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它用一個月 做出三星難產的手機

2010-1-3  TCW




一家原本只是代理經銷國外電子零件的小公司,晨訊科技靠著「什麼都肯做」的客製化能耐,在二十年間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手機設計製造(ODM)廠,與全球第二大無線通訊模組製造商。二○一一年一月即將來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

晨訊科技業務範圍涵蓋手機ODM、無線通訊模組與液晶螢幕模組製造,中國三大電信公司、日本夏普(Sharp)、韓國樂金電子(LG)等,都是它的客戶。

二○○二年成立以來,先是搭上中國手機成長的爆發期,二○○三年到二○一○年,七年間業績成長七‧五倍,曾連續三年被德勤(Deloitte)評為中國高科技、高成長五十強。

其所開發的自有品牌無線通訊模組,在全球市場擁有二○%的市占率,僅次於國際大廠西門子(Siemens),排名第二。

有趣的是,這家公司創辦人、現為晨訊總裁的王祖同,曾經是個在文革時期,被下放到四川邊疆少數民族區修理發電機的小工程師,卻在開放之後,從一個電子零件貿易商做起,一路打造出一個涵蓋產業鏈上下游的小型網通帝國。他是怎麼做到的?

交貨速度快! 能整合軟硬體,三週交件

「別 人不想做的,我們通通幫他做,」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王祖同說,晨訊的主要核心競爭力,就在於「專做別人不想做的事。」別人嫌麻煩、費事,而這卻是王 祖同眼中的商機。以手機ODM為例,中國過去的手機業者要找代工多半是軟硬分離,這樣的分工雖然專精,但各接各的單,品質難以保證,在交貨速度上也會有落 差。

「在手機市場,速度決定一切……,晚一個月上市,利潤落差就是好幾倍!」一位中國白牌手機業者說。也是基於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王祖同選擇難度較高的「軟硬通吃」,幫客戶搶時間。

因此,晨訊不只設計軟體解決方案,同時根據客戶需求,幫他訂材料、開模具,從裡到外一手包辦。客戶只要負責提構想,拿著樣機到全國各地銷售,其他的晨訊都幫他做好;如此一來,客戶不只輕鬆,連交貨速度都比傳統快上三倍。

「一般光開個模就要兩個月,但我們最快三週就能交件,」王祖同說,在中國手機市場高速成長的年代,晨訊是唯一一家有辦法將軟硬同時整合的手機ODM公司,這就奠定了晨訊發展的基礎。

而這樣的能力,是王祖同在文革期間被迫培養出來的。

轉型速度快! 從白牌改做日韓品牌手機

時間回到四十年前,甫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的王祖同,被下放到四川邊疆山區的少數民族部落,在那裡他體會到人生資源最匱乏的時光。

「什麼材料都沒有,但就要生出一部發電機出來……,」王祖同苦笑。他被逼著放下大學生的身段,像個勞工一樣從頭學起,從找材料、組裝、到撰寫驅動程式,通通自己摸索。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從無到有,拼湊出一台發電機。

這段時間的經歷,成為日後創業的工作態度,「因為別人不懂,你就得要幫他把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好,」王祖同說。

第 一次創業,他成為全中國第一大電子零件分銷代理商;二○○一年,全球最大的電子分銷網絡公司安富利(Avnet),以港幣一億元的現金買下這家公司。賺到 第一桶金後,他又嗅到了中國即將崛起的網通商機。二○○二年,他在上海成立希姆通(SIMCom)公司,專攻手機整體解決方案,同時跨足無線通訊模組開 發,由於具備軟硬整合能力,又搭上中國手機高速成長列車,業績一飛沖天;二○○五年在香港上市。

二○○七年,中國白牌手機市場逐漸飽和,單 價不斷降低,晨訊營收受到影響,王祖同當機立斷,先轉向切入韓國、日本等中高階品牌手機ODM市場,同時又加碼投資無線網路模組,極力打造自有品牌。雖然 當時造成營收出現下滑,但隨即改變策略,才能有二○一○年營收再創歷史新高的表現。

研發速度快! 電視手機在京奧一戰成名

令他聲名大譟的一場戰役是北京奧運。開幕前一個多月,王祖同接獲一通來自中國工信部的緊急電話,問他是否能趕在京奧開幕前做出一批可觀看即時戰況的電視手機,供世界各國的元首級貴賓使用。

