了蔡明介玩笑,隨口問他:「你們(薪水)有超過吧?」當天才祭出徵才條件碩士年薪一百萬元、博士一五○萬元起跳的蔡明介,不加思索地秒回:「當然啊!」展現對自家徵才條件十足的信心。

( 周品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18

找創意 他徵才指定「怪咖」 日本最大泡麵商「日清」社長的逆向用人術



2015-11-30  TWM

日本最大、全球最悠久的即食麵品牌──日清,向來有靈活的行銷策略,主因在於規定各單位都要配屬奇人異才。

業務是一門科學,市場行銷是一門藝術。

行銷人員的工作,是以「構想目前市面上從未出現過的商品、創造更健全的客戶服務,以及建立最佳行銷機制」這些內容為工作的目標。最後,如果能夠讓商品以新品牌的方式被成立,並能拓展出全新的市場,就等於達成「行銷」這項工作的最高境界。

這項工作,猶如在空白的畫布上不斷堆疊色彩,藉此表現畫家心中意象的過程。也像在五線譜上用一長串的音符,創造出新旋律與和音的音樂家一般。而最重要的,就是創作出的作品一定要讓世人感受到共鳴與感動,這就是身為藝術家的使命。行銷人員就像一名藝術工作者,而商品就像是一件藝術品,消費者就猶如鑑賞者一般,三者構成一個環環相扣的世界。「市場行銷是一門藝術」的意思就在這裡。

而另一方面,「業務是一門科學」。所謂科學,就是將豐富的知識與經驗的累積透過系統化整理之後,統稱的一門學問。所以,有幹勁的業務員會聽從偉大的經營者,或是前輩給予的建言,也就是依據前人的豐富經驗,從中學習業務工作的訣竅。業務人員必須透過學習、累積的經驗當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另外,由於業務工作面對的是「人」,所以一定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如果待人不夠真誠,就無法獲得他人的好感,自然也無法得到貴人協助。

業務像科學 行銷如藝術

但是,行銷人員不同。

因為市場行銷這項工作關係著當事人與生俱來的品味以及對周遭的敏銳度,業務人員可以透過經驗中學習,不斷努力就能達到成功的目標;但是行銷人員無法依循這樣的方式完成工作,所以就算這個人性格有點扭曲,行徑怪異孤僻其實都無所謂,行事作風越是與眾不同的人,就代表他對自己某方面的想法有所堅持,或許這項堅持,能夠幫助他解決難題,成為他不斷突破現況的助力之一。

反之,一味地追求安定生活的人,腦中也較不容易有創新的發想。

我從以前開始,就以「奇才異人愛好者」自居。在面試新人的時候,也指示各單位優先採用思考模式奇特的新人,特別是開發部門以及行銷部門等創意性為主的單位,我規定他們至少要配屬幾位「奇才異人」在單位裡。其中各單位的分布比率為三人中占一人,以三○%為上限。占全公司人數的二○%才是合理的分配比率。

一日一新品 測試接受度

日清食品是屬於提案型的公司,換句話說,就是由公司內部不間斷地提出不同類型的新商品並呈獻給消費者。提案的數量光是日清食品單一子公司一年間約有三百項新項目,估計每日都會發售一項新商品。以全世界的分公司所投入研發的新項目來看,加總起來至少高達一千種項目進行發售中。

商品不斷像在市場上投石問路一般,一項一項都在測試著消費者的接受度。以拳擊比賽的角度來看,就像不斷小步地前後跳躍來估算與對手的距離,在關鍵的時刻揭出「必勝商品」,就像奮力一擊的直拳擊倒對方贏得比賽。

但遺憾的是,最近推出相當多項新商品並沒有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新商品發售期間最多能夠維持六周,超過一年成為固定商品的數量僅二∼三項品項。就算提出再明確、結構再完整的理論,也會經常發生不符合消費者心智模式的狀況。這不僅是因為每個人都擁有多樣化的嗜好,而是由於人心本來就充滿矛盾,就算用社會心理學來解析消費者需求,還是很難掌握顧客內心真正的想法。

所以,最後能夠依賴的,就是BM〈品牌經理人〉對市場的敏銳度。

或許可以說是一種「動物的直覺本能」也不為過。

(本文摘自第二章.孫蓉萍整理)新商品提案以拳擊比賽來比喻,不斷前後跳躍來估算與對手的距離,在關鍵時刻奮力一擊。

簡介

日清食品──創新,

才能獲得壓倒性的勝利

作者︰安藤宏基

1947年出生,慶應義塾大學商學部畢業。1972年進入美國日清公司。1973年進入日清食品,開發「炒麵UFO」、「冬兵衛豆皮烏龍碗麵」等產品。1985年擔任社長。2005年獲得藍色綬帶獎章。2008年開始,就任日清食品控股株式會社代表取締役社長、CEO。另外還擔任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長任幹事、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WFP)協會會長等職。

