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由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可信身份認證平臺(CTID)認證的“居民身份證網上功能憑證”(下稱“網證”)首次亮相支付寶,並正式在衢州、杭州、福州三個城市的多個場景同時試點。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網證的領取流程為:打開支付寶“卡包→證件”,根據提示完成“刷臉”等相關身份認證,證明是本人,就可以擁有自己的網證了。在使用時,可以打開網證二維碼,通過掃一掃證明自己的身份。
螞蟻金服人士表示,在已開通相關服務的城市,市民在完成刷臉等相關認證後,獲得公積金社保查詢等一系列原來必須出示身份證才能辦理的業務,還可以用網證完成車票的購買和酒店的入住登記。
但是網證的安全性也成為了用戶最關心的問題。比如手機丟了怎麽辦?別人是否可以使用自己的網證?
螞蟻金服表示,使用網證時,用戶需要先通過指紋或者刷臉驗證,證明是本人後才能進入到網證頁面,另外在打開二維碼時,還要再次刷臉驗證,需要多道驗證流程。例如,先通過“手機密碼+支付寶登錄密碼”打開支付寶,再通過“指紋驗證+刷臉驗證”打開網證二維碼,總共四關。
衢州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黃忠京認為:“網證不能替代實體身份證,但基於它易保管、易攜帶、多重密碼保障等特點,網證的使用非常安全,其實能大大降低證件丟失的概率和被人冒用的可能性。”
“身份證電子化將是未來非常重要的一個趨勢,也是迎接無紙化現金時代到來的一個前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創中心研究員李虹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實體證件,比如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社保卡等,都在朝電子化方向發展。
第一財經記者登錄支付寶看到,當前已支持電子證件的地區和類型包括深圳(電子駕駛證、電子行駛證、電子社保卡)、廣州(電子駕駛證、電子行駛證、電子社保卡)、鄭州(電子駕駛證、電子行駛證)、南昌(電子駕駛證、電子行駛證)等。
此前,微信也在多地推出電子證件的服務。例如,騰訊與深圳交管部門在深圳聯合推出的微信電子駕照。
李虹含表示,支付寶、微信競相布局電子證件化服務對它們的意義主要在於對存量客戶的挽留,以及擴大其在征信方面的既有優勢。但風險問題仍然無法避免,解決問題的根源在於需要利用科技和立法兩種方式,使用立法完善信息使用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