「一 般低階的手機光是從研發到生產都得要三個禮拜了,更何況還是從來沒有人做過的電視手機!」王祖同說。但既然接了,只好硬著頭皮做。全體研發人員停下所有業 務,採用二十四小時接力輪班的方式,先用兩個禮拜的時間畫出電路圖,動用全部資源生產。終於趕在京奧開幕前一晚,將上萬支全球首款TD系統的電視手機送 達。交件之後,王祖同才知道,韓國的三星電子(Samsung),以及另外三家中國手機製造商,同時也接獲這項要求,但最後只有晨訊完成任務。

這一仗,讓他獲得中國政府與三大電信商的信任,成為中國戰略產業發展下的重點企業之一。來台發行TDR,他計畫籌資擴廠、購買機器設備,準備進軍下一個戰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08

它用黃豆般小鏡頭 堆出千元股身價

2011-6-27  TCW




六月九日,是大立光接班人、執行長林恩平上任一年的股東會處女秀,在他主持股東會當天,大立光股價盤中衝破一千元,一千零五元的價位破了上市以來紀錄。

林恩平接班一年,大立光股價大漲八八%,股價推升的動力,就是一顆顆要價近新台幣五十元、如黃豆般大小的鏡頭堆砌出來的。

特別是今年第三季,iPhone5即將問世,大立光將會繼續扮演新一代iPhone的靈魂之窗。也就是這個原因,即使面對現階段台股整理格局,高盛、里昂、滙豐、野村證券等四大外資券商,依舊維持大立光千元以上的目標價!

林恩平上任以來,大立光讓這小小的一顆鏡頭,更加閃亮奪目;大立光獨步全台的八百萬畫素相機鏡頭,不論是質與量都再度提升,拉高大立光的競爭力門檻,更讓大立光在下一波智慧型手機相機鏡頭八百萬畫素的升級潮時,可望繼續坐穩全球霸主的地位。

絕技,獨步全台!八百萬畫素鏡頭,領先對手三年

剖開這個黃豆般大小的手機相機鏡頭,在一個直徑大約六毫米、高度不到三毫米的體積裡,五百萬畫素的鏡頭至少要塞進四片塑膠鏡片,八百萬畫素以上的鏡頭還得塞進五片塑膠鏡片。

「這個鏡頭裡的鏡片每多一片,大立光與台灣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至少就多了三年!」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指出。

從五百萬到八百萬畫素,雖然只多放入一個薄薄的鏡片,背後,卻是大立光二十四年來,累積實力,專注三件事。

第一招:挑剔學一個鏡片不合格,整組重新再配對

第一,吹毛求疵,打造完美塑膠鏡片。

這些用壓克力等材質的塑膠粒做成的鏡片,經過大立光的設計,就變成如人體眼球般精準的科技產品眼睛。

除了每一個鏡片本身的曲度、透光度都富含了高單位的知識;鏡頭畫素升級,裡面的鏡片數增加,越多的鏡片疊起來,如何對焦讓影像保持清晰,如何讓光線在穿過更多層的鏡片時不會減弱變暗,更蘊藏了重要的know-how。

「同樣的塑膠材料,同樣的塑料射出機,同業都買得到,但是良率就是追不上大立光。」台灣區光學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許玄岳一句話點出大立光的關鍵優勢。

大立光除了塑料射出機是從外面買來的,其他從塑膠鏡片一開始的模具設計、自動化生產組裝設備,到最後的檢測,每一個步驟,都加了二十四年的獨門經驗,築起 同業的進入障礙;所以競爭對手即使挖角大立光經理級的主管,做出外觀看起來一模一樣的模具,生產出來的鏡片,良率就是不一樣。

而一個由四、五片鏡片組成的鏡頭,只要其中一個鏡片不合格,就得再找其他鏡片一起重新配對,不只浪費原料,還得耗費時間。鏡片檢測這一關,就像採收時,農 夫看一眼就知道果實有沒有壞掉,經驗不足的農夫,如果檢測速度太慢,就是時間成本的消耗,如果求快或是技術水準不足導致檢測失準,最後一樣會被客戶打回 票。