譯者:陳芊妤

出版:上奇時代出版(2015年11月

撰文 / 安藤宏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13

缺官 揭開中華民國政府徵才真相

2016-05-23  TWM

有一份政務官工作,內容是制定國家方針大計,你願意承擔重責大任嗎?如果你接受這份工作,接下來你面對的,就是自己與家人的全面犧牲。你得在最沒效率的官僚體系下做事,還得面對立委的頤指氣使; 你的薪水不高、年資不能累積、卸任後禁止從事相關行業,還可能被司法調查。 而且,你與配偶名下全部財產,都要公開到網路上給大家說三道四。 很不幸的,你和很多人才一樣,都不想。 而台灣正面對這樣的問題……。

好官難尋!馬政府看守內閣,官員紛紛露出「真面目」,法務部部長羅瑩雪暴走成為全國話題、教育部部長吳思華備詢兩度缺席……。荒腔走板的案例在五二○前層出不窮,讓民眾緊盯新內閣成員,希望能滿足期待。

然而,四月底,準行政院院長林全內閣成員終於全部出爐,卻被外界批評「又老又男」,不但平均年齡超高、女性閣員也只有一成,遠低於國際比率。我們都沒有傑出的年輕人或女性了嗎?為什麼林全找不到呢?

「政務官來不來,他考慮的是付出的犧牲可以得到什麼。」林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說:「如果做政務官有很大的成就感,其他的犧牲就不重要;相反的,如果他預期沒什麼成就感、沒辦法真的改善國家,就算很小的犧牲,也要考慮很久。」很不幸的,台灣的政務官,就是處處被要求犧牲。

「看林全找人就知道,真的很難!」帶領三十七名政務官總辭之際,行政院院長張善政對《今周刊》的記者說。馬政府任期最短、卻也是評價最高的行政院長,張善政在剛擔任副院長,尋找政務委員時,也曾苦嘗碰壁滋味,對尋覓政務官的苦,甚是熟悉。

為了 150元 價值股票遺失,跑去報案葉匡時:我真的不好意思,但規定要申報財產「找政務官難處在哪?有太多了,講不完!」張善政從來就不是會打官腔的官員,他直說:「申報財產絕對是。」也就是規定政務官要財產申報公開在網路上的法令。「我同意財產要透明,不能做利益衝突的事。」但是他也指出:「申報財產就是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不但申報,最後還要公開,讓媒體拿來做文章。」身為少數放棄Google高薪,跳槽進政府為國家做事,張善政感嘆:「企業界做得很成功的人,財產一定不少,為何要公開給人家品頭論足?」講到財產申報,的確是許多政務官還沒上任前,就想打退堂鼓的阻礙。前交通部長葉匡時就透露,他第一次任職研考會政務官,就為了價值僅一百五十元台幣的股票,鬧得啼笑皆非。

「我以前有一家公司的股票,賣剩下十五股,然後我也不知道到哪裡去了。所以我就打給監察院,我說這十五股怎麼辦?結果監察院就說,那你要去警察局報遺失。」葉匡時回憶。「到了警察局,警察說你來幹嘛?我說不好意思,我的股票不見了,只有十五股。警察一聽傻眼,還是幫我做了筆錄。」葉匡時說:「那時一股股價是十塊錢而已,我真的不好意思,但我要申報財產,然後再把報案紀錄寄去給監察院。」政務官身負國家發展政策的重責,但台灣的制度卻對他們極不友善,總是要求政務官「犧牲一下」。台灣又有多少人才,禁得起犧牲?

