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該怎麼解決缺水的問題? A:颱風過後導致蔬菜歉收,我們可曾見到人們擔心「缺菜」?前陣子小麥生產國遭到水旱災,有人在煩惱「缺麥」嗎?幾個月前利比亞炸毀輸油管,有人在擔心「缺油」嗎?但為什麼不下雨,我們就擔心「缺水」呢? 如 價格理論大師艾智仁(A. Alchian)所說,短缺不是因為供給減少,而是因為產品價格不能調整,以致人們的需求量還是和以前一樣,產品供不應求,短缺才會出現。如果價格可以調 整,人們會自動減少他們想買的數量,以和供給相符。因此,價格能否調整,才是為什麼我們不缺菜、不缺麥、不缺油,卻「缺水」的根本差別。 因此,要解決缺水,不是靠政府限水,而是要讓水漲價,讓人們對水的需求量,調整到和已減少的水供給量相符。 但一說到漲價,有些人就大力反對,這些反對的理由之一,就是水是「必需品」,每個人每天就是要用這麼多水,漲價只是使人民多花錢,肥了自來水公司。 如果沒有水,當然沒人可以活下去,但問題是我們不只把水用來維生而已,我們還把水拿來養魚、洗車、澆花、泡咖啡。換句話說,水除了滿足我們最重要的用途—讓我們活下去外,我們還拿來做其他次要的用途。 人們把水用在這些次要用途,就是因為水的價格夠低。如果水的價格提高,用水的代價變貴了,人們就只會把水用在他們認為最重要的用途上,水的次要用途就會被放棄。 例 如水價提高,養魚的人可能從三天換一次水變成一週換一次,平常用水洗車的人,或許就拿乾抹布擦擦算了,每天澆花的人可能改成兩天澆一次,每天泡三杯咖啡的 人,現在也只泡一杯就好。一言以蔽之,因為用水的代價提高,人們會捨棄那些較次要的用途,把水留在最重要的用途——也就是讓我們喝水活下去,此舉的重要意 義就是:讓已變得更珍貴的水,用在更重要的用途上。 當某物的價格上漲,不須告訴人們減少浪費,也不用經濟學家去告訴人們該做什麼,每個人都會找到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方式來節約,人們不用受很大的罪就能完成自己的工作,因為他們遠比別人更清楚自己的狀況,這就是水價調漲比政府限水對人們更有利的原因。 此外,水價調漲,過去被認為不符成本的一些取水技術,如海水淡化、廢水變淨水等,就變得有利可圖了,想賺錢的廠商有動機去找出更多水給人們使用,這是水價調漲的另一個重要功能。 「短缺不是因為供給減少,而是因為價格不能調漲,」這個真理值得再三反覆強調。只有水價調漲,讓一般人更有效的利用水、讓廠商去找出更多的水,這才是解決現階段「缺水」的根本之道。 經濟達人歡迎讀者提問:http://www.bwnet.com.tw/Dr.A/E-mail:[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