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佛門餘暉泰國4.0


我們相信,國有國運,公司有自己的時代。我們持續地比較和分析,幫助投資者發現趨勢,並順勢而為。在東南亞,泰國一直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存在,這裡是:

最正經的國家,是小乘佛教在現實世界的唯一淨土;
最開放的國家,亞洲性都、人妖國度,變性人、戀童癖云集於此;
最有前途的國家,物產豐饒不愁吃穿,南洋大佬笑傲全球;
最沒前途的國家,迄今為止還是世襲罔替的君主國家,軍閥幕後專政,如今的泰王是廢王。

所有的奇葩背後,都是有深刻的原因的。

泰國基本上是三方均勢:國王、軍隊、民選政府(主要是他信的勢力)。

泰國雖然是一個人,但圍繞著他的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千億美元的資產,國王周圍的有傳統的貴族、軍隊、官僚系統。國王更像是人形的佛像,世俗的裁判官和權力的代表,代表王室傳達旨意。


國王與軍方有長期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軍隊在一定程度上還是聽命於國王的,每次政變最後國王的態度都決定了最終走向。但是,已故國王的哥哥是被軍方刺殺的,所以,聽命於國王不過是彼此照顧面子和大局。

泰國的軍隊有幾十年軍事獨裁的基礎,有槍桿子有錢,實力也很雄厚。泰國軍隊有自己的銀行,叫TMB,還有很多土地跟產業,軍頭選擇跟國王結盟是有道理的,軍隊有槍但沒有威望,國王有威望沒有法律上的實權,兩者合作是最佳的選擇。

泰國的民選政府是泰國的第三大勢力,有錢、有民意基礎,而且現在民主化的浪潮下,民選政府有天然的合法性,這是國王跟軍隊不具有的。所以現在泰國基本上是三足鼎立,相互制約,政府上台,群眾上街,軍隊政變,然後國王給予默許或反對。泰國政治什麼時候能改變,得看什麼時候打破這種均勢,但到時候是穩定還是更亂就難說了。

現任泰國樞密院院長,96歲高齡的前攝政王炳廷素拉暖將軍(泰語:เปรม ติณสูลานนท์ Prem Tinsulanonda1920826日-)曾任第16任泰國總理,被認為是已故泰王普眉蓬的重要親信。

國王、民選政府、軍閥,三股勢力不斷在『維護國王』的大義名分而展開,以至於正常的政治活動已經變得不再可能,結果導致今天正是樞密院掌握著真正的實權是他,才是真正的權傾朝野,Kingmaker

泰國的一切,像極了日本二戰前的政治格局。日本天皇身邊的樞密院議長,後來的首相,山縣有朋主導了長州藩軍閥崛起,推動了日本陸軍的壯大,甚至連裕仁天皇的婚姻也是一手操辦。

只是幸好泰國人懶,而且是佛教國家,工業實力也弱,新任的泰王更是一個非常不成器的契弟、紈絝子弟,佛教國家的民眾包容著孱弱多病的政治體制向前運行,並沒有走向軍事強國的道路。

所以,未來20年,馬照跑、舞照跳的不是香港,是泰國。

泰國得天獨厚,人口6700萬,算是大國,中部的湄南河平原土壤肥沃,雨水充沛,農業極其發達,依山傍海,位居東南亞大陸的中心位置,狹長的觸角伸入印度洋,享受海陸雙重文明的優勢,泰國又成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中之重。泰國的身居中心的位置,但本身實力不足以整合東南亞,又缺乏小金子的政治頭腦和歷史機遇,這使得泰國祇能被動中勉強維持均勢,因自身的結構性問題,但是,正是這樣優渥的位置,讓泰國處於一個尷尬境地:泰國身處中南半島地緣核心,能決定誰將成為中南半島的主宰。因此,泰國就成了野心家的門票,歷史上先後被緬甸、法國、英國、日本盯上,不斷陷入戰爭狀態。尤其是近100年,無論是日本的大東亞共榮圈,還是戰後日本的海外重建,泰國都是日本的第一大殖民地。

1985年至1995年間,泰國的經濟發展是世界上最快的。那時,日本的製造業生產力已經趨於飽和,走出去才是出路,泰國承接了大量的日本產業轉移,賺的盆滿缽滿。同時,日元升值,有利於日本企業去海外併購、迅速擴張。再加上美國也願意拉自己一把,主動扶持半導體、汽車等高科技產業,於是日本也就從了大哥,搞起了日本『一帶一路』,努力對外投資。日本當時主要投資對象是『四小龍』(香港、新加Bore、韓國和台灣)、『四小虎』(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和大陸。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索羅斯從攻擊泰銖開始,也是察覺了泰國的內傷深重,只是順勢而為的補刀而已。(未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8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