更重要的問題是,這樣的犧牲,政務官有因此更清廉嗎?日前才因為貪汙案被起訴的立法院前祕書長林錫山,在陽光法案專區的廉政專刊上,今年三月申報資產「僅」一億一千多萬元;檢調因案外案「意外」發現他名下二.五億元的可疑資產。

公開財產捉不到貪官,卻把誠實申報的政務官全家有幾條項鍊,甚至居家地址隱私公開,更讓不少政務官候選人打消念頭。「配偶財產也要申報,錢太少會被笑,錢太多,孩子看到不就沒鬥志了?」一名卸任政務官表示。事實上,美國早在二○一三年就取消聯邦官員在網路上揭露財務資訊的規定,主要理由就是擔心這個公開財產的制度,會「衝擊人才擔任公職的吸引力」。

有志之才不願出任政務官,問題錯綜複雜,財產申報只是其中一個問題。台灣政務官的阻礙,日積月累,盤成了一道巨大的牆,橫在精英人才與政府公職之間,密密麻麻,就像張善政口中的「太多了,講不完」,造成了蔡英文政府現在的人才危機。

照理說,蔡英文以壓倒性票數當選總統、民進黨又取得國會多數,有志之士應該樂於進入新政府一展抱負;而幾乎在去年就確定勝選的蔡英文執政團隊,也應該早有準備。然而,林全組閣卻踢盡鐵板。

一個職位,連問7個人都沒人要來曾銘宗:台灣政府人才危機,沉重代價全民要背「我很努力去找,可惜問了七個人都沒有答應……。」林全在四月十五日,公布財經內閣人選時,透露自己在徵詢金管會主委的過程中,如何四處碰壁。「不管是在金融界快要退休,或是我覺得很年輕、應該有勇氣來一試的,都不願意來。」這不只是新政府的難題,而是藍綠都該正視的國家危機。《今周刊》分析從近年三次政黨輪替的中央內閣的背景,若與美國比較,可以看出兩大問題。

第一,不論誰執政,台灣政務官的年齡都偏高,且有越來越老的趨勢;第二,我們政務官來源,七至八成都是文官與學者的「趕鴨上架」;不同於總統制的美國、內閣制的英國,從專業人士到國會議員的養成,有一條完整的人才培育管道。

「政務官是決定國家發展方向最重要的人,但現在越來越難找到人才為政府服務,若無法扭轉趨勢,全民將付出沉重代價。」金管會前主委、立委曾銘宗分析當前局勢,語氣悲觀。

因此《今周刊》以面訪及問卷調查,追蹤訪談三十二位現任及卸任政務官,試圖釐清問題癥結。

受訪者中有高達七八.二%認政府不足以吸引優秀人才擔任政務官,只有一六.一%人有再次擔任政務官的意願,可見台灣罹患了「政府大腦衰竭症」,且症狀比表面上看到的更嚴重。

要治病前,我們得先找到病因,也就是先搞清楚:為什麼台灣沒有人要來當官?

病因 1 僵化法規妨礙施政 我像赤著胳膊上戰場「揮灑空間」,大概是所有政務官投身公職前最大的期盼。林全也認為「政務官看代價和成本,要看他能發揮什麼」。但「法規僵化妨礙施政」,是最多人共同的遺憾。

「防災型都更,是我在內政部裡最想推動的政策。因為如果發生強震造成土壤液化,台北市可能會倒幾千棟房子。我都和國防部協調好地了,但最後卻不了了之,我爭取不了自己想做的政策,就只有走人。」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說,未竟志業,是所有政務官最不願發生的事。

「我就是一個沒有武器的將領,赤著胳膊上戰場。」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說。他說,當初推動創新創業中心,好不容易找到了老舊社區裡的廢棄印刷廠,「我們已經規畫好怎麼重整那個破工廠,結果里長不讓我們用,整個計畫就被擋了下來。」「沒有做好,我要負百分之百的責任。但是一個里長就可以擋你,政務官怎麼做事?」讓政務官有志難伸的元凶,就是台灣特殊的憲政體制、僵化的法規及文官任用制度。除了政務官手上的政策工具太少,曾銘宗也指出:「台灣公務員的晉升辦法幾乎沒有彈性,政務官空有想法,卻無法拔擢他認為最適當、最有想法的文官來執行業務,當然感覺無力。」怕被冠上圖利罪,只好處處刁難廠商李鴻源則認為,保守心態是來自法規的綑綁,「如果一項採購案流程走得太順利,檢調就會介入偵辦;公務員怕犯了『圖利罪』,當然處處刁難廠商、將法規從嚴解釋。

但這項罪名是很荒謬的,公務員正正當當沒收回扣,圖利廠商是讓民眾賺錢帶動經濟,有什麼不對?防弊重於一切的法規框架,就沒法有效率地運作。」林全也認同,公務員時時擔心被懷疑圖利廠商,長久下來,公務員不如不做事的心態,終將導致政府前進的滾輪逐漸變成龜速,政策推動的品質不佳與效能不彰。

