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私募基金經理眼中的一流研究員 叫我凱特

http://xueqiu.com/8683778763/24465593
前兩天收到朋友轉給我的一封farewell letter,是一個大券商的研究員在近日離職時寫的。文章洋洋灑灑幾千字,言辭誠懇,真情流露,看得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感同身受,眼眶不禁有點小濕潤。

  研究員是外人眼裡是標準的高富帥職業,名校、高知、高薪,精神抖擻,出口成章,意氣風發。常規工作內容包括分析各種數據、建財務模型、計算各種指標、做盈利預測、寫報告,給客戶路演。

  只是從來沒人告訴外人,這些常規的工作,是有多麼枯燥和耗時,並且即便這些工作做得再好,也未必能讓你從優秀的集體中脫穎而出,走向卓越。過了幾年後,頭髮也掉差不多了,肚子也大了,眼神也呆滯了,還沒熬到上榜新財富,職業生涯走向枯萎。

  作為客戶,我常常很理解研究員的勤勉盡責和辛苦努力。但這事情就好比戀愛一樣,在我需要蘋果的時候,你用一箱鴨梨來愛我,是讓彼此都很痛苦和尷尬的事情。今天我們所需要的研究服務和我們得到的,究竟是不是一回事呢?

  研究的力度

  拿大券商說,幾乎就是Google earth般的無縫覆蓋,從行業到個股。每天不下一百封郵件,七八十條短信和點評,這到底是研究過度,還是研究不夠呢?

  我常在辦公室感嘆說,報告多得來不及看,有些報告厚的可以當被子蓋。而看罷,又常常是一片蒼茫。關鍵邏輯總顯得有點牽強,觀點也似霧裡看花。對於這種實在無法一見鍾情的邂逅,看在這份沉甸甸、一大摞的情份上,也試圖走了一下日久生情的道路。而這種投資往往和感情一樣,不是無疾而終,就是肝腸寸斷。

  總結下來,這種本該輕描淡寫的篇章,就不必濃墨重彩了。不是所有感情都通向婚姻,不是所有研究都通向投資。有些過程是必要的知識積累和儲備。不出深度報告,不丟人。

  再一種是標題黨。短信或點評的提示非常引人入勝,內容卻很稀疏。不是所有投資人對產業、企業和產品的理解都能達到行業專家的深度。投資人也需要被教育、被征服,能把自己的思想灌輸到別人的腦子裡的,除了老婆,還可以是優秀的研究員。

  研究本是一種主觀能動性很強的工作,每個人對信息的挖掘和理解都有所不同。而今天我們都在漸漸走向一種誤區,我們強調研究體系、規範、標準化。然而這些東西往往單調,枯燥、乏善可陳、不解風情,更毫無魅力可言。投資人喜歡看到新鮮的信息、新鮮的邏輯和新鮮的觀點。哪怕還沒有被市場證明過,也沒有關係,不用力試一下,你怎麼知道沒有好結果。

  研究的尺度

  今天中國市場投資者的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越來越多的利益集合體存在於這個市場裡。從前的中國市場,以散戶為主,對於稍微專業一點的投資人來說,都很有優勢。今天的市場裡,利益家族成員有大股東、大小非、管理層、基金、私募、保險等等,這些個個都很專業。

  以前的研究員,只要對自己的研究結果有把握,市場終能證明其有效性。而今天的市場裡,研究員成功推票的條件,除了要做足功課,甚至還需要溝通協調各種利益關係,幫助各類投資者和管理層在每一個不同階段都能保持利益一致,準確理解和把握公司股價的動向。

  我常常感覺,這種按摩股價的服務,已經超越力度範疇,遊走在尺度邊緣了。但也沒有辦法,大多數人都恐懼風險,要迴避波動,越簡單粗暴,越有效。所以造成了很多研究員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在鑽研股價短期波動上。每天有一半的郵件和短信內容,都實時提示市場情緒和一致預期變化情況。

  雖說投資要做的是大概率事件,甚至是要做確定性的事情。而市場之所以有效平衡,靠的還真是對同一信息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恰恰就是不確定的。不是所有投資人都關注短期波動的,只有綜合了很多客觀因素的長期邏輯,才是建立起投資決策的基石。