第二招:養才學自己培訓技術團隊,別人挖不走

第二,經驗累積,人才是經驗最安全的保險箱。

除了對自己要求嚴格到龜毛的程度,長期培養的人才,更是對手無法快速複製大立光成功方程式的關鍵。

光學鏡頭和一般的電子零組件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能送上自動化傳輸帶組裝,因為塑膠鏡片不耐熱,也使得整個生產流程,需要大量知識來填補。因為「電子業是高科技,光學產業是高技術。」許玄岳說。

而掌握「高技術」,人才就是儲藏經驗的關鍵。

台灣雖然有許多光電科系的人才,但純光學領域的人才並不多,大立光延攬物理系、機械系所的畢業生,自己從頭培訓。

大立光位於台中,遠離以股票為誘因的新竹科學園區,人才避開了外在挖角的機會,再加上大立光上市之後的高價光環,重要人才很難變心。別人挖不走的核心技術團隊,成了大立光過去二十多年來技術不斷累積的重要原因。

記者走進大立光台中總部的員工餐廳裡,看到大立光董事長陳世卿穿著Polo衫融入在員工裡,他自己端著餐盤,在餐廳裡坐下來和員工一起吃中飯;而退下第一 線轉任集團董事長的林耀英,一個星期當中,有六天都會到公司報到,也時常寫信給全公司的員工,要大家從小地方就要做到開源節流,還時時刻刻叮嚀員工,市場 環境競爭激烈,不可以鬆懈。

第三招:先發學技術沒難度,就向更高畫素挑戰

陳世卿和林耀英兩位創辦人,與員工平起平坐的平民作風,無形中,也讓大立光凝聚成一個更緊密的團隊。

第三,自我超越,看準了就放膽去做!

十年前,光學業者的主力戰場還是相機鏡頭,而這種光學鏡頭長期以來是日本大廠佳能(Canon)和奧林巴斯(Olympus)主導的天下,當初這些巨人並 不看好手機相機鏡頭的發展,沒有投入資源,設下專利權的進入障礙。這成了大立光奠定今日地位的轉機,看準商機,大立光及早卡位進入手機相機鏡頭市場,甚至 將日本光學業者擋在手機鏡頭產業門外。

這個精神,成了大立光不斷突破的關鍵。多年來稱霸全球手機相機鏡頭的大立光,保持領先最重要的秘訣,就是品種改良。當三百萬畫素鏡頭,在業界已經沒有難度時,大立光就選擇挑戰難度更高,也是利潤更高的領域,往五百萬畫素和八百萬畫素鏡頭邁進。

大立光前年就領先全台,開始量產八百萬畫素鏡頭,台灣的競爭對手,則是現在才開始試產八百萬畫素鏡頭,而且當同業每做四個鏡頭,只有一個是好的,大立光高階相機鏡頭的良率已經提升至八成的水準。

今年包括夏普(Sharp)、LG和宏達電都有3D手機陸續上市。手機上的鏡頭,由最早一顆照相鏡頭,變成前後各一個,一個照相、一個視訊用,到現在為了 拍攝出3D的效果,後面拍照鏡頭又多加了一顆。不過幾年的時間,一支手機從一顆鏡頭變成三顆鏡頭,需求足足成長了兩倍,未來也許很快還會在手機上看到第四 顆用來投影的鏡頭。

而且除了手機要有靈魂之窗,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還有智慧電視(Smart TV)將來也少不了視覺影像的輸入裝置。野村證券預估,未來所有手機、筆電和平板電腦使用的相機鏡頭,將從去年的十五億個,到後年成長為二十六億個,年複 合平均成長率二一%;而大立光主攻的五百萬畫素以上的高階市場,年複合平均成長率更達六○%。

五百萬畫素以上的手機相機鏡頭,大立光已經取得四○%以上市占率,相當於每五支高階智慧型手機,至少有兩支是用他們家的鏡頭。蘋果(Apple)、宏達 電、諾基亞(Nokia)、RIM、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幾乎所有你能想到韓國品牌以外的手機大廠,都是大立光的長期客戶。

從林耀英到林恩平,這對父子檔共通的特點,就是對研發投資毫不手軟。過去五年資本支出已經較往年大幅成長,今年資本支出,包括投資台中新廠,外資券商預估將會超過二十億元,再創新高。