病因2 與立院互動困難 被立委針對性羞辱,誰受得了文官體系的僵化,只是政務官要對付的障礙之一。對政務官而言,直屬上司除了行政院長與總統以外,還得依據「行政對立法負責」的《憲法》精神,定期到立法院報到,接受民意監督。然而,「與立法院互動困難」,恰好是受訪者心目中,擔任政務官期間三大困擾之一。

最近馬政府卸任前的政務官,在立法院荒腔走板的演出,在張善政的眼中,與其說是「擺爛」,不如說是與立委長期不健康互動下的爆發。他認為,「在立法院浪費時間,如果是有效溝通就認了,問題是很多時候是在配合立委做秀……。企業界認為立委理性質詢畢竟是少數,對立委貶多於褒,這也是攬人的阻礙。」花大把時間備詢,冷僻問題對施政沒幫助「政務官的工作是制定政策方向,所以我期待和立委做政策辯論,但立法院談的,多半是地方建設要給多少錢之類的庶務性問題,這種縣政府層級的問題,根本不是政務官該關心的,我找個署長來就可以解決。」李鴻源認為,自己耗費了大量時間與立委對答,內容卻經常無關政策路線。

文建會前主委盛治仁也認為,總質詢是立委與行政部門辯論重大政策議題的場域,立委可以事先將問題提供給行政院,讓各部會先行準備,才能進行負責任且有品質的討論,「總質詢的目的不是在演『百萬小學堂』,用冷僻的問題把部長問倒,對施政一點幫助也沒有。」事實上,德國、日本、英國、法國等先進民主國家,口頭質詢時間、內容,都有嚴格限制,以防國會殿堂成為議員的秀場。枱面上,民眾看到的是質詢內容,但是枱面下與立委互動更為辛苦。

管中閔說,立法院中興大樓(編按:多數立委的辦公室所在地)像他第二個辦公室。「動不動就會被立委叫去說明。退休老兵宿舍的問題,也要我去。副主委還不行,要不然他沒辦法對選民交代!」管中閔說。

病因3 薪資低又沒保障 只有退休的人才想來退休金、職涯規畫等一般人在找工作時優先考慮的基本條件,政務官不但必須打折,甚至根本沒有保障。

薪資多寡,是衡量一份工作是否吸引人的最簡單條件。接受《今周刊》問卷調查的政務官幾乎一致認為,國內政務官待遇確實偏低;但多數人也同時強調,收入多寡,絕不是讓人不願進入政府的主因。

「如果只考慮薪水,我當初根本不會考慮公職。如果擔任政務官,能透過制定政策與分配資源的權力,帶給國家長遠且正面的影響,成就感絕對可以彌補損失的收入。」在盛治仁的眼中:錢,並不是太重要。

但如果條件也無法使人滿意,薪水當然可以是被斤斤計較的一環。事實上,部長級公差交際的特別費,每個月有七萬元,遠低於直轄市議會議長二十萬元的特別費,甚至年終獎金也經常被立委威脅刪減。一名卸任的財經官員就說:「如果訂出KPI(關鍵績效指標),像GDP(國民生產毛額)沒達標,要我不領薪水都行。但被選擇性針對,誰受得了?」無論從事什麼行業,保險與退休金都是法律保障的基本條件。

雖然任期滿兩年的政務官,卸任後可按職等與服務時間,一次領取數目不等的退職金;但政務官服務年資,無法與勞保或公務人員服務年資合併計算。就連當兵服義務役,都可以累積公務員的年資;擔任政務官為國家做事,卻不能累計年資,甚不合理。

除了年資無法併計,學者若在借調擔任政務官期間屆齡符合退休資格,還必須回到原單位報到才能辦理退休,不能以政務官身分辦理教職退休。董保城一三年擔任考選部長申請退休時,就被教育部要求辭去政務官身分一天,回政大報到後再復職,因此兩度向行政院提出訴願。

「我在學校的年資已經符合退休資格,沒有多領國家一塊錢,教育部卻要我辭掉部長一天,這凸顯了台灣對政務官的不尊重。要一個部長為了退休金辭職一天,不是可笑嗎?這樣還有誰願意當政務官?」他說。