  曾經有朋友一起交流時曾提出一個觀點說,一流的研究員是能發現和把握行業性的機會,二流研究員才是能搞定一兩家公司。一句話道出了真諦。

  研究的格調

  草木一秋,黑馬一鞭。長長的投資生涯裡,大多數的夜晚,都是堆滿了寂寞苦楚。無言獨翻公告,月如鉤。較之一兩天的股價波動帶來的快感,寂寞清冷算得上是人間正道。

  很多口若懸河、人脈關係強大、消息靈通的研究員,客戶當然很喜歡;但對於博學刻苦,細緻嚴謹,謹慎客觀的研究員,哪怕他看上去不是那麼招人喜歡,仍然能夠贏得客戶深深的尊重。這種尊重,源於對於知識、刻苦精神、獨立思考以及勇於堅持的品質的讚賞。

  同樣是研究工作,不同的人做的方法和成效也各不相同。有人做得塵滿面鬢如霜,也有人把這工作做得活色生香。但話說回來,做任何一件事情,最高的境界永遠是,把事情做得有格調。

  就好比姑娘總是喜歡和有深度、有風度、有氣度的人交往;投資也一樣,投資的長邏輯,也需要有深度,有寬度,有角度。形象總塑造成要麼好像暴發戶,要麼好像臭流氓,姑娘也會擔心,也會猶豫,這不長久。

  做事的風格、做人的品格,其實與研究的方法也是一脈傳承。票有漲跌悲歡,月有陰晴圓缺,上不去的股價和下不來的腰圍一樣的都是讓人特別惆悵的事情。但投資者心裡都清楚,估值的擺動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業績的長期變化才是研究員需要客觀分析和把握的關鍵。

  真正成功的研究員,除了要瞭解研究的著眼點在哪裡,更要知道需求的出發點在哪裡。Farewell letter裡提到,他這些年從前輩身上學到了很多,卻總感覺望其項背,高山仰止,工作不像他想像中那麼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每天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讓他不得不放棄。

  其實熱愛這一行,不是愛它浮華的外在,而是愛上一種每天學習和思考的習慣。正像婚姻幸福的秘訣一樣,從來不是沒有遇到誘惑和考驗,而是怎樣穿越。投資的路上,也是依靠研究的幫助,穿越業績地雷,穿越行業衰退,穿越經濟週期的過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873

凱特王妃誕下皇子,英國經濟借力前行?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683

凱特王妃於英國當地時間週一下午誕下了英國皇室第三位順位繼承人,分析師對此紛紛表示「皇室寶寶」將給英國經濟帶來不小的刺激,尤其是英國的零售商們,已經對即將出現的銷售熱潮做好了準備。

英國零售業研究中心預測,

按照上一次凱特王妃和威廉王子的婚禮來看,這次的「皇室寶寶」誕生則將更大刺激英國民眾的消費。預計7,8月零售業銷售額有望達到3.67億英鎊。預計人們會花費達0.87億英鎊購買酒精飲料以及食物慶祝「皇室寶寶」的誕生。同時關於「皇室寶寶」任何的紀念品,玩具,書,DVD等其他媒體的銷售額預計將達到1.56億英鎊。

WSJ專欄作家Ben Casselman並不認為「皇室寶寶」的誕生對英國經濟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他評論稱,

IHS Global Insight的經濟學家認為,皇室寶寶誕生對英國經濟確實存在刺激,但效果有限。IHS Global Insight歐洲首席經濟學家Howard Archer認為皇室繼承人的誕生確實能短暫的小幅推動該國經濟,令經濟加速回歸正軌。但就對這個事件對經濟影響來看,這是一個臨時性的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Don Coursey的觀點則更加激進,他認為這種主要是推動英國零售業增長的短期行為對於英國整體經濟的影響將是微不足道的。

「我對此非常懷疑,我會質疑皇室繼承人的誕生對於英國經濟的外部影響會是什麼?這與之前的奧運會不一樣,沒有什麼大的公共工程項目的建設,也沒有相關基礎設施的升級。對於旅遊業的影響更是微乎其微。至於女王陛下所說的為了慶祝的支出——請問國旗,英國帽子以及香檳酒這些東西都來自哪裡?!所以,對於支出來說,實際就是花費英國人的積蓄。而不是創造生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188

不吃、常催吐 恐厭食症纏身 凱特王妃產後剩44公斤 成了紙片人

2015-11-30  TWM

宛如仙女般的凱特王妃傳出罹患厭食症,但厭食症的死亡率約一成,有很高比率的患者有水腫、全身倦怠、憂鬱症、新陳代謝等合併症。瘦,真的不見得是件好事,胖瘦都美,不是嗎?

