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本土醫藥企業海外“圈粉”,生物藥獨角獸出海建廠

中國的生物醫藥獨角獸們正在加速擴張步伐。以百濟神州、再鼎醫藥、藥明生物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獨角獸們近期都交出了亮眼的年報成績單,值得註意的是,這些本土的生物藥獨角獸在海外市場同樣“圈粉”無數。

以百濟神州為例,目前該公司處於臨床階段的7個藥物中,三款進入臨床後期階段的產品,包括全球第二代BTK抑制劑Zanubrutinib(BGB-3111)、人源化PD-1單克隆抗體Tislelizumab(BGB-A317)、針對PARP1和PARP2的小分子抑制劑Pamiparib(BGB-290),均為全球新藥研發領域的前沿和熱門項目。

為了拓展產品在全球市場的潛力,百濟神州很早便啟動了全球範圍的臨床試驗,並在海外擁有大規模臨床研發團隊。目前百濟神州全球員工約900多人,其中科學家及臨床醫學專家近500名。

“中國正迎來生物醫藥最好的時機。”此前,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陳智勝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在中國乃至全球的醫藥歷史上,從來沒有這樣一個時代:如果能把一個創新藥產品做好,就有望成為中國的獨角獸,進而成為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

4月30日晚間,藥明生物(WuXi Biologics, 2269.HK)發布公告,計劃未來五年內在愛爾蘭敦多克市總投資3.25億歐元新建生物制藥生產基地。這是藥明生物在中國境外投資建設的第一個生產基地,也是目前國內醫藥企業最大規模的海外基建投資項目之一。

藥明生物透露,該基地有望在投入GMP運營後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使用一次性生物反應器的生物制藥基地,並且在啟動後為當地公司賦能,加快歐洲生物藥開發進程。

這次藥明生物“出海”布局愛爾蘭,興建生產基地,正是看中了歐洲地區的巨大增長潛力。“我們業績在歐洲非常亮麗。歐洲是CDMO(藥物研發生產合作領域)的大本營,盡管歐洲有32個競爭對手,但是我去年在歐洲簽了很多項目。” 陳智勝表示。

根據藥明生物公布的最新年度報告,2017年藥明生物共實現營業收入16.19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63.7%。公司實現凈利潤人民幣2.53億元,同比增長79%,剔除首次公開發售所得款項的未實現匯兌虧損影響,凈利潤同比增長131.7%至人民幣3.27億元。截至目前,公司共開發了161款產品,而陳智勝介紹稱,這一數字已占全球生物醫藥研發數量的11%。

中國生物藥行業的快速發展是藥明生物高估值、高增長的主因,不過,該公司年報卻透露2017年公司業務增長最快的是海外市場。目前公司主要銷售對象是美國地區的客戶,美國地區營收占總營收比重為55.6%,中國市場占比為34.1%,而歐洲地區的業務量盡管只占中國本土業務的11.8%,但年增速卻超過200%,成為業務增速最快的地區。

陳智勝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此前藥明生物選擇港股上市,就與全球化布局不無關系。“我們既希望中國的投資者能發現我們的價值,也希望受到國際投資者的認可,因為我們想成為國際化公司。”他表示,在他看來本土醫藥企業若有實力能走進國際市場,機遇一樣廣闊,“歐洲公司做事是歐洲公司的風格,研發生產流程相對固定;藥明生物跟客戶的互動會更靈活,不斷優化研發生產方案。而靈活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他們沒有那麽多人來做這些事情。相信歐洲區域的業務會繼續增長。”

根據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藥明生物占據了中國生物制品研發服務市場63%的市場份額,而從股價來看,藥明生物上市不足一年,股價已從25港幣/股升至72.40/股港幣(截至記者發稿的最新價格),市值逼近千億。而選擇美股上市的百濟神州,股價也已經從發行價24美元/股漲至171美元/股,漲幅約為625%,總市值增至91.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83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3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