大立光就像經驗老到的農夫,能預測市場未來風向,把每個環節根基扎深,所以當智慧型手機相機鏡頭需求、平板電腦和智慧電視的鏡頭需求接續而來,還有至少兩年好光景時,其他競爭對手措手不及,而大立光已經開始收成,準備享受千元傳奇的豐碩果實。

【延伸閱讀】小兒科執業醫生,為家族企業轉當執行長

「他(林恩平)很活潑,很會交際應酬,聽說在台中開業生意很好,很適合做生意(接班家族事業)。」一位林恩平高雄醫學院學弟、也是現在高雄的執業醫師,脫口而出對林恩平的印象。

從小兒科醫師到接掌擁有千億市值的大立光執行長,個性外向的林恩平,身上依舊可以看到他的父親、也是大立光創辦人之一林耀英,謹慎勤奮的行事風格。林恩平 接執行長大位,不忘先跟前輩可成董事長洪水樹請益,因為洪水樹可以說是醫師轉換跑道,變成電子業老闆一個成功的典範。洪水樹告訴他,醫生學習的背景非常適 合科技業;林恩平也發現,醫學訓練背景讓他有清楚的邏輯,對管理公司幫助很大。

由於林耀英年過百半才創業,作風傳統的林家,當初培養小孩,其實根本沒想到接班問題。「那個年代,爺爺也希望,有一個孫子做醫生,大家就覺得我成績比較好,要我做醫生,我就胡裡胡塗去考,」林恩平很坦白的告訴記者。

台中一中畢業後,林恩平大學志願由家人填上醫科,進入高雄醫學院就讀,在高雄長庚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回到台中開業。而林恩平的哥哥,也是林耀英的大兒子 林恩舟,雖然更早就進入家族事業,到現在也仍是掌管大立光業務的大將,但林恩舟生性閒雲野鶴,最大的休閒嗜好就是到山上的小木屋,照顧他親手栽種的有機蔬 菜。

隨著家族事業越來越龐大,林耀英安排天資聰穎的二兒子站上第一線。為了家族責任,林恩平也遵從父親的指示關掉了診所,到美國攻讀企管碩士後,回家族事業幫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15

它用縮時攝影相機,切入全球沒人做的市場 營收三億小廠 變台股超額認購王

2015-01-14  TCW

縮時攝影想一機搞定,現在全球只有邑錡做得到,這讓它EPS僅約兩元,掛牌卻能凍結市場資金一百五十億元。

年底IPO熱潮中,超過十家來自半導體、電子、餐飲與醫材等各領域的企業趕著上市櫃。

其中的超額認購王,卻是在十二月二十九日掛牌上櫃,營收僅有約三億元、全年EPS(每股盈餘)約兩元的小公司──邑錡。

它不是這波掛牌熱中的營收王,專攻縮時攝影(詳見小辭典)相機的邑錡,為什麼吸引超額認購達一千三百三十七倍,凍結資金一百五十億元?

其實,依算術邏輯來看,邑錡的超額認購並不令人意外。

以邑錡轉上櫃前最後一天的興櫃股價約一百二十元,對照掛牌價每股七十六元來看,投資人只要中籤,若無意外,每張股票至少可賺約四萬元,是年底這波掛牌熱潮 中,掛牌價與興櫃價價差最高的一支股票。再加上,邑錡此次僅提供一千六百張股票用做抽籤,自然容易形成高倍數超額認購。

每股盈餘僅兩元,掛牌價高達七十六元,本益比約三十八倍,研究光學類股的凱基證券分析師柯良蔚表示,這樣定價並不低。

邑錡敢定如此高價,除了其股本小,它最大的利基,是切入連iPhone與GoPro也都投入的利基市場——縮時攝影相機。

自創品牌,客戶逼出來的

邑錡是目前全球唯一能「一機搞定」,不須外接硬體,也不須再經過軟體後製的縮時攝影相機製造商。

但邑錡走上這條「全球唯一」的路,其實是被客戶給逼出來,在夾縫求生存的結果。

以工業設計代工起家的邑錡總經理陳世哲,八年前受友人請託,接手經營、「入殼」當時負債的邑錡。

陳世哲曾經營工業設計公司,知道若僅有設計代工,成長性十分有限,為了迅速讓營運上軌道,決定雙軌並行,在代工外,也創立自有品牌。「台灣公司要能長久,除了代工,一定要轉型,國外公司能做品牌,我為什麼不可以?」