被稱為「英國皇室之花」的凱特王妃產後復出,沒想到暴瘦十一公斤,快要成為「紙片王妃」。外電報導,一七八公分的凱特,原本體重五十五公斤,現在只剩下四十四公斤,腰圍目測只有十八吋,原因可能是照顧孩子太累,加上又想要回復產前的身材所致。

而這些現象,極有可能代表王妃已經患了厭食症!

凱特王妃不是首例,在歐洲時尚界有許多紙片人,但為了導正風氣,法國國會通過,禁止雇用紙片模特兒;如果不遵守法令,模特兒的經紀公司和時尚品牌會被罰款,這個法案,讓全球醫界都叫好。

合併症:倦怠、憂鬱症

什麼叫厭食症?它是近代才有的疾病,一開始是在先進國家年輕女性中流行,後來台灣也開始出現。厭食症與暴食症都屬於精神疾患中的「飲食疾患」(Eating Disorders)範疇,成因相當複雜,包括基因、社會文化、家庭等因素。

為什麼厭食症那麼可怕?根據研究,除了「不吃」之外,患者大多都有低血壓、無月經、電解質不平衡、全身倦怠、貧血、水腫、憂鬱症、骨質疏鬆等合併症,嚴重會死亡,目前死亡率約為一○%。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成人正常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十八.五到二十四之間,當BMI小於十七時,就屬於輕度患者,當BMI小於十五時,就屬於極重度患者。

顧名思義,厭食症就是不想吃東西。桃園國軍醫院精神科醫師諶立中說,當體重不正常下降時,就得當心了;至於真正的病因,目前醫界尚無標準答案,不過此類患 者往往非常在意自己的外型,很擔心變胖、個性也比較固執;臨床診斷的標準,除了體重、BMI偏低之外,主要在於心理層面的判斷;例如,即使體重過輕還一直 擔心自己變胖、對自己的身材很不滿意等。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許正典表示,雖然愛美是女人的天性,但可能因為社會對美男子的定義改變了,臨床診間觀察,現在男性罹患厭食症的比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從以往每五十名女性有一名男性,到現在每十名女性就有一名男性。

厭食症表現出來有兩種情況,一為真正「厭食型」:看到食物就不想吃,或完全吃不下去;如果是男生,則可能是不吃東西外,還一直運動,想消耗熱量。另外一種是「掏空型」:一直催吐,想把胃中的東西吐出。

根據研究,厭食症好發年齡是十到三十歲,患者以青春期的孩子居多。許正典解釋,厭食症患者小時候都被稱讚「好可愛」、「胖嘟嘟」,但到了青少年以後還被這樣講,就覺得被汙名化,想要跟過去切割,一開始是節食、多動,之後就是斷食、催吐。

壓力源:轉學 感情受創

也因此,家中若有青春期子女的父母,得要特別注意了。事實上,許多厭食症的患者都是被父母或是老師發現,像有患者每天回家都告訴媽媽吃飽了,但身形與體重卻不斷消瘦,媽媽覺得奇怪,壓著她就醫才發現已被厭食症纏身。

諶立中呼籲,通常患者不會有病識感,父母和兄弟姊妹此時就非常重要。他提醒父母,當發現孩子食欲不佳、體重一直下降,或喜歡穿厚重的衣服掩飾削瘦的身材時,最好尋找專業協助找出原因。

至於厭食症的治療,諶立中說,可以從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家庭治療等不同面向著手。心理治療部分,主要透過與醫師建立起互信關係,慢慢引導患者講出內心的壓力源。實務上,青少年常見的壓力源往往來自於轉學、感情受創等。

藥物治療方面,則因厭食症患者多半容易合併憂鬱、焦慮、恐慌和強迫症的精神疾病,此時就可以使用藥物治療。目前醫界認為,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的抗憂鬱劑治療效果還不錯。他強調,早期發現,就可以避免成為長期永久困擾的疾病。

厭食症患者在用藥後開始有食欲,但有些患者會因此異常焦慮。許正典表示,此時家人、朋友就得多與患者溝通,「要跟食物做朋友,不要緊張。」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三分鐘了解厭食症

好發族群:青少年、青少女病徵:體重過低,很害怕體重增加;擔心體重增加而催吐併發症:合併憂鬱症、躁鬱症、強迫症等精神疾病;嚴重會休克死亡治療:心理治療、藥物治療、家庭治療

撰文 / 林思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04

凱特王妃妹妹也被盜號!有人出價5萬英鎊買王室照片

9月25日消息,據NBC報道,上周英國凱特王妃的妹妹皮帕(Pippa Middleton)iCloud賬號被盜。倫敦都市警察已於周六晚間在英格蘭中部北安普敦郡逮捕了一名35歲的嫌疑男子,其涉嫌的罪名為“計算機濫用行為”。

