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解決“一帶一路”錢的問題,周小川想了不少辦法

豐富多元的投融資機制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前提。

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中國金融》雜誌上發表的署名文章《共商共建“一帶一路”投融資合作體系》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涉及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合作,單靠政府難以提供足夠的資金。要豐富並用好各種投融資方式,動員市場和沿線國家的力量,推動構建市場化、可持續性、互利共贏的投融資體系,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長期資金支持。

根據現有實踐,周小川提出了八方面的內容,包括運用開發性金融、推進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的網絡化布局、金融機構互設、金融服務對接、資本市場聯通、金融基礎設施聯通、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積極發揮本幣的作用。

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帶一路”倡議也為國內外金融機構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第一財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工農中建四大行對於“一帶一路”項目各類授信支持超過2000億美元。

某央企海外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主要還是國內銀行融資,但如果項目多,需要的錢多,現金不夠,有時候也需要在海外發債。而對於有企業抱怨的對外投資審批收緊的問題,他表示:“以前很多央企出去投房地產、文化什麽的,但只要是主業,正常審批沒什麽問題。”

開發性金融可發揮重要作用

周小川指出,長期以來,國際社會對發展中國家使用較多的是優惠貸款等優惠資金支持措施。但是優惠貸款以財政補貼為代價,受到財力、法律等方面的約束,因此,多數國家都沒有足夠的財政資源提供長期的、大規模的對外資金援助。

此外,優惠貸款還可能引發受援國的道德風險,受援國缺乏發掘自身經濟增長資源的動力,對資金支持產生依賴和攀比心態,甚至可能造成市場扭曲,限制資源的有效配置,最終可能約束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周小川認為,多數“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周期較長,如果投融資不可持續、出現中斷,不僅會影響項目進展和經濟效益,甚至可能帶來政治上的不利影響。這要求沿線各國齊心協力,促進政府和市場力量有效對接,提供長期的可持續資金。

近年來,以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下稱“國開行”)為代表的開發性金融機構蓬勃發展,成為很多發展中國家進行融資的重要夥伴。開發性金融既不同於減讓式貸款,又不同於商業性金融,是一種獨特的金融形態。

周小川認為,以國開行為代表的中國式開發性金融業務具有多重優勢,可以在“一帶一路”資金融通中發揮重要作用。一是不靠政府補貼,自主經營,並且可連接政府與市場、整合各方資源;二是註重長期,可為特定需求者提供中長期信用支持;三是可對商業性資金起引領示範作用,以市場化方式予以支持。

改革開放之初,由於財政資源有限,中國較少向開發性金融機構提供補貼和援助。20世紀90年代後期,國開行支持的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以及後來支持的企業“走出去”、普惠金融、助學貸款、扶貧等項目都屬於開發性金融的範疇,不依靠財政補貼實現了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國開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了很多項目合作,其貸款條件既不同於優惠貸款,也不完全等同於商業性融資。

周小川指出,中國已初步探索出一條開發性金融的道路,同時滿足服務國家戰略、依托信用支持、不靠政府補貼、市場化運作、自主經營、註重長期投資、保本微利、財務上有可持續性等目標,介於減讓式和商業性資金支持之間,更偏向商業性。

他認為,“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項目回收周期較長、資金需求規模巨大等特點,具有市場化運作、財務可持續和註重長期投資等優勢的開發性金融可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金融服務互聯互通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出於自保和缺乏動力等原因,難以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而且發達國家金融機構的運作模式、經營理念、融資條件等也不能完全契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要。

對此,周小川認為,有必要發揮沿線國家合力,推進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的網絡化布局,主要包括機構互設、金融服務對接、資本市場聯通、金融基礎設施聯通、金融監管當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等。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企業走出去面臨著外資銀行、中資銀行多項選擇。有的銀行網點遍布“一帶一路”沿線,同時對當地法律環境、風土人情更了解,獲得了大量國內企業的青睞。而收購“一帶一路”沿線當地銀行業金融機構,或許是切入當地市場的一條短平快渠道。

在尚未實現互設機構的情況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銀行間建立和擴大代理行關系也是幫助所在國獲取金融服務的重要渠道。其他“一帶一路”建設的配套金融服務還包括銀團貸款、資金結算和清算、項目貸款、賬戶管理、風險管理等。

周小川還建議,發揮本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他認為,使用本幣有利於動員當地儲蓄和全球資金,有利於降低換匯成本。資金接受國可直接使用他國本幣購買本幣發行國的產品,節省換匯成本,未來還可以用本幣償還融資債務。

2008年以來,中國先後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本幣互換協議,其中包括22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國還在2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當地的人民幣清算安排,指定了當地的人民幣清算行,其中7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走得好,還要走得省。”2016年8月,中資企業廣墾橡膠集團與泰國泰華樹膠公司戰略合作簽約,以出資收購股權的方式實現對泰華樹膠公司的控股經營,股權投資總額達18億元人民幣。作為泰國目前機構數量最多、業務規模最大的中資銀行,工商銀行海外子行工銀泰國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直接用人民幣換泰銖,換一次就可以了,(對)母公司來說就不用購匯了,這樣一來不但方便多了,而且還沒有換匯風險,而如果先用人民幣換美元,再用泰銖換美元,兩次兌換就有7到8個點的匯率差。”泰華樹膠(大眾)有限公司董事總裁林勝榮表示。

工銀泰國利用央行指定的曼谷人民幣清算行地位,為廣墾橡膠集團提供了快速便捷的跨境人民幣匯款通道,其中7億元人民幣資金通過工銀泰國以人民幣的形式直接進行清算,給廣墾橡膠集團海外收購和國際戰略帶來很大的便利。

“一帶一路”的沿線投資

與“一帶一路”項目有關的投資也在增長。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最新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43個國家有新增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合計29.5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14.4%;與沿線的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952份,新簽合同額222.7億美元,占同期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1.8%,完成營業額143.9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49.2%,同比增長4.7%。一季度,“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781家,同比增長40%,實際投入外資金額84.5億元。

絲路基金董事長金琦近期也表示,絲路基金成立後的第一單投資即涉及“一帶一路”,投向中巴經濟走廊的清潔能源項目——支持三峽集團投資建設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

此後,在中俄能源合作中,絲路基金先後購買了亞馬爾液化天然氣一體化項目9.9%股權並提供專項貸款,入股了垂直一體化天然氣處理和石化企業西布爾公司;在西亞、北非,絲路基金攜手哈電集團投資迪拜哈翔清潔燃煤電站項目,開拓“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的中東市場;在亞洲,絲路基金與世界銀行集團所屬IFC開展基金合作,開展在亞洲新興經濟體的產業投資;在歐洲,絲路基金支持中國化工投資意大利倍耐力公司進軍高端制造業,並作為基石投資人投資了專註於新興行業投資的中法FC Value Trail基金。

截至目前,絲路基金已實現了15個項目簽約,承諾的投資金額累計達60億美元,投資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的中亞、南亞、東南亞、西亞北非及歐洲等地區,在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產業合作、金融合作四大領域均有涉足。此外,絲路基金還單獨出資20億美元設立了中哈產能合作基金。

聯合國貿發組織投資司官員梁國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7年中企並購管控會比較嚴格,因為並購對象主要在歐美,對歐美投資規模會減小。但硬幣的另一面是,綠地投資(又稱創建投資,指跨國公司等投資主體在東道國境內按東道國的法律建立企業,該企業的部分或全部資產歸外國投資者所有)會正面增長。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投資可能會提高。這其中,“一帶一路”是重要的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4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