但像鴻海信誓旦旦不做自有品牌的筆電與手機,台積電強調不自主設計生產晶片,就怕與客戶打對台,訂單將不保。

當時包括微軟、華碩與日本的鏡頭大廠Hoya等國際級企業都是陳世哲的客戶,代工範疇從筆電、手機到光學產品都有。他坦承,要找到一個完全不會與客戶競爭的品項,「等於是大海撈針,很難。」

經過數個月的討論,決定結合公司過去代工經驗,在「消費性電子產品」、「光學產品」與「低功耗技術」中找交集,同時既不與現有客戶競爭。於是六年前,誕生了邑錡的首款產品,專門以縮時攝影記錄植物生長過程的「花園監控相機」(Garden Watch Cam)。

「當初老實講,市場多大都不清楚,等於我創造一個市場,完全沒有(研調)數字……去國外參展,都還是參加園藝展,旁邊攤位都在賣自動灑水系統。」陳世哲自嘲。

這樣一個利基到沒有任何國際廠商投入的市場,卻意外讓陳世哲闖出一片天。

它的產品,倫敦街頭也用

不斷參展,並委託經銷商主攻歐美市場後,開始有客戶幾千台、幾千台的訂購,陳世哲追問才發現,原來客人將縮時攝影相機拿去做工地監工用,記錄施工進度,也讓他陸續開發專為工地設計的不同機型。甚至英國的政府部門也採購五百多台相機,架在倫敦街頭上,記錄交通情形。

邑錡的產品在每秒自動拍攝一張照片的情況下,能連續拍攝至少四天、超過三十萬張照片都不斷電,續航力比動態攝影的GoPro高出許多。

資本額僅一億七千萬元的邑錡,電源管理技術能勝過當初有鴻海等大廠投資的GoPro,靠的是將許多研發委外,如將軟體開發外包給印度、介面設計委外給中國、電子機構件委外美國,公司內部的研發團隊則擔負統整功能。

該公司二○一五年營收雖比前年成長四成,但因市場小,仍僅約三億元,稅後淨利挑戰三千萬元,不如想像中驚人。

未來,邑錡要面對的挑戰,是市場逐漸長大後,國際大廠若也切入縮時攝影相機領域,該如何持續保有競爭力。同時,手機也能有縮時攝影功能後,到底有沒有這麼多專業的縮時攝影需求,仍是個問號。

同樣開發、製造利基型相機的Memora共同創辦人葛如鈞認為,縮時攝影未來如果能結合智慧辨識、人臉辨識等功能,技術往上升級,才能讓更多人「需要」這類產品,拓寬市場。

邑錡的故事讓大家看到,小國寡民的台灣,或許沒辦法在主流消費性電子產品上做世界第一,但只要找到定位,仍有可能當全球「唯一」。

撰文者 吳中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25

發電效率高陸地11%,日企也向它買電 它用一根管子 在海上「種」太陽能板

2016-04-11  TCW

一家做塑膠管生意的廠商,竟跟太陽能產業沾上邊?

還成為蔡英文當選總統後,產業之旅的第一站!

二月下旬的一個上午,屏東林邊大橋旁的蓄洪池中央,突然搭起一塊塊太陽能板,在南台灣豔陽的照射下,閃閃發亮。

「水上也可以蓋太陽能板?不會漏電?」現場圍觀的鄉民議論紛紛。

把廢魚塭變電廠

全球僅法、台兩家廠能做

這是台灣第一座浮動式太陽能系統。有了這套系統,便能克服土地限制,連廢棄魚塭都能變成太陽能電廠。

放眼全球,目前有能力蓋浮動式太陽能系統的業者只有兩家,一家來自法國,另一家,竟是名不見經傳的台灣廠商。

它,是旭東環保科技(簡稱旭東),讓太陽能板浮在林邊大橋蓄洪池上的支架,正是由它研發、製造,還把技術輸出到日本。「我們公司技術在國外是high tech(高科技),在台灣人家以為是nothing!」旭東董事長董基旭笑說。