由於賬號被盜,皮帕的三千多張照片外流,包括凱特王妃及其兒女喬治王子和夏洛特公主的生活照等。一名匿名人士曾接觸過英國的《太陽報》和《每日郵報》,準備出售這批照片。這名匿名人士最低要價50000英鎊,限在48小時內支付。

《太陽報》說,這名網絡竊賊是通過加密信息服務軟件WhatsApp聯系的,署名為“狡猾的倫敦佬”(Crafty Cockney)。“狡猾的倫敦佬”表示,其手頭還有皮帕本人的婚紗試衣照,以及其未婚夫、金融家馬修斯(James Matthews)的裸照。

皮帕生於1983年,曾在2011年4月凱特與威廉王子的婚禮上擔任伴娘,在現場以一襲吸引人眼球的貼身設計師白禮服走紅。今年7月,皮帕宣布與馬修斯訂婚,計劃於明年完婚。

威廉夫婦所住的肯辛頓宮未對此發表評論。

蘋果iCloud賬號安全性問題一直以來被人詬病不已,尤其是近年來賬號被盜事故屢次發生。就在今年7月份,iCloud發生大面積用戶遭受盜號事件。據俄羅斯“Vistanews”新聞網報道,俄羅斯黑客從數據庫中竊取了4千萬蘋果雲賬號,並使安裝有蘋果操作系統的手機被鎖。黑客給手機被鎖的用戶發送信息,稱需付30-50美元即可解鎖。若用戶向黑客妥協,就會被限定在12小時內付款,否則其蘋果雲中所有數據將會被清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95

複星凱特CEO王立群:細胞治療要走得快做得好

CAR-T細胞在癌癥免疫治療中顯示出顯著的功效,特別是在治療血液癌癥中。業內推測,國內CAR-T療法將在2020年左右正式上市。根據藥品研發程序,CAR-T療法在中國仍需進行臨床研究申請(IND)、臨床研究、新藥申請、批準上市等步驟。

上海複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合資公司複星凱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底在上海張江啟動了細胞治療基地。複星凱特CEO王立群在第一財經技術與創新大會中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細胞治療要走得快做得好,目前複星凱特正在CAR-T療法的IND(臨床研究申請)階段,未來上市的進度由臨床的數據和審批的時間決定,兩三年內有望落地。

據了解,CAR-T全稱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是一種個性化腫瘤治療方法,原理是從患者的供血中分離T細胞,運用基因工程技術在體外給T細胞加入一個嵌合抗原受體基因,使其可以特異性識別和殺傷癌細胞,在體外擴增後再次註入患者體內。

由於此過程十分複雜,耗資巨大,大部分病人的經濟能力無法承受高昂的費用或者不願意承受,這些都將會限制此類精準醫療的發展及市場規模。

根據王立群的介紹,今年4月份,美國已經將CAR-T療法納入醫保。去年,吉利德公司的YescartaCAR-T療法和諾華公司的KymriahCAR-T獲得了美國FDA的批準,兩者的費用分別為37.3萬美元和47.5萬美元。

盡管如此,實際臨床效果來看,CAR-T療法,例如已經獲批的Kymriah為例,其二期研究中,83%的患者接受輸註後3個月內腫瘤病情完全緩解。

王立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複星凱特旗下CAR-T治療的定價尚未出臺。不過,王立群也指出,藥企實際上也在想盡一切辦法讓患者具有支付能力。例如降低治療成本,將一些進口的耗材用國產的取代,一邊做取代的嘗試,一邊也驗證。與此同時,國內相對應的商業保險在今後的幾年間也一定會快速發展。不久前複星聯合健康險推出了一款”百萬醫療險”——保德信,該商業保險可以很大的程度上幫助病患解決支付問題。

實際上,中國本土CAR-T研發企業也早已進入加速競爭階段。“國內企業對CAR-T熱情很高,不斷有新的創業公司成立,也很快就進入IND(臨床研究申請)階段,這樣的熱情會把CAR-T的研究推向高潮。”王立群表示。

同時他也認為,複星凱特具有先天獨特的優勢,已有海外數據,有望後來居上,已具備商業化生產能力,並且在專利方面形成競爭優勢,中國市場目標患者1萬人,靜態潛在市場銷售額超過10億,新適應癥拓展空間有望擴大5-8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