未來職涯發展,是一般人評估一份工作的重要指標,但在台灣,政務官不僅沒有保障,偏偏又是最沒有未來性的職業,原因就在於有限縮政務官出路的「旋轉門條款」。

想拉攏企業界人才,難上加難根據《公務員服務法》規定,政務官卸任三年內,不得從事與過去五年業務主管相關營利事業的經理人、董事等職務。這項條文,讓企業界人士毫無進入政府服務的可能性。「我很希望財經部會首長,可以從企業界出來。」林全坦承:「但例如金融界出來做官,卻因為旋轉門(條款)三年不能回金融業,他要去哪裡?對中壯年的人才,這是很大的威脅。所以只能去找退休的人。」葉匡時則建議,應採「資訊揭露」與「行為規範」雙管齊下,而非僵硬的名目限制。

若卸任政務官欲前往民間企業任職,相關單位及國會可比照英、日,組成審查委員會,只要確認政務官任期內未涉及與業者直接利益相關行為,未來職務也無遊說原任職部門可能,就能自由任職。

病因4政黨輪替就被司法調查 我做事怎敢勇往直前?

如果從事一份職業的風險,是被檢調司法單位用放大鏡檢視一舉一動,甚至可能遭羈押判刑,有誰願意鋌而走險?「當你因為一些莫須有的罪名遭受調查、追殺,你會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人。你知道自己做事再也不能像過去一樣勇往直前,但我不能接受做事畏首畏尾的自己、投鼠忌器,這樣是沒辦法替國家做事的。」一位扁政府的高階政務官,訴說著自己卸任後遭司法迫害,從此再也不願出任公職的心聲。

「我做行政院副院長時督導二次金改,卸任後因為二次金改案被特偵組傳訊,檢察官竟然問我:『你和吳淑珍有沒有親戚關係?』」行政院前副院長吳榮義談起自己的經歷,聽來雖然像是一則趣聞,但在當事人心中留下的陰影,不是外人所能想像。

扁政府時代的政務官,大多都有遭到司法偵辦的經驗,被起訴甚至羈押最後卻被證明無罪的案例也不少。業界出身的財政部前次長楊子江即強烈呼籲,「無論任何政黨執政,都應嚴禁以司法為工具,行政治鬥爭之實。」長遠來看,要改變「誰肯來當官」的遊戲規則,都得透過國家憲政體系及公務員體制的改革。但許多法令的改革,要從現在開始推動。最重要的是,整個社會的心態,也要開始轉變。

五二○將上任,對新政務官應多點肯定「很多政務官剛上任,對政府運作不熟悉,就像只有開小汽車經驗的人突然開起貨櫃車,一定跌跌撞撞。

但台灣的政務官都是坐上駕駛座才開始訓練,如果摸索期間犯了錯被大肆攻擊,陣亡率當然很高。換了一個人進來還是重新進入摸索、陣亡的循環中,最後就變得沒人願意蹚渾水。」李鴻源認為,媒體與政論節目理應監督政府,但不該拿著顯微鏡檢視細節,或對政策做不合理的扭曲攻擊。

「我們都嘗過這個苦頭,我也很希望林全內閣可以成功。」管中閔說:「一做不好,在野黨就會見獵心喜。對新政府,社會應該要有耐心,不要用過去那種不理性的方式(監督政府),兩年、三年後再來檢視,新政府才有辦法做事。」「如果社會對於認真、有政績的政務官多一點肯定,我相信有很多人會不計較辛苦、待遇為政府服務。可惜過去這幾年,因為藍綠和意識型態的差異,讓人對進入政府比較猶豫。但信任與同理心需要時間慢慢建立,政務官與立法院、媒體、社會大眾,都應該負起對等的責任。」即將入閣接任環保署長的李應元下了這樣的結論。

組閣心聲》

林全:不要讓部會首長越做越小外界說我們組閣不順,我覺得不完全正確。這是選擇的問題,如果你找政務官,用的是比較低的標準,當然可以很快組起來。我們設了一個標準,結果找的人不來,要用一樣的標準再找、再挑剔一點,自然就會比較花時間。所以,不能用不順來講。

至於批評女性閣員過少,我們也很認真在找,民進黨也刻意培植了很多女性人才出來。但是現在中央、地方都執政,就把人都用完了。

要不要做政務官,他考慮的是付出的犧牲可以得到什麼,也就是「成本」與「成就」。在做政務官的成本上,我們不要讓他覺得做了無謂的犧牲。例如旋轉門和財產公開、信託等,應該要做得更細膩。

不過,政務官考量最重要的,不是代價和成本,是看他能發揮什麼。越來越少的政務官把事情做出成果來,我覺得,這跟政務官部會首長「越做越小」有關。

為什麼會越做越小?這不是他做得不好。第一,總統要滿足選民的期待,壓力很大的,很多事情就會親自指示。指示院長就算了,有時候甚至打電話給局長、科長。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部長、局長……兩手垂在身側兩邊,反正總統直接指示科長了,政務官怎麼會有成就感。