旭東成立二十年,主要生產H D P E(高密度聚乙烯)管,常應用在大型建設上,外銷全球逾五十國,例如,台東海洋深層水流經的水管,或韓國杉浦大橋用的保護管套......,都是其產品。

看來很傳統的產業,會和太陽能產業沾上邊,源自於六年多前的八八風災。

董基旭回憶,風災過後,林邊災情慘重,前屏東縣縣長曹啟鴻找上他,討論「養水種電」的可能性,鼓勵民眾用廢棄魚塭搭建太陽能板,發電賣錢,協助地方產業轉型,不要再從事超抽地下水的養殖漁業。

但要在魚塭施工,得先克服環境問題。林邊居民花快兩個月做四次測試,還是失敗,正想放棄時,董基旭靈機一動,把耐震耐壓的HDPE管做成支架,讓太陽能板隨水面高低浮動,颱風來襲,也不會被風雨吹翻,施工更省力,改變過去太陽能板只能架在屋頂上發電的做法。

有20年海上經驗

懂水性,產品壽命達50年「有它的浮動型支架,這件事才實現,把不可能變可能。」也參與林邊建設的友達光電太陽能事業群協理林培弘說。

但,即便解決工程問題,卻因政策轉變,養水種電計畫喊停,工程也被迫停擺。直到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因土地有限,急尋新太陽能發電方式,旭東機會才又出現。

旭東會被日本人看上,全因它比其他太陽能廠更懂水性。

跨足太陽能產業前,旭東主要產品之一,是養殖漁業用的箱網(見小辭典),外銷到巴西、丹麥等二十多個國家,也是全球第二大箱網製造商。這些箱網,也是由管子製成。

漁民把箱網架設在離岸數百公尺處,利用天然環境養魚,而旭東製造的箱網最大直徑接近一百公尺,跟一座足球場一樣大,如何在變化莫測的海上施工,正是最大挑戰。

「澳洲直徑六十公尺的箱

網,裡面養的魚價值新台幣六十億,只要破一個洞,一個億,兩個小時就沒有了,那整個系統都我們公司設計的,」「今天一座山在這,跟沒有山在,那個差很多,如果箱網設在兩座山中間的隘口前面,那更糟,風吹進來速度變快,如果原本每秒風速五十(公尺),吹下來變成六十五,(箱網)整個壞了了......。」董基旭說。

為建立口碑,旭東先在海上實驗,不管遇到多大風浪,都得確保箱網完好如初,才有客戶開始下單。接著,為拓展市場,在還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董基旭帶著一台相機,跑遍全球各大海域,曾在攝氏零下十六度時出海,一去就是半個月,逐一記錄氣溫、風向、水流海況,及海底地層深淺等,調整錨、管線架設的多寡與角度,避免影響箱網結構,造成漁民損失。

因此,二十年來,旭東練就看天吃飯本領,遠王漁業大國冰島,即便海上氣溫只有零下三十六度,都可以看見它的產品,使用期限更達五十年。

日蓋廠指定找它

英、韓與巴西等國搶跟進

「對我們來說,在海上施工就像大學,水庫可能高中,池子只有小學程度啦。」董基旭形容。曹啟鴻說,單純製造塑膠管不難,但旭東有豐富的海上經驗,可以針對各種惡劣環境,改變產品結構,「所以它才能通過日本人的考驗。」去年七月,旭東和日本昭和電器子公司合作,於奈良千源池架設的浮動式太陽能系統正式啟用,光前期討論,雙方花了一年半時間,還到專門檢測潛水艇的西日本流體實驗室做測試,並賣電給關西電力公司,保固時間是競爭對手法國廠商Cielet Terre的四倍。

目前,除了日本計畫興建全球最大的水上電廠,由於浮動式太陽能系統的發電效率比陸上太陽能電廠,還高一一%,英國、韓國,以及巴西等新興國家也正跟進中。

旭東從一根管子出發,先前進養魚的箱網市場,而後者的對手是以養殖鮭魚的挪威公司為主。現在,進入浮動太陽能系統市場,法商對手位於歐洲,其綠能產業環境更成熟,分工更精細,唯有旭東,是一路土法煉鋼,才走到今日。

這家位於屏東的公司,很小、很傳統產業,但是,它卻證明了,只要技術夠,你有多敢嘗試,跨界的可能就有多廣、有多大。

撰文者康育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