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遼寧自貿試驗區 老工業基地的逆襲 3個月來入駐企業近9000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6/1128484.html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楊  軍  

3個月之前,當中國第三批7個自貿試驗區掛牌之際,網絡上曾有過討論,為什麽是遼寧,而不是更具優勢和條件的山東?原因很簡單,因為東北需要有一個自貿試驗區來承擔振興東北工業的重任。

3個月一晃而過,第三批自貿試驗區掛牌已過百日,各大自貿試驗區如火如荼地改革創新的同時,初期成果已經有所顯現。

作為東北地區唯一一個自貿試驗區,遼寧自貿試驗區為打造振興東北新“引擎”做出了哪些努力和成績呢?

新增註冊資本1207.83億

去年,一篇叫《除非你腦子進了水,不然別來東北開公司》的網絡文章流傳甚廣。其中提到一個問題,就是在東北開公司的成本太高了。這個成本,不只是企業的生產成本,更指和行政效率相關的制度成本。

事實上,目前在東北開公司的情況已經有所轉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遼寧省大連市自貿辦(以下簡稱自貿辦)獲悉,截至6月30日17時,中國(遼寧)自貿試驗區共新增註冊企業8817家,註冊資本1207.83億元。

從產業類型來看,上述註冊企業涵蓋裝備制造、貿易等領域,第三產業占比明顯高於其他產業。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東北地區作為老工業基地,產業類型比較單一,企業缺乏活力。自貿試驗區為豐富產業類型,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企業註冊僅需走4道程序

自貿辦回應記者表示,象征性地交1元錢可以在區內註冊企業。“但零門檻不等於不需要註冊資本。在公司設立時,註冊資本是公司投資創業的初始資本和啟動資金,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公司的規模和信譽。”

註冊門檻降低了,註冊程序是否也有所簡化呢?記者從自貿辦獲悉,以大連片區為例,企業在自貿試驗區內註冊,僅需要完成4道程序,分別是核名——提交註冊材料——註冊材料審核——繳印章費——領取執照。據自貿辦工作人員介紹,“現在采取微信核名,可實現前一天自行核名,第二天立等取照,跟以前比節省2~3天。”

企業註冊門檻降低,註冊程序簡化自然是好事,但記者通過梳理數據後發現,遼寧自貿試驗區存在企業註冊數量與註冊資本倒掛的現象,企業數量和註冊資本並沒有呈現出正比例增長。

對此,李光輝認為,要從不同片區的產業發展特點來判斷。企業註冊資本和企業類型有關,企業類型又和片區的功能定位有關。“當然,地方自貿試驗區在引資過程中,也要註重量質並舉。”

仍然保留246項權利清單

記者從自貿辦獲悉,遼寧自貿試驗區當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的數量為246項,其中準入審批73項,監管審批173項。

不過,據自貿辦介紹,3個片區在推動簡化審批手續、促進貿易便利化上均有所創新和實踐。以大連片區為例,截至6月,大連片區已經集中複制推廣自貿試驗區先進經驗合計102項。其中全國推廣的複制任務62項,已完成60項,2項正在推進中。

自貿試驗區通過邊申辦邊複制,取得了明顯效果。企業註冊用時減少2/3,出口退稅速度提升了47%,中歐班列同比增長80%。通關時間壓縮了1/3,通關成本平均降低10%,國際貿易線下辦理手續時間縮減1/3。

自貿辦工作人員孫世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28項商事制度改革是遼寧自貿試驗區大連片區在複制上海自貿試驗區經驗基礎之上,創新制度改革的一項標誌。其目的在於降低企業註冊門檻,簡化審核程序,並取消原有的諸多限制。“比較典型的,比如‘一址多照’,企業可以在片區內註冊、在全市範圍內設廠生產,享受自貿區政策。還有實行‘單一窗口’建設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