第二,是被扣上「圖利廠商」的威脅,讓他做事綁手綁腳。此外,還有另一個威脅:如果司法和監察院品質不好,對於行政部門也是很大的約束,而我們實際上也有這個問題,讓政務官做事變得非常困難。

所以我覺得,政務官如果要讓他能做事,就是允許部會首長能有犯錯的空間,這樣他才願意做事。如果你不允許他有犯錯空間,他兩手一垂,你要我做什麼我再做,反正錯了也不是我負責,等於是逼他走上不做事這條路。

(楊卓翰)

撰文 / 許秀惠、楊卓翰、鄭閔聲、陳前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79

全台徵才開跑,十四種職缺平均錄取率二% 到蘋果直營店上班 竟比上哈佛還難

2016-08-08  TCW

蘋果宣布將在台設點,想在全球最會賺錢零售店工作,除了專業技術,更要學人際溝通、危機處理能力。

消費者期待已久的蘋果直營店,終於宣布將來台設點!

七月二十二日,蘋果開直營店消息一出,官網隨即亮出十四種職缺,但你知道嗎?根據科技網站《Business Insider》報導,全球菁英爭相進入的哈佛大學錄取率為七%,蘋果直營店員工錄取率竟只有二%!想擠進蘋果直營店的玻璃門,竟比哈佛校門還困難。

能在全世界最會賺錢的零售店工作,這幾位「幸運兒」是怎麼產生?據專門報導蘋果消息的《Cult of Mac》網站記者Buster Hein應徵經驗,過程分幾個階段:

不看學歷,看熱忱

沒用過蘋果電腦也錄取

首先是團體面試,面試官在旁觀察其表現。也有曾參與面試的美國網友分享,此時會兩兩一組「角色扮演」當店員與顧客,展現溝通及銷售能力。

通過第一階段,蘋果會向求職者確認希望的職務,主要有銷售類、服務類及管理類工作可選擇。接下來,與管理階層面談,問題重點不是學歷,而是人生經歷跟性格,尤其是碰到逆境反應,如「當你表現不如(主管)期望,會怎麼做?」

此外,服務熱忱是重點,而不是你有多會用蘋果產品。有蘋果員工在網路上指出,沒用過蘋果電腦,也可能被錄取。對此,蘋果在台合作經銷商德誼數位總經理杜偉昱也說:「我們在找人,最大的(條件)是要有熱忱,」因為產品知識是可訓練的,但熱忱較難。

要理性,更要感性

技術強也要懂顧客的心

德誼會挑選具熱忱的資深店員,擔任課程講師,形式類似蘋果直營店舉辦的分享會,幫不會使用產品的顧客上課,「有些女生買Mac回家一年多還不會用,上課價值其實比產品本身還大。」杜偉昱說。這種強調「分享」的精神,也和蘋果強調的一致。

從蘋果開出的需求可看出,他們要的部分員工還得具備「雙重特質」。如被稱為「Genius 」的技術天才,要對技術極度了解,但蘋果又強調,應徵者須有絕佳人際溝通技巧,即便技術強,也得兼顧同理心,才能彎下腰來傾聽消費者的問題,耐心的釋疑。

應對進退有同理心

用三F溝通術處理客訴

這代表,想成為技術天才,必須具備理性和感性兩種特質。為了訓練員工有同理心,蘋果連怎樣應對進退,都有一套「三F」標準。

據科技網誌《Gizmodo》二〇一二年曝光的一份蘋果員工培訓內容中所述:當顧客抱怨Mac價格過高時,蘋果教導員工用三F原則來回應:「我能懂你的感受( feel),我也覺得(felt)這個價格有些許高,但我發現( found ) Mac的軟體和效能是值得這個價格的。」

溝通順序是:我先同理你,但我不做情緒與主觀的判斷,比如說:好差!你不懂得這產品的價值。之後,就是向消費者展示商品,讓他們自己判斷好壞,直接讓事實說話。

蘋果直營店要的人才,確實多才多藝,而且對台灣年輕人來說,能在全球品牌價值最高的企業工作,更是難得經歷。不過,即便蘋果不願回應來台徵才細節,但根據《The New York Times》二〇一二年報導,在蘋果門市工作,雖然看起來光鮮亮麗,卻存在薪資偏低、升遷不易等問題,想應徵者,還得好好考慮。

文 康育萍、鐘敏瑜、劉奕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